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
2.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 ) A.间脑 B.去大脑皮层 C.孤立脑 D.孤立头
3. _____横断猫脑, 则猫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 )
A. 上丘与下丘之间
B. 中脑与桥脑之间
C. 脑干中部(桥脑中部)
D. 延脑与脊髓之间
4. 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___平__行___,在异相睡
1. 夜间睡眠8h的过程是:
✓ 开始为睡眠的潜伏期,接着进入SWS状态,迅速由第1期依次进入第4 期并持续一段时间。在入睡后的60—90 min内出现第一次REM睡眠;
✓ 之后,进入下一个SWS睡眠,从而形成了SWS—REM睡眠循环周期。 ✓ 以后,平均每90min左右出现一次REM睡眠,每次REM睡眠的时间依
二、睡眠的功能与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
▪ 睡眠的功能:
1、睡眠的保护性作用 (1)适应生存的需要 (2)消除疲劳、保存能量
2、睡眠对激素分泌和脑的发育方面的作用 3、睡眠对记忆的影响
二、睡眠的功能与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
▪ 睡眠的剥夺:
• 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更 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 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 。
梦少。即使做梦,梦境平淡、生动性 弱,概念性和思维性较强。 梦魇或恶梦惊醒者多发生在慢波睡眠 第四期。此时睡梦者醒后只能陈述恐 惧感,被追捕或掉入深渊等危险境界 ,不能陈述梦境的全部故事情节。
异相睡眠的特点
肌肉呈完全松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完全消失
睡眠深度比慢波四期更深,体温仍较低,对外部 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将睡眠者从此 期立即唤醒
醒状态;
▪ 孤立头(Isolated head contents)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
生理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睡眠和觉醒
梦有什么样的功能?
➢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预见性
➢ 弗洛伊德的解释: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 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 本能的反映。
➢ 生理心理学的解释: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 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第五节 睡眠障碍
失眠症: ➢ 大都不是一种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 诱发因素:压力、疼痛、疾病、兴奋预期 、睡眠窒息 ➢ 药物治疗:通常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失眠
嗜睡症:
➢ 四个典型症状特征: ❖ 睡眠发作:几分钟的不可抗拒的睡觉欲望 ❖ 猝倒:在意识清醒期间突然瘫痪 ❖ 瘫痪:发生在开始睡觉之前或临醒时 ❖ 睡眠幻觉:发生在睡眠瘫痪期间、夜间睡眠之前的梦
➢ 病理: ❖ 一种遗传障碍,这种障碍在青春期时开始刺激免疫系 统侵袭和毁坏下丘泌素能神经元
➢ 治疗: ❖ 用兴奋剂如安非那明治疗睡眠发作 ❖ 用5-HT激动剂治疗其他症状
第10章 睡眠和觉醒
第一节 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第二节 生物节律 第三节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 第四节 睡眠的功能 第五节 睡眠障碍 拓展学习:
➢ 其他意识状态:白日梦、催眠、冥想、精神药物
第一节 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小结: 睡眠阶段
清醒和警觉时: beta wave(>13Hz)
困乏和放松时:alpha wave(8~12Hz)
整夜睡眠模式图
人类一生的睡眠模式
生物钟
白昼-黑夜生理节律主要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 (生物钟)控制。
生物钟的周期约为25小时,但可通过对光线的检测重 新设定周期的起点。这实现了生物钟与与外部环境同 步化。
生物钟的“滴答”由蛋白质周期性地生成与衰退来实 现。
季节节律的控制涉及到视交叉上核和松果体。夜间, 视交叉上核向松果体输送信号来分泌褪黑素。褪黑素 增多,机体进入冬季状态。褪黑素也参与白昼-黑夜生 理节律的同步化。
生理心理学:11睡眠与觉醒
80%的报告有梦,内容生动离奇,知觉性强, 视觉尤为突出。
枕叶皮层
丘脑外侧膝状体
脑桥
概括起来说,慢波睡眠是相对安静的睡眠,而 快波睡眠则是相对活跃的睡眠;快波睡眠时脑 的活动增强,代谢率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的 自主功能增强,但由于肌紧张减弱或消失,使 其“运动”功能丧失,而慢波睡眠一般呈现出 相反的状态。
–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中,睡眠时间要超 过175000小时
假设,每天少睡2小时,60年中,我们 会多出5年的时间去……
对于睡眠的畏惧
第一节 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克莱特 曼(N.Kleitman)和阿瑟琳斯基(E.Aserinsky) 在对婴儿睡眠的研究中发现,在安静相睡眠 之后出现活动相睡眠,并伴随快速眼动。后 来,克莱特曼和德蒙特(W.Dement)在对成人 睡眠的研究中,将眼动与脑电活动模式联系 起来,明确了两种睡眠的存在,即慢波睡眠 和快波睡眠。
δ波(0.5-3次/秒),波幅为20-200微伏,典型的高幅 慢波,慢波睡眠3-4期出现。
σ梭形波(大约14次/秒),为一组形似纺锤的波,在慢 波2期出现。
k-复合体,由一个正相波和一个负相波组成,在慢波2期 出现 。
放松的唤醒状态 慢睡1期
慢睡2期
慢睡3期 慢睡4期
快速眼动或异相睡眠
清醒
8-12Hz α波 13-30Hz β波
3. 评价:
阐明了睡眠发展过程中脑的宏观生理机制, 并可解释一些与睡眠有关的精神病理现象。 但由于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历史的局 限性使其不可能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露睡 眠的本质。
睡眠与觉醒 生物心理学论文
睡眠与觉醒摘要:对于一个正常人,都存在着觉醒和睡眠这两种生理状态,而且这两种生理状态是相互交替、相互制约的。
睡眠与觉醒相互交替的节律活动不是完全由环境昼夜交替引起的被动反应,而是身体内部的振荡机制进行调节和维持的结果。
保证正常的觉醒与睡眠对人体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状态非常重要。
关键词:睡眠觉醒机制调节周期正文:觉醒与睡眠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条件,是脑的生活节律。
