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四章第四节
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及自然固氮的不足,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了解氨气溶于水的实验步骤,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理解氨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氨与水、酸反应的性质,认识氨能被氧化的性质,及氨的主要用途(化
工原料和作制冷剂)。
4.掌握氨参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掌握氨气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
拓展性目标:
1.铵盐的热不稳定性。除掌握NH4Cl、NH4HCO3的分解规律外,可简单介绍某
一种铵盐(如NH4NO3)分解的产物与此不同。
2.由氨气的制备原理类推这一类气体制备实验的实验装置
3.能正确书写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在氨气的溶解性、氨气的制备过程中,体会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的基本过程 和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氨气的溶解性、氨气的制备过程中,体验利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探
【指导】要求各小组的操作同学先叙述喷 泉实验的操作步骤,评价后,由小组本次
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 打开橡胶塞闻氨气的气 味,记录氨气的相关性质 :常温下无色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据操作步骤操作喷泉实 验,记录现象,按学案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8
①氨与 水反应
②氨与 酸反应
③氨的 还原性: 氨气的催 化氧化和 氨气的分 解
渡 氨气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入氨
容,完成:
引 气的还原性。
1.标出N线中各氮元素
入
化合价
氨
2.完成转化的化学反应
气
方程式
的
还
原
性
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中的铵 盐 盐的性质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 3min 容,讨论归纳铵盐的物
的
理性质、铵盐的化学性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案
课题: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问题引课]:学生思考回答课本P84的【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中经常做干燥剂)。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并投影下列思考题:(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片有哪些变化?(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与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大多数金属,还能够氧化非金属:如C 、S、P等。
C+2H2SO4(浓)≜CO2↑+2SO2↑+2H2O补充例题: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 硝酸 硫酸》(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把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明白得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看现象,并依照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把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估量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看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明白得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体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预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活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适应师:假如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漂亮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有意损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什么缘故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摸索。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篇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和二氧化硅的教案】第4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硅和二氧化硅(第一课时)张玉芳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含量;2.了解单质硅的主要性质、工业制法、主要用途;3.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2.活动探究:通过碳与硅、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新旧知识的比较、设疑引导,变教为诱、变教为导的思路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顺序和正确方法;顺序:2.通过学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广泛用途后,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内需和兴趣。
教学重点: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实物展示)水晶、玛瑙、陶瓷、玻璃、硅芯片、光缆[讲解]这些物质的主角是硅元素,它们都是硅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板书]第1节硅和二氧化硅硅1.物理性质[推进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描述硅的物理性质。
[学生]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很大的固体。
[讲解]很好,那我们现在来看看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生] 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硅元素的位置。
[讲解]我们发现硅元素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金属都有很好的导电性,而非金属一般都是绝缘体,单质硅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板书]2.化学性质[引导]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碳、硅两元素的位置,然后请学生板演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
[学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半径不同。
