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哲学体系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政治和宇宙等问题的观点。

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的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思想体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墨子则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强调了爱与和平的重要性。

荀子则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荀子思想,认为人性本恶,并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体系构成了先秦时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思想体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

这个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和思想体系。

例如,老子提出了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墨子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墨家的学派,强调了兼爱与和平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体系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与思想体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秦汉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思想体系。

例如,墨子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墨学的学派,强调了兼爱与和平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也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道家思想家,如列子和庄子。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中国哲学史》笔记第一篇子学时代第一章绪论一、哲学之容二、哲学之方法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1.中国哲学家之哲学,比西洋以及印度哲学家之哲学,大有逊色。

但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为,非尽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能。

1)“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哲学家,多讲“圣外王”之道。

圣:立德;外王:立功。

立言乃为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3)中国古代由于竹简夯重,著述立言务求简短,往往仅写结论,后人虽不受此限,但亦因仍不改。

2.中国哲学家多注重于人之是什么,不重视人之有什么。

更重视在圣人,不重视外在知识。

3.逻辑在中国亦不发达4.中国哲学家对于宇宙论之研究,亦甚简略。

六、哲学之统一七、哲学与哲学家八、历史与哲学史二者相互影响九、历史与写的历史两回事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十一、历史是进步的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1.子学时代之开始1.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初具规模。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而从文哉,呜呼,吾从周”在孔子眼中,周朝的典章制度,实可以“上既往圣,下开来学”。

2.孔子之前,尚无私人著书立著之事。

从前贵族统治,他们是有知识的人,有想法直接就付诸于实施了,无需著书立著。

著书立著乃是后来人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却不得而不得已为之的事情。

3.孔子一生未作官亦未做他事专以讲学为生,亦是开先河4.孔子的思想是有系统的,在此之前,无有。

所以,中国哲学史可以自孔子讲起5.孔子同时代的没有人可以与孔子的系统的思想和理念6.孔子后,墨学学兴起所以百年之后的孟子才力推儒学,距墨1.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自春秋至汉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一大解放之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皆有根本性的改变。

具体:1.贵族政治之崩坏。

2.贵族政治相连带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度的崩坏商人阶级亦乘时抢占势力总之,世禄井田制度破坏,庶民解放,营私产,为富豪。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先秦诸⼦阶段(前770——前221年)⼀、⼀、先秦诸⼦阶段(前(⼀)儒家 先秦儒家主要代表⼈物第⼀是孔⼦,第⼆是孟⼦,第三是荀⼦。

孔⼦被后世尊为⾄圣,孟⼦被后世尊为亚圣,荀⼦是先秦儒家最后⼀位代表⼈物。

先秦之后,后世儒家著名代表⼈物还有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儒家经典⼀般被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中庸》《⼤学》。

《中庸》和《⼤学》以前是《礼记》中的两章,后来被独⽴出来,跟《论语》和《孟⼦》并列,变成了四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和《春秋》,《春秋》是孔⼦所做的鲁国历史。

据说,五经原来是六经,其中包括《乐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概把《乐经》烧了,所以《乐经》没有流传下来。

东汉时,五经和《论语》《孝经》⼀起称为“七经”。

到了唐代,“七经”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传》《春秋⾕梁传》和《尔雅》,合称“⼗⼆经”。

到了宋代,《孟⼦》也被列为经,从宋代开始,这些儒家经典统称“⼗三经”。

也就是说,儒家“⼗三经”就是指《诗经》《尚书》《礼经》(记载周礼)《易经》(也称周易)《论语》《孝经》《周礼》《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解释《礼经》的⽂集)《尔雅》《孟⼦》《春秋左传》《春秋公⽺传》《春秋⾕梁传》。

儒家经典⼜有所谓的“经”“传”“记”之分。

其中《易》《诗》《书》《礼》和《春秋》称为“经”,《左传》《公⽺传》和《⾕梁传》是为经书《春秋》⽽作的注释,称为“春秋三传”。

《礼记》《孝经》《论语》和《孟⼦》被称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学学者的训诂之作。

