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瓷器的胎质 釉色 彩料进行鉴定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

合集下载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01期“哥窑”是陶瓷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 悬而未决的疑难课题. 虽然它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中,但究竟什么是“哥窑”?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搞清。

之所以如此, 自然是有诸多原因的。

为了能够对“哥窑”间题进行卓有成效的讨论, 首先有必要为“ 哥窑” 正名, 即何谓“哥窑”,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

一、文献记载中的哥窑是“龙泉哥窑”“哥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尚未见到, 元《至正直记》一书始出现“哥哥洞窑”与“哥哥窑”之名, 并云:“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 质细虽新, 其色莹几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

又日“近曰哥哥窑, 绝类古官窑”。

在明初的《格古要论》中, 亦有“哥哥窑”的记载: “哥哥窑, 旧哥哥窑出, 色青, 浓淡不一, 亦有铁足紫口, 色好者类董窑, 今亦少有。

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 土脉粗燥, 色亦不好”。

《宣德鼎彝谱》中始出现单一“哥”字(哥窑) 。

谱云: “? ? 内库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 款式典雅者, 写图进呈? ? 其柴、汝、官、哥、钧、定中, 并选得二十有九种”。

《遵生八笺》中有“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又“所谓官者, 烧于宋修内司中, 为官家造也?” 哥窑烧于私家, 取土俱在此处”。

《博物要览》云: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又有“官窑者烧于宋修内司中, 为官家造也”等语。

以上为元至清各代文献中有关“哥窑”的记载。

据《官、哥两窑若千间题的探索》一文分析:“哥哥窑”是“哥哥洞窑”的简称, “哥窑” 又是“哥哥窑”的简称。

①因此, 有关“哥窑”的记载至少始于元代。

然而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哥窑”究竟何所指呢? 在陶瓷研究中却所持各异。

元《至正直记》云: “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 不可不细辨也”。

尽管未提及“哥哥窑”的产地何在, 但强调它绝类“古官窑”。

无疑, 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何谓“哥哥窑’,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线索。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中国瓷器鉴定基础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我国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发明了瓷器。

瓷器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因而世界上博得了瓷国的称号。

我国瓷器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望,早在唐代中国瓷器就通过著名的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国。

许多国家也派人到我国来学习烧瓷的技术。

五年后梁贞明时期,我国的烧瓷方法传播到高丽。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陶祖”加藤四郎遂来到中国,在福建学制瓷的方法,回国后依法烧窑。

欧洲学造瓷器始至15世纪,他们是间接学自阿拉伯的。

因此,许多国家烧制的瓷器,在造型、纹饰等各个方面受我国瓷器的影响很大,甚至有的是完全模仿中国瓷器烧制的。

前言上篇时代特征第一章陶器的起源及其工艺成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7000—公元前2000年)第一节陶器的起源第二节陶器发展的早期阶段——红陶第三节陶器发展的中期阶段——彩陶第四节陶器发展的晚期阶段——黑陶、灰陶第五节制陶工艺成就第六节陶器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第二章原始青瓷的出现与青瓷的烧成——商至汉代的陶瓷(约公元前2100—220年)第一节原始青瓷的孕育第二节原始青瓷的出现第三节原始青瓷的发展第四节早期青瓷的出现与发展第五节青瓷的烧成第三章青瓷的发展与白瓷的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220—581年)第一节青瓷的正名第二节南方青瓷第三节北方青瓷第四节北方白瓷的出现第四章白瓷的发展与“南青北白”的形成——隋、唐、五代的瓷器(581-960年)第一节南北青瓷的融合与发展第二节《茶经》中记载的著名瓷窑第三节白瓷的发展与“南青北白”的形成第四节唐代陶瓷的工艺成就第五节五代瓷器特征与制瓷工艺的改进第五章“官窑”的建立与“民窑”的大发展——宋代的瓷器(960-1279年)第一节什么是“官窑”第二节“官窑”的建立及其对“民窑”的影响第三节“民窑”的性质及其特征第六章北方瓷窑的衰落与南方瓷窑的新发展——元代的瓷器(1279-1368年)第七章我国瓷器烧造中心的形成——明、清时代的瓷器(1368-1911年)下篇窑口与年代的归属第八章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第九章隋唐瓷窑的`鉴别第十章宋代官窑的鉴别第十一章宋代民窑的鉴别第十二章瓷《中国瓷器鉴定基捶一书打破了传统的以朝代顺序排列而进行叙述的方式,从中国瓷器的发展规律出发,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窑口出现的瓷器新品种的特点、造型、纹饰、釉色及如何鉴定做了详尽的描述。

