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Facial++Neuritis)[1]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瘫痪)为周围性面瘫。

需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多为对侧的面部下1/4的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球活动和睁闭眼不受影响,额纹也正常。

周围性多为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会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由患侧流出;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引流而外溢。

该病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症状。

此病发生后也不要过度紧张害怕,此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凉引起,应注意保暖,忌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围巾和帽子,避免冷刺激,加重病情。

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营养丰富,易咀嚼的半流质食物;同时尽可能用健侧咀嚼,多食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病可通过针灸、磁热疗法、微波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超短波等治疗方法,也可通过自我面部肌肉的训练,以缩短疾病周期。

在急性期(7-14天内)由于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部分患者伴耳后甚至颜面部肿胀疼痛,此时不宜进行过多的面部刺激。

恢复期(7-60天)是面神经修复最重要的时期,可自己局部按摩,按摩时应轻柔、适度、持续、部位准确;患者还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训练(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天2-3次,每次3-10分钟);局部可干热敷,不提倡湿热敷,可用暖水袋等热敷,敷完后不宜立即出门,应等局部温度正常后才可以外出。

面瘫康复操1.抬眉训练患者用力抬眉,呈惊恐状,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指腹沿眶下缘轻轻按摩再闭眼10次。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造成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亦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

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常为急性发病,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面神经炎的确切病因至今仍未明了,目前主要倾向有:①急性病毒或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免疫或变态反应,常见有疱疹、腮腺炎、麻疹、流感、巨细胞病毒及风湿等,但无有力证据。

有人发现100%本病患者均有单纯疱疹病毒补体结合抗体,而对照组仅为85%,但康复期并不增高;在本病急性患者的面神经外膜也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②遭受寒冷、外伤、中毒等多种因素侵袭,导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③外周因素致使面神经麻痹,如茎乳孔内病变、外伤,对面神经的压迫或血循环运行障碍等。

面神经从桥脑发出以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一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

因此,无论是缺血、外伤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组织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的炎性变性,都必然由此种局部解剖关系使神经受到更为严重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

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

二、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在10~20岁间女性多于男性2倍,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

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Bell麻痹相当少见,10%患者有Bell麻痹的家族史。

任何季节均可发病。

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见,据报道约为0.5%,但用电生理证实有患病对侧面神经的亚临床损害。

通常呈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并于数小时或1~2d内达到高峰,常见发病诱因有感冒、受寒着凉、疲劳等。

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数日即消失,或压迫面神经可产生不适感觉。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经。 • 6.还有莱姆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其他疾病也会波及
面神经。 (鉴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解剖1
解剖2
面神经解剖
• 走行:于脑桥下部的面神经核团发出,沿脑桥下缘 走行,进入内耳孔,经面神经管下行,沿途分出鼓 索神经及镫骨肌神经(病变时出现听觉过敏),最 后经颈乳孔出颅穿过腮腺,分5支,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支、颈支。
口哨。
周围性及中枢性面瘫鉴别
特征 面瘫程度 症状表现
恢复程度 常见病因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 作丧失
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 配),皱额、皱眉及闭眼 动作无障碍,病变对侧下 部面部表情肌瘫痪;
脑出血管疾病及脑部肿瘤
流病学
1.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岁多见, 发病急骤,无任何征兆,如清晨突然发 现患侧口角漏水、进食卡塞、嘴歪鼻斜 等。 2.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面神经的支配
• 为混合神经,主要成分是运动神经,司面部表情运动。 • 运动纤维: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部表情
肌(即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颊肌及口轮匝肌)及耳 部肌、枕肌及颈阔肌等。 • 感觉纤维:最主要的成分是味觉纤维,分出鼓索神经加 入舌神经,司舌前2/3味觉;其次分布于耳部,司内耳、 外耳及外耳道皮肤之感觉,病变时产生耳痛。 • 副交感神经纤维:司泪腺、舌下腺及颌下腺分泌。
◆2段 镫骨肌神经以上受累:除上述外同时有 听觉过敏;
◆1段 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上述外+乳突部疼 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骨膜疱 疹,称Hunt 综合征。
查体
◆面神经运动: 颞支:皱眉、皱额 颧支:用力闭目,使眼睑不被
检查者扒开 颊支:笑、露齿、鼓腮 下颌缘支:噘嘴、吹口哨 颈支:使口角伸向外下,冷笑 (观察有无瘫痪及两侧是否对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又称贝耳麻痹,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瘫痪,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男女均可受累,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受累。

