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言绝句《静夜思》
《静夜思》古诗及译文
《静夜思》古诗及译文《静夜思》古诗及译文《静夜思》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名家点评《唐诗品汇》: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
《唐诗正声》:百千旅情,妙复使人言说不得。
天成偶语,讵由精炼得之?《批点唐诗正声》:乐府体。
老炼着意作,反不及此。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悄悄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
《李杜诗选》: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可明白说尽,含糊则有余味,如此篇也。
《唐诗广选》: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句忽转至此。
便奇(“疑是”句下)。
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
《诗薮》: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亦齐、梁体格。
他作视七言绝句,觉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唐诗归》:钟云: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李诗钞》:偶然得之,读不可了。
《李诗通》:思归之辞,白自制名。
《唐诗解》: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增订唐诗摘钞》: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
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坏尽致。
《古唐诗合解》: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
故群服其神妙。
《唐诗别裁》:旅中情思,虽说叫却不说尽。
《唐诗选胜直解》:此旅怀之思。
,月色侵床,凄清之景电,易动乡思。
月光照地,恍疑霜白。
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
题云《静夜思》,淡而有味。
《唐宋诗醇》:《诗薮》谓古今专门大家得三人焉,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要是确论。
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制白别:此则气骨甚高,神韵甚穆,过齐梁远矣。
古诗大全五言绝句
古诗大全五言绝句古诗大全五言绝句 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五言绝句古诗
五言绝句古诗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古诗书法作品硬笔五言绝句
适合练习书法的五言绝句
1. 《静夜思》
作者:唐·李白
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相思》
作者:唐·王维
原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原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作者:唐·王之涣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独坐敬亭山》
作者:唐·李白
原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 《鸟鸣涧》
作者:唐·王维
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 《鹿柴》
作者:唐·王维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 《绝句二首·其一》
作者:唐·杜甫
原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9. 《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原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 《山中》
作者:唐·王维
原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五言绝句大全【30首】
【导语】五⾔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属于绝句的⼀种,就是指五⾔四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下⾯是®⽆忧考⽹整理的五⾔绝句,欢迎阅读。
1、《静夜思》 唐·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师采药去。
只在此⼭中,云深不知处。
江上往来⼈,但爱鲈鱼美。
君看⼀叶⾈,出没风波⾥。
8、《夏⽇绝句》 宋·李清照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10、《春夜喜⾬》 唐·杜甫 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11、《⼋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江流⽯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 13、《⿅柴》 唐·王维 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影⼊深林,复照青苔上。
荆溪⽩⽯出,天寒红叶稀。
⼭路元⽆⾬,空翠湿⼈⾐。
15、《⽵⾥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16、《鸟鸣涧》 唐·王维 ⼈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 唐·王维 ⼭中相送罢,⽇暮掩柴扉。
古诗静夜思赏析
古诗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静夜思念故乡的情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静夜思》进行赏析。
《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
首句写自己寂寞时的心情:“床前明月光”,通过“明月光”来引出次句的主题。
“疑是地上霜”是一种寓言手法,指月光如霜,如地上的霜。
这是一种以景寄情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着,第三句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表达了诗人独在外地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低头思故乡”,是整首诗的中心句,也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高潮句。
通过写出“举头、低头”来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使整首诗情感更为丰富。
《静夜思》通过简短的语言、精练的文字,将寂寞、惆怅、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通过对“明月光”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产生共鸣。
这首诗采用从句并列、押韵的方式,使整体结构简洁有力。
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的对仗结构,使整首诗意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静夜思》这首诗在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
每当人们在静夜中看到明月,就会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总之,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短的语言、精练的文字,表达出了诗人寂寞、惆怅、思乡的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使诗歌更加饱含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李白不朽的艺术珍品。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篇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秋浦歌》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8、《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9、《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精选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静夜思古诗翻译
静夜思古诗翻译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李白五言绝句古诗
李白五言绝句古诗李白五言绝句古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五言绝句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4、《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5、《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6、《咏苎萝山》唐·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7、《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8、《送友人下蜀》唐·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9、《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
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我会认:夜yè(夜晚)思sī(思乡)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疑yí(怀疑)举jǔ(举手)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故gù(故乡)易错的字: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思sī思乡sāi于思地dì地上de轻轻地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反义词:举头--低头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古诗时,首先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而且读出古诗的韵律。
如朗读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言古诗名篇
五首著名的五言古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此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思乡的情感。
诗人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露。
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思念远方的故乡。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此诗以登高远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人在鹳雀楼上俯瞰大地,看到太阳依山而落,黄河奔腾入海。
为了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目标,诗人决定更上一层楼。
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望。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此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
诗人在春夜中安睡,不觉已是清晨。
醒来后听到处处鸟鸣声声,想到昨夜风雨交加,不知有多少花朵已经凋落。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 1 —4.《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解析:此诗以红豆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说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时会长出许多枝条。
他希望情人能多采摘一些红豆,因为这些红豆最能代表他对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此诗以游子出行前母亲为其缝制衣服为背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
诗人说母亲手中的针线是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工具,临行前密密缝制,生怕儿子迟迟不归。
母亲的心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照耀着儿子。
整首诗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感慨。
— 2 —。
《静夜思》古诗原文
《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静夜思》古诗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注释: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
②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③“窗”的通假字。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静夜思》创作背景: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静夜思》诗意解析
《静夜思》诗意解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将从诗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诗意解析。
首先,诗的结构非常紧凑,采用对仗的五言绝句形式,使整首诗的对仗感十分明显。
第一句和第二句通过“光”、“霜”两个字的对仗展现了诗中明月的光辉和地上的霜冷。
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明月”与“故乡”的对仗,既凸显了明月的肃穆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中,每一句都音韵和谐,用字简洁精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令读者陶醉其中。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一种通过月光感受霜冷的方式,直接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看到明月的情景,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随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作者看到明月时产生的强烈思乡情绪。
