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数民族的一些政策

合集下载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1)回族人口最多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1、性别比相对均衡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3、少数民族中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少数民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为64.4%,高于全市39%的总体水平(见图2)。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取消 附2023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最新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取消 附2023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最新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取消附2023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最新政策一、2023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2023年没有完全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公布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例如安徽、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政策,目的在于让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随着近来年经济的水平的提高,需要改革此次加分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2023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最新政策1、安徽:从2023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加分。

2、山东:从2023年开始已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3、辽宁:从2023年起,喀左、阜新、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将加4分进行投档,2023年起取消该项高考加分政策。

4、吉林:2023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但是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仍会高考加5分。

5、北京:从2023年起,高考加分考生仅限“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6、黑龙江:2023年高考起,不管是使用本民族文字答题的少数民族考生,还是户籍在鄂伦春、赫哲等地的少数民族考生,都不会再享受高考加分。

户籍在民族区、民族乡(镇)的少数民族考生,也不再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7、福建: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2023-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

2023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8、广东:取消了聚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

9、上海:2023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项目。

10、四川: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11、浙江: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为准)加5分。

2023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3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3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主要是为了帮助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和群体更好地接受教育而推出的,但随着近年来教育文化的普遍下达,高考加分政策经历改革,一些地方取消了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

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有四种情况:1、针对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省份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针对部分省区将加分范围调整至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地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3、部分省份取消了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加分范围缩小为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4、部分省份按照区域加分,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无论是汉族考生还是少数民族考生都有加分。

除了以上的四种情况以外,针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依然施行的地区也大大降低了其加分的分值,毕竟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在不断优化,因此这样的“特殊照顾”也可以慢慢放手了。

2023年少数民族高考具体能加多少分一般情况,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范围在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5-20分左右,但具体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省份和具体的加分项。

就目前来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能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加分项目也分为3个类别,具体如下所示:1、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20分。

2、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10分。

3、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5分。

部分省份将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已公布)1.安徽2020年该省宣布调整加分政策,从2022年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

2.福建该省在2021年到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调整到5分,面向全国使用; 2024年到2025年,少数民族加分面向省属高校使用; 2026年正式取消该项加分政策。

3、江西江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西省关于进-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2023年民族乡、民族村内的少数民族考生将不再加分。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摘要:
1.上海中考特长加分的类别
2.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
3.考试和加分的相关注意事项
4.少数民族和特殊人群的加分政策
5.总结
正文: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在上海中考中,一些特定的特长可以获得加分,这些特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体育特长:包括田径、球类运动等,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可能因学校和地区而异。

通常,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在5-20 分不等。

2.艺术特长:包括音乐(乐器)、绘画、舞蹈等。

同样,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可能因学校和地区而异。

通常,艺术特长生的加分在5-20 分不等。

3.科技特长: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等。

这些比赛的获奖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加分分值通常在10-30 分不等。

在考试和加分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生注意。

首先,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加分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其次,考生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特长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加分。

此外,对于少数民族和一些特殊人群,如军人烈士子女、抗击非典一线医
护人员子女、环卫工人子女等,上海中考也有一定的加分政策。

具体的加分分值和政策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异,需要考生关注当地的招生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1高考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什么1、全国普通高考对于所有少数民族考生有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包括高考加分、降低分数录取和少数民族预科等。

2、不同省份对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有不同的规定,具体情况可以到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2哪15个少数民族不加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为了能让各民族享受同等的教育水平,国家实施了一些特殊政策,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就是其中一项。

不过,并不是55个少数民族都享受这个政策,其中最“任性”的一个就表态:我们不用! 它就是白族。

白族是我国排名第15的大民族,约200万人口,主要生活在云南、重庆、四川等地,其中数云南省白族人数最多。

白族是55各少数民族中唯一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民族,同时它也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最接近汉族的民族,有学者称白族历史上极有可能就是汉族。

至于为什么不享受高考不加分,倒不是因为它最接近汉族,而是因为白族的教育水平极高,根本不用加分。

白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姑娘被称“金花”,小伙被称“阿鹏”,一年之中节日不断。

作为最“任性”的民族,看来他们的智商还是很高的。

3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

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

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

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

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

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少数民族是中国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其中,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柬埔寨族、朝鲜族等。

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较为集中的地区,形成了小的社区和聚居区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状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着企业经营和服务业工作。

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也在各行各业的职场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融入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的融合日益加深。

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上海市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了一系列的就业、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利益保障,为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推进多民族共同发展。

