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要求
样品预处理室工作制度
![样品预处理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ac485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a.png)
样品预处理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样品预处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样品预处理操作,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样品预处理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工作原则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样品预处理。
2. 遵循样品预处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严谨。
3. 做好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加强样品预处理室的环境管理,确保实验环境符合要求。
三、工作内容1. 样品接收与登记(1)样品接收时,应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确认样品无破损、污染。
(2)对样品进行登记,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数量、接收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储存与管理(1)按照样品储存要求,将样品存放于适宜的环境中,确保样品稳定。
(2)定期检查样品储存条件,确保样品质量不受影响。
3. 样品前处理(1)根据样品性质和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前处理,注意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3)记录样品前处理过程的相关数据,包括称量、消解、提取、浓缩等。
4. 标准物质与溶液配制(1)按照标准物质和溶液配制的要求,准确称取试剂,配制标准溶液。
(2)对配制的标准溶液进行浓度核查,确保溶液质量符合要求。
5. 仪器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仪器准确度和可靠性。
6. 质量控制与监督(1)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试验等。
(2)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
7. 记录与报告(1)详细记录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数据,确保记录真实、完整。
(2)按照要求编写样品预处理报告,内容包括样品信息、预处理方法、结果等。
四、工作流程1. 样品接收与登记2. 样品储存与管理3. 样品前处理4. 标准物质与溶液配制5. 仪器设备管理6. 质量控制与监督7. 记录与报告五、人员职责1. 样品预处理室负责人:负责样品预处理室的全面工作,对样品预处理质量负责。
地质勘查样品的采集方法
![地质勘查样品的采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b8dd14b0717fd5360cdcf9.png)
二○一九年十二月
• 样品采集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地质矿产工作中样品 繁多、要求不一,但还是有总的原则可寻,总的原则可以简称“五性”。
• 1、目的性:即采样的目的要明确。在采样前必须明确工作中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采何种样品才能够解决问题?
• 2、代表性:即样品要典型。要在大致摸清地质体变化情况之后,再确 定采样范围、位置以及样品的数量、重量。否则会造成结论不真实的后 果。
•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采集送样要求 • (1)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着不
同的地质历史,必须根据拟解决的地质问题,有目的采样。采样地段必 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 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 (2)正确选择测年方法:每一种测年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有自己局 限性,不同类型样品对不同方法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客观地 质条件选择合适样品的合适测年方法。 研究一个复杂地质体的同位素 年龄时,应注意使用多种不同测年方法,要采集适合多种测年方法的岩 石或矿物样品。
• 3、系统性:即样品应配套。只有在一个点上采集多种必需的样品,才 能充分获得地质体演化的信息;只有在各个点上采集相同的样品,才能 充分获得地质体间对比的信息。否则造成成果的残缺不全。
• 4、严格性:即应把好质量关。在采样、加工、鉴定、分析、整理、成 图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住质量关,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采样及制样要求:在代表性的剖面中在每层系统采集,样品一 般与标本配套采集,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 2.4×2.4cm厚度0.03mm。 对有特殊要求的薄片在标本上划出切 片位置。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
采样要求
![采样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fcbd746c850ad02de804172.png)
地质观察点路线记录表共页第页矿区名称点号位置:路线观察地质描述标本、样品标号声、象资料标号编录:年月日附录H (提示的附录)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将应采集的各类样品、及其测试要求、采样要求、各类登记表格说明如下。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H 1 各类测试样品H 1.1 薄片及标本鉴定要求: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 )即可,磨片大小2.4×2.4cm 厚度0.03mm 。
H 1.2 光片鉴定要求: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 ,厚0.5cm ,表面抛光。
H 1.3 岩组分析1)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2)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
H 1.4 人工重砂鉴定要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Hg 岩石。
H 1.5 粒度分析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H 1.6 大化石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 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试验样品管理制度
![试验样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e06a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4.png)
试验样品管理制度试验样品管理制度(3篇)1(1)样品保管室指定专人负责。
(2)试样的采集,不同材料不同的要求,应按照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现行取样。
(3)取样人员应认真填写样品的名称、规格、使用部位、产地及送样日期、数量是否符合取样数量。
(4)保管员必须对取样的材料编号登记,在标签上著注明材料名称产地、使用部位、里程桩号、送样日期、送样人。
(5)样品应列架分类管理,未检,已检应有明显标志,不同单位取样的样品应有区分的.标志,分开存样。
(6)样品保管员应将环境条件符合该样品的储存要求,不使样品变质和损坏,不使其降低或丧失性能。
(7)试样在存放期间应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8)样品的检后处理及备用的样品的处理应按照有关规定存放。
(9)做好样品室的防火及防盗工作。
(10)破坏性检测后的样品,确认试样方法,检测仪器,检测环境,检测结果无误后,才准撤离试验现场。