[讲解]两者最外层都是4个电子,在反应时不易得失电子,故常温下c、si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学生]c+o2点燃 co2点燃[讲授]si + o2 sio2[板书]3.自然界中的存在(学生阅读、回答下列思考题)思考题: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怎样?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何?地壳中硅元素以哪几类物质存在?[讲解]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中学化学鲁科版必修1 教案(第04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第一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两条线索相互交叉而展开,介绍了硅、二氧化硅的性质,硅单质的制法,硅、二氧化硅在计算机及通信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常见的硅酸盐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和新型无机硅酸盐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与旧教材相比,本教材加大了各种材料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用介绍的力度。
(二)知识框架1.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①单质硅的物理性质:②硅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
Si + O2加热===== SiO2 Si + 2F2 === SiF4 Si + 4HF === SiF4↑+ 2H2↑③硅的工业制法: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SiO2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后再提纯。
SiO2 + 2C 高温===== Si + 2CO↑④硅的主要用途:作半导体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硅合金等。
2.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iO2 + CaO 高温===== CaSiO3SiO2 + 4HF == SiF4↑ + 2H2O③二氧化硅的用途:制造电子元器件、光学仪器、精密仪器轴承、光导纤维、石英钟、工艺品、玻璃等。
3.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①玻璃、水泥玻璃水泥原料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石英(SiO2)主要原料石灰石粘土辅助原料适量的石膏等原理高温下复杂物理化学变化高温下复杂物理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主要成分及特性普通玻璃钠玻璃(Na2O·CaO·6SiO2)玻璃是非晶体,称为玻璃态物质无固定熔点,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软化可加工成制品3CaO·SiO2硅酸三钙、2CaO·SiO2硅酸二钙、3CaO·Al2O3铝酸三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硅、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粗硅的制法。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教学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教学案】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工业合成氨:N2+3H22NH3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得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氨的化学性质:①NH3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大部分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水呈弱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一水合氨大约有1%电离,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中的成份:H2O、NH3·H2O 、NH3、OH-、NH4+、H+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 NH3·H2O NH3+H2O②NH3与酸反应生成铵盐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个玻璃棒接近产生白烟现象:NH3+HCl=NH4Cl(晶体)氨与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NH3+HNO3=NH4NO3氨气与硫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 + H+ = NH4+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到氨水中NH3+H2O+CO2=NH4HCO3离子方程式:NH3 + H2O + CO2= NH4+ + HCO3-③NH3与O2的反应(还原性)4NH3+5O24NO+6H2O3. 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之相同的制备装置:O2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冒白烟;干燥:NH3的干燥剂选用——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注:①氨是碱性气体(有水),故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H2SO4、P2O5等②氨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故也不能用无水CaCl24.氨的用途: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教学案(于、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2.了解硅酸盐的重要用途及组成。
3.掌握硅酸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培养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硅及其化合物重要用途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二氧化硅的用途,性质和硅酸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结构教学过程【复习与巩固】1.地壳中各元素按含量排序前四位的依次是。
2.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一种既不易电子,也不易电子,主要形成价物;是构成的主要元素。
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单质,如,,,也有化合物,如。
碳的氧化物CO2大量存在于大气中,可以通过作用进入有机物中。
一.硅1.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与碳相似,也是既不易电子,也不易电子,主要形成价化合物,不同点是硅在自然界全部以存在,主要是和,是构成地壳中大部分的、和,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在自然界中石英、沙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玻璃、水泥、陶瓷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
二.二氧化硅【科学视野】地壳中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其存在形态有和两大类,统称。
