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等式阅读理解新题型论文
不等式论文50篇
形面积的最小值. (1998 年
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
解: 不妨设三个顶点中
有两个在 y 轴右侧 (包括 y
图1
轴) , 且设 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x 1, y 1)、
(x 2, y 2)、(x 3, y 3) , B C 的斜率为 k (k > 0) , 则有
y 3 - y 2 = k (x 3 - x 2) ,
3 3
,x
=
Π3 .
即当 x =
Π 3
时,
y
取最小值
3.
本题虽关于三角函数, 可以用三角函数的
其 它方法求解, 但是用均值不等式可以减少运
算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看“= ”能不能
成立. 例 3 设S n = 1 + 2 + 3 + … + n, n ∈ N,
求 f (n) =
(n +
Sn 32) S
a1 + a2 + …+ an < 2 ( n + a - 2) .
(收稿日期 :2005 204 204)
2005 年 第 44 卷 第 7 期
数学通报
29
教材中一类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在“玩”中学习数学
王文清
(山东省滨州市教研室 256618)
2000 年定居我国天津的美籍华人大数学家陈 省身先 生 给 青 少 年 数 学 爱 好 者 的 题 词 是“数 学 好 玩”. 这充分表达了一位大数学家对数学的浓厚兴 趣. 还有的数学家说“数学是玩出来的”. 这说明数 学学习不应当是枯燥乏味的 、晦涩难懂的 , 而应当 是通过积极的智力参与 , 从变化数学知识的形式 、 内容出发 , 在“玩”中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研究数 学 、做数学 、发现数学. 让学生在体味“数学是玩出 来的”同时 , 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是玩出 来的”中的“玩”不仅有“变式 、变换 、猜想 、探索 、推 广 、应用”的含义 , 而且要环环相扣 , 使数学学习变 成一系列的“智力游戏”. 下面以人教社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教科书 (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第六章不等式中的一类不等式的教学为例 , 看 “数学是怎样玩出来的”.
不等式证明毕业论文
不等式证明毕业论文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不等式的证明,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证明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几种常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对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了分析。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且极其重要的结论形式,它与等式类似,都是表示一个值与另一个值之间的关系,但不等式却不一定要求这两个值相等,而只需要它们满足一定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有单变量不等式、双变量不等式、多变量不等式等。
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一般分为数学归纳法、数学分析法、构造法、反证法、代数法、几何法等多种,而选择不同的证明方法往往取决于不同的不等式性质。
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证明一个基本条件成立,再证明该基本条件成立时下一步也成立,反复循环这个过程最终达到证明整个结论的目的。
这种证明方法对于很多不等式问题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将整个证明过程分成逐步推进的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简单且显然成立的。
例如,我们考虑证明以下的不等式:$$1+2+3+...+n\\leq\\frac{n(n+1)}{2}(n\\in N^*)$$首先,我们将该式子称之为P(n),即需要证明P(n)成立。
接着,我们通过证明P(1)为真来展开证明,即证明1的结论成立:$$1\\leq\\frac{1(1+1)}{2}$$证明上述结论后,我们进入下一步,假设P(k)成立,即$$1+2+3+...+k\\leq\\frac{k(k+1)}{2}$$接下来,我们考虑P(k+1)成立,即$$1+2+3+...+k+(k+1)\\leq\\frac{(k+1)(k+2)}{2}$$将等式两边加上(k+1)即可得到$$1+2+3+...+k+(k+1)\\leq\\frac{(k+1)(k+2)}{2}$$于是,我们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了该不等式。
2. 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通常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不等式,该方法能够通过对数学表达式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结论。
不等式证明论文
不等式证明论文摘要: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揭示了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论,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不少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将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不等式的有关知识。
下面就来看一下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它的简单应用一、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解决函数最值问题、应用题的常用工具,也是学好其他方面数学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好、掌握不等式的证明将会给我们以后在处理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方面带来便捷和帮助。
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在证明不等式时,应从条件入手,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探求多种证明方法,并努力做到举一反三,总结出简捷的解法。
二、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总结以往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难发现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它可以和许多其他的数学内容相结合,如数列,函数,三角函数,二次曲线,方程等等。
因此证明时,除应用不等式性质外,还要用到其他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在方法上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放缩法等等。
问题:已知a,b∈R+且a+b=1,求证:a4+b4≥18下面我将就上面这个具体的不等式证明问题来简单介绍一下不等式证明证明的几种方法。
1.分析法:就是从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入手,逐步寻求需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的条件已知正确为止。
证明a4+b4≥18就是证明(a2+b2)2-2a2b2≥18即证明(1-2ab)2-2a2b2≥18即2a2b2-4ab+78≥0也就是证明(ab-74)(ab-14)≥0∵a,b∈R+,a+b=1∴0由a+b≥2ab得ab≤(a+b2)2=14∴(ab-74)(ab-14)≥0成立∴a4+b4≥182.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性质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
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证明的逆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楚。
毕业论文《不等式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摘要:在我们的一般生活和生产中,量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凡是比较量大小有关的问题,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在中学数学中初看起来不等式的内容涉及并不多,但事实上只有不等式关系才使绝对的。
