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共4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二、第二章:情绪管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情绪的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4. 教学活动:讲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实践,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情绪的方法。
三、第三章:人际沟通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有效沟通的技巧、人际冲突的处理。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实践沟通技巧,学会处理人际冲突。
四、第四章:自我认知与自尊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方法、自尊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我反思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讨论自尊和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五、第五章:压力管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压力,学会合理应对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压力的影响、压力应对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压力管理训练。
4. 教学活动:讲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压力应对的方法,进行压力管理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
六、第六章:青春期心理发展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处理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
参与、体验、践行
9
心理活动课的特点
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
学业成就、学习适应、社会交往、青春期、自我意 识、情绪调适、升学择业
强调学生自我探索
经验需要经历和建构,只有通过探索才能认识自我, 帮助不是替代
强调体验和感悟
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
开发同辈群体资源,学会助人,学会自助
2020/7/1713源自心理活动课的内容适应学习 适应生活 适应人际关系 学会做人
发展智能 发展个性 发展社会性 发展创造性
吴增强把心理活动课的内容概括为: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生涯辅导。
2020/7/17
参与、体验、践行
14
优质课例观摩
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历史、现状 初步认识心理活动课的概念和特点 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框架和实施
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情、激情、“煽”情
心理活动课中的“三重”“三轻”
重学生的内心体验、重学生的整体参与、 重学生的实际运用
轻理论传授、轻即时评价、轻求全责备
2020/7/17
参与、体验、践行
12
教学实践经验
鼓励性手段的运用
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注意语言艺术的 运用
2020/7/17
参与、体验、践行
2020/7/17
参与、体验、践行
3
什么叫心理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 课:是以培养 学生良好心理 素质、发展健 全人格、增进 其心理健康水 平为目的的专
门教育活动。
心理活动课(心理 辅导课):是把心 理训练的内容放在 活动中,让学生在 活动中感悟、体验、 接受行为训练,在 具体的活动中吸收 团体辅导的一些方 法,从而达到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的目
B 情意课程 (自我认识课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验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讲座: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类型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策略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案例教学: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压力的定义、来源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经验和策略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压力应对的兴趣讲座:讲解压力的定义、来源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经验和策略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练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章:人际交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情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情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第五章:自我认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自我认知的定义和类型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5.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自我认知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第六章:目标设定与实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目标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实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实现经验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目标设定与实现的兴趣讲座: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实现经验个人作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在下一堂课分享第七章:时间管理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7.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克服时间管理障碍的方法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技巧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时间管理的情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时间管理的情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第八章:自尊与自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尊和自信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的能力8.2 教学内容自尊和自信的定义和类型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建立自尊和自信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自尊和自信的建立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尊和自信能力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自尊和自信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自尊和自信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尊和自信能力第九章:应对挫折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影响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挫折的定义和影响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技巧从挫折中恢复和成长的方法9.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挫折的定义、影响和应对策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挫折应对经验和策略9.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应对挫折的兴趣讲座:讲解挫折的定义、影响和应对策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挫折应对经验和策略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练习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心理素质提升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类型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心理素质的提升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心理素质能力10.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心理素质提升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心理素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心理健康环节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学习自我调节情绪》教学目标: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持续用心、向上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构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潜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3、了解儿童时期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学会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排解不良情,在自我喜怒哀乐时,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一些反映不一样情绪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5分钟)大风吹,小风吹,台风吹: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
”,旁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
”,那么所有穿红衣服人就务必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
没有位子的人就着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
如果说:“小风吹。
”就反着进行。
如果说:“台风吹。
”则所有人都需要离开位子重新寻找。
二、主题活动:(30—35分钟)(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教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抽代表汇报。
小结: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是合理的;但任何过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都会给活动:看关于中国女排与古巴的比赛的录像,讨论: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观众与古巴的观众有不一样的情绪表现呢?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一样而有不一样的感受。
