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生活史及育种

第四章 生活史及育种

孢子基因 AB
Ab
aB
ab

AB
S
S
S
F
Ab
S
S
F
S
aB
S
F
S
S
ab
F
S
S
S
(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 亲代直接产生新个体者称为无性生殖。
食用菌的一生中主要靠无性繁殖方式渡过 漫长的营养生长阶段。双核菌丝除了不断分枝外, 还可以产生各种无性孢子(如粉孢子、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芽孢子)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或渡过 环境条件不良的时期。在栽培生产中,菌种的组 织分离、转管传代、扩繁都是利用无性生殖特性 繁殖后代。
1、同宗配合(homothallism)
同宗配合:由同一个担孢子萌发产生的 初生菌丝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 的生殖方式称为同宗配合。
是一种雌雄同体、自交可孕的有性生 殖方式,约有10%的食用担子菌属于同 宗配合。同宗配合又分为两种类型: 初级同宗配合 次级同宗配合
(1)初级同宗配合(primary homothallism)
配对杂交
通过标记鉴别杂种
杂种鉴定
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表现差的菌株
初筛
通过更精确试验选出优良菌株
复筛
扩大试验
示范推广
(四)遗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 1、基因工程:是指用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通 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受 体细胞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 从而获得新物种。
(1)二极性异宗配合:交配型由一对等位 基因Aa控制,因此一个担子所产生的四 个担孢子分成两种不同交配型,A或a, 只有A型和a型配合才能形成双核菌丝, 完成有性生殖。

第四章 食用菌遗传学.ppt.Convertor

第四章  食用菌遗传学.ppt.Convertor

第四章食用菌遗传学第一节食用菌遗传学基础一.遗传与变异1、遗传:通过各种繁殖方式将形状传给下代,使上下代之间在形状上保持稳定。

2、变异:亲本和后代之间,同一后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这种显现称为变异。

二者关系:遗传是变异的基础二. 食用菌的细胞分裂1.单核菌丝的细胞分裂:与高等植物的有丝分裂基本一致。

包括:细胞核的分裂、细胞质的分裂。

2.双核菌丝的锁状联合形成及细胞分裂①锁状联合形成过程②双核菌丝分裂特点:A.形成两个子细胞. B.分裂的同时形成锁状联合结构.3.担子细胞的减数分裂、孢子形成①第一次分裂(分四个时期):A.前期Ⅰ(分6个时期);B.中期Ⅰ;C.后期Ⅰ;D.末期Ⅰ②第二次分裂(与一般分裂相似):A.前期Ⅱ;B.中期Ⅱ;C.后期Ⅱ;D.末期Ⅱ作用:所形成核只含用一套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间进行交叉三.有性生殖过程中三个关键阶段及特殊性1.三个关键阶段:质配:两条可亲和的两性单核菌丝相遇时细胞质发生融合,形成质配。

核配:担子中的两个核相互融合形成二倍体的核(很短暂)。

减数分裂:核配后大部分菌类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核,核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

2.食用菌与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异同相同点:⑴基因重组一般只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⑵基因重组涉及整个染色体组;⑶减数分裂和受精是两个重要环节;⑷有性生殖的遗传学后果是相同的。

差异:⑴食用菌不产生专门的性器官(交配由可亲和菌丝融合方式实现);⑵性孢子(担孢子)来自单倍体核融合后形成的一个双倍体和及细胞;⑶食用菌往往具有有众多复等位基因构成的交配因子系统.四.食用菌遗传标记的种类和应用1.形态标记2.生理标记3.生化标记4.分子标记第二节食用菌的交配类型与生活史担子菌纲中食用菌的有性生殖交配类型可分为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两大类.一.同宗结合: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初级同宗结合:单核菌丝间自己进行双核化(4个孢子)并完成有性生活史。