儒家⼀直被各朝各代统治者重⽤,堪称中国传统的官⽅学说。

现在还有⼈管儒家叫儒教。

其实儒家不能称为宗教,儒家的实质是伦理学。

儒家伦理思想很复杂,概括起来就⼋个字:仁、义、礼、廉、耻、爱、忠、孝。

孔⼦死后,“儒分为⼋”,弟⼦们⾃创门派,教授⾃⼰的学说。

其中以孟⼦和荀⼦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

(⼆)墨家 (⼆)墨家 墨家是先秦诸⼦中⼀个⾮常有名的派别。

中国哲学史重点(1)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

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

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先秦及其他一、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论总结:1、孟子性善论p552、荀子性恶论p933、董仲舒性三品说p1274、王充人性论p150(次重点)5、韩愈性三品说p2316、李翱性善情恶说p2357、王安石人性论p259(次重点)8、二程、张载、朱熹等人性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P270/280/2949、王廷相人性论p344(次重点)10、王夫之人性论p380二、宇宙观比较:老子p28,周易p87三、墨子宗教观:p46四、公孙龙:离坚白说p75指物论p76白马非马p77五、惠施:合同异p72十命题p73六、中国哲学史上的名实关系总结:1、孔子正名思想p162、墨子取实予名p45,后期墨家以名举实p823、惠施与公孙龙p72/754、荀子正名p99/1005、董仲舒正名p126七、韩非子法家思想p102八、《周易》相关的问题:1、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代表宇宙间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中事物,构成一种宇宙图式或框架。

2、十翼:象传(上下)、彖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文言传。

十篇注释周易古经的文章,相传乃孔子所作,实际乃孔子及其弟子而为。

(注意区分周易古经和易传)3、周易的宇宙论p874、周易的辩证法p885、一阴一阳之谓道6、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程朱与戴震p395解释不同)九、荀子对先秦思想的总结历史观、人性论、自然观、认识论p91十、庄子:p661、齐物论:a、齐同物论b、齐物之论2、齐是非3、道通为一4、心斋、坐忘、吾忘我5、逍遥游6、有待、有己、无待、无己7、道论(对老子之继承)十一、老子韩非道论比较p28/108、庄子老子道论继承p28/70、老子易传宇宙论p28/87、辩证法p29/88比较十二、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论总结:天人合一,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

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

中国哲学史通论

中国哲学史通论

中国哲学史通论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哲学史的分期1.先秦时期2.汉唐时期3.宋明时期4.近现代时期三、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儒家1.孔子2.孟子3.荀子2.道家1.老子2.庄子3.墨家1.墨子4.法家1.韩非子5.名家1.公孙龙6.阴阳家1.邹衍四、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1.道德伦理思想2.政治哲学思想3.宇宙观与自然哲学思想4.人生哲学与心性修养思想五、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与影响六、结论正文:中国哲学史通论一、引言中国哲学史是对我国几千年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和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哲学思想丰富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近现代的思想启蒙,中国哲学史见证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二、中国哲学史的分期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极为活跃,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政治哲学,强调仁爱、礼制和忠诚;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主张顺应天道、清静无为;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主张公平正义;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格的法律和秩序;名家注重名实之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学说成为官方哲学。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家兼哲学家,提倡儒家道统,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3.宋明时期宋明时期是中国哲学的成熟阶段,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北宋的程朱理学和南宋的陆九渊心学,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分支。

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强调通过研究事物规律来认识世界;陆九渊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修炼。

