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宋光耀,E m a i l :s g u a n g ya o 2@163.c o m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任路平,宋光耀(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㊂由于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必须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㊂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㊁血脂㊁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㊂关键词:糖尿病,2型;并发症;血管;干预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9-0949-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9.006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R e nL u p i n g ,S o n g G u a n g y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H eb e i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o n g G u a n g y a o ,E m a i l :s g u a n g ya o 2@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d i ab e t e sa r ei m p o r t a n tc a u s e sf o rd i s a b l i t y a n d de a t h o ft y pe2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t h u s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r ev e r y m e a n i n g f u l i nt y pe2d i a b e t e s .B e c a u s e o ft h e c o m p l i c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 n i s m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sh o u l d b e e m ph a s i z e d i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v i e wf o c u s e so n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o ft h e m a i nr i s kf a c t o r so f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i n c l u d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l i p i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a n da 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 p y.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y p e 2;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y宋光耀,医学博士㊁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㊂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学科主任;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㊂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㊁河北省高端人才㊁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㊂现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河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委,河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㊂‘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㊁‘中华糖尿病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㊂作为第一主研人获省部级成果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课题3项,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项㊂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 C I 收录论文23篇,出版专著6部㊂已培养毕业博士㊁硕士研究生100名㊂ 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㊂糖尿病大血管病主要指糖尿病导致或合并的冠心病㊁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内皮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1]㊂本文就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㊁血脂㊁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㊂1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2]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这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明显加速且范围广的特点相符合㊂经统计,50%~80%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约7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增加2~4倍,卒中险增加2~4倍;而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风险增加3~5倍㊂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㊂高血糖㊁血脂异常㊁高血压㊁肥胖㊁高尿酸血症㊁微量白蛋白尿等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㊂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密切相连㊂只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病死率㊂目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为大血管并发症防治的主要策略,包括戒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㊁血压控制㊁血脂管理及某些㊃949㊃‘临床荟萃“ 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情况下抗血小板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所有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方案应同时进行㊂2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2.1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地位变迁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血糖控制曾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变有密切的相关性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 K P D S)的亚组分析中,糖尿病肥胖亚组用盐酸二甲双胍者心血管病变明显减少;同时,在U K P D S和D C C T的后续随访研究中可见原先强化降糖组的心血管病变有减少[3-5],有些研究还显示餐后高血糖或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病变有更密切的相关性[6]㊂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病理生理中高血糖也有一定的参与度㊂然而,近年的临床试验表明仅强化降糖治疗难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必须结合降压和调脂等综合干预措施㊂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尽管强化降糖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益处已被包括U K P D S在内的多个大型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但其对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益处却始终未得到明确结论㊂最近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如A C C O R D㊁V A D T㊁A D V A N C E研究并没有证实长期强化血糖控制能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结果甚至与预期相反[7-9]㊂因此,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防治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但并不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事件率下降,目前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主张除血糖控制外,必须结合调脂和降压等综合干预措施㊂2.2血糖控制目标我国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更新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均把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一般目标定为7%,但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10]㊂对低血糖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较低㊁病程短㊁预期寿命长㊁无严重共患疾病㊁无血管并发症㊁治疗态度积极及医疗资源充分等的患者可进行严格控制㊂反之,建议采取较宽松的控糖目标㊂2.3降糖药物研究进展除磺脲类㊁双胍类㊁格列奈类㊁P