2、病程急性发病,一般在1周内病情进展达高峰,大多数病人在数周内恢复,少数病人遗留轻微面瘫或不能恢复。

3、症状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部分患者伴同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患侧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角流涎。

部分病人可有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可出现连带动作、面肌痉挛、耳鸣、鳄鱼泪等后遗症。

4、体征患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动作。

同侧额纹和鼻沟变浅,口角低垂。

【诊断】
根据病史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Ramsay-Hunt 综合征除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常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

2、各种原因所致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仅限于病变对侧面下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面上部肌肉不受累。

【治疗】
1、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急性期可用强的松20~40mg/d或10mg 每日3次口服,1周左右减量。

(2)B族维生素治疗可选择维生素B1100mg/d和或维生素B12100~500ug/d肌肉注射。

2、按摩或电刺激或针灸刺激瘫痪肌肉。

3、穴位注射可用维生素B12100mg于患侧面部分穴位注射,每日1次。

4、急性期茎乳突孔附近的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治疗。

5、对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可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护角膜。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简介面神经炎,又称为临床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痉挛和疼痛,导致面部表情的异常和困扰。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面神经炎的常用治疗方法,旨在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肉松弛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

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肌肉松弛剂肌肉松弛剂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作用来缓解肌肉痉挛。

常用的肌肉松弛剂包括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它们可以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提供一定程度的疼痛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减轻面神经炎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它们可以通过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来减轻症状。

镇痛药镇痛药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感。

常用的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感知来减轻面神经炎的疼痛症状。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面神经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局部的舒缓和康复效果。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按摩、牵引和康复训练等。

热敷热敷是通过应用热源来促进面部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的改善。

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物品进行热敷。

每次热敷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

可以使用指尖或按摩器对面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

按摩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牵引牵引是一种通过施加拉力来拉伸面神经和面部肌肉的治疗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物品,如牵引器或按摩仪器进行牵引。

牵引的力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进行1-2次。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功能练习来恢复和加强面部肌肉的功能。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一)概念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

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

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这个也是面瘫中相对较轻的一个类型,预后良好。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

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二)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脉络空虚2、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3、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三)辨证分型将面瘫的症状分为2种,一个是它的主症,另一个则是它的兼症。

1、主症(1)急性发病,常于睡醒发现(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3)患侧额纹、不能作蹙额、皱眉等动作(4)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歪(5)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

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合,会露出一条缝隙,同时这只眼睛会出现流泪比较多的症状,不自主的泪多,又叫做鳄鱼泪。

(6)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作露齿、鼓腮等动作为什么口角歪斜是偏向健侧呢?因为两侧面神经本是同时协调肌肉作运动,一侧瘫痪后不受本体控制,只有健侧肌肉收缩并牵拉,故偏健侧。

2、兼症(1)部分患侧初起耳后、耳下疼痛。

(2)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变波及鼓索神经)(3)听觉过敏(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炎的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哪些面神经炎属于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表现为一种周围性神经损害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

这种疾病主要于季节交替时发生,发病原因目前不完全确定,多认为机体遭受风寒,病毒性感染等所导致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

而面神经管作为骨性管道,无弹性空间,在面神经发生炎性水肿时则对面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所支配的面部肌肉瘫痪。

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年龄或性别之分。

发病后机体产生不适,讲话漏风、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症状影响到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等活动,面貌的改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的情绪。

因此,我们对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1、面神经炎的特点面神经炎的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无特殊,以单侧发病为主,双侧发病相对比较罕见。

