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试井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2 试井的基本原理

2 试井的基本原理
7
一、 煤储层特性
4.多孔介质的渗流性the seepage flow property of the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空间至少有一部分是互相连通的,流 体能在这部分连通的孔隙中流动。多孔介质具有让流体通过 的这种性质叫渗透性。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叫做“有效孔隙 体积”。即使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有的也是无效的。例如: 带有“死端”的孔隙(或称“盲孔”),也就是孔隙与通道 之间仅有一个窄的出口。这种孔隙当中几乎没有流动发生。
20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两边同除以△r,取△r →0的极限值,得到连续方程
∂ ∂ρ − ( ρq) = 2πhφr ∂r ∂t
式中:ρ-流体密度,g/cm3; q-流体流量,m3/h; h-地层厚度,m; r-半径,m; φ -孔隙度,%; t-时间,h; ∆r -外半径与内半径的差,m。
1-1
21
17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所有试井均是通过钻孔向储层内注入或抽取一定量的流 体,使储层压力发生瞬间变化,通过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利用渗流理论计算各种储层参数。 (一)压力不稳定试井理论 (二)连续方程的解 (三)井筒污染 (四)井筒储存效应 (五)多相流总淌度、储存系数与总流动速率 (六)多相流条件下的有关公式的变化
16
一、煤储层特性
7. 流体渗流的特点——复杂性
① 多孔介质的复杂性,包括孔隙空间,几何形态的复杂性。 孔隙类型包括孔隙、裂缝、溶洞,几何形态包括孔隙喉道 大小、分布、油气藏几何形态。 ② 流体的复杂性,流体包括油、气、水;油包括轻质油、重 质油、稠油、凝析油;气包括干气、湿气。流体的复杂性 还包括多相相态变化。 ③ 参数的复杂性,包括未知参数多、变化大且快,其分布是 复杂的、随机的、模糊的。

油气井试井原理与方法

油气井试井原理与方法

谢谢
THANKS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多相流试井技术
多相流的流动特性
多相流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需要研究其流动规律,以便更好地 进行试井分析。
相分离与计量技术
多相流试井中,需要进行相分离与计量,以获取各相的流量、压 力等参数。
多相流模型与软件
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多相流模型,并开发相应的软件,以实现多 相流试井的数值模拟和预测。
生产曲线分析
通过观察油气井实际生产 数据,分析产能变化和影 响因素。
储层参数估计
地层渗透率的测定
利用试井数据,通过分析压力响应,估算地层渗 透率。
地层压力的确定
通过试井测试,了解地层压力分布和变化规律, 为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储层边界的识别
通过压力曲线的变化,判断储层的边界位置及连 通性。
04 试井应Hale Waihona Puke 实例压力恢复分析02
通过测量关井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评估地层渗透率和压力状
况。
压力瞬变分析
03
通过向地层注入或抽出流体时压力的变化,了解地层特性及井
筒状况。
产能分析
01
02
03
流入动态曲线
描述油气井在不同产量下 的稳定压力表现,用于评 估产能和地层参数。
采油指数
衡量油气井产能的一个重 要参数,由产量和对应的 压力梯度组成。
CHAPTER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类型识别
通过试井资料分析,确定油气藏的类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等, 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油气藏压力和产能评估
通过试井测试,获取油气藏的压力和产能数据,评估油气藏的开采 潜力和经济效益。
油气藏边界和连通性判断
通过试井资料分析,判断油气藏的边界位置和储层之间的连通性, 为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试井原理与解释