次级同宗结合:产两个担孢子,每个孢子内含有两个不同交配性基因的核。

食品微生物学 第四章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第二节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食品微生物学 第四章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第二节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1 诱变育种的步骤:
确定出发菌 ↓
菌种的纯化选优 ↓出发菌株性能测定
同步培养 ↓
制备单细胞(单孢子)悬液 ↓
诱变剂选择与诱变剂量的预试验 ↓
诱变处理 ↓
平板分离 ↓计形态变异菌落数、↓
重复筛选 ↓摇瓶发酵试验
选出突变株进行生产试验
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可以留之作为菌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在同提高,再从中筛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 突变株。
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是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分散 的微生物细胞,在引起大部分细胞死亡的同时,使存活细胞 的突变率迅速提高,再设计既简便、快速又高效的筛选方法, 进而淘汰负突变并把正突变中效果最好的优良菌株挑选出来。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1.4 纯种培养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
形态观察,选出所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进行菌种鉴定, 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 4.2.1.5 生产性能测定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筛 选的第一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 为生产菌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过三角瓶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 种。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2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应用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 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碱 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缺陷的营养 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菌株。其变异前的菌株称为野 生菌株。

食用菌生产技术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食用菌生产技术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一、食用菌的遗传基础遗传与变异何谓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物种代代相似的现象即为遗传。

何为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有别”,这种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相互之间的不同即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遗传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它使物种相对稳定;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它造就了生物大千世界。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没有变异就不能研究遗传。

和其他生物一样,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亦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从统一角度来看,食用菌的遗传性是很稳定的,它的种性时不会因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例如营养、水分、湿度、温度、酸碱度、光线和二氧化碳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一般只会影响食用菌菇子实体的形状、大小、色泽和产量,而不容易导致食用菌种性的改变,即不能造成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只有两类,即遗传基因的重组和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变异。

如平菇的产孢缺陷型就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无孢平菇的子实层不能产生担孢子,只能通过菌丝体的转接即无性繁殖来保持其不产孢子的变异性状。

在生产上应用的还有白色金针菇、白色木耳、白色灰树花等新品种,都是遗传性状很稳定的变异菌株。

二、食用菌的有性繁殖(一)有性繁殖什么是性? 性即重组。

遗传基因的重组造就了食用菌品种的多样性。

有性繁殖是通过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其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在担子菌中,同宗结合的食用菌约占10%,异宗结合约占90%。

1、同宗结合担孢子菌丝自身可孕,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有性繁殖方式。

同宗结合的担孢子萌发成菌丝后,不需要经过2个菌丝的结合就能完成性的生活史。

同宗结合又可分初级同宗给合和次级同宗给合两种类型。

(1)初级同宗结合,担孢子只含有1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核,萌发后通过异核化可以完成性生活史。

例如草菇,担子内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在担子上形成4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只有1个核,其中有75%的担孢子可孕育形成子实体。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5、扩大栽培试验
上述旳品种评选成果仅是个阶段性旳成果,还 应和本地旳当家菌株同步进行栽培,证明它是更优 良旳菌株。
6、示范推广试验
经扩大试验后,将选出旳优良品种放到有代表 性旳试验点进行示范性生产,待试验成果进一步 拟定之后,再由点到面推广。
二、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食用 菌旳细胞群,促使其细胞中旳遗传物质旳分子 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遗传性变异,然后 从变异旳细胞中筛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新性状变 异旳菌株。
体核分别移至担子小梗旳顶端,形成担孢子。至此,完
8. 毕了一种完整旳生活史。
担孢子萌发
单核菌丝
断裂方式(无性孢 子)营养繁殖
双核菌丝
断裂方式(无性 孢子)营养繁殖
担孢子
担子菌纲食用菌 旳经典生活史
产生更多旳双 核菌丝,扭结 成子实体原基
子实体
担子细胞形成 四个单倍体旳 核,同步形成
四个突起
双倍体核
双核菌丝先端细 胞形成担子细胞
核融合 Nuclear fusion
减数分裂 meiosis
担孢子梗 sterigmata
Basidios pores
担孢子
Basidium (担子)
三、有性繁殖过程中细胞核旳变化
一是质配后开始旳异核双核阶段,即异核双核期。 具有产生子实体旳能力,是大部分食用菌旳主要存 在形式; 二是核配后开始旳短暂旳双倍核期; 三是核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每个细胞中都有4 个单倍体核,称为单核期,此期亦短暂。
▪ 在合适旳环境条件下,双核菌丝发育成结实性菌丝(三 生菌丝)并组织化,产生子实体。如冬虫夏草、茯苓等。
▪ 子实体菌褶表面或菌管内壁旳双核菌丝旳顶端细胞发 育成担子,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第四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遗传变异特性;了解食用菌的菌种选育方法及其发展动态;掌握食用菌的人工选育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遗传变异基础2.食用菌的菌种选育方法3.食用菌的孢子杂交和诱变育种技术4.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5.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第一节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一、食用菌的遗传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间保持相似的现象,这种生命特征不论是通过性细胞进行的有性繁殖,还是通过菌丝体或组织体进行的无性繁殖,都能表现出来。

