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人的精神面貌上也受到了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想像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语文课的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那么,浯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
1.应注意挖掘教材的美.懂得欣赏美和感受美
1.1道德的美。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救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苦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品质、宽厚仁慈的美德、坚强不屈的性格。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构成一曲弘扬中华”女性”美德的颂歌。
1.2图画的美。主要体现在说明文中。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等,无不从事物的构造、用材、做工、雄壮等等方面向人们展现这些建筑的美,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图画美。那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也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图画美的感觉。如《济南的
冬天》、《竹林深处人家》等文章。
2.领略文章的情境美
很多文学体裁都需要描写环境。一般说来.怍者在描写环境时都会带上他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个性特点。在这里,我们把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环境称之为情境。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语言的具体意义.再参照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日然而然就会在想像中加以补充,而形成一种”完整情境。
3.感受文章的人格美
人格美是社会美的核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人表现出来。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审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美学内涵。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如深明大义、刚毅勇敢的花木兰;疾恶如仇、刚烈仗义的鲁达;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这些经过千锤百炼、融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从不同侧面对我们进行了审美熏陶。这些形象体系透射出来的人格感召力.己经并将还要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审美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其实.更有审美感召力的是千百年来给中华乃至人类文化缔结了灿烂成就的众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的感人事迹和流传至今的精美篇章.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哺育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一脉相
承的文化良知、心灵品格和美学理想。开堂讲课的孔子;放飞身心
的老庄;屈原在汩罗江边以身殉国的吟哦;李白对山河雪目的歌咏.傲视王侯的长啸;杜甫忧国忧民的的叹息.面对民生疾苦的泪流满面;陆游渴望统一的临终叮嘱;范仲淹胸怀天下苍生的乐和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低柱;是汉文明的精神家园.时时刻刻以震天响地的撼人力量培育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操。甚至旷达的苏东坡、遁人桃源的五柳先生、淡人松竹的王维等.也从不同侧面昭示另一层面的人生理想,从别的角度折射人性的温暖.表达的审美理念是主流审美观的必然分支和必要补充。因而作者形象体系表达的审美态度就更多元、更坚决,影响也更久远。
4.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5.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
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6.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感受和体验文本意境美
初中教材中描写景物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古诗,更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典范。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那种有机融合、情景交融的情况是让学生体验美的很好平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20余字,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的情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抚胸掩面哽咽,潸然泪下,泪悲情亦痛,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意境之美,在于以自身有限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以文字所描摹的有形形象引发欣赏者
想象中的无形形象,向读者提供想象的广阔空间,充分满足欣赏者艺术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