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突发事件舆情与公众心理 (2)
突发事件舆情与公众心理引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社会、公众或个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是自然灾害、恶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突发事件不仅会引起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舆论与公众心理反应。
本文将探讨突发事件舆情与公众心理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
突发事件舆情的特点突发事件舆情是指突发事件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引发的舆论反应和讨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迅速性:突发事件通常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社交媒体的兴起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舆情更加迅速形成。
2.多样性:突发事件舆情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
不同的事件会引发不同的舆论热点和讨论焦点。
3.情感性: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悲剧性和紧张性,引发公众的强烈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反应往往会通过舆论表达出来,进一步影响公众心理。
4.不确定性:在突发事件初期,信息往往不完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会导致各种传言和假消息的出现,在公众中引发更多的讨论和猜测。
突发事件舆情对公众心理的影响突发事件舆情对公众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焦虑与恐慌:突发事件往往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感,引发公众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公众担心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对未来感到不安。
2.团结与互助:在突发事件中,公众往往更容易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与支持。
这种团结与互助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3.社会观念转变: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
公众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度可能会增加,对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的抵制力度可能会加强。
4.心理创伤与恢复:突发事件可能给公众带来心理创伤,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社会应当关注受伤群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心理恢复和重建。
影响突发事件舆情的因素突发事件舆情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件属性:突发事件本身的属性,包括事件的规模、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都会对舆情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从众的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
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
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心理”。
影响从众的因素有的人容易从众,有的人不容易从众;有的情境中容易产生从众现象,有的情境中则不容易发生从众现象。
那么,从众行为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对此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一)群体因素1.群体的规模。
如果只有两个人反对你,你很可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如果有100人反对你,你多半会惊慌失措,内心不安,最终从众了事。
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数越多,则个体所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从众。
、2.群体的一致性。
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而如果群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程度。
阿希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让一位假被试作出不同于其他多数人的反应,结果被试的从众行为减少了3/4,因为被试有了一个“合作者”,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力量。
即使这个假被试并没有发表与被试相同的意见,但只要他与群体的意见相异,就会增强被试的信心,削弱从众心理。
总之,增设一致性程度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从众。
3.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及对群体规范和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个体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
有人曾经特意设计了一个阿希式的实验,但是以小组式的方式,使五个实验小组相互竞赛。
在线段对比实验中,出错最少的小组,其成员将得到两张戏票。
结果表明,个体在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中更容易从众,因为不如此就可能达不到目标。
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
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摘要:一、引言1.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关系2.因变量指标的重要性二、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概述1.定义及分类2.常见指标及其应用场景三、主要因变量指标及其测量方法1.满意度2.信任度3.态度4.行为意愿5.实际行为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1.满意度与信任度、态度、行为意愿的关系2.信任度与态度、行为意愿的关系3.态度与行为意愿的关系五、实证研究与应用案例1.满意度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2.信任度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3.态度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4.行为意愿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六、总结与展望1.因变量指标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价值2.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众多影响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素中,因变量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概述1.定义及分类因变量指标,又称结果变量,是指在研究中,由于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结果性变量。
在公众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因变量指标可以反映公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根据研究目的和场景,公众心理与行为的因变量指标可分为满意度、信任度、态度、行为意愿和实际行为等。
2.常见指标及其应用场景(1)满意度:衡量公众对产品、服务或事件的满意程度,常见于消费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研究。
