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静坐入门

合集下载

静坐之法

静坐之法

静坐之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歌诀初打坐练静功,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俱,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暖,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全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具体用法详说:收心求静:又谓炼己①,也称小还虚②,就是道家的修真养性③,打坐参禅④。

也是性命双修的基本功。

入坐前,换上宽松的衣服,使全身内外先放松。

再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亦乐在其中为准绳,这样才能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调好室内温度,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方向:应面向正东或正南⑤。

夜间可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男女有别),手掐子午(男女有别),二目垂帘(男女有别)。

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捂双眼,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称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

但不是绝对的。

对此不必太拘泥。

只是一个约定俗称而已。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

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

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

这是阴抱阳,同上阳抱阴,合称:子午八卦连环诀⑥。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两脉,通手臂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

掐子午是为了减轻动脉对心的撞击,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故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⑦。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但不能太闭,否则会神气昏暗;也不能太睁,否则会神光外驰。

静坐的要领

静坐的要领

静坐的要领
一,静坐的姿势与方法
l、双足跏趺也叫双盘,即左足放在右大腿根部,右足放在左大腿根部。

把左足放在右大腿根部上面,叫做如意坐。

或把右足放在左大腿根部上面,叫做金刚坐。

刚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散盘。

即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及腰部自然坐直。

3、结定印,左右两手相叠,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两手大拇指轻抵。

也可以双手分别放在左右两膝上手心向下叫休息印。

4、左右两肩平正。

5、头正颈直,下颌微收。

6、目光平视。

上视易生散乱,下视易生昏沉。

7、舌轻抵上腭。

如有口水时,宜缓慢咽下。

二,静坐的环境与注意事项
1,室内要通风,无灰尘。

2、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易生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容易生散乱。

3、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肩,腰,膝盖搭上厚一点的棉布单子。

避免受寒。

4、静坐的地方放上厚软的坐垫。

静坐法

静坐法

初学者打坐入静指导点击关注春雨师兄 5天前师兄你好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欢迎关注我哟,福生无量天尊!入静,是修行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

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

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

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

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气功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

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

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最佳静坐修持法的入门方法

最佳静坐修持法的入门方法

最佳静坐修持法的入门方法最佳静坐修持法的入门方法.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最佳静坐修持法的入门方法介绍————修道之法,有初由静功入手者,有由动功入手者,实不可以偏概全。

动静相习,实为修道之成规。

静坐乃修道之不二法门,小者可修身祛疾,中者可修存心养性,大者可由此入道。

此学也我心之所好,虽习之无成,但孜孜以修。

于网海道、佛、儒等相关网站论坛浏览多年,其中杂伪颇多,初入此者多不识真际,迷头认影,我也摸索多年,今方自认能略识路径。

所能言者只几句话:初学静坐最忌有为法(如守窍、炼气等等)如静中无聊甚则意识纷飞,可背诵自已喜欢的文章,久之即静,此为我入手的方法。

静坐就是要静(什么是六耳不传的秘诀,这就是秘诀),在静中养其生机,不的死机(“静极阳自生”是为验证,“阳”就是生命能);不要相信一句口诀,片响即能成就;世间上好多事是骗死人不花本钱的;最初的即是最后的。

此学实为身心修命的修炼,不是理论的堆析。

以下辑录片章实为最最最基础的东西,字字真言,句句可法,深入者可以借鉴,浅尝者可识真趣。

————初学静坐者建议以从陈樱宁先生之《去病延龄方便法》入手,参考南怀瑾先生之《如何靜坐》(摘自《南怀瑾的理念》候承业著1995年)。

有得则其次习数息随息法(心息相依)(此为有为法,需知时知量,不可执),又其次则修观心法门(此法实为道佛静坐之骨杆)。

基础如固,或喜道喜佛之静坐法,依止明师,得师指点,一日千里。

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曰: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萤火虫谨记于二○○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本帖最后由萤火虫于 2007-7-22 16:21 编辑 ]南怀瑾先生谈《如何靜坐》摘自《南怀瑾的理念》候承业著1995年“没有办法坐双盘足,就用单盘好了。

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右足放在左足上面。

静坐入门的基本方法

静坐入门的基本方法

静坐入门的基本方法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

相反,若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的话,则必令气血失调,久之必引致百病丛生。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痹,妄念也难以收摄,但习坐日久,酸痛便会消失,妄想也可控制。

而且双腿盘坐,约五分钟,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四十五分钟,或二小时,身心反而舒畅,此时下座,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快感难以形容。

苦于静坐中间,忽因要事下座,假使发生浑身不舒服感觉,补救办法,可于事后,再去静坐,至血气畅通舒适为止。

以静坐时,血气正在周身循环,末走至终点,忽然令其中止,故下座后有不适现像,若静坐日久,此种现像便会消失。

静坐也比睡觉有益,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打坐如有功夫,甚至能下降34%。

书中有说: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若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冬天感觉手脚寒冷,静坐半小时,会觉全身发热,夏天气候炎热,静坐能使身体清凉。

所谓:“息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

”又说:“心静自然凉。

”因此,打坐不只御寒,却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

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儒家有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其义大致相同。

静坐有功夫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会说是走火入魔了,其实不尽然。

心念注意丹田日久,腹部会充实。

觉有一股真气,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郁积逼出。

时有阿肚现像,每月一至两次,或经一至两年始能停止,请勿恐惧,此是将多年累积的湿热泻出来。

首先功效是满身流汗,身体动摇,指手画脚。

或觉某部分痛养,重如泰山,轻若鹅毛。

或觉身大丈许,小如拳石,或觉身体升高,如腾云驾雾。

或觉下沉,如降落深渊等种种变化,不一而足。

张三丰的静坐功夫步骤法

张三丰的静坐功夫步骤法

张三丰的静坐功夫步骤法道家的哲学认为“元气乃天地之母,大道之基,阴阳之质,性命之本。

”唯有在持静与打坐中,放下俗缘,净尽人欲,始能充盈元气,养生延年,升华人格,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下文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张三丰真人传的.静坐功夫步骤,望大家有所帮助。