只有在一个和谐包容的大家庭中,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上海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分布情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程度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待遇,共同推动上海市的发展和进步。

上海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介绍

上海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介绍

上海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介绍上海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介绍2023上海市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1、烈士子女,2023上海高考可以加分20分。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23上海高考可以加分20分。

3、少数民族: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2023上海高考可加分5分。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2023上海高考可以加分5分。

5、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2023上海高考可加分10分。

2023年上海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2023上海高考可加5分。

就目前来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能够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考生加分项目有以下几个个类别,第一,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分20分。

第二,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分10分。

散居少数民族是指一些少数民族他虽然不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这样的地方在高考的时候就可以加分10分。

第三,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分5分。

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技巧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把握填报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因此,考生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要正确处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

高考填报志愿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特别是一些院校第一志愿满额率高。

但这并不能说明二、三志愿就不再重要。

在每年的录取中,总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志愿,甚至通过调剂、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因此,不能因为第一志愿满额率高就忽视第、三志愿填报。

在各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注意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

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通过政策规定和志愿分数级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择优录取部分高分考生。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制度(2)完整篇.doc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制度(2)完整篇.doc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制度【管理制度】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教育部公布了四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即《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这是对今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细化。

同时也是教育部指导各省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

其中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分瘦身意见》)针对近年高考存在的因“加分”导致的造假、舞弊以及全民奥数热等乱象,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此外,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地方性加分项目也要取消。

五部门文件重申了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规定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加分项目。

一、从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谈起当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发布后,在北京不少人看到保留加分的项目有“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下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可该取消了吧!因为北京肯定算不上“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这个理解看似合理,但是公众可能并不理解,教育部在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与北京市每年享受高考加分的六七千名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不是一回事。

这里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并不是这次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新规定的,在每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都有这样的规定。

五部门这次只是再次重申这个加分项目继续保留而已,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对少数民族加分项目重新做出了“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限定。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

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特长加分一直是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即将参加上海中考的同学来说,了解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中考特长加分一览表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加分政策。

一、艺术特长类加分对于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传媒等方面具备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相关的特长加分。

具体加分项和标准如下:1. 音乐特长加分a. 音乐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音乐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音乐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可加3分;c. 音乐团体集体简历加分:参加过上海市少年宫、学校组织的管弦乐团、合唱团等的学生,可加1分。

2. 舞蹈特长加分a. 舞蹈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舞蹈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舞蹈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舞蹈方面有特长的,可加3分;c. 舞蹈团体集体简历加分:参加过上海市少年宫、学校组织的舞蹈团体的学生,可加1分。

3. 戏剧特长加分a. 戏剧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戏剧表演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戏剧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戏剧表演方面有特长的,可加3分。

4. 美术特长加分a. 美术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绘画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美术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绘画方面有特长的,可加3分。

5. 传媒特长加分a. 传媒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影视制作、摄影等传媒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

二、体育特长类加分对于在田径、球类、武术、游泳等方面具备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相关的特长加分。

具体加分项和标准如下:1. 田径特长加分a. 田径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项目中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田径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田径项目中有特长的,可加3分。

2. 球类特长加分a.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网球、高尔夫等专业特长加分:学生在相关球类项目中具备专业水平的,可加5分;b. 少数民族球类特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相关球类项目中有特长的,可加3分。

15个不加分少数民族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15个不加分少数民族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15个不加分少数民族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

这些省份包括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庆和湖北。

今次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湖北,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江苏提出,自2021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此前,江苏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平行院校志愿中a院校报考民族院校的,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报考其他院校的,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北京则提出,从2021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

根据方案,黑龙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含八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21年取消。

按照2021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保留的基本是《意见》规定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

而过去那些地方性的少数民族加分已经大多取消或减少。

如天津提出,“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只适用于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

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

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在众多的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也是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民族类别来看,涵盖了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

其中,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等人数相对较多。

少数民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一些区域,由于特定的经济、文化或社会因素,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

比如在某些商业繁华的区域,或者是具有特定产业优势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会因为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聚集。

少数民族人口流入上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着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前来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其次,上海的教育资源优质,不少少数民族家庭为了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选择在上海定居。

再者,上海的城市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接纳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这也为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领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专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方面,他们带来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艺术、音乐、舞蹈等领域,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为上海的文化艺术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同时,上海也为少数民族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教育方面,为少数民族子女提供教育优惠政策,保障他们能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在就业方面,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然而,在少数民族人口融入上海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语言交流可能存在一定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导致一些误解和不适应。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文档4篇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文档4篇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文档4篇Regulations on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thn ic minorities in Shanghai编订:JinTai College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文档4篇前言: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本文档根据条例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全文文档2、篇章2: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文档3、篇章3: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全文文档4、篇章4: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文档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欢迎阅读!篇章1: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全文文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居住的由国家正式认定的除汉族以外的各民族。

