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重点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构建思路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构建思路

1 国 内外 研 究现 状 .
循环经济 的思想 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 的 2 0世纪 6 0年代 。美 国经济学 家波尔 丁指 出要 把传 统 的依赖资源消耗 的线性增 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 型资源 循环来发展 的经济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后 , 发展知识 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 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国外 的学者将循 环经济 的内容看成 是生态经济学 的一部分 , 对于 资源使用 的“ 减量化” “ 利用” 资源化” 了大量 的研究 。在促 进资源循 环利 用的手段研 究方 面、 、再 和“ 作 针对 不 同资源 的循环利用 方面都 有一些研究成果 ; 资源的循环利 用涉及 面非 常广 , 物质层 面 、 制层面 、 从 体 价值层 面 实行全方位 的变 革。如 F本是 目前世界上循环经 济立法最完善 的国家 , 国针对废弃物处理也 制定出一套行 I 德 之有效 的方 法体 系。但对循环经济这种经 济发 展模 式本身 的理论研究 比较缺乏 , 侧重 于在具体 领域 的应用和 实现手段 的研究 , 缺乏系统性 , 且这些研究 大多数是 基于 国外 实际 情况进行 的。例如 当今循环经 济 的四种模 式 一企业 内部循环经济 的杜邦模式 、 工业 园区模式 、 国的回收再利用体 系和 F本 的循 环型社会模 式都是在 德 I 国外 的社会 、 经济体 系上建 立起 来的 。 在 国内 ,0年代末 国 内学 者开始关注循环经 济 , 了相应 的研究 并发表 了成 果 , 9 作 大致可 以分 成两类 : 第一 类是介绍循 环经济的概念 、 阐述 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 的重要性 及策略 ; 第二类是研究发展循 环经 济的手段 , 如对 清洁 生产 、 生态工业与循环 经济关系 的研究等 。随着政 府对发 展循环经 济 的重 视 , 我国建立 了许多发展 循环 经济实践 的试点。综合 国内的研究情 况可以发 现 , 我国对循环 经济 的研 究刚 刚起步 , 尤其对 循环经济 理论方 面 的研 究还基本是空 白, 乏针对作为 经济系统 的循 环经济 系统的集成性分 析 , 对循环经济 系统 的评价指 缺 针 标体 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少 , 缺乏针对影 响循 环经济系统 的经 济、 文化 以及人力 自身等因素 的系统研究 , 在 观念认 识 、 制度 环境 、 法律 与政 策 、 管理体制 、 技术支撑 和外部 推动力等方 面均存 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 。 总的来说 , 在循环 经济发展 的量化评价 方面 , 应该用 哪些 指标 来衡量 , 用怎样的统计方法 和调查体 系来 采 搜集数 据 , 国内外无论 在理论还是实践方 面都 还 比较薄弱 , 中国尤其 如此 。因此 , 无论从 理论需 要 的角度 , 还 是 现实需要的角度 , 探讨循环经济 , 尤其是循环经济评价 指标体系 的建立势 在2期 ( 总第 2 8期 ) 1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路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路

排放。在这种经济中 , 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 质和能 源提取 来 , 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 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另一方面 。 中国目前缺乏 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入到水系、 空气和土 壤中, 对资 源的利用 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 , 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 , 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 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 通过把资源持续不 断地变成为废物来 实现经济 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 , 循环经济倡导的 是一种与环境 和谐的经济 () 2 目前 , 国还没全面、 我 综合 调整循环经济的 专门法律。现行的 发展模式。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的 《 环境保护法》 《 、 清洁生产促进 法》 《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 等法 反馈式流程 , 其特征是低开采 、 高利用 、 排放。所有的物质 和能源要 低 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的利 用 , 以把经济 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在我国 , 发展循环经济 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 是缓 律和行政 法规的规定零散且抽象 , 乏系统的解决机制。据 20 缺 0 4年 6 月 4日《 中国经济时报》 报道 , 国家环 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 国务院 新闻 办记者招待会上说 , 我国正在酝酿《 循环经济法》 。可见 , 严格意义上的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 问题及思路
经 济 论 坛
我 国循 环 经 济 的发 展现 状 、 问题及 思 路
吕 鹏
( 县 经济 信 息 中心 陕 西榆 林 佳
7 90 ) 120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 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 出发展 对策: 、 1 要加强 宣传 , 更新 观念; 、 2 加强政府 引导机 制建

