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70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转型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阶段(1949年至1956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通过“一化三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
探索和曲折阶段(1957年到1978年)。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把握不足,经济出现了一些失误。
其中,“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们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小康”战略目标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两步走”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经济发展五大新理念的提出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
此外,从赶超战略向质量效益战略的转型也是新中国70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之一。
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数量型增长的赶超战略。
但这种战略下单纯追求“快”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
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经济发展五大新理念,特别是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实现了从赶超战略向质量效益战略的转型。
如需更多新中国70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的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报告或经济学书籍。
世界经济史教学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以谋取生活
世界经济史教学问题一、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以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而言)采集与渔猎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以生产工具划分1、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2、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3、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4、电气化时代(1870年—1945年)5、信息时代 (1945 年-至今)(二)以经济政策和殖民政策划分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以生产组织划分1、手工工场2、工厂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评价1、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奠基殖民扩张与掠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④造成国际分工的不平衡。
四、一些大国的工业化模式五、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有哪几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1、第一次:19世纪中期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产生2、第二次:1870~1913年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影响: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3、第三次:1923~1929年原因: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当代世界经济特点及中国的发展战略
当代世界经济特点及中国的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即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2)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3)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
(4)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我们要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
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 2 -考点分析:政治特点: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及其利益联盟;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或殖民制度的阻碍;历史使命——推翻旧制度,使资产阶级掌权;革命参加者——资产阶级外,还有其它阶级。
革命进程——都有曲折性的特点。
特点: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时期;自上而下的运动形式出现;为相关国家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通过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广阔;德国一战后经济困难,日本国内市场狭窄,两国自我调节能力小。
美国是凡华体系的得益者,现有的国际秩序对其有利,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德国民众对这一体系严重不满;日本虽是一战的胜利国,但体系限制了其在东亚势力的发展,日本急于改变现状。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革命后建立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德日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传统,易走上法西斯道路。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类型及原因1、两种类型:英法美——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
德日意——具有专制主义的特点2、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致;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不同所致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1、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下半期2、蒸汽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3、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电子信息时代1945年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2、条件:政策;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政策;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市场条件:对外侵略与扩张,占领国际市场;美国的独立与统一;资本条件:俄国农奴制改革;自由劳动力条件:英国圈地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1、工业革命期即19世纪上半期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年代初期的高速发展3、20世纪50年代至70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确立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电影中展现的美国史系别:计算机系班级:师范二班学号:2013151217姓名:孙长青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
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一、战后的美国经济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
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经济发展史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
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
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
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
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
2、世界大战:
16
(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7
认识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经历了由欧洲中心——美国中心——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
经济政治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 剥削方式: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最初普遍采用
劳役地租
3
2、城市的自治 背景:中世纪城市兴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司法权
和行政权掌握在领主手中,受领主盘剥 目的: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
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矛盾不断。争取自治是城 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夺 取城市司法权和行政权)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城市取得 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 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 建领主控制之下
12
(2)后冷战时代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推动;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等。 影响: 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
