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

合集下载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3、4、5页)答: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12页)答: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8、9、10页)答: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9、10、11页)答: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页)答: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13页)、数据模型的作用、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14、15页)答: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它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

数据库第一、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第一、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砒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贮存在运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必然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贮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类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运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组成,一样由数据库、数据库治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治理员组成。

(4)数据库治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简称DBMS):数据库治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治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保护数据。

DBMS的要紧功能包括数据概念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治理功能、数据库的成立和保护功能。

2.试述数据治理技术的进展进程。

答:从数据治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治理时期、文件系统时期和数据库系统时期。

人工治理时期数据治理特点:数据不保留,没有对数据进行治理的软件系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时期数据治理特点:数据能够长期保留,由文件系统治理数据,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必然的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时期数据治理特点:采纳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最低的冗余度,数据操纵功能3.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

(1)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留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2)文件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有必然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分离;(3)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式对数据进行治理,数据库系统用DBMS统一治理和操纵数据;(4)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数据库试验,崔巍讲解

数据库试验,崔巍讲解

上机实验报告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1名称:数据库设计一、实验内容:以所在学校选课和课程管理为实际应用背景,设计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

假设至少包含如下需求:·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选修课程及成绩信息管理·教师负责课程和讲授课程信息管理二、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掌握本章介绍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学会使用PowerDesigner来完成数据库设计过程。

三.、实验方法(或程序源代码):(1)根据实验内容明确要完成的系统功能。

(2)运行PowerDesigner创建概念数据模型,建立实体、属性和联系。

对关键字、空值、域完整性等做出必要的描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联系的类型。

(3)将检查无误的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逻辑数据模型,并对生成的逻辑数据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4)选择一个实际的DBMS软件(如SQL Server),根据逻辑数据模型生成物理数据模型,并对生成的物理数据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1)教学管理E-R图(2)(转换了多对多联系)(3)逻辑数据模型(4)物理数据模型四、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总结问题:经过对这个实验的制作,信息比较多,做表格有点复杂,涉及的框架知识多,对关键字、空值、域完整性做的描述基本熟练。

对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的基本掌握。

开始对数据库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日期:2013 年10月16 日实验2名称:建立数据库、架构、表和定义完整性约束。

一、实验内容:参见2.1.7建立数据库的CREATE DATABASE命令首先建立数据库,然后参照图5-1和5-8建立表并定义完整性约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表、字段和约束等。

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表的建立和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方法,实践DBMS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功能,加深对数据完整性的理解。

三.、实验方法(或程序源代码):使用CREATE DATABASE命令建立数据库,使用CREATE SCHEMA命令建立架构,用CREATE TABLE命令建立表并定义数据完整性约束,用ALTER TABLE命令修改表架构。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答案一、简答题1.(张红超提供)DB:数据库(Datebase,DB)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的、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的相关数据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库中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软件,它提供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以及通信等功能。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及其描述机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是由这几个方面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总体。

区别: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其中数据库系统是一个通称,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人员等的统称,是最大的范畴。

2.(张红超提供)(1) 实体(Entity)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某次活动,某种思想)。

(2)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或特征。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分“型”属性名和“值”取值。

(3)主码(Primary Key,关键字)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主码。

3.(张红超提供)(1)需求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通常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

这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

(4)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并对其评价(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物理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数据库的内模式。

(5)数据库实施: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起实际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测试、试运行的过程。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

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数据库系统的概述】1、数据库(DB)、数据系统(DBS)、数据管理系统(DBMS)之间关系是(C)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3、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D)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的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4、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模型是(C)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5、“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是(D)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6、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是(A)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7、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的是(A)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下列不属于三级结构的是(B)A、内模式B、抽象模式C、外模式D、概念模式9、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语言中,负责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功能的是(D)A、数据定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10、下面关于数据系统叙述正确的是(B)A、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B、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C、数据库系统文件能管理更多的数据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D、数据库系统时一个独立的系统,但是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1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的是(D)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操纵语言13、下列关于数据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A、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结合B、数据库是一个关系C、数据库是一个DBF文件D、数据库是一个组文件14、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D)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15、(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 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答: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3.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4 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4 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 Isolation )和持续性(Durability )。

这4 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 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fnanence ) ,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

4 .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答:(1)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2)设立日志文件的目的是:进行事务故障恢复;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8 .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答: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和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有可能在这两个操作之间发生故障,即这两个写操作只完成了一个。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运行记录中没有登记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

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在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UNDO 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

所以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

数据库课后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课后题参考答案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各自的系号、系名和系主任;每个系有若干名教师和学生,教师有教师号、教师名和职称属性,每个教师可以担任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位教师讲授,课程有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并参加多项项目,一个项目有多人合作,且责任轻重有个排名,项目有项目号、名称和负责人;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选修有分数。

(1)请设计此学校的教学管理的E-R 模型。

(2)将E-R 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2)系 (系号,系名,系主任)教师 (教师号,教师名,职称,系号)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号) 项目(项目号,名称,负责人)课程(课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号) 选修(课号,学号,分数) 负责(教师号,项目号,排名)3、设有下图所示的医院组织。

