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职能部门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完整版
平衡计分卡(完整版)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从1992 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 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 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1992年发表2000年发表2004年发表《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战略地图》(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 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
BSC 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
BSC 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的区别KPI与BSC的对比表比较KPI BSC1、BSC将通向总目标的绩效指标划1、KPI根据各种方法分析、寻找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PF,各PF之间分为不同的板块,不同的板块之间具有明确的因果支撑关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它们一不同点起构成了总目标的组成部份。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一)基本思想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经营过程(Internal Business 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 Links)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与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
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有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而“驱动关系”一方面是指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务必代表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含义;另一方面计分卡本身务必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见图7-9)。
之因此称此方法为“平衡(Balanced)”计分卡,是由于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操纵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进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有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二)特点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结果与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因此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与完善,有利于组织长远进展。
平衡计分卡方法由于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作,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
与传统评价体系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战略管理对企业持续进展而言更为重要。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内容与有关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企业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全面管理来完成。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1平衡计分卡概述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大卫·P·诺顿于1992年发明并且推广的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
用其创始人的话来说:“平衡积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
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实行周期性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
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审视企业业绩,完全改变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式,并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的目标体系。
1.1平衡计分卡的内容(1)财务方面。
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财务目标能够集中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财务指标能够综合地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绩效衡量方法能够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是否正在为最终财务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财务指标体现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内部业务流程。
内部流程方面是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
内部流程是形成企业竞争水平的主要过程,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客户满意、股东价值的实现都要从内部经营过程中获得支持。
内部经营过程能够按普通价值链原理分为三个过程: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
(3)客户价值。
客户方面是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
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树立准确的客户观,做到真正了解客户,持续满足客户的需要,使企业的产品能够适合市场需要,顺利实现产品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客户方面的典型指标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留住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获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
(4)学习创新与成长性。