不等式在中学数学算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但近年高考对不等式颇为重视,所以不等式在中学数学中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不等式的内容是中学数学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理解掌握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来说明不等式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性,研究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所得相关结果,用于解决最值问题、不等式证明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Inequalit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Undergraduate: yu hongSupervisor: Wang Yuan LunAbstract: In our normal life and production .quantity is equal relations, also has the relation of inequality, normally have a size related problems, must use the inequality of knowledge.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at first seems inequality involves not much,but in fact only the inequality relationship that absolute. Inequalit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s a difficult knowledge,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inequality is quite seriously.So the inequalit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So the content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nequality is essential.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 value inequality and absolute value inequality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equalit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study of mean inequality, absolute value inequality of income related results, For solving the most value problem, proof of inequality and the actual life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an inequality; the mean inequality; absolute value inequality目录绪论 (1)1 不等式 (1)1.1 不等式的由来 (1)1.2 不等式的定义 (1)1.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1.4不等式解法 (4)2 .均值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6)2.1 均值不等式 (6)2.1.1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6)2.1.2 抓条件“一正、二定、三等”求最值 (8)2.1.3 抓“当且仅当……等号成立”的条件,实现相等与不等的转化.92.1.4 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应用题 (10)2.2 绝对值不等式 (13)2.2.1 几何意义 (13)2.2.2 应用举例 (13)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绪论均值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不等式新题型赏析
A BE 图3 不等式新题型赏析山东 李其明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近年来关于不等式的中考题,已不在是课本上的封闭的单一的题型一统天下了,出现了许多新题型,这类题更能考查同学们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本文结合2006年的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一、数形结合例1.(宿迁市)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1的解集如图1所示,则m 等于( )A .0B .1C .2D .3 分析:本题是通过解集来确定待定系数m 的值 解:由已知可知:x ≥m -1,由数轴得x ≥2,综合可知:m=3,故选D二、学科内综合例2.(湖州市)已知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且k≠0),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那么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A 、x<0B 、x>0C 、x<1D 、x >1 分析:本题是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简单综合,只要先由表格中的信息,确定k ,b ,然后灾确定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解:由表格可知:当x=0时,y=1,即b=1,当x=1时,y=0,即k= -1,所以不等式可以转化为-x+1<0,所以x >1,故选D三、实际应用例3.(江西省南昌市)小杰到学校食堂买饭,看到A 、B 两窗口前面排的人一样多(设为a 人,a >8),就站到A 窗口队伍的后面排队,过了 2分钟,他发现A 窗口每分钟有4人买了饭离开队伍,B 窗口每分钟有6人买了饭离开队伍,且B 窗口队伍后面每分钟增加5人(1)此时,若小杰继续在A 窗口排队.则他到达A 窗口所花的时间是多少(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此时,若小杰迅速从A 窗口转移到B 窗口队伍后面重新排队,且到达B 窗口所花的时间比继续在A 窗口排队到达A 窗口所花的时间少,求a 的取值范围(不考虑其它因素).分析:本题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热点问题,只要根据题意,分清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便不难解决解:(1)小杰继续在A 窗口排队到达A 窗口所花的时间为:42844a a -⨯-=(分) (2)由题意.得42625244a a -⨯-⨯+⨯> , 解得a >20, a 的取值范围为a >20四、建模能力例4.(佛山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图1图2特征.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学习过程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乘法结合律,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的:235222⨯=,347222⨯=,268222⨯=,⇒…222m n m n +⨯=,⇒…m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我们亦知:221331+<+,222332+<+,223333+<+,224334+<+,….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出(00)a b c a b c >>>,,,之间的一个数学关系式; (2)试用(1)中你归纳的数学关系式,解释下面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若m 克糖水里含有n 克糖,再加入k 克糖(仍不饱和),则糖水更甜了”; (3)如图3,在Rt ABC △中,90()C CB a CA b AD BE c a b ∠=====> ,,,.能否根据这个图形提炼出与(1)中同样的关系式?并给予证明.分析:本题通过阅读过程很容易得出数学关系式以及糖水变甜的道理(1)解:a b c ,,的数学关系式是b bc a a c +<+. (2)解:因为n n k m m k +<+,说明原来糖水中糖的质量分数n m 小于加入k 克糖后糖水中糖的质量分数n k m k ++,所以糖水更甜了. (3)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题型分析
阅读理解型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常见题型之一。
一般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知识内容、方法要点,并能加以应用,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
1.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型问题具有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知识覆盖面较大等特点。
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既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视理解过程。
2.试题类型
这类试题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也非常广泛。
代数的,几何的,尤其是学生目前没有接触过的高中或大学的新知识。
虽然背景较新,但基本思维层级在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范围之内。
其类型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考查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
(2)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解题方法;
(3)检验思维的准确性,考查解题纠错能力;
(4)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5)考查逻辑推理和数学探究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的中考题来说明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不等式毕业论文
不等式毕业论文不等式毕业论文引言:在数学中,不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关系,它描述了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本篇论文将探讨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以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式,它使用不等号(<、≤、>、≥)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线性不等式是指不等式中的变量的最高次数为1的情况,而非线性不等式则是指变量的最高次数大于1的情况。