正是有了遗传才能保持食用菌性状和物种的稳定性,使各种食用菌在自然界稳定地延续下来。

二、食用菌的变异遗传并不意味着亲代与子代的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亲本的子代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在形状、大小、色泽、抗病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的结果。

变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环境条件如营养、光线、搔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引起的变异,这些变异只发生在当代,并不遗传给后代,当引起变异的条件不存在时,这种变异就随之消失。

因此把这类由环境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例如:营养不足时,子实体细小;光线不足时,色泽变浅;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会产生各种畸形菇等。

由于这种变异不可遗传,所以在食用菌育种中意义不大,但掌握这些变异产生的条件,在食用菌栽培中,对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一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可以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叫可遗传的变异。

食用菌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的重组:通过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引起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新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基因重组是产生可遗传变异最普遍的来源,也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2.基因突变:由于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称为基因突变,这是生物变异的最初来源。

如香菇、平菇、毛木耳等产生的白色突变株,是控制色素形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所致。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食用菌: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

(注:食用菌只是在生长的某一个时期可以食用,食用菌也并不是说整个个体都可以食用)2: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的菜篮子结构,还可以变废为宝,扩展就业渠道。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1:子实体:指含有或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2:菌丝体:管状的丝状物即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菌丝前端不断的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主要吸收水分和养料,属于营养器官)3:菌丝体按形成过程划分: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属于单核菌丝。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双核化过程形成的异核的双核菌丝。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有锁状联合现象,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三生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构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4:菌组织: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疏松或紧密交织的结构。

(属于菌丝体的特殊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才出现这种特殊形态)5:伞菌的组成部分:(由上到下的结构顺序)菌盖、菌褶或菌管(有些少数是菌管)、菌环、菌柄、菌托。

一般来说共有的结构为菌盖、菌褶和菌柄,只有部分食用菌有菌环和菌托,其中同时有菌环和菌托的为毒蘑菇。

①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②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6:伞菌的生活史(课本65面):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用示意图表示伞菌的生活史(课本11面笔记)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次生菌丝的顶孢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n)7:孢子印:担孢子无色或浅色,成熟的子实体不断的释放出的孢子堆积起来出现的菌褶形印成为孢子印。

《食用菌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食药用菌育种学》是农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本科和食药用菌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遗传学、食药用菌栽培学、普通真菌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食药用菌育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品种选育的原则、技术与相关法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从事食药用菌育种科研、品种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药用菌育种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食药用菌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基本建立起“食药用菌现代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繁殖方式与育种的关系—育种的基本途径与技术—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良种繁育”这样一个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食药用菌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3.素质目标:一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是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三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菌种和菌株的差别,食药用菌品种的三大特性。

2、熟悉食药用菌品种选育的意义及方法,食药用菌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3、了解食药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教学设计建议】菌种和菌株这两个词是食药用菌界常用的两个词,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词,在讲育种学前需先区分;介绍食药用菌品种的常见类型,使学生对育种的目标方向有直观的认识,丰富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本章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讲授内容】1、食药用菌品种的概念及常见类型2、食药用菌品种选育的意义及方法3、食药用菌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4、食药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自学内容】第二章食药用菌育种的遗传基础第一节食药用菌的主要遗传学特性【目的要求】1、掌握食药用菌锁状联合的形成、特点及意义,布勒杂交概念2、熟悉食药用菌的典型生活史过程3、了解高等担子菌性的发现历史【教学设计建议】本节总体介绍食药用菌的主要遗传学特性,重点是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意义和特点,用动画形象展示。