循环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循环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循环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自从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我国不断进行循环经济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依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明显,循环经济实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仍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另外,我国人均资源量低,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然而资源的利用效率却很低下,立足现实国情,分析发展形势,如何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一、循环经济理论内涵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能够使经济活动按照生态环境的要求,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往复流动。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

从物质流动的表现形式上来说,传统工业经济是一个“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这种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而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增长模式的反馈式经济。

这种模式下,物质和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反复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目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控制和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循环经济强调的一个目标是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即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节约使用资源,减少生产过程的废气物排放,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Reduce,Reuse,Recycle)即“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利用原则:使资源尽可能多的方式被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以延长废物产生的时间,减少一次污染物的产生。

再循环原则:使废物尽可能地再生利用,使之变为一种资源,一切物质都要尽可能地再循环利用。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投入、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为代价的。

发展循环经济,加速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十分迫切而现实的。

本文介绍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集约发展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迫在眉睫随着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匮乏、高能耗与环境污染明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我国已不再地大物博。

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人均淡水资源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12年,我国4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51%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农产品进口依赖倾向也越来越强。

二是高能耗使本就匮乏的国内资源雪上加霜。

我国钢铁、水泥、电力行业单位能耗比世界平均能耗高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再生资源利用率也比发达国家低20%以上。

这种粗放式的能源利用使我国资源状况愈加严峻,如不及时改变,极有可能造成国内资源严重枯竭。

三是由于过去过分追求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具体表现为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中度污染且水质越来越差,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明显;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部分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进行的集约化、资源化、再利用化的总称。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破坏。

二、财税补贴、试点推广,多管齐下推动发展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建立了各种专项基金并辅以各种财税优惠,不断拓展试点领域与试点范围,多管齐下,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某些企业仍然在传统的“取之、用之、弃之”的生产模式下运作,无法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仍然不强,对资源浪费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问题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垃圾分类、再制造、废物回收等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相关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策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保护的意识。

其次,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同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策二: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维普资讯
《 理论探索》I6年第 3期( 20 D 总第 19期) 5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王 涛
( 中共 苏州市委 党校 , 江苏 苏州 251) 1 1 0
[ 摘要) 总的来说,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 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深
资 源 的最 大 化 、 极 处 置 的无 害 化 。 目前 中 国 的化 企业 在 清洁 生产 的基 础 上 , 断 延 长原 材 料 的加 工 终 不 工、 工、 轻 电力 、 炭 、 械 、 材 等 行 业 , 近 4 O 链条 , 上游 企业 排 放 的废 物 转 化 为下 游 企 业 生产 煤 机 建 有 OO 使 家 企业 通过 了清 洁生 产 审核 。如 辽 宁 省 就有 50多 案 。 并 的原料 , 实现 区 域 范 围 或企 业 群 之 间 的 资 源最 佳 利 用 和废 物最 少产 生 的 目标 , 至做 到 污染 “ 排 放 ” 甚 零 。
[ 关键词 ] 循环经济 , 现状 , 对策 [ 中圈分 类号 ]103 [ F2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o4 47(060 一 O4 0 1o — 1 20)3 O8 — 5 3
发 展循 环经 济是 我 国实 现 经济 社 会 可 持续 发 展 通 过开 展清 洁 生 产 , 幅 度 降低 了 资 源 和 能 源 的 消 大
的根 本途 径 ,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最 有 效 的方 式 。 耗 , 少 了 污染 物 排 放 量 。与 2 0 年 相 比 , 元 产 是 减 01 万
充分地 认识我 国发展循环 经济 的意 义 、 智地 分析 我 值 消耗 标煤 由 7 理 1公 斤 下 降 到 5 8公 斤 , 同行 业 领 居 国发展 循环经济 的现状 、 极有 效地探 索 我 国发展 循 先 水平 ; 公 升 啤酒 耗 水从 20 年 的 72吨下 降 到 积 千 01 . 环经 济的对策措 施在 目前 显得十分必要 和重要 。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政策问题1.政策缺乏针对性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缺乏针对性。

