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一、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
斯巴达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武士2.教育的实施:第一阶段体格检查只有被长老认可的体格合格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育。
第二阶段:家庭教育。
7岁之前的儿童接受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斯巴达人的思想道德。
第三阶段:公共教育。
主要接受跑步、跳远、扔铁饼,掷标枪、摔跤等“五项竞技”训练。
3.教育的特点:突出军事体育训练强调道德教育重视女子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雅典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公民和商人2.教育的过程:第一阶段:7岁之前家庭教育第二阶段:7岁至13岁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第三阶段:13岁左右体操学校教育第四阶段:15岁左右体育馆教育。
主要有“五项竞技”和“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第五阶段:18岁军事训练团教育。
20岁结束时授予公民称号与斯巴达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化更高一些。
二、“产婆术”:苏格拉底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乃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就是不断地向对方提出问题,迫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而无法回答,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就是帮助对方从对话中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五项竞技”: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三艺”:文法、修辞、逻辑三、西欧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体强壮、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骑士。
一是从出生到七八岁的家庭教育。
儿童接受宗教教育,并养成健壮的体格。
二是到7、8岁以后的侍童教育。
按照出身等级到高一级封建主的城堡中充当领主的家庭侍童,追随在领主夫人的左右,完成各种服役,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待人处世之术。
三是在14-21岁的侍从教育。
主要是侍从领主,平时为他照料战马和武器,陪伴打猎与散步;战时则随从出征,并负担保护之责。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一、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
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
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
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外国教育史复习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
雅典教育的特点是: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身心和谐发展包括:身体健美,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教育体制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7岁以前在家里接受教育,十分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7岁以后的男孩子开始接受学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外国教育史复习纲要
1、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和文士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
2、古代印度的学校。
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公元8 世纪后,婆罗门教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
3.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0286)《外国教育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286)《外国教育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0286)《外国教育史》复习大纲考试形式:闭卷,时间:80分钟70分的卷面成绩+20分的平时作业+10分的考勤。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主的题型。
第一章古希腊教育一、目的要求:(一)了解古希腊文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具体内容。
(二)掌握古希腊教育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
(三)掌握雅典与斯巴达教育不同的产生原因及具体内容。
二、思考题:(一)试比较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二)试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
(三)试分析雅典教育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二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目的要求:(一)了解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演进。
(二)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的教育思想。
二、思考题:(一)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二)试评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第三章古罗马教育一、目的要求:(一)了解古罗马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掌握古罗马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及与古希腊教育的联系。
(三)掌握古罗马教育思想。
二、思考题(一)简述古罗马各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试述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古罗马教育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三)试评西塞罗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四)试评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一、目的要求:(一)了解经院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二)了解阿拉伯教育的产生和成就及拜占廷帝国教育特征。
(三)掌握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变化规律及深层原因。
二、思考题:(一)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二)试述阿拉伯教育迅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贡献。
(三)简述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四)试述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教育一、目的要求:(一)了解人文主义、新教教育及唯实论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对教育的影响。
(二)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教育的巨变及巨大历史意义。
(三)掌握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一教育的起源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青年之家:为年满7 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
一、苏美尔的教育1.“泥板书”: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将粘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的“泥板书”。
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所在文献往往有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
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
3.“泥板书舍”:是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创办的学校,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成为泥板书舍。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2.僧侣学校(寺庙学校,temple school):古埃及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教学内容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寺里收藏了大量图书,为要求深造的青年提供方面。
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1.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
3.“比丘”: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院里的僧徒学习12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
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务。
1.“五项竞技”(“五项运动竞技”):是古代斯巴达人军事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摔跤)。
