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教师版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注释商补六例

《孔雀东南飞》注释商补六例

《孔雀东南飞》注释商补六例作者:韩肖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年第09期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中《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注释,吸取了古今各家的研究成果,在浅显通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但笔者认为编注者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以就教于该诗的编注者、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们。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三能织素”,教材翻译为“十三岁就能织精美的白绢”,句中“能”字,编注者直接以今义译之,盖以其字面普通,故未予注释。

其实不然,古籍中“能”字常用作“善于,擅长”义。

《玉篇·能部》:“能,工也,善也。

”《荀子·劝学》:“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杨倞注:“能,善。

”《管子·五辅》:“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

……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

”句中“能”与“善”字互文见义。

后秦道略集《雜譬喻经》卷一:“时南天竺有一畫师,亦善能畫。

”同经又:“有一醫师,善能治病。

王即召来,令治己病。

”《齐民要术》卷六《养牛马驴骡》:“(马)股欲薄而博,善能走。

”“善能”连言,是同义字复用。

方一新、王云路先生《中古汉语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即认为这句诗中的“能”字当为“擅长”义,“十三能织素”翻译为“(我)十三岁擅长织精美的白绢”,更能突出刘兰芝的聪明能干。

2.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相见常日稀”一句,教材未注,不少译文把这句话翻译为“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笔者认为不够准确。

“常日”是中古时期的常用词语,有“平日,平时;往日,以往”等义。

如《三国志·魏志·仓慈传》:“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

”又《南齐书·高帝纪》:“常日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

”唐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优秀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2. 解释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的生平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3.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结构和形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鼓励学生思考主题和意象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作品欣赏和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和作者;2. 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 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 诗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拓展延伸:对比分析《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李白的其他诗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孔雀东南飞》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鉴赏刘兰芝的形象。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评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重点强调了“相”“谢”“适”字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整体把握了故事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雀东南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教师总结: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坚强、持重、自尊,善良;她不卑不亢、有教养;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甚至于牺牲生命。

探究二:是谁“毁灭”了兰芝?教师明确:封建礼教探究三:兰芝给了你哪些启发,你有什么感悟?三、课堂总结:兰芝的故事讲完了,但兰芝留给我们的感动还在,带给我们的思考还在,对于我们的激励还在,最后请同学们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九节,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位千古奇女子的满满敬意。

学情分析古典诗歌的鉴赏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他们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效果分析本课通过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引发学生对自身、现实的思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完成,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广,课堂效率非常高。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这个单元本课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作为“长诗之圣”其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上承风骚,下起唐宋”的鸿篇巨制,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6.《孔雀东南飞》课后作业-教师版

6.《孔雀东南飞》课后作业-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课后作业一、学以致用1.文学常识填空。

“乐府”,最初是_______名称。

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_______名称。

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这些诗也叫乐府诗或_______。

后来,苏轼把它的_______集取名《东坡乐府》。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_______(编者)编录的_______。

《乐府诗集》由宋代编。

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_______。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_______。

【答案】官府诗体拟乐府徐陵《玉台新咏》郭茂倩《木兰诗》叙事诗【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文学常识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所以考生要对课内书下的注释多多熟记,当然,还要靠平时的积累。

本题是对“乐府”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考查。

【点睛】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如《木兰诗》(南北朝时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写兰芝 回
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
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 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
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1、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 妻别离 2、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 悲哀的基调 3、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 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 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 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 姥,及时相遣归。”
被遣归家
发展 兰芝抗婚 高潮
(“府吏得闻之—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 变——自挂东南 枝”)
结局
尾声
双双殉情
合葬化鸟
死别 殉情
歌揭 颂示 青封 年建 男宗 女法 反制 抗度 精罪 神恶
情节结构:
焦 仲 家 卿 刘 兄 刘 妹 家 兄
夫 妻