陶瓷鉴定学与方法论

陶瓷鉴定学与方法论

陶瓷鉴定学与方法论
李辉柄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是研究与揭示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并用以达到正确断代目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能进行科学的总结,陶瓷鉴定仍然停留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性阶段,因而缺乏理论化。

理论源于实践,只有在过去大量鉴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地研究归纳,使其成为正确断代的科学“鉴证”,才
【总页数】5页(P110-114)
【作者】李辉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一、第二——鉴定须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3个知识点和陶瓷收藏的3个注意 [J], 王健华;
2.古陶瓷鉴定步骤及提高鉴定眼力的方法——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六、第七 [J], 王健华;
3.陶瓷鉴定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J], 李卫民
4.陶瓷鉴定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J], 李卫民
5.考古学方法、考古出土品与古书画鉴定方法论 [J], 傅东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瓷器研究的特点与问题李辉柄

当前瓷器研究的特点与问题李辉柄

其一、没有文献记载;
其二、缺乏发掘出土资料;
其三、传世下来的瓷器也很少。
因此,“缺环”的提出以及由此而得出来的“元瓷少”、“元瓷粗”的理念,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元代瓷器发展果真如此吗?用历史真实性的回答是否定的。元代瓷器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元代是中国制瓷技术大聚会的时代,元代景德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天下陶工,充分运用景德镇的优越的制瓷条件,发挥了南北各种制瓷技艺(技术上的)。
第三、在瓷窑遗址考古发掘阶段中,对陶瓷发展史上的所谓“缺环”与“空白”, 要作进一步的考古发摇。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可以说是关系到能否完美过渡到综合性科学研究阶段的重要环节。因为所谓的“缺环”与“空白”,都是在缺乏考古资料的情况F提出来的,绝不是历史的真实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具有数千年连续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陶瓷的发展也绝对不会与人类社会发展相违是可。以肯定的。
我匡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在瓷器未发明以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是陶器。瓷器是中国吉代重大的发明之一,是对人类文明史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因此把它当作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一向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
一、从文献研究到考古发掘阶段的主要收获
近代瓷器研究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文献考据阶段,一为考古调查发掘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根据史部与集部有关陶瓷的文献进行考证,者如《唐六典》、新、旧《唐书》、《茶经》、《全唐诗》等典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陶瓷著录、笔记及方志,如蒋祈的《陶记》、曹昭的《格古要论》、宋应星的《天王开物》、《大清一统志》以及相继出现的《陶说》等等著作进行考证。其特点主要是队文献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故称其为“文献考据”阶段。其代表作是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1)

[转载]文物鉴定警惕假行家挡道_老马识途_新浪博客

[转载]文物鉴定警惕假行家挡道_老马识途_新浪博客

2015/10/26[转载]文物鉴定警惕假行家挡道_老马识途_新浪博客老马识途的博客/tsgbds [订阅] [手机订阅]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个人资料正文字体大小:大 中 小[转载]文物鉴定警惕假行家挡道标签: 转载(2011-12-13 22:37:29)转 载▼原文地址: 文物鉴定警惕假行家挡道作者: 曾力——文物收藏的社会学思考之一老马识途微博不久以前,本人有意友情转让一件略有伤残的北宋官窑瓶。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拍卖公司的老总。

她对 瓷器是外行,但比较认可我的鉴赏能力。

她表示转让价钱可以接受,但需要经过属下拍卖公司的瓷器鉴定专家认 可。

——这是人之常情,原本无可厚非,我自然表示认同。

发纸条 加关注加好友 写留言第二天中午,我亲自携带这件北宋官窑粉青釉弦纹瓶拜访她推荐的鉴定专家XXX。

这位据称已有30余年玩瓷 经验的老先生,只见我从包里拎出瓶子,也未经上手,就给出了鉴定结论:“瓶子的釉面太亮,有贼光。

瓶底的 铁足痕迹是染色的。

这是开门新、电窑烧制的低仿瓷器。

” ……接下来的经历,读者完全可以猜想得到:我二话不说,包好瓷瓶走人!因为,我今天不巧遇见了一位假 行家。

假行家既然自信,满口又说着不靠谱的话,我又何必自找没趣、对牛弹琴?我心想:“如果他刚才的鉴定 结论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真心话的话,那么很遗憾、也很可怜:老先生您的见识已经落伍了,您这回应该是 看走眼了,不光话说的太不着调,玩了30余年瓷器怎么竟然还看不清瓷器的新老呢?”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这位 X某,还身兼中央电视台某收藏类电视栏目的特约专家。