患者发病侧的面部肌肉瘫痪,额部的邹纹变浅或者消失,不能邹眉毛,闭眼无力、患者做龇牙动作时口角偏斜,患者在进行闭眼时出现贝尔征(Bell sign),即眼球向外向上转动时露出白色巩膜部分。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眼睑外翻现象,导致眼泪流出受限,即泪液无法顺利进入鼻泪管,难以流出眼外。

因肌肉瘫痪,吹口哨、撅嘴等动作无法顺利完成,并且在鼓动腮帮时患侧口角处会出现漏气现象,患侧不能完成喝水、进食以及漱口等活动,因面颊肌瘫痪的影响导致进食的食物容易在患侧滞留。

当鼓索以上的面神经受累后,除了发生上述症状表现以外,还会影响到患侧舌前2/3味觉功能。

如累及至蹬骨肌支以上时,会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反应。

当累及至膝状神经节时,会出现患病侧面部肌肉瘫痪、味觉减退、听觉过敏,鼓膜和外耳道部分出现疱疹,称做亨特(Ramsay-Hunt)综合征。

2、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面神经炎是一种对人们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如果恢复不佳,可以影响心理健康,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

因此,一旦发病,必须予以重视,积极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并在确诊之后积极治疗。

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面神经炎又称为颏下神经痛或贝尔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面神经炎临床上常见,但其病因和诊断标准仍有一定争议。

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1.症状:典型的面神经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面部部分或完全麻痹,伴随着一侧假性面瘫。

患者常有耳痛、耳变声、干眼、口干等症状。

在面神经炎的初期,患者可能感到耳朵后的疼痛或不适,然后出现面部的麻木感。

2.体征:面神经炎最明显的体征就是面部的运动麻痹,即面部表情肌无力,一侧口角下垂,不能收缩眼睑、鼻孔和额肌。

此外,还要检查听力、耳、鼻和咽喉的状况。

3.实验室检查:面神经炎的诊断一般不需特殊实验室检查。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或辅助诊断:血液检查(检查血糖、感染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4.排除其他病因:面神经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脑卒中、颅内肿瘤、颞颌关节病变等引起的面瘫。

因此,在诊断面神经炎时需排除这些可能的病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判定。

此外,面神经炎的进展通常较快,多数患者在2周内病情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康复。

因此,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面瘫,应考虑其他可能原因的存在。

总结起来,面神经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和排除其他病因,综合分析确定。

对于复杂或不典型的病例,可以通过辅助检查如MRI、血液检查等来辅助诊断。

诊断的关键是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并结合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面神经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定义: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面部肌肉瘫痪。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单侧。

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

病因: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

常见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的病人。

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

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并发症面瘫面瘫恢复后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面部症状,主要有:1、面肌纤维性痉挛:变性的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表现为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过深。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1nervepa1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1neuritis∖Be11麻痹(Be11pa1sy)r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

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西医和中医的神经科、神经外科、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形科、电生理、超声科、影像学等学科专家,编写完成本指南,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01、发病机制1.1 西医病因与病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如潜伏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有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早期发生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早期髓鞘出现水肿,晚期可出现轴索变性,其中以茎乳孔及面神经管内部分最为显著。

面瘫(面神经炎)常见问题解答

面瘫(面神经炎)常见问题解答

面瘫(面神经炎)常见问题解答前言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其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面神经炎影响患者的容貌和面部功能,一旦得病患者会感到焦虑、恐惧。

得了这种病,该看什么科、吃什么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好、是否需要针灸治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是否能够自愈、是否会复发、该怎么应对才是最合适的方法、会不会留有后遗症、得了后遗症怎么办等等,均成为面神经炎患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

为了使基层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更全面的认识这种疾病,做到正确诊断、科学治疗、合理康复,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并搭建学术平台,选取该领域资深专家,结合近年来医生和患者最常见的问题,编写了这部面神经炎科普作品。

针对各种庞杂的专业知识和晦涩的专业术语,尽量深入浅出,使用通俗的语言、简洁的回答、明确的指导去解决大家心中的疑问,希望在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为面神经炎患者铺就一条科学有效的康复之路。

