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磷营养(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磷土壤上只施氮肥会因养分失 调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而达不 到应有效果,造成氮肥损失。因 此只有科学施用氮磷肥才能提高 品质和产量。
3.磷参与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的原料甘油和 脂肪酸的转化需要磷参与 (磷酸化)
5、磷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1)抗旱和抗寒
A促进根系发育 B提高细胞的充水度和原生质体的持水能力 C可溶性糖、磷脂类物质增加,冰点下降
(3)植素: 环己六醇磷酸脂的钙镁盐,种子储 存的形式,发芽时水解供应磷。
OH
OH OH
OH OH
OH
+ 6H 3PO4 (- 6 H2OBaidu Nhomakorabea)
O
O PO OH
环己六醇
O
O
O P OO P O
OH
OH O
O O PO
O PO OH
OH
O
O PO
OH
植酸
• (4)腺三磷ATP: 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能量的
我国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分布图
土壤中磷的来源和循环
磷灰石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200-1100 mg/kg(P)
土壤磷特点:空间变异大 形态:
水溶性P
铁、铝结合态P
土壤无机磷 50-90% 土 壤 磷土壤有机磷 10-50%
闭蓄态P 钙的磷酸盐 含P矿物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土壤中磷的释放
2.促进氮代谢
磷对氮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 磷是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分:磷是硝酸还原酶、
一系列呼吸酶(脱氢酶等)、氨基转移酶的成份,磷 供应充足有利于新的氨基酸形成。 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由ATP提供。 磷可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对氮素的吸收。
对豆科作 物提倡以 磷增氮。
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在
(2)缓冲性:
作物体内磷酸盐含量提高,缓冲酸碱的能力增强。
OH-
KH2PO4
K2HPO4
H+
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原生质由于 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 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缓冲体系在 pH6~8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在盐碱地上施 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
早稻施磷 (早磷晚钾)
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
第二节 植物磷素营养
➢ 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而其它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的植物养分。植物 必须有磷才能完成其正常生长过程。
➢ 磷是作物肥料三要素之一。
第二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 0.2~1.1%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 豆科作物 > 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 > 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 > 衰老器官、繁殖器官 > 营养器官
种子 > 叶片 > 根系 >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形态: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85%, 无机磷仅占15%左右。
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 ➢ 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 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 ✓ 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1)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土壤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等有效态磷转变为无效态磷 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作用。 包括: 化学沉淀反应:土壤中水溶性磷与钙、铁、铝、
锰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 专性吸附:土壤中水溶性磷与土壤胶体上的配位
基团进行交换,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过程; 磷的生物固持:无机磷转变为有机态磷的过程;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矿化
固定
作用
H2PO4- HPO42-
化学沉淀 无定形磷酸盐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释放作用 Eh交替变化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吸持
作用
固定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磷肥的利用率 磷肥当季利用率10-30%,但有后效。
累积叠加利用率可达86%。 利用率低的原因:水溶性磷的固定、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
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 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 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 丰缺诊断指标。
二、磷的营养作用
(一)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1)核酸、核蛋白:
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 及遗传变异起重要作用。 (2)磷脂:
生物膜的成分,影响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 换;影响膜的流动性;影响作物抗性。
植物磷营养
第一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增加
西
增加
北
东
南
影响因素:
土壤母质、成土过 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 content)含量表示: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10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中转站。
• (5)酶的成分: 辅酶ІNAD、辅酶ΠNADP、FAD
等含磷。
(二)磷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1.碳水化合物代谢 磷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产生ATP 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同化产物形成要
磷参加
施磷后作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根茎类 作物淀粉含量高。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 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 红色。(缺磷症状)
越冬作物施磷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
(一)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 机 磷: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 正磷收酸利盐用:;以pHH2在PO6.40-为-7.主5之,间H时PO磷42素-为有次效,性P最O4高3-较难为作物吸 有 机 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
酸性土壤:P<1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Available P content (Bray II) Pink <30 mg/kg (moderately deficient) Red: <20 mg/kg (deficient) Dark red: <10 mg/kg (severely deficient)
(2)土壤中磷的释放
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变为有效态磷的过程,称为 磷的释放作用。 包括: 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在
