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2014版解读(省必修)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介PPT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介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aaebbfd5bbfd0a795673ed.png)
使用的频率及活动受限情况。症状控制不良是未来病 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但即使哮喘症状控制很好,也须 评价患者未来发作的风险、发生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 不良反应的可能。 识别下列未来发作危险因素:既往1年内≥1次的哮喘 加重史、依从性差、吸入技术不正确、肺功能差、吸 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简介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4提纲的重大更新
GINA 2012
GINA 2014
➢ 定义和综述 ➢ 诊断和分类 ➢ 药物治疗 ➢ 管理和预防 ➢ 健康系统实施指南
➢ 定义、描述及诊断 ➢ 评估 ➢ 治疗 ➢ 加重及急性发作的管理 ➢ 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断 ➢ 5岁及5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和管理 ➢ 哮喘的初级预防 ➢ 健康系统实施哮喘管理策略
GINA哮喘控制评估:危险因素
导致不良哮喘结局的危险因素
在诊断时评估危险因素,此后定期评估,尤其是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和控制治疗 3-6个月后测定FEV1,以此记录患者的个人最佳肺功能,此后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可改正的): ①哮喘症状控制不佳;②SABA使用过量(大于1罐/月);③ICS使用不足:无ICS 、吸入技术 错误,依从性差;④FEV1低(尤其低于60%);⑤严重的心理或社会经济问题;⑥暴露于吸烟 环境或过敏原⑦合并症:肥胖、鼻窦炎、食物过敏;⑧痰液或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⑨怀孕 其他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哮喘曾插管或入住ICU; ➢过去1年内严重发作超过1次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b45f90dd88d0d233d46a66.png)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一、背景全球哮喘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澳大利亚、瑞典、美国以及中国的研究,都显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哮喘的患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乡村。
2000年,我国进行了儿童哮喘率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重庆的儿童哮喘患病率最高,为3.34%,而患病率最低的是我国的拉萨,仅为0.52%。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也就是GINA方案,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全球哮喘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
GINA方案,是在全球范围内,治疗哮喘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每两年都会有更新。
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由全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医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发行,在2004年,也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整。
二、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name="02" id="02">(一)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病因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炎症使气道呈现高反应状态(即呼吸道对各种理化及生物刺激因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及强烈的反应),并在一定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易感者气道痉挛即哮喘发作。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的结果是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d5f980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8.png)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 起源于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病况;两千多年后,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员会成立并发展,努力改善全球的哮喘诊治工作。
GINA 委员会自1993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喘的防治策略。
GINA 指南在1995 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整理并反映哮喘领域最新进展,保持指南的权威性,指导全球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治疗哮喘。
2014 年5 月,GINA 委员会根据近年多项研究数据再次对GINA 指南进行了修订,相较于之前版本,2014 GINA 指南在哮喘定义、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作出了较多更新,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便各位查缺补漏,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
新定义:哮喘者异质性疾病也2014 GINA 指南第一个重要更新在于对哮喘的定义: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014 GINA 指南则强调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该定义基于共识达成,考虑的是哮喘的典型特征,同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别。