生物体和人体呈现种种节律现象,就如脉搏和呼吸周而复始地出现,心动周期是0.8秒,以节律来说平均是每分钟75次,呼吸周期是4秒,每分钟16次,这些是较短的周期、较快的节律;体温凌晨低、下午高,再到凌晨又低,人体的血压、代谢、血细胞数目、激素的分泌量等种种功能都呈现一种规律的波动,大体都是以一个昼夜为周期,这是“近似昼夜的节律”。
最让人关心的昼夜节律可能是觉醒与睡眠。
白天工作,晚上睡眠;日出而作,日落而睡。
特殊工作的倒过来,但也总是要使大脑有睡与醒的交替。
长时间不睡,人就受不了,会出现种种神经精神症状;长时间不醒也不可能,除非人在昏迷中。
人体觉醒与睡眠的周期,正好与昼夜的交替一致,是人与自然形成的默契,这种默契伴随着生物进化已形成了人体的“生物钟”。
这种醒与睡交替现象,专门研究睡眠的科学家至今还说不清楚为什么。
但这种规律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和重要的。
人体保健,特别是中老年人伴随着生理功能“走下坡路”更显得重要。
一睡眠的分期成年人正常睡眠是由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两个时相周期交替形成的,每夜大约反复转变4-5次。
开始入睡时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或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再转为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这个阶段发生在慢波睡眠之后,常伴有间断性的眼球快速运动,又称快速动眼睡眠。
在人的一生中,每天睡眠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中快波睡眠时间缩短更明显。
新生儿的快波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0%左右,成年人只占20%~30%,老年人占的比例更小。
脑电图记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力地推进了睡眠的实验性研究。
生理心理学睡眠和觉醒.课件
睡行症 睡惊 梦魇
失眠的定义
失眠不是一个诊断,而是一个临床主诉
无法入睡 无法维持睡眠 无效睡眠
一过性失眠
最多持续几天 常由突然的压力或环境改变引起
常见的突发因素包括:
陌生的睡眠环境 跨时区旅行
情景压力
药物作用、咖啡因
两种觉醒的维持机制不同。
3.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 ⑴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递
质是ACh。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阻 断脑干网状结构对脑电的唤醒作 用,脑电呈同步化慢波,而不出 现快波;但行为上不表现睡眠。 (即脑电不觉醒,行为觉醒)
⑵ 破坏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腺系统) 后,脑电快波明显减少,新异刺激 仍能引起快波,但刺激一旦停止, 唤醒作用随即停止。 以上说明: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与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ACh 系统的 时相性作用及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CREB(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AM P 反应元件,转录增强因子 AANAT(褪黑素合成限速酶----N-乙酰转换酶)
腺苷(adenosine)的作用:
Adenosine 升高,激活促进睡眠的神经元。 睡眠过程中,脑内腺苷浓度下降, 觉醒过程逐渐发生。
rapid eye movements,REM
⑴表现: ①脑电图呈去同步化快波; ②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
阈提高; ③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
减弱,几乎完全松弛;
④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 运动、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
⑤做梦
⑵意义: ①异相睡眠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②异相睡眠期间,生长素分泌虽减 少,但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 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新突 触联系的建立,促进精力的恢复; ③异相睡眠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 现,易导致某些疾病(如心绞痛、 哮喘、脑血管病等)的发作;
生理心理学:11睡眠与觉醒
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 脑温下降、全脑血流比安静时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生长素分泌在慢3-
4出现高峰; 少数人报告有梦,内容平淡,概念性思维强,
生动性弱。
快波睡眠
植物性神经系统呈现出不规则的短暂变化,表 现为:心率与血压活动不平稳、脑血流量较安 静时为多、脑温回升至觉醒水平,心绞痛和支 气管哮喘易发;
婴儿有两种睡眠: 活动相睡眠(有眼动、体动,呼吸不规则, 有自发性吮吸动作)= 成人的快波睡眠 安静相睡眠(无眼动、体动,呼吸规则)= 成人的慢波睡眠
脑电图
正在睡眠的被试头上安放着电极, 可以记录脑的电活动。
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眼电(electrooculogram, EOG) 肌电(electromyogram, EMG) 脑电(EEG)
一、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生理特征
根据人类睡眠时出现的脑电图(EEG), 眼 动图(EOG)和肌电图(MEG)的变化特 征,可以将成人睡眠过程分为两个时相: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和快 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
四、人类睡眠的个体发生与发展
1、发生:
胎儿
– 24-36周出现明显的觉醒与睡眠状态
– 24-30周出现快波睡眠
– 32-36周出现慢波睡眠
新生儿
– 需要的睡眠时间很长,每天约睡16-18时。每昼夜 觉醒-睡眠周期为5-6次。随着婴儿的成熟,短的睡 眠逐渐合成为长的睡眠,觉醒行为逐渐集中到白天 时间,而睡眠时间则逐渐集中到夜晚。
δ波(0.5-3次/秒),波幅为20-200微伏,典型的高幅 慢波,慢波睡眠3-4期出现。
σ梭形波(大约14次/秒),为一组形似纺锤的波,在慢 波2期出现。
生理心理学_睡眠与觉醒_ZM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又称"PSI周期"。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人体生物钟在运行中,呈正弦曲线变化,体力生物钟一周期 是23天,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海豚的两个大脑半球轮流睡觉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海豚两个大脑半球的脑电波变化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第二节 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