一、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中,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

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

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

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

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

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

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

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二、补身之诀1、诚意存于下丹田。

2、极力遏止杂念。

3、用目内视下丹田。

4、不可过于着意。

5、不见效验不止。

6、不可强调呼吸,须一任其自然。

7、不可著意,亦不可无意。

8、无念无思。

9、回诚去杂。

10、再检点诚意。

三、补身之法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

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按补身之诀行功。

初学静坐,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静坐日久,若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

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古人静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

(注意)惟因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

静坐一月之久,即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

心灵莲花功——静功

心灵莲花功——静功

心灵莲花功——静功作者:荒野闲鹤静者是儒、道、佛三家气功地命脉所在,道本于静,“静坐练功”为本门功法基本功。

1、坐功(1)静坐要领头正肩平,不可倾斜。

两目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略带敛意;两耳返听不闻。

口微闭,脸含笑意,颔微收,舌轻抵上腭。

背脊直立,如串铜钱(体弱有病者,初宜任其自然,定久自直),不可前俯后仰。

宽松衣带,臀部须稍垫高数寸,以免身体重心后仰,气脉不利,并耐久坐,功熟其垫渐低;坐时取平坐,自由盘、单盘、双盘均可,双盘为跌坐,长为平稳,但初学者不易,不必勉强。

两手结定印:两拇指相拉,成一圆形,置于小腹前;两手重叠,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拇指微微相对;两手抱球于小腹前,掌心向里,十指自然松开,中指相对;以上均可接通人身南北极,利于气血流通。

呼吸自然,轻柔细长,不令耳闻。

意照下丹田,似守非守,勿忘勿助。

清晨寅时,夜半子时,向东静坐最佳,其余时间亦可。

下坐时,要先收好功,徐徐张眼,舒放手足,再搓热双掌,摩擦面部及两足,使气血活动,然后离坐适当运动。

坐时若心乱气泽,可先劳动其身,使身柔气平,然后入坐。

(2)要领作用简释a) 头正肩平则气顺,肩平胸张,使胸部自由扩张,若肋骨压垂,肺部收缩,则呼吸不全。

b) 下颌微压左右二动脉,使气血运行和缓,易得安宁。

c) 目微闭,或露一线之光,可凝止散乱之心,目为神窍,全开则神露,全闭则神暗,目受于色则神损。

d) 两耳返听不闻,耳为精窍,耳逐声音则精耗。

e) 口微闭,无耗气之患。

口为气窍,口开则气散。

f) 脸含笑意,使心怀愉悦,为松静身心之秘诀。

g) 舌轻抵上腭,以接触唾腺,促进津液之产生,且利于交通任督。

h) 竖直脊梁,使脏腑气舒;若弯腰曲背,久必成病。

i) 意守丹田,使神气相抱,凝聚精气神三宝。

j) 寅时(清晨3~5时)为肺经流注,肺主一身之气;子时(夜半11~1时)为阳气发生之时。

k) 向东而坐,取其生气。

2、站功择山林绿荫之处,庭院或室内亦可。

天朗气清之时,面南或面北。

如何静坐系列(二)

如何静坐系列(二)

如何静坐系列(二)静坐-数息接上文:如何静坐系列(一)深呼吸之后,接下来数息:数息,千万不要去观想、瞎想、导引!进入到平缓悠长呼吸的安静状态了,接下来是数数。

1、2、3、4、5、6、7、8、9,这样数九遍。

1、2、3、4、5、6、7、8,数八遍。

1、2、3、4、5、6、7,数七遍。

1、2、3、4、5、6,数六遍。

1、2、3、4、5……这个数列是依次递减的,数数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在我们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让精神意识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完全放松的状态。

我们数数的时候呢,当我们连着数九遍123456789的时候,让我们的大脑进入了一种惯性,接下来我们数123456878的时候呢,因为那种惯性,大脑就会等待,等待你去数那个9出来,这个期间,大脑就会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空白状态,这就是类似于入定的状态。

然后我们又数1234567,之前那个8和9,你会感觉你想数但你又不数,如果你能维持住,那种将数不数这种感觉,那么这个时间,就决定你入定的时间。

入静的状态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呢,你将数不数,你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久,一两个小时,其实才过了一分钟。

也可能是已经过了一两个小时,你感觉只过了一两分钟。

这种方法就叫打坐静功的入定的法门。

这个方法,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让自己排除杂念,进入入定的过程。

关键点再说一遍我们再重复一遍,深呼吸之前,是确认自己。

除了确认自己是一个自然人,自己的家庭关系以外,你还要确定自己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记清楚屋子里的每一个物件,确认并保证自己知道,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静坐,这样可以保证更加快的你进入到入定放松的状态。

1第一步,确定自身。

两方面,个体、环境。

2第二步,深呼吸。

不断拉长呼吸,让自己放松。

3第三步,数数(数息)。

深呼吸和数数可以结合在一起、一呼一吸就是1,一呼一吸2。

深呼吸和数数结合,大家一定记住,不要有任何的想法,不要意守任何的地方,就让自己停留在那个数字的将数不数的状态之间。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一、平坐姿势 1.身体坐床或椅子上,两腿置身前,膝部屈曲,以舒适为度;如坐椅子上,两小腿可自然下垂。

