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指在历史视域下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学科。
核心观念是人地互动。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2、历史气候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尚无仪器观测的历史时期的气候。
其时间上限并无定论。
通常,中国指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以来的气候,其他国家指公元前4000年埃及文化出现以来的气候。
中国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为竺可桢所开创。
3、畿服说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商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的理想化的产物,它以王畿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按照一定距离划分若干区域,各服对中央王朝形成程度不同的臣服和纳贡关系,这种整齐划一的政区划分在商周时期也是不存在的。
4、疆域疆域是指在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民族集团境界达到的范围。
中国疆域是指五千年以来(先秦至民国)在18世纪50年代——19世纪40年代即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版图基础上,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范围。
1、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分期及特点1.萌芽时期——先秦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出现《山海经》《禹贡》《穆天子传》;“天下”观念开始形成2.成熟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1)正史中《地理志》出现,历代沿袭,形成传统历史地理学重“沿革” 的传统。
(2)区域历史地理作品出现:《华阳国志》(3)专题性历史地理作品出现:《水经注》(河流)《史记·货殖列传》(经济区)3.发展时期——隋唐(1)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元和郡县志》(2)边疆历史地理专著出现:《大唐西域记》《诸藩志》4.繁荣时期——明清(1)大量地方志的出现(8400种);(2)地图绘制的发展,西方绘图技术的传入,提高了地图绘制的科学性。
2、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特点(一)疆域的形成方面:1.历史连续性强;经济、文化因素主导,以继承为主,不以掠夺为主;2.疆域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中原王朝起主导作用;(二)疆域的变化方面:1.陆疆变化大,海疆变化较小;2.西北边疆问题大,南方边疆问题小;3.农耕游牧矛盾是内边变化的重要因素。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感悟
《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知识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疆域、政区、古都、农业、工商业、人口、交通、文化、军事等分支;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历史地理学注定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的特性。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它以人地关系为枢纽,研究社会和历史文化在地理环境作用下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自人类产生以来至当代以前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文环境也有重大改变。
“以大地山川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各具空间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根据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行政区划、都邑聚落、道路关隘、民风习俗,以及伴随这一切而出现的人口、物资流动。
所有历史时期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仅停留在过去时段,成为解读中国地理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时,我们可以系统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掌握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等的分布。
其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军事地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丰富他们的军事知识。
2.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的,而研究资料、时间又多是历史学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隋唐宋元时的地理总志、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史学典籍,可以管中窥豹,提炼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可以理清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脉络,在大脑中建构一部环境视角的中国历史。
3.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疆域分并: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包括各个朝代的疆域范围、扩张与割让等,探讨疆域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2.政区演变: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包括郡县制、州府制、行省制等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合并等,揭示行政区划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3.城市位置与兴衰: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的位置、规模、功能和兴衰过程,探讨城市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揭示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交通道路的开拓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交通道路的开拓、建设和变迁,包括陆路、水路、驿站等交通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交通道路变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5.人口流徙与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和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移民、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等,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边疆民族发展与民族政区的形成: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分布和迁移,以及民族政区的形成和演变,揭示民族发展和政区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7.环境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8.文化区域的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方言区、民俗区、文化圈等,探讨文化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农业区、工商业区、贸易区等,探讨经济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标准。
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地理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认知能力。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历史地理变迁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爱国情感
课程内容
1. 祖先的繁衍与氏族文化
2. 古代王朝的兴衰和国家统一
3. 中国的大陆地理与人文地理
4.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地貌变迁
5. 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传递和概念解释
- 实地考察:组织参观古迹、历史遗址,了解现实地理环境对历史演变的影响
-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探索历史地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展板、演讲等方式分享自己对历史地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
-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
- 作业:布置课堂练、写作或研究项目
-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资料
-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参考书》
- 《中国历史地理读本》
- 《中国历史地理课堂笔记》
总结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地理识别能力。
该课程标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五岳:古代皇帝祭祀上天的五座名⼭。
岱宗即东岳泰⼭、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中岳嵩⼭。
《礼记·王制》四渎:指四条独流⼊海的⼤河。
即江、河、济、淮。
《尔雅·释⽔》九州:我国传说中的上古⾏政区划。
《尚书·禹贡》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先秦⾃然区域。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以及⼈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的科学。
(Historical geography)地理环境既指⾃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地理环境。