觉醒与睡眠状态的发生和维持,与脑干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等脑区的兴奋与抑 制有关。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睡眠-觉醒周期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睡眠-觉醒周期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睡眠质量
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每个睡眠周期的SWS睡 眠和REM睡眠都不是前一个周期的简单重复。 成年人典型的夜晚睡眠时间分配是:50% 为慢波2期,25%为快波睡眠,10%为慢波3期, 5%为慢波1期。决定睡眠质量主要在于慢波4期 和快波睡眠所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 老人睡眠潜伏期延长,可以完全没有慢波4 期,第一次快波睡眠推迟出现,每次快波睡眠持 续时间均衡,故入睡困难,中途转醒更为频繁。
睡眠和觉醒各阶段中蓝斑内去甲 肾上腺素的变化Leabharlann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睡眠和觉醒各阶段中中缝核内5羟色胺的变化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睡眠的神经机制
1、脑干内的睡眠觉醒区; 2、睡眠与神经递质; 3、视交叉上核在昼夜节律转换中的生 物钟作用。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觉醒和睡眠是人类生活中的两种基本状态。
觉醒状态是人们清醒、有意识地认识和感知外界环境的状态,而睡眠状态则是进入一种无意识、休息和恢复体力的状态。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是由复杂的神经生理和神经化学过程调控的。
觉醒的基本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意识觉醒和注意觉醒。
意识觉醒是指一个人从睡眠状态中迅速转入清醒有意识的状态。
这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核的兴奋和大脑皮层的激活所发生的。
脑干网状结构核通过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促进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活动。
注意觉醒是指一个人能够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在各种感官输入中筛选和选择相关信息。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中大量神经元的活动所调控的,这些神经元之间形成了复杂网络连接,以及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速度。
睡眠的基本机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睡眠调节和睡眠周期。
睡眠调节是通过两种互补的机制来调节睡眠的产生和维持:睡眠欲望和生物钟。
睡眠欲望是人体对休息和恢复的需求。
它由脑干的多巴胺、腺苷和腺苷酸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所调节。
脑干神经元的活动水平增加导致多巴胺的释放增加,进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人体产生入睡的欲望。
而生物钟则是人体内部的时间节律系统,通过释放调控因子来调节觉醒和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是指一夜睡眠中多个不同阶段的循环。
睡眠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
在NREM睡眠阶段,人体进入较深的睡眠状态,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趋于抑制;而在REM睡眠中,大脑皮层活动增强且与记录到的梦境出现相关联。
觉醒和睡眠的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
环境因素如光照、噪音、温度等可以影响睡眠和觉醒的质量和时长。
光照对生物钟调节有重要作用,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觉醒,而昏暗的光线则有助于入睡。
内部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也可以影响觉醒和睡眠。
婴儿和年长者的睡眠需要比成年人更多,而健康问题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会干扰睡眠。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学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学睡眠和觉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
通过睡眠,我们可以恢复体力、巩固记忆、调节情绪,并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而觉醒则是我们的意识状态,让我们能够与外界进行交互和感知。
本文将探讨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机制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睡眠的生理学机制睡眠是由复杂的神经活动过程组成的,受到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内部的生物钟,被称为“睡眠-觉醒调节系统”,它调控着我们的睡眠和觉醒周期。
这个系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线、温度、社交互动等等。
在睡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睡眠阶段,包括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这两种睡眠阶段交替出现,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
在NREM阶段,我们的脑电图呈现出较慢的波动,身体逐渐放松。
而在REM阶段,我们的大脑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呼吸加快,心率增加。
这个周期的重复出现,使我们能够得到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睡眠过程中,我们的身体进行修复和恢复,蛋白质、荷尔蒙的合成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等都在睡眠中进行。
此外,睡眠对于大脑功能的巩固和记忆增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觉醒的生理学机制觉醒是指我们清醒、有意识地与外界交互和感知。
觉醒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快速处理和分析来自外界的信息。
大脑皮层是觉醒过程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它接收和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参与思考、决策以及产生行为。