(2)信任度:评估公众对某一对象、组织或制度的信任程度,常见于品牌信任度、政治信任度等研究。
(3)态度:反映公众对某一对象的看法和评价,可分为积极态度、消极态度等。
(4)行为意愿:预测公众在特定情境下采取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如环保行为意愿、购买意愿等。
(5)实际行为:观察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消费行为、投票行为等。
三、主要因变量指标及其测量方法1.满意度满意度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评分等方法进行测量。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UNIT 1 公共关系概述1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对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1)公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社会组织自身的良好形象(2)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的活动.:(3)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双向的。
(4)公共关系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5)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公关产生的条件(1) 经济: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2) 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统治(3) 文化;人性取代理性4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 公共关系的职业化和行业化。
② 公共关系理论的规范化、国际化③ 公关活动主体及功能的多元化.」④ 公关活动技术手段的现代化5公共关系的职能1) 收集信息,了解变化。
注意优先收集:(1)组织形象信息。
(2)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2) 参谋咨询,提出建议。
此职能直接影响组织决策,所以是高层次的公关工作.较常见的公关咨询和建议有两方面:一是关于社会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评估咨询,二是关于公众情况的咨询建议.3) 加强沟通,协调关系。
(1)公关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主要有两类:一是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二是组织外部的沟通和协调(2) 公关沟通与协调的方式。
1双方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沟通的重点应保持和强化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2不和谐状态时,解剖自身,反省组织的责任,3不明朗状态,用善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明确主张,为双方的信息交流创造正常的、平衡的心理条件。
4) 应付突变,处理危机公关人员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和十分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处理这些事件的原则和对策.6公共关系的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2) 双向沟通原则3) 互惠互利原则4) 开拓创新原则5) 尊重人格原则6) 全员公关原则Unit 2 公共关系三大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问又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还有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
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分析
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社会所构建的世界中,而社会心理在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互动、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形成。
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我们在集体决策、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行为。
1. 社会规范的塑造力社会规范是一种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们往往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例如,交通红绿灯的存在,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形成有序的交通流动。
然而,社会规范也可以被改变和挑战。
通过社会心理的启发,公众行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看到他人违反社会规范时,他也更容易放松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规范的“短路效应”,它揭示了社会心理在公众行为中的影响力。
2. 群体心态的塑造在集体决策和群体行为中,社会心理起着关键作用。
群体心态包括群体思维和集体行动的倾向,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公众的行为选择。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往往会通过集体意见和集思广益的方式来做决策。
然而,群体心态也容易导致过度协调和从众心理,导致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丧失。
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性思维”,它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群体中的权威和主流意见的影响。
此外,社会心理也影响着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发展。
当一个行动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认同时,人们更有可能加入其中。
这被称为“群体行动效应”,它揭示了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3. 社会认同的力量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共享身份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在于如何激发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对于个体的行为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倾向于与他们认同的群体保持一致,并在行为上获取认同感。
当个体与他人建立紧密联系时,他们更容易接受和遵守群体的行为准则。
这种影响在群体事件和示威游行中尤为明显,参与者因为强烈的社会认同而表现出特定的行为。
公共关系复习材料1
公共关系从诞生之日发展至今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包括: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为了适应战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一些革命家、政治家、企业家进行了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这些初具公共关系色彩的宣传活动因其成效显著而引起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广泛关注和进一步探索。
(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宣传活动美国公共关系的起源应该在美国革命中寻找,1787—1788年,在美国面临如何立国的关键时刻,亚历山大²汉密尔顿等人共同在报纸上发表85篇“联邦党人”的通信,呼吁批准联邦宪法,最终使宪法得到批准,促使美国联邦制得以实现。
历史学家阿伦²内文斯认为“赢得全国批准宪法,从根本上说是一场公共关系活动”,同时把这些宣传成就评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公共关系工作。
