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篇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

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以往学生在小制作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教学实际来看,初步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在此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例如,有的同学将两根铅笔芯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滑道,这样既保证了滑片与铅笔芯的良好接触,又使得滑片在滑动过程中方便,可靠;又例如有的同学就直接利用电位器调节台灯的亮度;有的学生觉得电池所提供的电压不够,消耗得快,就利用废旧电器上的变压器,将家庭电路的电压降到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的电压,整个装置,只要往插座上一插就可演示,已初步体现出实用性;再例如,不少学生在整个装置的外观上,选择了富有各性背景,有的是一个充满温馨小木屋,有的是一个猫头鹰的双眼等。

初中物理体验学习教案

初中物理体验学习教案

初中物理体验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池水变浅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例说明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折射定律来解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总结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力的认识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3)进行力的实验,如拔河比赛、抛物线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力;(3)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惯性的理解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惯性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介绍惯性的应用,如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等;(3)进行惯性的实验,如硬币跳跃实验、小车滑行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惯性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惯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的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摩擦力的探究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系统等;(3)进行摩擦力的实验,如滑轮组实验、摩擦力计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和计算方式;(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简单机械的使用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教案一、活动背景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设计了这次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电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掌握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掌握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2. 活动难点: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四、活动准备1. 器材准备: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灯泡、导线、开关等。

2. 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电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讨影响电流、电压、电阻的因素。

4. 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路故障的排查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供指导。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2. 同伴评价: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报告撰写、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综合评分。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3. 声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老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五、综合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声音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活动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3. 学生能独立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合作,分享活动心得。

初中物理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了解能源,保护环境

初中物理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了解能源,保护环境

九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了解能源保护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了解能源,保护环境阳谷第二实验中学钱洪锋一、本节课设计的主导思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多,而地球上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数量总是有限的,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抢夺更多的能源不惜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又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呢?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等做好报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的能源形势和能源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调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调查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主动参与、合作研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难点:提高能源利用率教法与学法:启发引导、分析讨论交流与合作、多媒体展示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上呈现能源简图多媒体展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各国在多哈召开世界环境大会,讨论什么问题?为什么?2.进行新课(1)介绍:能源的种类,认识身边的能源;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国的能源储藏量和能源进口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收集,交流讨论,发表意见,整理成报告。

(3)小组展示:①能源有哪些分类,举例说明;②世界能源大国的能源储量;③世界能源进口大国的能源进口量,进口途径;④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⑤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⑥如何开发新能源;⑦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⑧如何节约能源;⑨如何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对不属于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教师给予指出,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络查询。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教学内容1.电路元件的认识: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等。

2.电路连接方法:串并联电路。

3.实验操作: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电路元件的认识,电路连接方法,实验操作。

2.难点:电路连接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展示一盏普通台灯,提问:这盏台灯的亮度能否调节?如何调节?(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盏可调节亮度的台灯?2.电路元件的认识(1)展示电路元件,介绍各元件的作用及特点。

(2)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电路元件的认识。

3.电路连接方法(1)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示范如何连接电路,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电路图。

4.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5.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2)如何提高小台灯的亮度?(3)如何降低小台灯的能耗?(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程度。

2.学生电路连接的准确性。

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4.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较为深入,电路连接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熟练。

2.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在问题与讨论环节,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活跃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掌握不够,导致电路连接错误。

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1一、目的意义: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

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

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

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

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

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篇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

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活动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提重物、抛物等。

(2)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如摩擦生热、水沸腾等。

(3)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影子、镜子等。

3.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二、活动主题:简单的机械制作1. 活动目的: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

(3) 展示并介绍制作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3) 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 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体会。

三、活动主题:家庭物理实验1. 活动目的:通过家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在家中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四、活动主题:环境保护与物理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物理知识水平。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物理关系的知识。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奖

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本节是八年级上册教材新修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物态变化》章末,以物态变化为知识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电冰箱为制冷工具,通过学科渗透及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本章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实验研究,在知识结构上有升华拓展的作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并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对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仅限于知道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欠缺。

学生将在本节的学习中不仅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对实验探究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围绕电冰箱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活动项目均需用到电冰箱,这就客观决定了活动只能在家做。

设计中选择了教材提供的三个活动项目,教师将其细分为四个,第一个是研究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第二个是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第三个是研究不同液体的冷冻情况,第四个是自制冻豆腐。