觉醒状态还涉及到多个神经递质的调控,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
觉醒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昼夜节律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当我们的生物钟感知到白天的光线时,它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促使我们保持觉醒状态。
相反,当黑暗降临时,生物钟会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使我们更容易入睡。
三、睡眠与觉醒的重要作用睡眠和觉醒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大脑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过程和调节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过程和调节睡眠和觉醒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日常功能至关重要。
这两个过程在我们的大脑中发生,并受到内外环境的调节。
本文将探讨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调节的。
一、睡眠的生理学过程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状态,人体会在夜间通过睡眠来恢复精力和促进各种生理功能的进行。
睡眠状态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其中包括深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
深睡眠是睡眠过程中最初的阶段,也被称为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
在深睡眠期间,人体的心率、呼吸和大部分生理过程都减缓。
这个阶段的睡眠对于身体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随着睡眠进入更深的阶段,身体的修复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快速眼动(REM)睡眠是另一个重要的睡眠阶段。
在REM睡眠期间,人的眼球会在后段上下快速移动,同时伴随着脑电活动的加速。
此阶段下肌肉放松,几乎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只有呼吸、心率和脑干的一些功能仍在维持。
REM睡眠和梦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个阶段对于身体和精神的恢复至关重要。
二、觉醒的生理学过程与睡眠相对应的是觉醒,它是指从睡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过程。
人们在觉醒时,大脑会变得清醒并恢复意识,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也逐渐加速。
觉醒时,心率、呼吸和体温都会上升,肌肉恢复活动能力,人们恢复行动和思考的能力。
觉醒状态受到内部生物钟的控制,这个生物钟是一种内源性节律系统,并受到一些外界刺激的调节。
例如,光线的强弱和时间的感知都会影响到人的觉醒过程。
人类的生物钟一般遵循24小时的节奏,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睡眠,余下的时间用于觉醒。
生物钟的调节能力使我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日常活动和工作、休息的时间。
三、睡眠和觉醒的调节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过程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是脑干和下丘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羟色胺等,它们起到促进觉醒和抑制睡眠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是睡眠压力的积累。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睡眠压力,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和恢复。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引言觉醒和睡眠是生物体的基本生理状态之一,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觉醒状态是指个体处于清醒、警觉、有意识的状态,而睡眠状态则是指个体处于闭目休息、昏睡、无意识的状态。
觉醒和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并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包括影响觉醒和睡眠的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觉醒和睡眠的因素内源性因素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自然生物节律,主要由体内的时间感受器调控。
它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时间段对觉醒和睡眠的需求。
生物钟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如当夜晚光线减弱时,生物钟会向睡眠状态转变。
天然物质一些天然物质也会影响觉醒和睡眠的状态。
例如,腺苷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咖啡因则是一种拮抗腺苷作用的物质,常见于咖啡和茶中,它可以抑制睡眠反应,增加觉醒状态的持续时间。
外源性因素环境光线环境光线是一个重要的外源性因素,对觉醒和睡眠状态有重要影响。
当光线强烈时,会刺激视网膜并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觉醒状态得到促进;而在昏暗的光线下,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加会促进睡眠。
噪音噪音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噪音会干扰个体的睡眠状态,使其难以入睡或易于醒来。
因此,保持安静的环境对于睡眠的质量十分重要。
觉醒和睡眠的相互作用觉醒和睡眠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生理状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觉醒对睡眠的影响觉醒状态下的活动会消耗能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这种刺激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个体的觉醒时间。
同时,觉醒状态也会使个体感到疲劳,促进入睡的欲望,为下一次的睡眠做准备。
睡眠对觉醒的影响睡眠对于个体的生理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个体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巩固。
缺乏睡眠则会导致疲劳、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个体的觉醒状态。
觉醒和睡眠的调控觉醒和睡眠的调控是由多种神经递质和脑区共同参与的。
