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及学习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强调心理学在理解个体和群体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1.2 心理学的分支讨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介绍各个分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1.3 心理学的应用探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如心理咨询、心理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
强调心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与认知心理学解释认知是指个体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心理过程。
介绍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2.2 记忆与学习讨论记忆的类型和过程,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
探讨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2.3 思维与语言分析思维的过程和种类,如推理、解决问题等。
探讨语言的起源和语言processing的过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介绍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强调发展心理学对理解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3.2 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讨论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任务。
介绍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适应问题。
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longitudinal研究和cross-sectional研究。
强调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4.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个体如何影响社会的学科。
强调社会心理学在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
4.2 社会影响与顺从讨论社会影响的形式和机制,如从众、顺从和认同。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和信念的影响。
4.3 人际关系与沟通探讨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的过程。
介绍沟通的类型和技巧,如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介绍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心理变量的度量和评估的学科。
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公共心理学_第4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 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2020/9/17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 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 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 )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 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 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 矛盾。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 力。
第四章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2020/9/17
2020/9/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
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
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 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 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2020/9/17
二、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
(一) 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1、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2、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 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了较大的发展
2020/9/17
(二)青少年想象的发展
1、青少年的想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2、青少年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占优势 3、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2020/9/17
(二)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 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 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
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是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
2.程序性知识 :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3)
2、短时记忆(操作记忆)
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种之内的记忆。如打电话。
特点:⑴广度有限:7±2个组块
组织的大小,则以个人的经验组织体系为转移。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段话,可以是一个动作,也可以是套技术。所以,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指组块,而不是指绝对的信息输入数量。
⑵保持时间有限,1分钟之内,一般为15——30秒
人的保持能力是相当大的。据研究,一个正常人的记忆保持总量,在理论上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人脑对识记的内容在保持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变化,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有减少趋势。
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变化,如,在动作的力量空间和时间因素上都可能失真,做出的动作与规范动作不相匹配。
一般来说,理解识记较之机械识记效果好得多。但两种形式的识记不应相互排诉。有是机械识记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学习中总有一些材料是无意义的或意义较少的,就只能用机械识记;有时材料本身很有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水平,一时难以理解,也只能先用机械训记。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心环节,保持是否持久,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2)概括性:表象常久是综合了多次感知的结果,是对事物概括化了的形象。第个事物的个别特点在表象中消失了,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点。
意义: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度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一、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语词逻辑记忆是个体保存经验的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它的内容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形象记忆。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一.填空题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
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 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二是个性差异。
6.心理学于年由费希纳、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实验室实验三.选择题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
这种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自然实验法D 调查法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 实验室实验法B 测验法C 自然观察法D 相关法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心理调查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5.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教育经验总结法D、作品分析法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费希纳,冯特;2.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13心理学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
成年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如感知觉,
机械记忆等;高级心理机能是主动的以语言符号为 中介的,如思维、理性意志等。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动 力来源于三点:
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3)感知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2.中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1)记忆的目的性增加 (2)意义识记能力提高
(3)抽象记忆高度发展
(4)注意进一步发展
3.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发展。
