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导学
升高到”指物体的末温;“升高了”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5)热平衡方程(Q吸=0放)的适用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意思是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终温度相等。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或物体的温度。
有效检测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2.由公式Q=cmΔt可知,c=Q/(mΔt)下列有关表达式的意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它的质量大小成反比
比热容
学习
目标
1,能叙述比热容的含义,会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2.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
习
流
程Leabharlann 学 案导 案导学预习
1、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 =_______放热公式:Q放=_______
综合公式:_______热平衡公式:_______以上公式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 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t- )表示升高的温度,( -t)表示降低的温度,用Δt表示变化的温度。
预习展示
2、把2kg20℃的水加热到7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学
习
流
程
引领探究
一、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由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进行交流讨论推到得出Q=cmΔt
二、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能求出热量,根据变形公式还可求出比热容、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等,例如: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教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重点难点:热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提问:1、什么是比热容?单位是什么?2、C铅=0.88×103J/(kg·℃)其物理意义是什么?以铝的比热容为例:1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0.88×103J的热量,那么质量为千克的铝,温度升高Δ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引入新课。
思考回答认同所研究的问题巩固铺垫引入新课一、热量计算公式推导1、从铝的比热容入手,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1)1千克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1千克铝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3)1千克铝温度升高100℃—3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计算:(1)0.88×103J(2)0.88×103J×2(3)0.88×103J×(100-30)(4)0.88×103J×(t-t)也可从课本例题得结论(4)1千克铝温度升高t-t=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5)2千克铝温度升高t-t=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6)m千克铝温度升高t-t=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我们已总结出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如果物体降温低,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呢?二、例题:课本P49例1例2三、出示目标,学生小结(5)0.88×103J×2×(t-t)(6)0.88×103J×m×归纳得结论:Q吸=C·M·(t-t)进一步归纳得结论:Q放=C·M·(t-t)做后讨论,进一步巩固热量的计算依目标小结所学内容可投影目标四、巩固练习1、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95℃,水吸收了_______J热量,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__J。
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题: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日期:主备人:魏治宏刘建明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加热到沸腾,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取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5、比热容定义:,比热容常用单位:6、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了解各物质的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是_ _,它的意义是。
沙石的比热容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快、慢)7、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是因为相同情况下水与其他的物质相比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5)分析与论证:(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热是的,(2)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3)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6)评估、交流与合作2、比热容列表从比热容表可看出:a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b 、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会用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理公式的推理过程.2.尝试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重点1.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2.会用公式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夏威夷是一个地处太平洋深处的一个岛,那里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除了景色诱人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冬暖夏凉,你能根据其地理特点结合物理知识说明原因吗?教师展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笑星“范伟”幽默的疑问也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教师最后回扣问题:沙漠地区多砂石,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夜间砂石散热,温度降低较多,因而早晨气温较低。
午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砂石吸热,温度上升很快,气温迅速上升。
这样就出现了早、午气温差别较大的奇特现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答案:1.1kg铝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88×103J2.8.4×103J 1.26×104J Q=c mΔt温度的变化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0.3探究——物资的比热容教案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0.3探究——物资的比热容教案1、教学目标明白热量及其单位2、明白比热容的概念3、会查物资的比热容表教学重点有关比热容的计算教学难点有关比热容的计算教具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板题出标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明白热量及其单位2、明白比热容的概念3、会查物资的比热容表自学指导自学课本9——10页内容,时间8分,能够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1、比热容的概念2、比热容的单位3、水的比热容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依照单位推导计算比热容的公式5、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6、自己观看第9页的表格,从表格中能够得到什么规律?学生自学教师巡回督导,提醒自学不认真的学生,同时低声辅导学习努力但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自学检测1、如下图是小明和小娟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装置,除杯子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外,其余都相同。
完成该实验还必需的器材有,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的加热时间长。
2、以下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比热容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放出的热量多C、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有关。
D、冰的比热容2.1×103J/〔kg·℃〕,能够理解为每千克的冰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是2.1×103J。
E、傍晚向秧田里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的温度不致于过低3、三门峡大坝水面广阔,蓄水丰富,由于水,因此夏天在大坝边会感到凉爽。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当堂训练1、一瓶煤油用去一半,质量,密度,比热容,内能。
〔填“变大”“不变”“变小”〕。
2、由Q=cm△t可得c=Q/m△t,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能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比热容公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沙子等)。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热容现象,如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知识讲解:(1)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吸热和放热能力。