本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得侵犯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适应本市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新闻出版、文艺创作、影视广播等宣传部门应当做好民族宣传工作,宣传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12.20•【字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9号•【施行日期】1995.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九号)《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九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1994年12月9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居住的由国家正式认定的除汉族以外的各民族。

本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得侵犯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适应本市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新闻出版、文艺创作、影视广播等宣传部门应当做好民族宣传工作,宣传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

各宣传单位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严禁在各类出版物、广播、影视、音像、戏曲和其它活动中出现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伤害民族感情的语言、文字和图像。

第六条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本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民族事务部门是所在地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

市和区、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和所辖地区贯彻、执行有关民族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负有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责。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研录取名单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研录取名单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研录取名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考试制度逐渐完善,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特别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考生的权益,各高校纷纷推出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降分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特殊专业录取等方面,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以下是近几年来各省高校针对少数民族考生推出的照顾政策及名单: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对少数民族考生推出了降分录取政策,即在普通本科招生录取时,对于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可以根据其民族背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同时,北京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招生计划,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更多的录取机会。

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也对少数民族考生推出了照顾政策,包括专门的少数民族招生计划、提前批次录取等。

清华大学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校园环境,鼓励少数民族考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和文化活动。

3.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少数民族考生推出了提前批次录取政策,即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提前录取机会。

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还为少数民族考生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和补贴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4.四川大学四川大学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关注和照顾,设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招生计划,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更多的录取机会。

同时,四川大学还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专门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5.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考生,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照顾政策,包括降分录取、提前批次录取、专门的奖学金政策等。

西南民族大学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吸引更多少数民族考生来校学习。

综上所述,我国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都积极推出了各种照顾政策,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少数民族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

愿我们的国家民族团结更加紧密,未来更加美好!。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2015-12-07截至2014年底,本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总数为42.17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41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在其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了上海日益发达的经济,共同缔造了上海--这颗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东方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原先隐瞒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人土消除了顾虑,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上海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各地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来上海经商、求学以及婚嫁来沪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政治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

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数民族在传统经营的清真饮食店、手工艺工场等基础上,先后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开发公司、上海民族旅行社、上海明珠大饭店等经济实体;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

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回民中学是上海唯-一所以招收回、藏、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

共康、七宝等、中学分别开设了西藏班和新疆班。

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学校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相继办起了民族班,培养了一批文艺、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少数民族人才。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人才荟萃,他们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2篇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一)近年来,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社会融合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就人口数量来看,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逐年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与上海市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态势相吻合。

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既是上海市多元文化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反映。

其次,就分布情况而言,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远郊区县。

由于上海市的景观、福利和经济环境等因素,较多的少数民族选择居住在城区,尤其是浦东新区、徐汇区和长宁区等地。

而一些拥有大型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远郊区县,也会吸引一些少数民族移居到此工作和生活。

这种分布情况反映了上海市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就业机会的分布不均。

最后,就社会融合而言,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在经济、教育和文化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随着政府对少数民族权益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这些积极变化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需求密切相关。

他们在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社会融合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为上海市的多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二)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就就业状况来看,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方面普遍面临一定的困境。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少数民族人口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可能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劳动力工作。

这导致了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弱。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沪公发[2013]166号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沪公发[2013]166号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正文:----------------------------------------------------------------------------------------------------------------------------------------------------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沪公发[2013]166号)各公安分局、县公安局,市局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现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执行意见:一、关于子女投靠(一)原由本市经动员、分配去外省市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支内、知青人员”),现户口已回沪落户的,其子女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回沪落户:1.本市支内、知青人员本人未生育子女,其户口回沪落户前已经依法收养的子女,长期随养父(母)在本市共同生活、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的,可以在养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2.本市支内、知青人员生育的子女,因病、因伤或因身体重度残疾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父母照顾,与父母长期共同生活,且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的,可以在其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

(二)本市支内、知青人员无子女回沪落户的,可以照顾一名未婚、未育、无子女、在外省市未就业、且实际生活基础长期在本市的亲生子女,或符合前述规定的年满16周岁不超过25周岁的一名孙辈,在申请人本人拥有的合法住所处落户。