P A R-r受体激动剂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外,近年来的新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激动剂㊁二肽激肽酶Ⅳ(D P P-4)抑制剂及S G L T-2抑制剂也逐渐被应用㊂研究者针对这些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了多项新型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安全性的大型临床试验㊂D P P-4抑制剂沙格列汀的S A V O R研究[11]㊁阿格列汀的E X AM I N E研究[12]㊁西格列汀的心血管终点研究(T E C O S)[13],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激动剂利司那肽(l i x i s e n a t i d e)的E L I X A研究[14],这些研究证明了这些药物在高危心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长期治疗的心血管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为非劣效性㊂L E A D E R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使用利拉鲁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15]㊂关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蛋白2 (S G L T-2)抑制剂的E M P A-E G O U T C OM E临床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16],显示使用S G L T-2抑制剂组除降低血糖㊁改善糖毒性外,还可减轻体质量㊁降低血压㊁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白蛋白尿,可能的机制之一是S G L T-2抑制剂具有轻度利尿作用,改善水钠潴留,至于S G L T-2抑制剂是否具有类效应,我们需等待其他S G L T-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结果㊂32型糖尿病的血脂控制3.1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特点糖尿病与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脂代谢异常既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过程,又是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㊂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很高,可存在多种血脂异常,其紊乱涉及多个因素和多种机制㊂其脂代谢异常特点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 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 D L-C)升高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降低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正常或轻度升高㊁氧化型L D L-C 增加㊁血游离脂肪酸的升高㊁餐后血脂升高㊂研究表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脂类情况可以减少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7]㊂3.2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目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其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㊂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 D L-C㊂国际多个指南包括心血管㊁内分泌相关指南均支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脂㊂我国2013版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脂的控制目标进行了更新,其中T G控制目标为<1.5mm o l/L(2010年版为<1.7mm o l/L);合并心血管病时,L D L-C控制目标为<1.8mm o l/L(2010年版为<2.07mm o l/L 或较基线降低30%~40%);未合并心血管病,但是年龄>40岁并有ȡ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L D L-C 控制目标为<2.6mm o l/L(2010年版为<2.5 mm o l/L)㊂2016美国糖尿病协会(A D A)更新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针对他汀治疗突破L D L-C目标值限制㊂指南建议所有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 S C V D)患者均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㊂无A S C V D危险因素的㊃0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伴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无其他危险因素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伴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或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㊂3.3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治疗生活方式是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紊乱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减少饱和脂肪㊁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增加n-3脂肪酸㊁黏性纤维㊁植物固醇/甾醇的摄人;减轻体质量(如有指征);增加体力活动㊂调脂药包括他汀类㊁贝特类㊁依折麦布㊁烟酸等药物㊂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依然处于核心地位,应将其作为调脂治疗以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首选药物㊂许多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改善心血管结局㊂贝特类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可适度减少血浆L D L-C和提高H D L-C㊂在退伍军人H D L-C干预试验中,贝特类对脂质影响的益处得到了证实㊂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与小肠壁上的特异转运蛋白N P C1L1结合,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可显著降低患者L D L-C,升高H D L-C,轻度降低T G㊂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有良好的药物协同效应,可避免大剂量他汀潜在的不良反应㊂如果患者在单用最佳剂量他汀类治疗的情况下没有达标,依哲麦布联合他汀类可以是一种合理的治疗㊂依折麦布在心血管疾病的获益在最近的I M P R O V E-I T研究中已经证实[18]㊂42型糖尿病的血压控制4.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状况与糖尿病类型㊁年龄㊁是否肥胖以及人种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0%~80%㊂高血压可出现在2型糖尿病发生之前㊂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变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㊁卒中㊁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㊂而高血压的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㊂降压的效益已获充分肯定㊂U K P D S和A D V A N C E研究证明了高血压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益处㊂每下降10mmH g(1mmH g= 0.133k P a),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和死亡风险下降35%㊂HO T研究中随机分为降压达舒张压ɤ90㊁85或80mmH g,3组间心血管病危险的降低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舒张压ɤ80mmH g组的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险明显降低[19]㊂同时,80%的高血压患者均合并有肥胖或糖脂代谢紊乱,因此降压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最终还取决其他代谢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情况㊂4.2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及治疗在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07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至130/80mmH