2.含胸,腰略前俯,背后可倚些软物,如棉被,枕头之类,两肩放松。

3.两臂贴两肋,两手相迭,右掌心贴左掌背,左手四指弯曲扣左掌心;右手拇指扣左手虎口,两手置小腹前,手心向上。

也可双手握空拳,置于股上,手心向下。

4.目微合,口轻闭,舌尖上翘,气从鼻出入。

说明此式适应有病或虚弱之人,因为此式软而不硬,便于体力休养生息,渐渐培其元气。

效应初练此式,每次静坐20分钟以上,一个月后,坐时臀部发热,微痛。

练下去,臀部有如针刺,功深则臀部变松柔,坐时腰可逐渐竖直。

二、绥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三、单盘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四、鱼泉坐姿势 1.坐床上,尾闾部支撑上身后仰,臀部前翻。

2.右腿屈曲,右脚置臀下尾闾部。

3.上身直起,臀部坐右足上。

4.左腿略屈,斜伸体前。

5.其他姿势与单盘相同,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鱼泉式对下肢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坐时一腿在臀下,屈曲度大,又受上身压力,长期锻炼可使腿部柔韧,并增加血液流通,为练习双盘坐打下基础。

形意拳静功——静坐炼丹气

形意拳静功——静坐炼丹气

形意拳静功——静坐炼丹气形意拳静功——静坐炼丹气上接:形意拳静功——七功、十步在练习静功时,一定要思想集中,消除杂念,身体放松,舌顶上腭,下颏内收,眼平视前方。

静坐炼丹气1.盘腿静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右手拇指按在左手掌内无名指根部,双手停于小腹前。

2.气沉丹田(不可凸小腹)后,用意念使丹田之气在小腹内从左向右旋转三周,再从右向左旋转三周,停于丹田。

3.将丹田之气,从左向上到胸腔,向右沿胸腔右侧向下回丹田。

这样大旋转三次,再将丹田之气,从右向上到胸腔,向左沿胸腔左侧向下回丹田,大旋转三次。

4.将丹田之气向左沿左腿内侧向脚方向至小脚趾,再到大脚趾,顺脚外侧,腿外侧上行至小腹(丹田)。

再从右沿右腿内侧向脚方向至小脚趾,再到大脚趾,顺脚外侧,腿外侧上行至小腹,再顺小腹左侧向上至左腹下,沿左手臂内侧行到小手指转到大拇指,再顺左手臂外侧上行至肩,从左肩行至右肩腋下,沿右手臂内侧下行至小手指转到大拇指,再顺右手臂外侧上行到肩,由肩部下行顺身体右侧回丹田。

5.将丹田之气由小腹下行至会阴穴,再向后至尾骨处,沿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从百会穴向前沿脸部中心线向下行至天突穴(两锁骨中心),再沿任脉下行收至丹田(图1)。

炼丹田之气时一定要精力集中,心平气和,不可操之过急。

让丹田之气按照自己的意念行走。

当气感无论行至何处,如果打通不过去时,一定将气再顺原路收回丹田,方可再重新做。

以前没有修炼过文火的人,更需要耐心修炼。

只要练好第一步,后面各部功都较为好做。

——待续——下期:形意拳静功:开七窍马元基传授马树民整理1,中国武术行功秘法——念动2,怎样理解武术界常说的“法无定法”。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

龙源期刊网 静坐养生法作者:范士忠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9期静坐,即气功中的静功,它简便、易行、有效,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养生健身锻炼法。

静坐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道家从坐功修炼内丹,佛家谓之坐禅。

久练此功,对祛病、健身、强脑、养性、延年都有显著作用。

我国古代文人白居易、杜甫、苏东坡、陆游、欧阳修以及近代的郭沫若等人对静坐都有高深的修养和造诣。

1.静坐养心正襟危坐,两手握拳,左右虚击,力用空间。

左按右腕,右按左腕,向上伸展,如托泰山。

两手交叉,脚蹬手间,左右交换,力达极限。

2.静坐养肝正襟危坐,双手相叠,按于丹田,徐徐转身。

左转望肩,右转望肩,万虑消弭,人无杂念。

两手拉拽,向胸震颤,上上下下,肝火不燃。

3.静坐养胆正襟危坐,脚心朝天,手拉脚腕,前后摇撼。

上体伸直,手摸地面,叩天询地,尽除孽顽。

气贯腰脊,意抚胆边,思之所至,福之所延。

4.静坐养脾正襟危坐,脚伸脚蜷,左右交替,牵动髀关。

两手拉腿,向后反弯,左右轮拉,直到腿酸。

跪坐扶地,神聚两眼,回首虎视,望穿云天。

5.静坐养肺正襟危坐,手扶地面,运气调息,心脏内见。

缩身曲脊,直起冲天,如是(30)次,刚柔互现。

握紧拳头,反捶脊肩,左右捶匀,肺自强健。

6.静坐养肾正襟危坐,手拽耳胆,拉耳向肋,每次5遍。

举臂上抛,身腰随转,稳健有力,速度宜慢。

原地跨步,前后一转,铿锵有力,热上肾田。

以上功法,每做完一功,都要双目微闭,口齿双合,舌尖轻抵上齿龈,精神收敛,面呈微笑,时间30—60秒。

各种功法除有明确次(遍)数要求外,皆以30次(遍)为宜。

定真著《静坐入门》

定真著《静坐入门》

静坐与健康——摘自定真著《静坐入门》附录99-04-10 法轮常转,收摄心念,无事不办涤除业障,打开网缦,放大光明静坐介绍静坐或禅定,是培福培慧的最好办法,我们通过静坐的次第修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长智慧,使身心强健,对人生与宇宙能够正确地认识。

