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通用16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通用16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三、教学准备:投影、录音(一)谈话导入: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①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②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 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苏教版三下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 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 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 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 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一会儿 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会儿变成了一泻千里 的九天银河;一会儿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一 会儿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表示。 2、文中那些话写“姿态万千”?用( )标出。 3、文中哪些话写“变化无常”?用[ ]标出。 4、找出一个比喻句,在句子下面用“﹏﹏﹏”标出。 5、文中“像奔马”后面省略了什么,请想象一下,再写下来。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总—分 具体描写了哪几处的云雾? 山头 半山 山谷 山峰
像 白色绒帽
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
自学课文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 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云雾变成了什么?
自学课文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课堂练习
一、根据不同读音组词 sì ( ) jì( ) lóng ( 似 系 笼 shì ( ) xì( ) lǒng ( 二、补充词语
变( )无常 千( )百态 ( )息万变 四( )生风 腾云( )雾 云遮雾( ) 一( )千里 流连忘( )
庐山
“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 山奇”。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 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的云雾教案(优秀4篇)
庐山的云雾教案(优秀4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篇一《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具体写庐山的两个特点,第二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两个自然段都采用了相同的写法,先概括介绍庐山云雾的一个特点,接着进行具体描述。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流连往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文有以下四个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执教第一课时时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初步感受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逐幅出示一组庐山风光的图片,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赞美它们,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在初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生字词。
3、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
这是让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自学学会部分生字词,总体感知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时,先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再出示所有的生字词,开火车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他读懂的生字词的意思,没说准确的就做个记号,待会儿再解决;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庐山云雾的特点,并告诉他们: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说它变幻无常。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三、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双击页眉页脚可删除,感谢选用 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授课设计三篇篇一授课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在详细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时万变”“恋恋不舍”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攒词语,会用“恋恋不舍”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详细的总分构段方式,能模拟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分明、详细地描述一处光景。
3.重复朗诵课文,张开想象,在详细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意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时万变”的美,感觉课文中包括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授课重点:重复朗诵课文,张开想象,在详细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意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时万变”的美,感觉课文中包括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授课难点: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详细的总分构段方式。
能模拟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分明、详细地描述一处光景。
前置学习活动:1.经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经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诵课文。
3.大概认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过程: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掌握(一)发言导入,提示课习题。
1.同学们,喜爱旅游吗?说到旅游,教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不能够不去地方:庐山。
(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时景色如画。
这节课教师就率领大家走进庐山去赏析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习题,从标题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二)增强初读整体感知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化多端腾云驾雾四蹄生风千姿百态瞬时万变云遮雾罩一泻千里恋恋不舍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庐山的云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文档共24页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 云雾姿态吗?
千姿百态
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云 雾的?
山头
山腰
山谷
山峰
谁能把这段文 字读一读?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这 些云雾的变化快吗?
瞬息万变 作者在写云雾变化的时候,都变成了 什么?
轻烟、银河、白马、冰山。
学习最后一段。
根据下列图片介绍黄山:黄山怪石——猴子观海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你会用“流连 忘返”这个词语 说一句话吗?
说说为什么庐山令人流连忘返? 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 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 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 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我是小导游
根据下列图片介绍黄山风光
根据下列图片介绍黄山风光
《庐山的云雾》课件(苏教版三年 级语文下册课件)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语和句子。 3.标好课文的自然段。
学习生字 庐山 瀑布 变幻无常
jì 千姿百态 系 笼罩 似乎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你会认下面的字吗?
yōu
lǎn mí zhē
shùn
幽谷 游览 弥漫 遮挡 瞬息万变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6篇)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篇1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
教师巡视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3.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4.导学
〔1〕总分构造,
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5.出示图片,这淘气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教学
资源
1.下载庐山云雾图片制作成PPT。
2.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
预习
设计
1.纯熟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朗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这段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一词语重点写了庐山云雾哪四种姿态?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什么?