新诊断:重视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意义与修订后的哮喘定义保持一致,哮喘诊断需要基于识别特征性呼吸道症状模式,如喘息、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同时强调识别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针对存在以下典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而获得呼气肺功能的过度变化证据是诊断哮喘的必要组成部分:(1)超过1 个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在成人患者;(2)夜间或早晨症状常常加重;(3)症状表现和强度随时间变化;(4)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感冒)、锻炼、接触过敏原、天气变化、大笑或刺激物如汽车废气、烟雾或强烈气味触发。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修订指南解读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修订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4fbcffef8c75fbfc77db2fd.png)
( 本文编辑: 杨满)
( 总 677 ) 《中国医刊》2015 年 第 50 卷 第 7 期
指南与共识
17
喘息、 气促、 胸闷和咳嗽 ) , 症状及程度可随时间而变 新指南还强调 化, 并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此外, 了哮喘定义的核心内容是呼吸道症状的可变性和气流 受限的可变性。同时指出, 哮喘的这种异质性主要是 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过程是不尽相同的 , 并不否定 作为哮喘病生理基础的气道慢性炎症的重要性 , 新的 定义更偏重强调临床表现, 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 哮喘的表型 既然哮喘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其必然具有可识别 。 的人口学、 临床和( 或) 病理生理学特征, 亦即“表型 ” 2008 年 哮喘的表型一直是近年来大家关 注 的 问 题, PROTOCOL 儿童哮喘共识, 以及 2011 年国际儿童哮喘 共识即分别就儿童哮喘的表型进行了表述 。明确哮喘 [3 , 4 ] 。 新版 GINA 指南 患者的表型可更好地指导治疗 提出了如下 5 个常用的哮喘表型, 包括: ① 变应性哮 喘, 是最常见的一类哮喘, 儿童期起病, 伴有个人或家 族特应性病史( 湿疹、 过敏性鼻炎、 食物或药物过敏 ) 。 治疗前诱导痰检查通常提示为嗜酸粒细胞性炎症 , 对 吸入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② 非变应性哮喘, 通常见于 一些与过敏无关的成人患者, 其痰细胞学检查可见到 中性粒 细 胞、 嗜酸粒细胞或少量炎症细胞 ( 寡粒细 胞) , 见 其对吸入激素治疗反应欠佳。 ③ 迟发型哮喘, 于一些成人期首次发病的 ( 尤其女性 ) 患者, 通常与过 敏无关, 需要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或激素抵抗。 ④ 固 定性气流受限型哮喘: 一些病程长的患者, 可能由于气 。 道重塑而发展为固定性的气流受限 ⑤ 肥胖型哮喘: 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 呼吸道症状明显而气道嗜酸粒 细胞性炎症轻微。但应注意, 以上 5 个表型是从成人 角度划分, 其中变应性、 非变应性哮喘, 儿童与成人类 同, 但此处的迟发性哮喘不适合儿童。 国内定性气流 受限亦见于儿童, 但进一步情况如何, 尚需探讨。同样 情况下, 肥胖哮喘患儿症状更明显, 但是否有必要提出 作为一型, 存在不同观点。 3 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版指南中哮喘诊断应根据特有的呼吸道症状和 可变性气流受限证据。鉴于哮喘的典型特征会自发或 治疗后改善, 应尽可能在患者首次就诊时记录下支持 其诊断的证据。据哮喘患病的特点, 指南在儿童哮喘 诊断上以 5 岁为界, 分别进行表述。 3 . 1 6 岁以上儿童 对于 6 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诊 断与成人相同, 主要基于“可变的呼吸道症状 ” 和“可 变的呼气性气流受限 ” 两大要点。 如前所述, 可变的 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 气促、 胸闷和咳嗽, 这些症状通 常会出现 1 种以上, 症状出现和程度会随时间变化, 往
2014哮喘GINA指南解读定义、分型、诊断、 病情评估和监测
![2014哮喘GINA指南解读定义、分型、诊断、 病情评估和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fb9e4e0db52acfc789ebc962.png)
观察患者吸入装置的使用
重复肺功能
去除潜在危险因素或合并症
升级治疗
4级治疗3-6月后仍为好转需重新评估 病情及诊断
哮喘病人的回访
2014年GINA 解读
1、开始治疗后1-3月回访,此后3-12月
回访一次。
2、妊娠患者4-6周回访一次 3、如有发作,1周内回访
4、根据哮喘日志自行决定
致死性哮喘危险因素
总结
1、诊断标准:PEF变异率调整,新增2次就诊间歇肺功能变化
2、强调COPD合并哮喘(ACOS)
3 、激发试验因药物不同,标准不同
4、哮喘分型变化
5、对>5岁哮喘的诊断、监测等再分为6-11岁、12-39岁、40+岁
表型
• 最常见的表型包括: • ③迟发哮喘:一些成人尤其女性哮喘患者,初次 发生哮喘,这些患者多为非过敏性哮喘,常需要 大剂量吸入激素或对激素相对耐受。 • ④伴固定性气流受限的哮喘:一些患者长期哮喘, 因气道重塑产生固定气流受限。 • ⑤肥胖伴哮喘: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呼吸道症 状明显,但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并不明显。
哮喘鉴别诊断 • 1.6-11岁:慢性UACS、吸入异物、支扩、原发性 纤毛运动障碍、充血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CF; • 2.12-39岁:慢性UACS、声带功能障碍、过度通气 与呼吸功能异常、支扩、CF、充血性心脏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吸入异物; • 3.40岁以上:声带功能障碍、过度通气与呼吸功 能异常、COPD、支扩、心衰、药物相关性咳嗽、 实质性肺病、PE、中心气道阻塞
诊断
• 如果不能做肺功能或不能获得可变气流受 限的证据,开始治疗还是进一步检查或观 察取决于临床是否危急。如支气管激发试 验、过敏源测定等。
2014GINA指南解读
![2014GINA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bf51e6b8f67c1cfad6b867.png)
2014GINA指南解读——与儿童哮喘相关内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9-24 发表评论(1人参与) 分享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尚云晓冯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慢性肺部疾病,早期确诊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喘的防治策略。
GINA方案1995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反映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保持了指南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2014年5月,GINA委员会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等再次对指南进行了修订,相对于之前版本,在哮喘定义、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等方面有较多更新,并给出了较多的图表和流程图。
本文将对GINA2014版与儿童哮喘相关的更新部分进行解读,以便读者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从而有益于对儿童哮喘的防治。