焦 母 婆 媳

问:此处写兰芝与 婆婆告别,用了语 言描写,表现了兰 芝怎样的性格?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新妇初来 时,小姑始 扶床;……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 忘 。”出门 登车去,涕 落百余行 (há ng)。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问:与小姑 的告别表现 了兰芝怎样 的性格?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孔雀飞翔的壮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1.2.2 诗歌基本内容:解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1.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2.1.3 分析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精髓。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板书: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1.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1.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剖析诗歌的主题。

3.1.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朗读:10分钟3.2.3 解析:15分钟3.2.4 讨论:10分钟3.2.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认识诗人杜甫;(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和社会现实;(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唐代诗歌背景知识和诗人杜甫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把握;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理解;3. 诗歌创作背景与作者思想观念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孔雀东南飞》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孔雀东南飞》,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唐代诗歌背景和诗人杜甫;1.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为其学习《孔雀东南飞》做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孔雀东南飞》,理解诗歌内容;2.2 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文字障碍,把握诗歌意象。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4.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4.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和社会现实;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2 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对《孔雀东南飞》进行评价。

《孔雀东南飞》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理解性默写
1、《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句子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想忘”句子是叮嘱小姑在传统节日不要忘记自己,表现了姑嫂情深。

3、《孔雀东南飞》中,“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句子是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时说的,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4、《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句子是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明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和示威;精心打扮表明她对焦仲卿的爱。

5、《孔雀东南飞》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句子是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

6、《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句子是写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7、《孔雀东南飞》中,“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句子是写刘兰芝盼望焦仲卿早点接她回家。

8、《孔雀东南飞》中,“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句子是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

1。

孔雀东南飞节选教案

孔雀东南飞节选教案

《孔雀东南飞》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3)能够鉴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基本内容、背景及意义;(2)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3)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中隐喻、象征手法的理解;(2)作者情感的把握;(3)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基本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2)教授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2)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2)评价学生的合作探讨、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学习效果:(1)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程度;(2)评估学生在古典诗词鉴赏方面的进步。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了解。

2. 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背景的深入理解。

2. 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深入研究《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思考诗歌中的美。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解析《孔雀东南飞》的内容。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解析《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深入研究《孔雀东南飞》的内容,思考诗歌中的语言美。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艺术美的欣赏。

2. 古典诗歌的热爱情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艺术美的欣赏。

2. 古典诗歌的热爱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1. 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歌的情感表达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教学难点:1. 诗中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准备诗的全文和注释。

3. 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为什么《孔雀东南飞》会成为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情感表达与社会现实(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如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等。

2.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四、深层含义解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深层含义:如对爱情、生活的态度等。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读。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短文,内容包括诗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通过探讨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诗歌与历史(1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2. 分析诗中的历史元素:如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等。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历史的联系。

七、比较学习(15分钟)1. 出示其他描写孔雀的诗句,如《咏鹅》。

2. 分析比较《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句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讲:孔雀东南飞(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讲:孔雀东南飞(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握诗歌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借助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及文言现象。

编者简介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人(今江苏镇江丹徒人--因侨置的缘故),南朝梁间的文学家。

少好学,8岁即能文,博社史经,善于雄辩。

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仲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淫靡绮艳。

他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并称“徐庾”。

《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

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共为10卷。

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於春秋战国之间外﹐其馀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

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汉族文化内涵。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8一、导入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1、文章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关于铺排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孔雀东南飞教案(1)

孔雀东南飞教案(1)

孔雀东南飞教案1. 简介《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传统舞曲,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之一——舞蹈。

它以它独特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将介绍《孔雀东南飞》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舞蹈基本动作 - 舞蹈节奏感的培养 - 舞蹈的呼吸技巧3. 教学目标•了解《孔雀东南飞》舞曲的历史和传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发展和培养舞蹈的节奏感•培养正确的呼吸技巧•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特点,播放舞曲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舞蹈基本动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孔雀东南飞》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的灵活运动、腰身和头部的协调动作等。