g以下㊂然而随着新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现,国内外指南的目标值均发生了改变,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中认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其他人群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该<140mmH g,舒张压应控制在<80 mmH g㊂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 N C8)及2016美国A D 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均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140mmH g,舒张压目标<90mmH g;较低的目标,如收缩压<130mmH g和舒张压<80mmH 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可能适合部分患者㊂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㊁合理饮食㊁规律运动㊁戒烟限盐㊁控制体质量㊁限制饮酒㊁心理平衡等㊂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120/80mmH 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㊂血压ȡ140/80mmH g者可考虑开始降压治疗㊂糖尿病患者收缩压ȡ160mmH g时必须启动降压治疗㊂降压药物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疗效㊁心肾保护作用㊁安全性和依从性以及对代谢的影响等因素㊂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与血压控制本身相关㊂五大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 I)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 R B)㊁钙拮抗剂㊁利尿剂㊁β受体阻滞剂等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但是A C E I或A R B为首选药物㊂为使血压控制达标,常需联用多种药物㊂联合用药推荐以A C E I或A R 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联合使用钙拮抗剂㊁吲哒帕胺类药物㊁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㊂52型糖尿病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㊂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对临床试验的M e t a分析和多项临床试验证明,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包括卒中㊁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20]㊂目前,临床证据支持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人群㊃1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心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以及对有心血管病变高风险的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变的一级预防㊂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大部分50岁以上男性和60岁以上女性应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㊂2016年美国A D A更新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中根据女性患者在A S C V D发病风险的新证据,建议将女性>60岁服用阿司匹林,改为ȡ50岁,并建议年龄<50岁但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抗血小板治疗㊂氯吡格雷可作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患者的替代治疗,亦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㊂综上所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任重而道远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多重的致病因素,单纯降糖治疗并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必须结合调脂㊁降压㊁抗血小板等综合防治措施㊂要有效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应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及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㊂参考文献:[1] T a b i tC E,C h u n g W B,H a m b u r g NM,e ta l.E n d o t h e l i a ld y s f u n c t i o ni nd i a be t e s m e l l i t u s: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a n dc l i n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R e vE nd o c r Me t a b D i s o r d,2010,11(1):61-74.[2] W a g e n k n e c h t L E,D'A g o s t i n o R J,H a f f n e r S M,e t a l.I m p a i r e d g l u c o s e t o l e r a n c e,t y p e2d i a b e t e s,a n dc a r o t i d w a l lt h i c k n e s s:t h e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1998,21(11):1812-1818.[3]I n t e n s i v eb l o o d-g l u c o s e c o n t r o lw i t hs u l p h o n y l u r e a so r i n s u l i nc o m p a r ed w i t h c o n v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r i s k o f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e t e s(U K P D S33).U KP r o s p e c t i v eD i a b e t e s S t u d y(U K P D S)G r o u p[J].L a n c e t, 1998,352(9131):837-853.[4] G e n u t hS M,B a c k l u n d J Y,B a y l e s s M,e t a l.E f f e c t so f p r i o ri n t e n s i v ev e r s u s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a n dh i s t o r y o f g l y c e m i ao n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i n t y p e1d i a b e t e s i nt h eD C C T/E D I C[J].D i a b e t e s,2013,62(10):3561-3569.[5] H o l m a nR R,P a u l S K,B e t h e lMA,e t a l.10-y e a r f o l l o w-u p o fi n t e n s i v e g l u c o s e c o n t r o l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08,359(15):1577-1589.[6]陆菊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路在何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3):129-131.[7] F e r r a r aA,M a n g i o n eC M,K i m C,e ta l.S e xd i s p a r i t i e s i nc o n t r o l a nd t re a t m e n t o fm o d if i a b l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r i s kf a c t o r sa m o ng p a t i e n t s w i th di a b e t e s:T r a n s l a t i n g R e s e a r c hI n t oA c t i o n f o rD i a b e t e s(T R I A D)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08,31(1):69-74.[8]潘长玉.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治疗与预防心血管病的思考和策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1-4.[9]S a r e m i A,B a h n G D,R e a v e n P D.A L i n k B e t w e e nH y p o g l y c e m i a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t h eV e t e r a n sA f f a i r sD i a b e t e sT r i a l(V A D T)[J].D i a b e t e sC a r e, 2016,39(3):448-454.