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5.1《探索月球的秘密》湘科版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含答案)(word文档,全文可编辑)1.1《阳光下的植物》同步练习题教学目标1.知道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2.知道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3.能够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
4.针对植物生长的秘密这一问题,搜集、阅读科学家相关研究过程的资料,了解绿色叶片可以制造养分维持植物自身的生存。
一、填空题。
1.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在观察钟罩内小白鼠的生活状态后,发现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后来人们知道了那“污浊之气”就是_________。
2.给植物分类时,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的方法是_________分类法。
3.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用实验验证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_________与_________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的植物属于茎木质的是( )。
2.17世纪早期,海尔蒙特把一棵重2.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灌溉树苗。
5年后,柳树增重了74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57克,他据此提出( )。
A.植物体生长靠水分B.植物体生长靠土壤C.植物体生长靠阳光3.下列物质中,( )是阳光照射下植物自身制造出来的。
A.水B.二氧化碳C.淀粉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B.水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5.草莓大棚的农民为提高草莓产量采取了以下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伤害草莓,大棚顶部的遮阳网一直盖者B.冬天全天都打开大棚顶部通风,充分地利用空气进行光合作用C.白天把遮阳网掀开,晚上打开补光灯,让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三、判断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 探索月球的秘密|湘教版 (共26张PPT)
二.抢答题(同学们合上书本,教师说“开始”后,小 组长举手抢题,答对加10分,答错倒扣10分。)
√ √ √ 1A59到A....月恒2吗人在能0球星?类月04是首球年地次上B球飞,.不的向假能(B其如. 他有1B9天人6.)行9体在。年星的你时身C间边.1是大9(喊7C9一.年卫声星),。能听
26.月“月球海上”的这“个月名海称”最是早(是由()。 )提出来的。
√ √ AA12..阿.2中0姆0国3斯第年特一朗位“B太.20空B04教.奥年师尔”德是林C(.201C0).年嫦。娥
A后活动: 上网参加 奔 月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探索月球的秘密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表面比较暗的部分是什么呢?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 察了月球,他认为这些月面上看起来比较暗的地方 就像是地球上的海,便称它们为“月海” 。
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海洋呢 “月海”里会是什么景象呢
一.必答题(每题10分,题目为书本72页指南车信箱中的 内容。)
1.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38万 千米。
2.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49 。
3.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 的 1/6 。
4.月球现在的环境适合人类生存吗?为什么?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极大, 至今也没发现有生命。
A10.瓦海. 在特洋地球上只能B.见山到B脉.月张球衡的一C面.平,原C这.伽是利对略的吗?
√ √ A. 对 B.错 √37.. 奥人尔类德首林次是飞(向其他)天人体。的宇宙飞船是( )
AA11..英.嫦哪国娥一1艘号宇宙飞B船.阿没B波能.美罗登国11上号月C球.阿?波C.罗意1大7号利
湘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五单元《月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月球》教学设计1、探索月球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将“嫦蛾奔月”的故事制成课件、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
2.讲述:乐器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它充满探索。
3.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里关于伽俐略观察月球的故事。
4.了解“月海”。
二、阅读“阿波罗”登月记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2.提问: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要求:资料呈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图,不仅仅是看,更要想,从图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又如: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5.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完善对月球表面的认识,解答在阅读图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明白: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月面上覆盖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
6.通过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思考: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
2.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月球的秘密》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太空探索有一定的了解。
但月球的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我国的科技成就充满自豪,对本课内容具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学会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成就。
2.难点: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月球探测的历程,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月球探测相关的新闻报道、论文等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探究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月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月球的哪些知识?”2.呈现(15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
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5.2《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版
5.2《月有阴晴圆缺》习题第一课时一、填空题1、我们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变化,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反射的光。
二、填空题1、下列关于月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能够自己发出光亮B、月亮上面有月宫、嫦娥,已经有人在上面生活C、月亮和地球一样,不能够自己发出光亮D、月球上有兔子、桂树等植物,适合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生活2、关于月球和地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着地球转B、地球是月球的卫星,月球绕着地球转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绕着月球转D、地球是月球的卫星,地球绕着月球转3、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相变化是月球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D、如果月球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4、从月相变化图可以看出,在农历月初到月底,月相变化情况是()。
A、月亮面积由小→大→小B、月亮面积由大→小→大C、月亮都与太阳一起升落D、月亮升起的时候越来越早5、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中“满月”或“望月”,它是()。
A、月相圆满,通宵可以看月亮B、月相圆满,只有前半夜才能看到月亮C、月相圆满,只有后半夜才能看到月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第二课时一、填空题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2、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十五”称。
5、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6、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圆月————残月的过程。
7、月球不会光,它在围绕地球不停地转,朝着太阳的一面是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的。
