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客运车辆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客运车辆技术安全管理,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客运车辆技术要求1. 客运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2. 客运车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车辆性能符合要求。

3. 客运车辆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三角警示牌等。

4. 客运车辆应按照国家规定,安装符合标准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安全装置。

5.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熟悉车辆性能,掌握安全驾驶技能。

三、客运车辆维护保养1.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应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的原则。

2.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确保维护保养质量。

3.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应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2001)要求,进行一级、二级维护。

4.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应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车辆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2)检查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等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3)检查车辆轮胎气压、磨损情况,确保轮胎符合要求;(4)检查车辆电气系统,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5)检查车辆排气系统,确保排放达标。

四、客运车辆安全管理1.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2.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驾驶技能,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3.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条件符合驾驶要求。

4.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服从客运调度管理,不得擅自变更运行路线。

5. 客运车辆应严格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运行,不得私自变更。

五、客运车辆事故处理1. 发生客运车辆事故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

2. 客运车辆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 客运车辆事故处理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故处理程序进行。

客运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客运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客运公司车辆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客运公司所有车辆及其驾驶员、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四条车辆购置1. 车辆购置需经公司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 车辆购置应充分考虑车辆性能、安全系数、环保标准等因素,确保车辆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第五条车辆登记与保养1. 车辆购置后,须在一个月内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并安装车内安全装置。

2. 车辆需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3. 车辆保养记录应完整,包括保养时间、项目、更换零部件等信息。

第六条车辆报废1. 车辆使用年限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或发生重大事故,经检测评估确认无法继续使用时,应予以报废。

2. 报废车辆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七条驾驶员选拔与培训1. 驾驶员选拔应严格把关,确保驾驶员具备相应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

2. 驾驶员须接受公司统一培训,取得相应驾驶资格。

第八条驾驶员职责1.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2. 驾驶员应保持车辆整洁,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3. 驾驶员应主动服务乘客,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行车管理第九条行车路线与时间1. 行车路线应按照公司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2. 行车时间应按照公司规定执行,确保准点发车。

第十条行车安全1. 驾驶员应保持车辆安全设施完好,确保行车安全。

2.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道行驶。

3. 驾驶员应保持车距,确保行车安全。

第五章事故处理第十一条事故报告1. 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 驾驶员应立即向公司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事故处理1. 公司应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2. 事故责任认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客运公司负责解释。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XXX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体要求客运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统一选型、统一车身标识、统一购置符合道路旅客运输技术要求的车辆从事营运,坚持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对客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一、车队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二、不得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检测不合格、非法拼(改)装等不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三、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设置,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一)拥有20辆(含)以上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拥有2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5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1人。

(二)车队成立技术设备科,为车辆技术管理专职机构,专门负责车辆技术、设施设备监督管理职责,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3名,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以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重点工作岗位安全从业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

(三)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水平;一般性故障的排除和诊断能力;掌握维护工艺;对各类车型有所了解;具备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客运车辆选配、购置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优化车辆结构,确保车辆维护可靠性、车辆行驶安全性、旅客乘坐舒适性和车辆使用经济性等有效性,特对我队营运车辆的选配、购置事宜作出如下规定:一、车辆购置申报: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即先行由经营者申请,车队书面报告(集团)公司审批后,公司统一安排购车。

二、车辆选配要求:选购营运客车主要根据安全性能及操作的可靠性、动力性、通过性能、舒适性及整车造型、内装饰和燃油达标公告、客车类型等级公告的要求为原则。

供方企业必须是通过IS09000、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3C认证并经公司实地考察与公司签订了售后服务技术协议的厂家,车辆技术配置由公司技术设备部与生产厂家共同确认,填写统一的技术配置表,由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客运公司对车辆的管理制度

客运公司对车辆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客运公司车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地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客运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客运公司所有车辆及其驾驶员。

第三条客运公司车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科学管理,高效运行;3.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4. 严格执行,奖惩分明。

第二章车辆准入与登记第四条客运公司车辆应具备以下条件:1. 符合国家有关车辆安全技术标准;2. 车辆性能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3. 车辆外观整洁,符合客运公司形象要求;4. 车辆购置发票、合格证、行驶证等手续齐全。

