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历史必修⼀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念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类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其核⼼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2.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权⼒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与演变⽽⾔,有三次⼤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2)西周确⽴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国联盟”⾛向“天下共主”,⾛向⾎缘集权统治时期。
(3)秦始皇创⽴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缘政治模式,⾛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统⼀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
其基本特点是:(1)王权与神权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商王朝的⼀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进⾏决策。
(2)以⾎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时期按照⾎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的政治制度体系。
(3)最⾼执政集团尚未实⾏权⼒的⾼度集中: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的领地内拥有很⼤的独⽴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王位世袭制1.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就其本质⽽⾔,它是以最⾼统治者“王”为核⼼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2.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家⼀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继承制度。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
夏商时期,国君与“服国”是一种政治伙伴和同盟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国君与诸侯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二者形成了上下级的政治依附关系。
易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2.(2019·石家庄模拟)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
这说明在西周( )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解析】选A。
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以分封制为纽带构建政治框架,故选A。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选C。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正确。
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选C。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36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 载的共性——唐军“败绩”,故 C 项正确。A 项“皇帝”与材 料“秦王”不符,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 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 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 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 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排除 D 项。 【答案】 C
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系的成长
思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 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
想 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 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
文 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 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
化 围内传播
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对点训练] 1.(2019·周口调研)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 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 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 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 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 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 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是否开明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与“不变”的论争 [观点一] 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是否开明的观 点 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 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 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2.(2017·全国1,24,4分,难度★★)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 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 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 唯物史观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 能力。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统 治,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周文化得到普遍认同,故选A 项。君主专制确立于秦朝,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还没有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 确立于夏商时期,故D项错误。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2.(2019·全国3,24,4分,难度★)“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
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
制度渊源是( A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突出了孝、悌、乐、礼,强调了血缘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产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6.(2011·海南,1,2分,难度★★)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 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 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C)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从周朝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 乱可以排除A项;中央集权否定了血缘分封,排除B、D两项;封建时 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为了体现皇权的 至高无上,故选C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 2.(2017·黄山质检)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分封制受到冲击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 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 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 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 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 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 “庄田置后频移主”。
2.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明确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 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 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代由贱而贵与由贵而贱的两种现象均较为常见。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 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进仕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 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 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代 表中央监察地方及诸侯
朝代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①西汉开始,东汉末年 衰落 ②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 中央举荐
九品中正制 依品行、 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 央选官依据
监察制度
中央:东汉设御史台 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1)夏商周时期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①君主专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②中央集权: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权分三司再到督抚制,体现了地方建制的演变,中央集权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③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使皇权受到制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可知,通过内朝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A项正确;B项是唐末五代的政治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题干中举措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易错易混点:
8.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A.沿用九品中正制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答案】C
【解析】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相符,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9.(2018·贵州联考)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削弱D.防范官员的腐败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D项错误。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020年高考复习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2016·南京)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 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 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
•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唐代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草拟
皇 帝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 礼仪、科举 兵部 军政 刑部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藩镇≠藩镇割据
05 第5讲 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皇帝
枢密院 三司使 政事堂 户部 盐铁 度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大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朝代更替
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01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政治制度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制度:出现公共权力;实行王位世袭制。 特点: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03 最高统治集团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真题演练
(2014课标Ⅱ,24,4分)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 国贵族按“周礼”行 事,学说统一的“雅 言”,促进了各地文 化的整合。周代的 “雅言”最早应起源 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 (2013课标Ⅰ,24,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 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 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4.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 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问题驱动3】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提示: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皇 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三 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 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劝课农桑, 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 焉。……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 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职掌倅贰郡政,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二、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 官职,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 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 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同样,管军 事的太尉有什么不对,御史大夫也可以向皇帝报告。
三、专制主义的巩固(两汉时期) 1.中央:西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宰相,并设“_内__朝__” 牵制“外朝”。 2.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 治。
四、专制主义弱化(魏晋南北朝) 1.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_专__制__主__义__中央集权严重削 弱。 2.士族地主势力发展,_九__品__中__正__制__盛行。
2020高考历史重难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0高考历史重难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A:分封制,将土地人口财产和武器等分给同姓的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各种如军事等义务。
B:宗法制,区分大小宗,通过血缘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来解决贵族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强化王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是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
B:皇帝制度:“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确立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的是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事);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