2.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只有奴隶主子弟才能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平民和奴隶的子弟则不能;[2]教育为政治服务,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均由政治目的所制约;[3]偏重军事体育教育,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4]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监督管理,实行免费教育;[5]重视女子教育。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4)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选择题(20)1、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其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2、斯巴达7岁以后的教育需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
3、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在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古代希腊最强大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4、“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理论学的重要命题,也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5、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最高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并把其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6、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原则的教育家。
7、柏拉图最早提出了重视胎教的题,并主张学前教育应该及早开始。
8、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主张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9、马丁·路德提出两个重要的原则对后世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1)教育权由国家掌握而不是教会掌握;(2)由国家普及义务教育。
10、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巨著〈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11、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大教学论》的始终。
12、“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教育内容的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13、夸美纽斯把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相应的学校,其中在婴儿期应设母育学校,母亲是主要的教师。
14、为保证有效管理,夸美纽斯建议将学生每10人分为一组,并挑优秀者任十人长,协助教师检查作业,并督促其他学生学习。
15、1833年,英国国会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首开政府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
16、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17、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莫里尔法案》,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创办农业和工艺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1.古希腊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相同之处:①阶级性显著,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③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古希腊教育思想主要特点:①强调国家控制教育,注重培养执政人才;②古希腊教育思想扎根于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家也都从事教育活动;③注重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崇尚理性教育;④重视音乐教育,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⑤古希腊教育思想与哲学观点紧密联系。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园名称: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吕克昂(Lyceum)学园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中的矛盾。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后发展为启发式教学。
四步骤:讥讽: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方法局限:①受教育者要有追求真理的动机;②受教育者对所讨论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③不适合幼年儿童,对人的知识基础、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3.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用。
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4.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5.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特点:①文化教育衰落。
否定希腊罗马文化,烧毁图书馆,开设大量禁书名单。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4)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考试要求:单选题15*1 判断题9*1 名词解释4*4(总分100)辨析题5*2 简答题5*5 论述题12+13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一.史前教育的“成年礼”(P 24)1.《通过仪式》认为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并划分为分离、过渡、聚合三个阶段。
2.成年礼特征:a.少年领受成年礼的年龄极不一致。
b.成年礼不是一个短暂的仪式,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接受成年礼的少年要经历各种严酷的锻炼和考验。
d.许多部落还用各种恐怖、服药等方法。
f.在接受成年礼期间,少年还恪守斋戒和各种禁忌,并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g.割礼f.成年礼一般都伴有各种宗教仪式。
3.“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a.“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条件的要求。
b.“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特殊的有隔离作用的场所。
c.“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斤斤计较接受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d.“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4.史前教育的特点:生活性、宗教性、保守性、平等性、仪式性。
5.公共教育机构:一种是捷尔普切卡拉,它是给予儿童一般训练的“青年之家”;一种是卡尔梅卡克,是专门培养担任僧侣和领袖职务的人的学校。
6.沙巴耶娃认为“青年之家”是最早的教育机构。
二.学校的产生(P 39)1.三大发现:一是乌鲁克古城发现泥板文书,在距今至少5500年前,两河流域出现了学校教育;二是苏路帕克古城发现泥板学生课本等词汇和作业,约在公元前2500年,也是两河流域;三是马里城,泥板石,锲形文字教学的学校,也是公认最古老的学校。
2.学校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b.奴隶制国家的出现c.文字的出现和科学知识的丰富。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P 80)1.教育作用: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才能,使人道德高尚的必须途径。
因而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第一章:史前时代的教育(1)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1.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将教育看作生物继承现象,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基础3.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地模仿是教育的基础,模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4.劳动起源说:来源于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一切都起源于劳动,教育自然也包括在其中,教育是在物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论述史前教育的主要特征: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是一种适应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2)在原始社会教育中,儿童公有公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特征。
3)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传递生产知识和经验,让儿童学习行为规范、氏族的禁忌、部落的习俗和传统等。
4)受原始文化“泛灵论”的影响,宗教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
5)由于原始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多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一种模仿的方法。