人们会看到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明亮的部分;有时明亮的部分;有时明暗;有时明亮的部分在;有时黑暗的部分在的月相变化。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探索月球的秘密》是湘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月球的概况、月球的起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月球起源的过程,明白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起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月球起源的过程,明白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月球起源的过程、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起源的过程、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如月球的直径、质量、表面特征等。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面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月球起源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月球起源的假说。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月球起源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理解月球起源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介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地球的自转等。
让学生明白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情况、月球起源的过程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探索月球的秘密》 完美课件
你在观察月球时,看到了月海吗? 猜想一下,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
“阿波罗”登月记
1969年7月16日 是人类第一次飞向 其他天体的历史性
日子。“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 载着3名宇航员, 带着人类的良好愿 望,踏上了登月的 征程,并获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 人类已经有6次成功 地登上了月球。
“阿波罗”11 号的登月舱于 7月20日降落 在月球表面的 一个月海,宇 航员阿尔德林 走出登月舱。
•
6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 相互联 系的重 要涵义 之一, 是肯定 道所具 有的各 种意义 唯有通 过人自 身的知 和行、 认识世 界和改 变世界 的过程 ,才能 呈现出 来。正 如深山 中的花 自开自 落,并 无美或 不美的 问题, 只有在 人的审 美活动 中,它 的审美 意义才 得到呈 现。
“阿波 罗”11号 宇航员在 月球表面 留下的脚 印。
“阿波罗”11号拍摄的月球布满环形山的 地区。这个大环形山的直径为80 千米。
月球上的岩石
“阿波罗”17号成功地完成登月任务 后,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全景。
月海原来是平原!
《探索月球的秘密》 完美课件
月球表面的基本常识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 为38万千米。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 体积的1∕49 。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 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 ∕6 。
•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 面,往 往又是 与时俱 进、随 地而异 的。能 历久不 衰而长 传的道 德典范 不多, 因“立 德”而 青史留 名的例 子也很 少。加 以中国 历代皇 帝都想 要作之 君作之 师,所 以士人 自然也 多朝立 功立言 的方向 努力。 大体上 ,真能 两者兼 具的读 书人, 重立功 仍胜于 立言。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说课稿(3)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探索月球的秘密》是湘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月球的形成、结构、表面特征等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教材以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器的探测成果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思考、提问,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对于月球的深入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科技成就的关注程度较高,容易产生兴趣和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成、结构、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月球探测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月球秘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形成、结构、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2.难点:月球探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成就,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如距离地球的距离、体积、质量等。
3.探究月球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分组讨论,展示探究成果。
4.了解月球的结构:介绍月球的内部结构,让学生通过模型观察、思考月球的结构特点。
5.探究月球的表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月球表面图片,分析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等特征。
6.学习月球探测方法:介绍月球探测的基本方法,如遥感、着陆器等,让学生了解探测过程。
7.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月球探测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探索月球的秘密》资料月球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月球(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
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
[1]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
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嫦娥奔月(16张)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反思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月球的秘密》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形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课文内容较为浅显易懂,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地球和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月球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对月球的内部结构、形成过程等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形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
2.难点:月球的形成过程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月球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演示。
3.准备一些关于月球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形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3.操练(10分钟)提出一些关于月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月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月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六上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执教:xx教学目标:1.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并推断并解决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2.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3.乐于探索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并推断并解决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课前准备:课件、面粉、球形磁铁、塑料盆子教学过程:孩子们,喜欢看新闻吗?最近我国对月球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啊!一、揭示课题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
它是地球的卫星。
关于月球有很多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揭示课题)二、“阿波罗”登月记(一)、了解学生前认知师问:关于月球你知道些什么?(你们知道得真多呀!)(二)、关于月球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有价值板书)从问题中选一个引如“月海”或月球的表面(三)探究“月海”1.刚才你们提到“月海(或月球的表面)”,(课件:图文)早在17世纪初,就有一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请看书70页指南信箱。
(默读)2.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出示月球远景图)请看:(指到较阴暗的地方)这是较暗的地方,就像地球上的海,科学家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月海”。
3.学生猜想: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1)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课件:猜想: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2)生汇报。