试井原理与解释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 稳定状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制度 ,即改变流量(或压力),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 压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 不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个新 的平衡状态。这种压力扰动的不稳定过程与油藏 、油井和流体的性质有关。 因此,在该井或其它井中用仪器将井底压力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出来,通过分析,就可以 判断井和油藏的性质。这就是不稳定试井的基本 原理。
不稳定试井分析的用途: 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压 裂) 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 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 地层 压力 探测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和井 间 连通情况
结合ld10-1 昨天,中法地质对A2井进行变产量试井,电 潜泵在30Hz生产6小时,计量产量。同样测 量35Hz、40Hz、45Hz下6小时的产量。同时, 记录井底压力数值。
2、确定两井之间的连通性 、
1、干扰试井(Interference well test)A井施 加一信号,记录B井的井底压力变化,分析 判断A、B井是否处于同一水动力系统。 2、脉冲试井(Impulse well test) A井产量 以多脉冲的形式改变,记录B井的井底压力 随时间的变化信息。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
试井研究的实质是:
试井中实际是:
–控制产量 产量Q 测量压力: 压力降
压力恢复
时间
时间
2、试井的种类
试井
产能试井
稳定试井 等时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
不稳定试井
单井井 探边测试 干扰试井 脉冲试井
(1)产能试井
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
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 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 (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 无阻流量

试井技术介绍

试井技术介绍

试井的数学模型
01
02
03
达西定律
描述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 的渗流规律,是试井分析 的基础。
产能方程
描述了储层产能与储层参 数之间的关系,是试井分 析的核心。
压力恢复方程
描述了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是试井分析的重要 工具。
试井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构建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建立 物理模型,模拟储层的渗 流过程。
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井数据量大且复杂,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 引入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实现对试井数据的自动处理和分析,提高试井效率和准确性。
高压油气藏的测试
对于高压油气藏,试井技术需要面对更高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如何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和准 确性是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设备,确保测试的安全性和 准确性。
多相流体的测试
油气藏中常常存在多相流体,如何准确测试多相流体的性质和流动特性是试井技术面临的 挑战之一。需要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设备,实现对多相流体的准确测试和分析。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层参数的准确测量和解释, 为油气藏的评估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试井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01
02
03
04
直接测量地层参数
通过直接测量地层参数,如渗 透率、孔隙度、压力等,为油 田开发提供准确的地层信息。
快速、准确
试井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 准确地获取地层信息,为油田
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适应性强
试井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 藏和不同的开发阶段,可以根
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P2 )

0
至今,试井涉及的问题都和上述基本 方程的解有关
上述基本方程要求解,必须配上初始 条件和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又包括内边 界条件(井点的条件)和外边界条件 (模型外边界条件)
由于内外边界条件的不同给法,就得 到了各种不同的解,这就构成了试井书 上数不尽的解,或试井模型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七.渗流特征和试井模型 八.基本典型曲线
稳定流压接近自喷最小流压(例如,取 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 个工作制度。
• 一般测试程序 • 1.测地层压力 •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 2.工作制度程序
•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 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 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 3.关井测压
•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 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 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 程表示:

q Jp p
• 式中:q——产量,m3/d • J——采油指数,m3/d·MPa • ΔpP——生产压差,MPa
• 给前式加上表皮效应,并将自然对数变成 常用对数得:
pwf

pi

2.21076qB
Kh
lg
t

lg
K
Ct rw2
0.86859S 1.90768
• 式中 q——地面脱气原油产量,m3/d; • B——原油体积系数; • μ——地下原油粘度,mPa.s • K——地层有效渗透率,10-3μ㎡ • ——油层有效厚度,m; • ——生产时间,h; • φ——油层孔隙度; • Ct——总压缩系数,1/MPa • rw——井的半径,cm • S——表皮效应;

jbs14典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双重+垂直裂缝+水平井)

jbs14典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双重+垂直裂缝+水平井)