活动前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一个小组完成第一个活动,两个小组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一个小组完成第四个活动。

小组在家实验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课堂汇报展示,然后进行交流分析和评估。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代表在课堂展示汇报,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并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评估,教师解决学生疑惑,适当点评,师生思维碰撞,课堂在教师的预设下有生成、有升华。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探索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和箱内温度分布情况,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2)学会利用电冰箱制作饮品和食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质疑的精神。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解读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解读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

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引入(5分钟)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及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光速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光速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光速的测量方法4. 光速公式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二、探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速公式v = fλ 分析光速与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常数的原因。

3. 教师总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三、探究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介质的光密度有关?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光速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光速的测量方法,如: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纤通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

五、光速公式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速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2. 学生举例说明光速公式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师总结:光速公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下次活动的期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区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区一等奖】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然与社会,体验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二、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

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

本实践活动通过真实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设计出病房呼叫、选答器、简易交通信号灯等电路,从而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进一步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简单电路四、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单刀双掷开关、楼梯灯模型学生:两人一组,备有电池组一只、小灯泡两盏、开关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五、教学设计1、探究病房呼叫电路情境:给你一个电源,一只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用于病房呼叫学生分组实验:(1)要求:先画电路图,后连接实物(2)思考:电源、开关、灯泡所摆放的位置讨论:请对该电路作出评价改进:加一个电铃,画电路图——两种接法比较评价:上述电路总是针对一个病床设计的,与现实生活并不相符进一步改进:以三个病床为例,将开关、灯泡与电铃的组合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实际连接方式:2、探究选答器电路 情境:一个问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答案(a )和(b )与它们对应的灯分别由两个开关控制,选择哪一个答案就闭合哪一个开关,使对应的灯发光。

请设计并画出出电路图评价:用单刀双掷开关(又称换向开关)可使电路简化介绍:单刀双掷开关的构造、状态与连接方法电路图改进:绿红学生分组实验:连接右图电路3、探究简易交通信号灯电路问题情境:如果我将上述电路上的绿灯换成正红背红、左绿右绿四盏灯并联,你会想到什么正红背红左绿右绿讨论:对应的红灯怎么换4、课堂小结与作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一些简单电路本节课作业:展示楼梯(卧室)灯的模型后,让学生课后搜一搜其电路图。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课题照相机(模型)滨海县八巨镇初级中学王琳惠[活动意图]1.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身边容易找到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照相机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设计,性能等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3.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部形状,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活动目标]1.会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

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成像性质。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活动重点和难点]1.照相机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成像的性质。

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

3.模型外观。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

学具:各种透镜,各种图案的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

[课前准备]为制作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半成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照相机,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模型。

大家看到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由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

对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二、设计与制作:现在请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手中透镜的焦距)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作相机底片?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4.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如何使像仍能清晰的出现在“底片”上?5.学生讨论:决定产品名称和应具有的功能。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风能的利用和转换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学习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2. 制作小风车,观察风车的工作原理。

3. 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1. 学生:提前了解风能相关知识,准备制作小风车的材料。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视频等。

3. 器材: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牙签、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介绍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引导学生思考风能如何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制作小风车(15分钟)2.1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用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风车。

2.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观察风车工作原理(10分钟)3.1 学生将制作好的小风车放在桌子上,观察风车在风力作用下的转动情况。

3.2 学生描述风车转动的过程,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4. 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10分钟)4.1 学生用自己的小风车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风力下风车的转速。

4.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实验结果。

5.2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和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大型的风车,观察其在工作中的性能。

2. 学生可以调查风能在家乡的应用情况,了解风力发电的相关知识。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伤害自己或他人。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本次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太阳能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综合能力训练要点①.通过阅读本材料及相关的科技资料,了解太阳能的来源、利用和开发的系统知识,提高搜集、阅读科技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表述能力。

②.开展本项活动,加强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本项活动,应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对最终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实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德育教育。

④.通过介绍太阳能利用和开发的成就和困难,展望太阳能应用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活动方案设计参考①.主要内容本项活动内容与高中物理的许多内容(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紧密联系,逐步引申到化学、地理等学科领域。

