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零点温度补偿剖析

合集下载

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

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元件,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由于被测试件的变形使其表面产生应变,从而引起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即反映了应变或应力的大小。

电阻应变片不仅能够测量应变,而且对其他的物理量,只要能变为应变的相应变化,都可进行测量,如可以测量力、压力、位移、力矩、重量、温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它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范围广、频率响应特性好、适合动态和静态测量、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1-3]。

电阻应变片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产生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温度的影响,测量的精度无法保证。

1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1.1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R t =R 0(1+α0)Δt (1)式中:R t ———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R 0———温度为t 0时的电阻值;α0———温度为t 0时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Δt ———温度变化值,Δt=t-t 0。

当温度变化Δt 时,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值为:ΔR=R t -R 0=R 0α0Δt (2)1.2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同时,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电阻丝的变形仍和自由状态一样,不会产生附加变形。

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电阻丝会产生附加变形,从而产生附加电阻变化。

设电阻丝和试件在温度为0℃时的长度均为l 0,它们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βs 和βg ,若两者不粘贴,则它们的长度分别为l s =l 0(1+βs Δt ),l g =l 0(1+βg Δt )(3)当两者粘贴在一起时,电阻丝产生的附加变形Δl 、附加应变εβ和附加电阻变化ΔR β分别为Δl =l g -l s =(βg -βs )l 0Δt(4)εβ=Δl 0=(βg -βs )Δt ,ΔR t =K 0R 0εβ=K 0R 0(βg -βs )Δt (5)那么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变片总电阻相对变化量为ΔR t 0=ΔR α+ΔR β0=[α0+K 0(βg -βs )]Δt (6)折合成附加应变量或虚假的应εt ,有εt =ΔR tR 00=αK 0+(βg -βs")Δt (7)由式(6)和式(7)可知,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附加电阻的相对变化量,除了与环境温度有关外,还与应变片自身的性能参数(K 0,α0,βs )以及被测试件线膨胀系数βg 有关。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和补偿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和补偿

Us+
Rc
Ni
TKc
Re
Um+
Ra
So
3 *
Us-
Ni Rc
Ni TKo
Um-
Ra
Ra = output resist. adjustm.
Re = input resist. adjustm.
So = Zero adjustment
Rc = Span adjustment
TKc
Tko = Temp. adjustm. zero
13 安全超载:150%F.S
14 极限超载: 300%F.S
0
15 防护等级:IP67 0
卸载 滞后 加载
综合误差
非线性 理想直线
载荷
额定载荷
整理课件
基本补偿电路
称重传感器电路补偿的主要项目有
●零点温度补偿 ●零点输出补偿
Us+Rc Ni NhomakorabeaRe
●灵敏度温度补偿(弹性模量补偿)
●灵敏度标准化调整 ●输出电阻标准化调
Uo R1R3R2R4 Ui (R1R2)(R3R4)
平衡R 条 1R 件 4时 U : 00
R2 R3
整理课件
零点输出补偿电路
零点输出补偿电阻的计算
I Ui Ui 2RRZ 2R
Uo
IRZ
Ui •RZ 2R
RZ
2R Ui Uo
U0:补偿前零点输出电压值
Rz:补偿电阻的值
整理课件
3.灵敏度温度补偿
0.03~0.05%/℃即 温度每变化10℃,灵敏度变化2%~5%~~这 个也太大了~~
思路:温度变化使E/Ui保持不变-灵敏度S就可以保持不变;

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补偿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补偿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补偿方法研究现状综述我们把传感器在额定电压下,未受输入信号时的输出(一般为电压值)称为传感器的“零点”。

零点输出的企业标准一般控制在满量程输出电压的百分之一。

我们又把传感器零点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现象,称为传感器的“零点漂移”[1]。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农业生产实践中,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要获取信息都要通过其转换为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

但大多数传感器的敏感元件采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其静态特性与环境温度有着密切联系。