学习与成长方面是企业从学习和成长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以下基本要素:雇员、信息系统、规章制度。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卡法绩效考核(一)基本思想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经营过程(Internal Business 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 Links)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
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而“驱动关系”一方面是指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必须代表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含义;另一方面计分卡本身必须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见图7-9)。
之所以称此方法为“平衡(Balanced)”计分卡,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二)特点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有利于组织长远发展。
平衡计分卡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作,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
与传统评价体系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战略管理对企业持续发展而言更为重要。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内容与相关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企业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全面管理来完成。
绩效考核关于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
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1]四个层面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一、财务面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
财务性绩效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
但是,不是所有的长期策略都能很快产生短期的财务盈利。
非财务性绩效指标(如质量、生产时间、生产率和新产品等)的改善和提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财务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收入的增长、收入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资产的利用和投资战略等。
二、客户面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将使命和策略诠释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
企业应以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为导向,应当专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而不是企图满足所有客户的偏好。
客户最关心的不外于五个方面:时间,质量,性能,服务和成本。
企业必须为这五个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客户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市场份额、老客户挽留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三、内部营运面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
内部运营绩效考核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内部运营指标既包括短期的现有业务的改善,又涉及长远的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内部运营面指标涉及企业的改良/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
四、学习与成长面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
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衡量方法

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衡量方法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种综合性的业绩管理工具,它不仅考虑了财务指标,还包括了客户、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业绩衡量方法,适用于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
1. 财务维度:
收入增长率:衡量组织的销售增长情况。
利润率:评估组织的盈利能力。
资本回报率(ROIC):衡量投资回报率,以评估组织的资本使用效率。
2. 客户维度:
客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客户反馈等方式评估客户满意度。
客户保留率:衡量组织保持客户的能力。
客户增长率:评估组织获取新客户的速度。
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流程效率:衡量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改进情况。
缺陷率: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包括产品缺陷率和客户投诉率。
交付准时率:评估组织按时交付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4. 学习与成长维度:
员工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员工反馈等方式评估员工满意
度。
培训和发展:评估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创新能力:评估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情况。
在使用平衡计分卡时,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业绩衡量方法。
同时,这些指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对应,并与各个维度之间保持平衡,以全面评估组织的绩效和进展。
平衡计分卡(完整版)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从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
BSC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
BSC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的区别二、平衡计分卡的维度(一)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财务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