碳酸、有机酸等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效性高的 磷酸盐的过程; 无机磷的解吸:土壤中吸附态磷重新进入土壤溶 液的过程; 有机磷的矿化:有机态磷在磷酸酶作用下转变为 无机磷的过程;
3.磷参与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的原料甘油和 脂肪酸的转化需要磷参与 (磷酸化)
5、磷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1)抗旱和抗寒
A促进根系发育 B提高细胞的充水度和原生质体的持水能力 C可溶性糖、磷脂类物质增加,冰点下降
(3)植素: 环己六醇磷酸脂的钙镁盐,种子储 存的形式,发芽时水解供应磷。
OH
OH OH
OH OH
OH
+ 6H 3PO4 (- 6 H2OBaidu Nhomakorabea)
O
O PO OH
环己六醇
O
O
O P OO P O
OH
OH O
O O PO
O PO OH
OH
O
O PO
OH
植酸
• (4)腺三磷ATP: 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能量的
我国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分布图
土壤中磷的来源和循环
磷灰石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200-1100 mg/kg(P)
土壤磷特点:空间变异大 形态:
水溶性P
铁、铝结合态P
土壤无机磷 50-90% 土 壤 磷土壤有机磷 10-50%
闭蓄态P 钙的磷酸盐 含P矿物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土壤中磷的释放
2.促进氮代谢
磷对氮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 磷是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分:磷是硝酸还原酶、
一系列呼吸酶(脱氢酶等)、氨基转移酶的成份,磷 供应充足有利于新的氨基酸形成。 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由ATP提供。 磷可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对氮素的吸收。
对豆科作 物提倡以 磷增氮。
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在
(2)缓冲性:
作物体内磷酸盐含量提高,缓冲酸碱的能力增强。
OH-
KH2PO4
K2HPO4
H+
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原生质由于 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 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缓冲体系在 pH6~8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在盐碱地上施 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
早稻施磷 (早磷晚钾)
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
第二节 植物磷素营养
➢ 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而其它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的植物养分。植物 必须有磷才能完成其正常生长过程。
➢ 磷是作物肥料三要素之一。
第二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 0.2~1.1%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 豆科作物 > 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 > 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 > 衰老器官、繁殖器官 > 营养器官
种子 > 叶片 > 根系 >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形态: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85%, 无机磷仅占15%左右。
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 ➢ 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 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 ✓ 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1)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土壤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等有效态磷转变为无效态磷 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作用。 包括: 化学沉淀反应:土壤中水溶性磷与钙、铁、铝、
锰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 专性吸附:土壤中水溶性磷与土壤胶体上的配位
基团进行交换,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过程; 磷的生物固持:无机磷转变为有机态磷的过程;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矿化
固定
作用
H2PO4- HPO42-
化学沉淀 无定形磷酸盐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释放作用 Eh交替变化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吸持
作用
固定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磷肥的利用率 磷肥当季利用率10-30%,但有后效。
累积叠加利用率可达86%。 利用率低的原因:水溶性磷的固定、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
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 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 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 丰缺诊断指标。
二、磷的营养作用
(一)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1)核酸、核蛋白:
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 及遗传变异起重要作用。 (2)磷脂:
生物膜的成分,影响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 换;影响膜的流动性;影响作物抗性。
植物磷营养
第一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增加
西
增加
北
东
南
影响因素:
土壤母质、成土过 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 content)含量表示: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10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中转站。
• (5)酶的成分: 辅酶ІNAD、辅酶ΠNADP、FAD
等含磷。
(二)磷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1.碳水化合物代谢 磷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产生ATP 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同化产物形成要
磷参加
施磷后作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根茎类 作物淀粉含量高。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 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 红色。(缺磷症状)
越冬作物施磷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
(一)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 机 磷: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 正磷收酸利盐用:;以pHH2在PO6.40-为-7.主5之,间H时PO磷42素-为有次效,性P最O4高3-较难为作物吸 有 机 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
酸性土壤:P<1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Available P content (Bray II) Pink <30 mg/kg (moderately deficient) Red: <20 mg/kg (deficient) Dark red: <10 mg/kg (severely deficient)
(2)土壤中磷的释放
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变为有效态磷的过程,称为 磷的释放作用。 包括: 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在
碳酸、有机酸等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效性高的 磷酸盐的过程; 无机磷的解吸:土壤中吸附态磷重新进入土壤溶 液的过程; 有机磷的矿化:有机态磷在磷酸酶作用下转变为 无机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