实际工作中由于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又由于温度变化引起传感器的热输出较大,将会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同时,温度变化影响零点大小,继而影响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即必须进行零点温度补偿。

一、零漂产生原因传感器零点产生漂移的原因很多。

如对压力传感器来说,桥路中元件参数本身就不对称;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计的敏感栅材料温度系数,线胀系数不同,组桥引线长度不一致等综合因素,最后导致传感器组成电桥后相邻臂总体温度系数有一定差异,当温度变化时,相邻臂电阻变化量不同,从而使电桥产生输出不平衡,即产生了零点漂移[2];对智能传感器,时漂——即对系统而言,随着时间的增加,相当于对系统进行老化处理,这样,系统的结构特征就要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漂移。

温漂——受温度影响而引起的零点不稳定[3]。

可见,温度的影响是产生零点漂移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

以压力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为例,零点温度漂移是衡量压力传感器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一般零点温度漂移系数用K 0来表示:C FS T U T U T T T U T U K N ︒⨯---=/%100)]()()[()()(00000000 (1) 上式中,)(0T U N 为参考温度下满量程时的输出电压;)(0T U 和)(00T U 分别为温度T 和参考温度T 0时的零点输出电压。

由于热敏电阻制造工艺的不一致性,温度零点漂移系数K 0不是一个定值,它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有不同的值。

电阻应变片测量中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电阻应变片测量中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R1 R2
=
△R2t/ △R1t/
R2 R1
而其中 ( △R1t) = - ( △R2t)
3 、小结
311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
化而产生附加应变和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
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等两个原因是造成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
因。
312 这里介绍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由于
△1t1 ———温度变化 △t 时应变丝的膨胀 量;
△1t2 ———温度变化 △t 时试件的膨胀量 ; 如果β丝 和β试 不相等 ,则从式 (6) 、(7) 可 知 , △1t1和 △1t2也就不相等 。但是 ,应变丝和 试件是粘连在一起的 ,若β丝 <β试 ,则应变丝 被迫从 △1t1拉长至 △1t2 ,这时就使应变丝产
No. 1 Vol . 9
Journal of Hulunbeir College Published in Mar. 2001
电阻应变片测量中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梁立凯
抚顺职工大学 辽宁抚顺市 113008
摘 要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 ,但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电阻变化对测量精
参数和试件的线膨胀系数 ,就在测量中对其 产生影响较大的环境温度变化 ,探讨补偿方 法。
2 、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基本上分为桥路 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种 。 211 桥路补偿法 桥路补偿法也称补偿片法 。应变片通常 是作为平衡电桥的一个臂测量应变的 ,利用 电桥的和差特性 ,电桥的输出反映相邻桥臂 电阻值变化相减的结果 ,如图 1 (a) 所示 , R1 为工作片 ,R2 为补偿片 。 工作片 R1 粘 贴在被测工作的 需要测量的部位 , 补偿片 R2 粘贴在 一块不受力的与 被测试件的相同 的材料上 ,这块 材料自由地放在 试件上或附近 ,如图 1 ( b) 。当温度发生变化 时 ,工作片 R1 和补偿片 R2 的电阻都发生变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电阻应变片阻值的变化与被测量引起的阻值的变化几乎 有相同的数量级。
➢ 若不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电阻应变传感器将无法工作。 ➢ 引起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1. 应变片本身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引起误差。该项温度误差可用半桥或全桥 测量电路获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2. 应变片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基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引起温度误差。 为消除该项温度误差主要是采取应变片自补偿方法,在制造传感器时已 加以考虑。
对使用者来说,最好的补偿方法是采用半桥或全桥测量电路。
返回首页
3.1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 电阻应变片制造好后,用粘合剂粘贴到测试件上成为电阻应变传感 器。被测量作用于测试件下,应变片跟着测试件产生机械变形,从 而形成电阻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 ➢ 由于测试件的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被测量不变的情 况下,应变片产生的应变量增加。
➢ 因此,传感器桥路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增加 而增加,从而引起温度附加误差。该项误差 不能采用半桥或全桥测量电路加以克服,必 须采用适当的补偿措施。
Uo
U 2
k (1
)
U () k() C 2
图3-T8 弹性模量的温度补偿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一、温度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
2.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二、温度补偿方法
1.桥路补偿法
结构:补偿应变片粘贴于补偿块上(与试件相同的材料),补偿块不受应力。

