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件大事

合集下载

2017—2021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7—2021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7—2021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7年“天舟一号”上天,并顺利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和分离任务。

2018年“张衡一号”上天,主要监测电磁波、地震。

2019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上天,世界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证明了月背存在橄榄石和低钙辉石。

2020年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开始面向全球提供服务。

2020年,“嫦娥五号”上天,这是我国首个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是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天,在21年时完成“绕、着、巡”的第一步。

2021年,中国航天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这一年,“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人探寻宇宙奥秘的脚步。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弹指一挥间 航天三十年:大事记

弹指一挥间 航天三十年:大事记

自行 研 制 的 第


颖极地 轨

19 9 0

~E 4 月 7


用 自行 研 制 的


长征三
地 球卫 星
卫 星

周9 1分钟
3 天 后

试验通信卫 星成功定点
这 颗卫 星
道气 象卫 星
风云 1号
发射成 功





运 载火箭发 射了
亚洲



卫 星。 从
计划返 回地面
卫 星返 回
这 标 志 我 国成 为 笫3 个 掌
场筹备了

1 0
年 之 久 的两 对

细胞太

院 和 上 海航 天 技 术 研 究 院 为 主 研 制

飞 船虽
返 回舱和 推 进舱 三 个舱段 组成



神舟

与载人 状态完全
致 。 飞 船 上 装有人 体 代谢

在飞 船 上 举行


对动物细 胞


但 是 是我 国 实施载 人航 天 工 程

号 试验 飞 船相 比


它的 系统结构有 了新 的

模拟装置



拟 人 生理 信号 设 备 以及 形 体 假
是 B 淋 巴细 胞和 骨髓 瘤细 胞 细 胞 革新



对是
次 飞行试验
是 我 国航 天 史 上 的


扩展
技术性能 有 了新 的提高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驾驶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8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

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1913年9月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

秦国镛任校长。

192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京沪航线京津段试飞成功。

于5月8日投入运营。

1920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杂志创刊。

1920年5月1日中国最早的民间航空团体,中华航空协会在北京成立。

汪大燮任会长。

曾主办《御风》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直系军阀为其“京汉航空线筹备处”作宣传,在保定举办空中游览,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机失事,机上14人全部遇难。

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广东航空学校第2期学员毕业,飞行教官丁纪徐在该期毕业典礼上进行了空中跳伞表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中跳伞者。

1928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所民办航空学校──厦门民用航空学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中国航空协进会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开设航空陈列室,有模型、图片以及飞机实物展出。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航空展览。

1936年4月24日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风洞在清华大学进行首次开车运转试验。

1950年6月19日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聂凤智兼旅长。

下辖2个歼击团、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

1951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段子俊任局长。

1954年7月25日南昌飞机厂试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练机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中型(歼-5),并获批准批量生产。

1958年2月18日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山东诸城上空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A型主空侦察机1架。

1958年7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教-1型喷气式教练机在沈阳首飞成功。

2017到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7到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7到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太空建站、探测火星......2021中国航天别样精彩过去一年,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祝融号”成功探测火星,从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一次次飞天逐梦,把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1年12月30日,由张履谦、于登云、龙乐豪、于本水、朱坤、杨宏等多位航天领域知名院士专家联合中国航天报、航天科工二院706所等机构评选的2021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正式公布。

两个榜单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和中国空间站双双入选。

2021年,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有了长期在轨运行的家。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并于9月17日凯旋。

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

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

多次出舱、太空授课.....一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表示,目前中国空间站建设仍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后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去攻克。

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每一步工作,圆满完成好空间站建设的后续任务。

2021年,千年天问,梦圆火星。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

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航空大事记: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

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

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於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

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

但是,由於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1982年10月16日,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中国航天发展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中国航天步伐1970年 14日,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

1971年的报告。

1971年4 月,代号为“月,代号为“714 工程”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 种种因素,1972 年,“714工程”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1986年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议。

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

“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

“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1992年 21日,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 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

1998 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

1998 年1月5日,14人到齐。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与国外在正式载人之前发射10多次无人飞船不同,中国航天人在只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后,就开始了真正的载人飞行。

短短10年间,从神五神六神七,到神九神十,5度载人飞行,5次跨越。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出舱行走到交会对接……神舟飞天的壮美航迹,一次次将有中国印迹的崭新高度刻在浩瀚太空。

承担载人航天工程关键产品系统研制重任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拥有的400多名各型号任务“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占53%;35岁以下技术人员超过70%。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

