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波谱分析-2.2
1.价电子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键电子(单键)
有机分子 价电子类型
π键电子(不饱和键)
未成键n电子(或称非键电子, 如氧,氮,硫,卤素等)
s
H
C H
O
p
n
2.电子跃迁类型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E
K E,B
R
p*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溶剂极性↑ π→π*跃迁的吸 收谱带发生红移
基发态 基态
例如: 环己烷改
乙极性对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溶剂极性↑ n→π*跃迁的吸收 谱带发生蓝移 例如: 环己烷改 乙醇: 蓝移7nm, 水: 蓝移8nm
异亚丙基丙酮CH3COCH=C(CH3)2吸收带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 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4. 电磁波与辐射能
光: 是一种电磁波, 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动性 – 传播运动过程中突出, 表现在光的偏振, 干涉, 衍射 粒子性 – 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突出, 表现在光电效 应, 光的吸收和散射
c ν= λ
ν : Hz c 8 c : 光速 (3×10 m/s) E = hν =h λ λ : m
= hcν
※ 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即波长越长, 频率越低, 波数越小 ※ 光量子的能量(E)与波长成反比, 而与频率及波数成正比.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 副本
5
例1 计算下面化合物的 λmax
C9H19
O O H3C
同环共轭二烯母体基本值 253nm 增加共轭双键(2×30) + 6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酰氧基取代 + 0nm λmax计算值 353nm (实测值:356nm)
6
R
异环共轭二烯母体基本值: 214nm 增加共轭双键(1×30) + 3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λmax计算值 284nm (实测值:283nm)
7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4个烷基取代
217nm +20nm
2个环外双键
λmax计算值
+10nm
247nm
(实测值:247nm)8来自OAB
C
4
(3)计算时应将共轭体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环外 双键均考虑在内,对“身兼数职”的基团应按实际
“兼职”次数计算增加值,同时应准确判断共轭体系
的起点与终点,防止将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基团计算在
内;
(4)该规则不适用于共轭体系双键多于四个的体系,
也不适用于交叉共轭体系,典型的交叉共轭体系骨架
结构如下:
2
表2-8 环状共轭二烯波长计算法
3
•应用此规则的注意事项: (1)当有多个母体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择较长波 长的母体,如共轭体系中若同时存在同环二烯与异 环二烯时,应选择同环二烯作为母体; (2)环外双键在这里特指 C=C 双键中有一个 C 原
子在该环上,另一个 C 原子不在该环上的情况(如
结构式 A),而结构式 B 和 C 则不是;
波长知识点总结
波长知识点总结引言波长是描述波动传播过程中波峰和波谷之间距离的物理量,它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波长的相关概念,比如说电磁波的波长、声波的波长等。
因此,深入了解波长的原理和应用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波长的定义、性质、计算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波长的知识。
一、波长的定义波长是描述波动传播过程中波峰和波谷之间距离的物理量。
波动可以是机械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可以是电磁波,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对于机械波来说,波长是波在媒质中传播一个完整波动的距离,对于电磁波来说,波长则是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倒数。
波长的单位通常是米(m)。
二、波长的性质1.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和频率是波动传播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速度=频率*波长。
在这个公式中,速度表示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动传播的次数,波长表示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
2. 波长与波速的关系波速是指波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它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波速=频率*波长。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波速和波长成正比,也就是说波长越大,波速也越大;波长越小,波速也越小。
3. 波长的单位波长的单位通常是米(m),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单位如纳米(nm)、微米(μm)等。
4. 波长和波段波长和波段是描述电磁波传播特性的两个重要概念。
波长是指电磁波在空间波传播时一个周期的长度,而波段则是指在电磁波谱中具有一定范围的频率或波长范围。
不同的波段代表着不同的电磁波类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5. 波长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波长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是波动理论的重要内容。
波长的衍射是指波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产生的波束的扩散现象,波长的干涉则是指两个波经过叠加后产生的增强或减弱现象。
这两种现象都是波动理论中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揭示了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有特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助色团: (Auxochromous group)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 OR、—NH2、—NHR、—X等),它们本身 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 ,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 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 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四) *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 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 λ在200nm左右,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 在104L· -1· -1以上,属于强吸收。 mol cm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 生该类跃迁。
相关术语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 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 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 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 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 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 基、腈基等。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A与其浓度和比例系数,与溶液性质、温度和入射波长有关。 当浓度以 g/L 表示时,称 k 为吸光系数,以 a 表示,即