2.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增强 (2)想象的创造性增加 (3)想象的现实性得到发展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认知 发展会形成几个按固定顺序出现的阶段。并引进运 算的概念。所谓运算,是指心理运算,能在心理上 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他认为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可以分 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 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经历五个 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 殖期。
口唇期(0~1岁):儿童口腔是引起快乐的主要 部位,口腔部分的满足与否是影响形成人格特质的 重要因素。口唇人格 肛门期(1~3岁)肛门成为获得快乐的来源。以 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肛门期人格 前生殖器期 (3~6岁):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6~12岁) 无特定区域 性发展停滞或 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生殖期(12岁以后) 对异性产生兴趣,具有生育 能力。
5.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2024年度-公共心理学PPT学习教案
调整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与 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沟通,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19
人际关系问题与解决方法
人际关系问题表现
沟通不畅、信任缺失、冲突不断 等。
解决方法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 表达、反馈等。建立信任关系, 尊重他人观点,以合作的态度解 决冲突。
13
工作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员工招聘与选拔
运用心理学原理,设计有 效的招聘和选拔程序,确 保选拔出具备良好心理素 质和适应能力的员工。
员工培训与发展
通过心理培训,提高员工 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 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 绩效。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特点
跨学科性、应用性、实证性、系统性。
4
公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其与公共行 为的关系。
任务
描述公共心理现象、解释公共心理现象、预测公共心理 现象、控制公共心理现象。
5
公共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公共心理学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情感智商
阐述情感智商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意义,分析 情感智商在公共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提 高情感智商的途径和方法。
9
意志过程与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解释意志行动的概念、特征及心理过 程,分析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及其 解决方式,探讨意志品质的培养及其 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挫折与应对
阐述挫折的概念、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分析挫折反应及挫折承受力的影响 因素,探讨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及 其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优选)公共心理学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
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
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 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 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青少年记忆策略的发展
1、记忆的基本的策略 记忆策略是指主体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
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个体在记忆活动常用的记忆策略主要有
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述策略、 组织策略、提取策略等。
2、记忆策略发展的特点
记忆策略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特点: 其一,个体记忆策略的发展,受个体的经验、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 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 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
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是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 :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3、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 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
1、推理能力的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的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2、青少年不同形式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
不同
(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日趋完整 创造性思维是由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构成的,其中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 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求 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协同发展。 2、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日趋提高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主要是由求异思维(发散 思维)的品质决定的。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 性、独特性三种特点或品质。
青少年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心理学
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的程序 问题的类型
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 问题解决的若干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
的差别 逆向工作:从目标状态往回推 尝试错误 顿悟法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问题解决的程序
确认与定义问题 组织关于问题的信息 设计与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案 有效执行与监控问题解决的步骤 评价反馈与调整
精制加工策略 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对学 习材料精心加工,以增加理解和记忆。
组织策略 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的归类、组合,以便于 学习和理解
基本学习策略的运用
基本学习策略的运用
复述策略的运用
多背诵、巧划线、常概括
精致加工策略的运用
谐音法、奇特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法
组织策略的运用
面积=长X宽
用7.2米X5.4米求房间面积,0.3米 X0.3米求地砖面积,房间面积除以每块 地砖面积求所需地砖数,地砖数乘0.72 元,求所需总价格
7.2X5.4=38.88 0.3X0.3=0.09 38.88/0.09=432 432X.72=311.04
自我调控策略
什么叫自我调控 在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 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 情绪、动机和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心理活 动。
培养成功的信念、正确面对挫折
激发好奇心 提高自我效能, 克服习得性无能
激发好奇心的策略
制造悬念
如,恐龙为什么绝迹?印度洋海啸是怎么回事?
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
如,我国最北部的城市是哪里?在以光速运行 的飞船里,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求知欲
如,讨论上海外滩的变迁历史
基本评价
青少年心理学第四章
美感: 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作出评价
时的情感体验。
back
什么是情绪适应不良?
情绪神经中枢 不完全受语言控制
增大变异性
关系复杂 变化多样
应激
又称压力或紧张。 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激活
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 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1. 物质环境 2. 内部环境 3. 心理环境 4. 社会环境
应激源
应激反应
1. 生理反应 2. 心理反应 3. 行为反应
引起青少年情绪问
题的主要应激源
1. 生理 2. 学习 3. 社会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4. 认知
潜在 应激源
初级评估 评估结果(正性-负性) 危害(潜在的和正在体验的)
女同 性恋
与异性恋关系非常相似
存在与异性恋类似的婚姻梯度
高水平依恋、关怀、亲密、情 感和尊重 年龄偏好在异性恋女性和异性 恋男性之间
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
早婚 晚婚 不婚 同居
学会经营婚姻
父母给予孩子的 原因、费用、教育方法
孩子给予父母的 戏剧性变化、疲劳、满意度降低
孩子
孩子
改善孩子出生后的婚姻满意度
• 社会调节功能:协 调社会交往和人际 关系
同情、感染、接近、依恋
爱、婚姻与家庭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 生活中什么是最令你愉快的?