1 哮喘的定义GINA2014版对哮喘的定义进行了重要更新,将哮喘定义如下,“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病史,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而新版指南则更强调了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笔者理解将哮喘定义为“异质性”,是提示我们哮喘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由多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等。
新版指南在定义中还尤其强调了“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且用于以后哮喘的诊断、评估及管理。
2 哮喘的分型哮喘在临床表现上和对治疗的反应上都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故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哮喘的分型,目的在于更好地治疗和管理哮喘。
GINA2012版根据气道炎症,将哮喘分为嗜酸性和非嗜酸性两种表型,但这两种表型在临床实际中难以确定,从而难以起到指导治疗作用。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要点导读与解析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要点导读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b2a6569b89680203d825d8.png)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要点导读与解析作者:向莉选自: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33(11)2018年3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发布了2018年更新版,附文详细列举了12项更新要点及其研究证据背景。
2018年正值GINA 发布25周年,今年的世界哮喘日主题"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it is always the right time to address airway diseases (重视气道疾病,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全程实时重视气道疾病;健康呼吸恰逢其时;生命全周期健康始于呼吸)",也是将哮喘病延伸为气道疾病的重点代表性疾病,从疾病患者和治疗疾病的医者2个方面来强调重视哮喘的健康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是继"哮喘控制"作为世界哮喘日主题延续了多年后,从关注健康角度呼吁实时和全程重视呼吸健康的深远意义,如果能用"恰逢其时、全程实时"这样的中文翻译来对应"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it is always the right time"的主题要点,可诠释为:对于气道疾病的重视,应该在行动上予以果断执行,在意识上强调前瞻预防的视角,那么可以反映出,25年来GINA 的全球推广相伴着从始至今第22个世界哮喘日的公众宣传,它是从基础和临床研究诊治哮喘到向社会和公众转化健康呼吸关注专注的结合,正是不断从民生健康问题向临床实践者和基础研究者的深入思考、研究、总结、提升的循环递进式前进,让哮喘患者及哮喘治疗和照护者不断获取了哮喘病这一顽疾的真实面目和采取预防控制的各种措施。
2018年GINA指南更新要点涵盖了从评估哮喘恶化或难控制危险因素(未来风险维度)、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诊断监测及药物治疗的选择)、药物和免疫治疗(含急性加重和学龄前治疗)、并存上气道疾病治疗、月经期哮喘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预防哮喘共7大类问题的12项要点,在本文的导读解析中,将重点关注包含儿童人群的相关问题予以导读解析和归纳,供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诊治管理和研究哮喘疾病的人员参考。
支气管哮喘GINA解读
![支气管哮喘GINA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fca76b9ee06eff9aef8079f.png)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 (或)不同程度地出现 症状(喘息、气急、胸 闷、咳嗽等)
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 疗症状、体征消失,肺 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 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 上。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气短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次/min)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陈炜
自2002年起,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 略报告》每年更新一次。
2012年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需 要个体化治疗。
GINA二十年:引领哮喘管理理念不断进步
1995 .GINA指南首次公布 2002. GINA指南首次给予证据更新,全面描述哮喘的炎症机制,推荐
上皮脱落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
哮喘炎症发展过程
急性炎症
时间
慢性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本质:气道炎症
正常人
哮喘病人
神经机制
胆碱能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 -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 -迷走神经张力亢进 -肾上腺素神经的反应性增加 -NANC失衡: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及P物质、 神经激肽
自行缓解。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
4. 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
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分期
是指喘息、气促、咳嗽、 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 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 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 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 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 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与时俱进 规范哮喘长期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INA解析
![与时俱进 规范哮喘长期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INA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8ee5de25c52cc58ad6beaf.png)
指南推荐:在哮喘诊断流程中,如遇临床紧急 情况且排除其它诊断,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 是否为哮喘典型症状?