试验样品管理制度(3篇)2第一节样品的标识第一条收样员负责对各种样品统一流水编号,加贴样品标识卡,表明其不同的检测状态,样品标识须注明'样品编号'和'样品状态','样品状态'分别为'待检'、'在检'、'已检'、'留样'四种。
样品标识具有唯一性。
第二节样品的制备第二条样品需要制备时,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节样品的保护第三条当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需采取保护措施时,则检测人员应根据有关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节样品的储存第四条样品应存放在适宜的场所,样品室配备相应的设施,样品分类存放、防止火灾、丢失、变质、损坏和混淆的.发生。
如发生样品损坏、丢失等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第五条对储存有特定要求的样品(如标养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管理人员应按规范要求调整检查并记录控制状况。
学习解读42060-2022医学实验室-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
![学习解读42060-2022医学实验室-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57469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a.png)
GB/T 42060-2022规定了用于医学实验室检验的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以及良好规范的建议,适用于医学实验室检验前过程涉及与样品有关的医疗服务,也可用于生物样本库监测生物样本全生命周期保藏活动的管理。
1. 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样品采集、处理和送检的机构建立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并坚持贯彻实施,以提高客户满意度、确保工作符合客户需求、满足适用的法规要求并持续改进。
3.规范生物样本库质量管理
生物样本包括了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样本,是涉及人口安全、环境安全、国门安全乃至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人类生物样本即人类遗传资源,是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医疗健康和医药研发,以及我国参与国际生物高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基础。生物样本库是存贮和保藏样本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生物样本的质量和应用效果,GB/T 37864-2019《生物样本库 质量和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了生物样本管理的通用要求,其具体实施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支持性标准,GB/T 42060-2022《医学实验室-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提供了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和良好规范,对于规范生物样本库的样本保藏活动、确保生物样本质量提供了重要标准依据。
医学实验室样品管理涉及到如医学检验、病理检验、生物样本库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等各个专业领域以及临床医护人员工作的规范性等,其质量保证对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以及生物样本的完整和安全等极其重要。GB/T 22576.1未详细规定检验前样品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技术内容,为了支持GB/T 22576.1以及规范生物样本库管理的国家 标准GB/T 37864-2019《生物样本库 质量和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 20387:2018)的有效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12(临床实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试验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ISO/TS 20658《医学实验室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GB/T 42060-2022等同转化该标准,旨在规范我国医学实验室检验前样品质量管理以及临床生物样本全生命周期保藏活动。
样品管理方案
![样品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4d8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7.png)
样品管理方案一、引言样品管理是指对各个行业中的样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样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
一个有效的样品管理方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合理的样品管理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
二、样品采集与标识1. 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是整个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确定样品的类型和数量,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接下来,应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避免污染和损坏。
同时,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采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样品标识每个样品都应进行唯一标识,以方便后续的追踪和管理。
标识可以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信息,确保样品的可识别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标识中可以加入样品的特殊要求或注意事项,以提醒后续操作人员。
三、样品登记与存储1. 样品登记在样品管理方案中,样品的登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记录了样品的基本信息和操作过程,确保样品的追溯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每个样品的登记应包括样品编号、名称、来源、采集日期、登记日期等信息,并配以相应的文件和记录。
2. 样品存储样品的存储是样品管理方案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存储条件和设备,确保样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进行分类存储,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求,合理划分存放区域,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最后,对样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四、样品分发与处理1. 样品分发根据需求,对样品进行合理的分发,确保各个相关部门或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样品。
在分发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标识的准确性和可识别性,避免混淆和错误。
同时,要做好分发记录,以方便后续追踪和管理。
2. 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的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环节。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工具,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及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于查证和分析。