A abc
当浓度以mol/L表示时,称 k 为摩尔吸光系数,以 表示, 即
A bc
比 a 更常用。 越大,表示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与波长有关,因 此, 常以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 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 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 的性质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 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 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 到的最大灵敏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最大吸收峰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最大吸收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DNA定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DNA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在260nm波长下,DNA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对紫外光的吸收最大,因此通常将这个波长作为检测DNA的最大吸收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准备样品:将待测DNA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5μg/mL。
-加入试剂: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如Tris-HCl缓冲液、EDTA等,以维持适宜的反应条件。
-测量吸光度: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计算DNA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出样品中DNA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来源的DNA可能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检测。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误差的产生,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吸光度和吸收系数公式
吸光度和吸收系数公式吸光度和吸收系数是物理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描述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能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吸光度和吸收系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一、吸光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吸光度(absorbance)是衡量溶液中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的量度。
它是一个无单位的数值,通常用A表示。
吸光度越大,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越强。
吸光度的计算公式如下:A = log10(I0/I)其中,A代表吸光度,I0代表入射光的强度,I代表透过溶液后的光的强度。
吸光度的计算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该定律认为溶液中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透过溶液的光的强度和入射光的强度的比值来计算吸光度。
二、吸收系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吸收系数(absorption coefficient)是描述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的量度,它是一个有单位的数值。
吸收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越强。
吸收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α = A/(c*l)其中,α代表吸收系数,A代表吸光度,c代表溶液中物质的浓度,l代表光程长度。
吸收系数与物质的浓度和光程长度有关。
浓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大;光程长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小。
三、吸光度和吸收系数的应用和意义吸光度和吸收系数是研究物质光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它们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吸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的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利用吸光度法可以测定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例如药物、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2. 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能力,通过测量生物分子的吸光度可以了解其结构和浓度。
吸光度还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酶动力学、酶抑制剂的筛选等。
3.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能力,通过测量药物分子的吸光度可以了解其稳定性、溶解度、药效等。
最大吸收峰
溶剂与溶质之相互作用增强
溶质分子的振动受到限制 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
500
蒸汽中 555
/nm
对称四嗪的吸收光谱
b. 溶剂极性对大时,由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 带发生红移。
c. 溶剂极性对n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谱 带发生蓝移。
(3) 红移和蓝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 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发生 移动。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max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4)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减小,称为减色效应
(5) 强带和弱带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特点: 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
ε > 104 L · mol-1 · cm-1
2、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电荷转移跃迁:
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荷转移跃迁 Mn+—Lb-
h
M(n-1) +—L(b-1) -
M-中心离子:电子接受体 L-配体:电子给予体
不少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反应 所生成的络合物以及吸收许多水合无机离子, 均可产生电荷转移跃迁。
•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改进
差示信号: ΔS=K1Aλ1-K2Aλ2 Aλ1=aλ1+bλ2