第五条客运公司车辆应向当地车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取得合法营运手续。

第三章车辆维护与保养第六条客运公司车辆应按照车辆制造商的保养要求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七条车辆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年检。

第八条日常保养由驾驶员负责,包括检查车辆外观、轮胎、油液、灯光等,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第九条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年检由客运公司指定的维修厂进行,驾驶员应提前预约。

第十条维修厂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客运公司要求,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保养。

第四章车辆使用与调度第十一条客运公司车辆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驾驶员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2.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3. 驾驶员应保持车辆整洁,不得在车内吸烟、乱扔垃圾;4. 驾驶员应主动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二条车辆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安排车辆,确保乘客出行需求;2. 优先安排长途线路,确保长途线路运行稳定;3. 合理调配车辆,提高车辆利用率;4. 及时处理车辆故障,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第五章车辆报废与更新第十三条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因事故等原因需要报废时,客运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十四条客运公司应根据车辆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和市场需求,适时更新车辆。

客运汽车管理规章制度

客运汽车管理规章制度

客运汽车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客运汽车的运营,保障旅客和车辆的安全,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汽车运营的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包括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汽车等。

第三条客运汽车的运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保障旅客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四条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辆整洁,确保车辆设备状态良好。

第五条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确保客运汽车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客运汽车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保障客运汽车的正常运营。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七条车辆所有者应当对所拥有的客运汽车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第八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制定车辆使用计划,安排合理的运营时间和路线,保证客运服务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制定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车辆档案和维修记录,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客运汽车进行驾驶培训和车辆维护保养,提高驾驶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

第十一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建立客货运车辆管理制度,对客运汽车的装载和卸载进行规范,确保车辆运营安全。

第十二条车辆管理者应当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人员,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车辆安全运营。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十三条驾驶员应当持有效驾驶证,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文明驾驶。

第十四条驾驶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礼貌待客,保证旅客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五条驾驶员应当定期接受驾驶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水平,保证车辆平稳行驶。

第十六条驾驶员应当加强自身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七条驾驶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确保车辆和旅客的安全。

第十八条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文明驾驶,不得违法变道、超速、抢行等违规行为。

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管理制度一、概述客运车辆管理制度是客运车辆管理的基本规范,它是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道路交通有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税收贡献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服务的车辆及驾驶员,包括各类客车、出租车、网约车等。

二、管理要求1. 车辆管理(1)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车辆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驾驶员必须确保车辆在运行时符合技术标准,如发现车辆存在问题,应及时停车检查或维修。

(2)车辆必须定时检修和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保持检测合格。

检测合格证应该在车内随时悬挂,以备查验。

(3)车辆必须按规定保持清洁卫生,内饰应配有相应的消毒设施,减少病菌传播。

(4)车辆必须按照载客人数、车型、车速等要求在规定路段、路段时间段内进行行驶,不得超载、超员。

2. 驾驶员管理(1)驾驶员必须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素质考试和道路驾驶考试,且必须获得合法的驾驶证。

(2)驾驶员必须爱护和维护车辆,注意车辆安全,不得超速行驶、超载、超员、闯红灯、违法变道、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3)驾驶员必须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做文明驾驶员。

(4)驾驶员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人民出行安全。

三、执法监管1.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企业的车辆、驾驶员、运营管理等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该及时予以整改和处理。

2. 对于道路交通违法和非法从事客运服务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制裁,包括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暂扣营运资格证、拘留等措施。

3. 重大交通事故发生时,应该迅速组织救援、处理和调查事故原因,并追究责任,对于违法从事客运服务、交通违法行为等应该迅速制裁,严厉打击。

四、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果有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存在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如有需要修改,应该经过相关部门的讨论和批准。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交通管理部门。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确保客运车辆安全、可靠、舒适、高效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客运车辆及其驾驶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

三、客运车辆技术管理要求1. 客运车辆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照齐全有效。

2. 客运车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和年度审验、检验,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3. 客运车辆应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2001)要求进行一级、二级维护,特殊车辆应参考车辆生产厂家提供的里程数据进行。

4. 客运车辆各级维护必须按规定的维护项目进行维护,不得拖期和漏项。

5. 客运车辆维护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应严格执行维修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