二、不等式的性质1. 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这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逻辑推理。
2. 加法性:如果a>b,则a+c>b+c。
不等式的加法性质使得我们可以在不改变不等式的基本关系的情况下,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3. 乘法性:如果a>b且c>0,则ac>bc。
不等式的乘法性质使得我们可以在不改变不等式的基本关系的情况下,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三、不等式的应用1. 经济学中的应用:不等式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供需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式来描述市场的平衡状态。
2. 几何学中的应用:不等式在几何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式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概率统计学中的应用:不等式在概率统计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概率分布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式来估计概率的上下界。
四、常见的不等式1.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不等式,它描述了内积空间中两个向量的内积与它们的模的乘积之间的关系。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在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马尔可夫不等式:马尔可夫不等式是概率论中的一条基本不等式,它描述了一个非负随机变量的上界估计。
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不等式论文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法及应用笮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陈业摘要:从笔者对往年高考试卷分析来看,不等式的考查仍是考查重点之一,而且考查的形式多样,充满灵活性,需要考生及高中生认真掌握不等式相关知识,尤其是对诸如柯西不等式等的掌握。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不等式题无从下手,解答很费力,因此本文以不等式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解法和应用,以期为提高学生解答不等式相关问题服务。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应用及解法;探讨本文对高中数学不等式解法及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几个常考点来阐述。
高考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单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而是充满了灵活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学生掌握书本上简单的知识点是往往不够的,高考的题型是由简单的知识组合而来的,需要学生掌握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一、不等式中有关恒成立的问题及解答其实恒成立考查的就是不等式方面的东西,与函数最值或者极值有着间接的关系。
如下题目所示:例题:已知f(x)=x2-2bx+6,当x∈[0,+∞)时,f(x)≥b恒成立,求b 的取值范围?解答:根据题意可知,f(x)=x2-2bx+6=(x-b)2+6-b2从该函数图像中可以发出:该函数在x=b时候取值最小f(x) min=f(b)=6-b2≥b从而b+b2-6≤0,(b+3)(b-2)≤0,-3≤b≤2。
综上所述,所求b的取值范围-3≤b≤2二、分式形式的不等式问题及解答在填空或者选择题中,很容易出现分式形式的不等式,而且往往比较复杂,对于这一题型,是有窍门的,不需要计算繁杂的式子。
这个小窍门就通过例题来阐述:例题:x2-3x-4x2-x>0求x的取值范围?解答:分子,分母通分:从而找出x的四个点,分别为-1、0、1、4。
在数轴上标出,因为不等式是大于0,那么在4的右边可以任意取一个值,比如5代入不等式中,得出大于0,那么曲线在4右边是在数轴上方的,按照这个顺序在这四个点上标出,形成了一条曲线,那么从中就可以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1)U(0,1)U(4, +∞)。
《浅析初中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困难及应对策》论文
浅析初中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困难及应对策【摘要】现实世界既包含大量的相等关系,又存在许多不等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不能确定或无需确定某个量的具体取值,但可以求出或确定这个量的变化范围,不等式(组)就是探求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 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列出方程和不等式. 但在解不等式(组)时有的同学常因基础不扎实、概念不清、粗心大意,而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关键词】初中生;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应对策略对于“不等式(组)”,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体会不等式(组)也是描述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虽然同学们都能够记住解题步骤,但是在解这类应用题时由于经验不足、抓不到关键词、概念混淆、思维定式等原因的存在,使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不能得到正确的解.一、解题中遇到的困难及常见错误1.生活经验的不足及问题信息量大是造成初中生解应用题难的两大屏障例1地砖按每块5.5元出售,地砖每边长35厘米,用这种砖铺满长7.8米、宽5.7米的房间,需花费多少钱购买地砖?评析要正确地解应用题,必须读懂题目中语言文字表达的问题条件和问题要求. 本题中,学生必须清楚“地砖”、“出售”、“购买”、“铺”等词语的含义,否则不能读懂题意. “地砖问题”中的事实知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换算. 像这类与生活综合知识联系较紧的应用题还有很多,信息量大,经验不足导致学生读不懂题目,不知从何下手,是学生最伤脑筋的.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外知识、社会知识的储备量,已成为度量学生解答应用题思维厚度的一把标尺.2.思维定式造成设未知数出错并带来列式困难例2苏科版八年级下教科书20页练习第1题.某班学生外出春游时合影留念,1张彩色底片的费用为1元,冲印1张彩照需0.6元. 如果每人预定1张彩照,且每人所花费用不超过0.8元,那么参加合影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错解设参加合影的学生至少有x人,(错误原因:设未知数不确切,应改为设“参加合影的学生有x人”)则1+0.6x≥0.8x,(错误原因:列式时不等号反向)解这个不等式,得x≤ 5.答:参加合影的学生有5人.(错误原因:认为此题结果是确定值,而此题结果是一个取值范围)评析在列不等式解应用题中,学生设未知数时,往往受方程应用题的迁移,沿用求什么设什么的做法,常给列式带来困难,甚至出错.3.列不等式(组)时忽视关键词例3(2011山东枣庄)某中学为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全员育人,创办特色学校”的会议精神,决心打造“书香校园”. 计划用不超过1900本科技类书籍和1620本人文类书籍,组建中、小型两类图书角共30个.已知组建一个中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80本,人文类书籍50本;组建一个小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30本,人文类书籍60本.(1)符合题意的组建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学校设计出来;(2)若组建一个中型图书角的费用是860元,组建一个小型图书角的费用是57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解(1)设组建中型图书角x个,则组建小型图书角为(30-x)个.由题意,得80x+30(30-x)≤ 1900,50x+60(30-x)≤ 1620,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8≤ x≤ 20.由于x只能取整数,∴x的取值是18,19,20.当x=18时,30-x=12;当x=19时,30-x=11;当x=20时,30-x=10.故有三种组建方案:方案一,中型图书角18个,小型图书角12个;方案二,中型图书角19个,小型图书角11个;方案三,中型图书角20个,小型图书角10个.(2)方案一的费用是:860×18+570×12=22320(元);方案二的费用是:860×19+570×11=22610(元);方案三的费用是:860×20+570×10=22900(元).故方案一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2320元.评析解这类应用题的难点在于理清题意,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例3中的两个关键词“不超过”、“ 不少于”是列不等式(组)的依据. 另外还要注意所设未知数受实际情况的制约,此例中中型图书角的个数x应是正整数.不等式应用题的取材广泛,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解这类题首先要理清题意,寻找关键词,比如“不少于”、“不大于”、“大于”、“小于”、“比……要节省”等,从而找到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确定不等式的解,最后要检验所求解是不是与实际问题相符合.4.移项或两边同乘(除)负值时不变号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不等式(组)后,最重要的是解不等式(组).例4解不等式:2x+4>x-1.错解移项,得2x+x>-1+4.即3x>3,则x>1.例5解不等式:-3x+9<0.