要想用心地对待生活,就应改变自我的观念,使自我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导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1.2 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包括个人发展、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1.3 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增强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1.4 分享成功案例,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第二章:自我认知与自尊2.1 导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重要性2.2 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理解2.3 探讨自尊的定义和作用,强调自尊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4 分享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提升方法,如积极自我对话、设定目标和庆祝成就第三章:情绪管理与表达3.1 导入:讨论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3.2 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情绪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3.3 探讨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和情绪表达策略3.4 进行情绪表达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和情绪日记第四章:压力应对与放松4.1 导入:讨论压力的定义和影响4.2 讲解压力应对的重要性,包括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4.3 探讨放松技巧的作用和应用,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和瑜伽4.4 进行压力应对和放松的实践活动,如放松训练和压力管理游戏第五章: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5.1 导入:讨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挑战5.2 讲解有效沟通的要素,包括倾听、表达和非语言沟通5.3 探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如尊重他人、合作和冲突解决5.4 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第六章: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6.1 导入:讨论目标设定和时间管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6.2 讲解如何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时限性的目标(SMART 目标)6.3 探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优先级设置和时间分配策略6.4 进行目标设定和时间管理的实践活动,如目标规划表和时间追踪器第七章:自信心的培养7.1 导入:讨论自信心的定义和重要性7.2 讲解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包括积极心态、自我肯定和成功体验的积累7.3 探讨如何克服自我怀疑和恐惧,提升自信心7.4 进行自信心的实践活动,如自我介绍、公开演讲和挑战自我第八章:网络素养与心理健康8.1 导入:讨论网络使用的普及性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8.2 讲解网络素养的概念,包括网络安全、信息筛选和网络道德8.3 探讨网络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过度使用、网络欺凌和社交隔离8.4 进行网络素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如网络素养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与支持系统9.1 导入:讨论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干预的重要性9.2 讲解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包括识别危机信号、提供支持和转介专业帮助9.3 探讨建立支持系统的方法,如家庭支持、朋友互助和专业心理咨询9.4 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支持系统的实践活动,如紧急情况模拟和求助流程图10.1 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3 展望未来,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持续促进心理健康10.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计划,鼓励他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的提升重点环节2:自我认知与自尊认识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自尊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自尊重点环节3:情绪管理与表达学习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掌握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情绪表达策略重点环节4:压力应对与放松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学会有效压力应对和放松技巧重点环节5: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掌握有效沟通的要素,包括倾听、表达和非语言沟通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如尊重他人、合作和冲突解决重点环节6: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学习如何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时限性的目标(SMART目标)掌握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优先级设置和时间分配策略重点环节7:自信心的培养理解自信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如何培养自信心,克服自我怀疑和恐惧重点环节8:网络素养与心理健康认识网络素养的概念,包括网络安全、信息筛选和网络道德了解网络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过度使用、网络欺凌和社交隔离重点环节9:心理危机干预与支持系统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包括识别危机信号、提供支持和转介专业帮助掌握建立支持系统的方法,如家庭支持、朋友互助和专业心理咨询。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
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 最神圣的心灵产物
游戏辅导价值
身体的价值、智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治疗的价 值
● 在小学和幼儿园多用游戏辅导,在初高中提倡 游戏辅导。
△ 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游戏是一种行
为,一种情境。游戏对儿童心智上统整功能的发展 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细微功能可以表现为帮助婴儿 认识父母的脸;它的宏观功能可以达到思考整个地 球的环保问题的解决策略。它可使儿童人格特质的 组合达到自动化。从出生到为人父母的成人期,这 样的心智统整功能都在继续发展。
三、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心理活动课的活动形式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 心理活动课效果的评价
心理活动课的活动形式
游戏辅导 角色扮演 价值澄清 情境训练法
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的涵义
是指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投射 出来,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门教育活动。
心理活动课(心理 辅导课):是把心 理训练的内容放在 活动中,让学生在 活动中感悟、体验、 接受行为训练,在 具体的活动中吸收 团体辅导的一些方 法,从而达到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的目
的。
团体心理辅导课 (班级心理辅导 课):团体心理辅 导的理念和技术在 班级心理辅导中的
应用。
心理辅导的本质是:“助人自助”
结构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 学生直接投身于活动的情境中, 自我参与,自
我体验,自我发现,在团体“心理场”
(psychology field)中互相分享、回馈,使旧 有的认知结构受到冲击并产生内心的各种矛盾,
然后再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心理上达到新的平 衡。所以, “ 结构性团体(structured group) 心理辅导”的学习模式是最有意义、最有效果 的学习”(梁东标、唐礼深,2003)。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2. 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3. 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的关系4. 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5. 正确面对困境,塑造积极心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见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心理素质。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中小学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相关资源。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心理健康案例。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情境引入心理健康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活动对象中小学生三、活动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四、活动内容第1课时: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主体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收获,教师点评第2课时:情绪管理1. 导入: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2. 主体活动:情绪调节游戏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第3课时:人际沟通1. 导入: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2. 主体活动:沟通技巧训练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体会,教师点评第4课时:团队合作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精神内涵2. 主体活动:团队合作游戏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经验,教师点评第5课时:心理素质提升1. 导入:讲解心理素质的含义与作用2. 主体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五、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2. 游戏法:设计相关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点评法:教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分享: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
3. 教师点评: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指导进行评价。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 心理游戏道具:如卡片、拼图、道具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考试。
教学过程:一、引入:面临考试,有的同学产生了不少心理压力,为了能够在冲刺阶段,取得最好效果。
我们要学会一定的调节方法、和学习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
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
抓不住自己的重点。
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二、同学发言:谈自己的复习迎考方法。
三、集体总结迎考方法:(一)身心上:1、合理地计划和分配时间。
在有限的2个月里,学会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忙闲得当。
2、保持足够的睡眠。
睡眠是人的基本需要,不要压缩和减少睡眠的时间。
如果没有很好的休息与睡眠,就很难有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去学习和记忆。
3、劳逸结合,身心平衡。
4、多与同学沟通和交往。
(二)学习上1、读,即通过读课本,看笔记,翻作业,达到知识再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注意:①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去读,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平均使用力量的方法是极其盲目的,也是低效的。
②读,不仅仅是用眼睛去扫描,这样既容易走神,也是造成复习肤浅的重要原因。
读的同时应多动手,在书本上作些标记、批示;多动脑,积极思考,上挂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下联到具体的知识点和习题。
2、忆运用尝试回忆的方法将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过电影”,发现不熟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翻阅资料,请教老师,予以补救。
中心小学心理课程设计