”(二)美国总统竞选时期的宣传活动在美国获得独立后的总统竞选活动中,现代公关中常见的一些手法已经被普遍采用,如利用报刊、小册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利用与选民见面、握手等机会与民众联络感情,最终达到拉选票的目的,其中安得鲁²杰克逊是典型代表。
他的助手不断制造新闻、进行咨询和民意测验、撰写演讲稿等,这些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安得鲁²杰克逊于1829年终于当选为总统,以后又以高于对手5倍的选票再次当选。
(三)企业界利用报纸进行富有戏剧性的广告宣传活动对于工商企业而言,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
当时一些大公司为了节省广告费用,便雇佣了大批专门人员,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以此来扩大影响。
有些报纸为了迎合下层民众的阅读心理,也乐意刊登这类猎奇新闻,两相配合,就出现了所谓的“报刊宣传运动”。
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宣传员就是受雇于纽约一家马戏团的菲尼斯²泰勒²巴纳姆。
简述公众心理的特征
简述公众心理的特征公众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它是由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体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以下将从社会影响、心理共性、行为模式和心理偏差四个方面对公众心理特征进行简述。
一、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公众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接收到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影响,这些信息和影响会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是直接的,如他人的意见、行为和评价;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媒体的报道、广告宣传和社交网络的传播。
社会影响会导致公众形成共性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倾向。
二、心理共性公众心理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往往具有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可能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可能是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塑造。
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成就的需求等心理需求在公众心理中普遍存在,并且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三、行为模式公众心理在行为模式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表现出恐慌和冲动的行为,而在竞争激烈的情境中,人们可能会表现出攀比和争夺的行为。
此外,公众心理还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当大多数人对某一行为表现出相似的反应时,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而采取相同的行为。
四、心理偏差公众心理中存在一些心理偏差,在特定情境下会产生特定的心理倾向和错误决策。
其中一些常见的心理偏差包括:1.羊群效应:人们会在群体中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考虑其合理性和正确性。
2.社会认同:人们倾向于同处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
3.信息偏差: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存在偏差,容易受到信息的可靠性和评价的影响。
4.预设偏差:人们倾向于根据已有的认知框架来理解和解释新的信息和情境。
5.决策偏差: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和感觉的干扰,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公众心理的特征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社会管理、舆情引导和市场推广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公共关系的对象2009年6月
第二节 公众的心理分析
三、目标公众分析举要
(四)媒介公众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工作人员,如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 电视台的编辑和记者。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公众联系的最主要渠道,也是 组织最敏感、最重要的公众之一。媒介公众是具有双重性格的特殊公众, 它既是公关人员赖以实现公关目标的重要媒介,又是公关人员必须尽量 争取的重要公众,新闻媒介传递信息迅速,影响力大、威望高,它可以 左右社会舆论、影响、引导民意,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具有 不容忽视的作用。
2、组织面对的公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据各子系 统对于组织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生存性公众系统,功能性公 众系统、横向同业公众系统和扩散性公众系统。
3、按照公众的发展动态分类,即根据由于组织的行为所引起 的公众态度、行为的发展变化来分类。当组织的行为对公众产 生了某种后果时,这种后果就会导致公众与组织间的关系发生 由疏到密的变化,从而使得公众对组织的影响力也随之发生变 化。按照这一过程,可以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 晓公众、行动公众。
返回
案例四(媒介公众)
1998年10月14日下午,宁波电视台两名记者就消费者在 “麦德龙”超市购买的夹心面包有部分长出长毛,严重变质一事 进行采访。刚走进商场,工作人员就上来阻挠和威胁:“不要拍, 否则敲碎你的摄像机。”一位经理出来后更气势汹汹地质问记者: “你拿着摄像机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曝光,你敢不敢拿到电视 台去放?!”没等记者解释完,这位负责人转身就走。边走边下 指令:把他们摄像机的镜头罩上。商场多名工作人员闻讯上前推 挡镜头,抢夺摄像机,并开始推打记者……结果不言而喻,“麦 德龙”的“美名”经由各大媒体而遍及宁波城,从而,影响了 “麦德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节 公众的心理分析
公众心理分析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
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 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 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极需要 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 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 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 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 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我们第一感觉应该是,这里有一堆
衣物!
而不是我们的面前有:三件外套,
两条裤子,还有两双袜子
那么我们在公共关系学中应该 怎样利用对象组合这个因素呢?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在强调 创新,强调标新立异?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 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牢牢的抓住消费者的关注力。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需要和动机、兴趣、 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就像我们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 打电话。 我们通常要么专注于通话的内容, 要么专注于电视的对白。 很少有人能同时把握电视对白和通 话的信息。 同学们对于知觉的选择性,还能 想起来有没有其它的例子?
