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二、局部阅读(三):叙述角度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 进到了什么地点。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 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
■讨论: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 点哪些?
“我”是小说中的人物。 “ 我”来讲故事的好处: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 “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 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其次,由“我”来 讲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进行时”,使读者对故事 的未来保持期待,吸引读者。 缺点:由“我”讲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有限比如小 说中老人的身份及未来,很难把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
—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老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
缺点各有哪些?
■情节: 老人与“我”的对话
■环境: 战争来临前
■主旨: 对战争的控诉,对生命的 怜悯。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二、局部阅读(一):环境描写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 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 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 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 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 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海明威(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 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 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 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 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 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 效,终用猎枪自杀。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共44张)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共44张)

探究 (二)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
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
的斜坡。
探究 (二)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
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
的斜坡。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意味着老人
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
的是“我”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探究 (三)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 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 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 露出来。
探究 (一)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 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 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桥 边 的 老 人
海 明 威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 2.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 • 3.通过叙述视角理解海明威的叙述风格。
• 重点: • 1.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 • 2.第一人称叙述对于这篇小说的意义。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 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
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及对人 物心理的描写——全知视角。
比较:
比较:
全知视角——叙述者全知全能。
比较:
全知视角——叙述者全知全能。 有限视角——叙述者只知部分情节,
隐藏其他部分内容。
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我去学校了,但 只是请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 给了他,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 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 我爸爸去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 ——《无命运的人生》上海译文出版社

桥边的老人 原创优质PPT课件

桥边的老人 原创优质PPT课件
桥边的老人
1
海明威的故事
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 民族的精神丰碑,以“文坛硬汉” 著称。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 作家。
2
海明威的故事
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 他的母亲喜爱文学。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 记者。
一战爆发,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 场服务队。一天夜里,他被炸成重伤, 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230余块。他 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金属膝盖骨。
14
作业反馈
小说语言特色自主探究
简洁是最大的语言特色。 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 象的主要方式。 对比是本文最突出的技法。
15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 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 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 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 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 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 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 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 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 不动了。
9
海明威的故事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 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 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 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 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 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 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10
海明威的故事
晚年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受尽 了消瘦症、皮肤病、酒精中毒、视力 衰退、糖尿病、血色沉着病、肝炎、 肾炎、高血压、精神疾病等等的折磨, 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1961年7 月2日,最终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 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 说《老人与海》

《桥边的老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一等奖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ppt课件

《桥边的老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一等奖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ppt课件
纪实……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15
• 人物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 动作 肖像神态 心理 细节 环境 (景物) 按技巧:工笔 白描 侧面 正面
•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6
海明威(l899~1961),美 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 《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整体感知
• 首段进行__场__面___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__环__境_。 • 主体部分由__对__话____构成情节。 • 最后一段交待_结__局___,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
又有一定的反讽意第一段,感受大战即将来临时的场 面,大战之前是什么场面?用一个简单的 词语概括。
的形象,把握课文的主旨。
13
关于小说
14
•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 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 叙事性文学体裁。
•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 武侠 科幻 魔幻 侦探 历史
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 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 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1。9
积累字词
蹒跚 轮辐 撇下 嘎嘎 脚踝 踯躅 踟蹰 踌躇
pán shān
lún fú piē xià gā gā huái zhízhú ~~街头 chíchú ~~不前

《桥边的老人》课件

《桥边的老人》课件

2.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那“我” 是谁?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 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
埃布罗挺进。”
2.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那“我” 是谁?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 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B.有限视角,
3.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
A.全知视角,
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 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 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 她不能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 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 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 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 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 小说概念: 一种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社 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小说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 武侠 科幻 魔幻 侦探 历史 纪实……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环境:
文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 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文本研习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
找出来并分析其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确:开头和结尾。 自然环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社会环境:开头第一自然段。 结尾: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 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PPT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PPT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 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 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 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 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 短的故事的方法。他将是我永 远怀念的朋友。他的去世让举 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弗罗斯特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 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肯尼迪
零度写作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很少直接表露自己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甚至对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也很少进行解释和说明而只是客观地照相式地描绘出人物在某种感情支配下本能的乃至下意识的活动造成富有实感的画面使读者从这种直接经验中去体味隐藏着的思想感情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作家作品:
“硬汉子”
欧内斯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 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 家之一,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 帕克,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的瓦 隆湖边,像他父亲那样,从小,他就爱好打猎、 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高中毕业之后, 拒绝入读大学的海明威,到了在美国举足轻重的 《堪城星报》(Kansas City Star)当记者,正 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在《堪城星报》工作了6 个月的过程中,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二战结束后,他获 得一枚铜质奖章。1948 年,海明威与战时通讯 记者玛丽·维尔许·海 明威(Mary Welsh Hemingway)开始了他的 第四次婚姻,不久重返 古巴。1953年,他以 1952年完成的《老人与 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老人与海》 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 文学奖。1961年7月2日, 因不堪病痛折磨,海明 威在他爱达荷州凯彻姆 的家中用猎枪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享年62岁。