中国地形的特征:⼀、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脉众多,起伏显著;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以燕⼭南北长城地带为重⼼的北⽅以⼭东为中⼼的东⽅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洲⼀线为中轴的南⽅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地球的表⾯、⽓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类本⾝都在不断地变化。
⼈类社会赖以⽣存的地理环境,包括⼈类⾃⾝的活动所引起⾃然界的变化及其反馈作⽤在内,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的活动和影响⽽产⽣的。
因此,学习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先应该树⽴的是古今变迁和空间差异的意识。
四种不同的学科性质认识:1、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著名的的历史学家邓⼴铭先⽣关于中国历史治学的“四把钥匙”之说:年代、⽬录、职官、历史地理。
2、历史地理学是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即边缘学科;通常有“史地不分家”之说,但不是中学课程中历史课与地理课的简单相加。
3、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学科;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地质学)(⼈类产⽣)(独⽴的地理学科)这是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4、历史地理学是⼀门独⽴的学科,其特征是尽全时空的⼈地关系——“⼈地时空学”。
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法⼀)历史⾃然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由⼈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然地理的变化。
中国历史地理课后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课后简答题答案导言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
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根据是其研究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
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1、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2、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史地理选题
中国历史地理选题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选题方向:
1.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与民族融合
这个选题可以探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疆域扩张与收缩,以及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地图,可以了解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与影响。
2.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这个选题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演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 中国古代农业地理与农村发展
这个选题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生产技术的演变、农村聚落的形成与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特点,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地理与农村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4. 中国历史上的交通与贸易
这个选题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交通路线、交通工具、贸易往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和贸易的状况,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以及交通和贸易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5. 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
这个选题可以探讨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以上仅是一些可供参考的选题方向,中国历史地理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具体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重要学科,需要有相应的研究人才投入。在人才培养领域需进 一步提高学科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3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作为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学科之一,中国历史地理学为保护文化遗产、推动 经济发展、增进人类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案例分析
陕南中部地区秦 汉空间考察
理论框架
历史地理学理论框架主 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分析、地域系统和历史 地理环境分析、地域历 史文化分析等。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学科地位
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跨 学科、综合性学科,具有独 特的学科地位。
研究范围和内容
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历 史上各个时期的地理空间、 交通运输、交流联系等内容。
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可 以了解历史背景下人类生、 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空 间特征,提供历史观与文化 观的生动例证。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代表性研究
1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
从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华夏的心脏地带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2 中国地域之间的联系和分化
研究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域、内陆与沿海地区、南北方地区等历史地理关系,探讨地域联 系与分化的空间变化规律。
3 中国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各阶段影响,研究与经济、文化相联系的地理环境要素在 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
结论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探讨中国历史地理学格局与理论、 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深化成为未来趋势。
2
中国历史地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主要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2、禹贡学会:1934年由顾颉刚、谭其骧发起,联合当时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师生,成立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宗旨和《禹贡》半月刊的内容,主要以沿革地理为主。
《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创刊至1937年,共出版7卷82期,发表文章708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对历代地理志的校补,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考订,河道、水利、交通的变迁与兴废,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变迁,以及对古代地理著作的研究等。
禹贡学会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造就了大批研究人才,后来的史地三大家侯仁之、谭其骧、史念海当时都是禹贡学会的成员。
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沙漠化:是指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在人类历史时期,由于人为因素作用并受自然条件影响,在原非常沙漠地区产生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
我国历史时期沙漠化类型分为两类。
首先,在历史时期原不是沙漠的地方形成沙漠,称东部草原和荒漠地带。
第二,原理啊就有沙漠存在,历史时期进一步扩展,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带。
4、贝壳堤:是由贝壳物质堆积形成的沿岸沙堤,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贝壳堤可作为海岸演变的标志。
5、禹贡九州:九州是不存在的,是后代人们理想化的认识。
九州是假定的夏、商、周时期的行政区划。
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理区域观念。
九州包括冀州、蓘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凉州、徐州。
后来,九州便演变为中国的代称。
6、长城:长城是古代一种由城墙项链的城堡形成的漫长的防御体系,是冷兵器时代边境地区重要的防御工事。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
跨学科融合
随着地理学、历史学、环境科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中国历史 地理学将进一步融入相关学科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形成更为综合 的研究视角。
技术驱动的创新
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 术的进步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提供更多数据支撑和分析手段, 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
全球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历史地 理研究将更加关注与世界其他地 区的比较和联系,从全球视角审 视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的经济版图逐渐扩大。