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
有主观的原因。
这种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所制约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在周围 环境中刺激作用强烈的突出的事物, 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 觉对象。
的需要,是需要层次的基础。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 性欲、健康。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 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 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
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 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 为报酬而工作 。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 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 息、提高福利待遇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
成一个阶段,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 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生理 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 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 属于高级需要。
Page 26
(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一个人形成某些态度,这些态度往往相互组合成为一个态
度系统。
Page 27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 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一)说服者的条件 霍夫兰认为,一个对某问题享有声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
在公共场合下的流行、流言、舆论是大众心理现象的三种 表现形式。
Page 30
(一)流行的概念
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 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 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 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Page 12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此章节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公众行为是公 共关系开展的前提。因此此章节除了可能出现选择题外, 也可能出现简答题或者论述题,考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Page 13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 的直接动力。
早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 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 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Page 17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 存
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 定
公众情绪影响群体行为的有关心理学效应
公众情绪影响群体行为的有关心理学效应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公众情绪对群体行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心理学领域,人们对公众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愈发深入。
公众情绪可以对群体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含着诸多心理学效应。
1.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相结合,以维护自尊和认同感。
当公众情绪出现特殊化或者集体情绪高度一致时,个体更容易加入情绪相符的群体行为。
当社会出现大规模示威时,人们往往会在群体中表现出更加激进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由公众情绪的影响所导致的。
2. 社交传播理论社交传播理论指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他人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在社交媒体上,公众情绪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快速扩散,影响更多的人群。
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情绪激动的言论时,自身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个体行为和决策。
3. 群体心理学效应在群体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与公众情绪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集体心态效应使得人们更容易在情绪高涨时参与群体行为;群体压力效应导致个体在群体中做出与自身判断不符的决策;群体特殊效应使得群体的意见更加特殊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情绪和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公众情绪影响群体行为的心理学效应更加凸显。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效应的深入理解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群体行为。
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个体决策和行为受情绪影响的也要保持理性思维和独立判断,避免盲目跟风和被情绪所左右。
公众情绪的涌动是无法避免的,而了解其影响行为的心理学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公众情绪影响群体行为的心理学效应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群体行为的本质。
只有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才能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公众情绪,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公众情绪影响群体行为的心理学效应。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公众心理是指公众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信息和事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公众心理的研究对象是大众群体,而不是个人。
公众心理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大众的相似性,即大众具有类似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其次是公众心理的可塑性,即社会环境和信息对公众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公众心理的灵活性,即公众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是多样的,随着环境和信息的变化而变化。
公众心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
人们的需求和动机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评价和判断。
其次是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认同和社会压力等。
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接受的准则和规范,它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社会认同是人们对他人和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社会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受到的来自他人和集体的压力,它会对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是文化心理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具有不同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
公众心理在公关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公关策略和目标。
其次,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和行为。
第三,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从而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最后,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和措施。
总之,公众心理是公关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以及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在实践中,公关人员应该根据公众心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更好地进行公关活动。
同时,公关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公众心理,以不断提高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13公众心理2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3.舆论
