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二是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物产对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物产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3.准备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以及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产的含义;了解家乡的物产,能介绍家乡特色物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填写家乡物产表、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家乡物产丰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家乡物产的同时感受家乡的与众不同,产生自豪感,培养学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难点: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节课时,我们游玩了家乡山和水,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一说:我们家乡鹤峰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了我们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其实我们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富饶。

今天大家愿意跟着老师再一次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吗?看到同学们都这么热情,老师很开心,谢谢大家!(2-3分钟)1.游戏活动,新课讲授【活动一】(10-15分钟)吊脚楼一日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1、导语: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54页,跟着老师一起学习《14.家乡物产养育我》。

(板书课题)刚刚我们说到家乡有丰富的物产,那大家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特有的物产吗?请同学们前后两桌6个人为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将组内成员知道的物产写在便利贴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 学生小组交流,老师给予及时地引导。

教师根据收集学生的小纸片进行汇报,在小纸片中看到同学们都写到很多家乡物产:如:土豆,玉米,腊肉等。

其实家乡物产可不仅仅是这些呢?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家乡的吊脚楼,品尝家乡的各种美味,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跟着老师来一次吊脚楼之旅吧!清晨,我们在吊脚楼中醒来,早上我们要干什么呢?洗漱好了之后就要开始吃早餐了,早餐要吃好,同学们你们早餐都会吃什么呢?像同学们说的鸡蛋,豆浆,米粉,豆皮等这一类都是属于我们家乡的物产。

吃完了早餐,我们一起去看看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奶奶在干什么?哪位同学知道?对的奶奶在编制帽子,旁边还有一个奶奶编制好的背篓,这一类叫做竹编制品。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统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的空间,进入“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于责任。

本课通过课前调查、课中汇报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物产,认识本地人与自然的相互滋养关系,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并了解家乡物产背后蕴藏的乡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对家乡的认同与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认知能力较低,视野不够开阔,平时缺少相关观察和体验,对家乡的概念较为模糊,对于家乡的物产只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或一些食品,很少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调查、名片分享、小组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

2. 通过了解家乡物产蕴藏的故事、制作工序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体悟家乡物产对精神的滋养,进而产生对家乡物产的热爱。

3. 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知道家乡的物产与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等有关。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教师:整理课前调查表,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家乡物产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前贴板书:家乡物产养育我)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师:谁能用洪雅话和老师打打招呼?抽生。

3、同学们,你们好!(二)新授活动一:家乡物产米花糖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这样礼物是美食,谁想尝一尝?抽生到讲台,我先不给你们看,你们来猜猜。

(对抽到的生: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我塞到你嘴里。

不说是什么?告诉他们什么味?怎么做的?谁来猜猜是什么?)2、等几生猜了过后,拿出装在纸杯里的炸洋芋说:“给你们揭示谜底,刚才你们都猜对了——炸洋芋。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生动的语言和趣味的故事,向学生传授爱家乡、爱生活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感恩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角度看待事物,认识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并珍惜生活。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学生能够分组合作,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珍惜身边的一切,尤其是生命。

•珍惜家乡的文化资源和物产,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知物产的珍贵性和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问答互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家乡物产养育我》1.让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的家乡和“家乡”这个概念。

2.播放与本课相关的地理或文化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活动二:讲授课文内容1.课前阅读课文《家乡物产养育我》。

2.讲解课文,并重点讲解“粗茶淡饭”、“苦中作乐”等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

3.与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生口头解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三:情景模拟教学1.情景模拟教学:请学生分组,对于所描述的物品或食物,随机口诉它们的品种、产地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高互动的小组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让学生增长知识的机会。

活动四:合作学习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选和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组员,由它们进行代表发言和交流。