表明我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
平衡计分卡知识(完整版)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经典案例解析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平衡计分卡简称“BSC”(Balanced Score Card)于1992年由哈佛大学名师罗伯·卡普兰及大卫·诺顿(David Norton)首度提出,其最早的用意在于解决传统的绩效评核制度过于偏重财务构面的问题,但在实际运用后又发现平衡计分卡要与企业的营运策略相互结合,才能发挥企业绩效衡量的真正效益与目的,因此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个绩效衡量系统,更是一个企业营运策略的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从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
BSC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
BSC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平衡计分卡指标大全

评估对象
公司 公司
质/量化指标
量化 量化
评估频率
每月 每月 每月 每月 根据研 发阶段) 每季 每月 每月 每月 每月 每月 每月 每月
目标值 权数
损益表 损益表
信息来源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财务方面 1.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 财务方面 1.1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财务方面 1.1.1增加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1增加一批协议户平均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2增加来自终端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2增加来自终端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3增加来自商务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3增加来自商务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3增加来自商务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3增加来自商务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4增加来自OTC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5增加来自新药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6增加来自新产品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7增加来自核心产品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8增加来自新终端渠道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1.9增加来自出口产品的销售收入 财务方面 1.1.2降低各项成本费用 财务方面 1.1.2.1高效使用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 财务方面 1.1.2.1高效使用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 财务方面 1.1.2.1高效使用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
财务方面 1.1.2.2控制和降低采购环节的成本费用 材料价格差异 财务方面 1.1.2.2控制和降低采购环节的成本费用 采购费用预算节省率 财务方面 1.1.2.3控制与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 单位生产成本 财务方面 1.1.2.3控制与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 生产耗用材料数量差异 财务方面 1.1.2.3控制与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 生产耗用能源数量差异 财务方面 1.1.2.3控制与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 劳动生产率
平衡计分卡(完整版)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从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
BSC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
BSC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的区别二、平衡计分卡的维度(一)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财务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
表明我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
平衡计分卡式绩效考核模板(12个表格)

季
20 2 总经办人事科调查、统计总经办人事科根据调查结果作评价,加分不超过2分
季
20
2
自评,分为非常优秀(有实 例)、一般、无变化
没有扣0.5分,持续没有扣1分,非常优秀加0.5分
季
10 20
2
自评,分为非常优秀(有实 例)、一般、无变化
无变化扣0.5分,持续无变化扣1分,非常优秀加0.5分
季
20
月
市场分析
% 每月针对有明显业绩或严重萎缩的区域进行分析
月
10 2 2% 10 2 95% 10 2 是否分析及分析深度
每超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扣0.5分 每超1%加/扣0.5分 不作市场分析0分,市场分析不够好扣1分。
环境卫生
评价 办公区、卫生区及员工衣着容貌
月
5 1 总经办负责组织检查 存在问题扣0.5分,严重扣1分
100
100
主管领导:
部门经理:
10 1 成熟客户不低于1次,新客户不低于2次,凡发现不够则扣0.5
人次 行销部副经理以上人员对客户的拜访人次
季
10 1 6-20次
低于6次扣0.5,低于4次扣1分
评价 具体方式、形式、费用以及效果评估,未来计划
季
10 1 部门自评+市场反馈
滞或差扣0.5分,严重错误或滞后扣1分
评价 具体方式、形式、费用以及效果评估,未来计划
基本原则: 主要绩效:
基础绩效:
包括显性业绩、短板要求、临时任务。基准分为60分。每个指标均量化并确定评价标准。 其中每一个短板要求或临时任务各为5分。其余根据权重比例计算小分。 包括基本职能、绩效管理、学习与创新。基准分为40分,其中基本职能占20分,绩效管理占10分,学习与创新占10分。评价周期为季度的可追溯调整整个考评期。 显性业绩和学习创新应有明确的加分标准,而基本职能和绩效管理的原则上只有扣分没有加分,如有特别优异之改善,由总经办人事科核定后酌情加分。
七大职能部门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完整版

技术及模块复用率
在新产品或非标产品中采用现有技术 提高技术和模块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
和模块的比率的提高率
平,降低采购、制造和维护成本
生产系统
外部投诉