展是逐步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由线性化逐步发展为非线性化。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图1
点源解流动示意图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图2
有效井径示意图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图 3 单线性流示意图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图4
双线性流示意图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图5
三线性流示意图
垂直裂缝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式中:

f Cf

f
C f m Cm
m m Cm

Ei x
f Cff

kf

f
m

2 rw
2 rw k m kf
a
1
—幂积分函 数。
双重介质油藏的常规试井分析


弹性储容比:裂缝系统的弹性储容量占整个系统 弹性储容量 的百分数。 窜流系数: 表示基岩向裂缝系统中的窜流难易程度的大 小
Ei at Ei at
双重介质油藏的常规试井分析
双重介质油藏的常规试井分析
t pwf ~lg t p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始直线段, 反映了裂缝介质系统的 均质特性。第二条直线 段反映整个裂缝和基岩 作为一个均之系统的流 动
双重介质油藏的常规试井分析
比较式(3-58)和式(3-59),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2.121 10 3 qB m1 m2 m kfh
2 rw k m kf
对于压力恢复测试,利用叠加原理则有:
pi pwf t p t qB t Ei a t p t Ei a t p t ln 2 345.6k f h rw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第Ⅲ段出现水平段,这是地层中产生径向流的典型特征。用它来确认半对数中的直线段。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三、稳定试井
气井常见的稳定试井方法有四种.即一点法测试、回压法测试、等时试井 测试和修正等时试井测试。下面分别介绍各测试方法及所取得的资料。
稳定试井—一点法
一点法测试是只测试一个工作制度下的稳定 压力,其测试时的产量及并底流动压力变化。
一点法测试的优缺点: 对于探井缺少集输流程和装置时,一点法测
因此,在该井或其它井中用仪器将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 量出来,通过分析,就可以判断井和油藏的性质。这就是不稳定试 井的基本原理。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2.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设想在井筒周围存在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这 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 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 或趋肤效应)。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一、试井及其分类
2、试井的分类
试井
稳定试井
不稳定试井
单井试井
多井试井













试 井
等 时 试 井
恢压 探 复降 边 试试 试 井井 井
脉 冲 试 井
干 扰 试 井
试井基础知识培训
一、试井及其分类
3、稳定试井可以解决的问题: (1).求取气井产能方程,二项式A、B系数; (2).求气井无阻流量; (3).为合理配产提供可靠依据;
识别均质无限大油藏的典型双对数特 征图。它的形状象一把“两齿叉子”。 可以分成三段来分析。
第Ⅰ段是“叉把”部分,这一段双对数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合二为一,呈45°的直线,表明 是纯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期段。

试井解释原理

试井解释原理

•(5)线性流动
• 线性流动就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流线相互平行 。 • 可能出现“线性流”的情况:平行断层所形成的条带地层,离井稍远区 域流动;无限导流垂直压裂裂缝井;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时。 • 线性流在压力曲线上的表现特征:压力导数成1/2斜率的直线。
•(6)双线性流动
•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是指进行水力压裂的井,当加入的支 撑剂沙粒配比是当时,裂缝中的导流能力与地层的导流能力 可以相比拟。此时除垂直于裂缝的线性流外,沿裂缝方向也 产生线性流,因此成为双线性流。 • 双线性流产生于有限导流的垂直裂缝。
•2、“试井”、“生产测井”、“测井” 差别
• 由于“试井”和“生产测井”同样都是使用绳索( 电缆或者钢丝)向井中下入仪器,测取资料进行研 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压力计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试井和生产测井在现场施工方式上趋于接近, 统称为“电缆作业”,但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所 依据的理论截然不同,因而只能是彼此渗透,不能 混为一谈。
• 8、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产能、地层参数;
9、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渗 透率分布、孔隙度分布,厚度分布,饱和度分布等。
•3、重要概念
•(1)平面径向
流•假设:油层均质、等厚、油井打开 整个油层生产。
•现象:在油层中与井筒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上,流线从四面八

方向井筒汇集、而等压线则是以井轴为圆心的同心圆
•一口油井以稳定产量生产,如果在“晚期段”整个油藏的压力 分布保持恒定(即不随时间变化),油藏中每一点的压力都 保持常数,这种流动状态成为“稳定流”。 •表现特征:t≥tss时,油藏中任何一点均有:dp/dt=0.
• 强水驱边底水油 藏可出现稳定流。