试画出其E-R 图及关系模式并用关系代数方法写出下面之查询公式:病房医生 病人图3-1 某医院人员组织关系框图 编号 名称所在位置主任姓名编号姓名患何种病 病房号编号 姓名年龄职称管辖病房号① 找出外科病房所有医生姓名;② 找出管辖13号病房的主任姓名; ③ 找出管辖病员李维德的医生姓名。

关系模式:病房(编号、名称、所在位置、主任姓名) 医生(编号、姓名、年龄、职称、管辖病房号) 病人(病号、姓名、患何种病、病房号)答案:①、''(外科位置医生姓名=∏σ) ②、'13'(=∏病房号主任姓名σ(病房))③、''(李维德病人姓名医生姓名=∏σ)第三章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要在Windows 平台上运行DB2应用程序访问运行在UNIX 上的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在Windows 上安装那种产品?( )A DB2 企业服务器版B DB2 个人版C DB2 连接器D DB2 运行时客户端 答案:D2、下面那种产品不允许远程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到该服务器?( ) A DB2 快速版 B DB2 个人版C DB2 企业服务器版D DB2 工作组服务器版 答案:B 3、一个软件公司要开发一个需要访问DB2 for Linux 和DB2 for z/OS 的应用程序。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数据(DB):数据实际上是描述事物的符号纪录。

2.数据库: 数据库实际上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从文件系统的视角上看去,文件是无结构的,文件只是一个字节流,因此,我们经常把文件叫做流式文件,实际上文件的数据是有结构的,数据的结构需要程序员通过编写程序来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联机事务处理(OLTP),联机分析处理(OLAP). 联机事务处理解决了组织结构业务自动化问题,而联机分析处理帮助管理层更好的分析组织结构的运站情况。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类重要的软件,由一组程序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库的定义、数据操作。

提供给用户一个简明的接口,实现事务处理等。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7.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存储管理器8.层次结构:应用层语言翻译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储层操作系统数据库9.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的系统,有四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用户。

10.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1)决定数据库中要存储的数据及数据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3)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1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12.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的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他们包含两类:一类是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一类是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13. 数据操作: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14.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都要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5.三种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中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全)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1 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应用的例子:电话公司使用数据库存储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的每次通话信息以及雇员基本信息、雇员业绩信息等。

典型的数据处理包括电话收费、生成客户长途电话话单、计算雇员工资等图书馆使用数据库存储图书资料信息、读者基本信息、图书借阅信息等。

典型的数据处理包括新书登记、处理读者借还图书等税务局使用数据库存储纳税人(个人或公司)信息、纳税人缴纳税款信息等。

典型的数据处理包括纳税、退税处理、统计各类纳税人纳税情况等。

银行使用数据库存储客户基本信息、客户存贷款信息等。

典型的数据处理包括处理客户存取款等。

超市使用数据库存储商品的基本信息、会员客户基本信息、客户每次购物的详细清单。

典型的数据处理包括收银台记录客户每次购物的清单并计算应交货款。

1.2 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程序设计系统。

它由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

数据库是持久储存在计算机中、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可以被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并且易于扩展。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DBMS(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数据模型是一种形式机制,用于数据建模,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语义、数据上的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库模式是数据库中使用数据模型对数据建模所产生设计结果。

对于关系数据库而言,数据库模式由一组关系模式构成。

数据字典是DBMS维护的一系列内部表,用来存放元数据。

所谓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1.3 DBMS提供如下功能:(1)数据定义: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和它们的结构。

(2)数据操纵: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统一管理数据、控制对数据的并发访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确保故障时数据库中数据不被破坏,并且能够恢复到一致状态。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第1章数据概述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2.以下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给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平安控制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展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3.以下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丧失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A.相互调用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并发运行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构造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构造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构造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8.数据库系统是由假设干局部组成的。