五、样品销毁与报废1. 样品销毁样品的销毁是样品管理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样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4bd929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2.png)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篇一: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将应采集的各类样品、及其测试要求、采样要求、各类登记表格说明如下。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H 1 各类测试样品H 1.1 薄片及标本鉴定要求: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H 1.2 光片鉴定要求: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H 1.3 岩组分析1)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400∠3002)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H 1.4 人工重砂鉴定要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Hg岩石。
H 1.5 粒度分析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H 1.6 大化石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2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样品管理制度规格
![样品管理制度规格](https://img.taocdn.com/s3/m/3b2758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0.png)
样品管理制度规格一、目的与范围为了规范公司内部样品管理流程,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样品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特制定本样品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样品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二、定义1. 样品:是指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设计的原型用于展示或测试的物品。
2. 样品管理:是指对所有样品进行规范、细致的管理和记录。
三、样品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公司样品管理制度。
2. 样品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样品管理工作,包括样品登记、入库、出库、检验、清点等。
3. 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本部门对样品的使用和保管。
四、样品管理流程1. 样品登记:每个新样品到达公司后,应立即由样品管理员进行登记,记录样品名称、规格、数量、来源等信息。
2. 样品入库:登记完成后,样品管理员将样品置入指定的样品柜或货架中,并进行分类、编号、贴标签。
3. 样品出库:任何人员需要使用样品时,需填写样品领用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样品管理员出库,并登记出库信息。
4. 样品借用:若需要将样品借给外部人员或其他公司使用,需填写借用申请单,并经公司领导批准。
5. 样品检验:在样品使用完毕后,需进行检验,确保样品完好无损。
若出现问题,需及时上报。
6. 样品清点:每月底进行样品清点,盘点样品存量,确保无丢失。
7. 样品销毁:对于报废或损坏的样品,需及时销毁,并填写销毁记录。
五、样品管理规范1. 严格遵守样品管理制度,不得私自调拨或使用公司样品。
2. 所有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入库和出库,不得违规操作。
3. 使用样品时需注意保护,不得私自改动或损坏。
4. 严禁私自外借公司样品,一经发现,将受到处罚。
5. 对于个人私人物品,不得混淆存放在公司样品柜中。
六、样品管理制度执行1. 公司领导定期进行样品管理制度的检查与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全公司。
3. 对于样品管理不当造成损失的,应由责任人员进行赔偿。
样品采集、保管处理制度
![样品采集、保管处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37bdd93186bceb18e8bb04.png)
样品采集、保管、处理制度
1、采样人员必须掌握各类样品的采集知识,按检测要求采样。
在现场与受检单位陪同人员一起签封,并做好现场采样记录。
采样单一式三份,一联交被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检测科室,一联由监督所科保管。
2、检验室按检测技术标准规定,对样品进行验收,并核对采、送样登记。
3、样品保管室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
4、样品到达后,由领导指定的负责人会同有关专业室共同开封检查,确认样品完好后,编号入样品保管室保存,并办理放库登记手续。
5、样品上应有明显的标志,确保不同厂生产的同类产品不致混淆,确保未检样品与已检样品不致混淆。
6、样品保管室的条件应符合该样品所需的保管要求,不致使用样品变质、损坏、丢失或降低其功能。
7、样品应作到帐、物、卡三者相符。
8、检验时,由专业检验士填写样品领取单,到样品保管室领取样品,并会同样品保管员办理手续。
9、按检测技术要求从样品中取出一份保留样(保留样品不少于共两次分析检测使用量),填写留样记录,保存期为5个月,
一般监督检查的不留样,待检验单签发后,统一处理。
10、检验完毕后的剩余样,待检验报告发出后,由检验室负责处理,保留样由质量管理部门在保存期终止后处理。
样品的接收、登记和处理操作规范
![样品的接收、登记和处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04114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f.png)
样品的接收、登记和处理操作规范1、目的规范艾滋病病毒(HIV )检测的血清、血浆和全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确保HIV 抗原、抗体、核酸检测、CD 4+/CD 8+T 淋巴细胞测定和HIV 分离培养。
2、适用范围艾滋病病毒(HIV )检测的血清、血浆和全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3、职责3.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SOP ,掌握艾滋病病毒(HIV )检测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接收与登记。
4 、操作步骤4.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艾滋病检测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
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
常用的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4.1.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4.1.1.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 ,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 离心15min ,吸出血清备用。
4.1.1.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按常规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