例如,很多地方将废弃物回收作为主要任务,却忽略了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2.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但执行不到位。

例如,“禁塑令”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塑料袋仍然大量存在于超市等场所。

3.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支持。

三、技术问题1.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2.技术推广难度大虽然有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推广难度大,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

例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但很多企业仍然选择将其直接处理掉。

四、产业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例如,在废弃物回收领域,各地回收方式和标准不一致。

2.企业发展难度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很多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面临困难。

同时,政府对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也还不够。

五、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同时,在法规体系方面也需要加强完善。

2.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力度我国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

3.完善产业链和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和协调,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六、结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缺乏针对性、执行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推广难度大;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发展难度大等。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途径研究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途径研究

内容提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必然归宿,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必要保障。

循环经济的发展无论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战略意义途径选择目录一、导论 (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二)相关文献综述 (2)(三)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安排 (5)(四)主要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二、循环经济概述 (7)(一)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 (7)(二)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与基本特征 (9)三、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11)(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循环经济的经典论述 (11)(二)生态经济理论 (13)(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15)(四)清洁生产理论 (17)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8)(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18)(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19)(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9)(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20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20)(六)发展循环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21)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23)(一)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 (23)(二)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23)(三)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宣传教育 (24)(四)鼓励民间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活动 (25)(五)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 (26)参考文献 (28)论文摘要 (1)Abstract (1)一、导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当今世界,资源的紧缺、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失衡,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对策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对策
途 径 : 是 在 生 产 过 程 中采 用 新 的 一
序 地加快发展 , 出一 条有 中国特 走
色 的 资源 节 约 型 的发 展 道 路 。 ”
低消 耗 物质 资料 、 品 、 务和 注 产 劳
重保健 、 保的消 费模 式。在 日常 环 生活 中, 励多次性 、 用性 消费 , 鼓 耐 减 少一次性消费。
发 展模 式在 国际上 已有十 多年 , 但
在 我 国 如 何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仍 是 一 个 新课 题 。由 于循 环 经 济 是 提高 资
通过对种植 业 、 养殖 业的废弃 物的
回 收 处理 或 运 用 生 物 工 程 的 方 法 , 来 改 善 生 态 和 生 活 环境 。
源节约。从本质上 来说 , 生态经 济与
1 3
维普资讯
埘 策 6 究 J }
E C O N O M I O T C U Lo O T H B O A 1 A K E H E S
自身发展时 , 不仅 考虑人对 自然 的 改造 能力 , 而且更 要重视人 与 自然 和谐相 处的能力 , 以促进人 的全面 发展。在进行 消费 时 , 也要注 意把 持与 自然 生态相平衡 的、 节约 型的

循 环 经 济 的 理 论基 础
推进循 环经济 是落 实科 学发展 观的
重 要体 现 。
循 环 经 济 的理 论 基 础 来 源 于 生
态经济理论 , 而生态经济作 为尊重生
循 环经 济 既然来 源于 生态经 济 理论, 那就 需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
态原理和经济规律 的经济 , 要求人们
好格 局 。

循环经 济是一致的 , 目的都是要使 其 经济活动生态 化 , 是要坚持走可持 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循环经济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成功实例,循环经济正在有序形成和迅速发展。

本文拟通过对国外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制约因素;对策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第一,循环经济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这表明当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能够高度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时,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始高度关注,这时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温饱而生产,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生产,采取循环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

第二,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行为,来影响、支持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

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没有企业的积极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第三,循环经济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如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居世界大公司500强第23位的杜邦公司,之所以开始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从传统工业产业中追求产品利润最大化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转变,是因为美国的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而采取措施的结果。

第四,循环经济需要良好的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从“减量化”到“再利用”再到“资源化”,循环经济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作为支撑,这是循环经济由理论向实践转变的关键。