食用菌生产技术 遗传与细胞分裂

食用菌生产技术 遗传与细胞分裂

பைடு நூலகம்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的重组: 通过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可引起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新个 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基因重组是产生可遗传 变异最普遍的来源,也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2.基因突变: 由于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的改变而产生 的变异称为基因突变,这是生物变异的最初来源。 微生物的担孢子诱变剂处理后,产生的营养缺陷 型突变菌株,是由于控制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基 因发生了改变所致。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和 数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性状的变异。 在进行遗传研究及微生物育种时,要善 于区分和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变异,明确变 异的种类和实质,就可以准确地利用在微生 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可遗传 的变异,淘汰不可遗传的变异。 确认该菌株是否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还必须把原菌株与产生变异的菌株在同样的 栽培条件下进行多代观察,才能作出结论。
4.DNA的复制 DNA在复制时,双链DNA先解旋成两 条单链,也称为母链。然后,以母链为模 板,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一条与母 链互补的新链,这样由原来的一个DNA分 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这种 自我复制也称为半保留复制。 5.密码子 生物的遗传信息编码于DNA链上,三 个碱基对构成一个遗传信息的密码子。在 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是随机的,这就 为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当性母细 胞产生性细胞时,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 裂,它实际上包括两次核分裂。 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同源染 色体的联会及非姊妹染色体间的交换。 分裂后期各配对的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 两极,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则是姊妹染色体随着着 丝点的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不发 生变化。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共125页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共125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有二个不同核)
初级同宗结合:担孢子只含有一个减数分 裂产生的细胞核,此单核担孢子萌发生成 的同核菌丝能进行双核化并完成有性生活 史的全部。
次级同宗结合:每个担子上产生两个担孢 子,每一担孢子内含交配型不同的两个 核,双核担孢子萌发后形成可孕的多核的 异核菌丝体,从而不经不同来源菌丝的交 配即可自行完成有性生活史。
食用菌分离技术
(二)菌种的分离 1、孢子分离法 (1)孢子弹射分离法 ①整菇插种法
2-3天后孢子 散落在培养皿中, 加入无菌水,用针 筒吸取孢子液,接 种在斜面培养基中 央,置于22-26℃ 恒温箱中培养即 可。
食用菌分离技术
(二)菌种的分离 1、孢子分离法 (1)孢子弹射分离法 ②钩悬法
在生产上,采集木耳、银 耳孢子常用此法,伞菌也可采 用此法。
食用菌分离技术
(二)菌种的分离 (3)菌索分离法
2、 组织分离法
蜜环菌、假蜜环菌等子实体难得,也无菌核,可

用沾有75%酒精溶液的棉花将菌索表 面黑色皮层轻轻揩擦2—3次,在无菌操作 条件下去掉黑色外皮层(菌鞘),抽出其中 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将菌髓剪下一
小段,移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可 获得菌种。
5.初次筛选
把收集器包装好,灭菌备用。
将菌幕未破裂的成熟子实体洗 干净,用0.1%升汞溶液或0.25 %的新沽尔灭浸泡2-3min,以杀死 表面的杂菌。
对于菌幕破裂、子 实层已外露的子实体或 无菌幕包裹的子实体, 可用棉花蘸75%酒精涂 擦子实体表面消毒。
按无菌操作要求移 人孢子收集器,插在支 架上,在适宜的温度中 培养。
食用菌分离技术
(二)菌种的分离 3、菇木分离法
( l)菇木的 选择与处理
分离时仅 需取1cm厚的 一片或一块菇 木,一般选取 菇木的中间部 位,不取两 端,因两端裸 露在外,污染 率高。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表2 四极性组合的可育情况
孢子性别 AB
Ab
aB
ab
AB
-0
-0


Ab


+0
-0
aB
-0
+0
-0
-0
ab
+0
-0
- -0000
十表示两者可育 -表示两者不可育
返回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3、准性生殖 (二)生活史
返回本章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质配
核配
银耳的生活史: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极性返回三、食用菌的良种选育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 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 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 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 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 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 成减产或失败。
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原理 细胞壁是保护细胞质和各种细胞器的一层
坚实外壁,能有效防止外源基因的侵染。 同一种类的个体,细胞壁可以自融,使其 原生质和细胞核进行内部交换,从而引起 种内近亲遗传性的变异。
2、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克隆:是基因间的拼接与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用人工方法把我们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物种 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 件下进行切割后,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 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进行 复制,而且要有基因间重组后的新表现,它的 主要步骤可以概括为:


担子
返回本 节
食用菌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活史类型
各种食用菌的生活史,由于控制有性过程的基因 不同而有差异,下面举几个有代表性的食用菌生活 史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种时应注意的原则和方法:



1、尊重引种国家或地区的种子法规。 2、对所引进品种的目的性要明确。如鲜食、 制罐等。 3、能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 4、能适应当地的栽培及消费习惯。 5、引进较远或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
二、自然选种