针对哮喘的详细病史/查体 病史/查体是否支持哮喘诊断?
临床紧急情况,且 其它诊断可能性低
可逆性试验检查肺量/PEF 结果是否支持哮喘诊断?
针对其它诊断行进一步病史和检查 是否确认为其它诊断?
指导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必要内容: • 自我监测哮喘症状和(或)PEF • 书面哮喘行动计划以标明如何识别哮喘加重 • 由医生常规评估哮喘控制、治疗和吸入技术
GINA 2017.
书面哮喘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
指南建议:所有哮喘患者均应填写哮喘行动计划,以便患者和医生早期发 现哮喘恶化的迹象:
STEP1
首选控 制药物
STEP2
低剂量ICS
STEP3
低剂量 ICICSS+低/LL剂AA量BBAA***
STEP4 中中等等//高高剂剂量量
ICICSS+/LLAABBAA
STEP5
添加治疗, 如:噻托溴 铵* Ϯ抗IgE 药物、抗IL-
5药物*
其他可选 控制药物
缓解药
考虑低剂 量ICS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LTRA)
GINA 2017.
指南对FeNO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更新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不能作为诊断或排除哮喘的指标。
➢ 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湿疹等均可导致 FeNO升高,但嗜中性粒细胞哮喘时,FeNO并不升高;
➢ 吸烟、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早期FeNO均降低;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FeNO 即可升高也可降低。
GINA 2017.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简介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5bc352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4.png)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简介作者:何权瀛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4-09-26自2002年起,GINA报告每年更新一次。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新版的GINA具有以下几个新的改进。
⑴哮喘定义的更新。
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核心内容是症状和呼气流量的变异性。
⑵强调应尽可能确立哮喘的诊断以尽量减少哮喘治疗中的不足与过度,并提出特殊人群如何确立哮喘诊断的建议,包括已接受治疗的患者。
⑶提出若干可用于评估哮喘症状控制和引发不良后果危险因素的实用工具。
⑷提出一套完整的哮喘管理路径,承认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基本作用,还提出了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不同的不断变化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选择偏好以及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框架。
⑸在考虑实施升级治疗前应考虑并提出某些常见问题,包括吸入用药技术不正确、依从性不佳,强调应充分利用现有药物达到疗效最大化。
⑹对哮喘进行持续管理,通过制订哮喘活动书面计划早期开始哮喘自我管理,若可能,进而延伸到初级护理管理和急性期护理乃至随访。
⑺为使推荐意见有效适用于不同保健系统、可行治疗方案、社会经济条件、健康文化水平及种族,GINA2014进行了策略更新。
此外,新版文件中还包括以下两个新章节。
⑴关于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患者管理的文件,首次单独发表于2009年。
GINA2014整合这部分内容,意味着其涵盖了全年龄段哮喘诊断和管理。
⑵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断,为GINA和COPD全球创议(GOLD)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并由两个委员会共同发布。
哮喘的定义、描述和诊断哮喘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常见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
其定义是具有呼吸症状病史,包括喘息、气短、胸部发紧和咳嗽,症状及程度可随时间变动而变化,并伴可变性气流受限。
哮喘诊断应根据特有的症状类型和可变性气流受限证据,通过支气管舒张剂可逆性试验或其他试验加以证实。
若可能,在开始实施控制性治疗前提供哮喘诊断证据。
gina2014解读课件
![gina2014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0db23af90f76c660371aa4.png)
? 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 ? 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的人描述可能有所不同
确诊呼气性气流受限
?肺功能变化很大和气流受限 ?支扩剂可逆性试验阳性 ?2周以上进行的每天两次PEF测试结果变化很大 ?4周抗炎治疗后肺功能显著改善 ?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不同随访期间肺功能变化很大 GINA2014
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哮喘患者的鉴别诊断
6-11岁
? 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 征
? 吸入外来物 ? 支气管扩张症 ?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 先天性心脏病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囊性纤维化
12-39岁
? 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 征
? 声带功能障碍 ? 过度通气,
呼吸功能不全 ? 支气管扩张症 ? 囊性纤维化 ? 先天性心脏病
提示其他诊断的特征:
? 无法正常成长 ? 新生儿期或很早期出现症状 ? 与呼吸道症状相关的呕吐 ? 持续喘息 ? 哮喘控制药物无效 ? 典型的诱因不出现症状 ? 局灶性肺部症状或心血管疾病