其他部门(市场、生产等)及客户对研提高对下游环节及客户的服务意识和
发系统的有效投诉数
质量
总经理办公室
TTM(产品上市周期) 新产品从立项到规模推向市场的时间 加快产品开发周期
促进新产品开发,以及加强知识产品
权保护
总经理办公室
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产品在市场先机、技术、质量、价格及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确保新产品
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力
的发展潜力
市场营销部
新产品销售比例
年度新产品订货额占全部销售订货额 反映产品研发的效果,体现公司后劲
的比例
的增长,坚持产品的市场检验标准
财务部
确发货的产值占总的应发货产值的比率
同履约能力
财务部
考核时结合及时齐 套正确发货产值的 增长蓄
人均产值增长率
计划期内生产系统总产值(按发货计)与平均员工反映生产系统的劳动生产率,促 财务部、人力
人数之比
使其减人增效
资源部
按代表性物料品种计算的与上年同期比较的采购
可比采购成本降低率 成本降低率,在采购成本中包含采购系统的费用分降低物料采购综合成本
员工对管理者、管理体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 直接反映部门的工作效率 综合满意程度
46
人力资源部
指标
财务表现/ 投入产出
顾客 内部流程 组织学习
衡量要素
组织增幅
成本控制 客户满意
速度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组织气氛
指标名称
研发系统 BSC 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完整版)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从 1992 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 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1992年发表2000年发2004年发表表《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战略地图》(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1.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 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
BSC 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
BSC 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 的区别KPI与BSC的对比表比较KPI BSC1、 KPI根据各种方法分析、寻找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 PF,各 PF之间不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它们一同起构成了总目标的组成部份。
BSC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的相关指标

BSC的相关指标一、财务方面指标:1、总产值:公司各类资产总和2、人均产值:总资产/公司总人数3、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100%4、净资产收益率:收益/净资产100%5、总资产收益率:收益/总资产100%6、总资产销售率:销售收入/总资产×100%7、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8、净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税前收益9、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10、人均利润:利润总额/公司总人数11、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所得12、新产品销售收入13、人均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人数14、权益收益率:收益/权益资本100%15、资本收益率:收益/全部资本100%16、投资收益率:收益/投资额100%17、经济增加值: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收益18、市场增加值:股票市值—累计资本投入19、人均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公司总人数20、综合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的二倍之和21、股利:股东获得的现金收益22、市场价值:由权威评估机构作出的价值评定23、自由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企业所得税+折旧摊销-流动资产的增长量-固定资产开支24、总费用: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5、信用等级:银行机构或工商管理部门评出的信用等级26、债务:企业权益资本之外的资本27、债务权益表:全部债务和全部权益资本的比值2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100%2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变现的时间30、应收账款:销售完成而没有兑现的资金31、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的兑现的时间32、存货周转天数:从生产入库到销售出厂的时间33、存货销售比率:存货与销售收入的比值34、部门费用预算控制率:预算费用/实际费用100%35、招聘费用预算控制率:预算费用/实际费用100%36、人力成本预算达成率: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37、账务差错数:时段内的差错出现数量38、出/入库手续齐全性:出/入库规定的手续齐备情况二、客户方面指标:1、客户满意度:客户实际所得/预期应得价值100%2、客户忠诚度:接受、喜爱产品并表示愿意再次购买的客户/总的客户数100%3、市场份额:产品的销售额/同类市场销售容量100%4、客户投诉率:投诉客户数/客户总数100%5、初次投诉就处理的比率:初诉处理量/总投诉量100%6、退货率:退货量/总销售货物量100%7、受理客户要求的回复时间:受理客户要求的总的反应时间/客户数量8、直接价格:产品的正常平均价格9、促销价格:为增强竞争能力而设立的促销价格10、客户的总费用:为所有客户消耗的费用之和11、平均客户保持率:所有客户总的保持时间/客户数量100%12、客户流失率:流失的客户量/总的客户数100%13、客户保持率:保持下来的客户数量/总客户数量100%14、客户获得率:新增客户量/总客户量100%15、新客户收益率:新客户的销售额/总的销售额100%16、客户数量:全部客户的数量17、客户年平均购买力:年销售总额/客户数量18、客户开发成功率:达成交易的客户数量/所有联系的客户100%19、造访企业的客户数量20、与客户接触的时间、次数21、营销费用比率:营销费用/销售额100%22、广告投放力度:广告费/利润100%23、提出建议的数量:客户提出建议的总数24、建议采纳度:客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采纳数/建议总数100%25、品牌认知度:认识企业商标品牌的客户/总客户数100%26、回应比率:员工对客户要求的回复次数/客户要求的总数100%27、参加交易展的次数:年度内参加全国性交易展的次数28、销售量:时段内的销售数量29、与目标客户沟通的总时间:与要开发的客户沟通的时间数小时/天30、每个销售渠道销售量:总销售量/销售渠道数量31、渠道的平均客户数量:总客户数量/销售渠道数量32、人均客户量:总客户数量/对口部门员工人数33、客户平均服务费用:客户服务总费用/客户数量