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倾听病人:帮助病人排解负面情绪,减 轻压力,树立自信心。 改变病人的攻击性思维:通过不断改善 沟通方式和方法,缓解隔阂和压力,增 加亲密感,调整病人情绪;
护理技巧
支持家属:减轻家属负担,增加病人的 家庭支持,加强和家属的交流,在家庭 氛围中创造和谐氛围,促进康复。
背景安排:在医院里,为病人提供一个 安静、整洁的环境,不要让他们暴躁和 不安。在家里,让家属照顾好患者,创 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人格障碍的分类:A类人格障碍:奇怪 和离奇(偏执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 障碍,古怪型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 :情感不稳定(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arcissistic型人格障 碍)C类人格障碍:焦虑和恐惧(避孕 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目录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护理技巧
什么是人格障碍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定义:指人因冷漠、怀疑、敌对、且对社 会和个人行为缺乏灵活性。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三大特征:持续稳定的行为 模式;不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格特质;强 烈的个体体验和行为表现。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护理目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改变沟通方式, 防止和产生冲突)、人际治疗(帮助解 决人际交往问题)、支持治疗(建立正 确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价值感)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 绪稳定剂、抗焦虑药。通过药物治疗可 控制情绪、改善睡眠、增加进食、增强 免疫力等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重点护理事项
家属支持 - 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合
作关系 - 提供家属支持和教育,帮
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特殊 需求
- 定期与家属交流患者的护 理情况和进展
康复与预防
康复与预防
推动患者参与康复活动,提高自尊和自 信 帮助患者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 生活习惯
康复与预防
提供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帮助患 者重新融入社会 预防复发,定期检查和随访患者的 身体和心理状况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人格障碍患者 的护理
目录 概述 重点护理事项 康复与预防
概述
概述
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特 殊的护理和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 性特点,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概述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 化,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家属等密切合作, 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重点护理事项
重点护理事项
安全保障 - 提供安全的环境,避免患
者自伤或他伤 - 监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和药
物,以应对突发情况
重点护理事项
情绪管理 - 倾听和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
者调节情绪 - 引导患者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技
巧和方法
重点护理事项
社交技巧培养 -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患者
处理人际冲突和情绪管理 -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加
社交支持网
重点护理事项
日常生活护理 - 监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
力 - 提供适当的自理训练和协助,帮助
患者保持基本生活能力 - 做好药物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精神卫生护理 11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3.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 碍是以社会隔绝和 情感疏远为特征的 一类人格障碍,始 于成年早期,较多 见于男性。
行为表现
分裂样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孤独,被动、退缩等明显内向性格,离 群独立,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 (2)面部表情呆板,对人冷漠,对批评和表扬无 动于衷,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不通人情。 (3)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古怪,不能顺 应世俗,行为不合事宜或目的不明确。 (4)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当,表达意思 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 (5)爱幻想,独出心裁,脱离现实,有奇异信念。 (6)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及奇异感知体验。
(二)严重程度标准
特殊行为 模式的异常 偏离,使患 者或其他人 (如家属) 感到痛苦或 社会适应不 良。
(三)病程标准
开始于 童年、青少 年期,现年 18岁以上, 至少已持续 2年。
(四)排除标准
人格特征的 异常偏离并非 躯体疾病或精 神障碍的表现 及后果。
治疗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是较难矫正的, 但有关的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仍可发挥 一定的作用。人格障碍患者多数情况下不 会主动要求治疗,需采取强制治疗。目前 很多研究者认为,不仅药物和环境治疗能 改善患者的人格缺陷,而且随着年龄的增 长,无论类型如何,大多数患者症状可逐 步趋向缓和。
心理因素
童年生活的经历对个体情绪和社 交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人格发育 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 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心理 学研究者认为,童年期的负面经历能 够使个体形成脆弱的自我,并转化成 一种自我认同及与他人关系适应不良 的图式。
社会文化因素
许多社会文化因素会增加人格障碍 的发病几率。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 反应和行为方式,都是儿童在成长过程 中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并可通过 条件反射机理而固定下来。追溯人格障 碍患者的童年,常常可发现不良环境对 人格偏离所产生的影响。人格障碍患病 率的增加往往与家庭分裂增多和社会急 剧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已经好转,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精心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格障碍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90-02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指人格特征,如情感、认知、行为模式或待人方式等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智能障碍,但是,除少数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以有所改善外,一般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