症状,或杵状指
? 非病毒性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
常见的哮喘鉴别诊断类型: 呼吸道病毒感染复发 胃食管返流 吸入异物 气管软化 肺结核 先天性心脏病 囊性纤维化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血管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免疫缺陷
GINA2019解读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全球哮喘创议--颁布历程
? 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 织(WHO)成立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专家组。
? 2019年起开始定期出版了一套名为《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系 列丛书。
GINA201状的患者
是否是哮喘的典型症状?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b45f90dd88d0d233d46a66.png)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一、背景全球哮喘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澳大利亚、瑞典、美国以及中国的研究,都显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哮喘的患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乡村。
2000年,我国进行了儿童哮喘率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重庆的儿童哮喘患病率最高,为3.34%,而患病率最低的是我国的拉萨,仅为0.52%。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也就是GINA方案,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全球哮喘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
GINA方案,是在全球范围内,治疗哮喘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每两年都会有更新。
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由全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医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发行,在2004年,也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整。
二、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name="02" id="02">(一)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病因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炎症使气道呈现高反应状态(即呼吸道对各种理化及生物刺激因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及强烈的反应),并在一定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易感者气道痉挛即哮喘发作。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的结果是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2014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解读
![2014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8f0c68168884868762d6ad.png)
FEV.下降320%。 医生要判断患者的症状是否符合哮喘的特点,力争在首诊
就对患者行肺功能+舒张试验或其他检查,求证患者是否满足
呼气气流受限和肺功能变化过大这两项标准,最终综合以上得 出诊断。如果不经检查确诊就开始治疗,哮喘的特点会逐渐减 弱或消失,给后续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二、哮喘控制的评估 哮喘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降低风险。哮喘控制的评估 分为症状控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两部分,即使患者症状控制 良好也应评估其未来风险。患者目前控制良好,如果半年前发 生过1次急性加重,那么他的哮喘控制评估应描述为症状控制 良好,未来风险高。新版GINA报告将肺功能减退从症状控制 中剥离出来,纳入未来风险评估,提示肺功能减退在未来风险 中的意义得到证明和重视。 症状控制评估的方法是询问患者最近4周内是否有:(1)日 问哮喘症状>2次/周;(2)夜间因哮喘憋醒;(3)使用缓解药物 >2次/周;(4)哮喘引起的活动受限。如果患者没有以上情况表 明控制良好,符合1~2项为部分控制,符合3—4项为未控制。 哮喘的未来风险又包括3部分:急性加重、肺功能减退、药 物不良反应。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症状控制不良、 曾因哮喘入住ICU、1年内有过急性加重、依从性差、药物吸入 方法错误、吸烟、过量使用短效B:受体激动剂(SABA)、ICS用 量不足、低FEV,、过敏原接触、食物过敏、肥胖、心理疾患、高嗜 酸性粒细胞、怀孕等,符合以上l项或几项会增加急性加重的 风险,需尽量纠正危险因素。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有:未接 受ICS治疗、吸烟或吸入有害物质、长期咳痰、高嗜酸性粒细胞 等。如果患者高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正确地掌握吸入剂 的使用方法或服用P450抑制剂,更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哮喘的治疗 哮喘的药物选择基于两点:(1)l临床研究得出的最优方案; (2)个体化治疗。2014版GINA报告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 据,更新了5级哮喘药物阶梯,要点包括:(1)控制药物明确分为 首选和备选;(2)强调ICS和ICS+长效B:受体激动剂(LABA) 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3)推荐ICS+福莫特罗作为缓解药物。