觉醒状态主要由大脑皮质活动的增强和下丘脑-脑干网的激活来维持;而睡眠状态则主要由GABA能神经元的兴奋和丘脑-脑干网的抑制来维持。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
关于梦的理论 1.激活-综合理论 认为做梦期间,来自房间内的各种刺激通过脑桥,激活皮层的不同部分,皮层赋予这些刺激以情节并编成故事。 2.临床-解剖理论 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刺激激活了顶、枕、和颞叶,而枕叶的视觉辨别能力受抑制,前额叶的审查机制失灵,因此梦就演绎为幻觉。
睡眠的剥夺 全部睡眠剥夺 被试心里和行为发生变化可出现错觉、幻觉、行走不稳、甚至妄想。 快波睡眠剥夺 需要唤醒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人 有增加快波睡眠的趋势。
第四节 睡眠与觉醒的功能失调
一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对失眠的定义是: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他身体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快波睡眠的神经机制 Ach能激发REM睡眠:有机磷中毒REM睡眠增多; 5-HT及NE协同剂抑制REM睡眠,中缝核的5-HT神经元及蓝斑的NE神经元放电率在REM睡眠处于极低。
睡眠与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激活唤醒系统 腺苷抑制唤醒系统:咖啡因抑制腺苷提高 觉醒水平。 前列腺素是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 引起睡眠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
睡眠-觉醒周期
第一周期:觉醒-慢波1期 -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1次快波睡眠 第二周期 :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2次快波睡眠 在第3次不再重复慢波4期 第4次只重复慢波2期
睡眠-觉醒周期
第一周期:觉醒-慢波1期 -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1次快波睡眠 第二周期 :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2次快波睡眠 在第3次不再重复慢波4期 第4次只重复慢波2期
人类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
人类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而觉醒则是人类日常唤醒后正常状态的表现。
这两个状态对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今天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人类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
一、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基本概念睡眠和觉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状态,两者都是人类生理状态的表现。
睡眠是指大脑和身体进入一种休息状态,成为一种需要自主关闭外界刺激的朦胧状态;而觉醒则是指身体和大脑开始处于清醒状态,接受各种外界刺激并进行正常的生理反应。
睡眠和觉醒的转换在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节奏。
二、人类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个身体系统的协调才能实现。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介绍: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进行睡眠和觉醒转换的重要结构之一。
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能够接收各种感官信息,并进行不同级别的神经网络处理。
而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兴奋性逐渐减弱,神经网络也开始降低,这使得我们的意识逐渐模糊,最终陷入沉睡之中。
2. 脑干和下丘脑脑干和下丘脑是人类进行睡眠和觉醒转换的另一重要结构。
这两个结构在睡眠期间会释放大量的神经传递物质,如GABA、多巴胺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兴奋,从而使我们沉睡。
在觉醒阶段,这两个结构则会抑制住释放神经传递物质,让人体进入一种清醒状态。
3. 生物钟人类生物钟是人类进行睡眠和觉醒的时间调控中心。
人体内的生物钟能够对日夜节律进行调控,让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例如在晚上产生困意。
但很多人在熬夜加班后,生物钟就混乱了,比如早上终于睡到起不来。
4. 睡眠调节激素人体内还存在睡眠调节激素,通过调节它们的分泌可以控制睡眠和觉醒状态。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激素就是褪黑素,这种激素是人体自然调节睡眠的一种信号物质,当黑暗时分泌量会增加,让人体自然进入睡眠状态。
心理生物学基础第六章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第六章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睡眠是一种本能,它具有相对独立于环境的节律第一节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α波和β波α波幅稍高也稍慢,每秒8-13次β是低幅快波,每秒13次以上1,睡眠类型1>慢波睡眠大脑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的特点是,从入睡开始,随着睡眠加深而出现脑电波频率逐渐减慢,电压逐渐增高,脑电图波的四个阶段共持续30-45分钟以上,然后,脑电波又按相反的顺序经过同样长的时间由第四阶段反悔到第一阶段慢波睡眠1期(入睡期) 个体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而且有不少奇异体验,α波消失,有各种频率的低幅脑波而无纺锥波慢波睡眠2期(浅睡期) 个体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也没有可以回忆的精神活动,表现出典型的12-14Hz的纺锥波与κ的复合波慢波睡眠3期(中睡期) 