A Aa1 Aa2 ( a1 a2 )bc
只与待测物有关
(4)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以光二极管阵列作检测器
光源 透镜 试样池
光二极管阵列
光栅
三、光吸收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
I0 I0 A lg T lg bc 或 A lg T lg abc I I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最大吸收波长是指物质吸收光的最大波长。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吸收光的现象是当物质吸收光能量时,其分子或原子的能级发生跃迁所致。
每种物质具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即其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值,可以理解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结构和一些性质。
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根据不同物质和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考虑到电子跃迁在吸收光的过程中是最常见的,我们将主要关注电子能级跃迁的情况。
2.利用分子的HOMO-LUMO能级差估算吸收波长: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可以近似用来估计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
这种方法也称为HOMO-LUMO能隙法。
3. 应用Lambert-Beer定律:Lambert-Beer定律是描述光通过物质和物质吸收光的关系的定律。
根据此定律,可以利用吸收系数和物质的浓度来计算吸光度。
吸收系数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有关。
4.利用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最大吸收波长是使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波长。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找到吸光度最大的波长,即最大吸收波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不同的物质和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此外,实际测量最大吸收波长时可能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溶剂的选择、温度等。
总之,计算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是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分布,应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定律,可以估算和测量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进一步揭示物质的性质和相应的光谱特征。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演示文稿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λmax计算值
284nm (实测值:283nm)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217nm
4个烷基取代
+20nm
2个环外双键
+10nm
λmax计算值
247nm
(实测值:247nm)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217nm
4个环残基或烷基取代 +20nm
1个环外双键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演示文稿பைடு நூலகம்
表2-7 链状共轭多烯类化合物的波长计算法
共轭二烯骨架基本值
217nm
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nm
烷基或环基取代
+5nm
环外双键
+5nm
卤素取代
+17nm
表2-8 环状共轭二烯波长计算法
•应用此规则的注意事项: (1)当有多个母体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择较长波 长的母体,如共轭体系中若同时存在同环二烯与异 环二烯时,应选择同环二烯作为母体; (2)环外双键在这里特指 C=C 双键中有一个 C 原 子在该环上,另一个 C 原子不在该环上的情况(如 结构式 A),而结构式 B 和 C 则不是;
延长2个共轭双键
+30×2nm
同环共轭双键
+39nm
1个烷基β位取代
+12 nm
3个烷基γ位以远取代
+18×3 nm
1个环外双键
+5 nm
385 nm
(乙醇中实测值 388 nm)
2.α,β-不饱和羧酸、酯、酰胺 α,β-不饱和羧酸和酯的波长较相应的α,β-不饱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A
B
C
4
(3)计算时应将共轭体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环外 ) 双键均考虑在内, 双键均考虑在内,对“身兼数职”的基团应按实际 身兼数职” “兼职”次数计算增加值,同时应准确判断共轭体系 兼职”次数计算增加值, 的起点与终点, 的起点与终点,防止将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基团计算在 内; (4)该规则不适用于共轭体系双键多于四个的体系, )该规则不适用于共轭体系双键多于四个的体系, 也不适用于交叉共轭体系, 也不适用于交叉共轭体系,典型的交叉共轭体系骨架 结构如下: 结构如下:
16
2.羧酸及其衍生物 (如—NR2,—OH,—OR,—NH2,—X) , , ) 这些基团都属于助色基团, 这些基团都属于助色基团,羰基的 n→π* 跃迁吸 收较醛、酮发生较明显的蓝移, 变化不大。 收较醛、酮发生较明显的蓝移,但 ε 变化不大。 这是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结果。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结果。
2.α,β-不饱和羧酸、酯、酰胺 . , 不饱和羧酸 不饱和羧酸、 α,β-不饱和羧酸和酯的波长较相应的 ,β-不饱 , 不饱和羧酸和酯的波长较相应的 不饱和羧酸和酯的波长较相应的α, 不饱 和醛、酮要短。计算规则如下表 和醛、酮要短。计算规则如下表2-10。 。
25
表2-10 α,β-不饱和羧酸和酯的K带λmax计算规则(EtOH为溶剂) 基本值/nm 烷基单取代羧酸和酯(α或β) 208 烷基双取代羧酸和酯(α,β或β,β) 217 烷基三取代羧酸和酯(α,β,β) 225 环外双键 +5 双键在五元或七元环内 +5 延长1个共轭双键 +30 γ位或δ位烷基取代 +18 α位OCH3,OH,Br,Cl取代 +15~20 β位OR取代 +30 β位NR2取代 +60
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和朗伯比尔定律
物质溶液的光谱吸收曲线)溶液的光谱吸收曲线(吸收峰波长525nm。
)1.高锰酸钾(KMnO42. 如何获得物质的光谱吸收曲线?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具体方法是: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分别测出它们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画出曲线,此曲线即称为该物质的光吸收曲线(又称光谱吸收曲线),它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图6—2所示为三种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KMnO4)溶液的三条光吸收曲线。
由图中可以看出:①高锰酸钾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对波长为525nm的绿色光吸收最多,在吸收曲线上有一高峰(称为吸收峰)。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以Amax表示)。
在进行光度测定时,通常都是选取在Amax的波长处来测量,因为这时可得到最大的灵敏度。
②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其吸收曲线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一样。