三世诸佛及世尊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无不修习这个殊胜的法门。

静坐决不意味着究竟解脱安乐,但它是极其殊胜的法门,通过“人体核聚变”,可以大大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每天都在消耗能量,而现代人的苦恼之一就是精力不济,缘何?入不敷出也。

有人大谈能吃苦,但就是不肯静坐,白白错过了使自己的人生产生升华的机会。

正观修习静坐的功德,能吃苦么?那就修习一下静坐吧,想得福慧的人,认真修习静坐,久之必然智慧朗发,福报现前,没有哪个法门比开始着手修习静坐更好的了。

反观不修习静坐的过失,不说地狱,如果连静坐时的暂时虚妄的痛苦都无法忍受,还谈什么自度度人呢?要修忍辱波罗蜜,那就试试静坐的功夫吧。

这是一个福慧双修的殊胜速捷法门,说速捷并非说三两天就成,只是比起我们在无量生中流转诸趣之苦,静坐时忍受一点苦可算是微不足道了。

这种“忍”可以成办我们的一切善愿。

何乐而不为呢?对初学佛者,一百天为期,如果能严格每天定时定量静坐,决无没有收益的道理,如果是已学佛者,那就不要数他人宝了,快快切实修行,动手吧!静坐对于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帮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强,且使皮肤润泽,并有美容的功效。

尤其是需要长期疗养的如:肺痨、神经衰弱、心脏病、慢性肠胃病、风湿麻痹、关节酸痛、以及失眠等症的病人,他们每日愁眉苦脸,怀念自己的前途与现状,愈想愈悲观,结果使病况日趋严重。

假使学习静坐,精神凝敛,则心境日趋愉快,就足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最后必然能降服病魔,转弱为强。

有人怀疑静坐易使人陷于枯寂消极,殊不知人生态度的积极或消极,由于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静坐能增长健康,就可以纠正消极的流弊,也就是说可以增长劳动的效能。

气功静坐入门

气功静坐入门

气功静坐入门严新(注:录音参见“开功方法”及“气功资料下载”)气功锻炼的方法很多。

这里根据我自已了解到及师傅们所介绍的,讲一些练功方法及注意事项。

其中静坐功是很多练功方法的入门关键,学练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练功是从静坐开始的。

练功姿势及练功要领静坐入门的基本姿势可分为三种: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头颈正直,放松,下颚内收,含胸松肩,双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两腿相距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夹角约成90度,两足平放触地。

身体好的人大约坐在椅子前部1/3处。

身体弱的人可往后坐,但腰、背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练功中为什么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于腰椎相对放松。

头微微低一点,有利于颈椎相对放松。

这两个部位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小周天”。

就不会导致大脑疲劳,脊椎神经疲劳。

人体从头顶百会穴,经上、中、下三个丹田到到会阴穴的一条线叫任脉;又从百会穴沿着整个脊柱向下过玉枕关、夹脊关到会阴为督脉。

任、督而脉相连通,让气在里面畅通就叫小周天通了。

只有腰椎和颈椎伸直,气才容易通督脉上的“三关”。

气在小周天运行中,最不容易通过的是后面的督脉。

督脉主管着全身的阳气。

一个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况,与一个人的督脉通不通畅有关。

督脉通畅,阳气充足,内脏功能加强,全身的精神状况就可以随之好转。

2、盘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

盘坐有3种形式:双盘:也称“金盘”。

即双腿交叉盘坐,双脚脚心朝上。

有一定气功基础的人可采取这种姿势。

单盘:也称“银盘”。

即两腿交叉盘坐,一只脚盘上来,脚心朝上;另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

散盘:也称“自然盘坐”。

即两腿交叉而坐,双脚脚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

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垂肩。

站立练功注意收腹。

练功注意事项手的姿势及要领双手上下相互重叠,手心向上。

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两手的大拇指指端轻轻挨着,双手5个手指微微分开,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位置,即下丹田。

静坐入门要点

静坐入门要点

静坐(禅修)入门要点注意事项: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不可贸然尝试!
1.没有明师(非徒有虚名的“名师”)指导;
2.老师没有条件当面指导(包括网络线上指导);
3.有心理疾病或心理状态不稳定者;
4.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者;
5.急功近利或追求神通者。

修习要点:
1.调身:有意识思维调控。

●自然。

身体调节至生理结构性自然状态;
●放松。

机体调节到松弛状态;
●舒适。

身体感觉处于舒适状态。

2.调息:下意识感觉调控。

●预设。

呼吸深、细、匀、长;
●关注。

关注呼吸当下的自然状态;
●觉知。

对关注的变化及时觉知。

3.调心:无意识心理调控。

●降速。

心跳速度逐步降低;
●放松。

心理状态逐步放松;
●愉悦。

精神状况安静、平和、愉悦。

静坐五式及静卧式

静坐五式及静卧式

静坐五式及静卧式第一式垂腿坐式垂腿坐于椅子的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不要坐满,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小腿与大腿尽量保持垂直,身体正直,不要前俯后仰,身体四周不挨靠,脊柱也要伸直,微收小腹,头正颈直,下颌略内收,双掌相叠,掌心向上,男左手在上,女相反,两母指尖轻轻靠拢。

双目垂廉,或完全闭眼,嘴唇合拢,牙齿不扣,舌尖轻抵上腭。

身体姿势调整好后,全身放松,呼吸平缓自然,若有若无,消除杂念,心智不用,始心虚无觉,平静安宁,渐渐入静(图十九)静坐第二式散盘就是人们日常习惯的盘腿坐式,坐于地上或床上,身体姿势和要求于上同。