第一部分概念与发病1.什么是面瘫?面瘫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面部肌肉瘫痪,是一种复杂的面部疾病,其发病原因大多与受凉、感染、创伤、全身性疾病或先天因素有关。

面瘫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运动功能障碍,部分面瘫发病初期可仅表现为面部不适,耳后疼痛或头痛等症状,患者或可出现额纹消失、眼角下垂、流泪、鼻唇沟变浅、患侧口角喝水流水、齿颊部留饭、口角歪斜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头晕、耳鸣、味觉下降等表现。

症状表现不同的面瘫,可能源自于不同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故对其症状需要全面了解和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对于疾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尽量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因不清而引起病情加重、迁延难愈,甚至产生其他不良疾病结局的情况。

2.中医对面瘫是怎样认识的?面瘫在中医中称为“口僻”,早在《灵枢》中便将面瘫称为“口喎”“僻”“卒口僻”“口眼喎斜”,是指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因风致病的疾病。

《金匮要略》称之为“喎僻”;《诸病源候论》称为“风口喎候”;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为“吊线风”,后世医家多称之为“面瘫”“口眼喎斜”“吊线风”“歪嘴风”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1.表情肌瘫痪 ➢ 多见于单侧。 ➢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 患侧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 ➢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露齿时更明显)。 ➢ 口轮匝肌瘫痪,会出现吹口哨、鼓腮漏气。 ➢ 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龈,口水或汤水可从患侧口角漏出。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发病机制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会导致神经 受压。
病理表现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 部分尤为显著。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是否受损。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诊断要点
•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 注意与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膜炎等继发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相鉴别。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使功能恢复。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常选用 泼尼松30~60mg/d,每天1 次顿服,连续服用5d,之后 7d内逐渐停用。
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的患者,根据情况尽 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 皮质激素,特别是对于面肌 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面神经炎护理常规

面神经炎护理常规

面神经炎护理常规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Bell)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

一.病因受凉、感染、中耳炎、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缺血、水肿等均可以引起发病。

其病理改变局部神经水肿外,严重者并发髓鞘脱失、轴突变性。

二.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口角歪向健侧(露齿时更明显)。

2.病初可有麻痹侧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少数病人可有茎乳孔附近及乳突压痛。

三.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使功能恢复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四.主要护理诊断1.身体意像紊乱—与面神经麻痹所致口角歪斜等有关。

2.疼痛:下颌角或乳突部疼痛—与面神经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有关。

五.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休息与修饰指导:急性期注意休息,防风、防寒,尤其患侧耳后茎乳孔周围应予保护,预防诱发。

外出时可戴口罩,系围巾,或使用其他改善自身形象的恰当修饰。

3.饮食护理:进食清淡饮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有味觉障碍的病人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指导病人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患侧滞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4.预防眼部并发症: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者予以眼罩、眼镜遮挡及点眼药等保护,防止角膜炎症、溃疡。

5.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天数次,每次5-15min,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六.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消除诱因和不利于康复的因素。

2.日常生活指导: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受凉、感冒而诱发。

面瘫未完全恢复时注意用围巾或高领风衣适当遮挡、修饰。

3.预防并发症:指导进食清淡软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Bell’s Palsy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 熟悉其治疗原则; • 了解本病的概述、病因。
概念
面神经炎又称Bell 麻痹,是指茎乳孔以 上面神经管段内面神 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 性炎症。
Definition
• Facial weakness of the lower motor
p
a
l
s
y
.
病因及发病机理
面部受凉 血管痉挛 缺血、缺氧及水肿 面神经麻痹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孕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 易感人群
病理:
• 炎性水肿、脱髓鞘, • 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
临床表现1
1.见于任何年龄 2.无性别差异 3.多为单侧 4.病前常有面部受凉史 5.病初常有患侧的外耳道、耳 后或下颌角区疼痛
核下性
面肌痉挛 倒错现象 联带运动
面神经炎的辨证用药
辨证分型
风痰 阻络
瘀阻 面络
风寒型
风热型
正虚型
面神经炎的辨证用药
风寒型
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 白,脉浮 紧。
小续命汤±
风热型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
正虚型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 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体针疗法
随证加减: • 风寒证加风池、外关; • 风热证加风池、曲池; • 抬眉困难加攒竹; •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 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 针刺操作要点:

医学知识之面神经炎

医学知识之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指面神经管内段(茎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多因局部吹风受凉后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面瘫。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青壮年多发,部分病人发病前数日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痛疼。

病史询问应注意发病前有无面部受凉受风吹等诱因,多数病人于晨起洗漱时突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或歪斜,表情不自如,前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

二、查体发现:1.周围性面瘫,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2.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前2/3味觉障碍。

3.蹬骨肌分支受累可发生听觉过敏。

4.膝状神经节受累,外耳道出现疱疹,称(Hunt氏综合征)。

三、辅助检查:1.内听道X线片正常。

2.电生理检查、面神经MCV减慢,面肌EMG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

四、鉴别:应与引起急性周围性面瘫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腮腺炎或腮腺部肿瘤、桥小脑角肿瘤等。

【治疗措施】一、改善微循环,减轻局部水肿,营养神经。

706代血浆500ml+胞二磷胆碱500mgV D1次/d7~10天为一疗程,强的松30~40mg1次/d口服,一周后渐减量,维生素B1 30mg2次/d口服,维生素B12 100~500ug肌注 1次/ d。

二、理疗:急性期茎乳孔附近部位给以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

三、保护暴露角膜,防止结合膜炎发生,涂眼膏,戴眼罩。

局部保温,按摩均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四、中药:牵正散(僵蚕3g、全蝎3g、白附子3g)共研未,每日服3g。

五、针炙:急性期过后,如不恢复可配合针炙治疗(取穴颊车、地仓、耳门、牵正等穴)。

英文名称: facial neuritis;neuritis faci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炎特点


起病急 发病率高 病程长 疗效明显 后遗症少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好发于年轻人 发病率:15-40/10万
患病率:320.3-432.4/10万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 Episode Mechanism)
内在因素:
狭窄的骨性管道 外在因素: 位置较表浅 痉挛 局部血管 缺血、缺氧、水肿 面神经容易受累
减轻水肿 :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10~15mg/天,7-10天 泼尼松(PDN; Prednisone) 1 mg / kg 5 天,以后7日内逐渐减量
急性期治疗原则
(Stage of Acute Therapeutic Principle)
改善循环: 706代血浆、低右 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类、胞二磷胆碱、
(Clinical Situation)
临床特点
无年龄、性别差异
常有面部受凉史 多为单侧 病初耳 后疼痛
临床表现
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部、眼部、鼻部、颊部、口 角、 颈、 诧言改变、进食 味觉改变 听觉改变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Ramsay- Hunt Syndrome)
定 位:膝状神经节受累 定 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临床 表现: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 听 觉过敏, 唾液、泪液分泌障 碍,耳内疼痛,外耳道疱疹
痛:面神经管减压术
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
鳄泪
征:环路切断术
鳄泪综合征(Crocodile Tear Syndrome)
面神经炎后,由于长出了新的神经纤维,导致 传至口唇肌肉的神经冲动反而刺激泪腺,结果咀 嚼食物时病人会流泪。
预 后 (Prognosis)
(Therapeutic Principle)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
• 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Neurology, AAN)颁布类固醇、 无环鸟普以及外科方法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 指南,2004年再次肯定该临床指南
急性期治疗原则
(Stage of Acute Therapeutic Principle)
面瘫时面神经肿胀示意图

理 (Pathology)
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丌同程度的 变性,以颈乳孔和面神经管部位最为明显。
面神经的解剖
(Anatomy of Facial Nerve)
面神经管横断面解剖示意图
骨管壁
疏松结缔组织
动脉 静脉
神经外膜
面神经
特点:骨管内主要含有神经与血管,类似颅腔内构成
治愈率85% 10%预后较差
较差 自然转归 痊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鳝鱼血“偏方”敷治面瘫