学生观摩并模仿教师的动作,逐步掌握并运用。

步骤三:培养舞蹈节奏感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的节奏感,包括音乐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的配合。

教师可利用节奏训练的游戏,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感知和表现力。

步骤四:培养正确的呼吸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教授舞蹈中的呼吸技巧,包括深呼吸和控制呼吸节奏等。

通过呼吸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和力度。

步骤五:整理舞蹈动作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已学的舞蹈动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排练,强化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效果。

步骤六:展示和评价学生进行舞蹈展示,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鼓励学生进步。

5.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 对学生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进行评价 - 考察学生对舞蹈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和体会 - 整体评价学生的舞蹈表现和创造力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并学习《孔雀东南飞》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培养舞蹈的节奏感和呼吸技巧。

同时,学生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将使整个舞蹈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知识与能力: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前预习:任务1: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

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本文选自《玉台新咏》,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

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2.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宋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任务2:查找字典并标注字音箜篌(kōnghóu )公姥(mǔ)伶俜(língpīng )腰襦(rú)葳蕤(wēiruí)玳瑁(dàimào)流纨(w ǎn )窈窕(yǎotiǎo )否泰(pǐ )婀娜(ēnuó )任务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孔雀东南飞》是一篇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 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 对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创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音乐美。

3. 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讨论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解读象征意义(1)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孔雀象征美好向往,东南飞象征追求自由等;(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5. 欣赏诗歌(1)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6. 创作练习(1)布置创作任务:以“孔雀东南飞”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强调诗歌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背诵《孔雀东南飞》;(2)提交诗歌创作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其他表现向往和追求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2)讨论不同诗歌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孔雀东南飞(并序)》挖空训练-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并序)》挖空训练-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并序)》挖空训练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中,庐江府小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被)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于是)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吊死)于庭树。

时人伤(哀悼)之,为(写,作)诗云尔(句末语气助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徘徊,流连往复。

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

用这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

“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十六诵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书籍)。

十七为(成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担任,充当)府吏,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

守节,指忠于职守,遵守规则。

移,改变)。

贱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少)。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歇止,休息)。

三日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五匹,大人(相当于现在说“老人家”,指婆婆)故(仍旧)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不能胜任)驱使(使唤),徒(白白地)留无所施(用)。

便可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相(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这里指兰芝,可译为“我”)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告诉,禀告)阿母:“儿已薄禄相(福相,相貌),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中指所谓阴间)。

共事(一起生活)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不端正),何意(想到,料到)致不厚(不满意)?”阿母谓府吏:“何乃(竟然)太区区(愚拙,见识短浅)!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怒,怨恨),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东家(泛指邻近人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2024年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十

2024年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十

2024年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十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中描绘的孔雀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背诵。

2.孔雀形象的描绘和情感分析。

3.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2.古诗文阅读理解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描绘孔雀的诗歌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孔雀的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孔雀的印象和了解。

2.诗歌朗读学生齐读《孔雀东南飞》,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领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孔雀东南飞》,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意象。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4.孔雀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孔雀的形象,如美丽、高洁、孤独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孔雀形象的理解。

5.情感把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如赞美、哀伤、无奈等。

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的情感。

6.阅读理解训练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与孔雀有关的写作题目,如《我心中的孔雀》。

学生根据自己对孔雀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

8.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孔雀的作文,题目自拟。

3.阅读一首描绘鸟类的古诗词,分析其意象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孔雀的生活习性,增强直观感受。

2.邀请专家进行鸟类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导入教师以轻松的语调开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雀开屏的壮观景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就是一首描绘这种美景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相”、“见”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4、归纳写法,品味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见”的一词多义。

3、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1、评析人物,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学习方法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知识链接1、关于诗题及“乐府”:《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以民歌俗曲为主体的乐府诗,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2、作者介绍: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