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能支撑这种经济形态,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的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SCOincentive policies under EPC modeGUO Handing 1,2,ZHANG Yinxian 1,2,ZHAO Qianqian 1,2(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Ecological Livable City and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ESCO incentive for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its market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SCO incentive poli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broad,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problems of ESCO incentive policies for energy -saving reno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China,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ESCO incentive policies under EPC mode at home and abroad,and got lessons from ESCO incentive policies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experience of incentive policy design can improve the ESCO incentive policy system of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China,and enhance the market driving force of ESCO in energy-saving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Keywords:ene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EPC mode;international comparisonInstruments and Market Mechanism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Practice,2017,108(3):81-92.[17]孙岩,冯立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多案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4(003):77-82.作者简介:张幸(1991-),女,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金项目:深圳大学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315-00004704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幸,钟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内经济发展形成大循环的同时,国际经济发展也形成一个大循环,两个循环圈在保证各自的循环运行和发展的前提下,形成“以内为主,以内驱外,以外促内,内外互动”,打造国际国内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收稿 日期 ]2 1 — 1 0 01 0 - 1 [ 作者简介 ]韩晓慧 (9 5一 ) 18 ,女 ,新疆伊犁人 ,哲学硕士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 生。

38 ・
第1 期
韩晓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与 综合 利用 ;重 眼前利 益 ,轻节 能 与环保 的长 远

循环经济 的内涵及意义
质循环中能获取经济效益,经济得到发展。如果 仅 仅 有物质 循环 ,而没有 经济 效益 就不 能称 为循 环经 济 。2 展循 环经 济 的意 义在 于其 为 解 决我 - 发 国经济发展 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的双重压 力 提供 了一条 现实 的途 径 。要 保持 经 济 的可持 续
[ 关键词 ]循环经 济;主要 问题 ;对策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F . [ I 6 M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32 (0 1 1- 0 8- 3 6 1 2 2 2 1 )0 0 3 0
自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 来 ,发达国家正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 会 看作是 实施 可持 续 发展 战略 的重要 途径 和实 现 方式。实践证 明,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效
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 人 为本 、实 现可 持续 发展 的本 质要求 ,也是 目前
我 国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主题 :与 自然 和 谐 的 迫 切 要 求。

通过类似食物链 的产业之间的相互衔接 的链条 , 实现人类社会的物质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有两个
方 面的 内在 要求 :一 是物 质循 环 ,二 是 在这 种物
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要。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产权制度障碍导致农业资源粗放利用、社会支撑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等问题。

因此需要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科技支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自然界整个生物链条的存续,加上环境治理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质量的提高。

2、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供给难以为继从资源禀赋看,中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的推动作用体现在立法和经济引导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和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但是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二、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1、抓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我国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必须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根据世界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为了必然选择,其本质是生态经济,主要表现形式是产业具有一定组合性,资源利用具有立体复合性、废弃物循环的生态性、技术体系具有一定复杂性及经济运行的社会性等。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障碍等,这些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循环经济就是在现有资源与环境情况的约束下,追求经济最大化,促进经济水平提升。

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其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也是对传统经济模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根本性的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农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利用,物质的投入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发展。

这是我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候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循环经济在我国当前社会已经变成了一项最基本的国策。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综合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构建利于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制度创新,勇于探索新方法。