投靠人如系未成年人的,应当依法委托一名本市常住户口人员代为监护。

(三)外省市人员与本市常住户口居民(在本市户口登记满5年)生育的未成年子女,按下列规定办理:1.父母生育的唯一子女系非婚生,该子女取得《独生子女证》,或其父(母)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以在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2.本市一方因死亡、判刑被注销本市常住户口的,其与外省市人员生育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子女,出生后一直在本市生活的,可以在本市(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如(外)祖父母死亡或不同意落户的,可在本人、亲属或愿意接受其落户人员在本市的合法住所处落户。

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规则

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规则

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规则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规则是根据市教委文件的要求制定的,具体规则如下: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5%):根据高考成绩对考生进行排名,并且按照各科目分数的权重计算总分。

语文、数学、外语的权重分别为15%,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各占10%,理综和文综的权重分别为20%。

考生的总分将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 综合评价(25%):综合评价包括学科竞赛、科研、社会实践、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其中,学科竞赛成绩、省级以上科研成果、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能力等将作为录取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3. 港澳台侨生加分政策:具备港澳台侨生身份的考生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获得加分。

其中,港澳台中学毕业生可以获得25分,港澳台大学毕业生可以获得15分,港澳台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10分,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可以获得5分。

4. 民族加分政策:具备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获得加分。

根据不同的民族身份,考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

5. 高水平艺术、体育特长加分政策:具备高水平艺术、体育特长的考生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获得加分。

根据考生的水平,可以获得5-20分的加分。

6. 自主招生加分政策: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可以根据自主招生政策获得加分。

根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招生方案的要求,可以获得10-30分的加分。

以上就是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规则的主要内容。

根据这些规则,学校将综合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评价、加分政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同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录取机会。

上海落户最新政策2023年

上海落户最新政策2023年

上海落户最新政策2023年上海落户最新政策2023年一、上海居转户1、7年居住证+社保满84个月+前4年1倍社保基数+后4年累计36个月达2倍社保基数落户上海。

2、7年居住证+社保满84个月+中级职称+前4年1倍社保基数+后4年累计36个月达1.3倍社保基数落户上海。

3、5年居住证+5年社保+科创科技企业+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达到3倍社保基数,其余2年时间内至少1倍社保基数以上落户上海4、5年居住证+5年社保+远郊教育、卫生等工作满5年落户上海5、3年居住证+3年社保+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张江科学城骨干人才且在相应地工作满2年落户上海6、3年居住证+3年社保+张江临港且在相应地工作满3年落户上海7、5年居住证+5年社保+五大新城(重点企业)二、上海人才引进1、重点机构员工,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缴纳2年社保,可落户上海2、重点机构员工,持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缴纳1年社保,可落户上海3、重点机构员工,持二级技师证书,缴纳2年社保,可落户上海。

4、持博士学位,可直接落户上海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直接落户上海。

6、企业法人或高管+3年纳税百万+3年3倍基数,可落户上海7、特殊急需或特殊技能型人才+不限社保基数可直接落户三、留学生落户上海留学生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回国2年内到上海工作,根据政策缴纳一定时间一定基数的社保是可以直接落户的:1.世界排名前50学校留学生,直接落户上海;2.世界排名前51-100学校留学生,缴纳6个月社保不限基数;3.国内任意本科+国外高水平大学硕士、国内双一流本科+国外任意大学硕士、国外高水平大学本科,缴纳6个月1倍社保;4.国内非双一流本科+国外非高水平大学硕士、国外非高水平大学本科,缴纳1年1.5倍社保;5.科创企业+留学生高水平院校理学硕士+6个月+不限基数6.留学生高水平院校博士+1个月社保+不限基数7.留学生非高水平院校博士+6个月社保+1倍基数8.留学生创业落户6个月+不限基数+注资50w9. 留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6个月社保+1倍基数+专利等四、应届生落户上海(1)博士免打分直接落户上海(2)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免打分直接落户上海(3)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4)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5)北大、清华、复旦、同济、交大、华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6)上海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本科+五大新城/南北地区可直接落户上海(7)不满足直接落户上海条件的应届本科生,根据打分政策到达72分可以申请落户上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分少数民族各类补贴
(一)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副食品补贴
1、1985年7月,“沪粮城供[1985]368号”文件规定:对本市回族等十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居民,每人每月增发副食品价格补贴一元,由粮管所发放。

2、1987年6月,“沪企[1987]46号”文件规定,本市回族等少数民族居民,每人每月增发副食品价格补贴一元。

职工由单位发给、大中专院校由学校发给,无工作单位居民由粮管所发给。

3、1988年6月,“沪财企二[1988]40号”文件规定:本市在主要副食品零售价变动后给职工适当补贴时,对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二元补贴,由单位发给。