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4.1.2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4.1.2.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4.1.2.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 4+/CD 8+T 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 3EDTA 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 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K 3EDTA 或枸橼酸钠。
4.1.2.3 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 内分离PBMC 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 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病毒载量测定不同方法对样品的要求见第四章4.1中表2;CD 4+/CD 8+T 淋巴细胞测定样品采集要求见第五章4.1。
4.1.3采集样品注意事项4.1.3.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试剂盒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除外)。
4.1.3.1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实验室样品检测全流程管理
![实验室样品检测全流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3f689858fafab068dc0212.png)
实验室样品检测全流程管理对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检测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管理检测样品可以确保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一.管理检测样品需做到这8个方面1.样品的采集: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以样品的结果说明总体的情况,对总体作出结论。
采样遵循如下原则:1.1代表性:采样时应特别注意克服和消除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样品最大限度地接近总体情况,保证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
1.2可获性:某些情况下,样品可能不具备代表性,而是由其可获性所决定。
1.3公证性:采样必须保证公正,由具有资格的人员(接受过采样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
必要时在现场与受检单位陪同人员一起签封,并做好现场采样记录。
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双方签字确认。
2.样品的接收2.1填写委托书无论抽检还是送检样品首先应由委托方填写“样品检验委托书,一般委托书一式二份,一份留检验机构存档,一份交委托方作为领取报告凭证”。
2.2审核委托书接收人员应审核样品检验委托书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有空项,手续是否齐备,资料是否完整,标准引用是否正确、适宜。
2.3核查样品样品应与“样品检验委托书”填写内容一致。
样品包装应完好,如不完好应有文字记录。
送检样品数量应符合检验、复验、仲裁的要求,如送检样品仅为检验样品应有文字说明。
2.4正式受理样品接收人员在“样品检验委托书”上签字并承诺出具报告日期。
3.样品的编号为保证检验样品溯源,原则上一份样品给予一个唯一性编号(CNAS 的要求是避免混淆,并不是要唯一性编号,当然唯一性编号肯定也满足要求)。
对于同一事件的若干样品可视为一份样品给予一个编号。
样品编号可由年份、样品类别代码和样品序号组成(或者其他的适合实验室的编号)。
为保证样品编号的唯一性,一般由样品接收部门负责统一编制,或者有LIMS的实验室可以由系统生成。
4.样品的识别样品的识别包括唯一性编号(样品受理编号)和样品不同试验状态(未检、在检、检毕、留样)标识。
临床实验室样品采集规程
![临床实验室样品采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54139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d.png)
样品管理规程1.目的规范实验室人员在样品的采集、标识、保存、运送、交接、制备、留存、处理中的行为,以确保样品在实验室流转的全过程中,样品的检测性能不降低或改变。
2.适用范围适用于样品在实验室内从采集到废弃的全过程。
3.样品采集3。
1样本采集一般要求3。
1。
1 医学样本采集是取得准确医学检验结果的前提,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1。
2根据医学样本采集凭据实施采样,凭据包括体检信息系统提示、体检申请单或诊疗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
凭据应当明确载明受检者姓名或样品编号、性别、出生日期或年龄,样品类型、样品采集日期和时间。
3。
1.3根据不同的诊查目的,采集血、尿、粪便、痰、粘液等样本.3。
1。
4 按规定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工作,有效控制样品的标识、传递、保管、使用、保存等环节,保证样品的完好、完整、不被污染和不污染环境.3.1.5采集样本不能满足检验的数量、质量要求或受到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污染或包装破损时,应当重新采样。
3.1。
6样本采集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熟悉各类检验项目对样本质量的要求。
3。
1。
7样本采集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清洁、私密性要求。
3.1.8告知受检者样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和流程。
3。
1.9采样废弃物按照第七章“消毒管理”要求实施消毒、包装和处理。
3。
2样品采集的一般准备a)工作人员应当穿戴清洁工作服、帽子、口罩及手套,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b)确定采取的样本类别:如静脉血、末梢血、晨尿、粪便、咯痰、粘液、气管分泌物、咽试子等.c)确定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根据检测方法和试剂盒说明书要求采集、保存。
d)核对被采样者的姓名、相片、体检表号、化验单号、检查目的以及有效证件,询问受检者是否餐后并标识。
3。
3样品采集的器械准备a)做好消毒液的配置。
b)检查一次性注射器的有效期,不使用过期注射器。
c)使用各种一次性样本包装容器和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尿杯和便盒、一次性试管。
样品采集管理制度
![样品采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1282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4.png)
样品采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样品采集工作,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样品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样品采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定义:样品采集是指从某一对象中取得某种物质或组织的样品。
第四条遵循原则:样品采集应遵循合法、科学、规范、准确、及时和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样品采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五条组织机构:设立样品采集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样品采集工作组织、管理和指导。
由专职或兼职负责样品采集工作的人员组成。
第六条领导责任:上级管理人员必须对样品采集工作负领导责任,确保样品采集工作的合规、高效。
第七条人员培训:对从事样品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保障其对样品采集规范和技术要求的了解和掌握。
第八条质量控制:建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制度,确保采集样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九条设备设施:保证采集设备设施的完好,确保样品采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条安全保障:加强对样品采集工作安全的监控和防范,确保人员和样品的安全。