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3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前提 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通过革命、改革等) 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英国、美国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例垄断、罗斯福新政) 2、条件 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
大家好
1
专题史
世界经济发展史
2
一、古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纪西欧)
1、庄园的特征 社会职能: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五)·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1、表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
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3、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国别概况原因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均出现在英国。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主要有:①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②基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工场手工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③必要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门也逐渐仿效。
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
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但是发展速度没有赶上英国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稳;②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比较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很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美国美国与法国同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①美国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②新发明的出现,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德意志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四 科技成就与经济全球化
线索一 科技成就
(一)中国科技成就
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
造纸术
古代科技 四大
伟大贡献之一
成就 发明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
火药
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古代科技 成就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 指南针 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 四大
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明
活字 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 印刷术 影响
2022 年 6 月 5 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将 3 名中
国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 神舟十四号 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 载人飞船出征 式开启。一代代航天人在浩瀚太空留下越来越多中国
太空 身影,全体中国人民也在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航天强
国梦想
设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把科教兴国战 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理论和治疗方法
华佗发明“麻沸散”,最早运用
“麻沸散”与
于麻醉手术;创编的“五禽戏”
“五禽戏”
古代科技
能强身健体
医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就
明朝李时珍著,在世界医药史上
《本草纲目》 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药
学巨典”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建成之后,成都 都江堰
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古代科技
沟通湘江和漓江,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
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载人航天技术等把中国人的活动范围扩展 航天工程 到太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
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的出现(1500年前后—1760年)(1)发展进程:欧洲人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到18世纪60年代,西方的殖民势力遍及美洲,到达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沿岸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桩强行卷入国际交换领域。
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2)经济联系的特点:以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国际贸易开始具有全球性;贸易的商品种类突破了奢侈品的范围,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增多;贸易数量大增;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1760年—1860年)(1)发展进程:工业革命18世纪印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
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推行,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它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使各国生产社会化,劳动专业化,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一系列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数字经济导论-教案 第13章 世界各国和组织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第六篇数字经济政策第13章世界各国和组织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与战略内容与要求内容:(1)了解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数字经济倡议目标及侧重点(2)了解美国、欧盟和FI本的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和数字经济规划战略(3)区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数字经济政策侧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组织以及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倡议与政策等方面知识,对各国家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侧重点有初步了解。
13.1 国际组织数字经济发展倡议基于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大国际组织均通过各种举措,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一直将数字经济作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
世界银行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中,有74%的项目包含通过ICT应用提升流程现代化水平并升级服务提供方式的内容,其中有59%的ICT应用完全或实质上实现既定FI标。
>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发起“E15项目”支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全球面临的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竞争政策、贸易投资、国际规制合作等18个议题,邀请来自各国和国际组织有关专家合作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供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和有关国家政府参考实施。
具体包含:将WTO规模扩大到数字经济的范围:开启数字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扩大和深化数字贸易议题下的规则合作:政府、企'也和非政府组织协同支持数字贸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议各国政府加快扶持互联网经济,着手应对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投资放缓的问题, 消除数字创新方面的监管障碍,维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提高数字技术水平,缩小国家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缺口,以免错失数字经济蕴含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数字经济概览:2015》指出,数字经济的全部潜能尚未实现,鼓励成员以战略方式发展数字经济。
OECD部长级会议上探讨了开放性互联网的效益和风险、全球连接、物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增强人们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和需求方面的举措,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以及培养能实现数字经济效益最大化所需的技能等数字经济领域内容。
世界经济概论(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开大学