以此推想,就凭他的学问和见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 众传媒央视寻宝、鉴宝,会误导多少电视观众……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41 博客访问:161,754 关注人气:343 获赠金笔:22 赠出金笔:0 荣誉徽章:真不明白、假装明白和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说明我的观点,第二天我特地从网站上面编辑、整理了一组河南省开封市北宋官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开 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于乐土(笔名“木鱼”)先生的博客学术研究文章,用电子邮件发送给前面提 及的拍卖公司老总。

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特征

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特征

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特征
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主要看胎质、釉色和泪痕。

它的胎质细润、坚至,胎壁厚薄适宜,瓷化程度高,敲击后可以发出金属撞击后的清脆声。

它的釉色属于高温翠绿色的结晶釉,其颜色青翠、绿中泛蓝,就像孔雀的羽毛一般。

1、胎质
胎质是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主要的特征之一,其胎质细润、坚至,敲击后可以发出金属般的清脆撞击声,并且胎壁厚薄适宜,手感较轻,瓷化程度较高。

2、釉色
从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的有色来看,与汉代低温铅绿釉不同的是,宋代定窑绿釉瓷器釉色为高温翠绿色的结晶釉,它的绿色青翠、绿中泛蓝,如同孔雀羽毛一般。

3、泪痕
此外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的釉面通常都会有细小冰裂纹开片,并且在瓷器表面还会有带状泪痕,泪痕的形状有长圆形、圆形、波浪形等,泪痕的颜色也比较深。

《故宫》解说词 第六集 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 第六集 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2010-11-21 22:26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

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

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

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

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

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

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

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

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

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

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慎防“李鬼”毁掉痕迹学鉴定文物的光明前途

慎防“李鬼”毁掉痕迹学鉴定文物的光明前途

慎防“李鬼”毁掉痕迹学鉴定文物的光明前途王治国 张江赝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附:器釉之上的人为痕迹编者按:本文由公安部刑侦局原局长、中国刑科协理事长刘文先生和著名痕迹专家赵向欣女士的指导下完成。

文章形成后,经原《东方收藏》《收藏快报》主编、《央视寻宝》《华豫之门》鉴瓷专家余光仁,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叶文程审阅,最后由刘文、赵向欣两位痕迹专家定稿。

. All Rights Reserved.鉴的结论已昭告天下。

此事仅是对传统目鉴是否权威准确提出的一个疑问和警示,它的局限性已经显露。

如果赝品元青花鱼澡纹玉壶春瓶 附:器釉之上的人为痕迹世界也就几十年时间,拿几十年有限的主观认识和经验,去定性、认知、读懂数百年到数千年之物,能有多少可靠性和准确性呢?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诸多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也文物案件陡然激增,然而执法人员在面对其他案件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唯独在面对文博案件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只有借助文物专家协助判断。

当请来数位文博专家面对同一件器物鉴定时,会出现五花八门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

原被告各自聘请的专家,也是各执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

这就给公安、海关、检察院、纪检等部门侦查审理文物案件和法院判定文物案件带来极大的困难,更对判案质量和司法形象以及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公安部原刑侦局局长、刑事科学理事会理事长、著名刑侦专家刘文,还有著名刑事痕迹专家赵向欣、刘持平,带领热衷于收藏和研究的相关人员成立了用刑侦痕迹学探索鉴定陶瓷文物的课题组,并将本课题作为科研项目向相关部委科技局申报并立项,刘文同志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组长,赵向欣、刘持平同志任副组长,用近10年时间由公安部文物处出面协调,使用经过国家质检、计量、公安权威审查认证,并且是在全国公安刑侦战线广泛应用高精尖刑侦仪器,先后在全国各大博物馆和文管所、考古所及各大窑址进行了采集研究,以瓷器内部釉质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釉面、釉质自身发生微量变化的微观物证老化痕迹作物证定性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故宫藏瓷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第六集解说词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

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

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

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

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

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

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

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

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

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

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知识 _ 如何区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知识 _ 如何区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如何区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宋代在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瓷器胎、釉本身的美,在两宋的三百年间达到了极致。

而,无疑是其中最灿烂的“五朵金花”。

需要注意的是,“五大名窑”这种说法不见于宋、元、明人的文献,是很晚时候才提出的。

古籍《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名贵瓷器,以柴、汝、官、哥、钧、定六个窑口并称。

直到民国时期,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还说:“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

更有钧窑,亦甚可贵。

”基本沿袭了《宣德鼎彝谱》的说法,认为宋代的名贵瓷器有六种。

但这个“柴窑”非常神秘,据说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最先命人烧造的一种瓷器,到现在既找不到窑址,也不知道它在宋代还生不生产,更没有可靠的器物流传下来。

