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瓷器的胎质 釉色 彩料进行鉴定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李辉柄

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

2010-10-29 22:13:04| 分类:潘家荣宝| 标签:釉色青花瓷器|字号订阅瓷器的胎质、釉色,彩绘等方面的特征,也是我们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制瓷原料包括胎、釉、彩的原料。由于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烧成之后的瓷器在胎质、釉色、彩绘特征也就不同。

瓷土是制瓷的原料,它因为产地的不同,所含的成分也不同。一般说来,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的瓷石,本身就含有高岭土、石英等成分,而北方的瓷土则不同,它必须加进瓷石、石英等成分以后,才能制瓷。从瓷器的胎上讲,如北方著名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等的胎质,一般迎光不甚透明。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瓷窑产品,胎质均比较透明。这是我们鉴定时候区分南北瓷窑产品的一个科学依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西景德镇窑的宋代青白瓷,胎质是以瓷石含氧化硅较高,含氧化铁较低,是一种高硅低铁瓷石。元代以后,瓷胎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这是景德

镇制瓷工艺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我们今天在区分宋、元瓷器两个时代的可靠依据。(图一、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河北定窑瓷器在唐、五代以前,由于是柴窑烧制,瓷器是在还原焰为氧化焰,瓷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故釉色白中泛黄。这是从釉色上划分唐代、五代以前的重要依据。(图3.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经过试验证明,将北宋白中闪黄的瓷片,放入现代还原焰中烧制后,其结果是他的白度提高(图4),因此窑内气氛是决定其釉色变化的重要原因。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唐至五代,北宋都有烧制,从釉色上就可以断定其时代。如韩国唐庆州遗址出土的“官”字碗的釉色为白中闪青,而北宋遗址出土者,釉色就是白中泛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耀州窑青瓷在五代以前也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所以釉色青或青中微微闪淡天青色调,色好者近似越窑的秘色(图6 、7)。北宋以后和定窑一样,改柴窑为煤窑,青瓷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其釉色为青中泛黄的色调。这是区别五代以前与北宋以后耀州窑青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图8 、9)。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浙江龙泉窑青瓷的釉可分为石灰釉与石灰碱釉两类。流动性大易流釉,施釉较薄,釉中气泡和末熔石英颗粒也少,釉层透明,玻璃质强,往往有细密的开片(图10、1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南宋以后为石灰缄釉,其特点是高温黏度大,流动性小,施釉较厚,釉色滋润如玉,有粉青,豆青,梅子青等。这两中釉色代表了龙泉青瓷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我们断代提供了依据(图12.1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对景德镇元,明,清瓷器的釉质,一般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个方面。旧瓷所谓的“荧光”,新希奇有所谓的“火光”。宋代的官窑,哥窑,汝窑釉中的气泡疏若星辰。宣德时期的瓷釉有所谓的“棕眼”。元代罐类的器物里面,表的釉色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的窑裂,漏釉,缩釉的缺陷。永乐的白釉的器物,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大多闪灰白或者闪黄,釉凝聚处则闪浅淡色的豆青色,罐类器物里面与表面多均匀一致。清康熙的郎窑红釉有所谓的“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的特点,这些都是后世难以仿效的地方。

鉴别瓷器的胎质主要看器物的底足部分。大致来说:元代的产品底足大多露胎,而且质地粗糙;明清瓷器带字款的底部多满釉;清中期以后露胎的减少。无论露胎及器物在圈足的边沿或口边露胎质火化的特色。如元代的瓷胎多粗涩面发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大多比较洁白细腻,而很少含有杂质,火石红也减少甚至不见。明永乐、宣德砂底器皿比元代要精细,成化时则已少有,后期甚至没有凹凸不平的黑斑,但釉

面温润细腻,而且明末清初的砂底器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比如说,成化瓷器呈牙白或粉白色,而清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及色调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外观上看去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视则呈现出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釉质、釉层的厚薄以及有无缩釉流淌现象也很重要。宋代的钧窖瓷釉,很多有堆脂,是多层上釉而形成的特点,后世虽有仿制的,而且大体相近,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观察。瓷器除了胎、釉原料的不同,烧成瓷器所具不同特征,可供我们进行科学鉴定外,瓷器上的彩绘原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瓷器的彩绘装饰分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彩绘沿用最长的是釉下青花。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钴分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两种。因各个时代所用的青料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各个时代青花瓷器的特色。如果我们把各个时代的青花瓷器不同呈色所用的青料弄清楚了,就可能比较科学地进行鉴定与辩伪了。因为氧化钴的含量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到青花的色泽。

青花瓷器自元代出现以后,一直盛烧不衰,并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明、清各个时代,青花瓷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我们掌握了青花瓷器的鉴定,就对明、青各个时期瓷器的鉴定就有了较大把握。除了青花瓷器以外,其它瓷器

品种如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彩瓷,都远用青花甚至一些明、清时代的单色釉瓷器,往往其款识也是用青花原料书写的,所以把青花瓷器的鉴定作为重点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当时这种氧化钴分国产料与进口料两种。进口料名叫<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并含月砷。国产青料正相反,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不含砷。因此,我们又把<苏麻离青>料称为<高铁低锰>料,把国主料称为<低铁高锰>料。氧化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色为黑色,氧化锰的呈色为紫红色。这就决定了两种青花原料的呈色是不同的,而烧成后的青花瓷器的特点也就各异。氧化铁的呈色既然是黑色,那么在烧成后的青花蓝色浓艳之中就有一定的黑色斑点,这是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氧化锰的呈色为紫红色,所以在烧成后的青花蓝色之中呈现出一定的紫红色,是国主青料的主要特征。进口青料由于含锰量低,钴蓝色中就无紫红色,而国产青料由于含铁量低,自然也就没有黑色斑点这一特征。这就是我们在鉴定中区别两种不同青料的主要根据。根据两种青米所含化学成分之不同,而其呈色各异这一特征,元代青花瓷器从外观上看可以看出使用的青料有两种:一种属国主青料,呈色较为灰淡;一种是进口青料,呈色较为浓翠。元代青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