第二章: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1)埃及的宫廷学校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学校;(2)古代埃及的学校内型: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3)古代埃及学校的特征及其对西方的影响:特征:学校多以僧侣和官吏为师;学习识字和阅读是基本内容;应用科学占有重要比例(特别是对数学的重视);教学方法上重视灌输与惩罚影响:象形文字成为西方文字的基础;宗教观念及其制度等对古希腊产生深远影响;早期应用科学等知识广泛流传(4)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的产生);2)专职教师的出现,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3)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4)文字的产生和应用(5)古代东方教育的基本特征: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不再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附带进行。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埃及的教育一、家庭教育在古代埃及,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实施的。
一般4岁以前的子女由母亲养育,4岁以后,男孩由父亲直接教育。
许多专门的知识技能是通过家庭以父子相传的方式传授下来的。
如祭司、建筑师、木乃伊师等,都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行业。
古代埃及的家庭还传授给下一代简单的计算、书写,以及某些职业技能。
道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埃及的道德教育目标就是使青年人做到敬畏日神、效忠国君、尊敬官长、孝顺双亲。
二、学校教育(1)古埃及学校的类型: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1、宫廷学校: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置的学校。
对象: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内容:基础训练(读写算)和业务训练(管理国家事务、习武和善于词令)目的:造就所需要的官吏2、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学术中心)附设在寺庙中,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对象:中层贵族子弟内容:科学技术教育(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等)目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培训祭司或僧侣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的学校。
对象:中下层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
目的: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的学校。
对象:一般奴隶主与自由民,比较宽泛内容:基本的读、写、算目的: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文士学校:古代埃及重视书写,因此出现了一批精于书写、通晓法令和具有很高文化修养,以掌握文字为基础的人叫文士。
这些人在他们待官求职之际,为那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其他自由民子弟设坛讲学。
(二)古埃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2)练习书写(3)练习词令(4)重视数学和计算2、教学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2)重视体罚“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他才听”“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信奉“多神论”和“万物有灵论”)3、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评述: 古代埃及的教育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它的类型之多、水平之高是其它国家所不及的。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古埃及的教育1、古埃及的文字和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2、古埃及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3、古埃及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古埃及人对教育的认识与他们的对生活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在古埃及文里,“教育”一词有“使其成为”的含义。
在埃及人的生活里,由于人们信奉“多神论”和“万物有灵论”,因此人们非常崇拜各式各样的神,在教育上则有“学神”。
另外在埃及的教育理念中,也是比较强调和谐和秩序的。
古印度的教育2、婆罗门教的教育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梵天”,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婆罗门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转世轮回说”。
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种姓间的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3、印度佛教的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斯巴达的教育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
(三)教育模式1、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2、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3、教育过程:1)0~7岁:由父母养育2)7~18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
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
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
同时也进行政治、音乐教育。
3)18~20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
进入之前要经过多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20~30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30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
4、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4)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广外英教复习提纲09级《外国教育史》B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智者派 2.精神助产术 3.《理想国》 4.《雄辨术原理》5.骑士教育 6.七艺 7.中世纪大学 8.经院哲学9.人文主义教育 10.快乐之家 11.《巨人传》12.《大教学论》13.“自然适应性原则”14.《教育漫话》 15.“白板说” 16.绅士教育17.自然后果法18.《爱弥儿》 19.自然教育20.《林哈德与葛笃德》 21.要素主义教育 22.《普通教育学》23.《民主主义与教育》 24.从做中学25.活动课程26.设计教学法27.五段教学法1.Socrates’ Method 2.The Great Didactic 3.The Five Formal Steps 4.Progressive Education 4.the Republic the Institutes of Oratory5.Corporal punishment 5.the Seven Liberal Arts 6.Chivalric Education 7.the Pleasant House8.scholastic philosophy8.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9.The Émile10. Democracy and Education二、简答1.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维多里诺教育实践的特点有哪些?4.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要求是什么?6.试析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7.简述夸美纽斯“泛智论”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8.洛克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有何意义?9.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的主旨是什么?10.斯宾塞关于课程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1.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有何特点?12.卢梭的知识教育思想的要点有哪些?13.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4.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包括哪些内容?15.赫尔巴特所指的人的“六种兴趣”有哪些?16.赫尔巴特是怎样论述“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17.福禄倍尔对幼儿园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18.试评蒙台梭利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卢梭(儿童权益的守护神)的自然教育理论(含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代表作1.卢梭的教育著作:《爱弥儿》(1762),创立了“自然教育理论”2.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溉、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卢梭“回归自然”教育也是“消极教育”)3.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回归自然”、遵循天性——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4.自然教育理论的最终培养目标:“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5.自然教育的原则:正确对待儿童和给予充分自由;由于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二、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概念和内容),代表作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总结了他早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社会观和教育思想。