电路:测量片与补偿片构成半桥(全桥)差动电路。

原理: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变片电阻变化为相同方向,通过电桥消除影响。

2.应变片自补偿法
方法一
结构:特殊材料构成应变片。

原理:使温度与线膨胀产生的附加应变相互抵消或减小。

条件:
缺点:局限性大。

一种应变片只能用于一种试件材料。

方法二
结构:用两种不同材料构成应变片。

原理:两种不同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选择适当的材料,使电阻变化减小或消除。

条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误差原因以及补偿方法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误差原因以及补偿方法

3.1 对于温度误差我们采用线路补偿法和应变 片自补偿
作者简介 袁明(1998-),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学 本科学历,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
(1)线路补偿法即采用电桥补偿法。我 自动化专业。
们将工作应变片 R2 和补偿应变片,二者完全 相同,且都贴在同样材料的试件上,并处于同 样的温度下,这样由于温度变化让工作片产生
• 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误差原因以及补偿方法
文/袁明

本文主要讲述电阻式应变式
传感器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产生误 要 差的原因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
方 法, 电 阻 式 应 变 式 传 感 器 基 于
的 效 应 是 金 属 电 阻 的 应 变 效 应,
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由于温度对
3 补偿的方法
通过采用电子电路组成压力变送器和温 度变送器,再通过 A/D 转换,送计算机进行 处理,通过编辑程序可以使粘贴在试件上的应 变片,在不承受载荷的条件上,电阻可以不随 时间变化,从而解决零漂的问题。
4 结束语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于很多领域,并 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电阻式应变片存在的温度误差以及制造工艺 不精确存在的零漂这两个问题对于精度的影响 很大,因此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补偿方法,最 为广泛使用的就是电桥补偿法然后在配用计算 机处理从而对电阻式传感器精度进行提高,对 于电阻式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对于制造工艺不精确所引起的零漂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电路进行处理
【关键词】电阻应变传感器 零漂 温度误差 补偿方法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传感器之一,可以测量力,荷重,应变,位移, 速度,加速度等各种参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性能稳定可靠,精度 高,变换电路简单,易于实现测试自动化和多 点同步测量,远距测量,因此应用于很多领域, 然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所引起的温度误差以 及制造工艺上引起的零漂,为了测量的精确性 因此对于误差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 1 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理。
成本较高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制造成本 较高,价格相对较贵。
对激励电源要求高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需要稳定的 激励电源,对电源的要求较高

05 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正朝着微型化 方向发展,以提高测量精度和灵
敏度。
智能化
集成化、智能化的传感器已成为趋 势,通过与微处理器和算法结合, 实现自校准、自补偿和自适应等功 能。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01 基底
02 敏感栅
03 引线
04 盖片
05 工作原理
支撑电阻丝并传递应力的 介质。
由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的 敏感元件,用于感受形变 并产生电阻变化。
连接敏感栅与测量电路的 导线。
保护敏感栅和引线的覆盖 层。
当被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时,粘贴在其上的电阻应 变片会随之产生形变,导 致敏感栅的电阻值发生变 化。通过测量电路可以测 量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 推算出受力的大小。
传感器简介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负责感知被测量的变化,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 输出的应变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测量电路则对电信号进行测 量和输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通常采用金属箔、金属丝等材 料,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些材料会发生形变,导致其电阻 值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多功能化
为了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测量需求,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正朝着多功能化 方向发展,如压力、温度、湿度等 多参数测量。
应用领域的拓展
医疗健康
01
用于监测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电等,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
支持。
智能制造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和补偿的传感器。