后人转念一想,没有窑址就算了,连个传世器物也没有,太过神秘高冷。

所以就把“柴窑”从宋代名窑中除名,剩下的汝、官、哥、钧、定五个窑口,就是我们熟悉的五大名窑。

汝窑一提到汝窑,很多人会想到天青的釉色,如雨后天空一般的天青釉,是汝窑最直观的特征。

此外,汝窑瓷器的釉面上还经常有细小的开片,被称为“鱼子纹”或“蟹爪纹”。

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是中国台北故宫收藏的——水仙盆。

汝窑莲花式温碗,上面的细小开片清晰可见开片和天青釉这两个特征,是大多数人熟悉的。

然而神秘的汝窑器物还有两个“隐藏特征”,需要与它亲密接触之后才能了解。

第一个隐藏特征可以用鉴定界的一句话来概括:“芝麻支钉釉满足”。

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瓷盘制作汝窑瓷器时,工人们为了提高它的颜值,决定将底部尽可能全部上釉,但是底部上满釉的瓷器不能直接放在窑里或者匣钵里烧。

若果直接往窑里、匣钵里一放,烧成之后,器物和窑底、匣钵共同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就粘在一起分不开了。

因此,在烧制之前,汝窑的窑工会用细小的支钉撑住瓷器底部,不让它与匣钵或窑接触,并在支钉周围全部上釉,烧成之后再敲掉支钉。

这样一来,瓷器底部就会留下米粒或者芝麻大小的断痕。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皇宫,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瓷器文物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的鉴赏价值。

故宫博物院内的瓷器文物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这些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首先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瓷器。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瓷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三彩瓷器。

唐三彩瓷器以其鲜艳多彩的釉色和精致的绘画技法而闻名于世。

这些瓷器的图案多以人物、花鸟、动物等为主题,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其次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达到巅峰的时期,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瓷器以北宋的汝窑、天青釉和南宋的青瓷、定窑等为主要代表。

北宋的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灰绿釉色和自然的装饰风格而著称。

而南宋的青瓷以其青翠欲滴的釉色和纤巧的器型而备受赞誉。

这些宋代瓷器无论是在工艺水平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代瓷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之一。

明代瓷器以景德镇瓷器为主要代表,景德镇瓷器以其纯洁的白色釉和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闻名。

明代瓷器的造型多样,图案丰富,无论是青花瓷、五彩瓷还是粉彩瓷,都展示了明代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最后是清代瓷器。

清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瓷器以乾隆、康熙两个皇帝时期的瓷器最为著名。

乾隆瓷器以其精细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题材而备受赞誉。

康熙瓷器则以其简约大气的风格和高雅的色调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清代瓷器不仅展示了清代瓷器制作的技术水平,还反映了清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的鉴赏价值不可忽视。

这些瓷器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对汝窑的浅识

对汝窑的浅识

对汝窑的浅识姓名:黄文雄学号:11360405班级:11建环(4)班对汝窑的浅识摘要: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与汝州而得名。

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现存世希少,极其宝贵,通过选修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对汝瓷产生了兴趣,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就简述对其的认识。

关键词:汝窑纹饰珍贵选修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初衷就是想对中国的工艺美术有一点点的了解,因为我国历史悠久,工艺美术的历史也很灿烂。

通过这短短的几节选修课让我对中国工艺美术确实有了一些的了解。

开始老师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些纹饰的特点及一些代表器物。

在后面的几节课通过观看马未都先生的视频让我们对中国瓷器有了很深的了解,对中国五大名窑的讲解很生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对汝窑的讲解,通过它的讲解我记录了以下几点。

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非常珍贵。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

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一个坚持真理的古陶瓷专家李辉柄

一个坚持真理的古陶瓷专家李辉柄

一个坚持真理的古陶瓷专家李辉柄在古陶瓷鉴定界,他曾经是身披黄袍马褂的大内高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尊崇。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头衔: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专著:《早期白瓷》、《宋代官窑瓷器》、《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参与撰写《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的有关章节,主编《中国陶瓷全集·钧窑》及《中国美术大全·陶瓷卷》中《隋唐、五代》、《宋代(上、下)》共五卷;《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中的《晋、唐名瓷》与《两宋瓷器》。

这些顶戴花翎与学术成就,彰显了他在古陶瓷鉴定界的权威地位。

而如今业内有些人说他中了邪,也有人说他是神经病。

是什么样的事件能他中邪?他究竟说了些什么疯话? 今天的他是否已经三缄其口退出江湖?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拜访了75花甲的李辉柄先生。

印象篇其文直、其事核,源于师从陈万里进行古窑址调查的工作经历与思维习惯。

原以为他会是怎样的一个傲慢而邪乎的人,但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祥和、冷静、寡言、有主见,并没有丝毫的癫狂与偏执。