[10] C h a m b e r l a i n J J,R h i n e h a r tA S,S h a e f e rC J,e t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D i ab e t e s:S y n o p s i so f t h e2016A m e r ic a nD i a b e t e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o f M e d i c a lC a r ei n D i a b e t e s[J].A n n I n t e r n M e d,2016,164(8):542-552.[11]S c i r i c aB M,B h a t tD L,B r a u n w a l dE,e ta l.S a x a g l i p t i na n d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NE n g l JM e d,2013,369(14):1317-1326.[12] W h i t e W B,C a n n o n C P,H e l l e rS R,e ta l.A l o g l i p t i na f t e r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3,369(14):1327-1335.[13] G r e e nJ B,B e t h e l MA,A r m s t r o n g P W,e t a l.E f f e c t o fs i t a g l i p t i n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3(3):232-242.[14] P f e f f e rMA,C l a g g e t t B,D i a zR,e t a l.L i x i s e n a t i d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n d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NE n g l JM e d,2015,373(23):2247-2257.[15] M a r s oS P,D a n i e l sG H,B r o w n-F r a n d s e nK,e t a l.L i r a g l u t i d e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 i nt y p e2d i ab e t e s[J].N E n g l JM e d,2016,375(4):311-322.[16] Z i n m a n B,W a n n e r C,L a c h i n J M,e t a l.E m p a g l i f l o z i n,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e s,a n dm o r t a l i t y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3(22):2117-2128.[17] G a e d e P,V e d e l P,L a r s e nN,e t a l.M u l t i f a c t o r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03,348(5):383-393.[18] C a n n o n C P,B l a z i n g MA,G i u g l i a n o R P,e ta l.E z e t i m i b ea d d e d t o s t a t i n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2(25):2387-2397.[19] M a l l i o nJ M,B e n k r i t l y A,H a n s s o nL,e t a l.E f f e c t o f i n t e n s i v ea n t i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o f a s p i r i n i na l o wd o s e i nt h eh y p e r t e n s i v e.T h e HO T(H y p e r t e n s i o n O p t i m a lT r e a t m e n t)s t u d y[J].A r c h M a l C o e u rV a i s s,1999,92(8):1073-1078.[20] D eB e r a r d i s G,S a c c o M,S t r i p p o l iG F,e ta l.A s p i r i nf o rp r i m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 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i n p e o p l e w i t hd i a be t e s: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B M J,2009,339:b4531.收稿日期:2016-08-19编辑:武峪峰㊃2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ta h to o vsuo a ygop 尸 O0 ) h r a i ic n ieec ew e o vsuo a ygo p a d svr h ta fnn aclp t ru r < .5. eew ss f a tdf rneb ten n nac lp t ru n e ee n h T n g i f h vsuo a ygo pi h ee o eu p p ti( [pa] < .5. eut f hperges na a s eeldta aclp t u telvl fsrm l o r e a L ()尸 O0 ) R sl o il e si l i rvae h t h r n i o n ) ( mu r o n ys
c u s fh p re so ,DL C a d Ap B. o reo y e tn inL - o n
【 yw r s T e2da ee;ii t oi a n r li ; co ac lr ie e Ke o d 】 y i ts pdmea lm b oma t Marv sua sa p b L b s y d s
P S A 20 U — U 7 0全 自动 生化 分 析仪 测 定 。 A c采 用 高效 液 相 Hb l 色谱 分析法 测定 。
1 . 计 学 方 法 3统
运 用 S s 70统 计 软件 进 行统 计 分 析 . P S1. 符合 正 态分 布 资 料 的计量 资料 且方 差齐 者 以均数 ± 准差 (由 ) 示 , 方 标 表 用
a ec us f h p re so ,DL—C a d Ap B wee he sg i c n rs fcos o co a c lr ds ae g ,o re o y etn inL n o r t in f a t ik a tr f ma rv sua ie s .Co lso i ncu in: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P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P
能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和超重。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对身体的损害。
定期筛查与早期干预
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如眼部检查、肾功能检查、心血管检查等。
早期干预
对于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以延缓病情进展。
视网膜病变
总结词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 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详细描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视 物模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等,诊 断主要依靠眼底镜检查,严重者需要 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神经病变
总结词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
详细描述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 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诊断主要 依靠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 查,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 经和对症治疗。
0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与 控制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01
02
03
血糖控制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通过 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避免高血糖对血管和器官 的损害。
• 总结词:代谢障碍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等,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 • 详细描述: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抽搐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紊乱
总结词
免疫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另一个重要 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导致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总结词
免疫功能紊乱还可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等病理过程,加重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慢性并 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病症现象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开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机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