4、1990年5月,“沪财企二[1990]20号”文件规定:从1990年1月1日起,对本市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员的汉族(含其他少数民族)配偶,以及蒙古族、藏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五个少数民族(以下简称蒙古族等五个少数民族)人员,增发二元补贴,其中,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由单位发给一元,另一元由粮管所发给,无工作单位的居民由粮管所发给。

5、1990年5月,“沪财企二[1990]21号”文件规定:从1990年1月1日起,对本市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员的配偶职工和蒙古族等五个少数民族人员中的职工(均含离退休人员),增发二元补贴,由单位发给。

6、1992年6月,“沪财企二[1992]40号”文件规定:本市在肉食品产销改革后,对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一元补贴,由单位发给。

7、1996年4月,“沪财企二[1996]24号”文件规定:本市在牛肉食品实施深化产销改革的同时,对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五元补贴,由单位发给。

根据上述规定,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比其他职工多发给十元,其中,九元由单位发给,一元由粮管所发放;无工作单位的居民只多发给二元,均有粮管所发放。

(二)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伙食补贴
根据“沪财行[1996]15号、沪族发字[1996]第13号”文件规定:从1996年6月1日起,对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如所在工
作单位有职工食堂但没有清真专灶,必须在外就餐的,其伙食补助费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补助五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十五元。

二、民族节日假期
根据1980年2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委、劳动局、粮食局《关于本市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的规定》,“开斋节”假日一天。

如适逢例假日、厂休日等,则不补假。

确因工作需要,离不开工作岗位的,可酌情予以补假。

凡享受“开斋节”假日的职工,不影响考勤和工资、奖金等。

对合同期内的临时工,在“开斋节”假日,工资照发。

三、更改民族成份的规定
根据[政]字[1990]21号文《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1、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2、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自己的民族成份。

6、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7、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8、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及其后裔,或中国人同外国人结婚所生子女的民族成份,按下列原则办理:
(1)加入中国籍的中国人,其民族成份如与我国现有某一民族成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可以申请填报为与我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某一民族,但须在入籍后的两年内申请办理。

(2)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自愿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持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工作部门批准。

(3)父母一方为中国人,或父母一方加入中国籍后已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其具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应填报中国一方的民族成份。

9、过去有关确定、更改民族成份的文件、规定与本规定有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10、更改民族成份所需证明材料:父母双方身份证、户口簿、本人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等)、父母结婚证、本人申请更改民族成分申请书(需户籍所在街道、镇宣传统战科盖章证明)。

四、少数民族外地配偶申报本市户口的规定
根据[1996]沪公[治]8号文《关于外省市(区)少数民族人员投靠本市配偶申报户口规定的通知》
(一)迁沪落户条件
1、女方系外省市(区)少数民族人员,与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结婚,并长期居住在本市(市区7年,郊县5年),可准予女方随带未成年子女(未满16周岁或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在本市其配偶处落户。

2、男方系外省市(区)少数民族人员,与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结婚,并长期居住在本市(市区10年,郊县5年),可准予男方在其本市配偶处落户。

3、外省市(区)农业户口性质的少数民族人员,与本市郊县农业户口性质的人员结婚,其申报户口的条件和手续,按现行的农婚户口政策办理。

4、本市少数民族的居民,与外省市(区)人员成婚的,其配偶的户口申报问题,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二)证明材料要求
少数民族人员投靠本市配偶的户口申报证明材料,除按现行规定须提供证明材料外,同时还需提供:
1、少数民族人口户口所在地区、县民族事务部门出具的少数民族公民的证明。

2、本市拟入户地区、县民族事务部门出具的申报人婚姻状况和在本市连续居住年限的证明。

(所需材料如下:夫妻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外地县以上民族部门证明材料,本市所居住街道、镇宣传统战科证明材料)(三)申报、审核与审批
申报人向拟入户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供所需的各种证明材料,公安派出所受理初审,经分、县局审核后,报市公安局审批。

五、少数民族等中考、高考加分的规定
根据市教委(沪教委基[2002]35号)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2002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
1、根据录取工作第6条中的200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继续贯彻以下加分和降分的录取政策第4点:归侨青少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台湾省籍学生降低8份录取。

由各区县民族宗教般出具证明。

2、所需证明材料:
中考:户口簿、学生证、照顾加分审批表
高考(包括成人高考):户口簿、身份证、学生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