6. 客运车辆维修过程中,应确保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完好,不得使用不合格的维修设备和工具。

7. 客运车辆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车检验,确保车辆性能达到要求。

8. 客运车辆报废制度:公司报废车辆不能转让或移作他用。

严禁非法改装、拼装车辆。

四、客运车辆维护制度1. 客运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2. 日常维护应在每日发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由驾驶员负责实施。

3. 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由公司维修厂负责实施,维修厂应按照《车辆各级维护制度》执行。

4. 维护过程中,应确保维护项目齐全,不得漏项。

五、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1. 客运车辆驾驶员应持有符合相应准驾车型的有效驾驶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

2.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驾驶等行为。

3. 驾驶员应接受公司安排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车辆安全例检,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六、监督检查1. 公司应定期对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实施方案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实施方案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实施方案一、引言客运车辆技术管理是现代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系着运营单位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

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上的方针下,加强客运车辆技术管理成为了行业的重要任务。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高运营单位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服务质量,让出行的人们更加放心和舒心。

二、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运营单位应根据客运车辆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

2.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运营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发动机、轮胎、轴承、制动系统和电气系统等。

3.实行素质管理运营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车辆司机、保养工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4.实行保养管理运营单位应建立车辆保养制度,并按照规定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车辆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5.严格落实上线检测制度运营单位应落实上线检测制度,确保车辆在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营运。

三、监督检查与处罚为了加强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和司机的宣传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诚信水平,提高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客运车辆技术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在加强管理和监管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让公众更加理性地评价运营单位的工作。

只有形成企业、监管机构和公民共同发挥监督作用的良好局面,才能满足国家对客运车辆安全运行的要求,同时保障市民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车辆选购和管理1. 按照国家道路运输车辆标准选购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符合道路运输安全要求。

2. 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技术状况、维修保养记录、检测检验报告等,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车辆的机械、电气、制动、转向等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 对车辆的轮胎、发动机、传动、制动等零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

二、驾驶员管理1. 建立驾驶员档案,包括驾驶员的基本信息、安全驾驶记录、培训考核记录等,确保驾驶员具备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资格和能力。

2. 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对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和评估,确保驾驶员的身体条件符合道路运输安全要求。

4. 对驾驶员的行车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三、车辆维护和保养1. 建立车辆维护和保养制度,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进行维护保养。

2.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对车辆进行一级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机滤、轮胎、制动液等,确保车辆的机械系统正常运行。

4. 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火花塞等,确保车辆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四、车辆检测和检验1.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包括车辆的制动性能、侧滑性能、灯光性能等,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对检测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进行维修和整改。

3. 对检测和检验周期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五、安全应急管理1.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流程和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2. 建立应急处置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维护管理制度

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维护管理制度

XXXXX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维护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客运车辆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有效消除车辆安全隐患。

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运行安全。

一、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二级维护。

1、日常维护由驾驶人负责。

日常维护是发车前、行车中,收班后的检查和维护。

2、二级维护是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或里程。

公司委托的保养负责,公司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跟踪监督管理。

二、车辆维护保养1、车辆维护保养企业在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维护保养,逐项、逐一检查、检测维护,保质保量完成维护保养作业。

2、公司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车辆维护的跟踪督促管理和手续办理,并做好记录。

同时在维护保养作业单上签字。

三、车辆维护间隔周期1、农村班线客运车辆维护周期(I)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认真开展发车前、行车中、收班后的车辆检查。

(2)二级维护间隔里程15000-18000公里或90天一120天;60个月内的车辆间隔里程18000公里或120天;60个月以上的车维护间隔里程15000公里或90天;96个月以上的车辆间隔里程15000公里或60天。

2、二级公路、高速公路运行的车辆维护里程(1)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认真开展发车前、行车中、收班后的车辆检查。

(2)二级维护间隔里程35000—40000公里或90天T20天。

60个月内的车辆间隔里程40000公里或120天,60个月以上的车辆间隔里程35000公里或90天;96个月以上的车辆间隔里程15000或60天。

四、违反国家规定操作车辆维护,缺项、漏项,未履行工作职责的处罚标准1、保养场不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作业,缺项漏项,每辆车处500-1000元违约金。