(图二十)静坐第三式单盘左脚或右脚脚心向上,盘腿坐于地上或床上,身体姿势和要求于上同。

(图二十一静坐第四式双盘两脚心向上,坐于地上或床上,采取双盘式,双手在胸前合十,十指相抵成虚掌,其它姿势与上式同。

(图二十二)静坐第五式航行式两膝盖相叠,两腿上下别盘,两手当胸合掌,意在丹田。

(图二十三)静卧式让身体放松,静卧于床上,可根据个人习惯采取仰卧或侧卧的姿势。

仰卧要求练功者身体自然放松,仰卧伸直,两手平放在体侧,男子左掌心朝上,右掌心朝下,女子相反。

侧卧式要求练功者身体侧卧,两腿自然弯屈,可根据个人习惯一腿在前,一腿在后。

一手放在头旁,手心向上,另一手放在环跳穴或自然放于身前,手心向下,注意双手和双腿不要相叠,以免互相压迫,阻碍经络畅通。

采取静卧式也要求放松身心,排除杂念,,可在入静后自然入睡,醒来后,加一个收功的意念即可,(图二十四'五)静坐收功时,先加意念将天地中光和气以及身上各处的光和气,統統收入下丹田,稍停,意守丹田片刻。

然后,双手搓热,由下而上的拍打周身,再双手由下而上轻搓颜面,即收功毕。

静功功理静功动作简单,表面上看,静而不动,实际上是静极生动。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止。

生命是动与静的辩证統一。

静功是这种辩证統一的具体体现,所以静功又称高级功,出功更快。

大众保健功静功是动中寓静,静中生动。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养生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词汇,因为越来越多的压力导致很多人都出现亚健康的状况,中式文化气功养生自然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养生防病,这是众所周知的。

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身养性”,释家的“明心见性”,都强调静坐功夫。

目前国内气功流派也都以自然静坐为养生的上乘功夫。

“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蜇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矿然忘我在,心与虚俱空。

”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静坐”诗中,可以领悟到静坐的要领、静坐的感受和静坐的效果。

一、动作要领1.姿势:采取自然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准。

但要求端坐,就是姿势端正不能歪斜,不能挺胸弯腰,身体放松,闭目静坐即可。

有无坐凳、盘腿与否、单盘或双盘均不要求,自然而然,随其所便。

2.呼吸:呼吸顺其自然,习惯怎样呼吸就怎样呼吸,以后随着功夫的深化而呼吸自然深、缓、长、微,若有似无及至进入胎息。

3.意念:要求做到神意静止。

要把意识活动止住,各种念头包括善念、常念、恶念都要止住。

要神不外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练功时对外界任何刺激都不动心,有如七窍皆封。

但必须意识到自己在练功。

二、静坐方法1、身体的姿势双盘膝:筋骨柔软的人适用,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

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不必勉强。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

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

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

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散下步,然后再坐都可以。

养生功之静坐法

养生功之静坐法

闭目养生的身法、静的涵义、要领及凉、热、麻、胀、痛等正常的功态反应1、基本身法闭目养生法的锻炼不分时间、地点、方向,它的基本身法是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与大腿成90度角,两脚平行着地,两腿间距离稍宽于肩,两手心向上,自然地放在大腿上面,面带微笑、在乐观状态中默想把身体内的不良因子和疾病全部排除,然后没有意守、只需顺其自然、放松入静,在静坐30分钟以后如想收功时睁开眼慢慢活动一下即可。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身体、脏腑、肌肉和骨骼的松静,不是指思维的静,不是指什么也不想、完全没有意识;因此闭目养生的静坐可以获得三大收益即:治病强身、思考人生和修持开悟,可以在静坐过程中思考和反思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积累高能静电,强身祛病、增长高智慧。

工作繁忙的人可以把手机、电话放在手边,静坐中也可以在功态下闭着眼睛接电话,通话结束后再继续静坐。

静坐过程中腰要尽量坐直,又不能挺胸,脚要内含,只要能做到肩放松,肩肘微微下垂,就自然形成含胸拔背,腰一伸直,腰椎就放松了,这是松的关键,有利于通小周天;另外,颈椎要直,要放松;头要微微内勾,下巴内收,百会穴就朝上顶了;眼睛微闭,脸含微笑,舒展脸部;同时,上下牙齿和嘴唇要轻轻闭上,舌头放在口腔中间,要稍悬空,这样就容易产生唾液,静坐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含有很多物质要吞咽下去。

当然对于中老年和病患者,可以不必拘泥于姿势,可以在闭目养生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以最为舒服的姿势为宜。

此外闭目养生跟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不矛盾的,任何人都可以习练,不带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静坐习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而获得一个好的身体,再更好的去工作、生活、去追求和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此外闭目养生跟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不矛盾的,任何人都可以习练,不带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静坐习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而获得一个好的身体,再更好的去工作、生活、去追求和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马来阿--静坐养气方法