基本心理需要
你们所在阶段的核心特征之一:
和他人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发展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永恒主题: 友谊与爱情
友谊:归属的需要
1. 接近性 2. 相似性 3. 个人品质
公共心理学课件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1、 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4、 寻求注意和承认
二、 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一 )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严格上课常规
4、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一)视觉 1、定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觉
平衡觉
运动觉
2、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视觉适应
颜色视觉 色觉缺失 闪光融合
(二)听觉 (三)肤觉 1、触压觉 2、温度觉 3、痛觉
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应 当刺激物作用于皮肤表面时引起的感觉
(四)嗅觉和味觉 (五)内部感觉
1、运动感觉(动觉)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
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
(1832年—1920年) 德国心理学家。用客观 的实验方法说明人的 高级心理现象,使心 理学脱离了哲学的 范畴,进入了科学的行 列。他被公认为是实 验心理学创建人。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是思维) 情感过程 (动力)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意志过程 (调控作用) 人在行动中自觉得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2、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7~10 10~12 13~17 20分钟左右 25分钟左右 40分钟左右
公共心理学 第四章_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为交通工具
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 人坏人都概括为“人”
思维的间接性还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二、思维的种类(1)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 直观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 逻辑思维:
• 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 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小资料里的“大情况”(续)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 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设备。 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大庆油田 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日本人巧探大庆石油的过程就是在中 国官方的形象化的零星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逻辑思维性推断完成的。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定义
第六章 思维
主要内容
表象 想象
思维
概念
推理
问题解决
第一节
概述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的过程 思维种类 思维的工具
名人名言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是万物之灵?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的 自尊心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不大,身体
例如,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 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 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 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3.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
(1)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 和特征; (2)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 (3)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问题。 (4)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 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 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巧。
青少年心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婚姻梯度:
男性选择比自己年轻、矮小和地位低的女性。 女性选择比自己年长、高大和地位高的男性。
“桶底”男人和“精华”女人
亲密关系质量与依恋类型的关系
同性恋的亲密关系
与异性恋关 系极其相似
男同 性恋
女同 性恋
与异性恋关系非常相似
存在与异性恋类似的婚姻梯度
高水平依恋、关怀、亲密、情 感和尊重 年龄偏好在异性恋女性和异性 恋男性之间
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解读表情:悲伤与痛苦——眼睑和眉毛
上眼睑下垂
无表情
眉头稍抬
ACB合成
真实照片
解读表情:悲伤与痛苦——眼睛
眉毛紧张 上眼睑没有下垂
目光直视前方
眉毛紧张 上眼睑微微下垂 下眼睑微微紧张
悲伤的典型表情信号是眉毛
愤怒的感觉:压迫、紧张和热
愤怒的典型表情信 号是紧闭嘴唇
情绪中最简短的:惊讶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 悲伤 2. 愤怒 3. 恐惧 4. 厌恶 5. 蔑视 6. 愉悦 7. 惊讶
表情
1. 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
(1)情绪识别能力: 特指分析表情及其产生情景以解读表情所 代表的情绪含义。
(2)特点:逐渐成熟 高兴、愤怒→轻蔑、惊讶、恐惧和厌恶
back
2. 情绪体验能力发展的特点
(1)易感性与兴奋性
(2)易起伏波动 变化迅速 维持时间短 情绪两极性强
青年心理学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摘要】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理、认知和社会性三方面的发展。
青少年的生理发展无外乎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性成熟三类变化。
认知的发展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
社会性的变化是使青少年通过社会的认知,社会中的交往完成社会化的转变。
【关键词】青少年、生理、认知、社会性一、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
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少年期身体发展主要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急剧增长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均在青春期发生,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以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这就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一)身体外形剧变身体外形剧变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青春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既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又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
1.身高的增长青少年在外形上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身高的迅速长高。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平均每年增高3-5厘米,但在青春发育期,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1- 12厘米。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
男孩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左右,14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然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到15.5岁时又退回到以前的生长速度。
女孩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孩,大多数女孩从9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仅是在男女之间身高的增长时间有差异,在城乡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12岁之前城市男孩儿的身高增长相对一农村男孩儿起伏更大。
2.体重的增加青春发育期,体重也在迅速增加。
此前,儿童每年体重增加不超过5公斤。
到了青春发育期,体重增加十分明显,每年可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第四章 发展中的中学生《心理学基础课件》
发展中的中学生
《小小少年》,点击画面播放 小小少年》
下一页
问题:
• 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烦恼增加了? • 青少年的烦恼来自哪些方面? • 怎样看待青少年的成长和相关问题?