错解移项,得-3x<-9.系数化为1,得x<3.评析上面两例均犯了不变号的错误. 例4、例5分别因“移项要变号”、“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应改变”这类知识点不能及时回应所致. 因而求解时应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加细心. 例4的正确结果应为x>-5,例5的正确结果应为x>3.5.概念或意义不明确例6求不等式2x-4<0的非负整数解.错解因为2x-4<0的解为x<2,所以它的非负整数解为1.例7解不等式:|x|<3.错解x<3.评析例6和例7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某些概念不明确或混淆,如“非负整数解”、“绝对值”等. 非负整数应包括0和一切正整数,故例6正确解为:0和1. 绝对值的意义是指在数轴上某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故例7的正确解为:-3<x<3.6.去括号时不遵守运算法则例8解不等式:3x-2(1-2x)≥ 5.错解去括号,得3x-2-2x≥ 5,故x≥ 7.评析本题有括号,根据解不等式的步骤,要先去括号. 括号前的数要与括号里的各项相乘. 去括号时,除应遵循乘法的分配律不能漏乘外,还应遵循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括号前面为“-”,去括号要将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本题产生错解的原因有两点:括号外的数只与第一项相乘,括号前面是负号只对第一项变号. 因此本题的正确解应为x≥ 1.7.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例9解不等式:+2≥ -2x.错解去分母,得x-1+2≥ -4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1,即x≥ -.评析本例的解答过程中没有掌握不等式的运算性质,去分母时,不等式的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漏乘不含分母的项,漏乘了常数项,这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常出的错误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本题的正确解应为x≥ -.8. 分子是多项式,去分母时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例10解不等式:->0.错解去分母,得4x-1-3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2.评析去分母时,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各分式的分子必须看成一个整体. 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也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常出的错误之一.为避免出这类错,应分别对分子添加括号,再运用去括号法则. 例10中没有添加括号导致了错误.正确去分母,得2(2x-1)-3(x-2)>0.去括号,得4x-2-3x+6>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4.二、学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题的策略1.理解有关的概念①不等式: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②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③不等式的解: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若有解,一般它的解有无数个.④不等式的解集:如果一个不等式有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包括所有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领悟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进行不等式变形的根本依据,其中前两个性质类似于等式的性质,而在运用性质③时,要注意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这是不等式特有的性质.3.牢固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同: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成1.各步需注意事项:①去分母: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②去括号:括号前是负号时,括号内各项均要变号;③移项:移项要变号;④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指数不变;⑤系数化成1: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4.牢固掌握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抓住不等关系关键词,挖掘隐含的不等关系在能构建不等式的题目中往往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超过、不超过”等.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关键信息,列出不等式(组)以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题目中无明显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而是深藏于题意中,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不等关系.5. 重视不等式(组)应用题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题目的解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这样才会避免数学和实际生活脱节,同时教学中要不断地增加新的背景和内容,跟上时代,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不等式(组)应用题文字较多学生获得信息困难的问题,教师平常在教学中在应用题上要多停留,有耐心.在实际问题中,有许多用方程很难解决的问题,而用不等式去处理则可轻易解决.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难点,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就成功了一半.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十分重要,它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同学们要认清两者解法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应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新中考“不等式”新题赏析
中考“不等式”新题赏析不等式是每卷必考的重点之一,不仅如此,每年还有新花样,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考试卷,看看又有哪些新视点.一、将实际问题直接转化成不等式例1 (泰州市)用锤子以相同的力将铁钉垂直钉入木块,随着铁钉的深入,铁钉所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当未进入木块的钉子长度足够时,每次钉入木块的钉子长度是前一次的12.已知这个铁钉被敲击3次后全部进入木块(木块足够厚),且第一次敲击后铁钉进入木块的长度是2cm,若铁钉总长度为a cm,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分析首先,我们知道第一次进入2cm,第二次进入1cm,如果钉子足够长第三次应进入12cm,由此可以确定铁钉总长度a的范围.解因为第一次进入2cm,第二次进入1cm,而“这个铁钉被敲击3次后全部进入木块”,所以如果这第三次敲击时,钉子正好完全进入,则此时可知a=3.5cm;如果不是,则a<3.5;又因为第二次敲击后,钉子还留有部分,所以a>3;所以3<a≤3.5.说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能力.这道题目考查同学们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的能力.二、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例2(1)(乌鲁木齐)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2B.x>0C.x<-2D.x<0(2)(咸宁市)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3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2x>k1x+b的解集为___.分析(1)由于要求解的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形式相对应,于是,要确定不等式的解集,可以从图象上读取y>0的x的范围即可.(2)要求不等式k2x>k1x+b 的解集,即相当于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值的大小,而从图象上可以直接捕捉到求解的信息.解(1)由图象可知,当x>-2时,函数y>0,即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应选A.(2)由图象可知,当x=-1时,两个函数值相等,即k2x=k1x+b;当x>-1时,l1的函数值大于l2的函数值,即k2x<k1x+b;当x<-1时,l2的函数值大于l1的函数值,即k2x>k1x+b.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k2x>k1x+b的解集为x<-1.说明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不等式解集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理解图象的意义,准确地从函数图象中捕捉求解的信息.三、求解与不等式相关的概率问题例3(西宁市)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如果用小刚抛掷正方体骰子朝上的数字x,小强抛掷正方体骰子朝上的数字y来确定点P(x,y),那么他们各抛掷一次所确定的点P落在已知直线y=-2x+7图象上的概率是多少?