此外,道教全真派和王重阳创立了道教的新兴流派,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4.近现代时期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哲学家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倡导学习西方哲学,寻求改革传统文化的方法。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500字《中国哲学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感中国哲学的深邃与博大,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中国哲学史》首先介绍了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指出,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先秦时代。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争鸣,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思想触及到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宇宙万物等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除了介绍中国哲学的起源外,这本书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把中国哲学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如秦汉时期的儒道合一、唐宋时期的理学兴起、明清时期的术法争鸣等。

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流派,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到唐宋时期的理学兴起这一章节,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唐宋时期,中国哲学逐渐从儒道合一发展为以理学为主的学派。

理学强调实践,注重儒家经典的教育和研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支撑。

唐宋理学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唐宋理学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时代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哲学在思想上的成熟和深化。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哲学对其他学科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哲学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思想。

此外,中国哲学也通过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世界上的其他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使其成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哲学传统。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道德的建设、心性修养的重要性等,与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系辞上》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之谓盛
德” ,“生生之谓易。”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
象,四象生八卦。”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
“太和”
附:《周易》筮法
合计数为一根则是乾卦,为两根时兑 卦,三根是离卦,四根时震卦,五根 是巽卦,六根是坎卦,七根是艮卦, 八根是坤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
“有生于无”,“玄之又玄”,“无 为而无不为”
(二)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者,道之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节 老子
一、老子生平 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春秋末周守藏史,道家始祖。 《道德经》:精深的道家哲学体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
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
利”
二、哲学思想
(一)道的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51年~前479年,是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人(今 山东曲阜)。其父叔梁纥。 有教无类,六经 颜子、曾子、子夏 二、哲学思想 (一)仁学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亲、尊尊、爱有差等 (二)中庸之道 适中不偏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三、义利观 君子谋道不谋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大学中国哲学史PPT教学课件

大学中国哲学史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3
4
❖ 哲学主要指一种对智慧的追求的活动,具有实践 的品格。在不断变化实践中,人们对宇宙、人生的 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从来没有一个确定 不移的哲学知识体系供人们去学习、模仿。智慧不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是人在具体的生存境遇实践 中感悟出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哲学更主要指对智慧的不间断的追求活 动。学习哲学,不是学习哲学知识,而是智慧追求 的训练,因此,学习哲学要和自身的宇宙觉解、人 生追求的实践活动起来。
2020/12/10
2
❖ 哲学、宗教、科学
❖ 哲学:以人观物
❖ 宗教:以神观物
❖ 科学:以物观物
❖ 人不能认识自己时,是以神观物;当认识自己时,是以 人观物;当发现自己的理性时,是以物观物。
❖ 当我们每一个人走进神庙时,我们都没有认识自己,都 不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当人们开始自己认识自己时,哲学就产生了。
2020/12/10
5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i)我大瓠(hu)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 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o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 夫!”
2020/12/10
6
❖ 3、何谓哲学史? ❖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 哲学就是哲学史 ❖ 不同区域的人在不同时代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
文化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理解、诠释, 形成了他们当时的哲学。当后人对前人的哲学进行 梳理、反思、继承、践行时,就形成了哲学史。 ❖ 哲学史就是人类智慧逐渐呈现的历史;是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的哲学家凝练人类智慧的历史。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派别。

1.2 教学内容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变、思想体系、代表人物和著作。

意义:哲学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派别。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章:先秦哲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先秦哲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脉络。

让学生掌握先秦时期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

2.2 教学内容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

主要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先秦哲学的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先秦哲学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汉唐哲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唐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让学生掌握汉唐时期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

3.2 教学内容特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道教和佛教的兴起。

主要流派:玄学、儒学、道教、佛教。

代表人物:董仲舒、王充、郭嘉、王弼、朱熹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汉唐哲学的特点、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汉唐哲学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章:宋明哲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明哲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脉络。

让学生掌握宋明时期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

4.2 教学内容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儒家思想的困境。

主要流派:心学、理学、气学、朴学。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宋明哲学的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宋明哲学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的历史:◆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清代朴学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商人不仅炮制了最高主宰“帝”或“上帝”,而且还垄断了上帝和下帝及人间的联络。