它的晶体中,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有个O原子,每个O原子周围结合有个Si原子;在整个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为:;【Si —O4 】四面体不仅存在于二氧化硅晶体中,也存在于所有中。
【复习回忆】二氧化碳是一种色体,于水,易华,它的晶体叫。
是一种性氧化物,和水、氧化钙、氢氧化钠、硅酸钠反应。
1.物理性质纯净的二氧化硅晶体是一种色透明的固体,硬度,熔点,溶于水。
2.化学性质二氧化硅是一种性氧化物,但化学性质,常温下水、酸反应,唯一和它反应的酸是,反应方程式为:,因此的制取和存放均不可在玻璃器皿中。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氨 同步教案设计
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一、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从初中就有接触到氨水,铵盐等试剂,对氨有一定的了解。
在之前关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学习一种新物质的基本流程,在关于氯水的学习中也分析过溶液中有什么微粒。
加上本节内容实验有趣,知识点与生活相关,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较易上手,但部分内容易出现不易理解、概念混淆的情况,如铵盐的分解和检验,氨的实验室制法和制备氨的方法有何区别等,应重点理解学习。
2.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
本章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3)掌握铵盐的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别液氨和氨水,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氨及铵盐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氮的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意识,赞赏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2.教学难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讲解展示氨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忆,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
并适当进行补充。
察、回忆以前知识,总结。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
过渡要求学生在课本划出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的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并根据现象思考其原理。
阅读实验过程,关注细节。
实验需注意的事项。
演示实验“喷泉实验”的演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等手段,让学生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结论。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一、氨的性质3.氨水的性质①氨水中含有:H2O、NH3、NH3·H2O、NH+4、OH-、极少量H+。
②NH3·H2O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4OH。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3而非NH3·H2O。
④液氨与氨水的区别(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②发生装置:固+固――→△气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₂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3.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强氧化性: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写出下列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①浓硝酸与 Cu: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②稀硝酸与 Cu: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③浓硝酸与木炭:4HNO3(浓)+C 4NO2↑+CO2↑+2H2O。 (3)不稳定性:浓硝酸在受热或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4HNO3(浓) 4NO2↑+O2↑+2H2O,生成的 NO2 又溶于 浓硝酸,使浓硝酸显黄色。
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水分,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 2∶1 的比例脱 去。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a.钝化: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从而阻止浓硫酸与铁、铝继续反应。 b.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如与铜反应
迁移应用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制、铝制容器能盛放 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浓硫酸可作 H2、O2 等气体的干燥剂表现其脱水性 解析: A 项,发生钝化,生成了致密氧化膜,并不是不反应;B 项,表 现脱水性;C 项,Cu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uSO4 和 SO2,既表现酸性,又 表现出氧化性;D 项,只表现吸水性。 答案: C
二、
硝酸的强氧化性
知识精要
1.本质 HNO3 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 HNO3 中+5 价氮具有很强的得电子 能力。 2.硝酸氧化性的体现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与非金属单质 C、S、P 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非金属元素被 氧化成酸性氧化物或最高价含氧酸,反应后仍有过量稀硝酸。 如:C+4HNO3(浓) 2H2O+4NO2↑+CO2↑。 (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生成 H2,浓硝酸一般先被还原为 NO2, 浓度变稀后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 NO,气体红棕色逐渐变淡。 (4)低价金属氧化物或盐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O 与稀 硝酸反应:3FeO+10HNO3(稀) 3Fe(NO3)3+NO↑+5H2O,而不是发 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Fe(N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与规律;3. 掌握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组成;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难点】1.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 元素周期律的分类与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熟知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在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中,有什么特殊构造?这些构造又是如何排列的?二、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30分钟)1. 原子的基本构造(10分钟):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及运动轨道。