试井解释原理

试井解释原理

(14)表皮效应、表皮系数和折算半径
由于钻井过程中泥浆的侵入、射孔引起射开不完善、酸化和压裂原因, 使油井附近地层区域的渗透性发生变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井壁污染和增 产措施见效。因此,当原油流入井筒时,就会在这个渗透性不同的区域内 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就是所谓的“表皮效应”。
将表皮效应产生的附加压降△Ps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力降,
q q J= = p pi pwf ps
(17)流动效率和堵塞比
流动效率(FE):是指实际采油指数与理想采油指数的比值。
pi pwf ps J FE = = Ji pi pwf
堵塞比(DR):流动效率的倒数。
pi pwf Ji DR = = J pi pwf ps
(5)线性流动
线性流动就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流线相互平行。 可能出现“线性流”的情况:平行断层所形成的条带地层,离井稍远 区域流动;无限导流垂直压裂裂缝井;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时。 线性流在压力曲线上的表现特征:压力导数成1/2斜率的直线。
(6)双线性流动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是指进行水力压裂的井,当加入的支 撑剂沙粒配比是当时,裂缝中的导流能力与地层的导流能力 可以相比拟。此时除垂直于裂缝的线性流外,沿裂缝方向也 产生线性流,因此成为双线性流。 双线性流产生于有限导流的垂直裂缝。
3、重要概念
(1)平面径向流
假设:油层均质、等厚、油井打开 整个油层生产。 现象:在油层中与井筒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上,流线从四面八 方向井筒汇集、而等压线则是以井轴为圆心的同心圆。
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井 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 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 是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 段称为“早期段”,在生产影响达到 油藏边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 呈平面径向流,这一阶段称为“晚期 段”,真正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 间的一段时间,即“中期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简述一井,两井几何定向主要原理

简述一井,两井几何定向主要原理

简述一井,两井几何定向主要原理一井、两井几何定向是指在地下井筒钻探过程中,通过测量钻探参数和地质参数的变化,利用几何原理确定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一井、两井几何定向主要原理包括惯性法、磁场法、地电法、声波法等。

惯性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钻铤运动的加速度或转角,来推导出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它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方程,根据钻铤的运动参数计算出井的倾角、方位角和真正北角等信息。

由于惯性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相关的运动参数,并且不受地磁场、地电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惯性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磁场法的原理是根据井眼附近地磁场的分布情况,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确定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地磁场被认为是地球的光环状电流通过地壳流动而形成的。

通过在井内悬挂磁力仪器并进行测量,可以推导出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从而计算出井的倾角和方位角等参数。

磁场法的优点是测量简便、成本低,但由于地磁场易受外界干扰,因此精度较差。

地电法的原理是利用地壳中的电阻率差异测量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地球的地壳中含有不同的岩层、矿藏和地下水等,它们的电导率和电阻率差异较大。

通过在不同位置和深度处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可以推导出井的倾角和方位角等参数。

地电法的优点是对地下结构响应较灵敏,但由于地下岩层和矿藏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声波法的原理是利用声波在岩石和地层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声波在不同岩石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会有所不同。

通过在井内放置声发射器和接收器,并进行声波传播时间的测量,可以推导出井的倾角和方位角等参数。

声波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不受地磁场和地电场的干扰,但由于声波受地下介质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校正和修正。

总之,一井、两井几何定向主要通过测量和分析地下井筒钻探参数的变化,利用不同的物理原理推导出井的几何方向和位置。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向测量。

试井技术解释方法

试井技术解释方法
原点的直线
裂缝导流率 Kf*w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3、不同流动段诊断曲线与特征曲线特点
诊断曲线特征
特征曲线
可求参数
中 期
双对数曲线与导数曲线呈水 平直线段
在半对数坐标系中 P WS 与Δt 是直线关系
流动系数 KH/u 地层压力 P