(适时板书:水、空气、地貌)你们的猜想对吗?现在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去看看吧!(3)请看书。
《“阿波罗”登月记》(出示课件:看书要求。
不仅要仔细看,更要动脑想,把看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看书,交流。
教师:组内指导。
(4)小组边汇报,边质疑我知道了----------------(重要的:月海是平原)图2:为什么月面是明亮的,天空却是漆黑的?(学生课外查资料解决)图3:月球上的土壤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当时解决)图4:环行山是怎样形成的?(等会实验解决)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呢:在月球上,假如有人在你身旁大喝一声,你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4、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环行山月海)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四、关于环行山的猜想(环行山放大图)师:刚才你们还提到环行山是怎么形成的?(课件出示此问题)猜猜看。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________。
2、提高材料的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还可以改变材料的_____________。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____。
4、增加纸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就人而言,即使是同一种族,每一个体不完全一样,所以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________。
6、在能量中,______________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7、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
两只手相互摩擦,我们的手会感觉比较热。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
8、把薄板型材料弯折成“V”,“L”等形状,实际上是减少了材料的________,而增加了材料的___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9、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____,电池多则磁力__________。
10、我们天天都生活在________ 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能省力,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B.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相同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B.月貌C.月亮D.月陆3、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A.一个B.多个C.无数个4、让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方法是()。
A.晒太阳B.吃热的饭菜C.跑步D.多穿衣服5、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
A.横着放B.立着放C.斜着放6、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A.猪肉B.青菜C.玉米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今年)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今年)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_______ 的光。
2、借助________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常见的机械大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基本组件组合而成的。
4、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们目前使用的三大能源。
5、搬运杂乱的废钢铁用________就省事多了。
6、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像凤仙花、牵牛花、菊花,它们属于________植物。
7、家庭垃圾中有约三分之一是碎菜叶、蛋壳等,叫________垃圾。
8、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________。
9、电动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相互作用转动。
10、将两枚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潮湿的纸巾上,则生锈较快的是放在________的铁钉。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垃圾中不能自然分解的是()。
A.塑料B.纸屑C.菜叶2、从环保的角度讲,不适合用作包装物的材料是()。
A.布B.塑料包装纸C.纸质包装纸3、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4、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A.剪刀B.螺丝刀C.方向盘5、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A.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分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D.在食盐中加入碱面6、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蕨类B.苔藓C.凤仙花7、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A.变快B.变慢C.不变8、用同一杆秤分别称量三个物体,杆秤平衡时的状态如下图,则三个物体中最重的是()。
A.重物A B.重物B C.重物C9、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人们制成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_______ 的光。
2、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世界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3、我们天天都生活在________ 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________有关。
4、增加纸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头骨近似于________,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
6、像食盐一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为___________。
7、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8、将电能转化成磁性的装置叫________,要使它的磁性强一些有________、________等办法。
9、我们实验观察的小电动机中,转子上有_________组线圈。
10、实验是一种收集证据的特别方法,它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_实验,另一种是________实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2、下列方法最不会污染水源的是()。
A.洗碗时用洗洁精洗B.洗碗时用淘米水洗C.洗衣服时用肥皂洗3、我们家庭现在处理垃圾的方法一般是()。
A.堆在一起B.扔进垃圾桶C.随便乱扔4、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A.风B.煤C.天燃气5、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米饭B.臭豆腐C.醋6、北极狐的耳朵比红狐长得小,个体却长得要大,这是为了()。
A.捕猎食物B.野外奔跑C.适应寒冷7、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8、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探索月球的秘密》湘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探索月球的秘密》湘科版《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航天事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航天科学的兴趣。
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难点知道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纸质1—4号签。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谜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打一天体)关于月亮,你知道了些什么?(传说、古诗)2.提问:关于月球,同学们想了解一些什么呢?3. 板书课题:同学们一下子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真是了不起!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二.讲授新课(一).月球初探1.讲述:这就是浩瀚宇宙中的地球和月球,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2.观察:学生观察月面图,了解“月海”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月球表面。
月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特点呢?3.出示:“月海”一词的由来。
其实跟我们一样,人们很早就对月球上这些较暗的部分产生了兴趣。
早在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他认为这些月面上看起来比较暗的地方就像是地球上的海,便称它们为“月海”。
4.质疑: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海洋呢?“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猜想)5.过渡: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去过月球的人一定知道!我们看一下去过月球的人给我们带回来的答案。
(二).“阿波罗”登月记1.出示“阿波罗”登月计划资料美国人在1969年7月16日,使用“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踏上了登月的征程,并获得成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6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探索月球的秘密练习题答案