近现代历史地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近现代中国历史地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领土主权的变更、 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现代时期,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挑战,如沙俄在清朝 末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 约》等不平等条约。然而,在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 现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变革对中国 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中国
特点
具有时空双重性、人地相关性、动态 演变性。
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性
1 2 3
促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变 化。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迹、古村落、自然景观 等。
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初步发展
01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汉唐时期。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人们放弃劳动代价较小的利用型经济,转向劳动代价较高的生产型经济,只有在自然资源不能保证直接索取 的前提下才会出现,而影响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取决于资源本身,另一方面则与人口密度直接 相关。
目录分析
二聚落环境选择与 人类生产方式
一史前时期聚落的 环境选择
三史前时期西辽河 流域聚落持续使用
时间与环境容量
一 “中国”的 含义及其空间 变化
二中国历代疆 域变化及其地 理基础
三清代晚期的 疆界条约与疆
域变迁
四关于疆域问 题的余论
一历史时期气 候冷暖干湿之
变
二历史时期植 被地理分布变 化与重要农业 生产界限
四长江中下游湖泊变 迁
二畜牧业从原始农 业中分离与游牧业
诞生
一非农业民族的地 理分布与经济生活
方式
三游牧业与游牧方 式
一分封制与政 治空间管理
二郡县制与地 方行政管理
二 “犬牙交错” 行政区边界
一 “随山川形便” 行政区边界
三 “随山川形便” 与“犬牙交错”划 界原则对当代的影
响
一太行山东麓道路与 重要战例
地:淮河流域
一从西向东的政治 空间与战略进程
三中国北方农牧交 错地带的战事与长
城的地理学意义
一城市产生、发展的 地理过程
二中国古代城市地域 空间格局
三中国早期城市形态 与重要古都平面布局
四中国古代都城选址 的地理基础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韩茂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尤其擅长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环境变迁,历史社会地理等。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A.领海B.领空C.具有主权的岛屿D.大陆疆土答案: 大陆疆土2、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A.对B.错答案: 错3、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A.拉丁文B.古希腊文C.古埃及文D.阿拉伯文答案: 古希腊文,古埃及文4、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A.对B.错答案: 对5、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___与 _②___,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A.①地理学会②地理学报B.①禹贡学会②《禹贡》半月刊C.①禹贡学会②地学杂志D.①地理学会②地理研究答案: ①禹贡学会②《禹贡》半月刊6、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___的地理。
A.今天、明天B.现在C.昨天、前天D.未来答案: 昨天、前天第一章1、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A.对B.错答案: 对2、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A.对B.错答案: 对3、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A.对B.错答案: 对4、“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A.中俄《北京条约》开始B.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C.中俄《瑷珲条约》开始答案: 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5、“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中A.《尼布楚条约》B.《禹贡》C.何尊D.甲骨文答案: 何尊6、①_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②_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_③__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历史地理学
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
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
答:1934年2月顾颉刚和谭其骧在北平创办的学术团体。
以《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命名,主要成员是燕京、北大、清华、辅仁的学生和青年教师。
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并创办《禹贡》半月刊发表研究成果,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内迁,学会无形解散。
禹贡学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当时学术界兴起了研究历史地理学的高潮,为今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位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均出自禹贡学会。
4、羁縻州
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二、问答题
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
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
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
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层级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越难。
从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分的层数主要在两级与三级之间变换,也有少数朝代是划分三层以上的行政区,最高一级行政区的称谓、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迁。
(1)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
(2)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
(3)隋及唐前期的州县两级制。
(4)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
(5)元代的多级复合制(6)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
2、叙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事实。
答: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
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安史之乱以来,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叙述黄河变迁的经过与影响。
答: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4、西安定都的条件有哪些?
答:1、在中国的中部,位于国家核心位置,比较安全;2、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3、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物产丰富,资源较优;
4、地理位置好,潼关易守难攻。
5、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2)地理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部门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第二,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3)地理环境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6、简述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变迁的大势。
答: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以台湾省和香港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广东(57.9%)、海南(51.9%)、黑龙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过20%的有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森林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热带雨林.树种共达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经济价值高、材质优良的就有1000多种.珍贵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福建柏、台湾杉、珙桐等均为中国所特有.经济林种繁多,橡胶、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8~38%;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极少,仅为1.4%.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用材林面积的比重占73.2%,经济林占10.2%,防护林占9.1%,薪炭林占3.4%,竹林占2.9%,特殊用途林占1.2%.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中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发达国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
以上,中国仅为42.2%;世界平均每公顷蓄积110立方米,中国为90立方米;每公顷年生长量,发达国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国仅为2.4立方米.中国宜林地多,东南半部气候湿润温暖,造林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