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植物配置设计时,在线条、色彩、树形、比例及质地等方面都应有一定的变化,以充分显现多样性的特点,不会太乱,反而有一种统一感,即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若是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若是变化太多,整体既会杂乱无章,又失去美感,所以设计者要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另外,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时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注意将色彩、体量、数量、质地及比例各异的物种按均衡原则搭配种植,通过规则式和自然式配置手法,得到均衡美,让景观显得稳定大方。

5.2.2、遵循韵律、节奏的原则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形态。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要处理好与周边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在植物的个体选择上,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同时要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木、灌木、藤、地被、草、水生植物的相互配置。可在宽阔的大道两边,间隔地种植一些相同树种的行道树,在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灌木球或灌木,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竟争,充分利用物种间的相互补充,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并具有韵律和节奏的景观,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5.2.3、遵循因地制宜、多样性原则

首先,我们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的原则。应根据当地环境,结合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自身特性,使植物能较好生长。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或能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其次,应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园林需要生物的多样性来支持,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植物和生物共同组合,生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符合自然风貌和规律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6、城市生态公园的功能和意义:

6.1、景观功能

随着我国进入了小康社会,城市中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自然气息、优美园林景观的居住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不仅改善,并美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如今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些生态型住宅,有的将住宅楼建在大型公共绿地旁;有的将山、水、湖泊引入小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2、生态功能

生态公园尊重自然的演替规律,群落结构稳定,减少了人工灌溉和管理,并减少了因使用肥料,农药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能吸引城外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向城市迁徙,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6.3、教育功能

城市生态公园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是人们学习自然环境知识以及野外话动的场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有些生态公园还建有自然中心,作为环境教育、自然活动基地和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进行全日制教学。

7、结论:

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重要基地,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必将扮演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应在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结合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生态格局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应遵循先生态,后景观原则,应用美学原理。生态园林本身又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设计时要与农、林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结合知识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功能,对城市进行绿化改造,最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生活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蔓,景观设计学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从[M ]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3;

[3] 王浩、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 林旭如,浅谈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广东林勘设计,2003 (3)

[5] 张庆费,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切探[J].生态学杂志,2002,21(3):61一64.

[6] 程绪珂.生态园林是坡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A].见程世抚程绪珂文集[C].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161~198.

[7] Bolund,P. Hunhammar. S.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293-301.

[8] Chieaura. A. The Role of Urban Parks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129一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