34、客户获利率:客户期望价格—客户实际付出价格35、交易频率:一个考核期内达成交易的次数36、回款完成率:实际回款额/计划回款额100%37、销售计划达成率:实际结果/计划要求38、客户投诉解决速度:处理时间/投诉次数三、内部营运指标:1、每笔交易的平均费用:总交易费用/交易次数2、准时送货: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完成送货任务3、平均提前时间:送货提前的总时间/提前送货次数4、存货周转率:一年内存货周转的次数5、环保管理:因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保投诉次数6、投入技术革新、开发的费用:7、社区投入:为社区建设投入的资金8、专利数量:公司获得国家专利号的产品/技术数量9、专利期限:所得专利的有效期限10、新产品比例:开发出的新产品/全部产品100%11、新产品投产率:开发出的新产品投产数/新产品总数100%12、缺货率:缺货次数/订单笔数100%13、劳动利用率:员工总数—休假、停工、闲置人员数/员工总数100%14、对客户要求的反馈时间:15、产品缺陷率:产品中缺陷数量/产品总数100%16、返工率:返工生产的产品数量/该批产品的总数100%17、客户数据的可用性:可用客户信息量/客户信息总量100%18、保本工作时间:企业在达到盈亏平衡点所花费的工作时间19、周期的改进:对产品周期的改进20、连续改进:对产品和流程进行连续不断的改进21、保证声明:企业对客户、对社会作出的承诺22、超前客户识别:找出超潮流的客户23、在途的产品、服务:24、新项目的周转率:各新项目立项至完成的总时间/项目数量25、废品的减少:26、空间的利用:27、回购的频率:28、停工时间:29、计划的正确率:正确的计划/总计划数100%30、新产品和服务上市时间:31、引进的新产品数量:32、媒体对公司正面宣传的次数:33、6S的执行力度:34、新产品开发预算达成率:35、书面化制度、流程的健全率:36、工作计划目标的达成率:37、岗位空缺率:38、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增长率:39、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率:40、ISO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执行力:41、工作违纪事件的处理效率:42、公司网面信息的更新及时性、数据出错率:四、学习与发展的指标:1、员工整编率:实际员工总数/预算编制员额100%2、员工的平均培训投资:总的培训费用/员工数量3、平均服务年限:在职员工服务年限总和/员工总数4、高学历员工的比率: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员工总数100%5、多技能员工数量:6、缺席率:考核期内因故没有参加工作的员工数量/员工总数100%7、员工流动率:流动的员工包括新增、离职、调动的员工/员工总数100%8、员工合理化建议数量9、员工满意度:员工实际获得的价值/员工预期价值100%10、持股计划参与人数11、意外损失时间:因意外原因造成的工作时间减少12、每个员工的增加值:企业员工总的增加值/员工总数100%13、激励指标:激励员工工作的因素指标14、应聘人气:希望加入公司的应聘人数/需招聘的岗位人数100%15、差异程度:员工技能的差异等级16、管理授权指数:管理人员数量/员工总数100%17、工作环境的质量: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状况18、内部沟通评级:公司内部沟通的畅通的等级19、员工生产效率:在一定时间内员工生产一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20、产生计分卡的数量:在员工成长学习层面产生的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数量21、健康促进:为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所作的投入22、培训时间:员工获得培训的总的时间23、能力覆盖比率:员工的技能使用与员工拥有技能的比率24、个人目标实现:员工实现个人目标的数量25、绩效评估及时性:公司对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及时程度26、领导能力的开发:公司对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开发程度27、交流计划:公司实施的交流沟通的计划28、可上报的事故数量:能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事故数量29、电脑普及率:电脑数量/管理人员数量100%30、战略信息比率:关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占总信息的比率31、跨职能的任务:涉及多种不同职能的工作任务的数量32、知识管理:公司对员工知识技能的管理33、道德违规:员工违反道德的行为34、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5、开展员工学习培训的频率。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通用参考指标库

1
技术与产品储备度
2
员工改善提案数量
3
创新建议采纳率
被采纳建议数÷建议总数×100%
6
产权比率
负债÷所有者权益
7
利息保障倍数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8
现金流动负债比
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
9
股东权益比
(股东权益÷净资产)×100%
10பைடு நூலகம்
营运资本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经营能力指标
1
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3
存货周转率
6
每股收益
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7
每股股利
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
8
市盈率
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成长能力指标
1
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100%
2
资本保值增值率
本期所有者权益净额÷上期有效所有者权益净额×100%
3
总资产增长率
本期总资产增长额÷上期有效总资产×100%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计算公式
学习
1
培训覆盖率
参加培训人数÷员工总数×100%
2
员工年均培训时间
参加培训的员工时间之和÷参与员工人数×100%
3
员工培训费比率
实际培训支出÷销售额×100%
4
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数÷同期员工平均数×100%
5
员工培训满意度
6
达标员工上岗率
达标员工上岗数÷在岗员工总数×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体系
品质部
采购物料合格率
指计划期内经IQC检验合格的物料采购额占计划的物料采购额的比率
反映采购系统控制供应商交货的能力。
品质部
组织学习
组织气氛
部门员工士气
员工对管理者,管理体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程度
直接反映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部
总经理办公室 BSC 指标体系
保障公司上传下达信息沟通渠道的顺畅
公司领导及各部门
组织学习
组织气氛
部门员工士气
员工对管理者、管理体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程度
直接反映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 BSC 指标体系
指标