中心小学心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中心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分析中心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
4.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心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等。
具体安排如下:1.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定义、意义和目标,讲解相关心理发展理论。
2.中心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讲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介绍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讲解实际操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中心小学心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心理调适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心小学心理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素质。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4.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活动对象中小学生三、活动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四、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心理辅导室五、活动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的影响。
2. 活动一:心理漫画欣赏,引导学生思考漫画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及解决经验。
第二课时:积极心态的培养1. 导入:讲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2. 活动一: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态特点。
3. 活动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积极心态。
第三课时:心理调适技巧1. 导入:讲解心理调适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活动一:心理游戏,让学生体验心理调适技巧的实际效果。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享心理调适方法,互相学习。
第四课时:人际沟通与交往技巧1. 导入: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活动一: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享人际沟通技巧,互相借鉴。
第五课时:心理辅导资源利用1. 导入:讲解心理辅导资源的种类及其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活动一:心理辅导资料查阅,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
3. 活动二:小组分享,介绍自己喜欢的心理辅导资源及使用经验。
六、活动评估与反馈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以便对后续活动进行改进。
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
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如情绪、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和思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调节情绪和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出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活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及他人的情感需求。
3. 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校园和谐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结合心理学基础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际需求。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对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有较高的关注。
教学要求:教师需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心理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联课本第二章。
- 情绪的认识与管理:讲解情绪的类型、作用和调节方法,关联课本第三章。
- 自我认知与成长:探讨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关联课本第四章。
2.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分析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教授有效沟通的方法,关联课本第五章。
- 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解决冲突的策略,关联课本第六章。
3. 心理调适与自我成长: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关联课本第七章。
-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情绪的认识与管理。
- 第二周:自我认知与成长,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
- 第三周: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心理调适与自我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的心态。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活动对象中小学生三、活动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四、活动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或教室五、活动流程第1课时: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通过短片、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历,增进彼此了解。
第2课时:情绪管理1. 导入:讨论情绪的类型及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
3. 实践:进行情绪管理练习,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第3课时:应对压力1. 导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认识应对压力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时间管理、寻求支持等。
3. 实践:进行压力应对练习,让学生学会有效应对压力。
第4课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1. 导入: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2. 讲解:介绍与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尊重等。
3. 实践:进行人际关系模拟练习,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展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成果以及课后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相关书籍、资料。
2.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实践练习道具。
八、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
2.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3. 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九、课后作业1. 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 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十、拓展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等,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活动课课程设计
心理教育活动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如情绪、压力、自我认识等;2. 学生掌握至少3种心理调适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3.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够列举出至少5个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心理调适方法,有效缓解自身情绪和压力;2.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重视自身心理健康;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需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身情绪、压力等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情绪的认识与管理(教材第二章)- 压力的认识与应对(教材第三章)- 自我认识与自尊(教材第四章)2. 心理调适方法- 放松训练(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正念冥想(教材第五章第二节)- 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教材第六章)3. 心理健康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重要性(教材第七章)-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心理疾病预防与求助(教材第八章)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包括情绪、压力、自我认识等概念的学习。
第二课时:心理调适方法,学习放松训练和正念冥想,并实践操作。
第三课时: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1. 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设计一门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评估的方法。
- 培养学生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技巧。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
- 利用心理测试工具,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
- 设计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 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维护意识。
3. 课程内容3.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基本概念。
-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3.2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 自我探索与自我认识的方法。
- 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技巧。
3.3 人际沟通与社交技巧- 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3.4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挥。
3.5 网络心理与网络安全- 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
- 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
4. 课程实施4.1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实践与体验并重: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提供心理健康相关资源。
4.2 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持续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期末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主要内容:
1
心理活动课概述
2
心理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3 4
优秀课例分析及启发
心理活动课概述
选择
一个渔翁和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大篓钓好的鱼 一个特别好的鱼竿 钓鱼的技术
您会如何如何选择?