然而,由于电阻应变片本身的温度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温度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温度误差补偿。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电阻本身的温度系数,二是电阻应变片的热电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补偿手段来消除这些误差。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系数是指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一般来说,电阻的温度系数是一个正值,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会增大。

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测量中,当温度变化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在电路中引入补偿电阻来抵消电阻值的变化。

补偿电阻的值可以根据电阻应变片的温度系数来确定,以实现温度误差的补偿。

电阻应变片还存在着热电效应,即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热电势。

这种热电势同样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消除热电效应带来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热电偶进行补偿。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的,当两个导线的温度不一样时,就会产生热电势。

通过将热电偶与电阻应变片连接在一起,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势来推算出电阻应变片的温度,从而实现误差的补偿。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补偿。

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环境的温度,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

通过与电阻应变片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温度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补偿。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阻和热电偶等。

这些传感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温度误差补偿。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是提高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补偿电阻、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等方法,可以消除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偿手段,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以确保温度误差补偿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阻应变片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准确测量和可靠应用。

关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灵敏度特性的分析

关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灵敏度特性的分析

关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灵敏度特性的分析作者:左亚楠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第06期[摘要] 半桥和全桥电路中的电压灵敏度都比单臂高,并且没有非线性误差,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尽量采用双臂电桥或全桥电桥,可以高效率地体现传感器的功能。

[关键词] 电阻传感器;灵敏度;应变[中图分类号] TP21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185-0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的自动化、智能化已经炙手可热,其中传感器技术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兴起,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电器元件,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抽象的测量转化为输出信号,并呈现出来。

它主要是用电信号的形式将物理量、化学量呈现出来。

传感器是获取直观信息的重要手段,获得信息后才能完成智能的检测和智能人工控制。

传感器技术推动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传感器对原始数据的精准测量,才完成了信号的转化和信号处理以及完善数据。

当代的传感器技术就相当于人类的感官,因为有它的存在,才能有大脑与外界的交流。

电阻传感器是对物体受力所产生的变化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并且它具有测量精度很高、测量范围广泛、使用期限较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便于观察信号的特点,对当前力、加速度、重量等物理量的测量提供了便利。

一、电阻传感器的原理电阻式传感器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它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将被测量的变化物理量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电路显示记录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测量物体受力变形所产生应变的传感器,最常用的传感元件是电阻应变片。

(一)电阻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电阻丝应变片是用直径0.025mm的高阻率的电阻丝构成,利用将电阻丝排列成珊形来获得高的电阻,再粘贴在绝缘的基底上,再加上利用在电阻丝两段焊接引线来减少损失,并且达到保护覆盖面的作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物体应变变化的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的测量信号是通过材料的应变引起的电阻值变化来实现的。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温度误差。

以下将介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1.材料的温度系数:在材料扩展过程中,材料的温度系数会引起电阻值的改变。

一般情况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有限的,超出该范围,就会引起温度误差的产生。

2.传感器本身的温度变化: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身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如传感器电阻材料的温度系数,线性变温特性等。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传感器的电阻值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温度误差。

3.导线电阻的影响:传感器与测量电路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导线本身的电阻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为导线的电阻也是温度变化的函数,所以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导线的电阻值发生改变,会对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温度误差的产生。

4.热量传导: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可能暴露在复杂的温度环境下,如测量液体温度时,传感器与液体之间会有热量传导。

因为热量传导会改变传感器的温度,从而引起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产生温度误差。

5.温度梯度:在一些复杂的工况环境中,由于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可能会产生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梯度会导致传感器不同部分的温度不一致,从而引起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误差。

为了解决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温度补偿:通过在传感器中加入温度补偿电路,校正温度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温度稳定的材料:选择温度稳定性较好的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构造材料,减小温度的影响。