●周王朝的奴隶主贵族承袭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族、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宗教迷信思想,提出了“天命”说来论证自己的统治合理性。

●周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永恒性,提出了“德”与“以德配天命”的理论。

●周公旦不仅提出了“德”,也提出了“孝”,制定出一套制礼作乐的规则。

礼成了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

●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最初在宗教神学的体系下萌芽产生的。

●在《易经》中:①《易经》中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演变出来的,而八卦又是由阴阳排列组合而成。

②《易经》中关于“对立”的思想,也反映在某些卦象相反的卦的吉凶的对立上。

③《易经》中,包含一些由低到高的变化发展思想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在自然知识积累和阶级斗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

●范蠡对自然与人的关系作了三点说明:①事物变化需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时,不能盲动。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②人的主观努力和自然客观条件是互相为因的,必须互相配合好。

③客观条件也是在变化的,因而必须抓住条件成熟的时机。

第二章孔子1. 孔子其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2. 孔子与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孟子·腾文公上》⏹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

中国哲学史主要人物及著作

中国哲学史主要人物及著作

中国哲学史主要人物及著作
重要性:有括号为只需要了解;无括号黑字为需要掌握;无括号红字为重点掌握。

一、先秦:
春秋:
孔子《论语》
老子《道德经》
墨子《墨子》
(孙子《孙子兵法》)
战国:
孟子《孟子》
(告子(出现在《孟子》中))
庄子《庄子》
(惠施(出现在《庄子》中))
(公孙龙《公孙龙子》)
《易传》
荀子《荀子》
韩非子《韩非子》
《大学》
《中庸》
二、两汉
(《淮南子》)
(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贤良对策)》
(扬雄《太玄》《法言》)
(《白虎通》)
(王充《论衡》)
三、魏晋
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旨略例》《论语释疑》)
(裴頠《崇有论》)
郭象《庄子注》
(范缜《神灭论》)
四、隋唐
韩愈《原道》《原性》《谏迎佛骨表》
李翱《复性书》
五、宋明
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
邵雍《皇极经世》
程颐、程颢《二程全书》
张载《正蒙》《西铭》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
陆九渊《陆象山集》
王守仁《传习录》
(王艮《王心斋先生全集》)
(李贽《焚书》《续焚书》)
(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六、清
王夫之
颜元
戴震。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中国哲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程的重要学科,旨在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和理论,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脉络,包括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等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学说,以及中国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学派和思想家的重要观点和学说;2.提高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观点;3.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4.认识中国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能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内容1.先秦哲学(1)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特点;(2)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4)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5)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2.秦汉哲学(1)儒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2)道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3)墨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4)法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

3.两晋南北朝哲学(1)佛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2)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3)名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4)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潮。

4.唐宋哲学(1)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2)佛教哲学的主要观点和学说;(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4)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争鸣。