马来阿--静坐养气方法

马来阿--静坐养气方法1、静坐,全身放松,呼吸均匀。

2、用数字对应人体,达到容易入静和入静时间长的目标。

3、吸气从脚到头。

呼气从头到脚循环为一呼一吸为一周天。

呼吸缓慢均匀,有疾病的人开始不容易做到,行功坚持有信心。

一个星期就可以做到。

4、每天一次。

每次时间最好能够做到40分钟到一个小时。

5、1---对应头部。

2---对应胸部。

3、对应腹部。

4、对应全部腿部。

5、对应脚底涌泉穴。

行功方法---晚上九点开始,什么也不要想。

坐好身体放松全身。

眯起眼睛。

放松法-----全身从头到脚默念放松放松。

就开始吸气、呼气。

每一次吸气都要默念对应的数字和想到身体对应的地方。

6、收功-----大约一枝香的时间。

慢慢张开眼睛。

双手互相搓热,按摩脸面。

这时候马上睡觉。

功效---气增强,脸色红润。

疾病会自然消失。

此方法帮助过10个70岁以上有疾病老人康复。

都活过84岁以上。

他们有的每月要到医院洗血的。

有住院不能够回家。

做了一个月都能够丢开拐杖的有之。

离开医院不再痛苦治疗的有之。

都夸奖我这是个神仙方法。

中医把气血分阴阳,阴阳交流上下周流全身。

带动营养,帮助人体提高修复能力。

疾病自然也就离开人体,人与病菌病毒和平共处。

就能够健康到自然寿命那一刻。

此方法简单。

容易入静。

是佛教数数观之变用。

效果好不好看信念、信心。

贵在坚持!。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大家好,我是可正。

今天呢,我带大家来练习静坐。

我们是采用关呼吸的方法来练习静坐。

呼吸呢,它属于古老禅法当中的一种。

现在呢,我们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然后全身放松。

万缘放下。

把自己的担忧和焦虑都放下,把自己担心的人和事都放下。

万缘放下,全身放松。

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人中呼吸进出的地方。

觉知自己吸气,觉知自己呼气。

如实觉知自己的呼吸,不要操纵呼吸,做个旁观者,觉知自己呼吸就可以了。

然后到咽喉到胸部。

再到腹部,丹田的位置。

呼气时觉知呼吸空气从丹田到胸部。

明显觉知吸气时,空气从鼻腔到咽喉。

咽喉到胸部。

胸部到腹部。

呼气时觉知空气从丹田到胸部,从胸部到咽喉,从咽喉到鼻腔。

如实放松,作为呼吸的觉察者,旁观者,不要操纵呼吸,保持自然呼吸。

全身放松,万缘放下。

如果昏沉了,要稍微动一下身体,有妄想的话。

觉知自己的呼吸,如实觉知自己,呼吸,放下。

吸气,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知道自己在呼气,越自然越好,不要操纵呼吸,全身放松。

然后把觉知力放在腹部丹田的位置。

吸气时丹田膨胀,呼气时丹田收缩。

越自然越好。

这时候呼吸或短或长,或快或慢,都不要管它。

丹田收缩。

保持自然呼吸。

越自然越好,然后把觉知力扩展到全身。

吸气时身体膨胀,呼气时身体收缩,随着呼吸觉知,身体膨胀收缩,自然地膨胀。

不要刻意,我们只是旁观者,如实觉察就可以。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身体的烦躁,急躁,还有身体的冲动都缓慢了下来,缓和了下来。

身体是非常舒服的,身体也是非常轻松的。

全身放松。

绝知随着呼吸,身体膨胀,收缩,收缩膨胀。

越自然越好。

放松。

万缘放下,担忧的事情,放下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放下万缘,放下全体,放下一切,放下。

身体膨胀收缩,这个时候呼吸会变得悠长,身体很舒服。

身体很轻松。

然后内心非常的愉悦。

内心有无尽的欢喜自然涌现出来,这是自己内心稍微安静的结果。

因为心洗净,因为平时我们有太多的担忧和焦虑,这个时候全体放下内心喜悦。

[转载]陈正雷静坐养气法

[转载]陈正雷静坐养气法

[转载]陈正雷静坐养气法一、静坐前的准备入座前先宽松衣带,再活动关节片刻,使肌肉筋膜关节得以舒展,便于气血畅通。

静坐时,背部不能靠墙或倚靠在其它物件上,同时要注意空气流通,避免风吹,避免别人打扰。

二、静坐的姿势(一)自由盘坐坐于宽凳或硬板床上,两小腿自由交叉,两膝离开坐面。

面难背北,两手臂放松,成圆弧形,手掌相叠于腹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均朝上。

(二)平坐臀部平坐于宽凳或木板床上,两脚平踏地,约与肩宽。

大腿与小腿成直角,两手掌平放于大腿上,掌心朝上朝下均可。

(三)身姿眼可微闭,也可不闭。

静坐时姿势要求头自然端正,颈部放松,不可僵硬。

躯干正直稳固,不可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下颏微向内收,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腭,面容轻松自然。

肩、臂、肘、腕皆要放松,胸微合,背舒展放松,腹部宽松镇定,会阴穴微微上提。

三、练功要领(一)自然呼吸,轻守意念意念与呼吸姿势调整好后,随着腹部轻微的一起一伏,伴以均匀、柔和的自然呼吸。

初练时,为了快速聚气,可采用下沉法引导,即自然吸气,不加意念;两耳听自己呼气,不使之发出粗糙的声音,随呼气意念从心窝松到小腹,使心气下沉于丹田。

如此持久练习,丹田会渐渐发热,待丹田发热较明显时,停止引气下沉,使恬淡的意念,绵绵的呼吸轻轻止于丹田,养气。

练功时,思想集中在丹田(泛指小腹),意念要轻,不要紧张死守,意识越清静、越恬淡,体内真气越容易在丹田汇聚和在经络中流通。

而思想越紧张,急于求成,反而影响真气的正常运行。

《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指此意。

身体越放松,思想越清静,内气越旺盛,内气运行也越顺畅。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初练静坐,自然呼吸即可。

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渐过度到均匀、柔和、深长缓慢的腹式内呼吸。

腹式内呼吸是按着正确的练功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练功后自然形成的,并非初学者可以一下子做到的。

因此初学者不可为了使呼吸达到深长匀细而故意憋气,拉长呼吸,失去自然规律。

初练者一般每分钟呼吸12~~14次,功深者每分钟呼吸2~~3次即足以保证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功静坐入门严新(注:录音参见“开功方法”及“气功资料下载”)气功锻炼的方法很多。

这里根据我自已了解到及师傅们所介绍的,讲一些练功方法及注意事项。

其中静坐功是很多练功方法的入门关键,学练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练功是从静坐开始的。