本章将从发展及其规律、中学生的身 体发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 的社会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上述问题。
第一节 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关系的发展 (二)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发展
师生关系对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 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学生对老师有了明确的看法,以批 评的态度看待老师。
讨论:从“辱师”事件看师生关系 讨论: 辱师”
北京某校学生辱师事件
下一页
一、社会关系的发展 (三)中学生的友谊
中学生心理正处在“闭锁” 中学生心理正处在“闭锁”与“开放”过渡阶 开放” 段: “闭锁”是对父母、对老师的闭锁; “开放”是对知心朋友开放; 中学生结交的朋友一般是在空间距离近且年 龄相近的同伴,且主要是结交同性朋友; 同伴交往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的概念 (三)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适应和建构理论: 皮亚杰的适应和建构理论: 顺应(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on)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 顺应 (accommodation) 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 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 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四、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
启示: 启示: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 促使学生摘到“ 平,促使学生摘到“跳起 能摘到的“苹果” 来”能摘到的“苹果”。
一、中学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约12~18岁)正是青春 岁 期阶段,是有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期阶段,是有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生理 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身体发育加速:身体外型和机能变化巨大 、身体发育加速: 2、性发育及性成熟 、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对于家长、教育者和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件旨在提供有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引言青少年心理发展是指从儿童时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情感和认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发展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身体发展和自我认同1. 生理变化:青春期带来了身体上的许多变化,包括生长、发育和性征的成熟。
这些变化可能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产生重要影响。
2. 自我认同:青少年通常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
他们可能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周围的社会、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相匹配。
三、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1. 情绪调节:青少年在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经历情绪波动和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对他们情感的理解和处理至关重要。
2. 同伴关系:青少年开始更多地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并更加重视同伴关系。
这是他们学习社交技能和发展健康关系的关键时期。
四、认知发展和学习1. 抽象思维:随着大脑的发育,青少年有能力进行更复杂、更抽象的思考。
他们开始思考未来、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在学校和社会中应用这些能力。
2. 学习压力:青少年面临着学习压力的挑战,包括考试成绩、未来职业规划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习压力。
五、心理健康与应对机制1. 常见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压力和自我形象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对于及早干预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 应对机制: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于培养青少年应对挑战和适应改变的能力至关重要。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六、结束语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公共心理学第四章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
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
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一)认知发展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
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
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
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
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
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大学公共心理学复习笔记
⼤学公共⼼理学复习笔记绪论第⼀节⼼理学与我们的⽣活与⼯作⼀、⼼理学对学⽣的影响可归纳为两⽅⾯:1.有助于学⽣的学习;2.有助于学⽣的⾃我教育。
⼆、学⽣⼼理学对师范⽣未来的教育⼯作的意义:1.⼼理学有助于师范⽣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
2.⼼理学直接有助于提⾼和加强师范⽣在未来的教书育⼈⼯作中的⾃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
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学的研究对象1.从⼈的⾓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的发⽣发展的科学。
2.⼈的⼼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理现象和社会⼼理现象。
3.从认知⼼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的过程。
4.意志这种⼼理活动是⼈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种特殊的⼼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理过程⽽存在。
@怎样科学的认识⼼理现象?答:⼼理就是⼈在睡觉状态下的感知、情感起伏、所进⾏的思考、回忆和对⼀切外界刺激的反应与⾏为⽅式。
具体说,认得⼀切⼼理活动都是⼈脑的技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理的器官,⼼⾥是⼈脑的机能1⼤脑是⼼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理活动是⼤脑的功能。
2⼼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发射活动的三个环节:刺激对感官的作⽤、⼤脑过程、肌体的应答运动。
⼀切⼼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客观现实是⼼理的内容,⼼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统⼀。
⼈的⼼理还具有能动性和社会性两个重要特性。
⾼度发展的⼼理是⼈的⼼理区别于动物⼼理的标志。
这就是⼈的⼼理的实质,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的⼼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的主观能动性是⼈所特有的,是⼈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动物有⼼理,⽆意识。
⼼理学的基本任务⼼理学有以下五个⽅⾯的基本任务: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5.运⽤第三节⼼理学的研究⽅法根据研究取向的不太那个,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法第四节⼼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第⼀、世界⼼理学研究队伍蓬勃发展,研究成果极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
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
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一)认知发展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
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
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
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
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
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所谓新的学习需要,就是个体积极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需要。
它是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由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内化而形成的。
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中活跃的一面。
所谓原有的认知水平,就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是过去认知活动的结果。
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稳定的一面。
新的学习需要和已有认知水平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内部矛盾。
当新的学习需要足够强烈,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会推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进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
