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班级〔〕姓名〔〕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以下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以下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附答案)专题专练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小学资料系列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小学资料,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附答案)专题专练一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A.和B.结交C.给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A.延续B.伸长C.举D.导引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二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修订稿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五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1]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1]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智慧。
机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在国内外,任何时候都有许多创新思维的例子。
请举个例子。
二孟子年轻时,他的房子离坟墓很近,经常在坟墓之间玩耍。
他母亲说:“这不是我,所以是我儿子。
”于是他搬到了城里,孟子为出售嘉仁街而演奏。
他的母亲说:“这不是我的地盘,我的儿子。
”重新安置在学校宫殿旁边。
孟子在为祖豆打球,以便做出让步。
他的母亲说:“这可能是我的儿子。
”然后他活了下来。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以下单词。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一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 曾子:孔子的弟子;② 女:传“如”;③ 顾:回来;*:猪⑤ T:只是。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2.解释加点的词。
(1)停止妻子((2))也是这样做的。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看完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掉*?为什么?请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作为简短的回答。
四在宋代,田地里有耕耘和植物。
兔子走着,摸着植物,把脖子摔断了。
因为释放了雷并保护了植物,吉福得到了兔子。
兔子无法康复,但作为一个歌唱的国家,他笑了。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小学部编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五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1]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五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白日依山尽》太阳逐渐西沉,只见山峦上一片白云,如同白练一般。
整个山峦就像是被白绢包裹着。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了夕阳的美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夕阳的美景】篇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篇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杜甫】2.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离别时的场景】*(以下省略,共45篇)*篇五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
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
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
④冀.复得兔冀.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
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
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奇其对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 ②③ ④B.① ②④ ③
C.①② ③④D.①② ④ 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
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