2、保养场对车辆维护走过场只收钱不维护,处罚1000-2000元违约金。

3、保养场使用达不到国家技术标准的材料和另配件,返修率超过5%,以上处罚IOOo-3000元违约金。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充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城客运公司旗下所有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技术管理责任部门1. 技术部门是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部门,技术部门负责车辆的技术管理、维修保养、技术检测等工作。

2. 运营部门协助技术部门开展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配合技术部门做好车辆技术维护和检修的组织工作。

四、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内容1. 车辆技术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执行,做好车辆的技术维护和保养工作。

2. 做好车辆的日常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3. 负责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4. 做好车辆维修和保养计划,确保车辆设施的完好。

五、车辆技术管理流程1. 车辆技术管理应按照“定期检测、突发情况处理、事故处理、技术维修”四个流程进行。

2. 定期检测: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里程对车辆进行定期技术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突发情况处理:对于车辆突发技术问题,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及时进行技术修复。

4. 事故处理:对于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做好车辆的技术处理和维修,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5. 技术维修:对于车辆的技术维护和修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

六、车辆技术管理人员1. 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资格和证书,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2. 技术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做到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了如指掌,对车辆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七、车辆技术管理档案1. 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对车辆的技术状况、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必要资料进行保存。

2. 车辆技术管理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归档和保存,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对于重要的技术管理资料,应另行进行备份存档,以备不时之需。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条例》、《辽宁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的道路运输车辆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客车)、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货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危货专用车).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独立的车辆技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使安全同技术管理相协调。

对营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权责明确、正确使用、分类管理、综合检测、定期维护、适时更新和强制退市的综合性管理.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检测诊断、计算机应用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作为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履行管好、用好、维护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良好,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节能、环保和高效的职责.第六条国家鼓励发展符合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先进、适用、低耗和节能的车型,鼓励客车选用燃气、双燃料、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的车型。

第七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道路运输经营者负责履行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技术条件及管理第一节车辆技术条件第一条道路运输车辆应当符合下列技术条件:1、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前言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而订立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客运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二、车辆技术管理职责1.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部门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订立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技术管理措施,确保车辆安全、有效运输。

2.定期对车辆维护保养工作进行布置和引导,订立保养计划和工艺规范。

并且对车辆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更换零部件等操作,以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3.适时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订立防备性维护保养计划,防止车辆显现故障,对车辆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适时发觉问题,保证车辆运行质量。

4.参加车辆的选购、更新的计划,供给技术支持,订立技术验收标准、实施验收,确保车辆符合标准和法规。

5.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对驾驶员进行技术培训,检查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驾驶员能够精准明确驾驶车辆,防止因驾驶员技术不佳而造成的事故。

三、车辆技术管理流程1.验收和入库为确保购买的新车辆的质量和安全,依照验收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新车辆进行验收,适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

在验收过程中,对车辆的车体、发动机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每一辆新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验收合格后,将新车辆入库。

2.维护保养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涉及到计划编制、工艺标准订立、维护和修理维护流程设计等多方面工作。

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应依照订立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对车辆进行适时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3.故障检修在运行中,车辆故障的发生不可避开,因此,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在进行故障检修时,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维护和修理工艺标准进行,确保修复的质量和活动的安全。

4.停车检查定期对车辆进行停车检查是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和削减故障发生的紧要措施。

检查内容包括车辆外观、零部件的磨损,各项性能参数的检测等。

客运公司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公司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公司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客运公司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客运公司车辆的安全管理,以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2. 车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为了有效管理车辆安全技术,客运公司设立了车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具体职责如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查所有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对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车辆安全负责人:负责全面管理车辆安全技术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车辆安全技术管理方案。

•驾驶员:负责按照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驾驶操作,并及时上报车辆安全问题。

•乘务员:负责引导乘客正确使用安全设备、维持车辆秩序,及时报告车辆内部安全问题。

3. 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3.1. 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

修订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有关车辆安全技术管理的法规、规章、标准、技术文件等信息;2.组织专家对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分析;3.提交修订意见,并进行讨论;4.完成修订并公布,并将修订信息通知相关人员;5.修订后的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需重新培训相关人员,并进行评估。