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多为双眼发病,开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开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病症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形成持续性的高血糖,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特征性“三多一少”的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组织器官代谢异常,继而引起它们的功能障碍及形态改变,最容易受到累及的是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系统等[1]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各种急性并发症以及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感染等。

其中大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眼部病变、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躯体感觉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糖尿病专家统计:因糖尿病引起失明的比正常人多10—30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的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及脑卒中比正常人增加2—3倍,糖尿病的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

目前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的死亡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死亡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常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糖尿病并发重症感染、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也是主要致命原因。

所以,糖尿病本身血糖稍高并不直接影响预后,引起死亡的是其并发症。

做好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并做好已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致关重要,下面详细论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

大血管病变1.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1. 1病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脑血栓,这是由于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之间的凝集功能增强等原因造成的。

1 . 2临床表现临床常因反复的轻度脑卒中发作而出现偏瘫,痴呆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1 .3预防①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争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及早得到纠正,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课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课件
分类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病变。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加速血管病变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参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但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
公共卫生政策
THANKS
感谢观看
视网膜微血管扩张导致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病变,影响视力;肾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不全症状。
总结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损伤,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
总结词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
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等有益营养素的摄入。运动主要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戒烟限酒则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01
02
03

04
总结词: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详细描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总结词: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机制涉及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详细描述:高血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促进肾脏纤维化过程;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多自由基,对肾脏组织产生毒性作用。

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防治进展

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防治进展

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防治进展
徐英丽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临床上老年人Ⅱ型糖尿病(DMI)及餐后高血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患病率明显升高.据文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中第五位危险因素[1 ].现对老年糖尿病及IGT患者的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进展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徐英丽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研究--4845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发症及治疗现状调查 [J], 王玉珍;宋晓菲;杨乐冰;王爱红;杨文生;杨晋德;赵德明;许樟荣;伍春荣;敬华;刘彦君;余红亚;胡莲娜;倪彩红
2.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J], 蒋飞霞;苏宏业;黄济华
3.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J], 张喜婷; 胡玲; 王宁; 陆君; 江芳芳
4.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诊治进展 [J], 向红丁
5.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防治进展 [J], 高忠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大血管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

诊断标准与流程
临床症状与体征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如疼痛、 跛行、肢体发凉等,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生化指标检测, 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等结果,依据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波对血管进行扫描,观察血管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情
04
糖尿病大血管病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方案
降糖药物
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管损伤,包括口服 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调脂药物
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如他 汀类药物。
降压药物
控制高血压,减轻心脏和血管负担,如 ACEI、ARB等。
抗血小板药物
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家属支持与监督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 管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 活照顾,监督患者的治疗 和生活方式调整。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 者进行持续关注和指导。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 高血压、肥胖等都是糖尿病大血 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因其累及的血管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头晕、 头痛、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分型
根据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分为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等类型。其中,心 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等;周围血管病变则主要表现 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
发病机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微血管病变