5.明清哲学(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学说;(2)佛教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4)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6.当代哲学(1)中国现代哲学的新探索;(2)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3)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4)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课,向学生传授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概述1.1 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2 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1.3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第二章:儒家哲学2.1 儒家哲学的起源与发展2.2 孔子与《论语》的核心思想2.3 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对比2.4 儒家哲学在后世的影响与演变第三章:道家哲学3.1 道家哲学的起源与发展3.2 老子的《道德经》与道家思想3.3 庄子的《庄子》与道家哲学的深度探讨3.4 道家哲学在后世的影响与演变第四章:佛教哲学4.1 佛教传入中国与佛教哲学的融合4.2 佛教哲学的基本教义与思想体系4.3 禅宗与佛教哲学的特殊表现形式4.4 佛教哲学在后世的影响与演变第五章:宋明理学5.1 宋明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背景5.2 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对比5.3 周敦颐、程颢、程颐的思想贡献5.4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及其影响第六章:玄学与魏晋哲学6.1 玄学的起源与特点6.2 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家6.3 玄学与儒道思想的交融6.4 玄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第七章:隋唐佛教哲学7.1 佛教在隋唐时期的繁荣7.2 佛教哲学的主要学派与思想7.3 玄奘与唯识学的发展7.4 佛教哲学对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宋代理学8.1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8.2 周敦颐与理学的基础8.3 程颢、程颐与理学的成熟8.4 理学对后世的教育与社会影响第九章:明代心学9.1 心学的兴起与王阳明9.2 心学的主要思想与理论9.3 王阳明的心学实践与影响9.4 心学对后世哲学的影响第十章:清代哲学10.1 清代哲学的背景与特点10.2 清代的主要哲学家与思想10.3 清代儒学的演变与发展10.4 清代哲学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第十一章:近现代哲学变革11.1 近现代社会变革与哲学的响应11.2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哲学思想11.3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哲学11.4 近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挑战与融合第十二章:民国哲学与新文化运动12.1 民国时期的哲学发展背景12.2 西方哲学的传入与影响12.3 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12.4 民国哲学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贡献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哲学与毛泽东思想13.1 社会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3.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核心内容13.3 社会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13.4 毛泽东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与社会影响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哲学思考14.1 改革开放与哲学的新发展14.2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讨论14.3 儒家伦理的现代复兴与批判14.4 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十五章:当代中国哲学的展望15.1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哲学对话15.2 新儒家、新道家等新型哲学流派的兴起15.3 科技发展与哲学的新议题15.4 当代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哲学以及宋明理学等。

中国哲学史教程

中国哲学史教程

中国哲学史教程一、引言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的各种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研究中国哲学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古代哲学1.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2.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强调民众利益。

4.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权谋、严刑峻法,强调国家治理。

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贡献1.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观念,强调道德教化。

2.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主张人性本善,提倡王道政治。

3.墨子:倡导兼爱、非攻,为民众谋福祉。

4.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教化整治社会。

四、中国近现代哲学1.新儒家:如梁漱溟、冯友兰等,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2.新道家:如庄子、老子等,注重道家思想的现代解读。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五、中国哲学在海外的影响及文化交流中国哲学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如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哲学体系。

此外,欧洲和美洲等地也涌现出了一批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促进了中西哲学的交流与互鉴。

六、结论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独特的文明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研究中国哲学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还能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哲学简史》课件

《中国哲学简史》课件

教育哲学
01
儒家教育哲学
儒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修养的人才,主
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注重人文教育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02
道家教育哲学
道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主张通过启发式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注重思维训练
02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天人合一
总结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 相协调。
详细描述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 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人类应当追求内在的精神 境界,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哲学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空间, 如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 ,需要积极把握和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 带来了挑战和竞争,需要中国哲学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哲学的传统与创新
01
中国哲学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进
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02
中国哲学需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
道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补充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对东亚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1、名词解释以辞抒意正确答案:后期墨家指以判断表达思想。

《墨子•小取》:“以辞抒意”。

辞,相当于判断,意,事物的种种关系在人这里形成的思想。

以辞抒意,必须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所下的判断才是正确(江南博哥)的。

《大取》强调:“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

”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

荀子也有类似思想:“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

2、问答题简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

正确答案:《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民主主义思想的著作,是17世纪启蒙思潮的代表作。

首先,黄宗羲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君权展开猛烈的批判。

其次,黄宗羲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理想。

再次,黄宗羲在经济上提出一系列“工商皆本”、重定田赋,改革币制等“富民”的改革方案。

3、名词解释贵无论正确答案: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

创始人为何晏、王弼。

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

4、名词解释达道正确答案:人所共由的准则,有普遍真理的含义。

语出《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

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四书章句集注》)5、名词解释通幾正确答案:方以智用语,与质测相对,指研究事物变化的深微根源的学问,即哲学。