3.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策略,如演讲、谈话和写作。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案
1.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
落实目标1,完成评价任务1。
活动一
家乡美食我最爱
1.环节一:说一说
高志哥哥最喜欢吃的是妈妈做到可乐鸡翅,你最喜欢吃的美食是什么?为什么?
2.环节二:尝一尝
学生分享奶制品和薯条,从味觉引导学生畅谈食物的味道、口感、营养等。
2.本课有两个话题:“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第一个话题教材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搜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家乡物产博览会意在告诉我们可以从物产的制作、用途等方面了解家乡物产。绘本故事中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蕴含着乡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物产。我的家乡产什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二个话题呈现了家乡物产与“我”的生活关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产是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恩情怀。
小组合作然后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武利平对家乡物产的推荐,感受到他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荐家乡物产,这是对两个课时内容的升华,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落实目标4,完成评价任务4。
总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代代生活在美丽的乌兰察布市,家乡物产养育我们长大,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我们也要为家乡繁荣做贡献,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为家乡做建设。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说了物产的利用情况,教师从学生不熟悉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在北方国际石材产业园的图片。从交流中知道物产带动了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收入,感受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落实目标3,完成评价任务3。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

(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

(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3)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的班级空间,上传“自己生活中的物产”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了解不同的食品是由不同物品制成,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3.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了解到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3.让孩子们掌握基本食品工艺知识。

三、教学难点1.将所学到的关于家乡物产的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2.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配合授课法;2.讲授法;3.听课及阅读文章;4.实践体验模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家乡”引入思路,让孩子们了解到名著《黄土高坡》中的句子:“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引导孩子们思考家乡的资源和生产力发展。

2. 自学环节提供有关家乡物产的知识,让孩子通过观看多媒体和阅读文章的方式认真自学。

孩子们要自己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

3. 听课环节教师讲解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讲解资源的重要性及使用规定。

通过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资源的义务。

4. 实践体验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口述一道简单的美食,孩子们根据口述,开始手工制作,通过操作让孩子们领悟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落实到实际生活。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通过回答问题、讲述经验、分享感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孩子们形成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

六、板书设计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手工制作食品工艺知识•保护资源的义务七、教具与材料多媒体设备、口述美食材料。

八、课后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作文,并设计一个《保护家乡资源》的海报。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物产入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乐于分享。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家乡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珍惜和感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特产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讨论如何珍惜和感恩家乡物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感情。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体会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多。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但对家乡的物产与自己的生活关系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物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物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和视频。

2.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挂出家乡的图片、标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乡的物产,让学生了解物产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对家乡物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物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3.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4.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

难点 1.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2.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将为大家讲解本次博览会。

(倒计时)各位游客请跟我走。

(敲鼓)威风锣鼓真雄壮,三晋大地美名扬。

今天我们就以鼓声为号令,鼓声一响安静看导游。

二、感受家乡物产多1.各位游客请跟的紧点,随着我的介绍一起来看:小朋友们往这儿看,清徐的葡萄甜又酸,汾阳的核桃长智慧。

接着再往这边瞧,柳林的滩枣甜如蜜,沁县的小米最养人。

排好队伍跟我走,平遥的漆器美如画,黎侯虎带着祝福保平安。

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些展品哪里来?都是咱山西的好物产!这里就是我们博览会的展厅了,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分钟,参观完请坐到座位上。

2.看了前面的展台,其实我们山西的物产还有很多很多。

我得考考大家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山西的物产啊?(生答)你知道个;你一连说了个;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生活中见过、吃过,家里有)是呀,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听完大家说的,我得把腰挺直了,因为作为一个山西人,我觉得真幸福。

这些物产可都是我们山西特有的,别的地方可没有。

其实,我们智慧的家乡人,还把我们好多的物产都编进了一首歌里。

你们想听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要认真听、仔细听这首歌里给我们介绍了多少家乡物产。

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山西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拉面削面、大同皮袄、平鲁栲栳栳、阳泉煤炭、平定砂锅、高平萝卜、晋城葱、夏县莲菜、临县瓜子、汾阳白酒、交城骏枣、武乡柿子、曲沃丁丁烟、介休陈醋)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天天见面,它们在我们的眼睛里发光,在我们的手上把玩,在我们的小肚肚里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与家乡相关的物产和特产;2.理解物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4.培养学生对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的意识。

教学内容1.家乡的物产与特产;2.家乡物产的重要性;3.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物产的兴趣;2.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学习家乡物产1.分小组,让学生谈论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2.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简单的介绍;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步骤三:探究家乡物产的重要性1.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家乡物产制成的;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乡物产,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便。