所不同的是吸收峰峰高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③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其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各不相同,它和分子结构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因此,可利用吸收曲线来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3.再看两个例子1)还原型辅酶(NADH )的光谱吸收曲线(吸收峰分别在260nm 和340nm )生化谷丙转氨酶检验试剂的反应原理如下:α-酮戊二酸 + L-丙氨酸 −−→−ALT L-谷氨酸 + 丙酮酸(初反应) 丙酮酸 + NADH + H + −−→−LDH L- 乳酸 + NAD + (主反应)NADH 的氧化速率与样本中ALT 酶活力成正比,NADH 在340nm 处有特征吸收峰,在340nm 处测其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即可计算出ALT 的活性。
2)维生素B12水溶液的光谱吸收曲线 (峰值365nm )吸收光谱曲线2.光吸收定律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一定浓度的均匀透明溶液时,入射光被溶液吸收的程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比尔定律。
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碰撞加剧,导致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增加,吸收光谱的峰 值向长波方向移动。此外,温度变化还可能影响溶液的粘度和扩散系数,进一步影响最
大吸收波长。
溶剂的影响
总结词
溶剂的极性和粘度对最大吸收波长具 有显著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 最大吸收波长通常会发生蓝移。
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描述
溶剂的极性影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 电子跃迁,从而导致光谱的最大吸收 波长发生变化。此外,溶剂的粘度也 会影响分子的扩散和振动,进而影响 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
试管
用于盛放待测溶液。
滤纸
用于过滤待测溶液 中的杂质。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不同波长 下的吸光度。
移液管
用于准确移取一定 量的待测溶液。
光源
提供不同波长的光 线。
实验步骤与操作
3. 设定分光光度计
2. 过滤待测溶液
使用滤纸将待测溶液中的杂质过 滤掉。
打开分光光度计,设定测量波长 范围,并校准仪器。
4. 测量吸光度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能量,可以预测最大吸收波长。
详细描述
量子化学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精确地模拟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能量。通过这种方法,可 以预测分子的吸收光谱,从而确定最大吸收波长。这种方法对于复杂分子和未知化合物的光谱预测特别有效。
03 最大吸收波长的实验测定
实验设备与材料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分析
最大吸收波长可用于分析生物大 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了解其 结构与功能特性。
细胞与组织分析
通过测量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成 分在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可 以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生理状态和 病理变化。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外(Ultraviolet)光的特性是与可见光不同的,它的波长比可见光更短,能够激发物质的电子进行激发态,因此有着重要的作用。
紫外光吸收谱中最大吸收波长是描述该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的重要参数,它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团及其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
一、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原理--------------------------------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光谱学原理。
物质的分子具有一定的电子结构,当入射的光照射到物质分子时,分子中的电子会受到入射光的激发,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使物质分子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
其中,最大吸收波长表明该物质对紫外光的最强吸收能力。
二、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1. 通过仪器测量法来计算仪器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够直接测量出物质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
常用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吸收光度计、旋光仪、衍射仪、偏振仪等,通过调整入射光波长,在发射或吸收光强度上变化的斜率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
2. 通过理论计算方法来计算理论计算方法是通过物质的分子结构、电子能量层次、电子分子态、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其它因素来对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理论模拟,从而估算出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
理论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估算出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而且还可以准确地得到物质的其它吸收光谱特性,如共振强度、共振宽度、吸收强度和其它信息。
三、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应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对于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化学、材料、生物学、生态学、医学、农学、气候学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物质分子中包含哪些元素;在材料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材料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在生物学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物体中存在哪些物质;在医学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人体中是否存在某些有害物质。
最大吸收波长名词解释
最大吸收波长名词解释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具有最强吸收性的波长,由该波长向外作延伸辐射时,其吸收量达到饱和。
一般波长越短,则该吸收现象就越明显,同样的,在X光检查中,波长为400nm处,吸收现象最为明显。
可用下面公式来计算:λ max=0.785λmin-1(λmin为波长为λmax的两个不同的波长,λmax波长较长,λmin波长较短),式中λmax、λmin分别为波长为λmax和λmin时的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具有最强吸收性的波长,由该波长向外作延伸辐射时,其吸收量达到饱和。
一般波长越短,则该吸收现象就越明显,同样的,在X光检查中,波长为400nm处,吸收现象最为明显。
可用下面公式来计算:λmax=0.785λmin-1(λmin为波长为λmax的两个不同的波长,λmax波长较长,λmin波长较短),式中λmax、λmin分别为波长为λmax和λmin时的吸收系数。
4、吸收峰位置是指物质分子对电磁辐射吸收能力最强的波长。
这个定义不确切,只有当我们把波长在300nm-400nm之间的辐射称为最大吸收波长时,这种情况才是正确的。