人格障碍通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长期存在至成年或终生。
人格特征的明显偏离还可以发生在明显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这种情况称为人格改变。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癫痫、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酒精中毒等)、严重的精神创伤、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均可以造成患者的人格改变[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人格障碍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
ICD—10和DSM-Ⅳ指出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给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在临床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

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异常。
人格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并给他们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
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对于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格障碍的原因、常见类型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人格障碍的原因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的形成与遗传有关。
例如,家族中存在人格障碍的患者,其子女也更容易患上人格障碍。
环境因素:早期的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如缺乏亲子关爱、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惩罚等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导致人格障碍。
心理因素:个体的自我认同、人际交往方式和应对机制等心理因素也对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焦虑、自卑心态以及对他人要求过高等都可能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二、常见类型的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表现为人际关系不稳定、情绪波动大以及自我认同模糊等。
患者常常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恐惧,常常出现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缺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往往独来独往,并体验到极度的内心空虚和失落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控制欲强的特点。
他们往往坚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行事,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严格。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操控、欺骗、冷漠无情等。
他们常常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内疚感。
三、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1. 提供支持和理解:对于患者来说,面对人格障碍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助,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目录 引言 人格障碍病人的常见症状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策略 人格障碍病人的治疗方法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人格障碍疾病:人格障碍疾 病是一种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 为的心理疾病。
帮助人格障碍病人的重要性:人格 障碍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支持, 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症 状。总结总结护源自人格障碍病人需要综合的 护理策略和支持
护理人格障碍病人的目的是帮 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症 状
总结
给予人格障碍病人足够的理解 和尊重是关键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人格障碍 病人的常
见症状
人格障碍病人的常见症状
症状一:情绪不稳定性 症状二:社交困难和孤立感
人格障碍病人的常见症状
症状三:自我认同问题
人格障碍 病人的护
理策略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策略
护理策略一:建立安全稳定的 环境 护理策略二:倾听和尊重病人 的感受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策略
护理策略三:提供有效的沟通和社 交技巧
人格障碍 病人的治
疗方法
人格障碍病人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一: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方法二:药物治疗
人格障碍病人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三:支持性治疗和心 理教育
护理过程 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 系 问题二:管理病人的危机情绪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三:避免控制和指责病人
浅谈人格障碍的护理

浅谈人格障碍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05-20T14:13:31.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淑欣[导读] 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仅少数患者成年后可能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刘淑欣 (大庆市第三医院 163712)【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12-01【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护理。
方法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护理。
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人格障碍护理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格异常等。
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个体形成了特有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存在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
该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并已具有临床意义,常自感精神痛苦。
患者虽然无认知功能缺损,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