步骤四: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1.教师出示一些家乡物产被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物产;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家乡物产;3.学生分组,设计一张海报,宣传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物产的重要性;2.让学生进行反思,今后要如何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

教学资源1.家乡特产的图片;2.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的图片。

教学评价1.学生对家乡物产的描述是否准确;2.学生对家乡物产重要性的理解;3.学生对保护和利用家乡物产的意识。

拓展延伸1.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特产的产地;2.增加对家乡物产的分析和研究。

注:本文档以Markdown格式输出,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Markdown编辑器中进行编写和排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

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小牛、小鸟、小兔、大象,它们分别代表我们班的1、2、3、4组。

这节课,它们的目标就是夺得奖杯,你们有没有信心为小动物夺得奖杯吗?生:有!师:既然同学这么自信,那快把掌声先送给自己吧!师:前天,我们充当小记者,游览了家乡的风景。

孩子们,我们家乡美吗?生:美。

师:是啊,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手指课题)师:学会分享,互相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好方法。

孩子们,上节课,已经布置大家去调查、收集家乡的物产,赶紧拿出你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吧!(课件:出示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的物产与同学分享)师:各小组交流得很热烈,哪组愿意跟全班交流分享?生:分享师:这组同学调查到这么多的物产啊!(惊讶的语气)生:分享师:一个等字,说明了这组同学也调查到许许多多的物产!真棒!(赞扬的语气)生:分享师:这组同学补充了这么多,其他小组没有调查到的物产,真是生活的有心人!(惊喜的语气)师:哇,同学们调查了这么多的物产,你们真会调查!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老师也想补充几个。

瞧,这是林墩竹编,我们平时装东西的篮子,它被称为“留得住乡愁”的文化符号。

这是土陶制作,用这样的土陶腌制的蔬菜,清脆可口2这些也都是长泰的物产呢!看来,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家乡这么多的物产。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本课包括“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两个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并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家乡物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家乡有哪些丰富的物产;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物产实物、篮子、采访视频、资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家乡物产知多少1、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家乡有哪些物产吗?2、哇!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青岛的物产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

(板贴课题)3、今天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你们看到有什么了吗?4、现在咱们来把这些物品有目的性地挑拣一下好不好?(给每组发贴标签的篮子,学生挑选相应类别的物品。

)挑拣好以后带着篮子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5、上合峰会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了解了青岛,今年暑假他们都来了。

那我们作为小主人,怎样才能把我们家乡的物产推介给他们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举办一次家乡物产推介会,就把你们篮子里的这些物品推介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推介得好,好不好?二、家乡物产推介会1、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展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们青岛可是三面环海,盛产海鲜,下面我们先请海产品小组来进行推介。

(一)海产品:(1)小组同学佩戴头饰,借助实物,以情景剧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青岛的海产品。

(2)师小结:感谢你们的推荐,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青岛的海鲜这么美味营养,相信外地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4.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材中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的物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家乡物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珍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物产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材料。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布置教室,营造家乡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家乡物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如: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工艺品等。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主要讲述了人类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同时,家乡物产也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珍爱家乡物产,学会爱护自然环境。

1.2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基本物资和方法2.了解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理解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学会珍惜爱护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1.3 教学重点1.细节理解: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珍爱物产、环境保护意识二、教案设计2.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体验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物资和方法,并通过故事和游戏了解家乡物产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物产、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流程1.准备活动:生动的开场白–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掌握的内容,比如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种子的作用等–通过绘制生产农作物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小游戏: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认识农作物的名称和形态2.知识掌握:–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让学生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种子生长情况,从而掌握基本物资和方法–学习故事《种地的小庄园》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性3.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对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珍爱和保护–引导学生珍爱物产、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醒学生爱护自己的家乡,从小做起2.3 教学评估本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珍爱物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老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不同环境对种子生长的影响2.分组讨论中,老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3.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贡献,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等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情境体验法和交际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珍视意识。

