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长度单位认识米和用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依照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明白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差不多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专门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看它的刻度差不多上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看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点是1米,让学生观看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看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躯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依旧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能够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伙儿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样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如此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专门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第一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躯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关心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依照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晰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亮的表象.要练说,先练胆。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实录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实录师:上课!生:起立!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生:谢谢老师!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了?生:厘米。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对厘米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怎样?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看看你们会不会做。
师:1、一支铅笔大约长16。
生:厘米。
师:2、数学书长边的长大约为20。
生:厘米。
师:3、哇哈哈饮料瓶高大约13。
生:厘米。
师:看来同学们对厘米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错。
师:今天,老师想知道我们教室的黑板有多长?谁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厘米来量一量黑板有多长?(指名让两个学生拿着20厘米长的尺子量黑板)生:一边量一边数,1、2、3、、、、、、20。
师:他们一共量了多少次呢?生:20次。
师:你们觉得用我们学过的厘米量黑板的长度怎样呢?生:很麻烦。
师:很麻烦,而且花很长时间是不是?那谁有更好的办法能很快量出黑板的长度?(指名让学生回答)生:用一把更长的尺子。
师:这个办法真好,表扬他。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宝贝,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宝贝是什么呢?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师:老师的这个宝贝叫米尺,长度刚好是一米。
你们观察一下老师的这把尺子是不是不你们的长得多?生:是。
师:看看老师用它是不是很快就能量出黑板的长度,量一次。
生:一米。
师:量两次。
生:两米。
师:量三次。
生:三米。
师:两四次。
生:四米师:我们教室的黑板大约长?生:四米。
师:比刚刚用你们的尺子量快多了,是吧?生:是。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的这把米子和你们用的尺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让学生回答)生:数字不同、刻度不同。
师:对,数字不同、刻度不同。
你们的尺子是从“0”到1、2、3、、、、、、,老师的尺子是从“0”到10、20、30、、、、、、都是整十数。
另外,刻度不同,你们的尺子一大格有多长呢?生:1厘米。
师:老师的这把尺子一大格有多长呢?我叫一个同学上来量一量老师的这把尺子从“0”到“10”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了解米的基本概念。
2.学习使用尺子、卷尺测量长度。
3.熟练掌握米的换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测量长度并进行换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验法3.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尺子,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问学生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作用?2.新课讲解:(1)让学生对尺子测量误差有一个认识。
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手指指一下桌子长度,另一名学生估计长度看看,不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接着,再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与前面的估计进行比较,看看误差有多少。
(2)让学生了解基本长度单位——米。
逐步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常会涉及到长度测量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些情境:掌握米的基本概念:“我门”这个单词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我们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当然,不同的地方,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你打算去附近的便利店买面包,它距离你有多远呢?如果在英国,你可能需要知道其距离你有多少“码”或者“英尺”;如果在法国,你就需要知道距离你多少“公尺”。
而在中国,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是“米”。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米作为单位长度。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并将其填入表格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米来表示这样的长度,如何进行换算。
(4)学生游戏互动,加深对于米作为单位长度的了解。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步骤,看看哪组用时最短,答案最准确。
3.巩固练习:(1)练习1:长100米的田径赛道,你耗时20秒走完了一圈,那么你一分钟可以走多少圈?(2)练习2:你买了一卷卷尺,长度为20米,现在需要测量房间的长度,你需要卷几圈?(3)练习3:你观察了一下,房间的长度大概是8米,宽度是5米,请你算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逐渐认识了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掌握使用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米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
4. 估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尺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教学设计稿。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入米作为长度单位。
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讲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米尺的结构,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引导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5. 估测物体长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2. 互相检查:学生相互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技巧。
2.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米用米量学科:数学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2、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重难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二、学习流程1.学前导学前置作业: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2. 自主学习;⑴认识米尺①小组交流: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②全班汇报③比较厘米尺和米尺有什么不同。
⑵感知米的实际长度①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②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
③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3.合作探究;⑴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之间的关系①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②再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这条1米长的绳子,看看它有多少厘米?③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米=()厘米⑵知识链接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①一般的米尺不方便携带,不过我们有一种比米尺更方便的卷尺。
出示卷尺。
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你在哪里见过它?②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2.填空四、自主反思1.知识盘点:今天我有什么收获?2.评价: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啊!。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米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这个操作将演示用米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用米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学会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测量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量感的建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尤其是1米的量感是一个难点。
举例:通过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走1米、比较1米与常见物体长度等,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是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设计问题解决环节,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转换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际操作: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2. 难点:长度单位的转换,尤其是米与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了解米的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米尺、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黑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引出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米与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七、课后作业:1. 请用米尺测量家中的房间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请计算一下,10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长度单位的转换,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九、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了解米的发展史,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起源和演变。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问题情境,如“小明家的客厅大约有多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用米量一个物体需要哪些步骤?”等。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通过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案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用法,能够用米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计算。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实物演示、操作实践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测量身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米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长度的概念。
利用工具(如尺子、卷尺等)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增强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米的基本概念。
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精确地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尺子、卷尺、测量工具等。
实际物体(如书本、桌子等)进行测量。
3.2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
学生手册或练习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如走路、跳跃等,引起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长度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探究长度单位米:介绍长度单位米的基本概念,解释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尺子测量书本的长度,感受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作用。
4.3 测量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4.4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引导学生反思在测量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合作等。