3.保护措施:对传感器进行良好的保护,避免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中,减少温度误差的产生。

总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的温度系数、传感器本身的温度变化、导线电阻的影响、热量传导以及温度梯度。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 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传 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敏感 元件构成。 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 元件上时, 弹性元件的变形引起应变敏 感元件的阻值变化, 通过转换电路将其 转变成电量输出, 电量变化的大小反映 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4.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测试原理 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产生微小机械变形,应 变片随着发生相同的变化, 同时应变片电阻值也发生相 应变化。当测得应变片电阻值变化量为ΔR时,便可得到
被测对象的应变值, 根据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得到应力
值σ为
ζ=E·ε
3、横向效应
金属应变片由于敏感栅的两端为半圆弧形的横栅, 测量应变时,构件的轴向应变ε使敏感栅电阻发生变化, 其横向应变εr也将使敏感栅半圆弧部分的电阻发生变化 (除了ε起作用外),应变片的这种既受轴向应变影响, 又受横向应变影响而引起电阻变化的现象称为横向效 应。 图为 应变片敏感栅半 圆弧部分的形状。沿 轴向应变为ε,沿横向 应变为εr 。
——电阻的相对变化;
S=π r 2
dS /S=2· dr/r
dr/r为金属丝半径的相对变化,即径向应变为εr。 由材料力学知 εr= –με
dR d dl d (1 2 ) (1 2 ) R l
将微分dR、dρ改写成增量ΔR、Δρ,则
R / l (1 2 ) KS R l / l l
金属丝电阻的相对变化与金属丝的伸长或缩短之间存在 比例关系。比例系数KS称为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KS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是(1+2μ),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一 般金属μ≈0.3,因此(1+2μ)≈1.6; / 后一部分为 ,电阻率随应变而引起的(称“压 l / l 阻效应”)。 对金属材料,以前者为主,则KS≈ 1+2μ; 对半导体, KS值主要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 轴向应变成正比。通常KS在1.8~3.6范围内。

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

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

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作者:张宁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4期摘要:分析了应变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附加误差,给出了几种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关键词: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误差;补偿中图分类号:TS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11-020引言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元件,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由于被测试件的变形使其表面产生应变,从而引起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即反映了应变或应力的大小。

电阻应变片不仅能够测量应变,而且对其他的物理量,只要能变为应变的相应变化,都可进行测量,如可以测量力、压力、位移、力矩、重量、温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它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范围广、频率响应特性好、适合动态和静态测量、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1-3]。

电阻应变片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产生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温度的影响,测量的精度无法保证。

1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1.1 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Rt=R0(1+?琢0)?驻t(1)式中:Rt——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R0——温度为t0时的电阻值;?琢0——温度为t0时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Δt——温度变化值,Δt=t-t0。

当温度变化Δt时,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值为:ΔR=Rt-R0=R0?琢0Δt(2)1.2 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同时,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电阻丝的变形仍和自由状态一样,不会产生附加变形。

当试件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电阻丝会产生附加变形,从而产生附加电阻变化。

设电阻丝和试件在温度为0℃时的长度均为l0,它们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βs和βg,若两者不粘贴,则它们的长度分别为ls=l0(1+βsΔt),lg=l0(1+βgΔt)(3)当两者粘贴在一起时,电阻丝产生的附加变形Δl、附加应变εβ和附加电阻变化ΔRβ分别为Δl=lg-ls=(βg-βs)l0Δt(4)εβ=■=(βg-βs)Δt,ΔRt=K0R0εβ=K0R0(βg-βs)Δt(5)那么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变片总电阻相对变化量为■=■=[?琢0+K0(βg-βs)]Δt(6)折合成附加应变量或虚假的应εt,有εt=■=■+(βg-βs)Δt (7)由式(6)和式(7)可知,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附加电阻的相对变化量,除了与环境温度有关外,还与应变片自身的性能参数(K0,?琢0,βs)以及被测试件线膨胀系数βg有关。