脑电图上有中等程度高幅δ波,偶有纺锥波的余迹慢波睡眠4期(深睡期)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仅有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差别2>异相睡眠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几乎完全松弛,还伴有快速眼动的现象和脑桥-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二,睡眠周期慢波睡眠其实是一种全身放松阶段,但躯体运动并不消失,慢波睡眠可能促进集体某些激素的分泌快波睡眠,身体表现为继续放松,然后内部机能却开始活跃,呼吸加快,体温和心率也明显上升,新陈代谢功能明显增加,确保了脑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和消耗物质的补充,使神经系统能发育正常异相睡眠期,睡眠者呈完全松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也完全消失,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脑电活动为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进入睡眠约90分钟后,体温略有上升,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而不规律,胃肠活动停止,全身肌张力极度降低,因而导致鼾声消退,此时不能调节体温集体的唤醒阈值升高,异相睡眠是睡眠的最深沉的阶段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4-6个周期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分钟,包括20-30分钟的异相睡眠和60分钟的慢波睡眠,上半夜到下半叶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长异相睡眠占全部睡眠百分之25,慢波睡眠2期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之50,慢波睡眠3 ,4期占百分之20.慢波睡眠占百分之5,慢波睡眠4期和异相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决定了睡眠质量入睡后第一次出现的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通常比较短,但在后续各周期中逐渐延长,慢波睡眠的第3,4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占有优势三,年龄与睡眠的关系新生儿每天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达18小时以上,一直到整个青春期时数都呈稳定下降的趋势,至中年期维持一定水平,老年期再进一步减少,从儿童期到老年期,异相睡眠与慢波睡眠的δ睡眠(慢波睡眠第四期)时间逐渐减少童年期异相睡眠的时间变化与大脑皮层联络纤维的发育与大脑髓鞘发育的时间相平行,异相睡眠对于儿童脑部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类似于体育锻炼对肌肉发育的作用,异相睡眠长短与脑力活动呈平行关系即使是健康人,年纪大了,睡眠质量也会下降第二节,睡眠障碍一与异相睡眠有关的障碍异相睡眠障碍是患者突然从觉醒状态陷入异相睡眠,发作时不伴有动作表现,切事后对梦境体验能够回忆和叙述1,睡眠发作,不可抑制的,时间短暂,醒来后觉得精神很好,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发生,容易唤醒,醒后容易再次入睡2,猝倒,发作性睡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发生短暂的肌张力减退和运动抑制,症状在情绪消退或患者被触及后消失,一般持续1-2分钟3,睡眠麻痹,发生于睡眠和觉醒间期,一般在早晨醒来之前或午睡时,多见于青年人,全身不能动,仅呼吸和眼球不受影响,意识清晰,往往伴有焦躁和幻觉,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有时长达数小时,但只要有人推他一下或说话,就立刻恢复清醒状态4,入睡前幻觉觉醒期间对意向睡眠一直机制失败的结果二,与慢波睡眠有关的障碍梦呓,睡行症,夜惊,都出现在慢波睡眠3,4期1,梦呓,睡眠时自言自语,所说内容大多数与白天的活动有关,有时还可以与别人进行简单的对话2,睡行症,多见与夜间睡眠前1/3期间,是一种以刻板动作从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然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次日不能回忆出夜间发生的事情,儿童多于承认,一般随着发育的成熟,睡眠症会自然消失3,夜惊症,可见于任何年轻和任何性别,以3-8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多在入睡后15-30分钟,慢波睡眠4期出现,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懂,并从床上跳起,天亮后对夜惊无记忆第二节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发生和维持,是与闹内的网状激活系统及其他脑区域的神经控制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脑内神经化学递质的动态变化有密切关系1,觉醒与脑干网状结构觉醒状态有行为觉醒和脑电觉醒,前者表现对新异刺激有探究行为,后者则不一定有探究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与感觉传入有关躯体感觉传入通路中的上行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枝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称为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上行激活系统是非特异性的,因为他是高度聚合和复杂的网络联系脑干网状结构与睡眠,觉醒的发生和交替有关,如各种感觉刺激可以吧已经睡眠的人弄醒二,睡眠的生理基础睡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慢波睡眠来说,关键性的结构是中缝核,孤束核,视前区异相睡眠是脑桥大细胞区,蓝斑,外侧膝状体1,与慢波睡眠有关的脑结构一般成年人持续觉醒15-16个小时,叫做睡眠剥夺,长期剥夺后,深度睡眠会加深,补偿前阶段的睡眠不足,集体的耗氧量下降,但脑的耗氧量不变,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明显增多,慢波睡眠有利于体力回复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生长慢波睡眠是由中缝核产生的5-羟色胺引起的孤束核位于延髓,是味觉和内脏感觉神经核,孤束核的电发放频率增加,清醒的时候放电较少视前区位于下丘脑视交叉的前部,对慢波睡眠至关重要2,与异相睡眠有关的脑结构异相睡眠中,脑的耗氧量增加,脑血流量增多,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但生长激素分泌减少1>异相睡眠的”开细胞””闭细胞”每一串点发放都伴随眼动和PGO波发放,大脑电活动去同步化,出现低幅快波,脑桥大细胞称为异相睡眠的”开细胞”蓝斑内存在着许多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一旦进入异相睡眠,他们的点发放立即停止或迅速降低,因此将蓝斑中的这种小细胞,称为异相睡眠的”闭细胞”2>控制睡眠周期的相互作用模型蓝斑在觉醒和慢波睡眠时比较活跃,进入异相睡眠时停止,脑桥大细胞区正好相反其他一切核团也参与了异相睡眠调节如具有异相睡眠过程中严冬命令功能的外侧膝状体与肌张力的消失有观点呃延髓网状大细胞核与快速严冬现象同时发生的PGO波。
《睡眠医学》全套课件 第二讲-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心理学
2021/1/9
• 脑科学研究显示,睡眠不仅仅是简单的 活动停止,更是维持高度生理功能的适 应行为和生物防御技术所必需的状态。
• 拥有良好的睡眠,觉醒时才能高度发挥 大脑信息处理功能的能力。
• 在探求精神和意识,学习和记忆等脑高 级功能时,无疑睡眠占有重要地位。
• 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特殊联系:分 泌高峰——慢波4期
• 脑的发育:与REM睡眠有关
2021/1/9
对记忆的影响
• 普遍的看法是睡眠有助于记忆,尤其是快波 睡眠
• 认为快波睡眠帮助脑选择有用的神经连接, 放弃那些白天偶然形成的无用的神经连接
2021/1/9