《桥边的老人》课件

《桥边的老人》课件
1.设置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情节的
转折,转化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 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6.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
课堂总结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熟悉的叙述角度。海明威把他 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在了发生在桥边的一段 对话之中,把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呼唤寄托在一 位行将就木的老人身上。
满目疮痍
残垣断壁
一群动物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 1、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2、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 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4分)
• 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 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 5、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 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 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 读者感受到。” 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 了这一创作原则。(6分)
• 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 简要分析。(4分)
• 3.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 望;“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 “我”为他分忧。 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 复出现,后句中的 “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 织着“怨”“冤”之情,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 诉。(4分,每点2分)
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 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 4.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 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②弱 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 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 望。(4分,每点2分)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课件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课件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2)文章的主题是表现战争的罪恶,为何仅写“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 遇?
答:
[点拨] ①作者运用以点带面的写法,老人是饱受战争苦难的典型代表, 老人的遭遇非常具有典型性。他热爱家乡,被迫逃离家园。为了逃避战火, 他流离失所,疲惫不堪,这也正是所有人民遭受战火的普遍表现。“桥边的 老人”一个人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全体人民的遭遇;“桥边的老人”渴望和 平的愿望,也正是全体人民的愿望。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2.识字形
jiá戛然而止 (1)gā gā嘎嘎直响
chǒu瞅着
(2)铁qiāo锹 jiū揪住
不kān堪
(3)kān勘探 精zhàn湛
ráo饶恕
(4)围rào绕 妖ráo娆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3.辨词语
(1)神秘莫测 神鬼不测
神秘,多用于各种神秘的事物,包括人及其行动、景物、事情等。
答案 ①神秘莫测 ②神鬼不测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请予以判断(√或×),并说明 理由。
人生难免要受些委屈和伤害,与其耿耿于怀疲.惫.不.堪.,倒不如坦坦荡荡 泰然处之。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练就波澜不惊的淡定。( × )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 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 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 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的辞藻。

《桥边的老人》课件17948

《桥边的老人》课件17948
精品课件
“冰山理论”(叙述用“减法”,即叙述简 洁)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 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所谓 “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 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 掩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 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 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 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因此,“冰山理论” 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 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精品课即件 “静”。
精品课件
•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 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 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 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 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 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 、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 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精品课件
•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 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 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 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 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精品课件
二、局部阅读(一):环境描写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 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 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 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 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美 )
老 2008.02.19
海 明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灵活运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明确人物的形象,把握课文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 升起》《永别了,武器》 (‚迷惘 的一代‛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丧 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 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 ‚硬汉性格‛)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 哥 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 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 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 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 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 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 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 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 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 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 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学习小结
文章主旨归纳
1、歌颂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 平的渴望; 2、控诉战争给人类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
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
结语
老人不懂政治,也不懂战争,却被卷入 战火之中。老人是个弱者,是个无辜者。海 明威关注的不再是英雄,也不再是争议,而 是战争之下的弱势群体,这让小说充满了悲 悯的力量。让我们在祈祷和平中结束我们这 堂课。记住:生命何其可贵,战争何其残酷。
对话
•细读小说的主体部 分,看看作者隐藏 了什么?
(一)‚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 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 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淋 淋的人类战争史。而战争的根源,说到底,就是 人类中极度自私、贪婪、残暴之本性所铸成,所 以战争是应该诅咒的,而更应该诅咒的则是人性 中的顽劣与丑恶。因而,人类对于战争的书写, 不能总是去歌颂战争的雄壮及其最后的胜利者, 更不能总是流于战争表面的生死搏杀的历史记录, 而更需要通过战争的残暴、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 中人们关系的极端复杂性,来烛照人性中常常隐 藏着的那些正面与负面。
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的缺点:
“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 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 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体味故事的内涵。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 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 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这 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 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最 常用第一人称。
• 环境:自然与社会 •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渴望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 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 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 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 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即,每100年中,人类 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明确: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 ‚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 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 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富写 实效果的画面。
2、叙述视角
谁来说

“我”是谁?
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 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 么地点。”“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 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因为在这简单的疑问背后深深隐藏着老人 对动物的同情、担忧。 老人‚没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亲人,那些 动物是与他相依相伴的。但是,战争来了,人 们自顾自的逃离,动物是最无助的,被人们抛 弃在战火中。
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 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在老人眼中,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 生命是一样可贵的,老人博大的爱心,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残害生命的战争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命何其可贵,战 争多么残酷!
(2)‚那边我没有熟人‛。
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 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 欲望减退了。
(三)‚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 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 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 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 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讨论: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 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
(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 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关于小说
•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 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 叙事性文学体裁。 •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 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 语言 动作 肖像、神态 心理 细节 侧面 : 环境烘托,选取其他人物进行对比
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 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 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 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 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 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 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 一的资格。
•推测:‚我‛也许是名战地记者, 也许是名抗击法西斯的战士。
叙述视角
叙述人称: “我” 第一人称
讨论总结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的优点: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 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 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由‚我‛来讲述故事,那么‚我‛就是故 事的见证者,故事的每一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 增加小说的真实性,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 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拉近读者和作品的距离。 最后‚我‛是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
“微笑‛——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 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 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 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
(二)‚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 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 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 的是‚我‛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文题解读
整体感知
环境。 场面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_____ • 首段进行_______ 对话 构成情节。 • 主体部分由________ 结局 ,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 • 最后一段交待______ 又有一定的反讽意义。
自学问题 相互展示
1.读第一段,感受大战即将来临时的 场面,大战之前是什么场面?用一个简单 的词语概括。
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课后练习一)
3、分角色朗读,从‚你从哪儿来?”到‛我只 是在照看动物。‛思考:老人唠叨最多的是那 些话,请画下来,体会老人的形象。
老人形象:文中刻画了一个 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 象。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 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 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 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 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 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桥 边 的 2008.02.19 老 人
( 美 ) 海 明 威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灵活运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灵独白, 4.明确人物的形象,把握课文的主旨。
海明威(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 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 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讨论: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 含了怎样的意思? ‚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一种‚怨‛ 与‚冤‛的情感: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 了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个 ‚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冰山理论‛(叙述用‚减法‛,即叙述简洁)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所谓‚冰 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 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 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 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 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 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 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 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讨论后总结
第三人称的优点(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 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 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 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深入人心,展示不 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第三人称的缺点(全知视角):
内容更多的是讲述故事而不是显示故事, 不能引发读者思考,故事的真实性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