以下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局部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9.以下关于客户/效劳器构造和文件效劳器构造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D A.客户/效劳器构造将数据库存储在效劳器端,文件效劳器构造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B.客户/效劳器构造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效劳器构造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C.客户/效劳器构造比文件效劳器构造的网络开销小D.客户/效劳器构造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效劳器构造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平安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平安、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课后习题完整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完整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C5. D6. A7. A8. B9. D、10. B 11. C 12. D 13. A 14. D 15. B二、填空题1. 数据库系统2. 关系3. 物理独立性4. 操作系统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 多对多7. 独立性8. 完整性控制9. 逻辑独立性10. 关系模型11. 概念结构(逻辑)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 数据字典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6. C7. B8. D9. C 10. A 11. B 12. A 13. A 14. D 15. D二、填空题1. 选择(选取)2. 交3. 相容(或是同类关系)4. 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5. 并差交笛卡尔积6. 选择投影连接7. σf(R)8. 关系代数关系演算9. 属性10. 同质11. 参照完整性12. 系编号系名称,电话,办公地点13. 元组关系域关系14. 主键外部关系键15. 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三、简答7.σtno=’T1’(T)*TC*C)(1)∏cno,cn(σage>18∧Sex=’男’ (S))(2)∏sno,sn,dept(σtn=’李力’(T)*TC*C)(3)∏cno,cn,ct(σsno=’s1’(S)*SC*C)(4)∏cno,cn,score(σsn=’钱尔’(S)*SC*∏cno,cn(C)) (5)∏cno,cn,score(σtn=’刘伟’(T)*TC)(6)∏sn,cno(S*SC)÷∏cno(σsn=’李思’(S))*C)(7)∏cno,cn(C)-∏cno,cn(SC*((8)∏cno,cn,sno(C*SC)÷∏sno(S)σcno=’c1’∨cno=’c2’ (SC)) (9)∏sno,sn,cno(S*SC)*∏cno((10)∏sno,sn,cno(S*SC)÷∏cno(C)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2.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3.外模式、模式、内模式4.数据库、事务日志5.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KEY约束、CHECK约束6.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7.连接字段8.行数9.定义10.系统权限、对象权限11.基本表、视图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 VALUES('990009', '陈平')(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13.CHAR(8) NOT NULL14.o=o15.ALTER TABLE StudentADDSGrade CHAR(10)二、选择题1. B2. A3. C4. B5. C6. C7. B8. D9. A 10. D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4. B5. C6. D7. B8. D9. C 10. A二、填空题1. 超键(或超码)2. 正确完备3. 属性集X的闭包X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4. 平凡的函数依赖自反性5. {AD→C} φ6. 2NF 3NF BCNF7. 无损连接保持函数依赖8. AB BC BD9. B→φB→B B→C B→BC10. B→C A→D D→C11. AB1NF12. AD3NF三、简答题1、2、3、4、5、解(1)根据F对属性分类:L类属性:BD。