• 快波睡眠中蛋白合成增加与信息编码、短时 记忆以及长时记忆储存有关
• 睡眠是生物机体的本能行为之一
• 对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具有 同等重要意义 (与饮食行为、性 行为和防御攻击行为相比)
2021/1/9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 睡眠剥夺:连续几昼夜,被试者的心理和行为会发 生明显的改变。
• 研究表明,连续一周或以上的不睡,实验者出现头 晕、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手抖和幻觉等。
2021/1/9
反应
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
脑电图
慢波
快波
感觉
↓
↓↓
(唤醒阈高)
肌反射及肌紧张
↓
↓↓
血压
低而稳
血压升/ 降
呼吸
慢而均匀
快而不均
眼球运动 无快速眼运动 有快速眼运动
做梦
少 7-10%
多80%
生长素分泌
多
少
意 义 有利于生长和体力恢复 有利于神经发育
生理学中的睡眠与觉醒
生理学中的睡眠与觉醒睡眠与觉醒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类的生物钟以及众多生理过程都与睡眠和觉醒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睡眠和觉醒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睡眠的定义和睡眠周期睡眠是一种生物活动状态,是人类或动物在一定条件下由觉醒状态进入的一种可逆性的自发性行为。
睡眠周期通常被划分为几个阶段,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
1. NREM睡眠阶段NREM睡眠占据了一个完整睡眠周期的较大部分。
在NREM阶段,人体逐渐进入深度睡眠,大脑皮层的活动明显减弱。
这个阶段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新陈代谢。
2. REM睡眠阶段REM睡眠是睡眠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皮层活动增强,人体进入了最深的睡眠状态。
大多数清晰的梦境就在REM睡眠时期发生。
二、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合适的睡眠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以及改善认知功能。
而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则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睡眠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体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2. 心理健康良好的睡眠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适当的睡眠能够增强大脑的应激耐受性,维持心理平衡。
3. 认知功能睡眠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也对认知功能发展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觉醒对生理过程的调控觉醒是从睡眠到清醒的过程。
它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生物钟觉醒对于人体的生物钟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律的觉醒时间可以帮助人体建立起良好的生物钟,提高生物节律的稳定性。
2. 脑电活动觉醒状态下,人体的脑电活动增强,大脑皮层活跃。
这个状态有助于人体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维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觉醒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睡眠与觉醒生理学
睡眠与觉醒生理学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它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影响。
而睡眠的循环与觉醒生理学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睡眠与觉醒生理学的相关内容,从生物节律、睡眠阶段、睡眠呼吸、睡眠障碍和梦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生理变化规律。
人类的睡眠与觉醒循环是由一个叫做生物钟的系统调节的。
这个系统位于脑内,主要由松果体和下丘脑的一部分组成。
生物钟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控,如光线、食物和环境温度等。
当环境光线暗下来、体温降低时,生物钟会发出信号,调节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二、睡眠阶段睡眠一般可分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两个阶段。
NREM睡眠通常占据睡眠的大部分时间,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和第三浅睡眠阶段。
这些阶段中,身体逐渐进入深度睡眠,并且肌肉松弛程度逐渐增加。
NREM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在REM睡眠中,眼球会出现快速运动,大脑活动增强,此时也是梦境最为频繁的阶段。
REM睡眠有助于认知功能的巩固与提升。
三、睡眠呼吸睡眠呼吸是睡眠和觉醒生理学中重要的一环。
睡眠时出现的呼吸异常状况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
这种暂停通常与上气道阻塞有关,导致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并且会频繁唤醒睡眠中的人。
这样的呼吸暂停会严重干扰睡眠质量,给患者带来健康隐患。
四、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无法满足个体在数量和/或质量方面的睡眠需求,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和多梦等。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患者在入睡和维持睡眠方面存在困难,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或不规则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而多梦则是梦境过于频繁和混乱,导致睡眠不深,影响睡眠质量。
五、梦境梦境是睡眠与觉醒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梦境可以分为噩梦和非噩梦两种。
噩梦一般是对恐怖、危险事物的恐惧和焦虑的表现,而非噩梦则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周期的交替
❖ 睡眠-觉醒周期是生理节律之一 ❖ 人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
(NREM)和快波睡眠(REM)。
❖ 两种睡眠在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和行为 上有不同的特征
