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教学: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精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教学: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精品版
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促进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是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我谈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定义、性质等方面的讲解,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活动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圆的定义”教学中,让学生来作这样的实验:取一根绳子,把它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缚一支铅笔,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那么铅笔在画板上画出的图形就是一个圆。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数学中的圆指的是一条封闭曲线,而不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圆面,从而加深了对圆的定义的理解。
又如,在“正方形”的教学中,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⑴如图1,沿虚线BD对折,使AB边落在BC边上,且A、C重合;
⑵如图2,沿虚线EC对折,使B、D重合;
⑶展开后,如图3。
问:请你解释一下上述各步骤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通过学生个人实验,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归纳得出;
从步骤1中可以看出,由于对折后的两条邻边AB 、AD 相等,因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因此所折成的图形是正方形;
从步骤2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平分;
从步骤3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沿对角线对折合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并对正方形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能领悟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实包含着许多的数学道理。
二、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原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原理的教学大都是直接展示给学生,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知识的发生过程,削弱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急于得出自己的教学结论,那么结果就会使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这样的做法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提倡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深刻,容易记牢。 A B D A D D B C
C E B 图1 图2 图3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如图4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并将复制后的平行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问:你能平移刻纸片,使它与图4重合?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或让同学们剪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将它们重合在一起,用图钉钉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绕着对角线交点旋转180°后,发现它们仍然重合,从而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为证明此性质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圆的垂径定理”教学中,让学生用课前自己准备的一个圆形纸片动手做以下实验:(1)将纸片对折。如图5。
(2)将对折后的图形的一部分向上折叠,如图6。
(3)打开,用笔把折痕描出来,标上字母。如图7。
观察并猜想:圆是什么对称图形?AM与BM、弧AD与弧BD、弧AC与弧BC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CD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通过个人实验,再进行小组讨论,验证猜想,从而得到圆的对称性质和垂径定理。这样通过实验,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图7
图6图
5
三、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解题时因为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如图8,把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放在定直线L 上,按顺时针方向在L 上翻滚两次,使它翻滚到△ABC 的位置,设BC=1,
AC=,求顶点A 运动到A 位置时,点A 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 所围成的面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三角板动手操作后,学生会发现动点A 运动的路线与直线L 所围成的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合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搞清了一个数学问题,并明白了结论是怎样形成的,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读懂了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A"
C'B A
四、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努力创设一种数学实验的环境,把数学引向生活,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例如,学校每年均要举行田径运动会,可以组织学生来画运动场地。要求学生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 等径赛项目的终点位置确定后,其起点位置应如何确定?相应的每条跑道的前伸数如何确定?铅球、标枪等田径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等等。这些问题牵涉到的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仍会遇到一些困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场上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数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认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了几张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