练功姿势及练功要领静坐入门的基本姿势可分为三种: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头颈正直,放松,下颚内收,含胸松肩,双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两腿相距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夹角约成90度,两足平放触地。

身体好的人大约坐在椅子前部1/3处。

身体弱的人可往后坐,但腰、背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练功中为什么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于腰椎相对放松。

头微微低一点,有利于颈椎相对放松。

这两个部位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小周天”。

就不会导致大脑疲劳,脊椎神经疲劳。

人体从头顶百会穴,经上、中、下三个丹田到到会阴穴的一条线叫任脉;又从百会穴沿着整个脊柱向下过玉枕关、夹脊关到会阴为督脉。

任、督而脉相连通,让气在里面畅通就叫小周天通了。

只有腰椎和颈椎伸直,气才容易通督脉上的“三关”。

气在小周天运行中,最不容易通过的是后面的督脉。

督脉主管着全身的阳气。

一个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况,与一个人的督脉通不通畅有关。

督脉通畅,阳气充足,内脏功能加强,全身的精神状况就可以随之好转。

2、盘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

盘坐有3种形式:双盘:也称“金盘”。

即双腿交叉盘坐,双脚脚心朝上。

有一定气功基础的人可采取这种姿势。

单盘:也称“银盘”。

即两腿交叉盘坐,一只脚盘上来,脚心朝上;另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

散盘:也称“自然盘坐”。

即两腿交叉而坐,双脚脚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

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垂肩。

站立练功注意收腹。

练功注意事项手的姿势及要领双手上下相互重叠,手心向上。

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两手的大拇指指端轻轻挨着,双手5个手指微微分开,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位置,即下丹田。

如果身体强壮、年纪轻的人,上下重叠的两手掌之间的距离,可分开一寸左右。

手心仍然向上,两手拇指指端轻轻挨着。

或双手象抱着一只小球(即抱球式),悬肘,放在胸前或小腹前。

十个手指分开,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端各自轻轻地相接不用用力。

平常怕冷,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较重心脏病的人,将双手虎口相交,男性用左手握着右手;女性用右手握着左手,半握拳,稍用力,拳心向着小腹部位,即下丹田位置。

以上几种姿势,每次练功时可任选一种,不必来回变换。

练功中为什么要两手相交?这是因为人具有一定的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场。

人体这块物质,象磁铁一样有南北极。

有人把左手和右手,也有人把头和脚,说成是人体磁性的南北极。

如果把手放在相近的部位,或互相挨着,会相互吸引,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磁效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磁场。

从气功角度讲,有利于保护真气在体内运行而不致耗散。

舌部位置的调整及要领1)一般人练功时舌头微微上翘,舌尖抵着口腔上腭。

气功界叫“ 搭鹊桥”。

2)有心脏病的患者,将舌头微微伸直,不要上翘,舌尖抵着下门牙的牙龈上。

3)身体肥胖,想减轻体重又无低血压的人,请将舌头放在口腔中间,舌面和舌底都不要挨着口腔的上、下腭。

4)有精神分裂病史、有严重神经官能症,或以前有思想包袱,心情不好,易生气,脾气暴躁的人(练功过程中不能生气)。

要将舌头用力向下卷,往后缩。

舌尖抵着舌下系带,不要挨着口腔上边。

以上4种情况,可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一种。

练功中口腔会产生一些唾液,气功叫它为“金津玉液”,不要吐掉,待唾液多时,你就象漱口一样鼓漱多次,再慢慢地,分若干次将唾液咽下。

练功时舌部的位置要调整好,这是因为舌头与心脏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

心脏的某些病变,可以采取调整舌部的位置,对舌头进行训练来调整。

其次,调整舌部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注意力,帮助入静。

同时也有利于产生唾液。

练功产生的唾液有各种味道,并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所以要慢慢地吞下去。

眼睛视线的调整及要领眼睛半睁半闭,看着自已的鼻尖,只留一点缝让一点光线进入你的眼睛里边。

年轻,体质好的人,可闭上眼睛,用意念看着自已的鼻尖。

闭眼睛容易出现较大的气功态反应。

眼睛部位为什么也需要调整?这是因为眼睛最容易观察外界事物的变化,特别是光线的刺激。

因而影响高度入静,因此,只让一部分光线进入眼睛,有利于入静。

为什么要看自已的鼻尖?气功讲究搭鹊桥。

气走到鼻腔和口腔中间,有空气等障碍,为了让气通过,就需要搭个桥,气功叫搭鹊桥。

看着鼻尖,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鹊桥周围,有利于气通过鼻梁、口腔、咽喉、丹田到会阴,有利于气从任脉通过,有利于通小周天。

腿的姿势及要领1、身体健康者,无论是站立还是坐在椅子上练功时,两腿均自然分开,双脚自然地踩在地上。

2、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过心衰的人,坐着练功时,将双腿并拢,膝盖内侧紧靠在一起,稍稍用力,两脚踩在地上。

双脚大拇趾用力勾着。

呼气时,要配合提肛的动作。

将肛门用力往上收缩,避免真气下泄,血压下降,反应过大。

呼吸及意念的调整姿势调整好后,要注意自已的呼吸。

始终要注意深呼吸,把吸气和呼气拉得长一点,慢一点,均匀一点。

姿势、呼吸调整好以后,就开始调整气功意念。

步骤是: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已的心脏和左胸里面。

用意念想着心脏和左胸。

对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人来说,稍微想着你的心脏中好象有一团燃烧着的火,想着这团火有温度,有光线。

中医认为,心属火,这也是上古时代气功师练功得出的结论。

对于身体特别好,要开发自已功能的人,可想着心脏里面好象有一个光线很强的、红色或者金黄色的灯泡。

对于情绪不好,或年轻的女性,多愁善感的人;有较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请将你的心脏想成好象有一朵正要开放的红润色的荷花,是一朵刚刚露出水面的、带着水珠的、红润色的荷花在你的心脏部位,正在开放。