D: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A:利用中外朝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设刺史监察地方,C:利用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地方割据分裂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巩固和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A:三省六部制: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B:三省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A:收精兵,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掌行政权,三司掌财权。
制钱谷,设转运使。
B:作用,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行使宰相的权力,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总的趋势: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A: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一、比较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
项目
古代中国 中央集权制
西方雅典民主政治
成 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 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
因明
海洋文明
特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
点 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集体民主政治
实 质
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
2.演变过程、趋势、本质
3.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 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度 的消极作用突显。具体表现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政 治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创造相对 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 防止分裂割据
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 没有政治权利,民主政治无从 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 现政治腐败现象
思 想
专制、自足、保守
竞争、开放、积极
作 进入文明时代,中国、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 用 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均与制度密切相关
对点训练 3.(2018山东济宁期末,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
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
上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 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 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 中心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 发展
对点训练
4.(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9)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4.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内阁首辅、军机大臣与宰相地位相似。( × ) 提示: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 机处是皇帝命令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 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 质意义上的宰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人的姓,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许、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 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蕴含的历史文化 (1)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影响 了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形成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 庙的建立;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 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3)思想观念:形成“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 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宗族和睦等社会公德;同时也形成了男 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6.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束了延 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操纵六部。地方废行省、分设三 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在思想上加强 专制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 奴仆。后来设置的内阁,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 政治制度的畸变。除此之外,还实行特务统治,镇压人民、监视官 吏。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都由 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 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 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此外,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 制;实行密折制,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3.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5.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A.强调家族等级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C.强化尊祖敬宗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7.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8.元朝在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将属于南方且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的汉中以及安康划入陕西而不划入四川。
【名师推荐资料】新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王权承袭: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形式(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地位。
(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等级森严。
地方权力较大。
稳定延续。
神权1.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株洲市高三一模]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而到了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
这反映出()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B.商朝政治制度已被西周抛弃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D.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可知,西周时期开始重视百姓的重要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仍然是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A选项排除。
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选项排除。
答案:D2.[2019·合肥市高三模拟]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解析:依据材料中“变其俗、革其礼”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B3.[2019·柳州市高三模拟]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解析: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提及抵御外族的问题,排除A;材料不单单在强调政权如何统治的问题,也强调了宗族内部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排除C;D项只看到了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过于片面,排除。
答案:B4.[2019·孝感市高三二模]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解析:题干中皇帝“下其议”于群臣,再由宰相上奏议定结果至皇帝,供皇帝裁决。
由此可知,这种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军国大事先由大臣议定,再由皇帝裁决,并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故B项错误。
军国大事都必须由皇帝裁决,皇帝掌有最高决策权,朝臣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限制和监督皇权,故C项错误。
答案:D5.[2019·福州市高三一模]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
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
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
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解析:本题考查了郡县制。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长治久安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也和秦朝的官僚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故排除B、C项。
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必须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与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无关,故排除D项。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处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选A。
答案:A6.[2019·太原市高三联考]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录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
材料表明()A.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
A项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
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7.[2019·宜昌市高三一模]“汉初以皇帝为一极的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
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郡国并存的形势推动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产生,促进了汉代经济恢复,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对封国经济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D8.[2019·洛阳市高三二模]唐朝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都集中到政事堂议事,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
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而副职左右仆射则成为三省实际的负责人。
后来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
这些措施()A.赋予了低级官员相权B.加强了专制皇权C.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皇帝以副职替代三省正职,让副职进入政事堂,于是宰相的官阶降低了,更便于皇帝的控制,故答案为B项。
三省的副职并不是低级官员,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冗官局面,也没有涉及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C、D项。
答案:B9.[2019·玉溪市高三联考]《宋史·刑法志》记载:“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
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
”这说明宋朝的“二府”()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辖B.职责分工明确C.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D.参与国家决策解析:根据材料“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可知宋朝的“二府”参与国家决策,D选项符合题意。
宋朝的“二府”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与中央集权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二府职责分工明确,B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宋朝的“二府”参与法律的审核,不能说明二府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C选项排除。
答案:D10.[2019·潍坊市高三二模]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
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局面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体现了维护民主的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
“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说明行省设置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故A项错误;“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说明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不会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局面,反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元朝行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本质上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保障民主,故D项错误。
答案:C11.[2019·榆林市高三模拟]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
这是因为()A.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B.六部尚书掌握朝廷的最高决策权C.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D.明朝政治腐败官僚体系混乱不堪解析:结合所学,明朝设立内阁,实质是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所以署衙必然挂上某部尚书的名号,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朝野普遍认为”,排除A;明朝皇帝掌握朝廷的最高决策权,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明朝政治腐败,排除D。
答案:C12.[2019·佛山市高三一模]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
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帮助皇帝处理海量信息,并且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故选C。
军机处在内廷办公起到连接外廷的工作,不是外廷化,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权力运作的规范化,排除B。
军机处大臣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无法达到专权,D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开封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
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
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
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
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