第三章样品采集的程序和要求第十一条前期准备:在进行样品采集工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确定采集地点和时间、准备好必备的采集工具和材料等。
第十二条采集方法:采集方法应当科学、合理,避免对被采集样品的影响。
第十三条采集流程:样品采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样品编号、采集环境记录、样品保护等。
第十四条采集记录:对所有样品的采集过程和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上传至系统。
第十五条样品交接:在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样品交接。
第四章样品保存和管理第十六条保存要求:采集到的样品必须及时送达样品管理中心,按照规定进行保存。
第十七条温度控制:对于需要在低温或者恒温环境中保存的样品,必须加强温度控制,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第十八条保密要求:对于需要保密的样品,应当加强对样品的保密管理,确保样品信息不外泄。
第十九条销毁处理:对于已完成检测和分析的样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销毁处理。
生物实验室样品采集规程
![生物实验室样品采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fc4df45022aaea998f0f71.png)
生物实验室样品采集规程1 目的为保障检测实验的顺利进行,规范采样程序,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采样过程中产生污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样品的采集。
3 职责3.1 采集检测样品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扩散,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处理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3.2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不可擅自做出超出本规程的操作,所有实验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负相应的责任。
4 过程要求4.1 工作要求采集和处理检测样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4.1.1 具有采集、处理样品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4.1.2 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4.1.3 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扩散的措施;4.1.4 具有保证检测样品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4.2实验材料准备灭菌的解剖器械(剪刀、镊子、手术刀、大刀、斧头等)、灭菌试管、平皿或自封袋、载玻片、棉签、营养肉汤、30%、50%甘油盐水缓冲液、加抗生素的PBS(病毒保存液)、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酒精灯、灭菌注射器、15mL 的离心管、1.5mLEP管、记号笔、签字笔、防护服、无粉乳胶手套、防护口罩、铅笔、空白标签纸、胶布、75%酒精棉球、碘酒棉球、冰袋、冷藏容器、消毒药品、采样单等。
4.3 活畜样品的采集4.3.1 血清样品的采集4.3.1.1 采血方法以碘酊或75%的酒精,对采血部位的皮肤剃(拔)毛消毒,或直接逆毛消毒,待干燥后采血。
采血方法推行生猪站立式前腔静脉、牛羊站立式颈静脉、禽类翅静脉采血,采血过程严格无菌。
4.3.1.2 采血数量单一病种抗体监测的每头(只)采血量为2~3mL,多病种抗体检测的每头(只)采血量为5~10mL。
4.3.1.3 血清分离采集好的血液转入试管,斜面放置,室温凝固后直接放在盛有冰块的保温箱,送实验室。
从血液采出到血清分出的时间不超过10h。
在室温凝固全血2~4h后,有血清析出时,用无菌针剥离血凝块,然后放入4℃冰箱4~8h后,待大量血清析出时,吸出血清。
钢板桩验收中的样品采集与检测要求
![钢板桩验收中的样品采集与检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c722f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3.png)
钢板桩验收中的样品采集与检测要求钢板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支护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海洋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领域。
在钢板桩的验收过程中,样品采集与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确保钢板桩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板桩验收中样品采集与检测的要求。
首先,在钢板桩验收中,样品采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金相结构等方面的特性。
样品的采集位置应该能够代表整个批次钢板桩的质量状态。
通常采集的样品包括材料表面、材料截面以及焊缝等部位,以确保全面和准确地评估钢板桩的质量。
其次,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采样时应根据图纸确定采样位置,并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进行操作,避免引入外来杂质。
其次,样品的采集数量应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最后,在采集样品后,应及时标注样品的相关信息,如采集位置、日期和批次号等,以便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针对钢板桩样品的检测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等方面。
在物理性能检测中,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等项指标。
这些检测可通过常见的试验设备进行,如万能试验机、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测定,可以评估钢板桩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化学成分检测是评估钢板桩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和质谱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确定钢板桩中各元素的含量,用于验证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标准要求相符。
金相组织检测是评估钢板桩的晶体结构和显微组织的方法。
常用的金相分析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
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和晶体结构,可以了解钢板桩的组织状态、晶界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而评估钢板桩的质量。
除了上述检测要求外,样品采集与检测过程中还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采集偏差和数据误差。
样品测量管理制度
![样品测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b44f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f.png)
样品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样品测量工作,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样品测量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质检部门、生产部门等。
三、责任部门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样品测量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样品接收人员:负责接收样品,并按照规定记录相关信息。