3.2. 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了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客运公司采取以下措施:•制度宣传:通过内部培训和宣传活动,向驾驶员和乘务员等相关人员宣传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培训考核:对新进驾驶员和乘务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相关制度。

定期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重新培训。

•安全巡查:安排专人进行定期车辆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

•事故调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总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4. 车辆安全技术管理的关键要点4.1. 车辆维护与检查为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客运公司应制定车辆维护与检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期维护计划: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对车辆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检查,包括机油更换、轮胎检查、刹车系统检测等。

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引言2.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的背景和目的3.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5.管理制度的效果和影响6.结论和建议正文(篇1)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的背景和目的为了规范84220客运车辆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客运车辆的安全性和效率,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一套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管理部门、驾驶员、乘客等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客运车辆的使用行为,确保客运车辆的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管理:规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包括车辆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

2.驾驶员管理:规定驾驶员应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和技能,管理部门应对驾驶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确保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3.乘客管理:规定乘客应遵守乘车规定,文明乘车,不得携带危险品等违禁物品。

4.安全管理:规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

5.监督和处罚:规定管理部门应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该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客运车辆的日常监管,确保制度的落实。

同时,乘客和驾驶员也应遵守制度规定,共同维护客运秩序和安全。

管理制度的效果和影响该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效果和影响:1.提高了客运车辆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目录(篇2)1.引言2.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3.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4.管理制度的实践和实施效果5.结论和建议正文(篇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普及,客运车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84220客运车辆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客运车辆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权益。

本文将从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内容与特点、实践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规范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保护乘客和公共财产安全,提高客运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业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客运车辆的运营、维护和修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

三、技术管理职责1. 车辆运营单位应配备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2. 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能够独立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和故障排除。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车辆,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 技术管理人员应制定并执行车辆维护计划,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测和维修。

5. 技术管理人员应记录和报告车辆技术状况,及时处理和汇总相关数据。

四、车辆技术检测1. 车辆技术检测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车辆外观检查、动力系统检查、操纵系统检查等方面。

2. 车辆技术检测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真实有效。

3. 检测合格的车辆应获得相应的检测合格证明,并及时更新。

五、维护和保养1. 车辆维护人员应按照车辆制造商的维护手册进行维护操作,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 车辆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日常保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3. 车辆保养应按照计划进行,包括更换机油、滤芯、刹车片等工作。

4. 车辆维护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包括维护项目、维护时间和维护人员等信息。

六、故障排除1. 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车辆故障,确保车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

2. 故障排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 对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安全事故处理1. 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查并提交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一、背景介绍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客运车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制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度目的三、制度内容1.车辆技术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明确客运车辆的技术要求,包括车辆的尺寸、质量、载重能力、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轮胎等方面的要求。

2.车辆技术维护设立专门的技术维护部门或委托外部机构负责客运车辆的技术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等。

制定详细的技术维护计划和操作规范,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3.车辆技术检验根据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对客运车辆进行定期技术检验。

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和流程,确保检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对不合格的车辆,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整改,并重新进行检验。

4.车辆事故处理出现车辆事故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处理,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对车辆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对每辆客运车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包括车辆信息、维修记录、检验记录、事故记录等。

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6.人员培训和考核对从事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车辆技术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

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课或考核处理。

7.客户投诉处理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四、制度执行1.制定制度实施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岗位职责。

2.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清楚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3.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

4.对存在违反制度行为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教育,以起到警示作用。

客运公司安全用车管理制度

客运公司安全用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客运公司车辆安全管理,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客运车辆及驾驶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规范车辆使用,减少交通事故,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四条车辆购置:公司购置客运车辆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

第五条车辆维护:驾驶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发现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带病行驶。

第六条车辆保险:公司为所有客运车辆投保交强险、商业险等必要保险,确保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赔偿。

第七条车辆证件:驾驶员应妥善保管车辆行驶证、驾驶证、车辆保险单等证件,不得伪造、涂改。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八条驾驶员资格:驾驶员应持有合法的驾驶证,具备相应的驾驶技能和经验。

第九条驾驶员培训:公司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条驾驶员行为规范: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不得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停车等。

