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作业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第一、注重通过叙事主人公对外在的人物、事件、场景进行客观的描绘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第二、作家反映生活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叙述;
24、第一、语言富有高度的表现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富有个性;(二)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富有动作性;第二、具有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
第四章:文学的创造
1、《礼记·乐记》;
31、第一、多样性;第二、独创性;第三、稳定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6、二者常常被搅在一起。中国先秦两汉的思想家就经常将道德情感当作艺术情感来看。古希腊也有这种现象。其实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它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原则,只是由于这种理性原则长期深入人的心理,以至于人们以为这就是固有的自我,是良心。道德情感的产生乃是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因此也就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即使在今天它也是与艺术情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情感。作家们常常依靠道德情感来增强艺术效果。但这两种情感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艺术情感指向美,道德情感指向善;艺术情感的心理效应是美感,道德情感的心理效应是好恶;艺术情感能够消解人的心理紧张,使人各种心理机能和谐一致,引导人进人心灵自由的境界;道德情感则对人的心理具有强制性,它驱使意识去限制人的某部分心理机能,给人以压迫感、紧张感。
2、钟嵘;《诗品序》;
3、荣格;
4、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5、萌发阶段;孕育阶段;成形阶段;
6、艺术想象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Baidu Nhomakorabea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7、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12、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13、创作个性又称艺术个性,是指文学创作的主体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才能特征。
14、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10、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2、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13、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8、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涵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9、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10、艺术传达是指作家运用艺术语言把头脑中构思的审美意象加以物化的过程。
11、艺术情感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在文学活动中产生的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5、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6、文学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它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17、这种观点源自中国传统诗学,核心主张是文学创作乃作家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此种论点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它在解释文学创作时依据的是“物→心→文”这样一条路径,先有外物激荡人心,然后由人心因物而感动,最后将这种内在之感动外化为文。这实际上就是“乐由中出”思想。这种思想至于魏晋六朝,几乎成为古人解释文学创作之通则。如钟嵘《诗品序》亦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等,它们都与《乐记》之论一脉相承。此后历朝历代诗论家中坚持感物说的不乏其人。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当然,作家受外物刺激而激起创作欲望,这个“外物”不能仅限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因为社会生活也同样可能成为激起创作欲望的契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之说和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都讲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对作家创作欲望的激起作用。“感物说”仅止于外在自然,当然是其所短。
18、第一、文学创作是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第二、文学创作也是社会需求的产物;第三、文学创作又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9、第一、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第二、作家应该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第三、作家对于语言应该有着超常的敏感;(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5、自然情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它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它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感受与体验,一般不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艺术情感则具有共通性的特点。所谓共通性是指这种情感不是纯粹个体性的,即它不与个人的利害关系相联系,它能够为人们普遍理解,在人们心理上引起共鸣。艺术情感的这种共通性使艺术具备了既能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又能令人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的独特魅力。另外,自然情感既有快感也有痛感,艺术情感则只有快感而没有真正的痛感。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就毫无关联了。实际上,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没有自然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艺术情感。
24、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二者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离开了感性形象就不可能展开艺术想象和艺术直觉的心理活动。其次,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第三,二者都具有创造性,是由记忆表象升华为艺术形象所必不可少的心理机能。但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表现在:首先,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其次,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人手,却终结于对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7、第一、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推动力;第二、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表现对象;
28、认知直觉又称为科学直觉,它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一般认知活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无数科学研究的实践都以确凿无疑的事实证明了认知直觉的存在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一般研究者都认为,认知直觉具有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等特征。艺术直觉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心理机制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二者的对象不同。所谓不同的对象,并不是说二者所面对的事物是完全不同的,而是说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也是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出来的。认知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趣味”、“神韵”、“格调”之类难以言说的东西。其次,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则排斥任何主观色彩。再次,艺术直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认知直觉的过程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7、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8、体裁是指构成文学文本的内容的具体文学样式。
19、首先,人物性格是情节开展的原动力,作家在文学文本的创作中只有深入把握了他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才能塑造出合情合理的情节;其次,人物性格有只有在具体的情节中才能得到显现。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
第三章:文本的构成
1、人物语言;叙述人语言;
2、叙事类文学;抒情类文学;
3、悲剧;喜剧;
4、发展;高潮;结局;
5、直接经验材料;间接经验材料;
6、叙述和描写;抒情和议论;对话和独白;
7、史诗;故事诗;
8、有价值的东西;
9、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
20、第一、小说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第二、小说大多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第三、小说可以描写具体可感的环境。
21、第一、结构应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第二、结构应符合自身的审美原则。
22、第一、情境性;第二、创造性;第三、非语义因素的语义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0、第一、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系;第二、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三、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1、其一,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们熟悉的,至少是能够理解的情感与生活现象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其二,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也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客体,但它们所研究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规律。而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则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场景,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什么生活现象都可以进入文学的殿堂。只有那些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这是因为,只有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有可能是生动的,是包含着深刻意韵的。把握了这样的生活现象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形象来。其四,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美的事物,而不能是丑的事物。所谓审美意义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审美原则,或者人们普遍具有的审美趣味。至少,文学的客体应该是那些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能够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本身就不具备审美意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依然不具备审美意义的生活现象就不应该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其五,文学创作的客体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状态的景物,似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也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已经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物,而是“人化的自然”,它们在被人们当作审美对象时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而非物质的存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9、(1)、突发性;(2)、直觉性;(3)、创新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30、第一、有助于作家开辟自己独特的反映领域;第二、有助于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见解;第三、有助于作家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2、其一,要有新鲜、独特的感觉;其二,要有深入和细致的体验;其三,要伴随着新鲜活泼的联想和想象;(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3、第一、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第二、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艺术想象则是创造的过程;(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