世界经济概论(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世界经济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A:对 B:错答案:对2.19世纪初,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已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性经济体系。
A:对 B:错答案:错3.应当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发展运动的有机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分割开来研究。
A:错 B:对答案:对4.比较优势理论属于世界经济学科理论基础之一。
A:对 B:错答案:错5.以下选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中有关世界经济的论述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张 C: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D: “向外国学习”思想答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张6.以下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A:中国关于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是在西方国家引领下开展的 B:20世纪60年代初,学术界就曾提出过关于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 C: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扩展和深入,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D:世界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在中国经历了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答案:中国关于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是在西方国家引领下开展的7.以下选项属于世界经济研究对象的是()A:国别与地区经济 B:世界经济整体 C:国际经济关系 D:国际政治关系答案:国别与地区经济;世界经济整体 ;国际经济关系8.以下选项描述不正确的是()A:学习世界经济概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在学习过程中要专注于理论研究,不需要关注方针政策 C:学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各个国家、地区经济不需要深入理解 D:学习这门课程要注重以小见大,学会从局部视角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要专注于理论研究,不需要关注方针政策;学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各个国家、地区经济不需要深入理解第一章测试1.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于()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9世纪70年代 C:地理大发现时期 D: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2.自然条件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摘要: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几百年的发展史,既有英国的盛极一时、美国的独霸世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前苏联和我囝大上海的短期繁荣,也有英日经济的长期萧条、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前苏联的解体。
国家的兴亡盛衰,展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衰落与崛起的关键,在于一目能否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研究、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促进中国经济长足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国经济一、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
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
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
世界经济十年历程滞胀危机.doc
世界经济十年历程滞胀危机一、新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与“全球失衡”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虽然经历过一次短暂而轻微的衰退,但是从2003年开始全面复苏,迄今已经持续了四年,预计2007年将延续增长态势,只是增速有所减缓。
根据IMF统计,2001-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3.0%、4.0%、5.3%、4.8%、5.1%和 4.9%(2006和2007年为预测数)。
这就是说,2003--2007年世界经济5年累计增幅将达24.1%,年均增速为4.82%,超过了1996-2000年5年累计22.7%的增幅和4.54%的年均递速,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近三十多年中最好的增长期,其中2004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3%和5.1%,是继1976年增长5.2%之后出现的最近三十年两个增幅超过5%的年份。
与此同时,从2002年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到2005年IMF总裁拉脱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全球失衡”(globalimbalance)的概念,这已成为当前被普遍关注的世界经济重大热点。
国际和国内的权威经济机构及经济学家一再呼吁和警告要关注和重视不断加剧的全球经济失衡。
譬如,2005年10月16日第七届20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及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膨胀将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IMF2006年4月的春季例会的议题就是“全球贸易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运行常态和基本规律之一,不同时期的失衡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平衡的循环积累严重化和风险化便是失衡,就可能危及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
而当前“全球失衡”的集中表现,拉脱强调的是全球贸易失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强调许多国家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持续性依赖”,实质是一回事。
我国国内有学者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依靠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但美中经济同时存在内部失衡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全球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世界经济特区的起源和发展经济特区在世界上存在的历史已经很久,早在1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的一群资产者就在港区内建立自由贸易区。
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热那亚湾宣布建立莱克亨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自由港,是后来的通行的自由港的雏形,也被认为是最早的经济特区。
17、18世纪,此类经济特区在欧洲一些著名城市先后出现。
而随着航海事业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地中海经波斯湾、印度洋到南亚地区,一系列被西方殖民者征服的重要港口,先后被开辟为自由贸易区。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已经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70多个经济特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特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在数量上激增,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发展,发达国家继续设立经济特区,发展中国家则更加热情高涨,他们想发展民族经济,但苦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失业严重,因此吸取先行国家的经验,设立经济特区,以引进外资和技术成为常用的方法。
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有60多个国家建立起大约200多个经济特区,主要是出口加工区。
根据俄罗斯经贸部的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经济特区已经达2000余个。
从经济特区的类型来看,主要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区等。
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区域范围大小不等,发展模式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在特区内减免关税、所得税,以优惠办法和特殊手段,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本国(地区)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经济特区,作为个体,从其产生之日起都必然带有一种过渡性质,这也决定了其有生有灭的必然归宿。
但利用经济特区来发展本国经济这一举措本身却历经数百年仍方兴未艾,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很值得人们关注的历史现象。
时至今日,建立经济特区,在特定区域内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不仅已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际经济惯例,而且也被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建立不同类型经济特区对于促进贸易,吸引外资与先进技术具有相当优势,在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都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第1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印度终于开始走上了经 济改革发展的道路。