我们的话题从李先生从业一生的田野考古开始。

记者:您从事田野考古几十年,考古经历对您的陶瓷研究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李:我们国家的陶瓷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前从文献到文献的文献考古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窑址调查与考古发掘的文献考证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目前的对各个时期纵横向比较的综合性研究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文献考证的思想与方法,是我的老师陈万里开创的。

通过考古现场调查,拿出证据,把窑址调查与墓葬发掘的结果进行互相印证,来解决古陶瓷的窑口与断代问题。

我有幸跟随陈万里先生参与了考古实地调查的工作,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古窑遗址。

那时常常骑着毛驴,行李里装着被子进行考察,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工作却卓有成效。

通过对窑址的考察,我们把全国瓷窑的分布、烧制的历史、品种、各窑之间的关系及时代特征等,均进行了排比研究,为后来撰写《中国陶瓷史》打下了基础。

鉴定国宝瓷器的流程

鉴定国宝瓷器的流程

鉴定国宝瓷器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国宝瓷器鉴定流程一、初鉴1. 目测观察:观察瓷器的胎质、釉色、纹饰、造型等,初步判断瓷器的时代、产地和真伪。

從款識看明成化瓷的真偽

從款識看明成化瓷的真偽

從款識看明成化瓷的真偽
李辉柄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官窑瓷器上的款識,既是帝王年号的標記,同時又標志着該器物属於皇宫中所有,甚或是直接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所御用的珍贵物品。

瓷器上书以款識,雖然在宋代就出现遇“大觀”、“政和”,元瓷上也有“枢府”、“太禧”等款識,但真正代表官窑御用的款識却始於明代。

因此,官窑款識就为明清瓷器的断代提供
【总页数】4页(P15-17,46)
【作者】李辉柄
【作者单位】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4
【相关文献】
1.從老子的“道法自然”到莊子的“法天貴真”——審美“自然”論哲學依據的再認識 [J], 涂光社
2.道光詞壇的典範建構——兼論晚清詞學從流派意識向典範意識的轉移 [J], 陳水雲
3.經學研究新視域:從“知識轉型”開展“經學學術史”的研究——從歷代經數與經目的變化談起 [J], 張壽安
4.從韻次看《切韻》系韻書的語音認識發展史 [J], 歐陽麗雯
5.從韻次看《切韻》系韻書的語音認識發展史 [J], 歐陽麗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谈“秘色瓷”

略谈“秘色瓷”

作者: 李辉炳;叶佩兰
作者机构: [1]故宫博物院!研究员;[2]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132-124页
主题词: 秘色瓷 越窑青瓷 法门寺 青黄釉 耀州窑青瓷 鼎州窑 故宫博物院 钱氏家族 《宋会要》 氧化铁
摘要: “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写了秘色越器的釉色。

唐未五代徐寅所作的《贡余秘色茶盏》诗,也以“捩翠融青瑞色新”,来赞咏秘色瓷。

宋人越德麟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宋会要》以及《宋两朝。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0_视频教程(共24集)_李辉炳_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我国元青花研究学术带头人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0_视频教程(共24集)_李辉炳_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我国元青花研究学术带头人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0_视频教程(共24集)_李辉炳_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我国元青花研究学术带头人元青花收藏文化苑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0_视频教程_李辉炳李辉炳,博物院故宫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是我国元青花研究学术带头人。

李老师以青花瓷为主线,利用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思想、系统地讲解了古瓷鉴定基础理论,值得学习。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0_视频教程_文字整理10 古瓷进化规律(四)七百年来瓷器主流是青花瓷,顶峰是元青花。

我们从近两百年出发来认识,700年这个时间比较长,一步一步来,这里面有阶段性变化,瓷器离我们越远,变化越多,如釉下结晶等。

要加入自己思考,去想,举一反三。

放大镜不是机器,是我们眼睛的延伸,要理解看到的内容,认真思考。

气泡哪来的?什么时间形成的?怎么形成的?气泡在釉体熔融状态下,接近烧结完结时形成。

气泡从哪里来有各种各样猜测,排气在釉体没有熔融下早就进行了。

气体哪里来?内部物质分解出的气体(氧气)带来的气泡,气体向外排泄。

从内部一步一步排除,形成大小不同的气泡。

大的气泡包裹的好,小气泡只分解了一部分物质,气泡形成复杂,从形成机理中看,气泡大与小不是鉴定的依据,物质继续流失、沉淀,随时间流失,有凝聚感觉,釉面呈透彻感,有进一步变化现象。