3. 测量人员:负责对样品进行测量,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4. 质控人员:负责对测量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可信度。
四、样品接收1. 样品接收应当有专人负责,接受样品送交单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对于特殊要求的样品,要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测量。
3. 对于不合格或者无法测量的样品,需要及时上报,做好样品留样和处理记录。
五、测量过程1. 测量人员应当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
2.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规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测量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并做好异常处理记录的相关工作。
六、质量控制1. 测量数据由测量人员录入系统,然后由质控人员进行审核。
2. 对于不合格数据,质控人员应当及时通知测量人员,做好数据的再次测量和核实工作。
3. 对于合格数据,应当做好数据归档和备份工作,保证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七、数据管理1. 测量数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归档,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 数据应当有相应的审批流程和授权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对于历史数据,应当做好相关记录和管理,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可追溯性。
八、设备管理1. 实验室应当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关记录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九、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样品,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储存,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酒店样品采集管理制度
![酒店样品采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096b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d.png)
酒店样品采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酒店样品的采集、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酒店所有部门和员工在进行样品采集工作时的相关规范。
三、样品管理组织架构1. 设立样品管理小组,负责对酒店各部门的样品采集、管理和监督工作进行统一规范。
2. 样品管理小组由酒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成立,并设立主管领导,分管各类样品的采集、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样品分类1. 样品分为食品、饮料、日用品、器具、化妆品等多种类别,每类样品都应按规定进行统一管理。
2. 不同类别的样品应有相对应的存放区域,避免混乱和交叉污染。
五、样品采集规范1. 样品采集应由指定人员完成,并填写样品采集登记表,注明采集时间、地点、数量及相关信息。
2.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卫生,避免污染,并迅速送至指定的存放区域。
六、样品管理1. 样品管理应按规定进行编号、分类、记录和归档,建立样品档案系统。
2. 样品档案应含有样品的名称、数量、来源、采集时间及相关信息,存档期限根据样品性质自行规定。
七、样品存储1. 样品存储应按照不同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分类,避免混合污染。
2. 存储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禁止存放易变质的物品,避免影响样品的品质。
八、样品检测1. 对于需要检测的样品,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样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并追查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九、样品使用1. 样品使用应经过审批并填写领用单,使用后应及时归还或处理,不得私自使用或浪费。
2. 对于使用后的样品应建立使用记录,定期清理检查,确保品质。
十、样品监督1. 样品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各部门的样品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2. 对于严重不规范行为的部门应进行通报批评,并在组织上进行处理。
十一、奖惩措施1. 对于样品管理工作出色的部门或个人,应予以奖励和表彰。
2. 对于违反制度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或个人,应严肃处理,直至降级或开除。
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介绍
![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5f9c1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c.png)
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介绍1. 样品采集要求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非常注重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集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也可能不同。
1.1 生物样品采集要求血液•采血需要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注射前需注意患者的体重、用药史、空腹状态等。
•血液采集时需要注意采血器的种类和规格,采集方法要得当。
组织•组织采集需要迅速进行,并在收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操作时需消毒,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步骤,以避免样品污染。
•需要注意采集部位和深度,并防止损坏样品。
1.2 化学样品采集要求水•采集前应筛选采样点,避免采集受到污染。
•应选择专业化的采样工具,以采集足够数量和可靠的样品。
•采集前需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空气•应确认采集位置,避免污染干扰结果。
•应选择可靠的采样器具,以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样品。
•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采样类型。
2. 样品测试要求经过采集和保存后,就需要对样品进行测试,以获得实验数据。
2.1 生物样品测试要求血液•血液化学检验前应保证血清状况良好,避免因需司空见惯化学成分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
•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检测设备,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要避免样品污染,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组织•在组织学研究中,需要考虑组织采集时的位置、深度,以及处理过程是否得当。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切片方式和染色技术,以分析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了解组织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2.2 化学样品测试要求水•水样测试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和检测设备,以获得质量和准确的数据。