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5.2 测量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测量实践活动中的工作态度、操作技能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等。
5.3 学生手册或练习册: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 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条绳子有多长?”学生回答:“1米。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3. 巩固: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米作单位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举例说明,如测量房间的大小、自己的身高等。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家中的某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米。
2.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
2. 探究:学生分组用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记录。
3. 汇报: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学生独立用米作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
5. 拓展: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米作单位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米这一长度单位,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难点: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长度单位,谁能告诉我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分米、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米”这个长度单位。
2.探究新知(1)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谁能用身边的物品表示1米?生:可以用尺子、直尺、绳子等表示。
师:那我们就用尺子来表示一下1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找出1米的长度,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2)认识米尺师:我们刚才用尺子表示了1米,但是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米尺。
请大家观察一下米尺,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生:米尺上有刻度,每个刻度表示1厘米,1米有100个刻度。
师:对了,米尺上的刻度表示长度,1米就是100厘米。
(3)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尺,我们就用米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师: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是铅笔,长度是15厘米。
生2:我们测量的是书本,长度是20厘米。
生3:我们测量的是课桌,长度是1米。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米尺放在物体的一端,让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沿着物体的方向将米尺平移,直到另一端,读取物体长度。
3.巩固练习师:现在请大家用米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生:测量身高,记录结果。
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看看谁的身高最高?生:交流身高,找出最高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米用米量”,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了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运用。
1.2 教学内容米的长度概念: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介绍米与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距离等。
1.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展示米尺和米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长度和重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米的理解和运用。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米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换算问题。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
第二章:用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2.2 教学内容米尺的使用:介绍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其他长度测量工具:介绍卷尺、测绳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解决: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章:用米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面积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3.2 教学内容平方米的概念:介绍平方米作为面积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面积测量工具:介绍平方米测量板、尺子等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面积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米用米量1教案 冀教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用米量》(课例)
版本:人教版年级:数学二年级上册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课时:第1课时《认识米、用米量》课例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3.让学生在操作中愉快地学习,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并能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几把米尺、一根100厘米长的绳子、卷尺、软尺学具准备:刻度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5分钟)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生自由回答,复习旧知)2.出示一根100厘米长的绳子,老师提问:谁能猜一猜,老师手上这根绳子大约有多长?(学生先举手猜一猜,大约有多长?再请几名学生带上刻度尺,一起上台合作量一量绳子的长度,验证猜想。
对于估得比较准的小朋友,要进行肯定。
通过猜想和验证,引出新知,提高学生探索欲。
)师:对了,这根绳子的长度是100厘米。
这样量会不会比较麻烦和辛苦?有没有更方便点的工具和单位来让我们的测量变得更简单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单位:米。
(板书:长度单位米)二、探究新知(18分钟)1.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8分钟)师: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学生自由比划大胆猜测,对学生的猜测进行鼓励。
)师:老师带来了一把米尺,刚好1米的长度,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一位小朋友伸直两个手臂,另一位小朋友来量,看一看手臂的长度和一米比较,谁长谁短?(请两个小朋友上台,一人摆,一人量,初步感知1米在身体部位的长度。
)师:还有谁想上来试一下吗?(再请两组小朋友上来,感知1米的长度。
)师:通过量一量,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先说一说,老师再来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9篇认识米用米量 1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页,《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
(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
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学生动手操作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米尺、直尺、教学课件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房间、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米的作用、定义,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记录测量结果。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米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家中的家具长度,记录并计算总长度。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1米等于100厘米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思考是否清晰地解释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熟练使用米尺。
评估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以及是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延伸:1.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米尺,例如测量学校的跑道长度或者规划班级活动的空间布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即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部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人教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二个课时,即认识米以及用米量。
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学会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三是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米与厘米的关系,以及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米尺、直尺、厘米尺、测量工具等,以及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实际的长度情景,如教室的宽度、桌子的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米的长度单位介绍: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米的长度单位,讲解了米与厘米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实际操作: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米尺和直尺测量教室的宽度和桌子的长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4. 测量练习:在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些测量练习,如测量书本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以巩固学生对米的理解和掌握。
5. 空间观念培养: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一些物体按照长度进行排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了米的长度单位、米与厘米的关系、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等关键信息,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理解 1 米的实际长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要想知道教室的长度,我们需要用一个长度单位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二)讲授新课认识米(1)教师拿出一把米尺,向学生介绍米尺的长度是 1 米。
(2)让学生观察米尺,了解米尺上的刻度和数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1 米的线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1 米的长度。
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1)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感受 1 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感受 1 米的长度。
(3)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感受 1 米的长度。
了解 1 米和 1 厘米的关系(1)教师拿出 1 厘米的小棒,让学生观察 1 厘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 厘米的小棒,看看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 米=100 厘米。
1. 2. 3. 1. 2. 1. 2. 3. 1. 1. 1.(三)巩固练习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书桌的长度和宽度。
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跳绳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 1 米=100 厘米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自己家的客厅的长度和宽度。
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自己家的床的长度和宽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建立了 1 米的长度观念,了解了 1 米和1 厘米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黑板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数学)
活动时间
2016.9.14
活动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用米
主持人
张令凯
记录人
张令凯
主备人
胡士润
参加人员
张令凯胡士润张燕霞
学
情
分
析
二年级学生习惯于直观思维,喜欢动手操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在学生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并掌握了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脑动手的特性,来设计本课的教学。
教
材
分
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此引出米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然后教材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
研
纪
实
教
研
纪
实
胡士润: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张令凯: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张艳霞: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胡士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