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0分钟):讲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能级和电子的排布规律。
3. 原子的物理性质(10分钟):探讨原子结构对原子的性质影响,引导学生探索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与规律(30分钟)1. 元素周期律的历史(10分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造和分类。
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10分钟):解释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分类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分钟):探讨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推断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指导学生对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进行综合梳理,拓展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章教学难点主要在于量子力学模型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需要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化学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3) 真做好氨气的⭐ᐌ室制法的演示⭐ᐌ,使学生掌握发生 置、收集 置、ᐌ 的方法,建议 ᐌ学生结合所学知 ,讨论 用什么 品干燥氨气。引导学生进行思 的 发散和收 。建议引导学生讨论⭐ᐌ室还有哪些快速、安全制取氨的方法?至少可以讨论出 浓氨水受 和浓氨水中加氧化 的方法。使所学知 学以致用,既可以 价学生 前面知 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让学生体ᐌ成就感。 3.加强化学概念的功能性作用。用氧化还原反 有关概念分析有关反 ,使学生从化 合价变化的角度 物 的性 ,推 氨的还原性。使学生体ᐌ ——ᐌ ——归纳ᐌ结 的学习 程。 4.运用归 、比较法进行课堂小结。(右图) 5.运用氮在自然界的循 , 学生进行情感 度价 值观教育。氮在自然界的转化既有化学变化,又有微生物 的 与。人在其中只是 与者中的一小部分。人与自然是 和 一的整体。我们 体我们的努力让这种和 延 续,用我们的知 为人 真正造福。 (二)浓硫酸、浓硝酸 1.注意以旧带新。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通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所以,要注意以 旧带新,一是巩固已有的知 ,二是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浓硫酸、浓硝酸的性 。 2.做好⭐ᐌ,充分发⠰⭐ᐌ的功能。⭐ᐌ→观察→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通 ᐌ学生 ⭐ᐌ的讨论,来分析变化的本 。另外,还要强调⭐ᐌ的操作要点及要掌握 的⭐ᐌ技能。由于这些⭐ᐌ会 生污染性的气体,建议由老 进行演示,并可 ⭐ᐌ 置进 行适当的改进,以减少污染。 (1) 于浓硫酸的氧化性,建议 ᐌ学生分析硫酸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推导出浓硫 酸的氧化性(浓硫酸与铜反 的可能 物),教 演示⭐ᐌᐌ ,建议进行如下的引导:本 ⭐ᐌ的条件是什么?反 前后溶液及铜丝有哪些变化?⭐ᐌ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 有什么变化?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 (2)补充“黑面包⭐ᐌ”,并做稀硫酸与蔗糖作用的 比。 3.加强化学概念的功能性作用。用氧化还原反 有关概念分析有关反 ,使学生从化 合价变化的角度 物 的性 。 4.运用归 比较法进行学习。如,浓、稀硫酸的性 列表比较。指导学生概括、整合 不同价 硫元素的转化关系:
(二)学习目标 1.知 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氨气物理性 ,通 ⭐ᐌ 氨气、铵盐的化学性 ,学会氨气的⭐ᐌ室制 取、收集、检ᐌ的方法。知道铵根离子的检ᐌ方法。 (2)了解硫酸物理性 ,通 ⭐ᐌ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 性)。 (3)了解硝酸物理性 ,通 ⭐ᐌ掌握硝酸的化学性 (氧化性)。 (4) 氨、浓硫酸、硝酸再生 中的 用。 2. 程与方法 (1)通 观察、分析⭐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 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 硫及其化合物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归纳 整合的能力。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 的方法。 3.情感 度价值观 (1)通 ⭐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趣。 (2)通 氨的合成、硫酸、硝酸的重要用途,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 社会发展的巨 大。 (3)通 氮的循 培养学生 人与自然的和 发展的意 。 (4)培养 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点分析 氨气的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造硝酸,这些用途是基于氨能与酸反 的性 及氨具有 还原性可以催化氧化的性 。因此,学习氨的化学性 不 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用价值。 而作为学生学习 象的氨气,主要来源于⭐ᐌ室制取,通 ⭐ᐌ室发现物 进行研究,也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生 掌握⭐ᐌ室制氨气的基本操作。基于上述考 , 氨 气的化学性 和制取确定为教学重点。依据化学式,从化合价分析, 性 ,进行ᐌ , 是学生 掌握的一种研究物 性 的化学方法,有一定的⠰度. 氨的还原性作为教学⠰ 点。 初中已经学 稀硫酸的性 ,浓、稀硫酸性 的差异就在于浓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而表现强氧化性,是其特殊性的表现。另外,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入手分析,浓硫酸中的硫元 素化合价为+6 价,处于硫的最高价 。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在与大多数金 及非金 的反 中,浓硫酸主要表现氧化性。 本节为必修 1 的最后一节课,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 已基本掌握,而本节的内容主 要包括硝酸的物理性 ,化学性 (主要为不稳定性与氧化性), 用氧化还原的知 分析 同一元素不同价 物 之间的转化关系,来学习硝酸的相关知 。 教学重点:氨气的化学性 和制取;浓硫酸的氧化性;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点:氨气的还原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非金 单 、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 元素的知 体系`。在硫、氮元素 的知 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 特性,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 ,因此他们归为一节学习。