第三节 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 3.1 “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 • 3.2 债务危机与债务整理 • 3.3 “华盛顿共识”与经济改革
3.1 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
• 普雷维什 :“中心”与“外围”理论,工业 化是拉美国家摆脱 “外围”地位的唯一手段。
圭亚那的海岸垃圾
图片来源:公开网络
第二节 亚洲“四小龙”和印度的经济发展
• 2.1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 2.2 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 • 2.3 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 2.4 印度的经济发展
2.1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亚洲四小龙夜景,左为韩国首尔,右上为中国 香港,右下为新加坡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亚洲四小龙”词条
3.2 债务危机和债务整理
• 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普遍采取 负债增长战略,大规模引进外资。
• 到1982年,债务猛增到3083亿美元。
• 大量低息贷款的涌入对拉美国家的 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引 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
• 拉美国家此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 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
• 拉美国家的这种先发展、后停滞,经济停滞和经济矛盾并 存的现象是由客观国际环境,及其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 经济政策取向的失误造成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倍广 大人民分享,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此外,政府官员的 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巴西福塔雷萨的贫民窟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贫民窟”词条
三星电子在菲律宾的一个门店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韩国经济”词条
2.2 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
历史经济发展史
经济发展史第一课:农业一:早期农业: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亚,东亚,中南美洲),最早可以追溯于一万年前左右。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早期农业技术:原始早期的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后期的石器助耕(耒耜)——商周时期金石并用(并且掌握了排水灌溉,除草,除虫,沤制绿肥等)西周时期,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课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春秋战国额农业;1.技术:铁农具和牛耕,水利(都江堰,楚国的···)2.生产关系:(1)。
土地制度:夏商周:土地国有,财产私有——春秋(鲁国:初税亩,私田合法)——战国:商鞅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
土地关系:夏商周:集体劳动,自给自足,简单合作——自然经济春秋战国: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小农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特点: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三:小农经济:1.条件;生产力的进步(铁农具与牛耕),土地私有2.特点:分散,脆弱,封闭,易复制3.影响: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精耕细作,不利于分工,不利于规模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有利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文化:宗法观念。
阶级:阶级局限性:无先进生产力就不能有先进的额生产制度,不团结四:农业技术的发展:犁耕技术:西汉赵过耦犁法(二牛三人耕)——东汉:主要是二牛抬杠——隋唐的曲辕犁(耕犁的顶峰)种植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南方)耱技术(北方)——宋朝:稻麦两熟制水利: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井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第二课:手工业:一:官营手工业:1.冶金业: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产生——商周时期繁荣冶铁:西周晚期出现——春秋战国繁荣(掌握了铸铁技术,有鼓风机)——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法——东汉:杜诗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北宋:煤——南宋:焦炭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生产青瓷(正式有了瓷器)——北朝:白瓷——唐朝:南方生产青瓷,北方生产白瓷的制瓷体系,出现了出口瓷(注意:唐三彩属于陶器)——宋朝:五大名窑(注意:哥窑在南方:冰裂纹瓷器)——元代:元青花——明朝:彩瓷,宣德年间的景德镇正式成为瓷都——清代:珐琅彩3.丝织业:黄帝时期;养蚕缫丝——商朝: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西汉:东西织室,丝绸之路——唐朝:技术高超,吸取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明清:制造局,清的缎二: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收到鼓励——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摧残——隋唐:恢复,——两宋:在艰难中继续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明中期:民营手工业开始赶超官营手工业,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三.资本主义萌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从殖民扩张中获取资本,从圈地运动中获取了市场和劳动力,并且不断地积累技术中国:重农抑商抑制资本和劳动力,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抑制市场和原材料,技术没有市场需求而落后注意:自耕农与佃农得到区别。
高一下历史课件: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返回导航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返回导航
课标定位
知识·素养
1.重要概念: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区域
结 经 信 化 及 题 面 理 合 代束济息的出,临解作潮后全化发现认的和、流通世 球 、 展 的 识 机 平 共 。过化 文 特 全 人 、 赢界 遇了、 化 点 球 类 发 成多 与解社 多 , 性 社 展 为极 挑冷会 样 以 问 会 、 时化 战战、,经多2(展文及(化挑化(12.3))济样的化影迅战的)从运以核集性新多响速。多时用开心团。特样。发样空唯放素化性展性点观物的养、,的和:念史心欧从原平世、观态盟史因等界历理,、 料 , 性多史 解顺多 实 认 ,极解 世应极 证 识 推化释 界经化 角 当 动、角 格济外 度 今 文经度 局全交 理 世 化济把 演球、 解 界 的全握 变化社 新 发 融球冷 的,特 展 合会化战 趋相点 面 交信、结势互出 临 流息社束及尊现 的 。化会后经重的 机 引、信世济民原 遇 导文息界全族因 和 学化化发球文、
返回导航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洲 联盟
俄罗斯 联邦
1993年在_欧__洲__共__同__体___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 治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 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军事力量,推行____多__极__化____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 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返回导航
4.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建立 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 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 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探究重点
世界经济十年历程滞胀危机
世界经济十年历程滞胀危机一、新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与“全球失衡”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虽然经历过一次短暂而轻微的衰退,但是从2003年开始全面复苏,迄今已经持续了四年,预计2007年将延续增长态势,只是增速有所减缓。
根据IMF统计,2001-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和%。
这就是说,2003--2007年世界经济5年累计增幅将达%,年均增速为%,超过了1996-2000年5年累计%的增幅和%的年均递速,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近三十多年中最好的增长期,其中2004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和%,是继1976年增长%之后出现的最近三十年两个增幅超过5%的年份。
与此同时,从2002年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到2005年IMF总裁拉脱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全球失衡”的概念,这已成为当前被普遍关注的世界经济重大热点。
国际和国内的权威经济机构及经济学家一再呼吁和警告要关注和重视不断加剧的全球经济失衡。