污染系数 S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3、不同流动段诊断曲线与特征曲线特点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各种储层与典型曲线特征
双重孔隙介质储层无因次诊断图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各种储层与典型曲线特征
③复合油藏
流动特征 :
复合油藏是指地层中存在岩性或流体变化 区,在两区域接逐面上,地层的流动系数( Kh /μ)发生变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径向流区。
曲线特征:
导数曲线后期上翘或下掉,然后变平。外 圈流动系数变大,导数曲线下掉,外圈流动系
诊断曲线特征
特征曲线
可求参数
恒压 双对数曲线为水平直线 , 导
边界
数曲线下掉
半对数呈水平直线
平均地层压力 P


单线型 双对数曲线与导数曲线同时
边界
上翘
二条半对数直线斜率 为 1:2

边界距离
封闭 双对数曲线斜率为 1, 导数 在直角坐标系中 PWS
边界 曲线上翘与双对数曲线相交
与Δt 成直线
储量 N
曲线特征:
双对数曲线在裂缝流段斜率为1/2,在双线性流段斜率 为1/4,在地层线性流段变为1/2,然后变为水平直线,进入 拟平面径向流阶段。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各种储层与典型曲线特征
具有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的储层无因次诊断图

试井 第二章讲解

试井 第二章讲解

井A dAC
dAB 井C
井B
17
由叠加原理可知:井A 的压力变化为
p pA pBA pCA
井A
上式中PA、PB-A、
PC-A分别表示A、B、C
井以qA、qB、qC生产时,
在井A产生的压降。
井C
井B
18
若 t 处于径向流动期,则
9.21104 B
Kt
p
Kh
[qA(ln Ctrw2 0.8091 2S )
)
2S
]
9.21
104(q2 Kh
q1 )
B
[ Ei (
rw2
14.4(t
t1 )
21
q q1
q2
q3
0 q 井1
0 井2 q
0
井3 q
t1
t2
q1
q2-q1 t1
t2 q3-q2
t t t t
22
这“三口井”所造成的压差之和p= p1+ p2+ p3便是该井的压力变化。
如果时刻 t 任属于径向流动段,则:
p p1 p2 p3
9.21
104 Kh
q1
B
[Ei
(
rw2
14.4t
2.121103q B
2.121103q B
p pi pwf (t )
lg t Kh
Kh
K
(lg Ctrw2 0.9077 0.8686S )
(2-8)
式(4)~(8)可称为“压降公式”。
14
二、叠加原理
所谓“叠加原理”就是:如果某一线性微 分方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 以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 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 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 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的定解 问题的解。

二流量试井工艺及资料解释分析方法

二流量试井工艺及资料解释分析方法

S = 1. 1513 !
pwf (
t = 1) - pwf ( m( 2- 1)
t= 0) -
lg
k Ctrw 2
-
0. 908
2. 图版拟合分析方法
( 1) 基本原理 利用压力叠加原理可获得二流量无因次井底压
力方程为
tD
tpD
( tp + t ) D
pwD = ( 1 - R ) pD CD + pD CD - pD
产量 q1
( m3) 13 0 14 4 19 0 14 8 95 58 10 6 13 2 11 6 14 0 13 7
产量 末点压力 双对数解释
q2
pz
pk
( m3) ( MPa) ( MPa)
S
61 17. 27 12. 33 - 1. 74
0 17. 47 12. 78 - 3. 69
106 21. 03 15. 36 4. 07
tD CD
的双对数导数曲线,
则二
流量压力导数曲线呈下掉趋势( 见图 1) 。
式与常规拟合分析方法完全相同。
实例分析
用二流量测试方法对 3 口油井、15 口水井进行
了测压, 解释参数与常规关井测压进行了对比( 见表
1) , 一致性较好。
表 1 二流量试井与常规关井测压解释成果对比表
井号 X1 3 f41 X6 3 119 X2 4 638 X2 1 22s2 X1 20 621
( 2) 二流量理论图版特征
由( 1) 式可知, 二流量理论图版与第一流量生产
时间 tpD 和两个流量比 R 有关。如果第一流量生产
时间 tp 很长, 则只与两个流量比 R 有关。