传感器-应变片大题-温度补偿思路

传感器-应变片大题-温度补偿思路
金属应变片由敏感栅、 基片、 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 如图 3 - 2 所示。
敏感栅是应变片的核心部分, 它粘贴在绝缘的基片上, 其上 再粘贴起保护作用的覆盖层, 两端焊接引出导线。金属电阻应 变片的敏感栅有丝式、 箔式和薄膜式三种。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箔式应变片是利用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很薄的 金属箔栅, 其厚度一般在0.003~0.01mm。其优点是散热条件 好, 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 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便于批量生 产。薄膜应变片是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淀等方法在薄的绝 缘基片上形成0.1μm以下的金属电阻薄膜的敏感栅, 最后再加 上保护层。它的优点是应变灵敏度系数大, 允许电流密度大, 工作范围广。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用应变片测量应变或应力时, 根据上述特点, 在外力作用下, 被测对象产生微小机械变形, 应变片随着发生相同的变化, 同时 应变片电阻值也发生相应变化。 Δ R时, 便可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根据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得到应力值σ
σ=E·ε
(3 - 9)
式中 : σ——试件的应力;
三、
1. 应变片的温度误差 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 称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 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1)
敏感栅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Rt=R0(1+α0Δt) 式中: Rt——温度为 t ℃时的电阻值;
R0——温度为t 0℃时的电阻值; α0——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 Δt——温度变化值, Δt=t -t0。 当温度变化Δt时, 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值为
Uo=A[(R1+ΔR1t)R4-(RB+ΔRBt)R3]=0 (3 - 25) 若此时被测试件有应变ε的作用, 则工作应变片电阻R1又有新

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补偿常用方法

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补偿常用方法

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补偿常用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补偿常用方法:
1. 硬件补偿法,这就好比给传感器穿上一件特制的“保暖衣”!比如说,在传感器电路中加入一些专门针对温度变化进行调整的元件,像电阻之类的。

“哎呀,这样不就能很好地应对温度变化对传感器的影响啦!”
2. 软件补偿法呀,就像是给传感器配备了一个超级智能的“大脑”!通过编写程序来分析和修正温度对应变式传感器的影响。

“你想想,这多牛啊,用软件的力量来克服温度难题!”
3. 自补偿法,它就好像传感器自己学会了怎么在不同温度下“照顾”自己!利用传感器自身的材料特性来实现温度补偿。

“哇塞,传感器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一部分,多厉害呀!”
4. 组合补偿法,这不就是把各种方法都请来一起“帮忙”嘛!将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等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那效果肯定是杠杠的呀,多种方法组合,温度还能奈我何?”
5. 零点温度补偿法,就像是给传感器找到了一个温度下的“平衡点”!专门针对零点的漂移进行补偿。

“嘿嘿,这样就能让传感器在低温和高温下都能准确工作啦!”
6. 灵敏度温度补偿法,这可以理解为让传感器的灵敏度不会被温度“带偏”!保证传感器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量的准确性。

“你说,有了这个方法,应变式传感器多踏实呀!”
我觉得这些温度补偿常用方法真的是应变式传感器能够稳定可靠工作的重要保障呢,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图 2(a)通用补偿法,温度零点补偿电阻 Rt 计算推导如下,通常桥路输出为:
Uo
=UB
−UD
=
(
R1
R1R3 + R2

