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

《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

《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孩子们,这是一幅堤坝的图案,知道堤坝有什么作用吗?生:它是用来防水灾的。

师:对了,它是一种防水拦水的建筑物,请看,这是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是个什么图形吗?生:梯形。

师:堤坝横截面是梯形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筑堤坝时要将下部做的又宽又厚,这样既能防止强大的水压将堤坝压垮,又节省材料!你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生:上底,下底,还有高。

师:那么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想想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生:可以象三角形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孩子们学得真好。

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a.利用你们手上的梯形学具,独立思考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b.想: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上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是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案例(教学实录)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案例(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案例(教学实录)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案例(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

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

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梯形纸、每组一份研究报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生1:这是一个梯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 》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 》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了变形的思想。

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二、讲授1.课件出示第95页情境图。

(1)提问: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你准备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展示推导方法。

方法一用拼摆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方法二用分割法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如图:(3)方法三用分割法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图:同理方法二、三都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 表示梯形的高,你能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

2.课件出示例3。

提问: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计算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教师板书:S=(a+b)h÷2=(36+120)×135÷2=156×135÷2=10530(m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

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课课堂实录20111027上午2

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课课堂实录20111027上午2

梯形面积计算练习课堂实录师生谈话:阿凡提的故事9:32课就如一场舞台剧,老师就是一位演员9:33师生问好。

师:上节课学了梯形面积。

要知道梯形的面积,要知道什么?生: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

师:哪个是上底?生回答。

师板书:上底。

师:梯形的上下底是相对的。

哪个上底?哪个下底?没关系的,倒过来师(把梯形进行旋转):总是一个上底,一个下底。

师:高在哪里?生:高是上底下底之间师:是一条垂直两底之间的。

师:要求梯形的面积三个条件知道了,会求吗?怎么求?生:等于A?师:可以说文字。

生: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

师:再说一遍。

生: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师板书。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出来吗?生:S=a+b的和乘H除以2.师:对这个公式你清楚吗?想一想,要计算梯形的面积,缺少哪些条件?9:37师:求一下它的面积?反馈:1、生:3加7的和乘8除以2.师:3是什么?7是什么?8是什么?2、生:A+B的和乘H除以2. 3加7的和乘8除以2.师:完整地学一学。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不除以2 ,为什么梯形要除以2. 生1:它本来可能是个平行四边形。

生2:它旋转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要拼?生:首先要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

生:通过旋转,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生:原梯形上下底的和。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生:就是原梯形的高师:为什么要除以2?生:因为一半9:40师:出示(告诉面积是40平方厘米,。

高是多少?)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1:告诉我们面积是40平方厘米,上底是3下底是7.求高是多少?师:同桌交流一下,高是多少?反馈:师:谁来说?生1:算式是40乘2除以3加7的和。

师:都一样举手,不一样的?生:40除以3加7的和乘2?师:为什么要乘2?生:要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要乘2.师:逆向思维。

师:把梯形平移旋转,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再次出示课件。

上底加下底,要求的高。

这个高是谁的高?师:这个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生:这个高是梯形的高,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新课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班同学最近在课间活动时最喜欢做什么?生:玩双杠、跳绳、打乒乓球、打篮球……师:课件出示篮球场地。

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课件点击闪动)生: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师:课件演示,并出示相关的数据,指名读。

师:这个梯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们学校的操场有篮球场地,于是,我从学生喜欢的篮球入手,引出新课。

我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求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新课传授师:那么梯形的面积应当如何来求呢?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动手,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生:选择喜欢的梯形先自己摆一摆、拼一拼,然后分组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深入学生中倾听,并做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生:(到展台前边汇报边展示)。

生①: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般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

生②: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长方形的长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长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

师:这两名同学的讲解真精彩!你们是不是也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你们真了不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正方形和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我们可以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理解面积与形状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问题解决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具、黑板、彩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笔、教科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梯形的定义,并带入梯形面积的话题。

2. 学习新知
•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S=\\frac{a+b}{2} \\times h$,其中a、b 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ℎ为梯形的高。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 指导练习
•让学生在同伴间互相讨论、思考,解决不同类型的梯形面积计算题目。

•教师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梯形面积的理解。

4. 练习及作业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1、上课铃响,师生间相互问好,教师清点学生人数
2、教师播放PPT.
3、教师让孩子做一做:让孩子们描一描所见的几何图形,请孩子
演示。

4、教师提问:什么是梯形?认识梯形的演变过程?
通过认识,请孩子回答: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和两条腰。

5、教师播放PPT演示图提问:什么是梯形的面积?推算梯形的面
积?
孩子抢答: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6、教师讲解例题,分析面积公式,孩子总结。

7、教师出题,加强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巩固练习。

8、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的帮助学生,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孩子分小组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上黑板演示,全班交流,集体更正。

鼓励表现优秀勇敢的孩子。

9、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孩子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互评,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10、教师出示课堂作业,孩子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题、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掌握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旧知 1、导入 (1)我们会求哪几种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根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在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说说怎么得到的?)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再进行面积的计算)板书:转化二、教学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出示梯形。

2、能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教师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3、操作实验(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同桌合作讨论,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3创设情境:投影显示: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二新课展开1操作探索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times;高 divide;2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 《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梯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后,进一步探究多边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教学。

学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已经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提问:猜一猜长方形纸片下盖着的可能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猜测:生1:三角形。

