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土壤的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吸收具有三个特点: (1)选择性(2)表聚性(3)创 造性
五、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一)概念:土壤胶体吸附阳离子,在一 定条件下,与土壤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发 生交换,这就是土壤阳离子的交换过程。 这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胶体现象,是
土壤能保存养分并且向植物提供养分的主
要原因。
交换性阳离子可分两种: ①致酸离子 H+ Al3+ ②盐基离子Ca2+ 、Mg2+、K+、NH4+、 Na+ 交换反应示意图如上。
土壤胶体颗粒的构造
胶核 土壤胶团 土壤胶体分散系 土壤溶液 双电层 补偿离子层 定位离子层(内层) 胶粒
非活性层
扩散层
反离子 层


三、土壤胶体的性质
土壤胶体特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 力状况起着巨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 的特性有三个: (一)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 (二)胶体带有电荷 (三)土壤胶体存在可改变的状态 ―――凝聚与分散

黄 柑 杏 苹

瓜 梅
6.5—8.0
6.0—8.0 5.0—6.0 6.0—8.0

栋 泡 油 榆 掸 冷 银 云

树 桐 桐 树 树 杉 杏 杉
5.0—6.0
5.0—6.0 6.0—8.0 6.0—8.0 6.0—8.0 5.0—6.0 5.0—6.0 6.0—7.0 5.0—6.0
马铃薯 向日葵 甘 花 烟 蔗 生 草
(二)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1.交换性阳离子的缓冲作用 由于土壤胶体表面 吸 附有各种阳离子,当土壤溶液中的H+增加时,胶 体表面的交换性盐基离子与其交换使土壤溶液中的 H+浓度基本不变。 当土壤溶液中的OH-增加时,胶体表面的致酸离子 与其交换,使土壤溶液中OH-浓度基本不变。致酸 离子中的Al3+水解后可产生3个H+,对碱的缓冲能 力特别强。 2.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 土壤中大量存在的碳 酸、磷酸、硅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及其盐类构 成许多缓冲对,也可以缓冲酸和碱的作用。


土壤结构: 土壤腐殖质: 粘土>腐殖质>砂质土

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 Na+、K+——土壤分散→粘着性增大 Ca2+ 、 Mg2+——土壤团聚→团粒→粘结、粘着 性减小
2、土壤可塑性
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 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在外力解除和土壤 干燥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
特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
移动慢,难被植物吸收,粘质土中非活性孔隙多,
耕性差,粘着力强。
②毛管孔隙: d 在 0.02~0.002mm ,土壤水吸力为 1.5 ╳ 104 ~1.5 ╳ 105Pa。 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 于被植物利用。
③通气孔隙:孔隙粗大,d>0.02mm 孔隙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或为通气的 通道,称通气孔隙(空气孔隙)。 旱地土壤通气孔隙在 8~10% 以上,植物正常生 长。
土壤 胶粒 Ca2+
NH4+
+3K+
土壤 胶粒
K+ 2+ + K+ + Ca +NH4 K+
(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基本特征
1、可逆反应 2、迅速平衡 3 、等价交换 ( 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

表3—3 主要栽培植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
大田作物 园艺作物 林业植物

水 小 大

稻 麦 麦
适宜pH
6.0—7.0 6.0—7.0 6.0—7.5

6.0—8.0 6.0—8.0 6.0—8.0 5.0—5.5 5.0—6.0
桃、梨 核 茶 板 栗 桃
紫花苜蓿
图: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pH的关系
4 5 PH 6 N Ca&Mg P K S Fe、Mn、Zn、Cu、Co Mo B 7 8 9
二、土壤缓冲性与缓冲容量