•在测试前应保证样品的离子稳定性,避免因元素的稳定性和存在形式等原因影响测试结果。
•可通过标准曲线和空白对照等方法检测样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空气•空气测试需要选择适当的空气采样器具和检测设备,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在测试前应保证样品的清洁状态,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物影响结果。
•可以通过对相关参数(如温度、相对湿度、气体压强等)进行测定,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9d11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0.png)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一、引言二、采样管理2.1 采样计划采样目的和要求明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确保采样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采样位置确定采样点位,并在采样现场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采样工具和设备确定适当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验证。
采样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以确保采样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
2.2 采样人员培训采样方法和要求详细介绍采样方法和要求,包括样品的采集、封装、保存等要求。
采样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培训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采样工具和设备,确保采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采样现场管理介绍采样现场的管理要求,包括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3 采样过程控制在采样过程中,检测公司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点位应根据标准和要求进行选择,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采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并按要求进行校准和验证。
采样标识和记录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采样位置、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
采样现场管理保证现场环境符合采样要求,注意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
采样过程监控监控采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采样工具的清洗、样品封装等,以确保过程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样品管理3.1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公司应建立样品接收与登记的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样品接收对接收的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封装是否符合要求。
样品登记对每个样品进行登记,包括样品编号、样品来源、采样时间等信息。
样品保管对样品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2 样品保存与运输检测公司应对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样品保存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和条件,确保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受污染和变化。
样品运输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不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防止交叉污染。
3.3 样品分析检测公司应根据标准和要求,对样品进行准确的分析。
样品管理规范
![样品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a6464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e.png)
样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样品管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规范样品管理的流程和操作,以确保样品的采集、标识、保存和使用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样品管理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三、术语定义1. 样品:指用于实验或者研究的物质或者物体。
2. 样品编号:对每一个样品进行惟一标识的编号。
3. 样品标签:附着在样品容器上的标签,用于标识样品编号、名称、采集日期等信息。
4. 样品登记表:记录样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名称、来源、采集日期等。
四、样品采集1. 样品采集前,必须明确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2. 样品采集应遵循相关的采集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
3.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五、样品标识1. 每一个样品都应有惟一的样品编号,并在样品标签上清晰可见。
2. 样品标签上应标明样品名称、采集日期、采集人员等信息。
3. 样品标签应采用耐候、防水、耐化学品腐蚀的材料制作。
六、样品保存1. 样品保存应符合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
2. 样品应妥善包装,防止样品的变质、损坏和污染。
3. 不同类型的样品应分别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4. 样品保存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
七、样品使用1. 样品使用前,必须核对样品编号和样品信息的准确性。
2. 样品使用应遵循相应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3. 使用过的样品应及时归还或者处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八、样品管理记录1. 样品采集、标识、保存和使用的所有操作都应有相应的记录。
2. 样品登记表应及时更新,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样品管理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追溯和核查。
