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结合问卷调查与文献综述,对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选择项目、选择目的、活动场地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加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标签:课外体育活动;浙江省;大学生;对策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公众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高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而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充分发展学生课外活动,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体育活动体系,提升学校体育活动的质量。
本文对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和策略,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创造更多的运动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浙江省各地市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男生300名,女生200名,并另外对5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教师等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包括各地市大学生500名,以及体育教师50名。
(2)文献法:主要搜集近五年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能测试数据,搜集国内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国内外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支持体系建设的资料,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主要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在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员对浙江省各地区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经统
计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只有21.13%的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其中,以一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最大,越往上比例越小,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四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最小。通过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时间相对较为充足,而越往上升,迫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削减了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精力(表1)。
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
大学生出于不同目的而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有些学生是为锻炼身体而参与体育活动,还有些学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在问卷调查中,将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总体划分为:健康、爱好、提高技能、体育测试、塑形、发泄等几个部分。经统计得出,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以及满足自身兴趣爱好。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为保持身体健康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断减弱。目前,四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方便就业。而在兴趣爱好方面,一、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三、四年级学生。并且,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提高体育技能与体育测试没有太大关联,年级越高,越注重体育测试的成绩而非体育技能的提升。分析得出,由于工作单位在录用员工时,首先要求体能检测合格,因此为了确保体质检测达标顺利步入社会,高年级学生以此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年级越高,对外在的要求也变得越高,由调查数据显示,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出于“塑形”这一目的而进行锻炼的学生中,大四学生比例最高。另外,各个年级都会为了调整情绪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今大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经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于普通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还能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扩大社交圈这一方面,大三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表2)。
3.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项目分布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所选的项目也不同。许多学生都会选择多个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选择单一项目进行锻炼。在问卷调查中,限定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个数,只需选择最主要的三种体育项目。经调查统计,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选项目最主要为篮球运动。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选择篮球运动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是43.74%、36.23%、50.42%、40.96%。而在其他运动项目中,一年级学生偏重于选择跑步、乒乓球、足球、跳绳等类型;大二学生较喜欢搏击、游泳、体育舞蹈等;大三学生主要选择羽毛球、登山、器械健美等;大四学生则以健美操、排球、网球运动为主。同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存在很大差异,男生偏重于篮球、足球、搏击类,而女生则主要选择散步、羽毛球、轮滑、健美操等类型的运动,这主要是由男女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差异造成的。
4.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情况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不尽相同。并且,不同年级和性别的
学生在场地选择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偏重于选择校内活动场所,在各年级锻炼场地的选择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四年级,占59.67%,而二、三年级学生则主要选择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其中以三年级最甚,所占比例为27.06%。这表明学生进校时间越长,其活动的范围也越广。而作为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与就业压力,时间较为紧张,因而优先选择校内场所进行活动(表3)。
5.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因素
通过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将不参与或较少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场地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惰性、不习惯、没兴趣、不会锻炼以及担心犯错等原因而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见表4)。综合上述整体调查分析得出,学习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无法避免。但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不会锻炼或者认为体育锻炼没有任何作用,而不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调查浙江省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与相关管理人员得知,造成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足、负担过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场馆的翻新或扩建,虽然场馆质量得到提升,但场馆数量没有增加。其次为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人均面积减少,进而造成场馆负担过重。因此,高校在体育场馆设计中,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注重对场馆多功能的设计使用。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盛时期,身体状况较好,能较好应对当前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因而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危机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大学生往往只考虑兴趣,而没有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锻炼对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大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意识。长期以来,学生都处于“以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普遍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并且没有针对性较强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学生习惯了教师组织的集体运动模式,一旦离开集体,便不会尝试自我锻炼,没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场馆设施资源的限制。在校内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虽然已有了较大改进,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场馆数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部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备还没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较为落后,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而形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加、场馆建设效率不高。同时,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体育场馆科学的管理,不能有效缓解场馆负担。在高校内,体育场馆的建设与体育领域的变化还没能实现同步发展,缺乏科学的建设指导思想,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都较为落后。因此,当校内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就会被削减,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