3.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文中写它变了哪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检查复习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2.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3.质疑: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2.理解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有感情朗读
4.想像说话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板块:精读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造句,团队a评议。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1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1苏教版第一篇: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1苏教版【教材分析】《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美文,这篇课文与《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共同组成了“祖国山河赞”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祖国瑰丽山河之美,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油然而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庐山的云雾》一文更是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奇丽丰富的想象、层次分明的结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庐山云雾美景图。
在作者生动形象的文笔之下,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我们眼前展露无遗。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诵读积累,而其特点鲜明的叙述方式更是值得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习揣摩学习。
首先,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第一自然段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则表达了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其次,在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时,作者在总分式的语段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巧妙运用多处比喻,先概括写云雾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庐山云雾的特点更显形象、鲜明,这两段正是本文的重点语段,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情感体验、仿写训练的重要内容。
【教什么——教学内容】1.掌握本文10个生字,将生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掌握文中生字词,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词意,学会运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品悟具体感知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5.指导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及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6.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并指导其将学习所得及时加以运用,尝试用同样的叙述方式完成对某一景物的描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爱动脑筋、善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努力做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光盘、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爱迪生画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啊?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呢?(简介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生于美国。
他从一个穷苦的、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的孩子,成长为受人们尊敬的、伟大的发明家。
他小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总是充满着好奇心。
他30岁时发明留声机,32岁时发明世界之光电灯,33岁时发明电车,随后又实验并改进了电话等。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发明之王。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课文。
〈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题目中的太阳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晚上有太阳吗?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3、带着问题好好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顺语句,读通课文,标明自然段号。
〉2、出示生字、词语:(1)自由读(2)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请来医生急性阑尾炎需要无可奈何一分一秒挡手简易〉〈犹豫手术痛苦发明焦急呻吟自豪智慧一本正经〉3、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一分一秒:一分钟一秒钟,意思是时间渐渐地过去。
挡手:挡住了手。
无可奈何:没有任何的办法。
简易:简单而容易的。
犹豫:拿不定主意。
呻吟:因为痛苦而发出声音。
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5、分自然段指名读读文。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分析小学三年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分析《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片写景课文,本课通过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吮吸万变的两个特点,表现庐山在云雾缭绕下的景色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的喜爱~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已达到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创新思维的不足也是他们在学习语文能力不足的比较欠缺的方面之一。
所以,在朗读时,我必须要好好指导孩子们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内涵与魅力~以上是我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浅显分析,针对以上几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文章中创造的意境去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学会背诵本篇课文~3、学会用“流连忘返”“瞬息万变”等词语造句。
4、让孩子通过文本的朗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本课教学重难点:让孩子通过文本的反复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并且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热爱以祖国大自然的风光~二、说教法针对本文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使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我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庐山的云雾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课堂上,播放庐山云雾的奇妙美景,而在学生们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会选择比较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如《童年》、《梦中的婚礼》等,来作为这些图片的背景音乐。
有了优美的图片美景的直观感受,加以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我相信,孩子们会深深受到感动,而在感动的同时,也会对庐山云雾的美景有深刻的认识。
而这样的感受和认识,正是我的课堂所需要的,因此,学生才能够对课文产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就会学习好这篇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课件PPT
我是小导游
根据下列图片介绍黄山风光
根据下列图片介绍黄山风光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节日PPT 模板: www.1 /jieri/
PPT素 材下载 :www. 1ppt.c om/sucai/
PPT背景 图片: www.1 /beiji ng/ PPT图 表下载 :www.1ppt. com/tubiao/
优秀PPT 下载: www.1 /xiazai/ PPT教 程: www.1p /powe rpoint/
Word教 程: www.1pp /word/
Excel 教程: www.1 /exce l/
资料下载 :www. 1ppt.c om/ziliao/
PPT课 件下载 :www. 1ppt.c om/kejian/
范文下载 :www. 1ppt.c om/fanwen/
试卷下 载:www.1p /shiti/
教案下载 :www. 1ppt.c om/jiaoan/
唐代诗人李 白的一首诗 《望庐山瀑 布》,你们知 道它赞美的 是什么吗?
欣赏庐山的景色。 其实,庐山最有 特色的是它的云 雾,庐山的云雾 有什么特点呢?
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语和句子。 3.标好课文的自然段。
学习生字
庐山 瀑布 变幻无常 jì
千姿百态 系 笼罩 似乎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作者展开想象,把云雾比作——
8.文中的“……”表示什么?
9.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出示句式:
(1)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2)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3)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7.指导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板块:精读第四自然段
1.置身于庐山,欣赏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2.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3.质疑: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2.个别展示朗读,第一句的前半句读的较舒缓,是一般的语调,后半句则加重语气读出云雾的变幻无常。齐读体会。
3.联系电视剧中的情景,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4.有感情朗读。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1.(板书:庐山)认识吗?
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1.默写词语。
同桌互批,并订正。
2.说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板块:精读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
2.交流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生说话练习。
4.指名读,练习背诵。
第三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自主学习。
3.庐山的云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3.背诵课文,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教学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A庐山瀑布神秘似乎笼罩系带缠绕漂浮天幕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
2.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3.完成《一课一练》1、2、3题
作业
设计
必做题:1.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
2.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3.完成《一课一练》1、2、3题
选做题:1.阅读《新补充读本》P21《泰山云雾》
2.搜集关于庐山的资料。
教学内容
关于庐山的诗词: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预习
设计
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
教学
资源
1.下载庐山云雾图片制作成PPT。
2.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
预习
设计
1.熟练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一词语重点写了庐山云雾哪四种姿态?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什么?
3.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文中写它变了哪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检查复习
第二板块:精读第二自然段
1.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想想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
(3)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4)自学时间:5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教学内容
3.庐山的云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难点: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
资源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2.交流:
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只有三句,先读读第一句,并思考这句的前半句该怎么读,后半句该怎么读才有味道?
3.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你想到了哪些电视剧里的情景?
4.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像自己在云雾中穿行,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2.理解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有感情朗读
4.想像说话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板块:精读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造句,集体评议。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
第一板块: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同桌互批,并订正。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段话。
3.用“流连忘返”造句。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必做题:
1.《补充习题》四、五、六中的1~3小题。
2.《一课一练》中的第四题。
选做题:
1.《一课一练》中的古诗积累。
2.选择一个话题,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
①大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
②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
③春天的校园真美啊,
(3)自学时间:5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中心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2)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体现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6.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
B景色秀丽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
C瞬息万变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学生拿笔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把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画出来。
6.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怎样的感觉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自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这一段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3.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4.导学
(1)总分结构,
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