分析依题意,x,y只能分别取1,2,3,4,5,6这6个数字中的1个,即1≤y≤6,由此可以列出不等式求解.解由题意可得1≤-2x+7≤6,即12≤x≤3,而1≤x≤6,且x为正整数,所以x只能取1,2,3.要使点P落在直线y=-2x+7图象上,则对应的y=5,3,1,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有(1,5),(2,3),(3,1).因为抛掷骰子所得P点的总个数为36.所以点P落在直线y=-2x+7图象上的概率P=336=112.答:点P落在直线y=-2x+7图象上的概率是1 12.说明对于满足直线y=-2x+7图象上的点坐标有无数对,坐标的数字限定在1,2,3,4,5,6这6个数字中却是有限的.例4(泰州市)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3>0(其中a ≠0).(1)当a =-2时,求此不等式的解,并在数轴上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2)小明准备了十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整数-10、-9、-8、-7、-6、-5、-4、-3、-2、-1,将这10张卡片写有整数的一面向下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以卡片上的数作为不等式中的系数a ,求使该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的概率. 分析(1)直接求解当a =-2时的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2)分别求解当a =-10、-9、-8、-7、-6、-5、-4、-3、-2、-1时的不等式的解集,并确定没有正整数解的情况,再利用概率的知识求解. 解(1)当a =-2时,原不等式转化为-2x +3>03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4.(2)用列举法:取a =-1,不等式ax +3>0的解为x <3,不等式有正整数解;取a =-2,不等式ax +3>0的解为x <23,不等式有正整数解;取a =-3,不等式ax +3>0的解为x <1,不等多没有正整数解;取a =-4,不等式ax +3>0的解为x <43,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所以整数a 取-3至-10中任意一个整数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所以P (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108=54. 说明 本题目把不等式的解法和概率的求法结合在一起考查.特别地对于(2),通过列举法求概率:把a =-1,…,-10时得到的不等式,依次考察有没有正整数解;发现整数a 取-1至-2时,不等式有正整数解,整数a 取-3至-10中任意一个整数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图4 3 0。
【教学论文】一道2012年中考不等式组错解归类剖析
一道2012年中考不等式组错解归类剖析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数学命题由易到难的比例为7 ∶ 2 ∶ 1,试卷的基础分占的比重特别高,命题者特别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解不等式组也备受命题者青睐.本人参加了2012中考阅卷,现对淮安市数学中考中的解不等式组一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解法进行了归类剖析,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供同学们学习借鉴.题目:(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第20题,满分6分)解不等式组:x - 1 > 0,3(x + 2) < 5x.一、不等式无标记考生1:解:由不等式①得x > 1,由不等式②得3x + 6 < 5x,6 < 2x,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 3.剖析这位考生的解题过程好像很完美,他严格按照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先解第一个不等式,再解第二个不等式,最后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但我们仔细一看,发现原不等式组中对应的不等式没标记①、②.所以我们做题要细心,数学是讲究准确性的.不过不等式无标记也并非不行,下面这位考生做得就很好,考生2:解:∵ x - 1 > 0,∴ x > 1.又∵ 3(x + 2) < 5x,3x + 6 < 5x,6 < 2x,∴ x > 3.∴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 3.二、忽视移项要变号考生3: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3x - 5x < 6,-2x < 6,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 1.剖析这位考生在解第二个不等式时不等号左边的6移到不等号的右边没有变号,但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他注意了变号.所以解题过程要步步细心,一定要注意“移项要变号”.三、搞不清在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考生4:解:由不等式 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3x - 5x < -6,-2x < -6,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 x < 3.剖析这位考生错在第二个不等式的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时,因为系数是-2,所以不等号要改变.由“不等式的性质”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或小于零的整式)时,不等号方向改变.从而由-2x < -6应得到x >3.四、不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考生5: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剖析显然,这位考生丢了最后一步,少了取它们的公共部分,根本没有不等式组的解集,只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考生6: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 1,x > 3.考生7: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 x < 3.考生8: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 x > 3.剖析对考生6,7,8,显然,他们对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没有掌握,不会用数轴或口诀“同大取大”来确定不等式组解集.五、不会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解集考生9: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不等式的解表示如下: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 x < 3.考生10:解:由不等式x - 1 > 0得x > 1,由不等式3(x + 2) < 5x得3x + 6 < 5x,6 < 2x,x > 3,不等式的解表示如下: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 1.剖析对考生9和10,显然,他们对不等式组解集的在数轴上的表示没有掌握,解集表示要注意两点,一是线的方向:小于时,向左;大于时,向右.二是空心圆圈还是实心点:不包括这个数时也就是没等号时,用空心圆圈;包括这个数时也就是有等号时,用实心点.总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注意解不等式每一步骤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有等式的性质1、2,去括号的法则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力争做到心中有据,下笔有据.解不等式的每一步骤中要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不等式解出后要有一个检验的好习惯,检查解不等式的每一步骤有无错误,便可亡羊补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要注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什么,一是求出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二是求出所有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最后送一个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口诀给大家:“宇宙世界变永恒,不等关系处处有,如何来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仿方程,两边乘除是负数,方向改变易出错;解集表示有两种,直观表示用数轴;不等式组如何解,分别解之求公共,数轴表示显直观,口诀求解速度快,若是要求特殊解,解集当中筛一筛.”。
中考数学阅读题解题探析(论文文章素材)
中考数学阅读题解题探析山东沂源徐家庄中学左效平 256116中考数学考阅读解答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
下面就结合中考试题谈谈如何解阅读解答题。
一、改错型阅读:此类问题,常常是事先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但在解答的过程中却设下错误的陷阱,解答者必须要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细”字上下功夫,可谓细节决定成功。
例1、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b、c为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