❖ 一夜睡眠中约有4-5个睡眠周期反复交替。 根据脑电图及其他身体的变化判断
慢波睡眠
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睡眠)或慢波 睡眠(SWS)
❖ 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侧重 要组成部分
❖ 此系统在脑干网状结构内经过多次突触联络 后到达底丘脑,向大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 维持影响大脑的兴奋状态。
有关于觉醒反应的经典论述
❖ 全身觉醒反应都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实现。
❖ 刺激 -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 - 大脑皮质特异性功 能区 - 产生特异性感觉
❖ 可以预言21世纪攀登脑科学顶峰中睡眠 研究将会是一个主要切入点
醒-睡节律
❖ 内源性周期 ❖ 生物钟及其生理机制 ❖ 生物钟的调节
内源性周期
❖ 睡眠-觉醒周期是生理节律之一;
❖ 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都有他们各自的节律性, 大于24小时节律的如激素释放周期、月经周 期;小于24小时节律的,如呼吸、心跳周期; 与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合拍的节律,称为昼 夜节律,最典型的是睡眠一觉醒节律。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心理学
❖醒-睡节律 ❖觉醒状态 ❖睡眠的分期与脑机制 ❖睡眠的功能及梦的学说
睡眠的含义
❖ 睡眠表现为机体运动活动停止、肌肉松弛、 意识消失、与世隔绝;
❖ 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 下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 感知觉与环境分离并丧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 逆转状态,常可在“瞬间”完成睡眠和觉醒的 转换
❖ 麻醉或昏迷状态与睡眠截然有别,不具备瞬 间唤醒的特性。
❖ 脑科学研究显示,睡眠不仅仅是简单的 活动停止,更是维持高度生理功能的适 应行为和生物防御技术所必需的状态。
❖ 拥有良好的睡眠,觉醒时才能高度发挥 大脑信息处理功能的能力。
❖ 在探求精神和意识,学习和记忆等脑高 级功能时,无疑睡眠占有重要地位。
❖ 心率、血压、呼吸出现爆发式变化;
❖ 支气管哮喘患者可突然发作哮喘,心脏病人也可能 发作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出血;
❖ 内分泌活动的特点是生长激素分泌迅速降低,性腺 和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增加,男子阴茎勃起、遗精, 女性阴道壁充血、分泌物增多。
反应
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
脑电图
慢波
快波
感觉
↓
↓↓
(唤醒阈高)
肌反射及肌紧张
↓
↓↓
血压
低而稳
血压升/ 降
呼吸
慢而均匀
快而不均
眼球运动 无快速眼运动 有快速眼运动
睡眠1期(stage 1 sleep)(S1) 睡眠2期(stage 2 sleep) (S2) 睡眠3期(stage 3 sleep) (S3) 睡眠4期(stage 4 sleep)(S4)
SWS的生理变化及生理功能
❖ 慢波睡眠1-4期过渡中,全身肌张力逐渐降低,心 率和呼吸逐渐变慢,体温和脑温降低;
❖ 脑电图--低幅快波模式 ❖ 肌张力--完全松弛 ❖ 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唤醒 ❖ 眼球在快速转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 ❖ 出现许多特异的生理变化 ❖ 被唤醒--80%以上的人正在做梦 ❖ 一个人4-6个/夜 ❖ 异相睡眠 (paradoxical sleep)
❖ 体温仍较低,但脑的温度、脑血流量、脑耗氧量迅 速增加;
实验证实腺苷脱氨酶和腺苷A2A受体被证实对不 同睡眠时相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奥立新(orexins)及其受体的作用
中枢orexins的大幅度降低是嗜睡症的重要标志。
室旁核区是与唤醒信号通路有关的orexins敏感 区,该区的受体可能是OX2R。
视网膜 大脑视皮层
光暗信息
下丘脑-垂体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视前区
❖ 血压下降但脑血流量较清醒安静时为多; ❖ 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量增多,闭眼、缩瞳,发
汗功能有所增加。 ❖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比白天清醒时增多, 特别是生长激素在睡眠4期分泌达高峰; ❖ 说明慢波睡眠与生长发育和体力恢复有关。
快波睡眠特点
❖ 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睡眠)快波睡眠
❖ 刺激 - 侧支纤维 - 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激
活系统 - 觉醒反应
皮层
情感
自主性
脊髓
睡眠的分期与脑机制
❖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 过的。
❖ 不同年龄所需睡眠时间不一样,不同的 个体差异也相当大。
❖ 正常人每隔24小时即有一次觉醒 (wakefulness)与睡眠(sleep)的 交替
脑干,脊髓
大鼠的视交叉上核
觉醒状态
❖ 清醒时脑电波-去同步化快波 ❖ 闭目安静时-枕叶a波 ❖ 睡眠时-同步化慢波
P140图8-3、p144表8-1
维持觉醒的神经机制
- 脑干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上行投 射系统):释放乙酰胆碱、谷氨 酸
其他脑区 :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 中脑-黑质纹状体乙酰胆碱
二、松果体与褪黑素
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浓度升高是机体内源性昼夜 节律的信号表现;
褪黑素可能通过作用与SCN昼夜起搏点,调节机 体昼夜节律变化,使机体内源性节律与外环境周期 相一致,从而影响觉醒-睡眠周期;
褪黑素有利于帮助克服时差。
三、腺苷及其受体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用觉醒时脑内腺苷浓度逐渐升高,可以激活促睡 眠神经元。(咖啡因和茶碱的提神的药理基础就是 阻断大多数腺苷受体)
基底前脑、丘脑-乙酰胆碱 下丘脑-组胺
❖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总 称
内侧丘系(深感觉) 外侧丘系(听觉)
脊髓丘系(浅感觉)
三叉丘系(面部感觉)
视觉与内脏感觉传导束 各束在脑干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特异性核 团交换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特 定感觉,并对皮层有一定的激醒作用。
生物钟
一、视交叉上核
❖ 下丘脑腹侧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被证实是昼夜节律生物钟的中枢振 荡器的定位处;
❖ 当SCN受到损害后,会扰乱昼夜节律(包括睡眠- 觉醒周期、皮质类固醇释放、饮水、运动活动等);
❖ SCN通过颈上神经节控制松果体合成和释放褪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