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建平县小塘九年一贯制学校柴汉青
一、教材分析
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趣味性的CAI课件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做出这样的假使: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
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找到苹果的外部特征有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内部特征一般有味道、气味、口感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自己喜欢的动物有没有特征,再延伸到人:同学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是如何去辨认这么多同学的呢?学生一般想到外貌特征,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随便找两个同学向你们说声“HELLO”,同学们能把这两名同学的名字说出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提高了,然后跃跃欲试。这个环节完成后就让学生对以上提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植物、动物、人都可以称为生物,进而推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而我们生物学上就把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称为生物的性状,包括了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苹果,总结其特征,然后延伸到动物、人,归纳出生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生物学就称为性状。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不但容易接纳,而且能很好地理解。
2、通过对苹果的观察,并对动物和人进行说明,学生已经建立起性状的概念,比较容易区分不同的生物,教师可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总结,会从两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都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此外,可用图片或者设计两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位置,有无酒窝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最后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设计目的: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实物的刺激来进行对比,通过游戏的方式和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就是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让学生在游戏中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水平。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趣味,学生易于接受。
3、用多媒体放映几幅亲子间的照片让学生帮孩子找亲人,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用贴近学生的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的现象中去找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易于明白,并上升到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教师可简单讲清漫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父亲、母亲,新生儿和助产士。然后让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 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理念。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的培养
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像”等等
设计目的:要学生通过现象找到对应的理论,对于初二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让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五)板书设计
一、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二、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遗传:亲子之间的性状相似性------副板书,多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