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仅少数患者成年后可能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1.影响因素1.1社会因素1.1.1随着社会变迁,价值观念的改变,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盲目追求“高消费”、“性解放”等,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不顾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进行盗窃、乱淫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1.1.2沉重的学习负担,长期紧张、单调的生活,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学业失败、情绪沮丧、意志消沉,也影响心身发育和形成的健全人格。
有时患儿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达到目的时,挺而走险,采取暴力行为导致犯罪;1.1.3教育是发展智能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手段。
过早失去学习机会必然影响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约束能力,追求效仿不良刊物和媒体的暴力或色情场面,会导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十一页,讲稿共十八页哦
• 四、反社会人格障碍: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
第十三页,讲稿共十八页哦
• 七、回避(焦虑)型人格障碍。特点是懦弱胆怯,自幼 表现胆小,易惊恐。有持续和广泛的紧张、忧虑感觉 。敏感羞涩,对任何事情都表现惴惴不安;表现为过 敏、自卑、退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日常生活中惯于夸大潜在的危险,达到回避某些活 动的程度。个人交往十分有限,对与他人建立关系缺 乏勇气。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乐于孤 独或安于退缩状态,他们不与他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 的意愿。他们常被迫采用多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外 界的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心理健康,人事自己,悦纳自己,面对现 实,适应环境。
第八页,讲稿共十八页哦
(二)积极矫正
参加社会活动,正确指导其尊重他人及自己 做到相互信任,护理人员与人格障碍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第九页,讲稿共十八页哦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心理护理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 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 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 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第四页,讲稿共十八页哦
人格障碍特征
31
人格严重偏离常态,危害社会,没有责任感
2
缺乏自知力,心理状态紊乱,难以与人相处
部分系人格障碍患者)违法行为的作用。内倾或外倾性格 可能与遗传有关,同卵双生儿的一致率较高。
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很经典,咨询师必读)

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很经典,咨询师必读)人格障碍的现象学总体特点人格障碍,是心理功能的缺损,主体缺少对冲动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出情感和行为的不自觉和失控制状态,临床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异常。
所以,人格障碍者较少有“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冲突”(说得有些绝对,因为是跟神经症病人相比),却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冲突。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上。
人格及其障碍的形成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至18个月甚至36个月之间,或者说是在出生后半岁至1岁半或至三岁之间,即马勒说的“分离-社会化阶段”。
在这期间,母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形成。
先回顾一下“共生期”的特点婴儿出生后的1-6个月,为“共生期”。
此时母亲与婴儿在身体接触上和心理上是融为一体的,母亲给婴儿的良好照顾,可使婴儿体验到幸福感和无所不能感。
再看“分离-个体化”阶段6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婴儿原来的“无所不能感”受到打击,出现了自身“弱小感、无能感”,即他能够体会到,离开妈妈,自己就难以存活。
这时在婴儿内心就出现了对分离的恐惧感,即“分离焦虑”,同时伴随着“分离-社会化”的心理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孩子能够继续得到母亲的良好照顾,他会继续内化母亲的良好形象,在内心形成“好妈妈”的客体表象。
在现实妈妈暂时离开的时候,孩子就靠心中的“好妈妈”表象来支撑自己的“弱小感”、“无能感”,冲淡由分离导致的恐惧感。
所以,好妈妈是孩子内心的安全岛。
孩子如同飞机,好妈妈如同航空母舰,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无论飞多远,只要飞行员内心知道有航空母舰的存在,内心就会感到踏实。
好妈妈的特点:1、积极关注而不是忽视孩子。
主动注视孩子,对孩子作出各种表情动作来呵护孩子。
2、接纳孩子的一切,并对孩子的所有变化和行为保持敏感,作出即刻反应。
当孩子笑了的时候,妈妈也马上笑起来。
护理心理学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联觉过度 言行怪异 社会焦虑程度高 缺乏温情 表情淡漠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心理护理
分裂型人格障碍 心理护理要点
开展社交训练指导
明确目的 明确标准 方法正确 及时强化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心理护理
分裂型人格障碍 心理护理要点
有意识培养患者兴趣
提高患者对培养兴趣意义的认识 引导患者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本章中的有关概念。 熟悉人格障碍的形成因素和心理干预 熟悉偏执型、反社会型、攻击型和强
迫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和心理护理。 了解分裂型、瘾症型、回避型、依赖
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和心理护 理。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的概念及特征 人格障碍的概念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 人格异常等,是指人格发展明显偏离 常态,表现为根深蒂固的核持续不变 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明显地影响职 业和社交能力。
攻击型人格障碍 心理护理要点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挫折
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提高修养,不涉及原则的问题能够包容谅解。 提高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冲突。
必要时配合医生采用行为治疗
系统脱敏技术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心理护理
癔症型人格障碍 概念
又称戏剧型或表演型人格障碍。 典型表现为心理发育不成熟,特别是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心理护理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概念
也称为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型 人格障碍。
男性多于女性,多在7岁前出现。 是人格障碍中最引起心理学和精神病
学专家重视的。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录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人格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概述