(一)土壤缓冲性与缓冲容量 当加入致酸或致碱物质于土壤中时,土 壤具有缓和酸碱度的能力称为土壤缓冲 性。也就是说,当向土壤中加入少量酸 性或碱性物质时,土壤原来的pH值不会 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果加入量多时,则 pH仍会改变,这表明土壤的缓冲能力是 有限的。常用缓冲容量来表示土壤缓冲 酸碱能力的大小,即缓冲一个pH单位所 需要的酸或碱的数量。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3.1土壤孔性、 结构性和耕性
1.土壤孔性 重点:掌握土壤孔隙的概念、类型及调控。 难点:各级孔隙的计算及土壤比重和容重的区别。 2.土壤结构性 重点:土壤结构性的评价,尤其是团粒结构对土壤 肥力的调节作用。 难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 3.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重点:对粘结性、粘着性及可塑性的理解;土壤物 理机械性与耕性的关系。 难点:土壤水分对土壤粘结性和可塑性的影响。
特点:土壤的紧实程度,适宜范围1.14~1.26g/cm3
土壤孔隙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土壤容积-土粒容积)/土壤容积╳ 100% = (1-土粒容积/土壤容积) ╳ 100% =(1-(土壤重量/相对密度)/(土壤重量/容 重)) ╳ 100%
=(1-容重/相对密度) ╳ 100%


(四)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土壤的物理化学吸收作用也叫离子交换 作用,是指土壤胶体补偿离子层中的离 子与 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 土壤的物理化学吸收作用是由于土壤胶 体带电而引起的,土壤中胶体的物质越 多,带电量越多,其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也就越强。

(五)生物吸收作用

生物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借助生活于其中 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动物的 生命活动,把植物营养元素积累保存于 土体中的作用。



四、 土壤的吸收的性能


1、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 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 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一)机械吸收作用 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固 体物质的机械阻留作用。机械吸收作用 对养分的保存只能起部分极其有限的作 用。
(二)物理吸收作用
影响因素:

(1)含水量:
下塑限: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的含水量
上塑限:土壤失去可塑性,开始呈现流动时的
土壤含水量
塑性指数:上塑限与下塑限之差

(2)质地:粘粒越多、质地愈细、塑性愈强 质地粘 砂,上塑限 ? ?,下塑限 ? ?

( 3 )代换性阳离子: Na+ 水化度大, 土 壤分散,可塑性大。 (4)有机质:提高上、下限,但不能 提高塑性,本身塑性小,吸水性强。 土壤在塑性范围内不易耕作
2.土壤物理机械性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
等。
(1)粘结性、粘着性

粘结性:土粒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
结在一起。

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 壤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
影响因素

土壤质地:质地粗细有关,土壤愈细, 接触面愈大。 水分含量:干燥时,无粘着性,随含水 量增加粘着性增加,当含水量超过土壤 饱和持水量的80%。土壤呈流体,粘着 性消失。
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结构体。
1、土壤结构类型
(1)块状结构:立方体型,纵轴与横轴大体相 等,内部紧实,多出现于有机质含量低,耕
性不良的粘质土壤中。
坷垃
( 2 )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在土体中
直立,棱角不显的叫做柱状结构,棱
角明显的叫棱柱状结构体。
立土
(3)核状结构:长、宽、高大致相近,边 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小。
粘聚+成型动力作用 团聚体
(2)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多级孔性

a、协调土壤中养分的供应、积累与消耗:
供肥保肥能力强,供肥较平稳

b、协调土壤温度状况
c、改善土壤耕性
(3)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a、农业措施: 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 合理灌溉: 合理轮作:
b、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一、土壤的孔性 (一)土壤孔性:
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的分布。
几个概念
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及团聚体内
部形成空隙。
土壤总孔隙度: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
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总孔隙度=孔隙容积 ╳100% /土壤容积
=(1-容重/相对密度)╳100%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 原状土)的干重,g/cm3。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1、影响土壤孔性的内因及其调控 ①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 ②土壤结构性 ③土粒的排列方式 2、影响土壤孔性的外因 降雨、施肥、灌溉及耕作等外界条件影响 土壤孔性。
正立方体是排列是最松散的
三斜立方体排列是最紧密的
2、土壤孔隙类型
①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0.002mm,土壤水吸力 >1.5 ╳105Pa。