微量白蛋白尿的意义
• 1型糖尿病: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
• 2型糖尿病:在初次诊断时可能已存在,且是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 •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意味着需要心血管疾病的 筛查,并提示要强化治疗干预
影响白蛋白排泄的因素
白蛋白排泄的一过性增加
• • • • • • •
运动 月经期间 妊娠 血糖控制差 尿路感染 高血压 心力衰竭
• 使用阿司匹林 • 激光治疗
强化治疗
DCCT – 1型糖尿病 • 一级预防组: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性减少76% • 二级预防组: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减少54% UKPDS – 2型糖尿病
• 良好的血糖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降低20-
30% • 严格的血压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减低34%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我国现行采用分期标准是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通过推荐的。
正常的视网膜
黄斑
视盘
非增殖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硬性渗出
严重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片状出血
棉絮状渗出 斑块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激光治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适用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伴有高危因素的非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大量出血、静脉呈串珠样扩 张、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及视网膜广泛水肿)
激光治疗-局部光凝治疗
适用于伴有黄斑水肿的患者
激光治疗前的准备
• 检查视力、眼压、角膜、瞳孔、晶状体检查 及散瞳情况下详细的玻璃体和眼底检查 • 近期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野检查
5
2 1
47
1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袁敏琴糖足中心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大血管并发症 • 微血管并发症 • 神经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心血管与其他大血管,尤 其是下肢血管(糖尿病足)
微血管并发症
主要包括甚至与眼底病变
神经并发症
包括感觉、运动与自主神经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者 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包括头晕、 头痛、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发生偏
显高于其他部位而已。
袁敏琴糖足中心提醒大家,对于糖尿 病足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及时采取有 效的治疗,避免造成截肢的严重后果

谢谢观赏!
瘫、失语,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与大血 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 脏自主神经病变及冠心病,尤以冠
心病为多见。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 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 感觉缺失并伴有脚部感染。类似的 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 与躯干上,只是糖尿病足发生率明

糖尿病并发症ppt课件

糖尿病并发症ppt课件
是近代糖尿病主要死因,约占75%。
从粥样症
(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 临床特点:持续的蛋白尿
肾功能下降和血压升高。
分5期:
• 初期:高灌注、高滤过、高球内压;
• 基底膜增厚期:间歇性微量蛋白尿;
• 早期肾病期:持续性微量蛋白尿; • 临床肾病期:尿蛋白>200ug/min(尿蛋白
(四)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
病变
细菌感染
下肢供血 不足
足部疼痛 皮肤溃疡 肢端坏疽
糖尿病足

>0.5g/24h),肾功能逐渐减退;
• 尿毒症期 肾衰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失明原因 : 主要有黄斑病变、增殖性视网膜 病变及白内障。
• 分2类6级:
背景性
微血管瘤
出血
硬性渗出
增生性
新生毛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机化物形成 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正常眼底
背景性
增生性
白内障与青光眼
白内障
青光眼
(三)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肢端感觉异常(慢性、对称性、下肢 比上肢严重,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伴麻木、针刺 、灼热或如踏棉垫感) 肢痛(呈隐痛、刺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运动神经——肌力减弱以致肌萎缩和瘫痪。 • 自主神经病变:瞳孔改变、排汗异常、胃排空延 迟、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尿潴留、尿 失禁、阳痿等。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 病
中风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 变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
急性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感染
大血管
慢性 微血管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PPT课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PPT课件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
7/2/2020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外伤性远端截肢 的首要原因
大血管病变
心脏:冠心病等,表现为胸闷、胸痛、 头晕、心慌、呼吸困难
大脑:缺血性脑病、出血性脑病、脑卒 中:表现为头痛、恶心、昏迷、 四肢活动障碍
下肢:周围血管病变:表现为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
7/2/2020
4.高糖使纤维蛋白糖基化,导致血栓结构改变,不 易溶解
7/2/2020
(三)氧化应激
1.高糖时,细胞内的葡萄糖氧化增加,炒股呼吸链 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单电子传递,线粒体内活 性氧化簇(ROS)产生增加
2.ROS可导致细胞凋亡、组织损伤、加重胰岛素抵 抗、慢性炎症和血栓前状态,从而加重氧化应激, 形成恶性循环,引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3.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强调综合治疗,要按 照指南达标
7/2/2020
7/2/2020
血脂、家族史
7/2/2020
(二)器械检查:
1.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心肌显像可
诱发心肌缺血:如发现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可提 示糖尿病性心肌病
7/2/2020
(三)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如:1.休息时心率(坐位)高于100次/分 2.握拳时舒张压过度反应 3.体位性低血压 4. 心率变异性减小
心梗、心绞痛、外周动脉病、缺血性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年龄:男>50,女>60