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课后答案

第1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 从数据库(de)整体结构看,数据库系统采用(de)数据模型有(C ).A.网状模型、链状模型和层次模型 B.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环状模型C.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D.链状模型、关系模型和层次模型(2) 数据库系统(de)构成为: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用户和( D ).A.操作系统 B.文件系统 C.数据集合 D.数据库管理系统(3) 用二维表形式表示(de)数据模型是( B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D.网络模型(4)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e)3种基本关系运算不包括( A ).A.比较 B.选择 C.连接 D.投影(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de)关系是( B ).A.DBMS包括DB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C.DB包括DBS和DBMS D.DB、DBS和DBMS是平等关系(6) 在关系理论中,把二维表表头中(de)栏目称为( D ).A.数据项 B.元组 C.结构名 D.属性名(7) 下面有关关系数据库主要特点(de)叙述中,错误(de)是( D ).A.关系中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de)数据单元B.关系中每一列元素必须是类型相同(de)元素C.同一关系中不能有相同(de)字段,也不能有相同(de)记录D.关系(de)行、列次序不能任意交换,否则会影响其信息内容(8) 以一定(de)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能为多个用户所共享(de)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de)相关数据(de)集合称为( A ).A.数据库 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9) 设有部门和职员两个实体,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部门与职员实体之间(de)联系类型是( B ).A.m∶n B.1∶m C.m∶k D.1∶1(10) 在关系模型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de)元组”(de)约束是通过( B ).A.候选键 B.主键 C.外键 D.超键2.填空题(1) 关系数据库中每个关系(de)形式是(主外键引用0020 ) .(2) 数据库技术研究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合理组织数据、有效管理数据和高效处理数据.(3) 在实体间(de)联系中,学校和校长两个实体型之间存在( 1:1 )联系,而老师和同学两个实体型之间存在( 1:m )联系.(4) 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de)列称为(字段),二维表(de)行称为(记录).(5) 数据模型不仅表示反映事物本身(de)数据,而且表示事物之间(de)(联系).(6) 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元组(de)操作称(选择).(7) 把两个关系中相同属性值(de)元组连接到一起形成新(de)二维表(de)操作称为(连接).(8) 从表中抽取属性值满足条件列(de)操作称(投影).(9) 为了把多对多(de)联系分解成两个一对多联系所建立(de)“纽带表”中应包含(两个表(de)主键).(10) 用二维表数据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de)数据(de)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第2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 Access (de)数据库类型是( C ).A.网状数据库 B.层次数据库C.关系数据库 D.面向对象数据库(2) 退出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使用(de)快捷键是(A ).A.Alt+F+X B.Alt+X C.Ctrl+C D.Ctrl+O(3) 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所管理(de)关系是( D ).A.一个mdb 文件 B.若干个mdb 文件C.一个二维表 D.若干个二维表(4) Access 不包括(de)数据库对象是( B ).A.表 B.存储过程 C.报表 D.窗体(5)( D )是数据库(de)核心与基础,存放着数据库中(de)全部数据.A.查询 B.报表 C.窗体 D.表2.填空题(1) Access 数据库文件(de)扩展名是(.mdb ) .(2) Access 数据库由7 种数据库对象组成,这些数据库对象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3)(查询)也是一种表,它是以表为数据来源(de)再生表.(4)(模块)(de)主要作用就是建立复杂(de)VBA 程序以完成宏等不能完成(de)任务.(5)(宏)是数据库中(de)另一种特殊(de)数据库对象,它是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de)集合,其中每一个命令实现一个特定(de)功能.第3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 Access 表中字段(de)数据类型不包括(C ).A.文本 B.备注 C.通用 D.日期/时间(2) 在数据库中(de)数据表间( D )建立关联关系.A.随意 B.不可以 C.必须 D.可根据需要(3) 创建两个具有“多对多”关系(de)表之间(de)关联,应当(A ).A.通过纽带表 B.通过某个同名字段C.通过某个索引过(de)同名字段 D.通过主索引字段和不同字段(4) 有关字段属性,以下叙述错误(de)是(B ).A.字段大小可用于设置文本、数字或自动编号等类型字段(de)最大容量B.可对任意类型(de)字段设置默认值属性C.有效性规则属性是用于限制此字段输入值(de)表达式D.不同(de)字段类型,其字段属性有所不同(5) 必须输入0~9 (de)数字(de)输入掩码是( A ).A.0 B.& C.A D.C(6) 必须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de)是( B ).A.0 B.& C.A D.C(7) 以下关于货币数据类型(de)叙述,错误(de)是(C ).A. 向货币字段输入数据时,系统自动将其设置为4 位小数B. 可以和数值型数据混合计算,结果为货币型C. 字段长度是8 字节D. 向货币字段输入数据时,不必输入美元符号和千位分隔符(8) 下面( B )不属于表间(de)连接类型.A.内部连接 B.自然连接C.右边外部连接 D.左边外部连接2.填空题(1) Access 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de)关系分为(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3 种.