康熙的青花透明度比雍乾嘉的青花好一些。

古瓷包浆非常有内涵。

包浆是物质形成浆体的物质在瓷器内部。

古瓷之美就是浆水起作用,浆水足,净化好,老化程度高,给人温润感觉,看古瓷,要看浆水足不足?头脑中要有想象。

青花瓷上青花下凹程度不同,与烧造温度有关。

当代也有下凹,微微下凹不能成为鉴定证据。

元代和明早期苏料含铁量高,有铁锈斑反应。

铁锈斑(有黄黄的)、锡光斑,都与烧造温度有关,不能作为鉴定标准,只能参考,新烧可以烧出来。

要看本质的变化。

判断元青花不难,时间带来净化效果。

永宣以前,有的物质沉淀、流失了,主要是内部物质净化效果。

元明青花有差别,元代透明感强,永宣动感强,起伏感强。

真假老窑细分辨

真假老窑细分辨

真假老窑细分辨真假老窑细分辨来源:央视国际 2005-05-24主持人:在老窑瓷器中,汝瓷、钧瓷等瓷器品种精美绝伦,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唐代到元代近六百年的时间里,生产出了众多的官窑、民窑产品,直到今天,我们在古玩市场上,仍然能够看到不少类似的老窑瓷器,那么,它们究竟是真品还是现代仿品呢,它们的市场价值又如何?是否有投资升值的空间呢?我们就随着专家一起到河南的古玩市场上去看一看。

色彩瑰丽,雍容华贵的唐三彩;釉色浓淡相宜、蓝而不艳、存世极少的宋汝窑;以变幻万千的窑变著名的宋钧窑,它们都产自河南。

大量考古发掘证明,河南曾是重要的陶瓷生产地。

可是市场上数量众多、不同窑口的老窑瓷器,它们是真是伪,如何分辨。

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刘建洲:这件东西是赝品。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赵新来:这个造型应该是明代的。

刘建洲:这件东西是元代的钧瓷。

赵新来:宋代钧瓷特别少,汝瓷真东西基本上都没有。

王新治和他的几个朋友是老窑瓷器的收藏爱好者,像郑州古玩市场能见到的钧瓷、汝瓷、白底黑花瓷他们都有收藏。

又到了周末,几人相约来逛市场,没想到巧遇了古陶瓷研究专家。

持宝人:刘老师你好,我非常喜欢三彩,我想让你帮我看一下。

刘建洲:这个三彩呢有几种情况,要鉴别真假的时候呢,要看它的胎,看它的胎是什么胎质,另外看整个造型,唐代的造型比较敦厚,不像,不是很轻薄的样子,比较浑厚。

色彩呢,三彩器比较绚丽多姿。

釉色比较明亮,尤其是这个巩县黄冶窑的东西,色彩是最好了。

河南巩县小黄冶村,是唐三彩的发源地。

这里烧造的唐三彩,色彩十分艳丽,造型有动物、人物雕塑和盘、碗、灯、枕等品种。

从民国时起,用仿品来冒充唐三彩就已经盛行。

当时的仿品色彩逼真,但是造型的准确性稍差,主要仿制动物、人物类的大件。

刘建洲:现在收藏三彩的人不是很多,有些假的也很多,它这个三彩器,巩义三彩器呢,它有几种胎,一种最有名的胎是叫,就是藕粉,就是莲胎做成的粉,发点红红的头,咱农村说的藕粉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2010-10-29 22:13:04| 分类:潘家荣宝| 标签:釉色青花瓷器|字号订阅瓷器的胎质、釉色,彩绘等方面的特征,也是我们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

制瓷原料包括胎、釉、彩的原料。

由于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烧成之后的瓷器在胎质、釉色、彩绘特征也就不同。

瓷土是制瓷的原料,它因为产地的不同,所含的成分也不同。

一般说来,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的瓷石,本身就含有高岭土、石英等成分,而北方的瓷土则不同,它必须加进瓷石、石英等成分以后,才能制瓷。

从瓷器的胎上讲,如北方著名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等的胎质,一般迎光不甚透明。

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瓷窑产品,胎质均比较透明。

这是我们鉴定时候区分南北瓷窑产品的一个科学依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西景德镇窑的宋代青白瓷,胎质是以瓷石含氧化硅较高,含氧化铁较低,是一种高硅低铁瓷石。

元代以后,瓷胎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这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我们今天在区分宋、元瓷器两个时代的可靠依据。

(图一、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河北定窑瓷器在唐、五代以前,由于是柴窑烧制,瓷器是在还原焰为氧化焰,瓷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故釉色白中泛黄。

这是从釉色上划分唐代、五代以前的重要依据。

(图3.5)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经过试验证明,将北宋白中闪黄的瓷片,放入现代还原焰中烧制后,其结果是他的白度提高(图4),因此窑内气氛是决定其釉色变化的重要原因。