·年龄:男<50,女<60,但合并下列≥1项因素:
使用阿司匹林
①高脂血症②吸烟③心血管疾病家族史④蛋白尿
总结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 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ppt课件

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未达到上述治疗目标或 LDL-C 水 平稍高于 而具有他汀类药物适应证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将 LDL-C 从基线降低 30%~40% 也可带来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若甘油三酯超过 ,可先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降低甘油 三酯的药物(贝特类、烟酸或鱼油),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 风险。
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 LEAD) 的治疗目的:包括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 预防心血管事件,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瘍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 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功能状态。因此,糖尿病 性 LEAD 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三个部分:即一级预防——防止或延 缓 LEAD 的发生;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 LEAD 的进展;三 级预防——血运重建,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生。
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
降压药物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疗效、心肾保护作用、安全性和依 从性以及对代谢的影响等因素。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与血压控制 本身相关。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 ACEI、ARB、钙拮抗剂、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 ACEI 或 ARB 为首选药物。为达到降压目标, 通常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推荐以 ACEI 或 ARB 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联合使用钙拮抗剂、吲哒帕胺 类药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神经病变
抗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机体在高糖、缺血缺氧等损伤因素的 作用下,体内产生的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过多或清除减少导致的 组织损伤。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 增加神经 Na+-+-ATP 酶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常用药如硫辛 酸等。 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 DPN 发生的一个重要因 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 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 DPN 的临床症状。常用药如前列腺素 E1、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胰激肽原酶、钙拮抗 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体征:足抬高苍白,下垂时红紫(足严重缺血)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s test): ➢静脉充盈时间(VFT):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指压踇趾跖面皮肤5秒,计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超过5秒即属异常,
➢下肢动脉检查:触压足背及胫后动脉。
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
➢定义:是局部神经异常与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 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血液高凝状态
四个途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1
多元醇旁路激活 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多种膜功能受损、胞内氧
化应激加剧、蛋白糖化终末产物(AGEs)增加
2
蛋白质非酶糖化 产生AGEs,造成细胞功能障碍、结构异常
3
蛋白激酶C激活 激活某细胞因子,增加微血管基质蛋白积累,内皮
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冠心病
➢是非DM患者的2~4倍 ➢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频率与程度都高 ➢动脉狭窄更严重、广泛,预后更差 ➢与非DM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相比,男性高出9倍,女性高出11倍
冠心病筛查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常规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常规筛查并不 能改善结局。(A)
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NF-κB激活引起组织损伤
4
已糖胺途径激活 研究较少,可能通过与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
参与高糖损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病病变,危险性大大增加; ➢发生早、发展快、范围广; ➢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Annual CHD death per 1000 persons
10
8.5 8.5
8
6
4
3.6 3.6
2
0 Men
Women
DM = diabetes mellitus Kannel WB, McGee DL JAMA 1979;241:2035-2036.
糖尿病心脏病的分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总直接医疗费用
Direct medical costs (RMB)
Proportion(%)
Increase in costs vs. no complications
50
46.7
935% 45
35000
40
30000
35
25000
30
20000 15000 10000
22.3
P < 0.001
40
35
30
18.8%
20.2%
25
20
15
3.5%
10
5
n = 1304
n = 69
n = 890
0
No DM, No MI No DM, MI DM, No MI
n = 169
DM, MI
DM - diabetes mellitus MI -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中较常出现) – 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