如果在该波长以外还有更长的波长段,那么就说明对应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就没有最大吸收波长的说法了。
例如, 400nm以上到600nm以下的部分,虽然没有在该波长范围内的长波长段,但是依旧会产生吸收,因此仍然被认为是长波段的辐射,所以也是应该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的。
5、波长最大吸收值指吸收率最高的波长。
该定义是建立在波长λmax和λmin这两个值上,也就是说λmax和λmin这两个值的位置与波长λmax和λmin无关。
例如,某化合物对辐射的吸收率在300nm-400nm这个区间内,吸收最强的波长λmax=0.785λmin,当然不会是400nm了。
总而言之,最大吸收波长应该是指具有最强吸收性的波长,并且与具体的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如果该波长可以产生吸收,那么它就是具有最大吸收性的波长。
hcl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hcl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实用版】目录1.紫外光谱仪的测试范围2.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3.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4.实例:环外双键和烷基取代的紫外吸收波长计算5.结论正文一、紫外光谱仪的测试范围紫外光谱仪是一种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吸收特性的仪器。
它的测试范围通常涵盖了 200-400 纳米(nm)的紫外光谱,其中 200-300nm 的紫外光谱属于真空紫外光谱。
在测试紫外吸收光谱时,对于样品的浓度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指物质在紫外光谱范围内,吸收强度最大的波长。
这个波长通常与物质的结构和电子跃迁有关,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计算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计算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通常基于朗德(Lambert-Beer)定律和比尔 - 朗伯(Beer-Lambert)定律。
具体步骤如下:1.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2.绘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3.确定曲线上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即为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四、实例:环外双键和烷基取代的紫外吸收波长计算1.环外双键:环外双键是指在分子结构中,以左边环为准,与其直接相连的右边有一双键。
在计算环外双键的紫外吸收波长时,需要考虑双键的共轭效应。
例如,对于 4,5-二甲基 -2-环己烯这一物质,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 280nm 左右。
2.烷基取代:烷基取代是指分子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烷基取代。
在计算烷基取代的紫外吸收波长时,需要考虑取代基的电子密度和共轭效应。
例如,对于 2-甲基 -2-丁烯这一物质,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65nm 左右。
五、结论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物质在紫外光谱范围内吸收强度最大的波长,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isatin的最大吸收波长
isatin的最大吸收波长
摘要:
一、isatin 简介
1.isatin 的定义
2.isatin 的应用领域
二、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
1.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
2.影响isatin 最大吸收波长的因素
3.isatin 最大吸收波长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
三、isatin 最大吸收波长的应用
1.在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正文:
isatin 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因此,研究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对于进一步了解其生物活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isatin 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波长。
最大吸收波长受isatin 的化学结构、立体构型、溶剂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来测量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
在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可以作为分析isatin 浓度
的方法之一。
在医学领域,通过测量患者体内isatin 的浓度,可以辅助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此外,利用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可以设计新型荧光探针,实现生物分子的实时检测。
总之,研究isatin 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
hcl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hcl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实用版】
目录
1.紫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2.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HCl 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4.紫外光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一、紫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紫外光谱是指在紫外光区域(波长范围约为 200-400 纳米)的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主要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构研究。
在紫外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是指物质在一定浓度下,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最强烈的波长。
二、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定义:在最大吸收强度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计算方法:通过光谱扫描法测定最大吸收波长。
在光谱扫描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测试,以找到最大吸收强度对应的波长。
紫外光谱的测量需要使用专门的紫外光谱仪,对于浓度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浓度越高,吸收强度越大,测定结果越准确。
三、HCl 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氢氯酸(H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在紫外光谱中有吸收特征。
HCl 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约为 180 纳米,但这个波长会受到温度、压力、溶剂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四、紫外光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紫外光谱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反应动力学、生物分子结构研究、环境监测等。