家里有比较重的病人,可以想着心脏部位好象是一口大铁锅,上面加着盖,下边正在被大火烧着一样。

锅里边有水,而水经过大火燃烧以后,正在冒着水蒸气。

这水蒸气好象透过身体,经过空间,慢慢传走了。

越传越远,传到了家里病人那里。

怎么传的不要去想他,这是气功意念方法。

有特异功能基础的人,曾发现用耳朵或手认字,什么东西突然来了,又走了等等怪现象,或者希望自已出特异功能的人,可以想着心脏部位有一口大钟(象寺庙里的大钟),悬吊着。

钟里吊着一个象菠萝样子的棒,正在震动,发出很强的轰隆声音。

以上不同情况,每人各自选择一种。

不要一会想火,一会又想荷花,要始终想一种意念。

想不出来,看不见没有关系。

只要用意念想就行。

是一种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意想。

这也是气功意念法。

开始做功时意想着心脏、左胸里面的正在发光、发热的一团火或荷花、灯泡,时间为3~5分钟左右(不要看表)。

接下来,想着心脏中的一团火或荷花、红灯泡、大钟等慢慢地移动,移动到胸部正中,就是两乳的中间,气功称中丹田,中医叫膻中穴。

再慢慢地向下想,好象这团火或红灯泡、荷花、大钟等经过两乳中间慢慢往下移动,又经过肚脐一直到小腹里面(下丹田部位)。

然后,想着这个图像在小腹中停留、增大,光线加强、声音加大。

稍停一会儿,意想加强了的图像继续向下移动,慢慢地分开到两腿。

想着一团火分成两团火,或一朵荷花分成两朵荷花,一口钟分成两口钟。

分开的图像,经过两腿骨头中心向下移动,经过膝盖到两脚,再到两脚的脚心,随后将图像停在两只脚心的涌泉穴上。

这时,意念着双脚好象是踩在两团火或两个红灯泡、两朵荷花、两口大钟上。

再过一会儿,你就想着双脚下面的两团火、两个红灯泡放射出的红光,荷花发出的象水蒸气一样的光线,钟发出的声音不断加强。

然后,这些光线等慢慢地再通过两腿向上升(图像在脚下,只是光线等往上照射)。

这些光线通过两腿和前后阴的中点会阴穴进入小腹(下丹田),再进入脊椎骨中间。

想着1光线不断加强,震动的声音加强。

好象光线在向四面八方照射一样。

尤其重要的是向内脏,向肠、胃、脾、胆、肺、心以及食管、肺管照射。

照亮了腰椎和脊椎,然后照亮了背部,再透过身体把胸腔照亮,最后把腹腔照亮。

照得感到温暖,有颜色、舒适,颇感通畅。

这时,出功能的人可能看到自已的内脏和骨骼。

这是训练进入气功反观法的一种境界。

这时,好象红光从脚下照射上来了,意念处于似想非想境界。

就保持住这种状态练功。

在这种状态下,也可以想一下你的愿望。

将你的愿望想一瞬间。

如想治病,就想一下希望治疗,但一定不要想是什么病。

在练功过程中你要把病忘掉,对家里的病人也一样。

有其他愿望的人,如希望小孩成绩好,或希望出特异功能,你就想一瞬间,念头闪一下就行,不要长想,多想,想一次就行了。

练功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变化。

至于什么变化,全在于自已的下意识,在这个迷迷糊糊的状态下,突然闪现你的气功下意识。

这个下意识,它标志着你体内已经出现了某些变化,不要放松,不要忽视这个变化。

这时要细心琢磨,提高气功的悟性。

意念中的图像“看”不清楚也没有关系。

“看”不到不要着急。

“看”到了既不要高兴,也不要着急。

进入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气功状态。

气功讲惚兮恍兮,恍兮惚兮,进入一种渺渺茫茫,好象雾状一样的、不太清楚的一种混沌状态。

收功收功准备1、闭上1眼睛。

2、改变姿势。

主要是手的姿势,双手五指微微分开,弯曲,掌心相对,虎口向上,成抱球状。

3、意念想着双脚踩着火球(荷花、灯泡、钟)光线还在加强。

根基在脚上,火光到手上,象双手抱着火球或多种颜色的彩球。

4、深呼吸。

吸气时,想着全身的毛孔在打开,双手象揉彩球一样往中间推,稍微用力慢慢推(主要是意念在推)。

吸气后憋一下,再呼气。

呼气时,想着全身的毛孔关闭,意念、双手慢慢地往外拉。

要注意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有没有凉嗖嗖、热乎乎的,或象有什么力量在推、拉的感觉。

这是一种采气的方法。

这样反复做几次。

收功1、轻轻睁开眼睛。

2、双手用力合掌,掌根对着胸部,手指尖向前方。

3、收缩小腹,收缩臀部,收缩肛门。

4、深呼、吸3~7次。

只注意吸气,不用注意呼气。

5、深呼、吸气后,双手合掌按紧,快速搓手,搓至发热。

然后双手掌心对着自已的眼睛,想着练功中手上的光线进入眼睛(可保护、增强视力)。

6、再将搓得发热的双掌,从面部由下往上擦至额头,并吸气。

再从额头往下擦,同时呼气。

一般擦5~7次,擦到清醒为止。

7、最后将两手掌的虎口相交,男性左手握着右手;女性右手握着左手。

掌心对着肚脐下丹田部位,想着四周和手掌中的光线全部集中缩小到下丹田里边。

然后,想一下,“收功了”。

双手拉开,就收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