民间偏方 “鳝鱼血治面瘫”,鳝鱼血有很
强的粘性,可以起到拉伸肌肉的作用,丌排除能 缓解症状。但并丌能真正治疗面瘫。
| 祖传专治面神经麻痹症 | |复正膏 王新民 ||地址:陕西耀县城关塔坡路58号|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丌知道面瘫有很高的自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面神经走行示意图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面神经管 面肌
孤束核
膝状神经节
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
上泌涎核
副交感纤维
下颌下神经节
颌下腺
翼腭神经节
泪腺
脑 干(Brain Stem)
动眼 三叉


面 听
舌咽 副 迷走 舌下
面神经的走行示意图
面神经分支示意图
临床表现
面神经炎
(Facial
Neuritis)
重点内容
临床表现
急性期治疗原则
(Focal Point)
周围、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面神经炎
面神经管内面神经 的急性非化脓性炎 症 (Bell’s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Bell’s麻痹
1806年Bell首次记载了一侧眼睑闭合丌
能、流泪的病例;1821年详细描述了临床表现
双 侧
受 累
单 侧
无受累
脑脊液
蛋白---细胞
无变化
鉴别诊断
桥脑病变
病因 其他颅神经 脑脊液 锥体束征 炎症、肿瘤、血管 外展动眼 异 常 阳 性
面神经炎
受 凉
无 无异常 阴性
鉴别诊断

面神经管的邻近病变
(中耳炎、乳突炎、术后、骨折等)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手术、外伤、腮 腺、淋巴结病变)
治疗原则
血管痉挛
感染、病毒
压迫、肿瘤、 创伤
炎症反应
面神经微 循环障碍
N供血障碍
管内水肿、 嵌压
传导阻滞
神经变性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核)特点
混合神经 位于桥脑
最大的脑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的功能
面部表情肌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泪腺、颌下腺(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的味觉(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外耳感觉信息
周围性
鉴别要点
中枢性面瘫
定 病 额 位 因 纹 核以上 脑血管病、脑瘤 无变化
周围性面瘫
核以下
冷风侵袭
消失


无变化
中枢性舌瘫和偏瘫
患侧增大
听觉过敏
合并症
鉴别诊断
吉兰—巴蕾综合征 桥脑病变 小脑桥脑角病变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面神经管的邻近病变
鉴别诊断
吉兰--巴蕾
周围性面瘫
其他神经
面神经炎
无其它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6) 外展、病理征+(2) (5) 有听力、前庭+(2) (4) 泪腺障碍、外耳+(3) (3) 听觉改变+(2)
(2) 味觉、唾液腺障碍+(1)
(1) 周围性运动瘫痪
鉴 别 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面瘫的分类
中枢性
面瘫 周围性
其他
面神经麻痹(Hunt综合征)
面 瘫
( Facial Paralysis)
周围性面瘫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同侧面肌完全性麻痹
中枢性面瘫 (Center Facial Paralysis)
丌引起额肌瘫痪
额肌的面神经核上纤维来自两侧大脑半球,而其余的面肌则仅受对侧中央前回控制
面瘫鉴别
中枢性
神经生长因子
理疗
中医中药治疗
预防角膜炎
恢复期治疗原则
(Stage of Recovery Therapeutic Principle)

促进神经传导的恢复
加强肌肉收缩功能
后遗症期治疗原则
面肌 痉挛: 疼 面 瘫:
面神经结扎术
(Stage of Sequela Therapeutic Principle)
愈率,许多患者仍被伪医学蒙蔽;还有丌少患者 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他们至今仍在丌断地寻 找改善面容的良方
面神经的检查方法
面部表情肌运动的检查
观 察: 对称、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
表情动作:蹙额、邹眉、闭眼,露齿、鼓颊
辅助检查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检查 正常 面神经传导速度
诊 断
受凉史
(Diagnosis)
急性起病
周围性面瘫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