GINA方案解读儿童哮喘部分PPT课件
![GINA方案解读儿童哮喘部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0b22cf7375a417876f8f25.png)
• 喘息、气短、胸闷 • 一般超过一种呼吸道症状
和咳嗽
• 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
• 不同文化背景和年 龄的人描述可能有 所不同
• 症状常于夜间或晨起加重 • 症状常由运动、大笑、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触发 • 症状随病毒性感染出现或加重
6
哮喘的诊断
诊断特征
诊断标准
2.确定的可变呼气气流受限
• 已证实的肺功能变异很大和气 流受限
药物
每日剂量(ug)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儿丙酸倍氯米松 (CFC)
200-500
>500-1000
>1000
儿丙酸倍氯米松 (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DPI)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 (DPI)
ICS+LTRA OCS
低剂量
(或+茶碱)
ICS+LTRA
(或+茶碱)
按需使用SA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ABA:长效 β2受体冲动剂;SABA:短效β2受体冲动剂;OCS:口服糖皮质激素
19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每日剂量
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 (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酸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20
2014 GINA指南解读-1
![2014 GINA指南解读-1](https://img.taocdn.com/s3/m/0f16681ff18583d04964592a.png)
各种喘息的特点
1 暂时性早期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2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非过敏性喘息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
毒感染
无明显的患者或家族过敏史
大多患儿的症状会持续至6-12岁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哮喘的发病金字塔
症状
肺功能受损
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阻塞
气道炎症
(黏液分泌 水肿 血浆渗出)
引起慢性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哮喘炎症:细胞与组分
炎症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粒细胞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炎症介质
趋化因子 半胱氨酰白三烯 细胞因子 组胺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
效应
支气管痉挛 血浆渗出 粘液分泌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重塑
哮喘的定义和诊断
关于哮喘定义的更新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其特 点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闷 和咳嗽,同时具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
GINA updated 2014
指南定义的哮喘典型症状-变化性
下列特征为哮喘典型症状,如果存在,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控制水平 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发作 递 增 治疗级别
第二级 第三级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按需使用短效 2-激动剂 选择一种 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 一般不需要 控制药物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第四级
治疗行为 递 减 维持并确定最小控制方案 考虑递增以达到控制 递增直至达到控制 按发作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2015-16-01-007项目名称: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2014版解读(省必修)1 . 有关儿童肺功能,哪项错误(单选题)
A 、 4~5岁儿童无法做
B 、儿童日间PEF变异率>13%是个有意义的指标
C 、 1~5岁儿童可行潮气呼吸下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2 . 2014 GINA对哮喘的分型有新的更新,除外哪项(单选题)
A 、变应性哮喘
B 、嗜酸细胞性哮喘
C 、迟发型哮喘
3 . 201
4 GINA在诊断方面强调了两点,除外哪项(单选题)
A 、可变的呼吸道症状
B 、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C 、是否有感染
4 . 对于哮喘有三方面的评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 、哮喘控制评估
B 、并发症的评估
C 、耐药的评估
5 . 在未来风险评估中,除外以下哪项(单选题)
A 、急性加重的风险
B 、发展为固定气流受限的风险
C 、并发症的风险
6 . 以下哪项不是哮喘治疗的新概论(单选题)
A 、茶碱价廉,为一线药
B 、 ICS仍是控制哮喘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的首选药物
C 、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仍需联合ICS使用
6 . 2014 GINA有较多更新,除外哪项(单选题)
A 、定义
B 、诊断
C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