4.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经ᐌ: 学生只是 生活生 中的氨有初步浅层次的感性 ,在以往的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没有 涉及到。 学生初中已经学 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 ,也做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腐蚀 性⭐ᐌ。 另外,学生已有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入手分析,浓硫酸中的硫元素 化合价为+6 价,处于硫的最高价 。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在与大多数金 及非金 的反 中,浓硫酸主要表现氧化性。 学生学习 程中的问题: 浓、稀硫酸性 的差异及其本 ,不会运用量变引起 变和内因、外因关系分析 问 题; 学生容易形成的错误 :硝酸越稀,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说明硝酸越稀氧化能力越强; 从离子反 角度深入 氨气的⭐ᐌ室制法,进一步得出 NH4+的检ᐌ方法。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氨、硝酸、硫酸是重要的化工 品。掌握氨、硝酸、硫酸的性 ,可以 更好地 他 们在工农业生 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 科书选择氨气的性 和制法、自然界中氮的循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等内容,目的是 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的化工 品的主要性 ,了解氮的循 生 平衡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氨、铵盐,第二部分浓硫酸、浓硝酸。 第一部分的重点知 为氨气的物理性 、化学性 、制取及铵盐的性 。 教材的呈现方式是从合成氨 人 的 及农业生 中 泛 用的氮肥等知 引出本 课时氨的性 的学习,通 ⭐ᐌ学习氨气的物理性 和化学性 ,简单学习铵盐的性 , 在铵盐性 的基础上,学习氨气的⭐ᐌ室制法。再从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 回归到人与自然 和 发展并得到情感的提升。 第二部分浓硫酸、浓硝酸的主干知 是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 起反 ,也能与 一些非金 起反 ,反映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 氮的氧化物。教材 于这些主干知 采取用⭐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 方程 式进行强化。而 其他一些基本知 ,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 (二)学时安排 计划安排3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要注意运用研究化学物 的方法:观察、⭐ᐌ、分 、比较来指导本节的学习。 (一) 于氨的教学 1.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趣。例如:展示农民 庄稼施肥的图片;合成氨工 厂图片;德国科学家哈伯的照片及生平简介;氮肥 于 食增 的介 等。 2.做好⭐ᐌ,充分发⠰⭐ᐌ的功能。建议教 指导⭐ᐌ要注意:⭐ᐌ要目的明确;观 察重点突出;提出的思考题要简 、明确;引导分析要揭示本 。 (1)氨气物理性 ⭐ᐌ:建议 ᐌ泉⭐ᐌ改成四人一 的分 ⭐ᐌ,并且在老 的指 导下不同的 滴加不同的指示 ——酚 或石蕊,通 比⭐ᐌ,引导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 本 。然后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可以 生ᐌ泉?②滴加指示 生的现象的本 原因是什 么?③与其它氢化物溶于水后性 有什么 ? (2)氨与酸的反 : 比⭐ᐌ。在点滴板上分 滴加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置于⭐ 物投影 上,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接近三种酸。观察发生的现象。通 比⭐ᐌ,加深学 生印象,明白 比是学习物 性 的一种方法。
目的是加强其印象。让学生理解 比也是一种分析、 物 性 的方法。
6.加强思想方法教育,如从浓硫酸可以与铜发生反 ,随着反 硫酸浓度变稀,稀硫 酸不与铜反 的事⭐,引导学生得出量变 变规律,加深 辩 法的 。
五、教学资源建议
1.利用相关图片:如浓氨水泄露图片,用以说明氨水的⠰发性;各种氮肥图片,用以
助铵盐性 教学;说明氮肥在当今农业的普遍 用、利用教材氮的循 图片,使学生了解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必修 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通 ⭐ᐌ了解氮、硫、等非金 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 , 其在生 中的 用和 生 境的影 。 2.《模块学习要求》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如
2 氧化
S
还原
0 氧化
S还原Βιβλιοθήκη 4 氧化6S
S
还原
5.建议用所学硫酸的知 ,联想引出硝酸的氧化性教学,并 计其强氧化性的ᐌ 原 理,在明确原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提供的 器 计方案,说明原理的正确性。
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 和化学性 ;知道铵根离子的检ᐌ方法和氨气的 ⭐ᐌ室制法,能书写相 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 分析简单的 境问题。
通 ⭐ᐌ 浓硫酸的物理性 和主要化学性 ,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教材分析 本节在全章的地位和作用: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本节是硫和氮元素化合物知 的完善和延续,同时逐渐构成非金 单 、氢化物、氧化物、 含氧酸等某一非金 元素的知 体系。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在硫、氮元素的知 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通性, 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 ,因此他们归为一节学习。 氨、硝酸、硫酸是重要的化工 品。掌握氨、硝酸、硫酸的性 ,可以更好地 他们 在工农业生 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科 书选择氨气的性 和制法、自然界中氮的循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等内容,目的是让 学生了解这些重要的化工 品的主要性 ,了解氮的循 生 平衡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节具有如下特点: a.重视知 的构建:主干知 基础知 起支撑作用。由“氨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 主干知 很容易生发而得出“氨易与酸反 生成盐”这一性 ; “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 化性”这一主干知 理解和运用可以得出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 起反 ,也能与一些非金 起反 ; 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表现出氧化性以及还原 物为相 的氧化物。 b.重视 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 得⭐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 ,⭐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