)(
R2 R3
R4 +
R4
)
×
U
(11)
当 R=1 R=2 R=3 R=4 R ,并将温度零点补偿电阻 Rt 串入桥臂电阻 R1 中,则
∆Uo =
Uot − Uo =
R ( R + ∆Rt ( R + ∆Rt +
摘要
零点温度输出是影响应变式传感器精度的主要性能指标,如果不加控制和补偿,很难达到0.02%FS/10℃ 的精度要求。明确传感器零点温度输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电路补偿法和算法软件补偿法。通过电路 补偿法和算法软件补偿,可以将传感器精度提升至0.02%F.S/10℃,且算法软件补偿可获得更高精度。
关键词
∆Rt
=4R∆Uo U
(13)
又 ∆Rt = Rtα∆t
(14)
式中 α 为零点温度补偿电阻 Rt 的电阻温度系数;Δt 为温差范围。 将式(14)代入式(12)
DOI: 10.12677/jsta.2019.72005
42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晏志鹏 等
Rt
=
4 R∆U o Uα∆t
(15)
通常情况下,零点温度补偿电阻 Rt 采用 ϕ0.1~ϕ0.15 纯铜漆包线或纯镍漆包线绕制而成,在截面直径 确定情况下只需要确定补偿丝的长度即可。以 ϕ0.15 纯铜漆包线为例,其电阻率位 0.0172 mΩ·mm,电阻
Journal of Senso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019, 7(2), 39-4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jsta https:///10.12677/jsta.2019.72005
温度系数为 0.004/℃,零点温度输出 150 μV,桥路电阻 350 Ω,桥路电压 5 V,温差范围 50℃,则
= Rt
4R∆= Uo Uα∆t
4 × 350 ×150 ×10= −6 5× 0.004× 50
0.21 Ω
=L
R= t S ρ
0.21× π × 0.07= 52 1.72 ×10-5
极限状态下最大和最小之间相差 2 μm/m/℃。
DOI: 10.12677/jsta.2019.72005
40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晏志鹏 等
Figure 1. Diagram of Wheatstone full bridge circuit for strain gage 图 1. 应变计惠斯通全桥电路
当温度发生变化,应变计的输出就会发生变化,对应的电阻也就会发生变化。
即将式(1)和(2)结合
( ) ∆R=
R
Kεt=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K
⋅αt
+
βs − βg


∆t
(3)
热输出系数为
Ct
=
εt ∆t
(4)
式中 Ct 为热输出系数。 理论上,当完全温度自补偿时,热输出为 0,即 εt = 0,但实际上会存在一定的范围−1~1 μm/m/℃,
DOI: 10.12677/jsta.2019.72005
41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晏志鹏 等
实际应用中,连接桥路中应变计的导线长度和电阻也会存在差异,多数情况下,连接线为漆包线、 绝缘镀锡铜线或绝缘镀银铜线等。虽然连线电阻很小,大约在 1 Ω 以内,但铜线电阻温度系数高达 4000 ppm/℃,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其电阻变化相对较大,桥路连接导线之间的电阻差异,也会带来相应的 零点温度漂移,其计算方法基本与前述一致,不再赘述。
实际应用中,应用纯铜漆包线或纯镍漆包线时应对其进行稳定化处理,以提升补偿后的零点稳定性; 而对于铜电阻或镍电阻,一般采用箔材蚀刻而成,会经过相应的处理,相对稳定性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零点温度补偿电阻大多数处于单一桥臂,相当于 1/4 桥,它对温度零点补偿输 出会带来一定的非线性[3],在实际应用中应适当考虑,而图 3 的电路补偿方法会降低非线性。
3. 传感器零点温度输出电路补偿法
为了减少传感器的零点温度输出,提高传感器精度,需要对传感器的零点温度输出进行补偿。通常 情况下,根据零点温度输出的正负,选择在对应桥臂串联零点温度补偿电阻,增加温度下的电阻,使温 度零点输出平衡。
(a) 通用补偿法
(b) 并联电阻补偿法
Figure 2. Diagram of zero temperature drift compensation circuit 图 2. 零点温度漂移补偿电路示意图
根据应变计原理可知
∆R = Kε
(1)
R
式中 ΔR/R 为应变计电阻相对变化量;K 为灵敏系数;ε 为应变量,单位 μm/m。 据应变计温度自补偿原理可知
( ) ε=t
1 K
⋅αt