譬如,2005年10月16日第七届20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及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膨胀将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IMF2006年4月的春季例会的议题就是“全球贸易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运行常态和基本规律之一,不同时期的失衡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平衡的循环积累严重化和风险化便是失衡,就可能危及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
而当前“全球失衡”的集中表现,拉脱强调的是全球贸易失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联合国贸发会议强调许多国家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持续性依赖”,实质是一回事。
我国国内有学者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依靠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但美中经济同时存在内部失衡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全球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
二、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与“全球失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全球失衡总是与世界经济的重大结构性变化相生相伴,总是与世界首强之国的美国地位及其与其他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密切相联。
基于世界经济发展史讨论管理会计重要性
徐佳 宁
摘 要:近代会计 于 1 5世 纪由于社会 经济发展的 需求开始 出现。在 1 9世 纪多层 次管理开始之初 ,管理会计 开始进入 我们 的视 野。本 文 以 时 间 为主 线 ,分 析 了各 时 间段 的 世 界 经 济 发展 阐 述 与之 相 对 应 的管 理 会 计 的 发展 ,指 出管 理 会 计 的发 展 与 世 界 经 济 形 态 与 需求 是 相 辅
一
、
界经济重心开始 向美 国转移 ,工厂制企 业迅速扩 大并在全 美开始 普及 , 公司制企业 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导形式。综合 性企业 的发 展促 进了管理会计 系统 的进一步发展 。由多个独立的单一经营公 司在 这个时 期开始合并 成为一个集 团公 司。集 团公司生产及销售遍及全 国甚 至全世 界 ,而且多层级 ,多活动 ,多样化经营 。面对这样新的企业形 式 ,如何 管理会计活动如何将 各种经 营活动 ,各个地域分散的生产销售 以及其他 业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围绕 同一 目标运 行并 提 高其效 率成 为主 要 问 题 。基于发展的需求 ,管理会计开始新一轮 的发展。 以第一批 决定多元 化企业的杜邦公司创造的杜邦通用模式为例 ,展示管理会计行 为在集 团 公司 的操作模式。杜邦模式 的主要 内容是建立集 中型管理会 计系统 ,设 计多个经营和预算的指标来 协调各部 门的经营活动并将资源 有效的在各 部 门间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报酬率 ( R O I )指标 ,将 其分成销售 净利率和资金周转率 ,并将其 贯彻到 生产 ,销售 ,采购 等所有 活动 中 , 起到 了为集 团公司的整合作用 ,为企业整体部 门的经营业绩 提供 了评价 依据 。 ( 三 )信息时代 公司制企业管理 2 O世纪开始迈进 经济现代 化 ,信息 化和知识 化蓬 勃发展 。在整 个 2 O 世纪 ,经济效率呈 上升趋 势 ,资源使 用效率 成上 升趋势 ,资源有 效 利用 率增加 、产业结构从工业化到非工业化 ,经济结构发生 了变 化。2 0 世纪8 O年代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行 业的变 化和全球性 的竞争 所带来 的 挑 战 ,管理会计也在不断进行新方法的研究与建立。例 如当前制造 业企 业又一次创新为管理会计带来 了新的挑战。制造业的产品相较 以前 有了 新 的特点 ,要求管理会计 实现 以过去 水平为基 础 ,改善企 业经 营活动 。 随着技术 的不 同 ,管理会计也需要随之更新和改变。 二 、 管 理会 计 的重 要 性 回 顾 管理会计发展 的历史 ,就是一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 ,企 业的发 展与管理会计在互相促进 中得到发展 。管理会计是社会生产力 进步 、管 理需求提高的结果 ,其本身也发展成为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的独立 学科。在企业中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在总会计师的统领下 由专 门 的人 员组织。管理会计 为集 团公 司提供 的内部分权 经营组织 运营效 率信息 , 例如杜邦公司 ,通用汽车才得 以发展起来 。而如果大型的集 团公 司不存 在 ,管理会计也没有用武 之地 。在复杂 的大规模的企业组织 管理 中,管 理会计在制定决策 ,战略 ,改善经营 ,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多种 重要 的作 用 。随着公司越来越大 ,制定 正确 的战略 决策 至关重 要。在 一个 企业 中,管理会计人员扮演着商业 咨询师 的角色 ,为企业决策 提供参考 。一 个先进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组织规划 和控制企业 的经营活 动等管理工 作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世界经济发展史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的经济;1929 一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及经济格局的演变。
要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的若干因素,如①前提:新制度确立体现了其先进性。
②环境:相对和平时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
③利俄: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④掠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对别国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与腐朽,垄断与竞争,经济发展与改革调整,失衡发展与相互依存,社会经济现代化与部分居民贫困,这些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两重趋势,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问题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1 .工场手土业时期( l )时间:16 ? 18 世纪下半期。
( 2 )特征:①14 一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②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新统治秩序虽历经曲折却最终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趋向上看,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
2 .蒸汽时代( l )时间:19 世纪初一19 世纪70 年代。
( 2 )特征:①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业洲的日本确立,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就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通过这些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的自然经济,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②18 世纪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 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步其后尘。
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3 .电气时代时间:19 世纪70 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l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初一20 世纪初。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2 )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人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到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俄、日也开始崛起。
第二阶段:( l )时间。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45 年)。
(2)特征:①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
②1929 一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为克服危机,英、美、法等国采取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同时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进-步加强。
4 .电子信息时代,( l )时间:1945 年一20 世纪90 年代。
( 2 )特征:①二球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挤普遍经历了“恢复一繁荣一滞胀一稳定发展”四个时期,西欧、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②二战结束到50 年代初,西方各国凭借自己较好的科技实力,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20 世纪50 年代初至20 世纪70 年代,欧洲各国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在此阶段,各国经济经历不,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
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人“滞胀”阶段。
问题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 .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
2 .条件①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办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市场条件;茉国内战结束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七③资本条件:法国50 亿法郎的赔款间题。