(2) 在Access 中数据类型主要包括:自动编号、(文本)、(日期/时间)、(数字)、备注、OLE 对象、(货币)、(是/否)、(超级链接)和查阅向导.(3) 一个完整(de)表是由(表结构)和(表记录)两部分构成(de).定义(表(de)结构)就是确定表中(de)字段,主要是为每个字段指定名称、数据类型和宽度,这些信息决定了数据在表中是如何被标识和保存(de).(4) 关系数据库是通过(主外键关系)来建立表与表之间(de)关系.(5) 能够惟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de)字段称为(主键).(6) 筛选记录是在(数据表)视图下完成(de).(7) 如果希望以下文本字符串“12”、“5”、“6”排序(de)结果“5”、“6”、“12”是,应该按(升)序排序.(8) Access 提供了两种字段数据类型保存文本或文本和数字组合(de)数据,这两种数据类型是:(文本)和(备注).(9) (有效性规则)是Access 中一个非常有用(de)属性,利用该属性可以防止非法数据输入到表中.(10) 具有关系(de)表与表通过连接产生查询结果,根据查询结果产生条件将连接划分为如下3 种类型:(内部连接)、(左边外部连接)和(右边外部连接).第4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 以下关于查询(de)叙述正确(de)是( C ).A.只能根据数据库表创建查询B.只能根据已建查询创建查询C.可以根据数据库表和已建查询创建查询D.不能根据已建查询创建查询(2) Access 支持(de)查询类型有( A ).A.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SQL 查询和操作查询B.基本查询、选择查询、参数查询、SQL 查询和操作查询C.多表查询、单表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和操作查询D.选择查询、统计查询、参数查询、SQL 查询和操作查询(3) 在 SQL 查询中使用 WHERE 子句指出(de)是(D ).A.查询目标 B.查询结果C.查询视图 D.查询条件(4) 从数据库中删除表(de)命令是(A ).A.DROP TABLE B.ALTER TABLEC.DELETE TABLE D.CREATE TABLE(5) SQL 查询中(de) SELECT 语句是(B ).A.选择工作区语句 B.数据查询语句C.选择标准语句 D.数据修改语句(6) 以下不属于操作查询(de)是(B ).A.更新查询 B.交叉表查询C.删除查询 D.生成表查询(7) 在查询设计视图中( B ).A.只能添加数据库表 B.可以添加数据库表,也可以添加查询C.只能添加查询 D.以上说法都不对(8) SQL 语句中指定查询来源(de)关键字是( B ).A.IF B.FROM C.WHILE D.WHERE2.填空题(1) 关系型数据库(de)标准语言是(SQL)语言,其含义为(结构化查询语言).(2) 在 SQL 语句中,(UPDATE)命令可以修改表中数据,( ALTER TABLE)命令可以修改表结构.(3) 在 SQL 语句中,(DELETE)命令可以从表中删除记录,(DROP TABLE)命令可以从数据库中删除表.(4) 根据对数据源操作方式和结果(de)不同,查询可以分为 5 类:(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和 SQL 查询.(5) Access (de)查询(de)(数据表)视图是以行和列格式显示查询结果数据(de)窗口,查询(de)(设计)视图是用来设计查询(de)窗口,是查询设计器(de)图形化表示.(6) 创建分组统计查询时,总计项应选择(GROUP BY).(7) 查询设计视图窗口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字段列表)区,下半部分为设计网格.(8) 书写查询准则时,日期值应该用(半角井号())括起来,字段应该用(方括号([]))括起来.(9) 假设某数据库表中有一个姓名字段,查找姓王(de)记录(de)准则(LIKE “张”).(10) SQL 查询是使用 SQL 语句创建(de)结构化查询.SQL 查询包括(传递查询)、(联合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第5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下面关于列表框和组合框(de)叙述正确(de)是( C ).A.列表框和组合框可以包含一列或几列数据B.可以在列表框中输入新值,而组合框不能C.可以在组合框中输入新值,而列表框不能D.在列表相和组合框中均可以输入新值(2)为窗体上(de)控件设置Tab键(de)顺序,应选择属性表中(de)( D ).A.格式选项卡 B.数据选项卡 C.事件选项卡 D.其他选项卡(3)下述有关选项组叙述正确(de)是( C ).A.如果选项组结合到某个字段,实际上是组框架内(de)复选框、选项按钮或切换按钮结合到该字段上(de)B.选项组中(de)复选框可选可不选C.使用选项组,只要单击选项组中所需(de)值,就可以为字段选定数据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4)“特殊效果”属性值用于设定控件(de)显示效果,下列不属于“特殊效果”属性值(de)是( D ).A.平面 B.凸起 C.蚀刻 D.透明(5)窗口事件是指操作窗口时所引发(de)事件,下列不属于窗口事件(de)是( D ).A.打开 B.关闭 C.加载 D.取消(6)窗体中(de)工具箱可以向窗体添加各种控件,下列说法正确(de)是( B ).A.标签控件用来在指定(de)地方显示标题B.文本框控件可以在窗体上显示输入或编辑(de)数据C.标签控件也可以用来接受用户输入或输出(de)计算结果D.图像控件可以用来向窗体添加图片(7)创建窗体(de)数据来源不能是( B ).A.一个表 B.任意C.一个单表创建(de)查询 D.一个多表创建(de)查询(8)不是窗体控件(de)为( A ).A.表 B.标签 C.文本框 D.组合框2.填空题(1)窗体中(de)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表和(查询).(2)窗体通常由窗体页眉、窗体页脚、页面页眉、页面页脚及(主体)5部分组成.(3)窗体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称为一个(节).(4)纵栏式窗体将窗体中(de)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每列(de)左边显示(字段名),右边显示(字段内容).(5)在显示具有(一对多)关系(de)表或查询中(de)数据时,子窗体特别有效.(6)组合框和列表框(de)主要区别是是否可以在框中(输入数据值).第6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 若要用“自动创建报表向导”创建一个纵栏式报表,正确(de)操作是先打开数据库窗口,然后(B ).A.单击“报表”|“设计”,选择“自动创建报表:纵栏式”,选择数据源,单击“确定”B.单击“报表”|“新建”,选择“自动创建报表:纵栏式”,选择数据源,单击“确定”C.单击选择“自动创建报表:纵栏式”,选择数据源,单击“预览”|“确定”D.单击“使用向导创建报表”/“设计”,选择字段,布局“纵栏式”,选择标题,单击“确定”(2) 利用“自动报表”能创建出( C )形式(de)报表.A.横栏式B.数据表C.表格D.调整表(3) 只在报表(de)最后一页底部输出(de)信息是通过( C )设置(de). A.报表页眉B.页面页脚C.报表页脚D.报表主体(4) 不是报表(de)组成部分为( D ).A.