抽油井二流量试井技术

抽油井二流量试井技术
2.121 10 3 B
Kh m
Kh 2.121 10 3 B
m
2.121 10 3 B
K mh
技术原理
表皮系数由下式确定:
s
1.151
p1h m(q1
q2
)
lg k
ct rw2
0.9077
在变产量迭加情况下,无法采用常规霍纳法的外推采用
计算法:
p*
pws (t 0)
m
q1
lg
ktp
测试工艺技术
4、适用条件 ➢ 油井日产液量≥10t/d; ➢ 生产气油比<150m3/t; ➢ 井口套压≤8MPa; ➢ 液面≤2000m,能测出基准液面的井。
五、现场测试与应用
2008年9月-2008年12月开展抽油井二流量试井 10井次(杏69-27、东38-34等)),取得了地层压力、 流压、平均渗透率、表皮系数、采液指数、无阻流量等 多项地层参数。测试不仅减小了因关井测压造成的产量 损失,又缩短了测试时间,为油井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 地层参数,为进一步优化抽油井设计方案,了解油井目 前工况,选择合理工作制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取得关 井测试等效的资料,单井平均减少因测试造成的产气量 损失30吨以上,同时为油田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技术原理
1、井底流压计算-三段法计算井底流压
油套环空中流体可分为天然气 柱、油气分柱别和求三取相Pg流、段油。气天柱然压气柱 和油气柱差间△存PO在g、液混面合位段置的,压通差过环 空测试,△测Pl,得从液而面得深到度井,底而流后压近。似 地按照三段分布处理。
Pwf Pg Po g Pl
Pg-液面(气柱与油柱界面) 处的压力
➢连续监测:依设计要求在Q2产量下连续监测动液面、套压

试井解释原理

试井解释原理

各种测试的探测距离
1 cm
1m
地质
地震 岩心 测井
1 km 探测距离
静态
动态
WFT 试井 示踪剂试井
10-2 m 10-1 m 1 m 10 m 102 m 103 m 104 m
试井的分类
回压试井
产能试井一 修 等点 正 时法 等 试试 时 井井 试井
压力降落试井
试井不稳定试井单井不稳定试井压 压 注力 力 入落 恢 能差 复 力试 试 试井 井 井
(11)压降试井和压降曲线
压降试井:即把本来关着的油井开井生产,使油层中的压力 下降,测量产量和井底流动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压降曲线:以直角坐标表示井底流压Pwf(t),以对数坐标表示 开井时间t,绘制出来的井底流压和开井时间的 单对数曲线称为压力降落曲线,简称压降曲线。
利用压降曲线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和表皮系数S等。
归纳起来试井分析的主要用途有:
1、判断和预测油气藏类型,均质油气藏,非均质油气藏等; 2、判断和预测油气藏大小和范围,河道油藏,断层距离,透镜体,油(气)层边
界,非均质分布等,而且是地震、测井等手段都难达到的;。 3、判断和评价断层的性质,包括密封性等; 3、流动单元的划分; 5、判断井间连通性和注采平衡分析; 6、平均地层压力计算,压力分布; 7、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2)稳定流动
一口油井以稳定产量生产,如果在“晚期段”整个油藏的压 力分布保持恒定(即不随时间变化),油藏中每一点的压力 都保持常数,这种流动状态成为“稳定流”。 表现特征:t≥tss时,油藏中任何一点均有:dp/dt=0.
强水驱边底水油藏 可出现稳定流。
(3)拟稳定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一、 煤储层特性
将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空隙的总体积定义为绝对孔隙度 absolute porosity,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Vr-孔隙体积,cm3; V-岩石体积,cm3;
Φ a-绝对孔隙度。
5
一、 煤储层特性
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定义为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其公式为:
式中:pref-参考压力,MPa; ρref-参考密度,g/cm3。
[
]
1-4
1-5
23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3. 达西定律 渗流量q与圆筒断面积A及水头损失△h 成正比,与断面间距L成反比,即
q = kA
径向流达西定律的公式为:
∆h L
1-6
1.728πkh ∂p q=− r ∂r µ
式中:k-渗透率,MPa; µ-流体粘度, mPa·s。
17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所有试井均是通过钻孔向储层内注入或抽取一定量的流 体,使储层压力发生瞬间变化,通过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利用渗流理论计算各种储层参数。 (一)压力不稳定试井理论 (二)连续方程的解 (三)井筒污染 (四)井筒储存效应 (五)多相流总淌度、储存系数与总流动速率 (六)多相流条件下的有关公式的变化
1 ∂V C t = − ρ ∂p T
积分得
ρ = ρ ref eC ( p − p
t
ref
)
1-3
22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2. 状态方程 密度导数为
∂ρ ∂p ∂p Ct ( p − pref ) = ρ ref e Ct = ρCt ∂r ∂r ∂r ∂ρ ∂p = ρCt ∂t ∂t
qµB ∂p( r , t ) = = 常数(生产量) r ∂r r = rw 172.8πkh
借助于Boltzman变换,点源井井底流体压力pw随时间变化 关系为: 2
φµCt rw qµB pi − pw (t ) = − Ei − 14.4kt 345.6πkh
10
一、 煤储层特性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 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 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表示。 当液体粘度为1cp,在压力降为1个工程大气压情 况下,渗流过水断面为1cm2,长度为1cm的岩样, 其流量为1cm3/s,以此多孔介质的渗透能力作为渗 透率的单位,等于1D。衡量煤层渗透性的单位多用 mD。
29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二)连续方程的解
求解连续方程时主要考虑流态,即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稳定态、准稳定态和非稳定态。 1. 稳定态流动(储层压力不随时间变化,即 连续方程的解析解为 2.
∂pD = 0) ∂t D
pD = C1 ln( rD ) + C2