生2:平行四边形。

生3:梯形。

老师质疑:为什么都不猜长方形或正方形?揭晓谜底:是一个梯形。

你猜对了吗?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你对梯形有哪些了解?(学生说出自己对梯形的了解)。

2、当学生说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提问:你是如何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能展示给大家看看吗?二、合作探究1、直接切入主题:(1)请说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学上台演示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学生演示完后教师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探究梯形的面积的?(3)教师问:你们准备的梯形与这位同学的一样吗?那能不能也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呢?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①、出示组内合作探究的要求。

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

③、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3、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梯形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

(同桌合作)(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

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① 数方格;② 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③ 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④ 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⑤ 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⑥ 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构建。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运用转化思想,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学具教具准备梯形纸片、小剪刀、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我们来回顾1、动画引入:生动的动画小金鱼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你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2、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生2:探索三角形面积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我们来探究1、情景导入车窗玻璃是梯形的,你会计算车窗玻璃的面积吗?2、自主探究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用所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我们来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展示演示你们小组的实验操作过程,说说你的推导方法和过程A组汇报展示:我们小组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演示),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同学们有没有问题?生问:为什么要除以2?A组同学解疑:因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上底+下底)×高,求一个梯形就要除以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讲新知识之前,我先考考大家,之前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 S=ah ÷2(注意要求学生回答全面,也就是说文字对应公式都说出来。

)师:不错啊!看来大家对于公式都记得很熟了。

下面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幻灯片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师汇总:对,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些方法来求梯形面积,你们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来看这些方法。

第一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第三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表扬:这三种方法都是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

同学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你们真的很棒。

这种方法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梯形也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新课标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下面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谁能算一算:(单位:厘米)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S=ah=10×8=80cm2师:为什么不用12CM这个条件?生2:因为12CM这条底,没有对应的高。

师:回答得很好,对应这个词用得好!生3:三角形的面积是:S= ah=7.2×2÷2=7.2 cm2【估计是口误,后来自己补上了除以2,但下面学生立马喊“错了”。

】师:为什么要除以2?生4:因为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后,还要再除以2,才表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讲得好!所以根据不同的图形,要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

【有感于学生在以后可能总出现乱用公式的现象,今天刚好碰上,就赶紧提了一下。

】二、引入新知。

1、师:我们已经把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了。

那么,今天的梯形的面积,我们又该怎么求呢?板书课题。

能不能转化成以前的图形?板书:转化。

【直截了当的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况且,学生对于转化为旧知之类的学习方法,在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中已经见识过了。

】2、师:先来回忆一下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吧!三、探索学习:1、初试受挫:师:回顾了各部分名称,你能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呢?生5: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提醒,沿着高剪下来,得到一个三角形,然后再拼到另一边去。

其他学生附和:是的,可以的。

师取出一个梯形纸片。

问:是这样吗?师折纸,演示。

学生们又都说:就是这样。

师:这种思路受什么的启发?生6:他受了以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启发。

沿着高剪开,再拼上去。

师:大家认为可行吗?(学生们又都说了:可行!)【师停顿了一下,没有学生提出异议,或许都沉浸在转化成功的喜悦中吧!】师在黑板上画下图:说:是不是这样?【有几个学生悟到了,马上举起手来了。

】生7:这样做,有局限性。

因为左边的剪下去,再拼到右边,不一定能拼的!【这下很多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听完他说的话,醒悟过来了。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梯形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梯形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梯形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司凤蕊(执教);程翠萍(评析)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三勤四环节教学”是河南省鹤壁市的实验研究课题,其中的“三勤”
是指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勤动脑会思考,勤动手会操作,勤动口善表达;“四环节”是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是学生脑、口、手活动的载体。

“梯形的面积”是该课题实验研究中的一个典型课例。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司凤蕊(执教);程翠萍(评析)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市淇滨小学;河南鹤壁市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自主合作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同姿势的原地拍球》教学实录 [J], 张振国;
2.自主合作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同姿势的原地拍球》教学实录 [J],
张振国
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实录为例 [J], 李建燕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 [J], 翟潇
5.经历猜想和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教学实录及评析 [J], 王怀环(执教);付丽(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讲新知识之前,我先考考大家,之前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 S=ah ÷2
(注意要求学生回答全面,也就是说文字对应公式都说出来。

)师:不错啊!看来大家对于公式都记得很熟了。

下面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
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师汇总:对,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些方法来求梯形面积,你们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来看这些方法。

第一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第三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表扬:这三种方法都是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

同学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你们真的很棒。

这种方法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梯形也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大家先来猜想。

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梯形的什么条件有关系?
生:上底和下底,高
生:与腰有关。

师:梯形的面积到底与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不想研究?
生:梯形的面积可能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

师:你是怎么猜想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前面的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联想出来的。

师:很好,联想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你很有科学家的潜质。

师:梯形的面积,我们不知道。

怎样求它的面积啦?
生: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边的图形来研究。

师:可以转化成哪些图形来研究啦?
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还可以转化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好,同学们动手吧。

把手里的梯形转化成你们学过的图形,并尝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好啦,谁先来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向大家展示。

生:我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之后学生通过作图把梯形分解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又通过折叠把一个梯形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然后通过剪拼的方法把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是一个三角形,或两种方法拼成了长方形。

总之学生用了近八种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了以前学边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图形然后分别说出了它们之间与转化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找到推导公式的方法。

最后请学生对他们的讲解进行评讲,并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