∆t
+
βs − βg
⋅ ∆t
(2)
式中 εt 为应变计热输出,单位 μm/m;K 为应变计灵敏系数;αt 为应变计敏感栅电阻温度系数,单位 10−6/℃; βs 为弹性体材料线膨胀系数,单位 10−6/℃;βg 为敏感栅材料线膨胀系数,单位 10−6/℃;Δt 为温度变化量, 单位℃。
对于图 1 惠斯通电桥,当温度变化 Δt 时,其桥路输出为:
Uo
=UB
−UD
=

R1
R2 + ∆R2 + ∆R1 + R2 + ∆R2

R3
R3 + ∆R3 + ∆R3 + R4 +
∆R4
×U
(5)
式中,R1、R2、R3、R4 分别为桥臂应变计电阻,单位 Ω;ΔR1、ΔR2、ΔR3、ΔR4 分别为桥臂应变计电阻变
应变式传感器,零点温度输出,补偿,电路,算法,精度
文章引用: 晏志鹏.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零点温度补偿剖析[J].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019, 7(2): 39-49. DOI: 10.12677/jsta.2019.72005
晏志鹏 等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Keywords
Strain Sensor, The Zero Temperature Output, Compensation, Circuit, Algorithm, Precision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零点温度补偿剖析
晏志鹏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收稿日期:2019年3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7日
215.6 mm
(16)
式中 L 为漆包铜线长度,单位 mm;S 为截面面积,单位 mm2;ρ 为电阻率,单位 mΩ·mm。 理论计算的 Rt 电阻值,需要进行修正,在上述基础上乘以修正系数 C,获得更高精度零点温度补偿要求。 对于图 2(b)的并联电阻补偿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一般情况下,Rt 为固定阻值的铜电阻或镍电
化量,单位 Ω;Uo 为桥路输出,单位 mV;U 为供桥电压,单位 V。
当 R=1 R=2 R=3 R=4 R 时,式(5)可简化为
Uo
=

2R
R + ∆R2 + ∆R1 + ∆R2

2R
R + ∆R3 + ∆R3 + ∆R4
×U
(6)
由于 ΔR1 + ΔR2,ΔR3 + ΔR4 均远小于 2R,分母可简化为 2R,式(6)进一步简化为
Open Access
1. 引言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计作为敏感元件,用于力、质量、重心、位移等多 物理量的测量和感知。实际应用中多采用惠斯通电桥组成全桥电路,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显示或表 征物理量的大小,或用于过程控制和检测。当传感器不施加或感受任何物理量时,自由状态输出被称为 零点输出,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零点输出会随之变化,这就是零点稳定度变化。如果不加控制和补 偿,将会对传感器带来较大的影响,很难达到 0.02%FS/10℃的精度要求[1]。
本文从传感器的温度零点产生的因素、机理进行了分析,对零点温度补偿原理进行了讨论,对零点 温度补偿方法进行了探讨。
2. 影响传感器零点温度输出因素分析
在传感器的实际制作中均会采用温度自补偿应变计组成惠斯通全桥电路。由于敏感栅材料自身不均 匀性和工艺差异,温度自补偿应变计的热输出系数会控制在 ≤ 1μm/m/℃,但在一个批次、不同应变计之 间会存在分散,弹性体不同位置的线膨胀系数也会存在微小差异,当应变计粘贴到对应补偿材料的传感 器弹性体上,同一桥路中的应变计输出(电阻变化)就会存在差异和分散。
阻,阻值约为 0.5~1 Ω 任意固定值,通过调整并联精密电阻 Rtp 的阻值来调整零点温度补偿电阻[2]。严格 意义上的补偿电路示意图见图 3。
Figure 3. Actual circuit diagram of zero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图 3. 零点温度补偿实际电路示意图
U=o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