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课题2氧气(28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7ceac30b4c2e3f5627635d.png)
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三态变化: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淡蓝色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几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发出碳+氧气二氧化碳盛有灰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此反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为白烟小液滴发出色热生成一种无有刺激性气硫+氧气二氧化硫①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有毒气体火星放出大量生成黑色铁+氧气四氧化三铁①用砂纸打磨过的细铁丝柴②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于瓶底温熔融物使瓶炸裂特别提醒: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1)物质原来的颜色;(2)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3)放出热量;(4)对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其他性质加以描述。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2.氧化反应概念: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注意: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仅仅是指氧气,也可以是含氧物质中的氧,即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但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等。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
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共29张PPT)
![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abb793ec3a87c24028c4b8.png)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C)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 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D)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D、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①集气瓶内事先未装满水,有空气残存; ②没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便开始收集气体
2、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哪个收集的气体更 纯?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固液不加热
固体加热
A
B
C
D
E
制取少 制取较多 可连续制 量气体 量气体 取气体
可连续制 取并能控 制气流
收集装置
气体
空气
空气
气体
气体收集装置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MnO2
S+O2点燃SO2
Fe+O2点燃Fe3O4
Al+O2点燃Al2O3
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空气 降温加压 液态空气 蒸馏 出去的是: 氮气 (沸点低)
留下的是: 氧气 (沸点高)
2、膜分离技术法 以上两种方法均为物理变化
知识回顾:
H2O2——H2O+O2↑
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 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 2、特点 “二不变” :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3、备注 2、在反应前后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3、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4、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 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 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64c25f6169eae009581becf0.png)
二氧化硫
SO2
点燃
•
讨论
1、 水的作用是什么? 答:吸收燃烧生成的有 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 空气污染。
2、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把燃烧匙伸到预先准备好的水里? 答:防止剩余的硫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 污染空气。
•
(3)木炭跟氧气反应
发红,放热
更旺,发白光, 放热,倒入澄清 石灰水,石灰水 变浑浊。 碳+氧气
思考:
1、食品包装袋内为什么要用细铁粉除去其中的氧
气?
答:防止袋内食品跟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腐败。
2、白炽灯灯泡内有少量的红磷起什么作用?
答:除去灯内的氧气,避免灯丝被氧化,从而延长
灯泡的使用寿命。
•
学完本课我应该知道
1、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氧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液态 和固态氧气为淡蓝 色。氧气的密度比 空气大,氧气不易 溶于水。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化性、助燃性)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点燃 ②C+O2CO2( 发白光) 点燃 ③S+O2SO2(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 点燃 ④Fe+O2Fe3O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⑤P+O2P2O5(大量白烟) △ ⑥Cu+O22CuO (红色变成黑色)
)
•
再见
•
点燃 镁Mg+氧气O2氧化镁 MgO
主要现象:红色金属变成黑色 主要现象:耀眼强光 主要现象:耀眼强光
点燃 铝Al+氧气O2氧化铝 Al2O3
点燃 +水H O 石蜡+氧气O2二氧化碳 2
主要现象:生成水雾,反应后倒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
教材P35讨论
点燃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单元 课题二 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单元 课题二 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7e70eb0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2.png)
课题二——氧气【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4)液态与固态的氧气颜色均为。
的密度比空气略;(3)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提示:氧气可以帮助其他可燃物质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本身却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现象如下表:提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红热木炭,复燃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或以上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以表示为:A+B→AB 。
即“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比如动植物的作用,食物的,酒和醋的酿造等。
【要点分析】1.实验过程中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这是因为如果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过快,则硫(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氧气受热,体积迅速膨胀而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也会把中部及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导致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甚至硫(或碳)会因为缺养而熄灭。
2.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注意注意以下操作:(1)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3)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中吸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4)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目的是以火柴梗燃烧放出的热量给铁丝加热,达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50ab9d376baf1ffd4fad47.png)
A+B…
AB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注意: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 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钢铁制品的生锈等。
新课讲解
归 纳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
新课讲解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1: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点击 画面
播放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动画
【实验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说明】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新课讲解
实验2: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 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 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红磷、氧气 硫、氧气 铁、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新课讲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反应。
D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4.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1b2a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1.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19863aa00b52acec7ca47.png)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 出耀眼白光, 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 火星