报表页眉B.报表页脚C.报表主体D.报表设计器(5) 只在报表(de)每页底部输出(de)信息是通过( B )设置(de). A.报表主体B.页面页脚C.报表页脚D.报表页眉(6) 创建( D )报表时,必须使用报表向导.A.纵栏式B.表格式C.标签式D.图表式(7) 创建报表(de)数据来源不能是( A ).A.任意(de)B.一个多表创建(de)查询C.一个单表创建(de)查询D.一个表2.填空题(1) 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报表包含(de)字段个数在创建报表时可以选择,还可以定义(报表布局和样式来定制报表).(2) 使用报表可以将数据库中(de)数据信息和文档信息以表格(de)形式通过(屏幕)显示出来.(3) 使用报表可以将数据库中(de)数据信息和文档信息以表格(de)形式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4) 在创建报表(de)过程中,可以控制数据输出(de)内容、输出对象(de)显示或打印格式,还可以在报表制作过程中,进行数据(de)(统计计算).(5) 报表不能对数据源中(de)数据(编辑).(6) 报表通常由报表页眉、报表页脚、页面页眉、页面页脚及(主体)5 部分组成.第7章思考与实践1.选择题(1)以下( D )不是数据访问页设计视图中可用工具.A.属性B.工具箱C.字段列表D.标尺(2) Access通过数据访问页可以发布( D ).A.只能是静态数据B.只能是数据库中保持不变(de)数据C.只能是数据库中变化(de)数据D.是数据库中保存(de)数据(3)在数据访问页(de)工具箱中,为了插入一段滚动(de)文字应该选择(de)图标是( C ).A. B. C. D.(4)在数据访问页(de)工具箱中,为了插入一个按钮应该选择(de)图标是( B ).A. B. C. D.(5)可以通过 E-mail 发布数据(de)对象是( C ).A.报表 B.窗体 C.数据访问页 D.查询(6)下列选项中(B )不是 Access 中可以创建(de)数据访问页.A.交互报表页B.交叉报表页C.数据输入页D.数据分析页2.填空题(1)数据访问页对象,它以一个(单独(de)HTML )格式(de)磁盘文件形式存储,仅在Access数据库数据访问页对象中保留一个(快捷方式).(2)数据访问页有三种视图,(设计视图)、(页面视图)和(网页预览视图).(3)创建数据访问页最快捷(de)方法是(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4)打开数据库创建数据访问页,Access将创建数据访问页(de)(快捷方式).1.选择题(1)宏可以单独运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与( A )控件绑定在一起使用.A.命令按钮 B.文本框 C.组合框 D.列表框(2)使用宏打开表有 3 种模式,分别是增加、编辑和( C ).A.修改 B.打印 C.只读 D.删除(3)打开指定报表(de)宏命令是(D ).A.OpenTable B.OpenQuery C.OpenForm D.OpenReport(4)在 AutoKeys 宏组中,快捷键 Shift+F2 对应(de)宏名语法是( C ).A.{F2} B.^{F2} C.+{F2} D.%{F2}2.填空题(1) 宏(de)设计视图默认时分为(操作)和(注释)两列,通常情况下还隐藏(宏名)和(条件)两列.(2) OpenTable 宏操作对应(de) 3 个参数分别是(表名称)、(视图)和(数据模式),其中在(数据模式)(de)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表(de)增加、编辑和只读方式.(3) 设置运行宏(de)方法有(在Access窗口中运行宏)、(在数据库窗口中运行宏)、(在“宏”窗口中运行宏)、(从窗体或报表中运行宏)和(当打开数据库时自动运行宏)等.(4) 每次打开 Access 数据库时能自动运行(de)宏是(AutoExec).(5) Access 数据库要创建(de)一组宏键(de)宏组名是(AutoKeys ).1.选择题(1) 以下关于类模块(de)说法不正确(de)是( D ).A.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都属于类模块,它们从属于各自(de)窗体或报表B.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具有局部特性,其作用范围局限在所属窗体或报表内部C.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中(de)过程可以调用标准模块中已经定义好(de)过程D.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生命周期是伴随着窗口或报表(de)打开而开始、关闭结束(2) 以下关于标准模块(de)说法不正确(de)是( C ).A.标准模块一般用于存放其他Access数据库对象使用(de)公共过程B.在Access系统中可以通过创建新(de)模块对象而进入其代码设计环境C.标准模块所有(de)变量或函数都具有全局特性,是公共(de)D.标准模块(de)生命周期是伴随着应用程序和运行而开始、关闭结束(3) 以下有关VBA 中变量(de)叙述错误(de)是( C ).A.变量名(de)命名同字段命名一样,但变量命名不能包含有空格或除了下划线符号外(de)任何其他(de)标点符号B.变量名不能使用VBA (de)关键字C.VBA 中对变量名(de)大小写敏感D.根据变量直接定义与否,将变量划分为隐含型变量和显式变量(4) 在Nvar=34 语句中,变量Nvar (de)类型默认为(D ).A.Boolean B.Variant C.Double D.Integer(5) 以下( B )选项定义了10个整型数构成(de)数组,数组元素为ARRRY(1)至ARRAY(10) .A.Dim Array(10) As Integer B.Dim Array(1 to 10) As Integer C.Dim Array(10) Integer D.Dim Array(1 to 10) Integer(6) VBA (de)逻辑值进行算术运算时,True 值被当作( B ).A.0 B. 1 C.1 D.任意值(7) 定义了二维数组A(2 to 5,5),则数组(de)元素个数为( D ).A.25 B.36 C.20 D.24(8) VBA 中定义全局变量可以用关键字(C ).A.Const B.Dim C.Public D.Static2.填空题(1) VBA (de)全称是(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2) 模块包含了一个声明和一个或多个子过程或函数过程(以(Sub Function )开头).(3) 模块是装着(VBA代码)容器.(4) 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都属于(类模块).(5) 说明变量最常用(de)方法是使用(Dim…As…)结构.(6) VBA (de)3 种流程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7) VBA 中,(MsgBox )函数(de)功能是显示消息信息.第10章思考与实践1.填空题(1) 用于信息系统开发(de)方法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原型化法).(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de)主要阶段有(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3) 影响信息系统开发(de)因素主要包括(用户参与程度)、(管理层(de)支持)、(系统复杂程度)和(业务流程再造)等.。