解: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2)错误的原因为:;(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 . (06浙江临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等式两边同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时,必须保证这个数或式的值是非零的才行。
而在实际考试或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忽视这一点,因而造成解题的失误而丢分。
解:(1) 上述解题过程,从C步开始出现错误;(2) 错误的原因为:没有考虑,就在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了这个式子;(3) 当本,得:a=b,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本题正确的结论为:△ABC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二、方法迁移型阅读:此类问题,常常是事先给出问题背景,但在问题背景中却蕴含某种数学思想或方法。
她要求读者通过阅读与理解,不仅要看懂背景问题所提供的思想或方法,还要应用所学到的思想或方法去解答后面所提出的新问题。
例2、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05,安徽课改,)分析:本题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提出一个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
例析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对数学能力考查论文
例析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关于“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
近几年在各地的数学中考题中出现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不但能考查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而且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各种各样的数学能力。
本文就近两年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对各种能力的考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考、阅读理解题、数学能力、考查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当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关于“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的重要论断,各地数学中考
试题稳中求新突出能力,严格贯彻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阅读理解题的基本模式是“材料一一问题”,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提供的材料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解答其后提出的问题。
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用思想方法、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规律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高要求,现以近两年中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阅读数学定义,考查辨别能力
中考不仅仅是要把平时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基本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提取出来,而更要考核考生利用掌握的基础知。
不等式考查论文
不等式的考查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48-04 【命题意图猜想】1.关于不等式在小题中的考查,一般可分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不等式的解法,二是线性规划,三是基本不等式.在2011年高考中考查了线性规划,在2010年高考中考查了解不等式,猜想在2012年高考中很可能出现以其它章节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2.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不等式的解法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特别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它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相联系,三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解不等式的题目,有时会单独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以求定义域或考查集合间关系或直接求解不等式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属于中低档题,有时会与函数、三角、解析几何、向量等知识相交汇,作为解题工具出现在解答题中.预测2012年高考.不等式仍将与其他知识交汇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3.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等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难度为中、低档题.主要考查平面区域的画法,目标函数最值的求法,以及在取得最值时参数的取值范围.同时注重考查等价转化、数形结合思想.预测2012年高考仍将以目标函数的最值、线性规划的综合运用为主耍考查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若单纯考查基本不等式,一般难度不大,通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若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即通过对代数式进行拆、添项或配凑因式,构造出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再进行求解,难度就会提升.对基本不等式的考查,若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时,往往是作为工具使用,用来证明不等式或解决实际问题.预测2012年高考仍将以求函数的最值为主要考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最新考纲解读】1.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3.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回归课本整合】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ax2+bx+c>0(a≠0)或ax2+bx+c0及a0或δ=0或δ0,当zb 的最值情况和z的一致;若b0)的单调性求最值.【方法技巧提炼】1.如何确定含参二次不等式的分类标准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常常设计到参数的讨论问题,如何选择讨论标准,始终是学生不易掌握的课题.实际上,只要把握好下面的四个“讨论点”,一切便迎刃而解.分类标准一: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目的是讨论不等式是否为二次不等式;分类标准二:二次项系数的正负,目的是讨论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分类标准三:对判别式的正负,目的是讨论二次方程是否有解;分类标准四:讨论两根差的正负,目的是比较根的大小.例1 解关于x的不等式[(m+3)x-1](x+1)>0(m∈r).解:首先对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然后再讨论系数的正负,从而确定分类标准.①当m=-3时,原不等式为-(x+1)>0,∴不等式的解为x-3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1m+3(x+1)>0∵1m+3>0>-1,∴不等式的解为x1m+3.③当m-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3时,解集为{x|x1m+3};当-4-4时,解集为{x|-1b,观察给定的不等式的解集的结构形式,若为(-∞,x0)意味着不等式的一次项系数为负,且x0为ax=b方程的根;若为(x0,+∞)意味着不等式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且x0为ax=b 方程的根.(2)以二次不等式为背景:如ax2+bx+c>0(a≠0),观察给定的不等式的解集的结构形式,若为(x1,x2)意味着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为负,且x1、x2为ax2+bx+c=0(a≠0)的两个根;若为(-∞,x1)∪(x2,+∞),意味着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为正,且x1、x2为ax2+bx+c=0(a≠0)的两个根.(3)以分式不等式为背景,利用解分式不等式的步骤转化为高次不等式,然后利用数轴标根法确定,或转化为(1)(2)背景的思路去确定.例2 不等式axx-12},则a的值为答案:12解析:按照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首先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然后利用以二次不等式为背景的思路进行解决。
最新中考不等式创新试题解密