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
增大受热面积(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中含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7.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 满氧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白磷和硫 C,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 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
• A.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中没有水流入
• B.甲瓶中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 C.甲甲、瓶中乙的燃两烧瓶产物中为固均体,有因此水甲流瓶中入气体减少,乙瓶中的燃烧产物
为气体,且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氧气的体积,因此乙瓶中气体体积基本不变,由
于• 甲D、.乙两甲瓶相、通,乙乙两瓶中瓶的气中体会均逸向没甲有瓶,水最终流甲、入乙两瓶压强相等,都小于 • 原因是 大气压,故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水
•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B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3.(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氧气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能区分化合反应。 4.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及生活中常见的
缓慢氧化。
夯实基础
名师点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 课件 (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05cffd1f34693daef3ed1.png)
今天作业:
• 1.实验室三种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 式和符号表达式各写两边.
• 2.催化剂定义是什么? • 3.什么叫分解反应?什么叫化合反
应?并各举一例. • 4.工业制去氧气的方法是什么?
课题3制取氧气(1)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活动二:实验与探究
编号
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氢 几乎没有气泡冒出,
1 溶液,观察有无气泡,然后用 木条也没有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能反应但很慢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2 化锰, 观察有无气泡,再用 木条复燃。过氧化氢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遇二氧化锰反应加快
3
在实验2结束后的试管中,重 又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新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观 二氧化锰仍然存在
察有无气泡。
快乐合作探究 :
编号
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
加热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 木条没有复燃
1 木条检验。
二氧化锰没有反应
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的木 木条复燃晚,有氧气
2 条检验。
产生,但反应较慢
3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 木条复燃早,有氧气 合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产生,且反应较快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联 系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课题3 制取氧气
相信你会知道: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有:
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f00411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9.png)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RJ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新知导入水中溶解了氧气让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而氧气的这个用途是由它的性质来决定的。
你能说出氧气的一些性质吗?知识点1 氧气的性质新知探究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无色气体淡蓝色液体101kPa -183℃三态变化:淡蓝色固体(雪花状)物理性质101kPa -218℃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现象:木条复燃。
各种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一样吗?硫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表达式:硫 + 氧气 二氧化硫点燃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空气中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时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水资料提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与水蒸气结合会产生酸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实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木炭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表达式:碳 + 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空气中木炭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中,确保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现象明显。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红热,不能燃烧。
表达式: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点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回顾实验,思考以下操作的原因①实验前铁丝需打磨: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有利于铁丝和氧气反应。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③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④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d961bd286bd97f192279e999.png)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1)O2 (2)P2O5 (3)SO2 (4)CO2、O2、N2 解析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符号是O2;(2)白色固体是五氧 化二磷,化学符号是P2O5;(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符号 是SO2;(4)无色无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化学符号分别是 CO2、O2、N2。
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项,液态氧可作助燃剂是氧气的用途,不是
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项,氧气能氧化许多物质,这是氧气 的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知识点二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项目 概念 特点 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木炭、硫等与氧气的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有氧参加反应 木炭、硫、蜡烛等与氧气的反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பைடு நூலகம்溶解
)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答案 B 蔗糖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的过程。
1.氧气的化学性质 (
)
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不活泼,在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如图2-2-3所示,如果A、B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你根 据两圆的关系来回答下列问题。
(1)C表示
图2-2-3
。
(2)请你写出一个属于C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你认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属于 “C”);硫+氧气 二氧化硫属于 (填“A”“B”或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5908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3.png)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课题2 氧气(解析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课题2 氧气(解析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4889f32f60ddccda38a0ef.png)
课题2 氧气【夯实基础】一、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氧气的液体状态是蓝色液体。
固体状态是淡蓝色雪花。
3、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二)氧气化学性质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硫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2)原理:硫+氧气二氧化硫(3)主要事项:在瓶底加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溶于水)3、木炭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红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原理:碳+氧气二氧化碳4、铁丝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变红热,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产黑色物质。