指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意见与看法的公开表达。 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 (1)必须有一个问题; (2)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3)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 (4)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应对策略:
倾听舆论、顺应舆论 引导舆论:快、真、情 制造舆论
影响从众心理的因素: 团体因素: 个人因素: 问题本身:
圣元奶粉激素门事件
2.逆反心理 指个人与群体在情绪和情感上的对立所形成的对 信息的逆向理解和行为上的对抗倾向。
抵触心、好奇心、好胜心
成功案例欣赏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三)无组织的群体心理 1.流行(时尚) 表现:特定的观念、行为、语言、生活方式 特点: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下行性
起义之前,陈胜当众焚香祭拜,使用百枚铜钱占 卜,乞求天神护佑:若起义能够成功,则铜钱正 面向上者居多。祭礼之后,陈胜将袋中百枚铜钱 抛洒祭坑。众人上前一看,百枚铜钱全部正面向 上。众士兵目瞪口呆,坚信起义反秦是天神的旨 意。
2.流言 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 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特点:不确定性、煽动性 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
流言的制止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 取完全正确的情报。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 传达可信的情报。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一)公众群体心理 指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而在外部行为 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 特点: 认同意识 归属意识 整体意识 排外意识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二)有组织的群体心理 1.从众心理 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之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 不同而被孤立,从而舍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认 同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
八大因素影响公众安全感公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安全程度所形成的信心。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公众安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八大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一、环境因素破烂不堪、杂乱无序的环境以及缺乏安全设施都会对公众安全感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黑灯瞎火的路灯、漏水的天桥、封闭坏掉的消防通道,这些都会导致人们对环境的不信任和恐惧感。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重视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严格门禁管理等,以加强公众对环境的信任感。
二、犯罪因素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如诈骗、抢劫、盗窃、强奸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安全感,并引发公众的恐惧和不安。
解决方案:要严格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引入新技术监控犯罪行为,加强社会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重视预防措施的落实,以保障公众安全感。
三、交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非法出租车等因素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和交通管制设备,引导市民安全出行,促进交通环境安全和有序。
四、突发事件因素社会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涝等,也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恐慌,构成对公众安全感的直击。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布信息和应急指南,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行业机构应积极推进环保救助、社区救援等公益活动,增强公众的抗风险能力。
五、传染病因素疫病、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会直接影响和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影响公众安全感。
解决方案:要加强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卫生设施建设,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增强公众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社会矛盾因素社会矛盾与事件将危及人民安全、权利和健康,矛盾加剧的时候,这些都会给公众安全感带来一定的影响。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矛盾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发展与平稳稳定,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预警机制、检测安全隐患、促进各方沟通碰撞。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1. 引言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在研究人们的行为时,人们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而当人们的行为发生在群体中时,研究人员则关注社会心理学现象。
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在团体中或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如文化、价值观念、习惯、信念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2. 社会身份社会身份是一个人在群体、社会中被归属的性质和特征,可以是通过性别、年龄、种族或地位来定义。
社会身份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并影响群体内部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在一个学校中,学校领导和学生的社会身份不同,会影响他们在校园中的行为。
如果一个学生要面对学校领导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和顺从,遵循学校规定以避免不良后果。
3.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每个社会中广为人知的有关行为的各种根据。
人们的行为通常是根据社会规范的标准进行评价的。
社会规范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普遍认为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其他人。
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那么这个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不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不仅会影响到该人对其他人的行为评价,同时也会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4.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社会成员对某些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社会控制是有关每个社会中的法律、规定、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概念。
例如,交通规则和制度能够帮助维持公共道路上的安全,因为人们应该在符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行驶车辆。
如果一个人飙车或超速,那么他所做的行为可能会被其他司机视为不端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刻画这个人的形象,并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5.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总结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表现出的行为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规范、社会身份和社会控制是影响人在群体中行为的三个主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些因素的工作原理,更好地预测我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并帮助我们在群体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动机。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分析
公关关系学上所说的公众心理主要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心理 因素会影响到公众的具体行为,而对我们的公关 活动产生影响。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公众心理和公众 行为之间的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
比较密切的几种公众心理现象,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 理、逆反心理等等,通过学习要把握一般 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众心理 P127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是公众心理分析,那么我想 请问一下,大家觉得公众心理到底是什么?