数据库第1-3章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第1-3章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第1-3章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论三、简答题3.答:①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翻译处理程序;②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③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④实用程序。

5.答:①实现数据的集中化控制;②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③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结构化;④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⑤实现数据共享;⑥提供数据库保护;⑦数据独立性;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答: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格式和存取方式的改变等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因而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变。

8.答: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基于数据库创建的,能实现用户相关实际需求的应用系统,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专用于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会提供接口和工具以支持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第二章三、简答题1.答:(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

关系是一个属性数目相同的元组的集合。

(2)属性:就是关系的标题栏中各列的名字,描述该列各数据项的含义,即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

(3)元组:除了关系的标题栏外,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

(4)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5)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6)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信息或数据,在关系中用来表示属性的取值范围。

域中的元素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相同。

2.答:关系具有如下性质:(1)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因为数学上集合中没有相同的元素,而关系是元组的集合,所以作为集合元素的元组应该是唯一的。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第二版〕习题解答习题一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平安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平安、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2.简要概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各自的含义。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数据库强调的是相互关联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而数据库系统强调的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3.数据独立性的含义是什么?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方法及应用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方法及应用程序互不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与维护代价。

4.数据完整性的含义是什么?保证数据正确的特性在数据库中称之为数据完整性。

5.简要概述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可以概括如下:(1)首先在数据库规划阶段要参及选择与评价及数据库有关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要及数据库用户共同确定数据库系统的目标与数据库应用需求,要确定数据库的开发方案;(2)在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负责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与共用数据字典的研制,要负责各级数据库模式的设计,负责数据库平安、可靠方面的设计;(3)在数据库运行阶段首先要负责对用户进展数据库方面的培训;负责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展维护;负责监视数据库的性能,并调整、改善数据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继续负责数据库平安系统的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存在哪些明显的缺陷?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明显存在如下缺陷:(1)数据冗余大。

这是因为每个文件都是为特定的用途设计的,因此就会造成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

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展更新时,稍不慎重就会造成同一数据在不同文件中的不一致。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第1章数据概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A.相互调用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并发运行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第二版)习题解答习题一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简要概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各自的含义。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数据库强调的是相互关联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而数据库系统强调的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3.数据独立性的含义是什么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

4.数据完整性的含义是什么保证数据正确的特性在数据库中称之为数据完整性。

5.简要概述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可以概括如下:(1)首先在数据库规划阶段要参与选择和评价与数据库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要与数据库用户共同确定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和数据库应用需求,要确定数据库的开发计划;(2)在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负责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共用数据字典的研制,要负责各级数据库模式的设计,负责数据库安全、可靠方面的设计;(3)在数据库运行阶段首先要负责对用户进行数据库方面的培训;负责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负责监视数据库的性能,并调整、改善数据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继续负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存在哪些明显的缺陷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明显存在如下缺陷:(1)数据冗余大。

这是因为每个文件都是为特定的用途设计的,因此就会造成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

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时,稍不谨慎就会造成同一数据在不同文件中的不一致。

(3)程序和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差。

应用程序依赖于文件的存储结构,使得若修改文件的存储结构则必须修改程序。

(4)数据联系弱。

文件与文件之间是独立的,文件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程序来构造。

因此,文件系统是一个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

习题二1.数据的三种范畴的含义是什么数据需要我们的认识、理解、整理、规范和加工,然后才能存放到数据库中。

数据从现实生活进入到数据库实际经历了现实世界阶段(认识、理解)、信息世界阶段(规范、提升)和机器世界阶段(管理),我们也把之称为数据的三种范畴,数据在三种范畴中的概念、术语都有些不同。

2.对以下问题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并分别画出E-R图:略3.试述为什么要讨论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决定了数据库设计时的结果,与数据库的设计质量密切相关。

4.多对多联系如何转换成一对多联系并举例说明。

通过引入一个表示联系的实体,将原来两个实体之间的一个多对多的联系转换成分别与表示联系的实体之间的两个一对多的联系。

例如,仓库和材料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联系,即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材料,一种材料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通过引入一个库存实体转换为仓库与库存之间的一对多联系和材料与库存之间的一对多联系。

5.解释连接陷阱的概念,在操作数据库时如何避免连接陷阱所谓连接陷阱就是误认为本来不存在联系的两个实体之间存在联系,从而强行进行连接操作,自然得到错误的结果。

为了避免连接陷阱,必须明确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类型,只在有联系的实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

6.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是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层次结构表示联系,它的典型代表IMS用层次型表示联系;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联系,它的典型代表CODASYL用系表示联系;关系模型用关系表示联系。

7.解释存储数据独立性和概念数据独立性的区别。

存储数据独立性强调的是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即修改数据的存储方法或数据结构时不影响应用程序;而概念数据独立性强调的是应用程序与数据的概念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即修改概念结构中的字段时不影响应用程序。