衡量要素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数据/证据
收集
备注
财务表现/ 投入产出
组织增幅
合格人员需求满足率
计划期,经招聘、培训和调配为各部门提供的合格人员占各部门人员总
组织气氛
部门员工士气
员工对管理者、管理体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程度
直接反映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部
研发系统 BSC 指标体系
指标
衡量要素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数据/证据
收集
备注
财务表现/ 投入产出
组织增幅
专利数量
年度内专利申报及批准的数量
促进新产品开发,以及加强知识产品
权保护
总经理办公室
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部
暂 为 监测指标
顾客
客户满意
客户满意度
衡量客户对公司形象、产品、服务、接待及员工形象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衡量标准中包含有关营销系统的用户投诉率及营销环节引起
的退货率
以市场为牵引,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部
(外部调查)
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
计划期内,按某一产品计算的销售额占该产品总市场容量的比率
反映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促使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促使生产系统降低制造费用
财务部
顾客
投诉
顾客投诉率
由于生产系统原因导致的最终顾客、代理商及营销
人员的有效投诉
提升生产系统的服务质量
总经理办公室
内部流程
质量
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 ISO9000 标准的符合性
促使按 ISO9000 标准运行
品质部
一次合格率
在整个生产过程(含外协)的各环节的产品合格率
新产品在市场先机、技术、质量、价格
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力
及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确保新产品
的发展潜力
市场营销部
新产品销售比例
年度新产品订货额占全部销售订货额
的比例
反映产品研发的效果,体现公司后劲
的增长,坚持产品的市场检验标准
财பைடு நூலகம்部
成本控制
技术及模块复用率
在新产品或非标产品中采用现有技术
和模块的比率的提高率
营销办
(外部调查)
暂 为 监测指标
内部流程
渠道
销售网络覆盖率
相对目标市场而言,已有的销售网络与整个市场的销售网络的比率
反映出本公司的市场潜力或市场工作的缺陷
市场营销部
组织学习
人力资源
营销队伍的实力
对营销队伍的人员规模、结构、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反映营销实力,促使营销方面人力资本的增值
人力资源部
七大职能部门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
市场系统 BSC 指标体系
指标
衡量要素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衡量标准
设立目的
数据/证据收集
备注
财务表现/投入产出
组织增幅
销售额增长率
计划期内,分别按订货口径计算和按销售回款
口径计算的销售额增长率
作为反映公司整体组织增幅和市场占有
率提高的主要指标
财务部
暂按订货额及
回款额
人均利润
需求的比率
反映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能力
各部门
生产率
人力资源部人员比例
计划期内,人力资源部人员平均数占
公司员工平均数的比例
使人员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人力资源部
监测指标
成本控制
管理费用率降低率
计划期内,人力资源部管理费用支出
占销售收入的比率的降低率
促使人事行政系统通过预算管理有效
地提高管理费用支出效果和降低管理
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的地位、领先性及后劲
确保核心技术领先优势
行业调查
人力资源
研发团队的实力
对研发团队的人员规模、结构、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符合研发战略需要为标准
反映研发实力,促使研发方面人力资本的增值
人力资源部
组织气氛
部门员工士气
员工对管理者,管理体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程度
直接反映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均销售毛利增长率
计划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后
的毛利与营销系统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反映营销系统运行的效率
财务部、人力资源
部(配合)
暂按销售毛利
总额的增长率
成本控制
销售费用率降低率
计划期销售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比率的降低率
反映销售费用投入产生销售收入的效果, 促使营销系统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销售
费用
人力资源部
生产系统 BSC 指标体系
指标
衡量要素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数据/证据
收集
备注
财务表现/ 投入产出
组织增幅
及时齐套发货率
指在计划期内生产系统按照订货合同及时齐套正确发货的产值占总的应发货产值的比率
反映生产系统和公司整体的合同履约能力
财务部
考核时结合及时齐套正确发货产值的
增长蓄
生产率提高
人均产值增长率
提高技术和模块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
平,降低采购、制造和维护成本
生产系统
顾客
客户满意
外部投诉
其他部门(市场、生产等)及客户对研
发系统的有效投诉数
提高对下游环节及客户的服务意识和
质量
总经理办公室
内部流程
速度
TTM(产品上市周期)
新产品从立项到规模推向市场的时间
加快产品开发周期
市场营销部
组织学习
技术创新
产品技术的领先性
成本控制
管理费用率降低率
计划期内,总经理办公室公室管理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的降低率
促使总经理办公室通过预算管理,合理调配资源,有效地提高管理费用支出效果,降低管理费用率
财务部
监测指标
顾客
客户满意
公共关系满意度
对外合作关系改善的程度
改善公司经营环境
外部调查各部门
内部流程
信息
信息传递
公司信息流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计划期内生产系统总产值(按发货计)与平均员工
人数之比
反映生产系统的劳动生产率,促
使其减人增效
财务部、人力
资源部
成本控制
可比采购成本降低率
按代表性物料品种计算的与上年同期比较的采购成本降低率,在采购成本中包含采购系统的费用分
摊额
降低物料采购综合成本
财务部
制造费用率降低率
产品制造成本中制造费用所占比率的降低率
指标
衡量要素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数据/证据收集
备注
财务表现/ 投入产出
组织增幅
对总经理的协助程度
在参谋决策、计划制定、考核、信息收集等方面协助总经理工作的好坏
做好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
总经理
管理改进项目的优质完成率
优质完成的管理改进项目数占总的管理改进项目数的比率
关注管理改进项目的最终成效
公司高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