选种又称选择育种,是指利用自然界现有 的变异,经过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资源的收集 品种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 度、不同基物上生长的野生菌。并记录采 集时间、地点、海拔、坡向、土质、阴蔽 度、基物等。 2、纯种分离。(详见第5章)

布勒现象:同种菌株间其单核体菌株会被 双核菌株双核化,这种交配现象被称为布 勒现象,即双--单核杂交。
三、生活史模式:


1、草菇生活史。初级同宗结合。
子实体-担子-核配-担孢子-萌发-初生菌丝 -质配-双核菌丝-针头期-小钮期-钮期-蛋 期-伸长期-子实体
2、平菇的生活史

(异宗结合,双因子 控制):
种木分离




3、生理性能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 4、品比试验: 选用瓶栽、压块、段木栽培 等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并记录各菌株 的产量、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等形 态生理和栽培特性。 5、扩大试验:每一菌丝一次试验不小于500 根(段木); 每一菌株一次试验不小于50m2(袋料)。 6、示范推广。
有性生殖与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营养菌丝有丝分裂时可发生重 组的现象又称体细胞重组。 有性生殖: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
第三节 食用菌品种选育




品种选育的方法: 引种 自然选种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一、引种

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的食用菌新种类、 新品种或新植株,进行试种,选择适合本 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并符合经济要求的, 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品种。
(4)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1、富集: 孢子悬液量于基本培养液,28℃振荡
10-20小时使野生型萌发,突变型不萌发,纱布滤 去野生型菌丝。

2、检出:涂于完全培养基上,待萌发后挑于基
本培养基上,再接于完全培养基上。
3、鉴定:缺陷型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洒上各
营养物颗粒,颗粒周围有生长,即为该营养物缺 陷型。
子实体-担子-核配 -担孢子(Aa aB Ab ab)-萌发-单核菌 丝(AB&ab Ab&aB) -质配-双核菌丝- 扭结期-桑椹期-珊 瑚期-子实体

3、黑木耳生活史

异宗结合,单因子控制,二极性
子实体-担子-核配-担孢子(减数分裂)-单 核菌丝-质配-双核菌丝-扭结-原基-子实体 蹄形分生孢子
4、蘑菇生活史
5、竹荪生活史
第二节 遗传变异

一、遗传三大规律
分离规律:每一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隐性与显性可在后代中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分 离组合互不干扰。
连锁与交换规律:同源染色体上两个非等 位基因之间距离越近,越易连锁,距离越 远,越易发生重组。

二、突变
初级同宗结合:由同核菌丝体产生的同宗 结合称为初级同宗结合。如粪鬼伞。 次级同宗结合:由异核菌丝体产生的同宗 结合称为次级同宗结合。如双孢蘑菇。





异宗结合(自交不育):必须由不同性别的菌丝接 合产生的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可产生有性孢子, 这种自交不育的有性生殖方式称为异宗结合 (heterothallism) 。约占90%的真菌是异宗结合。如 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等。 ①二极性:性别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只有当 两个单核菌丝所带的等位基因不同时才结合形成双 核菌丝,产生有性孢子。如木耳、滑菇等,这一类 约占35% ②四极性:由两对独立的遗传因子Aa、Bb所决定。 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担孢子分属AB、Ab、aB、 ab4种类型。占55%,属于四极性的真菌只有同时 具有两对等位基因(Aa、Bb)时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如香菇、平菇、金针菇。
研究食用菌菌丝性别的意义

属于同宗结合的菌类,大部分单孢子萌发 的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可采用单孢子纯 菌丝栽培;但属于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单靠 单孢子萌发的菌丝体不会形成正常的子实 体,必须通过不同性别的单孢子或单核菌 丝间的配对,才可能形成子实体,完成生 活史,通过出菇试验证实后,才能扩大规 模,应用于生产。


3、原生质体融合




促使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纯化的配对原生质体中加入融合剂, 促进融合。 二是利用电融合技术,使原生质体粘聚并 融合。 促进剂:聚乙二醇 PEG 4000-6000分子量, 10mg CaCl2 25-40% Ca离子加入有助于融合。
4、细胞壁再生


先将原生质体涂布于等渗平面上,再覆以同样培 养基埋藏培养。 再生率通常为百之零点几至百分之几十。




出发菌株 ↓ 制备孢子悬液 ↓ 诱变处理 ↓ 活菌计数并求出成活率 涂布培养皿 ↓ 观察形态变异的菌落并计算突变率 挑菌移植 ↓ 初筛 斜面传代 ↓ 复筛 试验,示范,推广
3.筛选