原出《易&b ull;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幾。

”即“所以为物之至理也。

”并认为通幾与质测的关系是“质测即藏通幾者也”,通幾又“护质测之穷”,两者“不相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

中国哲学主要是以“仁”和“道”为核心范畴、 围绕天人之间关系和古今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展 开的。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

具体而言,中国哲学主要研究天人关系、名实 关系、有无关系、形神关系、理气关系、心物 关系等。
中国哲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立期,指先秦哲学; 第二阶段是扩大期,指汉至唐代的哲学;


第三阶段是融会期,指宋至清代的哲学;
第四阶段是潜藏期,指清末民初以来的哲学。

第一阶段:先秦哲学

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文价值理性的奠基时期,是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与周边不同族群的文化 大融合时期,初步形成了中华多民族及其文化 的融合体。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主体性强)与西 方哲学强调物我二分(知识论发达)。

四、中国哲学的背景

大陆文明(相对于海洋文明)
稳定、保守(相对于开拓、冒险精神)

农业文明(相对于商业文明)
重农轻商(土地是财富的基础) 家族制度(伦理、权威、等级)

中国哲学就是为中华文明的合理性做论证
五、中国哲学的流派

守主义思潮。
思考题



1.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2.中西哲学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先秦之际中国哲学主要有哪些流派?
一、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什么是哲学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哲学有什么用


二、中国哲学的界定

中国有无哲学?
西方中心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

西方哲学的范式
概念、范畴、逻辑、体系

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哲学是人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等根本问题的体 验和探求,是人类对自我认识的反思。
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的特点
文简而义丰,一语而多义

哲学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 学哲学,就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 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冯友兰
三、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主要是探究如何做人、如何做圣人,探究 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一种现世哲学,是一 种现实哲学,是一种入世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中国哲学史

开课院系:思政教研部 主讲教师:刘宏元 办公电话:64493707 办公地点:诚信楼626室 电子信箱: lhywbh@
参考教材
1.《中国哲学史》,郭齐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2.《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7年版。
冯友兰对各家源流的分析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士。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六、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

学习哲学必须学习哲学史
黑格尔:哲学史就是哲学 恩格斯:一个人要想学习哲学,除了学习哲学史,别 无他途。 学习哲学史就是重走一遍人类发展的路,重走一遍人 生成长的路。

第三阶段:宋至清代哲学

第三阶段是士庶二元社会结构解体,文明在全 社会下移、扩展的时期,也是文明世俗化的时 期,也是进一步消化印度佛教并重振中国哲学 主体性的时期。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这一阶段的思想主流。

第四阶段:清末民初以来的哲学

第四阶段是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的 时期,也是两种文化及哲学开始碰撞、交融的时期, 是中国文化及哲学在总体上出于劣势并蛰伏的时期, 是消化西方文化及哲学,再建中国文化及哲学之主 体性的准备或过渡时期。 在中西文化的激荡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毛泽东思想,以及文化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保

司马谈:先秦六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刘歆:先秦十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刘歆对各家源流的分析

“礼失而求诸野”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汉书· 艺文志》)
3.《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 哲学史教研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一讲 绪




一、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二、中国哲学的界定 三、中国哲学的精神 四、中国哲学的背景 五、中国哲学的流派 六、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
中国哲学强调天、地、人、物、我的相互感通、整 体和谐和动态圆融,即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或和合 精神。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和合精神、人本 精神、笃行精神、忧患精神和乐道精神。


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现世性的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 强调学以致用;西方哲学注重超越性的哲学思 辨和批判意识,强调学以致知。
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和“五经”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 思潮和代表典籍。

第二阶段:汉至唐代哲学

第二阶段是中华多民族及其文化融合体的确立 期,中华制度文明的建构已相当成熟,与周边 各民族和外域文化交流日益扩大,正是在这一 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董仲舒的儒家神学、魏晋玄学和儒释道开始合 流是这一阶段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