(2)原理: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主要事项:铁丝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在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棒(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预热未燃烧的的铁丝);在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燃着的铁丝不能接触瓶壁(防止炸裂瓶壁);分析:铁丝不燃烧的原因:氧气不纯净;铁丝未打磨表面的氧化物;5、木炭和硫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为什么?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如:硫、铁、和木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例如:硫、铁、和木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3、缓慢氧化是指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和钢铁生锈等。
【典型考题】2020四川广安】“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氧气极易溶于水D.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C【解析】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压强为101kPa时(即一个标准大气压),氧气在-183时时变为蓝色液体,在-218时时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故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 氧气》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 氧气》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4924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4.png)
A. 乙炔+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多变一
B.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C.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D.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2-2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点
检验氧气:将带有火星的木
击
图 片
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播
放
现象: 木条复燃
视
频
结论: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探究新知
【思考】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 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它们?
【提示】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瓶子内,燃 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没 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想一想】在本单元学过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试着 写出这些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 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铁、氧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观看实验视频,总结实验 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焰
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 吸收SO2,防止SO2污染空气
3.与碳反应
物质 颜色
现象
状态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 黑色 C 固体
文字表达式
发出红光
发出白光
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3、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 (C )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4.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 ① ③ ) ①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② 碱式碳酸铜 点燃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③ 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④ 乙炔+氧气 加热 水+二氧化碳 ⑤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即:
A+B
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4.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完成知能B P8--11 完成P36 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可表示为:
A+B
AB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
AB
特点:“多变一”
A+B+ C
是化合反应吗?
ABC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硅 + 氧气 高温 二氧化硅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实验2-1 实验2-3 实验2-4
红磷、 氧气
五氧化 二磷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思考】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分析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层细沙: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与镁反应
现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 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镁+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小结:
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 剧烈。
②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 氧气发生反应。
P35 讨论
实验编号 反应前 反应后生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的物质 的物质
D、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E、氢氧化亚铁+氧气+水 氢氧化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知识小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密度略大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助燃(氧化性)
3.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 能支持燃烧 ) (助燃性)
【说明】这一实验可以用来 检验氧气的存在 :将带有 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
的是氧气。
2、与硫反应
物 颜色
现象
质 状态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硫 S
淡黄色 固体
发出淡蓝色火 发出明亮的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28 张)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DE )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DE ), 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DE )
点燃
A、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B、乙炔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4.与铁反应
物质 颜色
现象
状态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 Fe
银白色 固体
不能燃烧, 只会变红
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生成黑色 固体,放出大量 的热
文字表达式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意事项:
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
硅 + 氧气 高温 二氧化硅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氧化反应的分类
氧化反应 相同现象 不同现象
实例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均是氧化反 应,都放出
热量
剧烈,发光
缓慢,不发 光,不易察
觉
可燃物燃烧、 炸药爆炸
食物腐烂、 植物呼吸、
铁生锈
练习
1、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C )
上述反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物 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目前的定义)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 它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有氧化性。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硅 + 氧气 高温 二氧化硅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分析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课题2 氧气 P33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
在标准状况下(0℃和101.325kPa)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密度略大
不易溶于水
101kPa下
气体 -183℃ 液体 -218℃ 固体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雪花状
1、鱼能在水中呼吸,能生存在水里,这说 明( B ) A、氧气不溶于水 B、氧气能够部分溶于水(不易溶于水)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双选
2、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D )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它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能发光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