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大事纪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航天大事记

航天大事记

原标题:神舞苍穹天长地九随着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直飞太空,神舟九号三位中国航天员开始了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人第四次探访太空。

从1992年起步,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短短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载人航天飞行、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今天,又开始了有人控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全新探索。

综合新华社电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亮点:考核了飞船5项重要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

神舟二号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亮点: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

神舟三号首次装载了模拟人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亮点: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

还完善了回收过程安全着陆技术。

神舟四号达到可以载人的程度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亮点: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还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男)亮点:首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男)聂海胜(男)亮点: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男)刘伯明(男)景海鹏(男)亮点:翟志刚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天宫一号安装对接口的太空实验舱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亮点:与中国此前发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宫一号不再是一叶孤舟,它安装了几个对接口,入轨后等待神舟系列飞船对接,最终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的国家,其在历史上对宇宙的研究和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传说中的“天文学家”到今天的宇宙探索,中国人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里,将介绍中国探索宇宙的几个重要事件:一、古代天文观测古代中国人已经开始对宇宙进行观测。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拥有了一种用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天文仪器——“南车”。

此外,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创造了“清明”、“等日”等观测方法,使得可以更精确地观测到宇宙中的天体。

二、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在197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这是中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世界上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启动了宇宙探索之旅。

三、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完成了历时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完成了中国的首次太空飞行。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太空飞行国家,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新阶段。

四、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三次。

“嫦娥一号”着陆月球表面并完成了一系列科学探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中国宇宙探索取得了重要突破。

五、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2016年12月19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绿色植物”。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四次。

“绿色植物”携带了多种科学仪器,包括视觉相机、热释电仪器、X射线荧光仪器等,将对火星的地质结构和气候等进行深入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六、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深空探测器2020年7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深空探测器“天眼”。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深空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五次。

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的大事迹表如下:
1.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深受启发。

2.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3.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撞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月球硬着陆的国家。

5.2011年,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6.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展开巡视。

7.2018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释放玉兔二号月球车。

8.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9.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对火星的巡视探测任务。

航空航天大事年表

航空航天大事年表
空,为历史上第一位上天的妇女
1785年 ·1月7日,法国J.-P.F.布朗夏尔和美国
J.杰弗里斯同乘氢气球首次飞越英
吉利海峡成功
1794年 ·6月26日,法国军队用系留式载人氢气
炸之始
1912年 ·英国A.V.罗设计的第一架封闭式座舱
飞机“爱弗罗”号首次试飞
·世界第一架全金属飞机“蒂布”号在
法国试飞
1913年 ·世界第一架 4发动机飞机“俄罗斯勇
理的最早应用
1127~1279年 ·中国使用原始火箭
1368~1621年 ·中国发明原始二级火箭──火龙出水
1483年 ·意大利L.达·芬奇研究鸟的飞行,构
思出扑翼机和直升机草图
1783年 ·11月21日,法国J.F.P罗齐埃和M.达尔
·世界第一架全金属运输机“容克斯”
F-13在德国制成
·世界第一架具有受力蒙皮硬壳式机身
的飞机在英国制成
1920年 ·世界第一
1909年 ·法国L.布莱里奥制成第一架单翼机,
并于 7月25日驾机首次飞越英吉利
海峡成功
·世界首次飞行竞技大会暨国际航空讨
论会8月在法国兰斯举行
士”号在俄国圣彼得堡试飞成功
·俄国П.Н.聂斯切洛夫 8月27日在基辅
驾机完成了世界首次空中特技飞行
──筋斗
·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 9月在北京南苑
创立
·北洋政府用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为中
国利用飞机于军事之始
1914年 ·世界第一条民航客机定期航线1月1日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始营运,飞行
距离35公里
1915年 ·美国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近五年航天科技发展大记事

近五年航天科技发展大记事

近五年航天科技发展大记事近五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件件大事件在我们的硬盘中留下了这段历史时期的记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大事件。

第一步,是2016年6月20日,长征七号遥一火箭首飞成功。

作为我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七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发射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长征三号火箭的换代产品,长七不但在运载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在火箭本身的可靠性、适应性等多个方面也是有所改善的。

第二步,是2018年5月21日,我国鹊桥中继星实现了万里连通。

作为我国最新一代的空间信息中继系统,鹊桥中继星在实现太空通讯、卫星通信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此之前,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开始进入全球服务时代,可见我国在空间通信领域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第三步,是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首飞成功。