性格如何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自尊心强的人和很谦和的人在被批评后的不同反应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中一亿的大奖以后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 或者还有两双袜子放在一起了,我们的知觉会对 这些对象进行组合,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我们 第一感觉应该是,这里有一堆衣物!而不是我们 的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还有两双袜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家理解了对象组合这个因素了吗? 那么我们在公共关系学中应该怎样利用对象
那么兴趣怎样影响人这个主体的知觉选择 性呢 ? 大家想想看。
例子:小李是个猴迷,小张出奇的喜欢吃 香蕉。那么当他俩同时看到一只可爱的猴 子,拿着一大串香蕉的时候。他们的反应 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 情绪、自尊心、对人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 性。
公共关系笔记(整理)
公关部门在具体新闻发布中所应遵守的规则
遇难者家属不了解详情时,不要公布遇难者姓名,在告诉记者,通知家属后公布
在记者要求证实事实时,只能证实不可改变的事实 公众和新闻界希望了解的,但一般情况下不宜发布的消息
事故推测/传递延误/事故原因和责任/损失详细清单
对不幸事故的迟钝,有意忽视、缩小、不报道等,都可能被视为漠不关心,影响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改善职工关系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管理人员、意见领袖的沟通 基层管理人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意见领袖-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手段 公开的定期演讲和职工会议
明示阶段-亮出底牌,彼此了解对方的谈判方针和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交锋与妥协阶段,即报价和磋商阶段-核心 三.结束阶段 协议签订
重要条款不轻易让步 协议中应有执行项目
行动项目最好定出时程表,具体细分 付款方式 价格条件
总代理或代理的斟酌 协议生效日期与有效期限 有效授权必等待认可后再敲定 处罚条件 取消条款
人际关系指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与个人间的心理关系。
人群关系指社会组织内部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部门与部门间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内外公众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三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三者研究的目标也不同。
从事公共关系活动要运用各种社交手段,在社交场合使用这些手段是为了结交朋友,建立友谊,消除误会,创造合作的气氛。方提出谈判方案
开始发言时,内容简洁,把握重点,不要引起对方焦虑或愤怒,尽量争取首肯
从一开始就强调双方利益的一致性,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此目标而共同努力的途径
进入谈判,应留心对方的姿势、表情、言谈等,探求对方的原则
善于掌握和控制谈判的进展速度
二.实质性谈判阶段:策略的调整阶段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
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
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
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
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公众。
我选一个同学回答。
大家都知道,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成败,最终都要落实在公共关系对象的影响效果上,所以我们要认清公众的特征了解公众。
因为同一个事物对不同的公众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行为。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之所以产生这些不同的反应和行为,主要是因为啊,公众的不同的心理差异;所以我们掌握公众的不同的心理差异,就是为了确定,公共关系的特定的战略和具体的战术。
首先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
就是有一次啊,在台湾的两家主要的报纸上面呢,同时刊登了一个漫画式的机车广告;这个广告的文字说明是:“买机车请您慎重考虑,今天不要买机车,请您稍后六天,一部让您一想不到的好机车就要来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这个文字广告依旧只是把第六改成第五,把五改成四;到了第四天这个文字说明改动为,请在稍后三天,要买机车您就会看到外形,耗油量,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好机车马上就要来了;到了第五天文字说明又改为让你久候的这部外形,冲力,耐用度,省油都能让您满意的野狼125机车就要来了,烦您再稍后两天;到了第六天,文字说明为让您久候的野狼125机车明天就要来了!到第七天野狼冲上市场,立即引起了轰动,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这里是利用悬念的手法,引起公众的心理冲动;最终达到了打开产品销路的目的、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证。
新产品上市啊一般都要以公关为先导,让公众啊知道从而产生兴趣,产生一种购买欲望;这样投放市场以后呢会激发公众的一种购买行为。
以上这个例证啊,使我们看到了分析和研究公众的心理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这些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今天呢我们讲解主要的几个因素。