什么是人格障碍:一类有关个体思 维、行为、情感方式的深刻而长期 的异常模式。 人格障碍的分类:Cluster A型、 Cluster B型、Cluster C型。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的症状:包括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方面。
人格障碍患者 的护理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 患者病史、特点,和患者建立 信任关系等。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要 强行改变患者行为,掌握适度 的沟通技巧,稳定患者情绪, 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被满 足,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后的工作:定期监测患者病情,避 免患者复发,及时治疗并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
人格障碍患者 的社会适应
人格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的必要性:人格障碍患者 不仅需要医疗方面的治疗,还需要 社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帮助与支持的方法: - 学习承受挫折,提高自我认知
能力。 -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社交
圈。 - 接受家庭关爱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四、循环型人格障碍 特点:以心境良好和悲伤交替出现为主要 特征 五、强迫性人格障碍 特点:男性多见,做事追求完美、高标准 要求自己,否则焦虑不安,考虑问题过于 详细,做事按部就班,不果断、缺乏自信。
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六、癔症型人格障碍 特点:女性多见,表现为行为夸张、做作、 暗示性、依赖性强,易情绪化。 七、冲动型人格障碍 特点:男性多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八、边缘型人障碍 特点:女性多见,情感脆弱、情绪不稳、 人际关系紧张,有自伤行为。
•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 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 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 其原因: 其原因: A、否认有病,认为医生是在胡说 B、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 合作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概 述 临床特点 护 理
概
述
一、概念 人格(Persona )又称个性,是稳定的心 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的总和。
概
述
二、共同的特征 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症状持久(时间长、行为广,一般2年以上) 造成个人苦恼 必须是成人(18岁以上)
概
Hale Waihona Puke 述三、病 因 心理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分类: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循环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点:偏执、猜疑,性格固执、心胸狭窄, 多见于男性 案例
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二、反社会人格障碍 特点:不遵守社会规范、冲动好斗、无责 任感、做事无计划等 案例 三、分裂样人格障碍 特点:情感冷淡,行为不合时宜,孤僻、 不合群、无进取心
精神科:人格异常病人的护理

精神科:人格异常病人的护理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出某些独特的特征,使个体持续地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观察、思考和处理周边的人、事、物,此持续、独特的表现方式即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
若个体发展出正向的自我概念,即个体能接纳自己和他人,并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反之,若个体处事僵化,缺乏弹性,且表现出操纵、敌意、疏离、判断力欠佳、说谎、情绪善变等不适应行为(maladaptive behavior),并影响其社会及职业功能,则个体可说具备人格异常的特征。
换句话说,当个体的人格特质缺乏弹性,且引起社会职业功能显著的障碍或主观的困扰时,才构成人格异常(personality disorder)。
一般而言,人格异常病人在青春期前或是更早就可看出具有某些不适应行为,而且几乎持续到整个成年期,但他们在中年或老年期时此不适应行为较不明显。
[分类]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CCMD-3)中的F60,人格障碍分为如下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
[共同特征](一)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难于治疗和矫正。
(二)人格显著偏离正常,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与所在的社会环境中的大部分人的表现偏离。
情绪不稳、易激惹,行为自制力差,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和攻击暴力行为。
(三)人格障碍者其表现的症状影响病人的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与其密切接触的人会因此遭受痛苦。
(四)没有精神障碍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智能发育无明显缺陷。
(五)人格障碍者可从事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时会为其症状感到痛苦,对其内心感受有明显的影响。
[护理措施](一)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协助病人与他人相处,明确告知病区常规和所期望的行为。
(二)安全护理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减少激惹刺激,丰富其住院生活内容,参加适当娱乐和体育活动。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53例人格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
结果:53例患者中,偏执型13例,分裂型10例,强迫型8例,戏剧型7例,依赖型6例,自恋型4例,回避型3例,反社会型2例。
观察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人格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人格障碍;心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27-03人格障碍是个体的人格和行为倾向存在严重的失常,且并非直接源于脑部的疾病、损伤或其他损害或者因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致[1]。
是个体特有的反映个人人际关系及生活风格的行为模式,严重偏离常规认知方式和特定文化背景,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差。
该类模式多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开始,并长期存在[2]。
多数患者维持至成年或终生,且难以矫正。
因此,也给护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对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从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人格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19±3.12)岁;学生5例,个体17例,职员9例,无业22 例;已婚33例,未婚13例,离婚7例;初中及以下文化14例,高中及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5例。