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课): 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 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 素质的目的。
小活动
抓手指
左右手掌,右手手指 听到“夏天”这个词时,手掌抓手指
注意的分配
俗语说:一心不可二用,怎么解释? 人在进行两种以上活动时, 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
小游戏:一心二用
12+23+34+45= 25×7+40÷8= (12+25-7) ×8= 7+17+27+37=
活动课程在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 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心理疾病、调试心 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 例:青春期教育、考试心理等等。
新生适应心理辅导活动课
单元 一 名称 相识 你我他 缘分 天空 爱的 呼唤 爱在 身边 迎向 风雨 未来不 是梦 目的 互相认识 初步了解 达成契约 建立信任, 彼此接纳 倾诉 进一步了解 彼此接纳 了解自己,建立自 信,感受除了父母 的爱之外周围世界 别人给予的爱 面对现实,乐观、 勇敢、智慧地生活 接纳独特的我,畅 想未来,创造生活 ,告别感言 活动内容 热身:无家可归 滚雪球,讲自己名字的故事 建立团体规范 热身:信任后倒 盲人探世界 分享感受 唱歌:我想有个家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回忆爸妈对自己做的感人事3-5件 热身:心有千千结 假如妈妈爸爸这样对我说…… 打开自己内心 突出重围 智慧人生(分享成功体验) 自我期待(理想家园的样子) 我的叶子 三年后的我。。。。 真诚祝福,分享体会 时间 100 分钟 100 分钟 100 分钟 100 分钟 100 分钟 100 分钟 备注 团体协定 眼罩 写感受 歌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导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1.2 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包括个人成长、学业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1.3 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提高自我认知、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等1.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自我认知与自尊心的培养2.1 导入: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概念2.2 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培养自我认知能力2.3 讲解自尊心的培养方法,包括积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等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尊心培养经验,互相学习和鼓励第三章: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3.1 导入:讲解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性3.2 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等3.3 活动:让学生进行情绪识别练习,提高情绪管理能力3.4 讲解压力应对的方法,包括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3.5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方法,互相学习和鼓励第四章: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4.1 导入:讲解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4.2 讲解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包括主动倾听、清晰表达等4.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情景的角色扮演,提高沟通技巧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互相学习和鼓励第五章:心理素质与成长5.1 导入:讲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5.2 讲解成长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5.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心理素质提升方法,互相学习和鼓励5.4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六章:自信心的培养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6.1 导入:通过故事或事例引入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6.2 讲解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信心6.3 活动:进行自信心训练,如正面自我暗示、成功日记等6.4 讲解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6.5 小组讨论:分享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和方法第七章:应对挫折与逆境的心理策略7.1 导入:讨论挫折和逆境的普遍性及其对心理的影响7.2 讲解应对挫折的心理策略,如理性认知、积极心态等7.3 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练习应对挫折的方法7.4 分享成功应对逆境的案例,激励学生面对困难7.5 小组分享:讨论并总结各自应对挫折和逆境的策略第八章:网络成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8.1 导入:介绍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8.2 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表现8.3 讲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成瘾8.4 活动:讨论网络使用的健康方式和时间管理8.5 小组讨论:分享控制网络使用的经验和方法第九章: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9.1 导入:探讨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9.2 讲解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差异及其重要性9.3 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增进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理解9.4 分享如何尊重和接纳性别多样性的观点9.5 小组分享:交流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认识和体验第十章:规划未来与生涯发展10.1 导入:讨论规划未来的重要性和生涯规划的意义10.2 讲解如何进行个人生涯规划10.3 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初步练习,如兴趣测试、能力评估等10.4 分享成功规划未来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10.5 小组分享:讨论各自的生涯规划想法和计划,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十一章:团体合作与团队精神11.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11.2 活动: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11.3 讲解团队中沟通和协调的技巧,如有效倾听、表达观点等11.4 小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11.5 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12.1 导入:介绍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12.2 讲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如提问、分析、评估等12.3 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2.4 讲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如识别问题、解决方案等12.5 小组分享:分享各自的问题解决策略和经验第十三章: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13.1 导入:讨论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3.2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13.3 活动:进行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估,制定改善计划13.4 讲解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13.5 小组讨论:分享生活方式改善的体会和压力管理的技巧第十四章: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保护14.1 导入:讲解心理危机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4.2 讲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步骤14.3 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巧14.4 讲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如识别危险、保护自己等14.5 小组分享:分享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经验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学习收获15.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成长和变化15.3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持续重要性15.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15.5 展望未来,让学生设定新的心理健康目标,持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