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非事件性选题: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2.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其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5.内报头: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与图案)。使用这样一个内报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表明了社论版特殊的地位。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以及读者来信的方法。
6.选题:就是选择需要评价的事物或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出的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7.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8.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而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在于补充或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9.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10.报道推进型评论:
11.具体判断:就事论事,只适用于对具体对象的判断,如新闻事件的具体的原因、性质、发展;
12.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介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二者的特点和优势,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是基本特征。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13.归纳推理:根据个别性或特殊性论断论证一般性原理。由个别到一般。如果有一个最新的事实,我们难以单独地对他进行判断,但可以把以前发生过的诸多同类的个别事实进行归纳,由此得出一个一般性的判断,这就是归纳推理。
14.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根据一般性原理论证某一特殊性论断。由一般到个别。
判断说明:
1.轻松社论是中国社论的传统
2.散文性社论是美国社论中一直存在的,并被看成主流
3.问题讨论是言论版一个具有强烈形式感的内容要素
4.参与式评论就是口播评论,它是以主持人为评论的主体
5.我国报纸的言论版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形式规范
6.南方都市报2000年开办的今日社评栏目开创了都市类报纸每日一社论的先例
7.设立主体论坛的决策反映着网站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及其评论价值的判断
8.新闻评论的功能是传播观点
9.新闻评论的功能是传播事实
10.编后语是报刊媒体特有的编者按语形式
11.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的契合
12.述评是以述为主
13.固定论坛具有相对封闭的分众化特征
14.争议与冲击本来就是言论的自然生态
15.由头是放在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用于挑开话题引起议论的材料
简答题:
1.交流式电视评论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为不同层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观点看法和个性的平台;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能够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周期短、时效性新闻性强,动态感强、动态感、观赏性强、制作成本低等,并能够培养观众稳定的收视期待。
劣势:同质化问题突出,各节目之间模仿抄袭较为严重,创新不够,缺少精品;真实感有所缺失,节目的可视性削弱了语言的真实、生动、自然的品格;无效沟通开始盛行,现场观众和嘉宾有时言不由衷,受制于人的感觉比较明显,缺乏纯真的语境和氛围。
P329补充:优点:言论比较自由,抬高电视台收视率增加收入(其中一定会穿插广告),通过言论的方式提高各个阶层人士对某些事物的警惕、意识等思想元素.
缺点:氛围呆板,有些内容俗套,结论狭隘,形式大于内容。劣势:快速节奏难免评论的轻率,“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布尔迪尔)。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2.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一)处理原则
1、效率原则
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观点,新闻评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了解事实。所以,如何处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表明观点的问题。
2、(文章结构)均衡原则
如果一篇评论叙事过长,那么,在有限的篇幅内,评论的空间就会被压缩得过小。
处理原则——要求:精炼
(二)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
1、文头叙事
文头叙事除了一般的概括精简之外,要依据受众的接受语境尽可能少地叙述事实。
一件新闻产生,大家都就此写作评论,又都难免叙事,因此就可能出现叙事的雷同问题。尽管评论的观点可能不同,但相同的叙事放在前头,就可能给读者造成雷同的错觉,乃至产生疲劳、逆反心理。
2、文中叙事
叙事不在文头,而在文中,实际上是把观点放在最前面。这种安排,主要是为了追求表达的效率。
因为事实的叙述如果过长,都压在文头,就会使受众不能及时看到作者的观点。
3、文尾叙事
一般仅用于篇幅非常短小的评论。先阐明自己的一般观点,然后把新闻事实叙出。
4、文头、文中分散叙事
这往往是因为叙事的内容或层次较多,为了不使叙事部分过长过重而分散开来的办法,实际上是在叙事中及时插入判断,变成叙事与判断交替推进的节奏。
3.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1)、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使社论这样一种多年来已经濒临僵化的报纸文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2)、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3)、它使社论长期以来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因为社论每天都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作出判断,社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固然使社论的
权威性与指导性受到了动摇,但另一方面,也为人民群众批评社论,与报纸平等交
流提供了空间。
(4)、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千报一题、抽象层面的议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