第一种,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人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坏,善恶,是非或重要性的一个评价。
比方说,人们对荣辱,平等,自由,幸福都有一些好坏,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在人们心目当中就构成了价值体系;价值观是引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我们怎样来理解价值观呢?我给大家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比方说,在一栋大楼里面啊,住着不同民族的人,这栋大楼着火了,不同民族的人都往外冲,假设啊只允许每个人带一件东西逃生,那么美国人呢,美国人他就带着他们的妻子往外冲;日本人呢,日本人就背着他们的老母亲往外跑;法国人呢?法国人就带着最有纪念价值的往外跑;犹太人呢就提着自己的钱袋子往外跑;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说到中国人,也有人说如果有中国人的话,那么中国人就会带着自己的小孩往外跑;如果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又只准带一个的话,那么就带着男孩往外跑;(中国人比较喜欢男孩,加拿大人就比较喜欢女孩子)。
这就是不同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同的理念。
不同民族的人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上面。
那么假设一个美国的教授在演讲完毕后啊可能会说上这么几句“同学们那,我这次演讲花了很大的功夫,收集了很多资料,昨天夜里我准备资料到很晚,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听懂了,一定会大有收获。
那如果说是一个中国的领导人在做完报告之后或者说一个中国的教授在做完演讲之后他绝对不会说这么几句话!他最有可能说的是几句呢什么话呢?我请一位同学呀!谈谈你的想法,你觉得中国的这个领导人或者教授在演讲之后,他会讲几句什么话呢?(讲的很有道理)所以呀,公共关系活动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人群他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这样以确保啊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性。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因素,知觉。
什么是知觉呢?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与人脑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那么讲到知觉啊,我们就要弄清楚,知觉的基础是感觉。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事物的反应。
感觉和知觉啊,他们的区别一个是整体属性,一个是个别属性。
就像我们对苹果的感觉,你看到这个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那么它作用于你的视觉;你闻到这个苹果有一种淡淡的香味,这个是作用于你的嗅觉;如果你亲口尝一尝,那么你感到苹果的味道是甜的,这是作用于你的味觉;那用手去摸一下呢,这种光滑的,微凉的感觉是触觉。
这个视觉也好,味觉也好,嗅觉也好等等都是人的感觉。
我们这里讲的知觉是对这几种感觉,进行综合起来的一个论述,加上呢人们的知识,经验,理解,感情,想象而得出的一个整体属性的认识。
我们说这个苹果是产于北方的,一种富有营养价值的,的好吃的水果,这就是一种知觉。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社会知觉。
什么是社会知觉呢?社会知觉就是指,人对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或者群体特性的一种整体感应。
社会知觉容易产生一些偏差,比方说,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这都是社会知觉偏差。
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要注意认识这些社会知觉偏差带来的影响,要注意认识它,同时能利用或者消除这些影响。
这是影响公众行心理因素的第二个,知觉因素。
第三个因素,需要就是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满足的主观体现,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期望。
我们从这个概念的解释中就能知道人的需要就能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生理需要,也称为自然性需要;它包括哪些方面呢?它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需要。
第二类是心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又称为社会性需要,它包括劳动,交往,威信等方面的需要。
需要是产生人类行为的原动力,许多公共关系的问题啊,正式由于公众的需要与现实的冲突所引发的。
其中这个人类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在我们熟悉的女作家张爱玲的笔下,她的男女主人公都把生理需要作为人的生存的第一需要;所以啊,张爱玲认为啊:“世上有用的人,往往都是俗人。
”这是张爱玲的一句话。
证明人的生理需要是第一需要,最基本的需要。
第四个因素是态度。
什么是人的态度呢?态度是人对某一对象所具有的认识,评价及其倾向性。
公共关系学中,公众的行为是直接与公众的态度密切相关的。
在公共关系当中,把人的态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的态度;第二类是消极的态度。
每一大类当中又有五种表现形式;比方说积极的态度有了解,感兴趣,赞同,钟情和同情;消极的态度呢,有无知,冷漠,偏见,乏味,鄙夷。
啊,都有五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我们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啊,就是要改变人们对组织的态度,尽量把对组织的消极态度转化为积极态度。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态度一旦形成,它就比较牢固而持久;但是呢,人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是可以改变的。
