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分析以及贸易发展经验分析_戈志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不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先天优势,但新加坡政府不断地调整工业和产业政策,利用自身地理优势,顺应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吸引外资,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工业化进程,并首创以工业园区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标杆。

一、新加坡石化工业生产情况分析

从表1中显示了2002年-2012年新加坡石化产业与制造业生产指数的情况,发现石化工业生产指数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增长,并且发展速度略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是新加坡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新加坡的石化工业总产值为533.37亿新元,在2012年石化工业总产值为1020.55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3.9%。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年-2012年新加坡石化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情况。发现专用化学品的工业产值虽然不高,但其增加值却逐年增高,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增加显著,到2008年已超越石油制品和石化产品的增加值,成为石化产业集群中工业增加值最高的子产业,2012年专用化学品生产的工业增加值达20.07亿新元,占石化产业工业增加总值的42%。这与新加坡石化产业不断向下游发展、集中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工业政策十分吻合。

二、新加坡石化产业贸易情况分析

在新加坡政府出口导向政策的影响下,新加坡的石化产业属于出口型产业,原材料均从其他国家进口,经炼制加工后,出口石油制品,并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进而出口石化产品和附加值更高的专用化学品。新加坡的石化产品除少部分供国内的消费外,大部分产品均供出口。

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新加坡石化产业进出口竞争力水平。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Competitiveness)指数: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标均在-1与1之间,大于0说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反之则为逆差。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从表3可以看到,新加坡石油制品出口增长快速,2002年为169.938亿美元,2012年增至939.362亿美元。新加坡化工产品的出口额也增长快速,2002年为152.832亿美元,2012年为506.859亿美元。

新加坡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的TC指数均为正值,且增幅较为明显。石油制品TC指数从2002年的0.13上升到2012年的0.31,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0.4;化工产品TC指数从2002年的0.08上升到2012年的0.22,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0.27,说明新加坡石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及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网站相关数据整理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网站相关数据整理

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分析以及贸易发展经验分析

■戈志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蕊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石化产业对亚洲地区的石油化工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生产规模和贸易情况方面,分析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经验,其中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合作对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发展经验

表12002年-2012年石化工业与制造业生产指数

表2新加坡石化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单位:百万新元)

表3新加坡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进出口额及出口竞争力指数

(进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65

2013年28期总第733期

三、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1.抓住天时,善用地利,明确自身定位,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转移

新加坡石化产业得以起步的关键在于善用地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抓住天时,有效利用国际经济环境。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拥有连接西亚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的独特地理位置。扼守重要的能源通道,新加坡抓住机遇率先在东南亚国家中发展石化工业。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面临国内市场狭小、高度依赖转口贸易和缺乏工业技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其政府提出工业化政策。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现代化阶段和工业化升级阶段,同时跨国公司需要寻找低成本、邻近自然资源并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地,并向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本转移、技术转让以及推行国际专业分工。新加坡政府在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抓住有利时机,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兴办石油企业,如1975年新加坡国会通过的“经济扩展法令”中明确规定“外资办钻井平台企业给予10年免税优惠,创立石油企业给予5年免税优惠,进口原油、提炼出口油品的出入口均免税等”。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好的基础设施、稳定的政局和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等条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理想的投资场所。

2.调整政策,促进石化产业升级与构建完整石化产业链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新加坡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开始侧重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斥资建设裕廊化工区,借助跨国企业遍布全球的整体供应链,促进新加坡石化产业整体产能的提高和产业集聚的形成,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承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新加坡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采取“化学群”战略,即通过集中投资而形成“化工簇群”(ChemicalCluster)———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投资成本;产品间相互链接,同时又产生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业供应基地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新加坡石化产业集群获得了单个企业所不具的循环经济、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创新优势。

3.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新加坡本身不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能源基础和市场容量,长期实行“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其发展十分依赖贸易和外资。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对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是东盟

与其他区域或国家进行更紧密经贸合作关系的先驱者和主导者,目前新加坡已签订并生效的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19个。

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内容,可以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如下发展条件:

(1)原材料供应

新加坡发展石化产业,需要大量进口原油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新加坡原油进口约占其进口总额的35%左右,目前新加坡与世界几大石油储备国均建立了自由贸易伙伴关系,如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

(2)产品出口市场

新加坡石油制品和石化产品除少部分供本国消费,大部分出口。新加坡主张“多层次贸易战略”,在多边、双边和区域等各层面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已经与石油、石化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如日本、

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力求建立全面而高质量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来实现石化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确保石化产业拥有稳定而持续的出口市场。

(3)对外投资自由化

在石化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却日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及时调整石化产业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来促进投资自由化,通过对外投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本国专注于石化产业中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专用化学品等石化产业链下游行业。目前,新加坡对外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随着东盟—印度服务和投资协议、东盟—日本服务和投资协议等区域经济合作协议谈判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加坡将会继续加大对外投资,从而实现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国华.亚太地区石油化工供需发展前景[J ].石油化工动态,1994(3)

[2]汪慕恒.新加坡的石化工业[J ].南洋问题研究,1994(3)[3]金枫.新加坡继续加快发展石化工业[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0(17)

[4]周建忠.东南亚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展望[J ].当代石油石化,2009(17)

[5]明晓东.新加坡工业化过程以及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2003(12)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