当加入酸时:CaCO3+H2SO4 →CaSO4+H2CO3 当加入碱时:H2CO3+KOH →KHCO3+H2O 3.两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土壤中的一些两性胶体物质, 对酸、碱都有中和缓冲作用。 4.铝离子的缓冲作用 在强酸性土壤中,游离的Al3+ 对碱有缓冲作用,这是由于Al3+结合的六个水分子 能解离出2个H+以中和土壤溶液和增加的OH-,而本 身形成复合铝离子的结果。反应式如下: 2[Al(H2O)6]3++2OH- → [Al2(OH)2(H2O)5]4++4H2O 当pH>5时,复合铝离子及游离Al3+开始互相结合, 成为沉淀而失去对碱的缓冲能力。

(4)改良土壤耕性
土壤的耕作管理措施:
a、防止压板土壤;
b、在宜耕期内耕作:保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
c 、改良土壤耕性:质地(土粒比表面)、水 分(土粒间的水化膜)、有机质(比表面,疏 松多孔)
3.2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1、土壤胶体 重点和难点:掌握土壤胶体及性质;难点是 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 2、土壤的吸附性能 重点:掌握土壤吸附保肥性及阳离子的交换 作用 难点:阳离子的交换 3、 土壤酸碱性 重点:掌握土壤酸碱性、土壤的缓冲性、土 壤的酸碱反应与植物生长
蒜瓣土
(4)片状结构: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
出现于老耕地的犁底层。
卧土、 平搓土
(5)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 体,直径约为0.25~10mm。 微团聚结构指0.25mm以下的团聚体。
蚂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蛋、
米糁子
2、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单粒→微凝聚体 微团聚体团粒
胶结 粘合
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土壤胶体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种类 土壤胶体:大小在1-100nm(在 长、宽和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 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土壤固体颗粒。 分三种类型
1、土壤无机胶体 2、土壤有机胶体
3、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
土壤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土壤胶体 分散系统由胶体微粒(分散相)和微 粒间溶液(分散介质)两大部分构成。 胶体微粒在构造上可分为微粒核、决 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电位离子层三部 分,决定电位离子层与补偿电位离子 层共同组成胶体微粒的双电层。


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羰酸等
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剂:水解聚丙烯睛、 聚乙烯醇 无机制剂:硅酸钠,膨润土,沸石,氧化钛

三、土壤耕性
1.含义:
a.耕作难易程度: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
械阻力。
b.耕作质量的好坏:耕作后与植物生长有关的
土壤物理性状。 c.宜耕期: 土壤含水量适宜耕作的时段范围。宜耕期受 水分的影响。
3、土壤的分级孔度
土壤总孔度(%)=非活性孔度(%)+毛 管孔度(%)+通气孔度(%)
其中: 非活性孔度(%)=非活性孔容积/土壤容积 毛管孔度(%)=毛管孔容积/土壤容积 通气孔度(%)=通气孔容积/土壤容积
二、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番 西

茄 瓜
适宜pH
5.0—6.0 6.0—7.0 6.0—7.0

槐 白 洋

树 杨 槐
适宜pH
6.0—7.0 6.0—8.0 6.0—8.0
胡萝 卜

玉 棉

米 花
7.0—8.1
6.0—7.5 6.0—8.0 4.8—— 5.4 6.0—— 8.0 6.0—7.0 5.5—6.5 5.0—6.0 7.0—8.5

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 吸附保持作用。它是由土壤颗粒界面上 表面能引起的,有机肥料中一些液态的 分子物质如尿酸、氨基酸、醇类、有机 碱类及农药中的一些分子等以这种吸收 方式而保存在土壤中,一些气体 分子如 NH3、CO2也属于这种吸收类型。


(三)化学吸收作用 化学吸收作用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 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 这种吸收是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也称为 化学固定。 化学吸收虽然减少了一些养分的流失, 但同时却降低了它们的有效性。因此, 对供给植物养分是不利的,应加以人为 控制,避免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