通过明月这一景象,作者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将目光从高处转至低处,既展示了作者眺望明月的姿态,又准确地描绘了作者思乡的心态。
最后,诗意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通过二者之间的对应,使情感更为细腻。
明月悬挂天空,使人心生向往之情,而低头时思念故乡,又让人感受到亲情的牵挂。
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悄然而至,萦绕在作者心头,也触动着读者心中深藏的故乡情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明确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沉浸在诗情中,感受到了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总之,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确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凭借其简洁的形式和丰富的意象,使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
《静夜思》的诗意深远,也令人陶醉其中。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的五言绝句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的五言绝句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的五言绝句应该非常多,因为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诗五言绝句的例子:
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鹿柴》 -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宿建德江》 -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终南望余雪》 -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些五言绝句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经典作品,它们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情。
李白《静夜思》古诗赏析
李白《静夜思》古诗赏析简介《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从诗歌的结构、表达方式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诗歌结构《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由四个等长的句子组成。
每句五个字,共计二十个字。
这种结构紧凑简练,给人以整齐利落的感觉。
每个字都经过精心的选择,没有多余的修饰,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纯粹,富有节奏感。
表达方式李白在《静夜思》中采用了一种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
他把诗人思念之情赋予一座寂静的秋夜,通过虚实结合,使诗人的感情更加饱满。
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加深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理解。
主题《静夜思》的主题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深夜中突然想起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如窗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同时,这种孤独和寂寞,也使诗人更加怀念故乡和亲人。
这首诗以诗人个人的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描写具体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和感怀。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简洁纯净的语言,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异常饱满。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思念之情浑然天成,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
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凸显得更加强烈,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波澜和思念,读者不禁感受到浓浓的离愁别绪,与诗人心灵相通。
艺术特点《静夜思》以其简洁、纯净的语言而闻名。
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直截了当。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简单明了,意境清新自然。
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内心相结合,使诗歌充满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简洁而巧妙的表达方式,使《静夜思》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被誉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受众反响《静夜思》在创作之初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静夜思讲解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以下是这首诗的讲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在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李白的床前,让他感受到了宁静和祥和。
“疑是地上霜”:因为月光照射在地上产生的反光,让李白误以为那是冬天早晨的霜露。
这种误解传达出他此时的心情可能有些迷茫和困惑。
“举头望明月”: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窗外的明月,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团圆和思乡之情。
通过这一动作,他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思乡之情。
“低头思故乡”:最后,李白低下头来开始沉思他的故乡,这也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
他用简单的语言,却成功地描绘出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的怀念和思念。
总的来说,《静夜思》是一首充满情感而又深沉的诗,它通过对秋夜月色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李白的五言绝句诗20首
李白的五言绝句诗20首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5、《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6、《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夏日山中》唐代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8、《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侠客行》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11、《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12、《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4、《春思》唐代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5、《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6、《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静夜思(杜甫)
静夜思(杜甫)概述《静夜思》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被誉为杜甫五绝中最经典的一篇。
该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对家乡、亲友和自身命运的关怀和思索。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这首诗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内容分析第一行:床前明月光这句话通过形象化地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
明月的出现增加了整个场景的温馨与宁静感。
第二行:疑是地上霜与第一行相呼应,这里作者使用“疑是”表示他对于月光洒在地面是否像霜那样冷冻了土地持有疑虑,并更深入将我们捕捉住了。
第三行:举头望明月这一句是诗人抬头仰望着高高悬挂在天空中的明亮月亮,借此表达了他对于天上那个高高挂着的月亮表示的向往。
第四行:低头思故乡最后一句诗将情感引导回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中,通过自然景象唤起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想家的情感。
主题意义追寻内心的归属与安宁《静夜思》以寂静夜晚为背景,主题意义在于追寻人们内心深处所渴望和追求的归属与安宁。
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环境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抚平内心的焦虑与孤独,并借助月光映衬出深层次的情感。
诗人强烈的怀旧之情诗中诗人以低头表示他沉浸在自身复杂而私密的记忆中,这使得整首诗保留了一种特殊而又魅力十足的浪漫氛围。
融合诗人个体与整个世界之间微妙关系《静夜思》通过描绘个体在大自然环境下对内心世界反省后产生联想,从而展示了个体与整个世界之间富有哲思的关系。
总结《静夜思》以简练、质朴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亲友和自己命运的忧思。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引发读者对归属与安宁的追求,强调温暖怀旧之情和个体与世界存在的微妙关系。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更加凸显了杜甫作品的艺术魅力。
它被广大读者喜爱并传唱至今,成为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言绝句《静夜思》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所以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相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因为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
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 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 的焦点。
我们能够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 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 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所以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 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 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 ‘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 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 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 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
“交 、“绳床”。
古时一种能够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 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
至迟
“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 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不过 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 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 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椅”
凳,
来。
在唐时,
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 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个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仅仅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不过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 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不过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
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不过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不过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
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逐步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
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 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李白时年26 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