公共关系活动就要研究如何改变公众的态度,使这个公众啊积极的支持和配合组织的行为。
下面我们讲第五种心理因素,第五种心理因素是人的气质,性格。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讲到的气质啊和心理学上讲的气质啊,是不相同的。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啊讲一个人很有气质,是讲一个人他很有风格或者有他的风度,风度比较好;而心理学的气质呢引用的是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的医生称为医学之父,他的体液说当中,就讲到了人的气质,他的体液说啊是比较有名的。
关于气质的学说虽然有很多种,比方说孔子的体质三分说;春秋时期的体质阴阳五行说;以及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血型说;但是流传的比较广泛的,还是医学之父的体液说。
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大类,啊分为四种,一个是胆汁质,第二个是多血质,第三个是粘液质,第四个呢,抑郁质;啊~ 胆汁质质又称为兴奋型或者称为不可抑制型;我们从它的另外一种这个名称上呢就可以知道这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兴奋型不可抑制型;比方说张飞,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脾气非常暴躁,不可抑制啊。
第二种气质呢是多学质,多血质又称为活泼型或称为灵活型。
灵活型啊比较活泼,为人处世啊也比较灵活;啊~这种气质的代表人物,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比较活泼有活力;第三种气质是粘液质,粘液质又称为安静型;那么红楼梦里面的秦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第四种气质呢抑郁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抑郁质;这几种气质啊从整体上来说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气质啊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关键是能不能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能不能够克服缺点。
我们说它没有好坏之分,是说这几种气质的人啊都可以成才。
比方说多血质,这个历史上啊多血质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例如说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罗斯福就是多血质的人,他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都比较好,同哪一派政治实力。
当然我们要知道每一种气质的人都可能成才的。
这个气质呢,它有一定的天赋性,这个丘吉尔是胆汁质,他父亲也是胆汁质,人们说他的父亲像一只好斗的公鸡经常和他人吵架。
抑郁质呢,林彪就是典型的抑郁质。
他平时不多说话,但是呢为一点小事啊,他总是琢磨不停,所以他容易失眠。
粘液质。
粘液质它称为安静型。
邓小平同志啊就是一个典型的粘液质的人物。
有一本书上面啊写到他,结婚不久啊她的妻子卓琳就知道他总是不说话,问他为什么他不多说话,邓小平同志说,你说我听也好呗!他是这样回答的。
那么下面我们讲到性格。
性格呢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上;人的性格啊有很大的多变差异;对现实的态度比方说对人的态度,对人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异的,比方说有的人对人非常有礼貌,非常谦虚,非常诚恳;而有的人啊对待他人啊就是两面三刀非常狡诈啊!或者说斤斤计较,你看性格的差异有多大。
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我们讲气质具有天赋型,那么性格呢可以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下面我们讲第六个心理因素,那就是兴趣和能力。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爱好某种活动和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
我们对人兴趣的认识啊也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对物质的兴趣;比方说,对衣、食、住、行的兴趣,是对物质的兴趣;第二类是对精神的兴趣,这段时间啊有很多同学看这个世界杯,这个就可以说是对体育精神的兴趣,非常好。
当然除了对体育的兴趣,有的人爱好文学作品,有的是在对音乐方面的兴趣。
所以啊对精神的兴趣啊,有对文学的兴趣,对艺术的兴趣,对体育的兴趣等等。
第三类呢,那就是对社会的兴趣。
比方说,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对组织活动的兴趣,对组织交往的兴趣;兴趣啊,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一个人对某一项工作或者某一项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可以说它就成功了一半。
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非常浓厚,这样的例子啊举不胜举;下面我们讲能力。
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我们一般的来说,把能力划为两大类;第一大类称为基本能力,又称为一般能力,也就是人的智力;它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这就是人的一般能力或者说是人的基本能力。
能力的第二种是特殊能力,什么是特殊能力呢?特殊能力就是人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比方说,一个国家的人他的一个特殊能力啊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成为写作能力;一个画家要求他具有较高的绘画能力。
我们如果探讨一下公共关系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所具备的特殊能力有哪一些呢?我想啊,公共关系人员所具备的特殊能力有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最重要方面,那就是沟通能力;公共人员啊她总是和各种公众进行打交道,沟通能力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