2
1-13
∂pD 准稳定态流动( ∂t = 常数 D
3
一、 煤储层特性
2. 多孔介质的储集性 the reservior property of the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是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其中包含一部分 空的孔隙空间,这部分空的孔隙空间被均质或多相 物质所占据,但其中至少有一相不是固体,而是流 体。能储集和容纳流体是多孔介质的一个重要特性。 显然,多孔介质储集性的好坏和孔隙空间的大小有 关,因此,引入了孔隙度的概念。
2
1-7
对微可压缩流体Ct的值极小,忽略
∂p Ct ∂r
2
项,得
1-8
25
∂ 2 p 1 ∂p φµCt ∂p + = 2 ∂r r ∂r 3.6 k ∂t
这就是连续方程的标准形式,也称扩散方程。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为便于求解,引入无因次变量。一般的物理量 具有因次(量纲),如面积、产量、压力,也有 些量没有因次,如含气饱和度、相对渗透系数、 表皮系数。为了简化求解过程,可以把某些具有 因次的物理量无因次化,即无因次量纲,用下表D 表示无因次量纲。一般而言,引进的无因次物理 量是这些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组合。 无因次变量不是惟一的,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 用不同的方法定义同一个无因次变量。
1-12
27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式中,rD-无因次半径; r-距离井的距离,m; rw-井的半径,m; tD-无因次时间; t-开井时间,h; ∆t-关井时间,h; B-储层的体积系数;
28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上述推导的假设条件: 储层的孔隙度为常数; 厚度为常数; 渗透率为常数,且各项同性; 流体粘度为常数; 压缩系数为常数,且较小; 流体的流动属于径向层流,并且为单相流; 整个过程等温,不考虑重力影响。 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厚、各 向同性的均质弹性孔隙介质中渗流,其压力变化服从扩散方程。
7
一、 煤储层特性
4.多孔介质的渗流性the seepage flow property of the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空间至少有一部分是互相连通的,流 体能在这部分连通的孔隙中流动。多孔介质具有让流体通过 的这种性质叫渗透性。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叫做“有效孔隙 体积”。即使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有的也是无效的。例如: 带有“死端”的孔隙(或称“盲孔”),也就是孔隙与通道 之间仅有一个窄的出口。这种孔隙当中几乎没有流动发生。
18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一)压力不稳定试井理论 微可压缩流体在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服从: 质量守恒定律 达西定量 状态方程
19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1. 质量守恒定律
( ρq )r − ( ρq )( r + ∆r ) = 体积 × (密度的变量 / 时间的变化) =[( r + ∆r )2 − r 2 ]πhφ = ∆r(2 r + ∆r )πhφ ∂ρ ∂t ∂ρ ∂t
24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将1-2~1-6式 代入1-1式得
∂ρ ∂p φµCt ∂p ρr = ρr ∂r ∂r 3.6k ∂t
将上式展开代入1-4式得