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唐至五代,北宋都有烧制,从釉色上就可以断定其时代。

如韩国唐庆州遗址出土的“官”字碗的釉色为白中闪青,而北宋遗址出土者,釉色就是白中泛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耀州窑青瓷在五代以前也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所以釉色青或青中微微闪淡天青色调,色好者近似越窑的秘色(图6 、7)。

北宋以后和定窑一样,改柴窑为煤窑,青瓷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其釉色为青中泛黄的色调。

这是区别五代以前与北宋以后耀州窑青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图8 、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浙江龙泉窑青瓷的釉可分为石灰釉与石灰碱釉两类。

流动性大易流釉,施釉较薄,釉中气泡和末熔石英颗粒也少,釉层透明,玻璃质强,往往有细密的开片(图10、1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南宋以后为石灰缄釉,其特点是高温黏度大,流动性小,施釉较厚,釉色滋润如玉,有粉青,豆青,梅子青等。

这两中釉色代表了龙泉青瓷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我们断代提供了依据(图12.1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对景德镇元,明,清瓷器的釉质,一般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个方面。

旧瓷所谓的“荧光”,新希奇有所谓的“火光”。

宋代的官窑,哥窑,汝窑釉中的气泡疏若星辰。

宣德时期的瓷釉有所谓的“棕眼”。

元代罐类的器物里面,表的釉色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的窑裂,漏釉,缩釉的缺陷。

永乐的白釉的器物,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大多闪灰白或者闪黄,釉凝聚处则闪浅淡色的豆青色,罐类器物里面与表面多均匀一致。

清康熙的郎窑红釉有所谓的“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的特点,这些都是后世难以仿效的地方。

鉴别瓷器的胎质主要看器物的底足部分。

大致来说:元代的产品底足大多露胎,而且质地粗糙;明清瓷器带字款的底部多满釉;清中期以后露胎的减少。

无论露胎及器物在圈足的边沿或口边露胎质火化的特色。

如元代的瓷胎多粗涩面发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大多比较洁白细腻,而很少含有杂质,火石红也减少甚至不见。

明永乐、宣德砂底器皿比元代要精细,成化时则已少有,后期甚至没有凹凸不平的黑斑,但釉面温润细腻,而且明末清初的砂底器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

又比如说,成化瓷器呈牙白或粉白色,而清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及色调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外观上看去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视则呈现出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釉质、釉层的厚薄以及有无缩釉流淌现象也很重要。

宋代的钧窖瓷釉,很多有堆脂,是多层上釉而形成的特点,后世虽有仿制的,而且大体相近,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观察。

瓷器除了胎、釉原料的不同,烧成瓷器所具不同特征,可供我们进行科学鉴定外,瓷器上的彩绘原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瓷器的彩绘装饰分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

彩绘沿用最长的是釉下青花。

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钴分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两种。

因各个时代所用的青料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各个时代青花瓷器的特色。

如果我们把各个时代的青花瓷器不同呈色所用的青料弄清楚了,就可能比较科学地进行鉴定与辩伪了。

因为氧化钴的含量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到青花的色泽。

青花瓷器自元代出现以后,一直盛烧不衰,并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明、清各个时代,青花瓷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我们掌握了青花瓷器的鉴定,就对明、青各个时期瓷器的鉴定就有了较大把握。

除了青花瓷器以外,其它瓷器品种如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彩瓷,都远用青花甚至一些明、清时代的单色釉瓷器,往往其款识也是用青花原料书写的,所以把青花瓷器的鉴定作为重点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当时这种氧化钴分国产料与进口料两种。

进口料名叫<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并含月砷。

国产青料正相反,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不含砷。

因此,我们又把<苏麻离青>料称为<高铁低锰>料,把国主料称为<低铁高锰>料。

氧化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色为黑色,氧化锰的呈色为紫红色。

这就决定了两种青花原料的呈色是不同的,而烧成后的青花瓷器的特点也就各异。

氧化铁的呈色既然是黑色,那么在烧成后的青花蓝色浓艳之中就有一定的黑色斑点,这是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氧化锰的呈色为紫红色,所以在烧成后的青花蓝色之中呈现出一定的紫红色,是国主青料的主要特征。

进口青料由于含锰量低,钴蓝色中就无紫红色,而国产青料由于含铁量低,自然也就没有黑色斑点这一特征。

这就是我们在鉴定中区别两种不同青料的主要根据。

根据两种青米所含化学成分之不同,而其呈色各异这一特征,元代青花瓷器从外观上看可以看出使用的青料有两种:一种属国主青料,呈色较为灰淡;一种是进口青料,呈色较为浓翠。