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
教育是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向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易于促进个体将社会与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体自己的需要。
(四)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又有质的飞跃。
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个体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所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由于人类个体在脑的发育、生理机能的发育以及认知活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认知发展年龄特征具有较普遍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个体间认知发展的各阶段顺序是一致性的,每一阶段经历相似的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速度彼此接近。
但是,社会教育条件的差异以及社会教育条件对不同个体的作用不同,因此,不同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五)认知发展与学习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生活、生产经验的有目的的活动。
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掌握理论化的知识和系统化的技能。
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
个体认知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是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的,同时,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又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
认知发展是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的,学习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个体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综合性认知活动。
在任何学习活动中,个体都需要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
因此,通过学习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功能得到训练。
其次,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以个体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中介的,离开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个体就不能进行认知活动,更谈不上发展个体认知功能。
而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个体学习活动的结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发展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认知发展是学习活动的结果,而已形成的认知发展水平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对学习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
首先,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着个体学习的根本方式。
例如,在记忆活动中,对同一学习内容是通过机械识记来记忆,还是通过理解识记来记忆,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思维能力。
其次,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着学习的内容。
例如,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一般只能掌握初级概念,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能掌握部分二级概念。
这是由于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第三,认知发展影响学习品质的形成。
认知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形成学习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的学习品质。
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品质有重要影响,因而必然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当然,认知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唯一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如知识准备、学习动机水平等。
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个体的智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二、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1、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感觉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根据有关研究材料(朱智贤,1993),个体在15岁前后,其视觉和听觉等感觉能力甚至超过成人。
初中生对各种颜色的区分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学生高60%以上。
初中生对音高的分辨能力也比小学生高很多。
在青少年中很多人表现出特殊的音乐才能。
青少年的其他感觉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关节、肌肉的感觉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这为青少年从事写字、绘画、体育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青少年的感觉能力是在各科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各科教学和青少年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对其感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了青少年的感知活动。
另一方面,图画、音乐、几何、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和参观、劳动等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增强感觉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练习条件。
2、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感知觉的随意性是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感知活动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备的心理品质。
在课堂学习和各种复杂的实践活动中,个体要达到预定的活动目的,就不能只感知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须摆脱无关事物的干扰,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预定的学习目的。
感知觉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观察活动的选择性和持续性两个方面。
青少年观察的选择性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个体虽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感知一定的对象,但容易受其他刺激的干扰,容易分心,因而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初中生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感知任务,能在没有教师监督或指导的情况下,主动地排除其他刺激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预定的活动。
但初中生的感知往往是按成人的要求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高中生则有较高的自觉性,能主动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有研究表明(朱智贤,1993),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个体不需要较大的意志努力就能连续观察的时间为:7-10岁的儿童为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为25分钟左右,初中生为40分钟左右。
青少年能较好进行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运用,通过这种交替,青少年对一定对象的观察所持续时间更长。
有研究表明(郑和钧,1993),在一次飞机模型故障的观察中,初中生能平均坚持1小时35分钟,而高中生能平均坚持3小时。
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了较大的发展青少年的空间知觉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空间知觉的抽象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个体的空间知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已形成了“上下、左右、前后”初步的空间观念。
但这些空间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初中以后,个体逐渐能够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间的位置。
例如,他们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空间中各维度间的关系,理解透视的原理。
但对较复杂的空间关系,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其次,宏观的空间观念逐渐形成起来。
例如,掌握地理空间的各种关系,形成关于地球、世界、宇宙等空间表象。
青少年空间知觉的发展是学习立体几何等学科的重要心理基础。
青少年的时间知觉也有了很大发展。
首先,在时间单位的理解方面,小学生对小时、日、周等与其生活制度有关的时间单位理解较好,但对秒、分钟、月、年等与生活制度关系较远的时间单位则理解不够确切。
初中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确切地理解秒、分钟、小时、日、周、月、年等时间单位。
其次,青少年对各种事件或现象的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完善起来。
这对他们学习历史和阅读文艺作品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青少年开始理解世纪、纪元等历史时间单位。
对于这些时间单位,小学高年级学生还不能确切地理解,而初中生一般能够较为精确地理解了。
(二)青少年想象的发展1、青少年的想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想象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