2.教育目的:●人人都应受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获得符合他的天性和社会地位的教育●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发展●教育的措施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天性纳入社会秩序的正规,并促使他们把自己提升到道德状态●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才既是个性“完整的人”,又是人格上真正独立的人。
3.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具体包括4个方面:●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要心理学化;●教学内容要心理学化(要素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心理学化(直观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儿童的自我教育要心理学化4.(初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结晶)要素教育的含义: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在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5.要素教育的内容:●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的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各种关节的运动。
三、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代表作(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1.道德教育理论:1)教育的根本目的:五道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2)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就是“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引起的智力活动。
3)道德教育:儿童管理和训育(儿童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种恶行的预防,而训育是为了美德的行成)。
●赫尔巴特的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训育分为4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训育的具体实施有六种基本的措施: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作出选择”);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
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兴趣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五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四、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一、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2.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3.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体格,锻炼感官,使其正确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活动中,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自我活动(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游戏●社会合作、互相和参与(重要教育原理)三、幼儿园课程●游戏与歌谣●恩物: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内在规律(恩物满足三个条件:1、理解认识世界2、包含预示功能3、部分与整体)●作业●运动游戏(根本原则:“部分-整体”,有助于儿童了解个体与团体的关系。
)●自然研究五、新教育运动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实验学校;进步教育运动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制度和教育方法(昆西教学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此阶段思潮的共同特点(一)新教育运动概念: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也称为新学校运动。
1.代表人物:雷迪、利茨、爱伦·凯《儿童的世纪》(自由教育)、德可乐利2.实验学校:●英国雷迪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1889);●法国狄摩林罗歇斯学校(1898);●德国利茨乡村寄宿学校(1898);●比利时德可乐利生活学校(1907)德可乐利教学法(二)进步教育运动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也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1、代表人物:帕克,帕克赫斯特,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2、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帕克):主要特征:●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3、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是一个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1)道尔顿制的主要特征:●学校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
各作业室配有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2)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自由与合作。
——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
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4.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
●设计教学法的核心——有目的的活动●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1)设计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
他根据不同的目的,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设计、消费者设计、问题设计、练习设计。
其中以生产者设计为重点,它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
●.提出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
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
2)设计教学法的意义: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练习。
(三)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前期欧美新教育思潮之间的共同特点:●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儿童视为强制行为的对象。
●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以及比较和测量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六、蒙台梭利的幼教思想,纪律的形成,儿童之家的训练、代表作1、代表作:《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奏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及时、合理的安排。
(以遗传为中心的前提下,蒙台梭利把遗传与环境、教育这些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统一起来。
)4、纪律的形成:蒙台梭利所谓纪律赖以建立的自由活动是指一种首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工作可促进非压迫、非强制的纪律的形成。
这一主张的实质是“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来”。
5、蒙台梭利教学法(即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之家的训练:●感官教育(尤为重视触觉,循序渐进原则,分解的方法)●初步的读写算的练习(先写后读)●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6、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的异同:P351七、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论,思维与五步教学法,道德教育途径方法(杜威是“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1.教育本质观:三个命题的涵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与社会脱节)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
2)教育即生长(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以解决方法论问题)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杜威所说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具有民主主义的意义。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以解决知识经验如何得来的问题)●经验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受环境的塑造。
●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
●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2.教育目的论1)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抑,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2)杜威的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理想人的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与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