中考不等式创新试题解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是新课标的基本目标,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中考选拔人才的要求.为此,各地中考中涌现出不少能够较好地考查同学们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好题.为了能说明这一点,现以近年来有关不等式方面的创新问题,举例说明.一、开放型例1(2005年泉州市中考试题)写出不等式x -5<0的一个整数解: .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写出其整数解.解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型问题,由不等式x -5<0可得其解集为x <5,而小于的整数有无穷个,如-5、-1、0、4等等.二、生活应用型例2(2005年滨州市)在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 >b >0),现再加入m 克糖,则糖水变得更甜了,这一实际问题说明了数学上的一个不等关系式,则这个不等关系式为______.分析 糖水加糖,糖水更甜,这是一个明显的生活经验,于是我们可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将加糖前后糖水中含糖的百分比准确地表示出来并且用不等号连接.解 根据题意可知,原来糖水中糖所占百分比为a b ,后来变为m a m b ++,糖水之所以变甜,是因为糖所占的百分比变大了,从而有m a m b ++>ab (a >b >0,m >0).三、阅读理解例3(2007年岳阳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方程2x +3y =12有无数组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求出其正整数解.例:由2x +3y =12,得y =3212x -=4-32x ,(x 、y 为正整数) ∴0,1220.x x ⎧⎨-⎩>>则有0<x <6.又y =4-32x 为正整数,则32x 为正整数.由2与3互质,可知:x 为3的倍数,从而x =3,代入y =4-32×3=2, ∴2x +3y =12的正整数解为3,2.x y =⎧⎨=⎩问题:(1)请你写出方程2x +y =5的一组正整数解: .(2)若26-x 为自然数,则满足条件的x 的值有 个. A.2 B.3 C.4 D.5(3)八年级某班为了奖励学习进步的学生,购买了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与单价为5元的钢笔两种奖品,共花费35元,问有几种购买方案?分析 对于(1),可以直接仿照阅读材料求解.(2)抓住26-x 是自然数,对x 选值,并逐一代入,若是自然数即保留.(3)若设购买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m 本,单价为5元的钢笔n 支.则可以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再利用(1)的方法讨论,从而可以确定购买方案.解(1)由2x +y =5,得y =5-2x ,(x 、y 为正整数),所以0,520.x x ⎧⎨-⎩>>即0<x <52. 所以当x =1时,y =3,当x =2时,y =1.即方程2x +y =5的正整数解是1,3,x y =⎧⎨=⎩或2,1.x y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组即可) (2)同样,若26-x 为自然数,则有0<x -2≤6,即2<x ≤8的自然数,当x =3时,26-x =6;当x =4时,26-x =3;当x =5时,26-x =2;当x =8时,26-x =1.即满足条件的x 的值4个.故应选C . (3)设购买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m 本,单价为5元的钢笔n 支.则根据题意,得3m +5n =35,其中m 、n 均为自然数.于是有n =3535m -=7-35m ,此时有,375m m ⎧⎪⎨-⎪⎩>0>0.所以0<m <353.由于n =7-35m 为正整数,则35m 为正整数,可知m为5的倍数,所以当m=5时,n=4,当m=10时,n=1,所以有2种购买方案.即购买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5本,单价为5元的钢笔4支;或购买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10本,单价为5元的钢笔1支.四、方案设计例4(2007年怀化市中考试题)2007年我市某县筹备20周年县庆,园林部门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花卉和2950盆乙种花卉搭配A,B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种造型需甲种花卉80盆,乙种花卉40盆,搭配一个B种造型需甲种花卉50盆,乙种花卉90盆.(1)某校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承接了这个园艺造型搭配方案的设计,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2)若搭配一个A种造型的成本是800元,搭配一个B种造型的成本是96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分析由甲种花卉盆数≤3490,乙种花卉盆数≤2950,列出不等式确定两种造型的个数,进而可以进一步求解.解(1)设搭配A种造型x个,则B种造型为(50-x)个,则根据题意,得8050(50)3490,4090(50)2950.x xx x+-⎧⎨+-⎩≤≤解得33,31.xx⎧⎨⎩≤≥即31≤x≤33.因为x是整数,所以x可取31,32,33.所以可设计三种搭配方案:①A种园艺造型31个,B种园艺造型19个;②A 种园艺造型32个,B种园艺造型18个;③A种园艺造型33个,B种园艺造型17个.(2)方法一:由于B种造型的造价成本高于A种造型成本.所以B种造型越少,成本越低,故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33×800+17×960=42720(元);方法二:方案①需成本:31×800+19×960=43040(元),方案②需成本:32×800+18×960=42880(元);方案③需成本:33×800+17×960=42720(元).所以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42720元.。
最新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有哪些
最新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有哪些不等式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画日常生活、现实世界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论文。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篇一摘要:数学是一门复杂并且神奇的学科,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将来升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为将来的生活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等式教学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解不等式的根本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新课改后,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本质所在。
本文主要论述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种类,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数学思维不等式高中数学应用意义引言使用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很难快速解答高中数学不等题目,不等式的探究需要借助严密数学思维推理分析证明两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使学生少走弯路,也避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找不到正确方法所导致的厌学等情绪。
所以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分析不等式题目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思维的种类高中数学思维主要有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递推等,这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和关键方法,尤其是在不等式的运用中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道数学题目不简简单单只是包含一个问题,它所覆盖的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通过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数只是总结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教学者需要从学生答题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维运用的意识[1]。
二、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1.数形结合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图像相结合,使不等式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题目y2+y-2>0中,可以先将不等式化为(y-1)(y+2)>0,然后先将不等式看做等式,得出两个解,即y=1和y=-2,然后根据不等式画出坐标图,通过之前所得出的根画出不等式的图形,从而快速得出不等式中y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证明论文完整版
(1)(归纳奠基)证明当 取第一个值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
(3)证明当 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2)和(3)可知命题对于从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
例5证明 …
分析此题为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故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① 时,不等式的左边=1,右边=2,显然1<2,
例2已知 ,求证 .
分析由已知 可想到三角公式
故可产生换元 。
证明由已知可设 ,
则代入求证不等式中
.