14.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特产,认识家乡的发展历程和地理位置;了解父母生活的辛苦和物产与人关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描述、分享、比较等方式,掌握通过观察物产表现了在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的方法,增强好奇心,爱护生态环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护家乡的情感,增强爱国意识,使学生了解家乡物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乡的特产、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以及物产与人的密切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物产了解在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描述法、比较法、分析法、文字和图片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产以及父母生产特产的过程。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分享:教师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2.案例分析: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物产以及与人和产生的关系。

3.探究: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物品,描述特征并扩展思维,讨论物品的来源和用途。

3.总结反思(10分钟)1.做个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整理课堂笔记,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堂扩展1.家乡小食品展示: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通过展示美食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

2.地方志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编写一篇以家乡特产为主题的小文章。

六、教学评估评价学生在各阶段的表现,特别是在探究和总结反思环节的表现。

对于不同阶段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回馈。

七、教学扩展带着学生走访当地的特产生产基地,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于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综合认识和理解。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物产是养育自己的,应该爱护家乡物产。

2.知道家乡物产的好处,学会感恩家乡。

3.学会如何保护家乡物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乡物产的价值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家乡物产与人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设计活动:“看图说话,欣赏家乡物产”。

1.教师准备一些家乡物产的图片,例如:小米、花生、柠檬、香菇等,放在PPT上,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图片中的家乡物产是什么,以及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自由发言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学习新知1.讲解家乡物产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小米是我们的主食之一,花生可以产生花生油、花生酱等,柠檬可以帮助维生素C的摄入量。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些物产会有什么后果,例如: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损等。

3.教师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感恩家乡物产,学生思考如何感恩家乡物产,例如:不浪费粮食、不乱扔垃圾等。

4.让学生再次自由发言,思考如何做到爱护家乡物产。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宣传手册,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物产,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们。

2.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手册内容要求丰富,包括文字、图片等。

3.展示学生所设计的手册,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困难。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家乡物产需求、利用及其价值的短文。

2.寻找本地的小吃或特产,写一篇介绍该家乡物产的文章,阐述保护该物产及其历史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物产对自己以及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保护和感恩家乡物产。

此次教学设计强调了互动、自由发言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的知识。

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形式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
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
课时教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教材包含了“我的家乡产什么”以及“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两个活动主题。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教师准备: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实物。

一、导入
播放《沂蒙山小调》。

1、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可以找多个学生夸家乡)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
(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活动一:我是小导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1、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了你们的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传说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你们还想继续进行旅行吗?
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做领航员呢?
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与汇总。

然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来做领航员。

(注: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家乡的不同,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写“家乡物产调查表”(老师给予及时地引导)
活动二:我的家乡物产多又多(目的: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1、同学代表上来发言: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最后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4、投票评选: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特产?为什么?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师:出示中国物产地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地图和以前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懂些什么?
师:同时展示收割麦子、采摘鲜果、开采石油等劳动的情景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真是仔细啊,了解了祖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不同的环境物产不同。

2.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家乡能种植香蕉吗?为什么?
师再次补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图片,深刻理解环境不同物产不同。

3师: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教材P56)
示例:小梅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小华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
4,合作交流,感悟生活
活动三:编儿歌,玩游戏
师:咱们家乡有这么多好东西,说家乡物产丰富一点也不吹牛,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儿歌好吗?
示例: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河,万条渠,
荷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碧水荡清波。

家乡什么多?鱼多,蟹多。

千条鱼,万只蟹,
装满一箩又一箩。

家乡什么多?贡锻多。

千匹布,万条绢,
陶朱贡锻远名扬。

家乡什么多?楼多,房多。

楼房一座连一座,
欢歌笑语飘满楼,
歌唱家乡新生活。

活动四:物产背后的故事
1、师:枸杞是我们家乡的一宝。

你们了解它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枸杞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
师: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

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
师:你们知道枸杞都可以做什么用。

生:煮稀饭、泡酒、泡茶,八宝茶、枸杞奶,做枸杞酒、做药材。

师: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物产?你了解它们的来历吗?
2、阅读教材P57“千人糕”的来历,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家乡的物产也是许多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

三、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

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