元代青花瓷器中较大件者居多,如各种大罐、大盘、大瓶等,均采用进口青料绘制。

而国产青料常见于小件器物如各式小罐、高足杯等。

但也可见到元代青花瓷器是用两种青料同时绘制在一件器物之上的,但数量较少。

元代青花瓷器用进口青料绘制的占绝大多数,青花呈色浓翠,有黑色斑点,用料均匀,色浓而薄,线条精细,不甚晕散。

用颜色深浅之不同,以表现光线的强弱,所绘纹饰具有立体效果。

绘人物的面孔、衣纹的阴阳以及动物的毛等都很精细清晰。

因此,元代的青花瓷器绘人物的就比较多,尽管青花浓翠中呈现出黑色斑点,虽其色深,但不渗透胎骨,用手抚摸时并不感到或很少觉得有凸凹不平的现象。

这可能与用青料薄而均匀有关,也与窑温适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图1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国产青料绘制的青花瓷器呈色较为灰淡,青花的淡蓝之中无黑色斑点,这是与进口青料最为明显的区别之所在。

在用两种青料绘在一件器物上时,多数为分别用不同青料绘制不同青料绘制不同花纹,而不是将两种青料混杂在一起使用的。

根据明代各个时期使用的青料不同,将明代青花瓷器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明洪武时期明洪武时期青花瓷器使用的是什么青花原料,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明初瓷窑遗址出土的大批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上看,青花的呈色与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接近,而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判别较大。

根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发掘与考证证明,洪武时期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是元代剩下来的青料,因元代末年处于战乱时期,进口青料中断、明初洪武时期也不可能很快恢复青料的进口。

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测试结果表明,明洪武时期青花和元代青花使用的是同一钴土矿,即高铁低锰的进口料,因此,明洪武青花应当是元代青花的延续。

洪武青花用料较薄,呈色较元代青花为淡,青料的色泽不很稳定,不是偏灰,就是偏黑,远不如元代青花美观明亮。

既然洪武青花原料是采用元代剩下的青料,为什么其呈色与元代青花有所不同呢?原因是青花呈色除了和青料有关之外,还和瓷釉与烧成温度以及烧成气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图15.1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第二阶段为明永乐、宣德时期这一时期使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

因为青料中含铁量高,含锰量低,烧成后的青花呈色有如下特点:青花呈色鲜艳,在适当的火温下可烧出像宝石蓝一样的光泽。

在蓝色中有黑色的斑点,在黑色斑点重的地方,往往表面产生一种像<铅笔光>即<锡光>的现象。

含铁量高的黑色斑点,往往有少许渗透到胎骨,并出现纹饰下凹,用手抚摸时,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图17)。

除了含铁量高出现黑色斑点外,因含锰量低,在翠蓝色中也没有紫红色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苏麻离青>绘制的花纹尽管色调浓艳,但容易晕散是它的另一特点。

所以,其红条粗犷,不适宜绘人物,因此,这时期绘人物的器物极少,这些特征都是由于这种青花原料所决定的(图1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青花瓷器的呈色好坏除了青花原料本身外,施釉的薄厚以及窑温的高低双双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施釉较厚,火候偏低时,釉中气泡细小密集,直接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温度偏低);施釉较厚,温度过高时,釉中气泡大而疏散,青花流淌晕散严重,线条粗犷,纹饰不清(温度过高);施釉厚薄均匀,温度适度时,青花的呈色明亮,线条也比较稳定,纹饰也清晰。

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都是使用的进口青料,由于永乐青花瓷器施釉一般较宣德为厚,温度也高于宣德青花,因此两者相比,永乐青花的呈色深且流淌性大,黑色结晶斑点也重,线条晕散,纹饰不清晰。

青料凹入胎骨的现象也最为明显。

尽管宣德青花也具有上述这些特征,但较之永乐时期的青花要轻微得多。

这是永乐与宣德青花呈色不同的地方及其主要原因。

(三)第三阶段为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这个阶段使用的是国主青料,名叫<平等青>。

这种青料由于含铁量低,含锰量高,烧出来的青花瓷器与第二阶段的永乐、宣德时期不同,它们的差别是:成化时期,由于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还没有完全用完,所以在成化初期的青花瓷器上是采用高铁、低锰料绘制的,其特点与第二阶段的宣德青花相似,色泽浓艳,有黑色斑点,但由于成化时期的胎、釉原料以及烧成温度的不同,青花的呈色也有一些区别。

这类青花瓷器尽管为数很少,但也要注意,在时代上应当属于成化初期的。

另外也有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与国产的<平等青>料同用于一件器物之上的,由于<平等青>含铁量低,含锰量高,因此它的色泽淡雅,呈色也比较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