例如,在生物学中,紫外光谱常用于测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浓度和纯度;在环境科学中,紫外光谱可用于监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紫外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217nm
4个环残基或烷基取代 +20nm
1个环外双键
+5nm
λmax计算值
243nm
(实测值:243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9
3. 费泽-库恩(Fieser-Kuhn)规则 如果一个共轭分子中含有四个以上的共轭双键,
则其 λmax: λmax=114 + 5M + n(48.0-1.7n) -16.5Rendo-10Rexo
2.伍德沃德-Woodward-Fieser)规则 共轭双键的数目,共轭体系上取代基的种类、数
目和立体结构等因素都对共轭多烯体系的紫外光谱 产生影响。
Woodward-Fieser 总结出共轭烯烃最大吸收波长 的计算方法,用于估算共轭多烯体系 K 带的 λmax: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
表2-7 链状共轭多烯类化合物的波长计算法
共轭二烯骨架基本值
217nm
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nm
烷基或环基取代
+5nm
环外双键
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2
表2-8 环状共轭二烯波长计算法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3
•应用此规则的注意事项: (1)当有多个母体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择较长波 长的母体,如共轭体系中若同时存在同环二烯与异 环二烯时,应选择同环二烯作为母体; (2)环外双键在这里特指 C=C 双键中有一个 C 原 子在该环上,另一个 C 原子不在该环上的情况(如 结构式 A),而结构式 B 和 C 则不是;
O
A
B
C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4
(3)计算时应将共轭体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环外 双键均考虑在内,对“身兼数职”的基团应按实际 “兼职”次数计算增加值,同时应准确判断共轭体系 的起点与终点,防止将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基团计算在 内; (4)该规则不适用于共轭体系双键多于四个的体系, 也不适用于交叉共轭体系,典型的交叉共轭体系骨架 结构如下:
这是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结果。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7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8
(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α,β-不饱和醛、酮 Woodward,Fieser和Scott总结共轭醛,酮K带的λmax的计算规则:
母体
取代 基位 置
α β γ δ
直链和六或七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五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α,β-不饱和醛的基本值
取代基位移增量/nm
烷基 OAc OR OH SR Cl Br
10 6 35 35
15 25
12 6 30 30 85 12 30
18 6 17 30
18 6 31 50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215 nm 202 nm 207 nm
NR2 苯环 95 63
19
* 应用该规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a. 环上的羰基不作为环外双键看待,例如在结构 O中无环外双键; b. 该规则仅适用于乙醇或甲醇溶剂,溶剂改变对实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5
例1 计算下面化合物的 λmax
C9H19
O
O
H3C
同环共轭二烯母体基本值 253nm
增加共轭双键(2×30) + 6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酰氧基取代
+ 0nm
λmax计算值
353nm (实测值:356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6
R
异环共轭二烯母体基本值: 214nm
式中 n----共轭双键数目 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和环基数目 Rendo----共轭体系上环内双键数目 Rexo----共轭体系上环外双键数目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0
例1 计算全反式 β-胡萝卜素的λmax值
λmax=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114 + 5×10 + 11(48.0-1.7×11)-16.5×2
+10 nm
2个烷基β取代
+12×2 nm
2个环外双键
+5×2 nm
259 nm
(实测值258 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21
O
直链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15 nm
溶剂
蒸汽 蒸汽 蒸汽 己烷 异辛烷 异辛烷 异辛烷 异辛烷
n→π*
λmax/nm
ε
304
18
310
5
289
12.5
278
15
283
20
300
18
291
15
291
14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6
2.羧酸及其衍生物 (如—NR2,—OH,—OR,—NH2,—X)
这些基团都属于助色基团,羰基的 n→π* 跃迁吸 收较醛、酮发生较明显的蓝移,但 ε 变化不大。
测值影响较大,需将计算值进行溶剂校正,见下表:
表 2-9 α,β-不饱和醛、酮λmax的溶剂校正
溶剂 甲醇 氯仿 二氧六环 乙醚 己烷 环己烷 水
Δλ/nm 0 +1
+5
+7 +11 +11 -8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20
例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O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15nm
1个烷基α取代
1.对于饱和醛、酮来讲,这三个谱带分别位于: π→π* 跃迁 → 约160nm; n→σ* 跃迁 → 约190nm; n→π* 跃迁 → 约270nm~300nm
(一般酮在270~285nm;醛在280~300nm附近)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5
表2-6 某些脂肪族醛和酮的吸收特征
化合物
甲醛 乙醛 丙酮 2-戊酮 4-甲基-2-戊酮 环戊酮 环己酮 环辛酮
增加共轭双键(1×30) + 3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λmax计算值
284nm (实测值:283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7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217nm
4个烷基取代
+20nm
2个环外双键
+10nm
λmax计算值
247nm
(实测值:247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 453.3nm 实测值为453nm(在氯仿中)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1
2 计算番茄红素的λmax值。
λmax=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114 + 5×7 + 11(48.0-1.7×11)-16.5×0 -10×0
= 471.3nm 实测值为472nm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13
四、羰基化合物
羰基: 一对 σ 电子, 一对 π 电子和
两对 n 电子
π→π* 跃迁产 生的强吸收带 (ε>104)
n→σ* 跃迁产 生的强吸收带 (ε ≈104)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
n→π* 跃迁产 生的弱吸收带 (ε<100)R带
14
(一)饱和羰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