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

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3、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凡弃妻须有七出之状: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四、预习作业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公姥( ) 伶俜( ) 腰襦( ) 葳蕤( )聘礼( ) 磐石( ) 拊掌( ) 否泰( )赍钱( ) 踯躅( ) 冥冥( ) 摧藏( )奄奄( ) 仕宦( ) 纨素( ) 槌床( )自缢( ) 箜篌( ) 婀娜( ) 鹄舫( )便言( ) 遗.施( ) 幡然醒悟( ) 鲑珍(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词语积累;2、句式;3、翻译。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自学指导】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之意。

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便可白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偏“作”)我有亲父母(偏“母”)逼迫兼弟兄(偏“兄”)否泰如天地(偏“泰”)其日牛马嘶(偏“马”)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1)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

今: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2)妾不堪驱使(古:使唤。

今: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3)共事二三年(古:一起过日子。

今:在一起工作。

)4)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

今:不受拘束和限制。

)5)可怜体无比(古:可爱。

今:值得怜悯或同情。

)6)以此下心意(古:委屈。

今:对人的情意,意思。

)7)勿复重纷纭(古:麻烦。

今:多而杂乱。

)8)本自无教训(古:教养。

今: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9)感君区区怀(古:真情挚意。

今: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10)自可断来信(古:指来做媒的人。

今:寄来的书信。

)11)承籍有宦官(古:官宦,做官的人。

今:太监。

)12)处分适兄意(古:处理、安排。

今: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13)便利此月内(古:吉利。

今:方便。

)14)蹑履相逢迎(古:迎接,迎着。

今:说好话巴结别人。

)15)人事不可量(古:人事变化。

今:关于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的工作。

)16)生人作死别(古:活着的人。

今:陌生的人。

)17)奄奄黄昏后(古:暗沉沉的。

今:气息将绝。

)18)叶叶相交通(古:交互相通。

今:指往来通达。

)19)多谢后世人(古:多多告诉。

今:非常感谢。

)4、词类活用:①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②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③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④槌床便大怒(名词作动词:拍,敲击)⑤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取名,名叫)⑥谢家事夫婿(名词作动词:侍奉,服侍)⑦交广市鮭珍(名词作动词:买,购买)⑧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⑨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⑩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11)便利此月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12)戒之慎勿忘(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13)以此下心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14)窈窕艳城郭(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15)理实如兄言(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16)朝成绣夹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17)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做官)18)头上玳瑁光(名词作动词:发光)第三课时【学习任务】1、词语积累;2、句式;3、翻译。

一、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1)作副词译为“互相、相互”黄泉下相见叶叶相交通2)作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久久莫相忘及时相遣归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娶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好自相扶将蹑履相逢迎作名词译为“相貌”儿已薄禄相练习:●知识点总结: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知识点总结: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二、“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蕤自生光(且,还是)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三、解释一词多义1)为为诗云尔(作,写)2)故故谴来贵门(特意) 3)举举言谓新妇(张开)非为织作迟(是) 大人故闲迟(仍旧)举手拍马鞍(抬起)为仲卿母所遣(被)知是故人来(旧,老)莫令事不举(成功)始尔未为久(算,算作)故作不良策(故意)举手长劳劳(举起)阿母为汝求(替,给)4)意何意出此言(料想)5)令岂合令郎君(敬辞)6)见君既若见录(我)恐不任我意(心意)便言多令才(美好)渐见愁煎迫(被)相见常日稀(见面)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2)为仲卿母所谴(被动句)3)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4)今日被驱遣(被动句)5)徘徊庭树下(状语后置)6)渐见愁煎迫(被动句)7)非为织作迟(判断句)8)仕宦与台阁(状语后置)9)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10)出置南窗下(省略句)1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12)便复在旦夕(状语后置)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根据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层次。

小序——托物起兴(1自然段)开端——兰芝被遣(2-5自然段)发展——夫妻惜别(6-12自然段)再发展——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高潮——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尾声——告诫后人(32自然段)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第四课时【学习任务】1、归纳写法。

2、品味诗歌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一、研读文本:(一)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二)铺陈:(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分析:不烦琐。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