第十一条驾驶员职责:驾驶员应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对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二条事故报告: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向公司报告事故情况。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公司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四条事故责任: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客运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客运公司安全用车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客运公司车辆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公司及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努力,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办法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办法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根据国家颁布的GB7258-2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和公司《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车辆技术状况倒查责任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所属客运车辆单车安全管理责任人(经营承包人)、驾驶员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在公司经理的领导下,由车技科、安全科、运管科共同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车辆每日车站临检中,发现车辆转向、制动、传动、车架、灯光、轮胎等不合格的;车辆进行二级维修保养现场监管时,发现车辆基础零配件、车架、轮胎严重磨损超标(以国标GTB/T18344-21;GB7258-24为准),则倒查驾驶员、单车安全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处理范围第五条前大灯、小灯、防雾灯、前转向灯、后转向灯、示宽灯、应急灯、制动灯、尾灯无效,喇叭、雨刮器工作不正常、后视镜不清洁的。

第六条雾天防雾灯无效,雨天雨刮器工作不正常。

第七条转向节、转向臂、横直拉杆有轻微裂纹、松旷、损伤的;球销上下松旷;各连接部位有轻微发卡的。

第八条制动管路、总泵、分泵有轻微漏油现象的;各管道接头有轻微松旷现象的;各部位连接不可靠的;制动发咬、解除不迅速的;储气筒支架有裂纹的。

第九条钢板弹簧断裂的;钢板销凸出的;油箱支架有裂纹的。

第十条传动轴中轴吊架裂纹;传动轴、万向节有裂纹或轻微松旷的;连接部位有轻微松旷的。

第十一条后轮有脱胶、开裂、花纹深度低于1.6毫米;其余轮胎胎面、胎壁割伤长度超过25毫米、深度暴露胎面帘布层的。

第十二条未随车携带、挂置消防锤、未按规定配置三角木的。

第十三条车容不整、挡风玻璃破损,车门、行李门销不牢固;后视镜无效。

第十四条轮胎螺丝帽松动,钢圈有裂纹。

第十五条方向机座松旷,横直拉杆球头松旷,球销无开销或用铁丝替代的,方向机转动有异常响的。

第十六条制动管道、总泵、分泵漏气及严重漏油的,储气筒松旷,刹车片磨铆钉,手制动无效或设备不完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条例》、《辽宁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运输车辆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客车)、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货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危货专用车)。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独立的车辆技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使安全同技术管理相协调。

对营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权责明确、正确使用、分类管理、综合检测、定期维护、适时更新和强制退市的综合性管理。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检测诊断、计算机应用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作为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履行管好、用好、维护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良好,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节能、环保和高效的职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发展符合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先进、适用、低耗和节能的车型,鼓励客车选用燃气、双燃料、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的车型。

第七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

道路运输经营者负责履行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技术条件及管理第一节车辆技术条件第一条道路运输车辆应当符合下列技术条件:1、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3、以燃气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客车、货车和危货专用车的燃料消耗量应分别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或《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的要求;4、车辆技术等级和客车类型等级应与其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

第二条交通运输部应依据第八条规定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定期发布道路运输车辆车型目录,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正确选购符合本规定的道路运输车辆。

第三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道路运输市场供求状况、道路条件等因素,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发展规划,对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选型论证,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咨询,择优购置列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车型目录》中的车型。

第四条新增和更新的道路运输车辆应根据节能降耗要求,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中的节能车型;客车应根据运距、舒适性,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布的《中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中的车型;货车和危货专用车应依据运输需求,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表》中的车型。

第二节车辆基础管理第一条车辆档案管理1、车辆行驶证、营运证、线路经营许可证、购车发票复印件及车辆照片等有关行车资料公司保存,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按“一车一档”规定建档并妥善保管。

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2、安技员要在每月25日前将车辆的月行驶里程、保养维修、肇事情况上报该安技主管,由安技主管登记,由安技主管负责人核实后填写车辆技术登记;3、车辆重要部件或证件如有改动,应将改动情况报公司登记备案;4、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要求同上。

5、技术经济定额:通过定额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定额标准、计算方式。

6、车辆的停放:场地要求、设施要求、安全要求。

7、车辆的折旧:折旧年限或里程、折旧费用的计算和提取。

第二条车辆检查1、驾驶员出车前后要做好检查,严禁带病营运,一经发现,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罚,由于驾驶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机械故障,驾驶员负全责。