(2)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2)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
3. 例题解答过程。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质的温度变化和质量,求比热容。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依据比热容公式,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结合比热容概念,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二.引入。
×101℃,需要吸收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焦的热量,34.2完成下列表格。
吸收热质升高温J4.2×11kg12kg12kg2℃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
〖新课教学〗一、公式理解。
Q=cmΔt1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cm(t-t)0吸用Δt=(t-t )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cmΔt 升0升吸式中的Q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吸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100℃。
LJ/ (kg ℃), 水的初温=20℃,末温L解:水的比热容c=4.2 ×10 21水吸收的热3=量是2kg53 J。
4.2×10 J/ (kg. ℃) × 2kg ×(100℃-20℃)=6.72 × 105的热量。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 J .放热公式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物质的样本(如木块、铁块、铜块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如热水袋、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的比热容有何关系。
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样本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
学生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应用实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等,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这些实例的工作原理。
6.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热容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某种物质的比热容、解释某种热现象等。
板书设计:1. 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计算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计算结果;2.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热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比热容是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拟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根底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表达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按照新课标要求,表达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根底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比热容实验.第二课时:总结热量公式。
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五.说教学设计1.新课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沿海和内陆地区温差不同的问题,以及夏天在水里比站在沙滩上凉快等生活实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进而引入课题。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①烧水时,一壶水和半壶水烧至沸腾,一壶水需要时间长。
②都是一整壶水,一个烧至50度,一个烧至沸腾,沸腾需要时间长。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时2) 教学课件
c=
Q吸
m( t-t0 )
或
c=
Q放
m( t0-t )
Q 吸 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Q 放 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
量,t 0 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 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后的温度。
第五页,共十五页。
比热容单位
国际单位:J/(kg·K) 常用单位:J/(kg·℃)
读作“焦每千克开”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第三页,共十五页。
一、热量的计算
吸热公式:Q吸=cm(t-to) ;放热公式:Q放=cm(to-t)。
其中 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 t0 表示物体的初温, t 表示物体的末
温。若用 △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吸、放热两个公式可以表示为Q=cm△t。
第四页,共十五页。
比热容公式
(1)发动机用水冷却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
下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 冷却剂效果好。
第八页,共十五页。
(2)冬季暖气用水做取暖介质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
水降低相同温度时, 放出的热量多, 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第九页,共十五页。
海滨24℃-28℃
沙漠0℃-42℃
同一天,相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区的小。
第十页,共十五页。
例题: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到质量为10 kg,温度为20 ℃的水中,如果传入 水的热量是5.46×106 J,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按 Q吸=cm(t-t0) 计算得出 t=150 ℃,水温上升到150 ℃,考虑到 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所以水温实际升高到100 ℃。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例2 农民伯伯在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九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
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哪两种? 举例说明。 3、内能、热量、温度有何关系?
二、导新
看下面图,思考:不 同物体在相同条件下 升高的温度为什么不 同?
夏
天
,
白
天
凉快
在
热
游 泳
池
三、自学指导
• 思考下列问题:(1)一般来说,
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化?物体放热呢? • (2)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
3、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 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 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 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 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4、水稻育秧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 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 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 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 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课堂达标
1、小华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资料:“据有 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 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 候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 降2℃左右,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 2℃左 右。”
讨论说明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 测?
2、海陆风的成因
3、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差 小?
五、加强训练
1、分析比热表,可以找出哪些
规律 ? J/(kg · ℃)
水 4.2×103
砂石 0.29×103
酒精 2.4×103
铝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蓖麻油 1.8×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空气 1.0×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比热容的物理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0.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
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P19-3、4、5。
【板书设计】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