一、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在严峻的人口压力下,人均资源的占有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这也是造成我国农业资源矛盾的根本原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也极不协调,以长江为划分界限来看,长江以南地区的总水量多但耕地面积少,相反的长江以北水资源少而耕地多,加之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严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此紧缺的农业资源,不配合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只能造成农业资源的日趋减少。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维普资讯
厂 堂 ! 里 _ ]
蒋 文 涛
( 南睢 县 县 委 党校 , 河 南 睢 县 4 6 0 ) 河 7 9 0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明确要 求加快 发展 循环 经济。要转 变经济增 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努 力实现 “ 可持 续 发展 能力不断 增 强,生态环 境不 断得 到改善 ,资源利 用效率显著提 高 ,人 与 自然 关系和 谐 ,整个社会走上 生产 发展 、生活 富裕 、生态 良好 的文明 发
法 律 上 促 进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良好 开 端 。 但 还 不 够 ,还
1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
企业工 艺和技术 装备落 后是我 国经济 增长缓 慢 、效 益 不 高、污染严 重 的重要原 因。 目前 我国关 键技术 设备达 到
或 接 近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的 仅 占 1% 2 3 设 备 属 于 国 内 一 5, / 的 般 水 平 : 2 0 年 我 国 科 技 竞 争 力 仅 列 世 界 第 2 位 ,科 技 整 体 00 8
资 源 再 生 企 业 的生 产 成 本 。
般 污 染 物 到 有 毒 有 害 污 染 物 ,形 成 了点 源 污 染 与 面 源 污
染共存 ,生活 污染与 工业污 染叠加 ,各种新 旧污 染与二 次
污 染 相 互 复 合 态 势 ,对 生 态 系 统 、 食 品 安 全 、 人 体 健 康 构 成 日益 严 重 的 威 胁 。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承 载 力 已难 以支 撑 经 济
2 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 的对 策
众 多理论和 实践探 索表 明 ,循环 经济是 实现可 持续发
展 的必 由 之 路 。 国 内 已有 一 些 地 方 按 循 环 经 济 的 理 念 来 设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 理念推广不足: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我国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还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3. 政策支持不够:循环经济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
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 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善: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完善,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
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增
加资金投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合
和优化,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政府需要加强
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整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和循环经济建设

【2019年整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和循环经济建设

虽然不少地方进行了循环经济立法,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大多地方经济 发展长期以来是以环境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因此,许多地方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 展仍处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运行主流的边缘状态,与此相应的地方循环经济法规政 策制度仍很粗糙,对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缺乏综合性的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当前,我国有许多省、直辖市、自治 区制定了清洁生产方面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不少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了固体废 弃物方面的管理条例,如上文所述,还有个别的省份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和资 源综合利用条例,而几乎没有地方全面制定这些综合性地方法规、地方性规章、法 律性文件等,使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地方立法体系。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人大常委会通过
环境保护 国际公约
环境资源 保护法
污染 防治法
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 护条款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 国务院通过
环境保护地方性 ┅ 省、市
法规
人大通过
环境保护地方政 ┅地方政府颁布 府规章
环境保护 部门规章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及有关部、委、办、局 颁布
第二,缺乏地方循环经济的专项立法。例如关于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 废弃条件的设置、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循环信息 的公开等法律问题,各地目前非常缺少这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法规。
4.鼓励技术创新原则。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来推动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立 法应当遵循的另一个法律基本原则。依照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循环经济 立法应当鼓励企业的科技进步,采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无害或低害 的新工艺、新技术;鼓励产业界的积极创新和开发;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 大科技投入,组织力量研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者低害的新工 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对研究和处理废弃产品的研 究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操作性研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操作性研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操作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各国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循环经济成为了各国探索可持续发展途径的重要方式。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自然也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

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中国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领域作出了积极努力,并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002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规定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相关主体的职责等内容。

此后,政府还发布了《节约能源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在废弃物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如电池回收及维修系统、废旧金属回收体系、纸张回收处理体系等。

3.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些企业不断规模壮大、质量提升、品种增多,全国已有广泛的覆盖各类废弃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的环球嘉业、华丰集团、微纳环保等上市企业。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1.政策衔接不够紧密我国当前循环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间缺乏衔接,新政策落地难度大,容易造成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完善的政策跨部门协调机制,是支持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2.技术创新不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

我国虽然在一些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部分企业仍然依赖传统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的积累,制约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黄海峰曹燕辉陈超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如何保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业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中国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才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面对这种形势,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应该从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一、大力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经济系统作为系统科学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反映,是系统经济学(Systems Ec onomics的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经济系统划分为生产、积累、交换、消费四个部分,每一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结构。

循环体系是作为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动态均衡。

建立绿色循环体系就是在追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动态平衡中达到经济系统的优化。

为此, 研究衡量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绿色经济法则, 以 “ 绿化 ”中国经济结构为目标研究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其理论和各国实践来看, 从宏观层面上建立发展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 “ 五个统筹 ” 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是建立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循环体系、确立战略制高点、塑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未来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绿色循环体系的必需手段在中国已经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 2010年可以满足的只有21种, 到2020年仅剩6种。