即所证不等式成立。
可见对于冗长而复杂的不等式用代数法换元,可以使问题变得明显简单。对于含有根式或带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三角法换元,同样可以将难化易。
2.2
有些不等式的证明,可以通过引入参数,将问题化成对参数的讨论,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例5已知 ,求证 .
分析由已知条件入手,可分别引入单参数、双参数、三参数解决问题。
证明
法1(单参数法)
由已知 ,
故
.
而 最大值为 ,
故有 成立。
法2(双参数法)
令 , 则 .
.
所以 .
法3(三参数法)
设 且 .
= .成立。
2.3
将某些不等式证明化为求面积的问题,能够更加明显简单 。
例6求证如果 ,那么 .
〈1〉认真分析不等式,合理换元;
〈2〉证明换元后的不等式;
〈3〉得证后,得出原不等式成立。
换元法可分为两大类 。
2.1.1 代
在对称式(任意交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等)的不等式,考虑用增量法进行换元,其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不等式阅读理解新题型探究
摘要:中考数学考阅读解答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下面结合不等式中考试题谈谈如何解阅读解答题。
关键词:方法模拟型;概念转换型;知识整合型;补充完善型
中考数学考阅读解答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下面结合不等式中考试题谈谈如何解阅读解答题。
一、方法模拟型
此类问题,常常是事先给出问题背景,但在问题背景中却蕴含某种数学思想或方法。
她要求读者通过阅读与理解,不仅要看懂背景问题所提供的思想或方法,还要应用所学到的思想或方法去解答后面所提出的新问题。
例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方程2x+3y=12有无数组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求出其正整数解。
例:由2x+3y=12得:y= 12-2x 3 =4- 2 3 x,(x、y为正整数)∴x>012-2x>0 则有00,符号x表示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正整数,如:[0.3]=1,[3.2]=4,[5]=5 …⑴填空:[ 1 2 ]=__________;[6.01]=__________;若[x]=3,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⑵某市的出租车收费标准规定如下:5km以内(包括5km)收费6元,超过5km的,每超过1km,加收1.2元(不足1km的按1km计算),用x表示所行的公里数,y表示行x公里应付车费,则乘车费可按如下的公式计算:当05(单位:公里)时,y=6+1.2×[x-5](元)某乘客乘车后付费21.6元,求该乘客所行的路程x (km)的取值范围。
分析:x表示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正整数,实
际上是对数x取整,注意这里不是四舍五入。
[x]=3时,求字母x 的范围,要考虑x取的值大于2,同时不大于3。
解:(1)1;7;2x≤3 (2)由21.6=6+1.2×x-5解得x-5=13,所以17x≤18点评:解阅读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做到认真阅读题目中介绍的新知识,包括定义、公式、表示方法及如何计算等,并且正确理解引进的新知识,读懂范例的应用;其次,根据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运用,并与范例的运用进行比较,防止出错。
三、知识整合型
概率知识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关注,特别是将概率知识与不等式相整合,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形式,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知识格局,使人耳目一新.例3(08
泰州)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3>0(其中a≠0)。
(1)当a=-2时,求此不等式的解,并在数轴上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2)小明准备了十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整数-10、-9、-8、-7、-6、-5、-4、-3、-2、-1,将这10张卡片写有整数的一面向下放在桌面上。
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以卡片上的数作为不等式中的系数a,求使该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的概率。
解:.(1)x0的解为x0的解为x0的解为x0的解为x< 3 4 ,不等式没有正整数。
∴整数a取-3至-10中任意一个整数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p(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8 10 = 4 5
四、归纳、猜想型
此类问题,常常是事先给出问题背景,但在问题背景中却蕴含某
种变化规律或不变性的结论。
她要求读者通过阅读与理解,不仅要归纳、猜想出背景问题所蕴含的规律或结论,还要用数学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进行表达.例6、(07山东)根据以下10个乘积,回答
问题:11×29; 12×28; 13×27; 14×26; 15×25;16×24;17×23; 18×22; 19×21; 20×20.(1)试将以上各乘积分别
写成一个”□2-○2”(两数平方差)的形式,并写出其中一个的思考过程;(2)将以上10个乘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3)试由⑴、⑵猜测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不要求证明)解:⑴11×
29=202-92;12×28=202-82;13×27=202-72;14×26=202-62;15×25=202-52;16×24=202-42;17×23=202-32;18×22=202-22;19×21=202-12;20×20=202-02.例如,11×29;假设11×29=□2-○2,因为□2-○2=(□+○)(□-○);所以,可以令□-○=11,□+○=29.解得,□=20,○=9.故11×29=202-92.(或11×29=(20-9)(20+9)=202-92 .)⑵这10个乘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11×29<12×28<13×27<14×26<15×25<16×24<17×23<18×
22<19×21<20×20.⑶①若a+b=40,a,b是自然数,则ab≤202=400.
②若a+b=40,则ab≤202=400.③若a+b=m,a,b是自然数,则
ab≤m 2 2.④若a+b=m,则ab≤m 2 2.⑤若a1+b1=a2+b2=a3+b3=…=an+bn=40.且| a1-b1|≥|a2-b2|≥|a3-b3|≥…≥| an-bn|,则
a1b1≤a2b2≤a3b3≤…≤ anbn. ⑥若a1+b1=a2+b2=a3+b3=…
=an+bn=m.且| a1-b1|≥|a2-b2|≥|a3-b3|≥…≥| an-bn|,则a1b1≤a2b2≤a3b3≤…≤ anbn.⑦代数式202-x2的最大值是400点评:
本题有效地考查了数学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增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十分有益。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 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