作为我国最新一代的重型运载火箭,长五的首飞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射能力在卫星、深空探测等方面迈入了新的阶段。

长五的载荷能力可以达到25吨,未来将成为我国实现火星探测、建立空间站、甚至太空采矿等目标的重要运载工具。

第四步,是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进入火星探测时代。

在此之前,我们的探测器已经在历经了了多次前往月球、探索太阳系的历练之后,这次终于迈出了挑战火星的第一步。

第五步,是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全程驻留空间站的成功。

在此之前,中国航天员已经先后进行了“天宫一号”、“九号”空间实验室等多项任务的实践,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总之,近五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取得了崭新的成果,我国航天事业的进程也更加稳健。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大事发生,为技术创新、民族自信和国家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航天空间科技20世纪大事纪要

中国航天空间科技20世纪大事纪要

中国航天空间科技20世纪大事纪要1.首批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58年9月,由北京工业学院和北京航空学院分别研制的探空火箭进行发射试验。

1960年2月,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的T-7M首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取得成功。

这些试验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运载火箭、航天器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国制定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计划:1965年5月,中国制定了研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

3.首次发射载狗生物火箭:1966年7月15日和28日,先后发射成功两枚载狗的生物试验火箭获得成功,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完成高空试验后安然返回地面。

这些试验的成功对我国高空生物学和生物保障工程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4.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从此,航天空间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5.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

中国航天器大气层再入技术得到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从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遥感技术的试验,用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照片,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了卓有实效的作用。

?自1987年8月5日第9颗返回式卫星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中的半导体材料、生化材料、微生物、动物、农作物种子等科学试验,取得了有效的科学试验成果。

返回式卫星还先后为法国、德国、瑞典等国搭载了空间微重力试验装置和科学试验卫星。

6.攻克“一箭三星”发射技术: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成为掌握和运用“一箭三星”发射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7.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

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

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中国航天大事举要

中国航天大事举要

中国航天大事举要1、1955年9月,加州理工学院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回国2、1956年3月,国务院制定《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3、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4、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5、1956年10月17日,中央批准聂荣臻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己有的科学成果”导弹研究成果6、1957年10月15日,中苏正式签署《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议》7、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R—2型导弹。

其中一枚做研究,一枚进行仿制8、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拟定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9、1958年1月,国防部制定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10、1958年3月3日,中央书记处批准在西北地区建立导弹实验靶场,在辽西建立海上导弹实验靶场。

11、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建立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东风基地12、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3、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研制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4、1960年9月10日,用国产燃料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苏制p——2型弹道式地地导弹。

2011年到2016年所有的中国航天大事简写

2011年到2016年所有的中国航天大事简写

2011年到2016年所有的中国航天大事简写
1.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2.中国成功开展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3.中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4.首个“中国航天日”设立
5.《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
6.中国首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成功发射
7.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
8.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成功发射
9.中国首颗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成功发射
10.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创建60周年纪念日
11.长征六号一箭20星首飞成功
12.中国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13.中国通信卫星强势进入国际商业市场
14.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15.新一代“北斗”升空助力全球组网
16.“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上面级首飞成功
17.中国首颗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发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宝库(17)——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件大事
1970-04-24
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火箭升空,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5-11-26
返回试卫星由长征二号火箭升空,三天后卫星重返地球,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返回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4-04-08
地面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由长征三号火箭升空,中国成为第五个掌握地面通讯卫星技术的国家.
1997-05-12
高容量通讯卫星东方红三号由长征3A升空.
1997-08-20
高负重火箭(5吨)长征3B载着Mabuhay Agila 2通讯卫星发射上地球高轨道.
1999-10-14
中国与巴西合作把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升空,是次任务由长征4B火箭升空.
1Hale Waihona Puke 99-11-20神舟号宇宙飞船进行无人试飞计划,由长征2F火箭升空,21小时后重返地球,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载人太空技术的国家.神舟号亦成为中国99年最成功之科技发现.
1985-10-25
中国宣布加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替其它国家发射卫星,第一枚卫星是亚洲卫星一号(于1990-4-7升空)直到今日,中国成功发射了26杖外国人造卫星.
1988-09-07
第一枚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一颗太阳同步气象卫星)由长征四号火箭升空.
1992-08-14
高负重火箭长征2E载着澳洲通讯卫星Optus B1升空,是次任务加入了新引擎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