要改变我国资源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 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 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流程,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和能源量, 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

循环经济所遵循 “ 减量化,再利用, 再循环 ”原则对传统的经济结构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绿色经济结构转型, 并有利于建立节约型和高效率的绿色经济体系。

(三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克服国际贸易 “ 绿色壁垒 ” 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国对国际贸易产品的环保要求趋于严格。

如欧盟于2004年颁布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WEEE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这两项法令被业内称为“ 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 ” 。

指令要求在今后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器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 ,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的回收费用,欧盟市场上将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售及使用。

欧盟两个指令无疑对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因此, 为了保证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发展循环经济中应重视工程科学的基础作用和先进科技的研发,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的绿色支撑技术开发体系, 从而达到减少贸易壁垒,刺激产品出口的目的,这也有利于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循环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尚缺乏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

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而言,传统经济的技术体系很少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用于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 大多以 “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

此发展模式大多采用有害的旧工艺、旧技术, 使得经济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资源匮乏和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从而阻碍经济的循环发展。

就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而言,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 其中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 它在1978年推出 “ 蓝色天使 ”计划之后还制定了废物处理和电子产品回收的法律。

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后,德国于1994年制定了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 ,1998年制定了包装法令,1999年制定了《垃圾法》和《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 ,2000年制定了《200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等。

随后,针对能源、环保等问题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立法减少了德国对外来资源的依靠, 节约了进口支出。

在中国,环境与资源立法相当一部分是1992年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 一些法律法规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部分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方。

现行法律确立的以行政区划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已造成了污染范围扩大、跨区域及跨流域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以城市为主的污染正逐渐向农村蔓延。

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说明, 我国必须制定基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促进形成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从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看, 高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中国综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据有关资料, 人类历史到公元1900年为止, 全球经济总规模折算为6000亿美元; 100年后全世界每年仅新增产值就达到当时世界总财富的50%; 中国1997全年的GDP即相当或略高于当时全球经济的总规模。

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无节制消耗,人类现在一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

因此, 这种非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不可能使中国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实现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 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 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政府通过坚持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政策方针, 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转变设计思想和原则, 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充分注意物质循环利用。

而设计与材料紧密相关,对于我们广大消费者实践绿色设计,现阶段应该从材料寻求突破,强调环保材料的概念。

首先, 环保材料自身必须具有环保性,即材料不存在危害自然环境的成分;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可循环使用。

我们还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 “ 前端 ” 研发、“ 中端 ” 控制和产品 “ 末端 ” 治理的研究, 转变过去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影响下的“ 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 ”的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模式,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 “ 绿色技术 ” 体系。

第二, 建立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快中国循环经济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创新研究。

中国循环经济法律创新应在三个不同层面进行法律规制: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 二是区域范围内的循环; 三是社会整体循环。

我国在三大层面上显露出来的不利因素,要求法律创新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实现有机的融合, 既发挥法律创新的强制作用,又发挥法律创新为更先进的社会改革服务的建设性作用。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态势与动向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的政策思路、立法思路与选择策略,为实现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进行绿色制度创新, 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保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第三, 建立绿色经济持续发展体系, 实现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相结合的战略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将始终坚持发展与环保的综合决策, 其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经济道路。

从中国经济系统中的循环体系实现与政策支持出发,确立“ 绿色循环体系的实现 ” 与 “ 政府政策支持 ” 的双重发展战略,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首先要减少单位能耗, 将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绿色经济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 核算绿色GDP, 鼓励绿色市场、绿色生产以及绿色消费, 建设绿色经济系统,其中还应包括绿色经济激励、绿色投融资、绿色监管、绿色评价以及绿色培训措施的实施等。

四、结束语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 结合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环境保护活动所处的阶段以及立法基础条件, 充分发挥中国高科技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运用合适的法规和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从而达到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 就能促进经济体系中每一项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推行,覆盖范围大, 链接部门广,涉及因素多,见效周期长,是一项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庞大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长期不懈的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