P92
(1)抗性突变株筛选: Ⅰ。药物临界致死浓度分离法 Ⅱ。梯度分离法 (2)形态突变株: 肉眼观察。如杨树菇白色变种。 (3)温度条件株: 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
广义的引种还包括从异地引进育种用的种 质资源,利用其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 亲本。


食用菌的驯化是指从野生食用菌中,进行 分离培养,完善其生产技术,使之变为人 工栽培的食用菌。 引种首先要作好档案记载,包括名称、来 源、产地及主要特征等。其次是以本地当 家品种为对照,将引进的 ,进行小规模 的试验,合适的进行扩大试验,示范推广。
第四章食用菌的遗传ຫໍສະໝຸດ 育种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遗传变异 食用菌品种选育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初生菌丝 和次生菌丝
二、同宗结合与异宗结合

同宗结合(自交亲合):由同一孢子萌发 的菌丝间能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 这一自交可育的生殖方式称为同宗结合 (homothallism) 。这类真菌占10%
三、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 诱变剂的选择 化学诱变剂:①以假乱真的碱基类似物 5-BU ②改变DNA化学结构的.如亚硝酸 .烷化剂 ③结合在DNA分子上,造成核苷酸增减引 起移码突变,如丫啶类。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a— 射线,β—射线,快中子,超声波等。
四、杂交育种。


亲本菌株
↓ ↓ ↓ ↓ 用单孢分离器或平板稀释等方法获得单孢 将各单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在平板上两两配对 通过标记,回交等方法鉴别杂种 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多数表现一般的菌株 通过更精确的试验选出少数优良菌株


分离单孢
配对杂交




杂种鉴定
初筛





复筛

扩大试验

(2)选好出发菌株。


常用: (1)生产中已发生自然变异的菌株。 (2)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出菇早,适 应性强的菌株。 (3)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3)诱变对象的状态
1、单细胞均匀悬液。通常孢子浓度为 108-109个/ml。 2、处理的细胞为单核孢子而非双核菌 丝。 3、孢子应稍加萌发(更敏感)。
5、杂种细胞的选择


融合后:
①产生杂种双倍体或单倍重组体,真融合。 ②形成异核体,暂时融合。


选择方法:
①利用亲本在营养缺陷型或抗药性上的互补进行 鉴定的互补选择法。 ②对异核体进行早期识别然后分别培养定位,观 察。


(4)诱变剂量的确定。




杀菌率=(未被处理菌株体长出的菌数—被 处理菌体长出的菌数)/(未被处理菌体长 出的菌数) 一般诱变率随剂量提高而增高,但过量后 杀菌率过度反而影响诱变效果。 诱变剂量与杀菌率成正比。通常低剂量多 出现正变,高剂量多出现负变。 见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P59
2.诱变步骤

示范推广
五、原生质体融合

1、制作菌株标记
抗药性,温度敏感型,营养缺陷型,形态,颜 色作标记。



2、原生质体制备
酶:几丁质酶类(如蜗牛酶)和纤维酶。 菌丝菌龄:培养2-3天 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蔗糖,KCl,NaCl (0.3-0.8)等。 渗透压可保持原生质体免于膨胀,有助于酶与底 物结合。


1、突变三个特点 ①随机性 ②自发突变率低 ③基因突变是可逆的,但正变率高于回变 率
2、突变的类型

①基因突变:染色体DNA分子某一点上的 化学变化又称点突变。
②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上的变 化(物理变化 )

3、突变机制



①碱基置换:转换:嘌呤换嘌呤 颠换:嘌呤换嘧啶 ②移码突变 ③缺失 ④插入
4、突变原因:



物理原因、化学原因或病毒寄生导致。 自发突变: ①碱基分子结构的变化(互变异构体的变化) ②细胞内部代谢产物(如H2O2等)诱发DNA 突变 ③外部物化条件
三、重组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DNA分子.在同一生物体内 经过交换作用而产生新的DNA 的现象。 四分子分析 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产物 ①亲本型 PD (AB AB ab ab ) 不交换: 二线双交换: ②非亲本型 NPD (Ab Ab aB aB ) 四线双交换 : ③四型 TT (AB Ab aB ab ) 单交换: 三线双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