④自由劳动力条件犷英国的圈地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解放黑人奴隶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问题三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1 .特点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它在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使人民恢复了对国象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③国象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实施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由美国国情所决定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育助干预国家经济;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罗斯福的个人因素问题四德日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的相同因素和对当今中国的启示1、因素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使政府得以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助;国家对经济的客观指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 .启示充分利用和引进资金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强大的国防,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重视科技和教育,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搞好市场经济。
,问题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1 .工业革命期间即19 世纪上半期原因: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洲的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等国家的确立。
2 . 19 世纪晚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各主要国家的确立,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垄断组织的建立。
3 . 20 世纪50 年代初至70 年代初的高速发展、、原因:相对安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问题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 l )确立的原因: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 )确立: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3 )丧失的原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国,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用来更新设备,经济发展速度被美、德赶超;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4 )丧失:19 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一战后,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多2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l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其大发战争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2 )时间:二战后,美国最终确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l )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 2 )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问题七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经济全球化(1 )厚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中国和俄罗斯加人到市场经济体系中来,注人了新的活力。
( 2 )影响:利―—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和机遇。
弊―—使市场破坏作用得以迅速膨胀,扩大贫富差距。
(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经济往来障碍逐步减少,经济联系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置身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可以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但由于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污染,国际经济风险对我国的影响加大。
这要求我们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争取主动,获得更大的发展。
2 .知识经济( l )概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 2 )影响及意义:信息时代是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一场革命的来临。
一、单项选择题1 . 14 ——16 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B .文化巨人的学识、勇气C .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 .宗教改革2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作用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 .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C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 .都扫清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3 旧本明治维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倡()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兴办近代工厂C .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D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4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B .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C 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D .反对殖民扩张,实现民族独立5 .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政策的话,人力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 … 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南方大地上生长起来的20 万人,它还给我们更多的东西。
它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可见,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争形势的需要B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 .人民大众的需要D .黑人奴隶自身的要求6. 1929 一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 .股价狂跌,股市崩溃C .垄断资产阶级追求高利润,产品太多,人民用不了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7 . ( 2006 南宁)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 A .摆脱了经济危机B .恢复了国家经济C .巩固了民主政权D .巩固了工农联盟8 .同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A .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 .优先发展轻工业来改善人民的生活D .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9 .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会从美国爆发波及到世界各国,演变为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 A .美元是世界通用的货币B .美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C .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D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0 . 20 世纪30 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主要是指() A .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B .各国趁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C .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剩余价值D .迫使政府调整政策,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B .欧洲和亚洲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C .由于远离战火,战争期间美国工业得到极大发展空间D .军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2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B .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C .都有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基础D .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13 .欧盟成立后之所以能够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 A .各国能够统一步调,接受美国的领导B .欧盟地区是欧洲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 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D .各国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利益一致14 .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开始扶植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