探索月球的秘密练习题答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自古以来就激发了人类无限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以下是关于探索月球秘密的练习题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多少?A. 1/3B. 1/4C. 1/5D. 1/6答案:B2.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以下哪种现象在月球上不可能发生?A. 风化作用B. 潮汐现象C. 陨石撞击D. 月食现象答案:A3. 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多少?A. 1/6B. 1/8C. 1/10D. 1/12答案:A4.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A. 潮汐锁定B. 地月同步C. 月球共振D. 月球同步答案:A二、填空题1. 月球表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答案:月壤2. 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但科学家在月球的______发现了水分子。
答案:极地3. 月球上最著名的地貌特征是______。
答案:陨石坑三、简答题1. 描述月球的表面特征。
答案: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月海和山脉。
陨石坑是小行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圆形凹陷,月海是月球表面广阔的平坦区域,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山脉则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2. 解释为什么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
答案: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这种现象称为潮汐锁定。
由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作用,月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减慢,最终与公转周期同步,导致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四、论述题1. 月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答案:月球对地球有多种影响,包括潮汐作用、稳定地球的倾斜角度以及为地球提供夜晚的光源。
潮汐作用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对地球表面的水体产生的拉力,导致海洋的潮汐现象。
月球的引力还有助于稳定地球的自转轴,减少极端气候变化。
此外,月球在夜晚反射太阳光,为地球提供一定的照明。
以上练习题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优秀
2012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消费费者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淘汰汰)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 V))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 x)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 v)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v v)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 v)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 v)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 v)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 v)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v v)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x)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 v)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新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四)及答案
新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四)及答案(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5题(单选)、6~10题(多选)。
(30分)1.豆苗的根向下生长,向我们显示了植物的()。
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2.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中吸收的。
A.胃B.口腔C.小肠D.大肠3.煤中存储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
A.古代植物B.古代生物C.形成煤的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D.太阳4.“阿波罗”11号宇航员月面上留下的脚印,说明月球上()。
A.没有泥土B.土质潮湿C.土质干燥松软5.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位于3楼的家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赶紧跳窗逃生B.躲在宽敞的房子里C.用衣服盖住头D.躲在卫生间的墙角6.电视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换成了()。
A.声能B.光能C.热能D.化学能7.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有()。
A.储存脂肪的驼峰B.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C.可以自由关闭的鼻孔8.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A.肉类B.天然气C.木材D.煤E.风能9.下列行为或现象中,会导致地表变化的有()。
A.围湖造田B.火山喷发C.搬运货物D.岩石被风化 F.地震10.冬天我们可以搓搓手、跺跺脚来取暖。
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人的()。
A.热能B.化学能C.动能D.太阳能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共20分)1.我们按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饮食,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2.小肠绒毛虽然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但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没有什么意义。
()3.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都是利大于弊,兴修的各类水利工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4.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能量消耗了,就是用完了、消失了。
()5.月球上,假如有人在你身旁大喝一声,你一定能听到。
()6.动物、植物的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7.将池塘中死亡的动物、植物尸体分解的是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探索月球的秘密》习题
第一课时
一、填空题
1、是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
2、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月面上有些地方要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
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
这个名称最早是意大利科学家在17世纪初提出来的。
3、月球上没有,没有,至今也没发现有。
二、选择题
1、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A、6倍
B、1/6
C、1/10
2、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才能完成对话,这是因为()。
A、月球上没有水
B、宇宙中没有空气
C、月球的引力减小
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个月
B、27.3天
C、一天
4、(多选)关于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B、月球的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多选)对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卫星
B、只有地球引力的1/6
C、上有月海,就说明有液态水
D、几乎没有大气
E、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F、能发光
G在月球上会毫不费劲的把100千克的物体举起来
第二课时
一、判断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环行。
()
2、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不是很大,白天和夜晚相差大约是70℃。
()
3、月球是离地球第二近的一颗星球。
()
4、“月海”这个词是由伽利略提出的。
()
5、俄罗斯是第一个登入月球的国家。
()
6、“月海”是一片海。
()
二、填空题
1、年月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他天体的历史性日子。
美国“”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
2、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
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
3、月球的表面有平原和众多的,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性质的土壤。
4、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
5、中国的探月计划——“”已于年正式启动,计划年之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