1 ∂ρ ∂p ∂p φµCt ∂p ∂r ρr ∂r + Ct ∂r = 3.6k ∂t r
20
二、 试井的基本原理
两边同除以△r,取△r →0的极限值,得到连续方程
∂ ∂ρ − ( ρq) = 2πhφr ∂r ∂t
式中:ρ-流体密度,g/cm3; q-流体流量,m3/h; h-地层厚度,m; r-半径,m; φ -孔隙度,%; t-时间,h; ∆r -外半径与内半径的差,m。
1-1
21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2. 状态方程 微可压缩流体 在恒温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1 ∂V C t = − V ∂p T
1-2
式中:Ct-等温压缩系数,1/MPa; V-流体体积,m3; T- 温度,K; p-压力,MPa; 由于流体的质量为常数,体积正 比于密度,则
煤层气试井 与测试技术
资源环境学院 宋党育
1
试井的基本原理
一、煤储层特性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2
一、 煤储层特性
1. 多孔介质porous media 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含有大量并且至少有一部 分是相互连通的微毛细管孔隙空间,流体可以在其中 储集也可以在其中流动,这样的介质称为多孔介质, 比如土壤、树木、动物组织,甚至钢材。也可以认为, 由毛细管或毛细管结构组成的介质叫多孔介质。储集 层是以岩石颗粒为骨架并含有大量微毛细管孔隙空间, 这些孔隙空间储集了油气的多孔介质。
26
二、试井的基本原理
无因次半径: 无因次时间:
r rD = rw
3.6 kt tD = ∆t 2 φµCt rw kh [ pi − p( r , t )] −3 1.842 ×10 qµB
1-9
1-10
无因次压力 pD (t D , rD ) =
1-11
用无因次量表示的连续方程为
∂ 2 pD 1 ∂pD ∂pD + = 2 ∂rD rD ∂rD ∂t D
8
一、 煤储层特性
储层的渗透性用渗透率K来表示:
Q-流量, cm3/s;μ-流体粘度, cp; △ L-岩 样长度, cm;A-面积, cm2; △p-岩样两端 压差, atm ;K-渗透率, D。
9
一、 煤储层特性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 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 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 位制中以Pa·s表示,习惯用cp表示。 1cp=10-3Pa·s。
16
一、煤储层特性
7. 流体渗流的特点——复杂性
① 多孔介质的复杂性,包括孔隙空间,几何形态的复杂性。 孔隙类型包括孔隙、裂缝、溶洞,几何形态包括孔隙喉道 大小、分布、油气藏几何形态。 ② 流体的复杂性,流体包括油、气、水;油包括轻质油、重 质油、稠油、凝析油;气包括干气、湿气。流体的复杂性 还包括多相相态变化。 ③ 参数的复杂性,包括未知参数多、变化大且快,其分布是 复杂的、随机的、模糊的。
11
一、 煤储层特性
岩石的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 率。 1)绝对渗透率 absolute permeability:岩石的孔隙 中流体为单相时,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做绝对 渗透率。它只与岩石的本身性质有关。 2)有效渗透率 effective permeability:当岩石中的 流体存在有几相时,岩石对每种流体通过的能力叫做 该相的有效渗透率(如果各相同时流动,习惯叫做相 渗透率)。 12
13
一、 煤储层特性
5. 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 the heterogeneous property of the porous med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