2、公司安技部每月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证照、年审、车辆维护作业是否超期。

(2)车辆号牌齐全、清晰,安装位置正确,无遮挡物;(3)灯光、喇叭、雨刮器、观后镜等装置齐全有效;(4)发动机汽缸工作正常,无异响、漏油、漏水等现象;(5)转向装置操作灵活,无过紧或过松现象,高速行驶时车辆不会出现跑偏或摆头现象;(6)制动系统良好,符合国家制动规范要求,前后四轮的定位准确;(7)车辆各种线路完好,接放安全牢固;(8)轮胎保持良好,轮胎胎冠上的花纹深度不得少于3.2mm;(9)其他部件符合安全行车标准3、安全隐患检查与整改:安技部在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过程中,应及时指出问题和隐患,重大问题或隐患必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落实整改和复查时间,督促整改的实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

各种安全检查做好记录,由安技员和被检察人员签字备案。

第三章车辆使用管理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车辆制造厂的技术规定和道路运行条件正确使用车辆。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的装备、标志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

客车、危货专用车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第三条道路运输车辆装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车辆超限、超载运行。

客车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允许再搭乘不超过核定载客人数10%的免票儿童。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改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对道路运输车辆的车辆结构、构造或者特征进行改装,应当事先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交由合法改装企业实施车辆改装作业。

严禁使用擅自改装的道路运输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五条道路运输车辆在高温、高寒、高原、山区、风沙等特殊条件下使用,应当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六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根据车辆数量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第七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和落实车辆技术档案、车辆维护保养、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评定、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核查和车辆安全例检等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第八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加强道路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素质,使其熟练掌握车辆技术性能,正确、规范使用车辆,认真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验工作,并填写记录单。

第九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在办理道路运输车辆转籍或过户变更手续时,应当将车辆技术档案完整移交。

第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道路运输车辆,应当及时向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注销《道路运输证》,自觉退出道路运输市场,不得继续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十一条驾驶员操作基本要求1、必须按驾驶员操作流程,冷车发动,应做好预热升温,车辆起步时发动机水温必须在50℃以上,运行中的温度保持在80-90℃,发动机发动时每次使用马达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再次起动。

2、起步时要先看:看车辆四周和下面有无障碍物;看仪表是否正常;看制动压是否达到标准;看车门是否关好,应做好二档起步,轻踏缓抬,换挡及时,严禁空挡滑行和不踏离合器换挡,中速行驶,安全滑行。

车辆在特殊条件时,必须配齐附加装置。

第四章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第一节车辆维护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第三条道路运输车辆日常维护周期为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周期按车辆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规定的行驶间隔里程或时间确定,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未明确规定行驶间隔里程或时间周期或虽已规定但不易执行的道路运输车辆,按以下规定执行:1、客车类:(一)小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60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25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二)中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75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30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三)大型或特大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100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40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以上维护周期中行驶间隔里程和时间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将道路运输车辆执行的二级维护周期报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第六条随着车辆运行条件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需要变更车辆二级维护周期的,应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七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督促车辆驾驶员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客车和危货专用车维护后,车辆驾驶员还应当做好异常情况检查记录。

第八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将道路运输车辆送具备相应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一级维护或二级维护,并将承担二级维护的维修企业上报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九条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严格按照确定的二级维护周期安排道路运输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将车辆二级维护情况记入车辆技术档案,并将维护作业单、竣工检测检验单和竣工出厂合格证存入车辆技术档案。

严禁未按规定执行二级维护的道路运输车辆承担道路运输任务。

第十一条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应将进入客运站经营的客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复印件报客运站备案。

第二节车辆检测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按排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下简称车辆检测),并结合车辆检测,对申请配发《道路运输证》的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以下简称燃料消耗达标车型核查)、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以下简称车辆评定)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以下简称客车类型等级评定)。

客车、车辆技术等级每半年评定一次。

第二条车辆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由通过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复核的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以下简称车辆检测机构)承担,燃料消耗达标车型核查和客车类型等级评定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委托车辆检测机构实施。

第三条车辆检测机构应符合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规定的条件,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每年对车辆检测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一次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