同时选择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26~51岁,平均(34.17±3.55)岁;学生7例,个体10例,职员38例,工人24例,无业11例;已婚50例,未婚29例,离婚1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19例,高中及中专58例,大专及以上13例。
1.2 方法采取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26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体会

26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选取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偏执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好胜心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对批评或挫折过分敏感,且长期耿耿于怀,对事物的认识主观片面,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失败时迁怒于人而原谅自己,生性嫉妒、多疑。
又称为妄想型人格,由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确定,因此对治、疗护理作用的估价不易,人格障碍的护理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观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
在这里探讨偏执性人格的特征,治疗与护理矫正方法。
关键词:偏执型人格障碍;特征表现;病因;护理矫正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26例患者分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病例2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为16至35岁,平均年龄为29.34岁。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本病以强而不可遏止型的人为多见。
这类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过程不足,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特点。
当遇到挫折时,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就过度紧张,在大脑皮质形成了病理惰性兴奋灶。
这个“孤立性病灶”与异常牢固的情感体验和意图有关,并且由于它的兴奋性非常强烈,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在其周围出现广泛的抑制,阻滞了大脑皮质其他部分对它的影响,因而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批判,这就是系统妄想形成的由来。
2.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2.1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通常表现:对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把他们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这种猜疑起自早期成年,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以下4项以上。
2.1.1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
2.1.2沉湎于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
2.1.3勉强地信任他人,因为担心一些资料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他自己。
2.1.4对常见的记号或事件会悟解出隐含的贬低或威胁性意义。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社会适应能力。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社会适应率为93.87%,与对照组的82.87%相比,观察组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比对照组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干预;体会人格障碍主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科疾病,该疾病的患病率、复发率以及致残率都非常高,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社会危害性大以及经济负担重等特点,该病发病后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0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对人格障碍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5-35岁,平均年龄为(25±2.2)岁,病程1.7-9年,平均病程为(5.4±1.2)年。
其中7例为分裂样,5例表演型,10例焦虑型,18例偏执型,20例冲动型。
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常规资料经过比较以后,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主要包括按时按量监督患者服药,制定饮食计划,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认知干预。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前2个星期内,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操作性行为认知干预,指导患者自主洗漱、服药、进食、如厕等,并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于下一步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

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发表时间:2015-08-11T15:45:22.1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颖刘桂花初凤艳[导读]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有其特殊的模式,有别于其他的精神疾病患者。
陈颖刘桂花初凤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摘要】目的: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经我院精心护理后,32例康复出院,4例好转。
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人格障碍;临床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80-02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有其特殊的模式,有别于其他的精神疾病患者,正是由于本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治疗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而护理工作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人格障碍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3岁。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10例,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6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6例,其他人格障碍患者14例。
1.2 治疗及结果人格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认识其人格缺陷,进行适应环境能力的训练,逐渐矫正行为模式,改善环境因素,增加社会支持,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矫正的信心。
心理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耐心。
36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32例康复出院,4例好转。