冠心病
已知的危险因素 • 年龄 • 性别 • 家族史 • 血脂紊乱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
筛查:确诊后及以后至少每年评估心 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 心血管病病史 – 年龄 – 腹型肥胖 – 常规心血管危险因素 ( 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史 ) – 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 – 房颤
•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 漏诊 75% 糖尿病前期 和糖尿病患者
Da-Yi Hu, et al. Euro Heart J. (2006) 27, 2573–2579
Framingham 研究:
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17.4
18
17.4
16
14
17.017.0
Diabetes No diabetes
•40%~50%的失明 •3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50%的心、脑血管病 •60%的截肢
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与欧洲比较:
糖尿病占总体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
国家
中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英国
2型糖尿病占总医疗支出 %
4.38% 3.4% 6.5% 6.6% 1.6% 2.5%
并发症对医疗支出的影响
45000 40000
• 破裂的斑块促进血栓的形成,血栓会进一步阻碍 血管内的血流通过,且脱落的血栓会随血循环到 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心梗和脑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 心脏、大脑的血流供应减少
心绞痛 心肌梗塞 中风......
2001年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调查
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脏调查
• 中国冠心病人群负荷 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重要吗?
• 很重要!!!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 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20日通过决议案,将11月 14日世界糖尿病日作为联合国糖尿病关怀日,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各成员国政府共同认识到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已构成对全人类的威胁,非传染性疾病与 传染性疾病一样可带来严重的全球性危害。决议 呼吁所有成员国共同行动,制定预防、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的国家政策。
NEJM 339: 229-234, 1998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特点
•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冠心病,且发病年龄较早 • 种族差异
– 高加索人:心肌梗塞发生率发病率高 – 中国人/日本人:脑卒中发生率高 • 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减低 • 常发生无痛性心梗 • 蛋白尿增加血管事件的危险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
• 高发病率:没有心肌梗塞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风 险与有心梗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心梗的危险性一样
• 无痛性心梗:当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 梗塞时常是无痛性的,体格检查难以检出缺血性心脏病
• 预后差:在调整梗塞面积和危险因素后,糖尿病患者心梗 的预后更差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 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2-3倍 • 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 症状进行性发展 • 收缩期心力衰竭(泵衰竭) • 舒张期心力衰竭(不能充分舒张,在糖尿病患者
塞的病人一样高 •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比非糖尿病人高5倍;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正常人的2-6倍不等 •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概率要高15-40倍
潜在的异常: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渐进的动脉管壁疾病,脂质 物质、胆固醇、细胞代谢废物在动脉血管壁沉积 形成斑块。
• 斑块逐渐增大造成管腔狭窄,减少通过动脉的血 流量,当斑块破裂的时候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
macro
Tang Ling. China Diabetic Journal.200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眼睛

大血管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
肾脏
周围血管病变
神经
中风
大血管疾病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脑血管疾病 • 外周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
• 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 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 • 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塞危险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
冠心病
心脏微血管病变
心肌代谢紊乱
糖尿病心肌病
心肌广泛缺血,灶状坏死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猝死
糖尿病心脏 自主神经病变
体位性低血压 持续心动过速 心搏间距延长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
致死性/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
Non-Diabetic
Diabetic 45.0%
7年心肌梗死发生率
50 P < 0.001 45
218%
313%
13.3 15373.87
25
38580.24
20
17.7
15
10
5000
11842.05
5
3726.36
0
0
No complications Micro-vascular Macro-vascular Both micro and
Chen Xingbao.Chinese health economics,2003*
糖尿病为什么如此重要?
• 糖尿病的患病率高 • 糖尿病的患病率还在不断升高 • 糖尿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大 • 糖尿病对社会的危害大 • 目前还不能根治,只能控制
糖尿病防治现状
“三高” “三低” “三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已成为致残、致 死的重要原因,国外研究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