8.为什么说概念数据库和外部数据库物理上并不真正存在只有存储数据库是物理上存在的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存储数据库的抽象,它反映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而外部数据库是概念数据库的部分抽取,它反映了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9.说明在DBMS中存储模式、概念模式和外部模式的作用。

存储模式描述了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它包括对存储数据库中每个文件以及字段的描述,包括用于实现辅助关键字或存储文件间联系的指针字段的细节。

存储数据库利用存储模式组织和存取存储数据库中的文件。

如果要修改存储数据库的结构(例如,用倒排文件代替多链表),那么仅仅需要把这些修改反映在存储模式中,以使数据库存储系统能够操作新的存储数据库。

按这种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存储(物理)数据独立性。

概念模式是对概念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对概念文件及概念文件之间联系的描述。

概念数据库不包含真正的数据,一切都是由存储数据库决定的。

外部模式则是对外部数据库的描述,它需要说明外部文件、构成外部文件的字段及这些外部文件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外部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象以及概念模式与存储模式之间的映象,使用户通过外部数据库或概念数据库来操作存储数据库。

习题三1.解释属性与值域的区别。

属性是二维表中的列,而值域是列或属性的取值范围。

2.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个重要因素。

3.对关系模型的操作都包括哪些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操作包括:(1)传统的集合运算:并(Union)、交(Intersection)、差(Difference)、广义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2)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连接(Join)、除(Divide);(3)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Query)、插入(Insert)、删除(Delete)、修改(Update)。

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都有哪些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一般将数据完整性分为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5.试述外部关键字的概念和作用,外部关键字是否允许为空值,为什么如果一个属性集不是所在关系的关键字,但是是其他关系的关键字,则该属性集称为外部关键字。

外部关键字用于实现表与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外部关键字是否允许为空值取决于语义的规定。

外部关键字的取值或者为空值、或者为被参照关系中的某个关键字字段的值。

6.分别叙述在进行插入、删除、更新操作时都需要进行哪些完整性检查,并说明理由。

(1)执行插入操作时需要分别检查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首先检查实体完整性规则,如果插入元组的主关键字的属性不为空值、并且相应的属性值在关系中不存在(即保持唯一性),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可以执行插入操作。

接着再检查参照完整性规则,如果是向被参照关系插入元组,则无须检查参照完整性;如果是向参照关系插入元组,则要检查外部关键字属性上的值是否在被参照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主关键字的值,如果存在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允许执行插入操作。

另外,如果插入元组的外部关键字允许为空值,则当外部关键字是空值时也允许执行插入操作。

最后检查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如果插入的元组在相应的属性值上遵守了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可以执行插入操作。

(2)执行删除操作时一般只需要检查参照完整性规则。

如果删除的是参照关系的元组,则不需要进行参照完整性检查,可以执行删除操作。

如果删除的是被参照关系的元组,则检查被删除元组的主关键字属性的值是否被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组的外部关键字引用,如果未被引用则可以执行删除操作;否则可能有三种情况:1)不可以执行删除操作,即拒绝删除;2)可以删除,但需同时将参照关系中引用了该元组的对应元组一起删除,即执行级联删除;3)可以删除,但需同时将参照关系中引用了该元组的对应元组的外部关键字置为空值,即空值删除。

(3)执行更新操作可以看作是先删除旧的元组,然后再插入新的元组。

所以执行更新操作时的完整性检查综合了上述两种情况。

7.试述关系的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的异同之处。

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都是基于相等比较运算的连接,但是自然连接要去掉重复的属性,而等值连接却不需要去掉重复的属性。

8.以图3-6的数据库为例(可参照图5-1,该数据库的实例),用关系代数完成以下检索:注意:此处暂以 * 表示连接运算符。

1)检索在仓库WH2工作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σ仓库号="WH2"(职工))2)检索在上海工作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σ城市="上海"(仓库) * 职工)3)检索北京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σ地址="北京"(供应商))4)检索目前与职工E6有业务联系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σ职工号="E6"(订购单) * 供应商)5)检索所有职工的工资都大于1220元的仓库所在的城市。

π城市(仓库) -π城市(σ工资<=1220(职工) * 仓库)6)检索和北京的所有供应商都有业务联系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职工 * (订购单÷π供应商号(σ地址="北京"(供应商))))7)检索至少和职工E1、E4、E7都有联系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订购单÷(“E1”,”E4”,”E7”) * 供应商)9.试述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三层模式结构。

略习题四1.简述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概念,并说明客户/服务器结构与文件服务器网络结构的区别。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应用程序或应用逻辑可以根据需要划分在服务器和客户工作站中,它既不像集中式系统那样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主机上执行,也不像文件服务器网络那样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客户端执行,它可以使应用程序合理负担在服务器和客户端。

客户/服务器结构与文件服务器网络结构的硬件拓扑结构很相似,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服务器可以执行应用程序;而文件服务器的服务器只是一个数据共享器,它不能执行应用程序。

2.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是如何分工的数据库服务器应完成数据管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以及一些更高级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