九、样品管理的质量控制1. 建立样品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 定期进行样品管理的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样品管理规范的行为,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纠正,并记录在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G (提示的附录)有关岩石花纹及地质符号(GB958-98《区域地质图图例》中未列入部分)G 1岩石花纹G 1.1 浆混花岗岩类G 1. 2 构造类G 2 地质符号G 2.1 样品代号浆混花岗岩富云包体 辉长质包体闪长质包体 混成包体混杂包体捕虏晶(基性岩浆中早结晶矿物被基性岩浆捕获) 扩散晶(基性岩浆中早结晶矿物扩散到酸性岩浆中)浆混接触界线(浆混花岗岩中各相单元及浆混体之间接触关系) 浆动接触界线(端元相单元与混合相单元之间接触关系) 混动接触界线(混合相单元之间接触关系)复浆混接触界线(多次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不同相单元之间接触关系) 似脉动接触界线(与浆混作用有关的晚期岩脉,岩墙与主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中深层次韧性剪切带(红)中浅层次韧性剪切带(花纹同国标韧性剪切带花纹) KW 矿物对样品 Bo 值样品GS 硅酸盐样品Bb 薄片标本XT 稀土分析样品G 光片标本G 2.2 混杂岩岩块(片)代号设置原则:时代+岩片类型的英文缩写, 如早奥陶世的超镁铁质岩岩片(块)的代号为O1Σ;常见的岩片类型及代号详见下表:沉积混杂岩岩块(层) 代号及主要特征常见构造混杂岩岩片(块) 代号及主要特征附录H (提示的附录)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将应采集的各类样品、及其测试要求、采样要求、各类登记表格说明如下。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H 1 各类测试样品H 1.1 薄片及标本鉴定要求: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 )即可,磨片大小 2.4×2.4cm 厚度0.03mm 。
H 1.2 光片鉴定要求: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 ,厚0.5cm ,表面抛光。
H 1.3 岩组分析1)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2)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
H 1.4 人工重砂鉴定要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Hg 岩石。
H 1.5 粒度分析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H 1.6 大化石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 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H 1.7 微体化石鉴定要求: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Hg,以1.5—2Hg为适。
H 1.8 X—射线衍射分析样采样要求: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
(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H 1.9 电子衍射法样测试: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
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H 1.10 红外光谱分析样测试要求: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H 1.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试要求: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如SO42-、CO32-、CO2、CH4、H2S等;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H 1.12 穆斯堡尔谱法测试范围: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H 1.13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试范围: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H 1.14 热分析样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
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
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H 1.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分析要求: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
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H 1.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分析要求: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
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H 1.17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分析要求: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
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H 1.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
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H 1.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范围: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
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50mm。
H 1.20 激光显微光谱法分析范围: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
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H 1.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H2O、TiO2、P2O5、MnO、CO2、H2O+、H2O-、有时还要加上S、Cl、F,超基性岩还加上Cr2O3、CoO、NiO等;碳酸盐岩石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CaO、MgO、MnO、SiO2、Al2O3、Fe2O3、Na2O、H2O、TiO2、P2O5、CO2、S、H2O-、烧失量;铝土和粘土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Fe2O3、MgO、CaO、Na2O、H2O、TiO2、P2O5、MnO、H2O-、S、Ga;石英岩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Fe2O3、MgO、CaO、TiO2、P2O5、Cr2O3、烧失量。
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HgH 1.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HgH 1.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
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H 1.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常分析的元素有:Li、Be、Nb、Sc、Ga、Zr、Th、Sr、Ba、V、Co、Cr、Ni、Cu、Pb、Zn、W、Mo、Au、As、Ag、Sn、Sb、Hg、Bi、F、Cl、B、Rb、Ta、U、Hf、P、Te,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
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H 1.25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稀土元素15种: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H 1.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H 1.27 H—Ar年龄样测试范围: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
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
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
H 1.28 40Ar—39Ar年龄样测试范围及分析要求: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