2.护理2.1 提供舒适环境,建立良好治疗关系人格障碍患者最明显症状是其不适当行为,而住院的陌生环境,陌生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诱发其不适当行为的因素,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焦虑、恐慌、愤怒。
护理人员应以坦诚、和蔼、接纳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病友,工作人员及患者应知晓的规章制度,以使其尽快熟悉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0-30T16:17:27.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杨仕芬[导读]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人格掌握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困境,这对于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有裨益。
杨仕芬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 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与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人格障碍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后,询问相关情况,分析患者人格障碍的发生原因、心理特征,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并调查其家庭状态、躯体状态等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在护理工作完成后,30例患者的多疑与敏感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24例
患者孤独心理显著消除,本组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未出现暴力与冲动行为,29例患者睡眠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人格掌握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困境,这对于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有裨益。
关键词:人格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人格障碍及个体行为与人格严重失常,该种疾病发病原因并未由于脑部损害、脑部疾病以及其他损害形式导致,人格障碍患者属于特殊群体,其护理措施与其他疾病的护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智力衰退、人格改变、意识障碍,其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对于此类患者,重点在于心理护理,只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即可有效提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人格障碍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3.9±2.8)岁,在职业类型上,8例为个体户、9例职员、15例患者农民。
在婚姻情况上,6例未婚,15例已婚,11例离异。
在文化程度上,初中14例,高中8例,大专7例,本科3例。
1.2 心理评估方式对于本组患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心理评估方式:1.
2.1 调查法在患者入院后,询问相关情况,分析患者人格障碍的发生原因、心理特征,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并调查其家庭状态、躯体状态等相关资料。
1.2.2 观察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动作、表情、语言与行为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的意志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思维情况。
1.2.3 交谈法在患者入院之后,与其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在做好语言沟通的同时注意非语言沟通,根据患者的声音、眼神、表情和姿势来了解其心态变化情况。
1.3 本组患者人格与心理特征1.3.1 A类人格此类患者易怒、敏感、自负、多疑、孤僻、疏远、内向,大多存在社交焦虑症,语言离奇,认知与感知歪曲。
1.3.2 B类人格此类患者冷漠、无情,行为冲动、不承担责任、婚姻关系与人际关系不稳定,易怒,行为冲动,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幻想自己取得巨大的成功,嫉妒,缺乏同情心,骄傲自大,认为别人嫉妒自己[1]。
1.3.3 C类人格此类患者感觉自卑,认为自己没有社会地位,回避一切的社交活动,回避与人的接触,过分屈从自己,感觉自己无力过好生活,不敢提出合理要求,过分注重计划、秩序、规则和细节,做事不认真,难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 护理措施2.1 生活护理与安全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为其介绍医院的相关环境,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与休养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为患者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多参与医院举行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作业劳动[2]。
2.2 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热情、主动的为患者服务,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为合理范围内,主动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此外,加强心理疏导,让患者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权与人格,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优势,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2.3 特殊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为限制条款,提升患者的自控力,避免出现冲动行为,在出现愤怒与焦虑的情绪时,引导患者用正确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一旦患者发生暴力倾向,要及时进行引导,按时患者控制好行为;如果发生冲动倾向,用坚定的语气劝导患者,合理隔离和约束,必要情况下,可以为其应用镇静药物,对于冲动和暴力行为,坚决禁止,耐心疏导患者[3]。
2.4 睡眠护理本组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寻找出睡眠障碍的诱因,为其创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空气的清新,在夜间巡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态度轻柔,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为患者应用辅助药物。
3 结果
在护理工作完成后,30例患者的多疑与敏感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24例患者孤独心理显著消除,本组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未出现暴力与冲动行为,29例患者睡眠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4 讨论
人格掌握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困境,这对于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冯俏,金奕,周官恩,等. 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21):597-598.
[2]李玉莲.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8(12):376-377.
[3]苏雪萍.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3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