②.主要活动方式阅读、查找资料、观看录像或VCD ,讨论、交流③.大致活动时间4课时左右。

其中阅读、查找资料1课时,观看录像1课时,分组讨论1课时,交流分组讨论结果1课时。

④.活动前准备(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录像或VCD 等(2)指导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及活动资料。

(3)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发言稿。

⑤.自我测试方法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根据材料及相关学科知识独立完成自我测试题。

3.综合能力训练活动阅读下面科技资料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的主要成份是氢,在27102⨯吨太阳总质量中,氢占71%。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出巨大的光和热,它向地球辐射的能量尽管只占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其数量仍然大的惊人,每年至少为17106⨯千瓦小时。

据推算,太阳已有50亿年以上的历史。

试想,即便是有一堆像太阳那么巨大的煤,那也只能燃烧3000年左右。

那么,如此巨大的太阳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才逐渐地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正由于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元素,而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组成的。

由于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所以两个氢原子核就会发生核聚变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

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主导: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学生主体:可以将两个亮度可调
节小灯泡当作猫头鹰的眼睛,使它有时暗,有时亮。

可以制作一个小屋,将调光灯当作屋顶的吊灯,使
屋内的景物时明时暗。

可以制作一个小台灯,
放在小桌上。

点评: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无意间将调光灯应用在他们在生活中见到或喜欢的模型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及经验。

二、设计与制作(30分钟)
教师主导:刚才同学们在谈的时候已经无意间说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够的生的效果。

因此现在请大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电流大小的?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滑动变阻器?
设计你的电路图。

对照学生设计的电路图,请相关每组学生答辨:
答辩一:如果滑片移到了阻值最小处,造成电流过大,烧坏灯怎么办?你的设计中并没在这方面的安全措施。

这个阻值的大小你如何确定?
此时你的电路经过修改后,其电路图又是如何?
答辩二:在你的设计中,用了两个小灯泡,那么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接在什么地方?
答辩三:在实际制作中,往往滑片不太好滑,与铅笔芯的接触也不是太好,你们组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提供学生一些器材,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巡视指导。

学生主体:决定产品名称和应具有的功能。

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大小。

用铅笔芯。

设计电路图。

可以在电路里串联一个阻值适当的定值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电压,去掉灯正常工作的电压,剩余的电压就是定值电阻承担的电压,我选择适当长度的电阻丝接在电路里,具体作法是将电压表接在灯的两端,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值。

修改电路图并展示。

接在干路上。

展示其电路图。

我们组采用两根相同的铅笔芯并排靠紧,将滑片置于两铅笔芯之间,这样既便于滑片移动,又能使滑片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同级学生分工,一部分负责连接电路,一部分负责产品的外观设计。

点评:使学生明确设计产品时,明确产品的用途是设计的创造的第一步。

小灯最亮时的电压定为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在制作的调节中,可采用前面所学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与调节方法。

在电路的设计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产品的功能,演变出许多电路,这些电路都是应用原有的电路知识拓展而成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并有所创造的能力。

轨道接触不好是学生在制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知识以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交流与评价(10分钟)
教师主导:要求每组将本组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效果并加以解说功能和有所创新的地方。

要求每组课后写出作品功能使用说明。

学生主体:介绍作品:
例1:本组红、黄两色玻璃纸蒙在猫头鹰的眼睛上,使其两眼射出红、黄两色的光。

例2:我们将台灯的灯罩作成凹形,应用了凹面镜会聚光的特点。

例3:我们将轨道竖直安装,这样滑片上下移动,便于操作,结构合理美观。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以往学生在小制作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教学实际来看,初步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在此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例如,有的同学将两根铅笔芯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滑道,这样既保证了滑片与铅笔芯的良好接触,又使得滑片在滑动过程中方便,可靠;又例如有的同学就直接利用电位器调节台灯的亮度;有的学生觉得电池所提供的电压不够,消耗得快,就利用废旧电器上的变压器,将家庭电路的电压降到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的电压,整个装置,只要往插座上一插就可演示,已初步体现出实用性;再例如,不少学生在整个装置的外观上,选择了富有各性背景,有的是一个充满温馨小木屋,有的是一个猫头鹰的双眼等。

但此节课上也反映了一些学生的动手制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给予切实的帮助。

另外本节课前要学生具备使用电烙铁焊接的能力,可能通过劳技课上实现,也可将此节课与劳技课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