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作业二答案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学思潮2、召唤结构3、内形式4、叙事角度5、自然主义6、风格7、共鸣8、典型化9、期待视野10、形象思维11、外形式12、文学类型13、戏剧冲突14、母题15、创作动机16、文学鉴赏17、边缘文学体裁18、现实主义19、创作客体20、喜剧21、创作个性22、文学批评二、理论辨析1、有人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会对创作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有人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作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有人认为生活对象等同于创作客体,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6、郑板桥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火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独画云呼哉。

7、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9、为什么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其说明了文学欣赏的什么特点?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2、人们为什么要浪漫主义文学比喻为“灯”?其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什么特点?3、鉴赏为什么会发生共鸣?4、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文学批评?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批评具有什么作用?6、文学与道德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7、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有哪些特点?8、什么是艺术积累?艺术积累包括哪几个方面?9、举例简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一、填空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

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汇总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汇总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参考答案1、叶燮“才胆识力”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中识与严羽的识有何异同?在叶燮的理论中, “才胆识力”是创作主体最有个性化的因素,是作家个性心理质素最完整的概括由此形成的学说堪称“心”学。

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 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 以及艺术地表现“理” 、“事” 、“情”的能力。

所谓“胆” ,是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精神。

所谓“识”,是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所谓“力”,是指诗人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

它是诗人创作中不同于他人的独创性的力度。

四者之中, 叶燮认为“识”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

四者又具有一种“交相为济”的关系,“胆”既有依赖于“识”,又能延展深化为“才”,而“才”则必须要“力”来承载, 因此,没有“力”的作用,“才”是不可能充分展现出来的。

总而言之,“才、胆、识、力” 四者不可分割, 而且相互联系, 相互滋润, 共同构成了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

诗人做诗, 只有充分调动这四种心智机能,有效协作,方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来。

严羽的“识”是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

所谓“识”,就是识别诗的正路、高格、要义,以汉魏晋以及盛唐之诗为师法的典范和臻至的目标。

这就需要诗人或者诗歌欣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能“识”出诗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就成为学诗者的首要条件。

“识”是“入门正”和“立志高”的基本条件。

首先 , 学诗者需要辨别诗家各体。

其次 , 学诗者还需识别诗中“第一义” 。

再次, “识” 是学诗者主体修养最重要的因素, 关系到其对诗歌的审美欣赏与判断能力。

严羽认为, “识” 包含了“入门须正”和“立志须高”,这是学诗者必须具备的真识。

在严羽这里,作为审美判断能力的“识”力 ,其属于诗歌创作主体有别于客体的内在能动性, 在内涵上被赋予了独特的诗学规定性。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学理论2》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学思潮2、召唤结构3、内形式4、叙事角度5、自然主义6、风格7、共鸣8、典型化9、期待视野10、形象思维11、外形式12、文学类型13、戏剧冲突14、母题15、创作动机16、文学鉴赏17、边缘文学体裁18、现实主义19、创作客体20、喜剧21、创作个性22、文学批评二、理论辨析1、有人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会对创作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有人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作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有人认为生活对象等同于创作客体,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6、郑板桥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火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独画云呼哉。

7、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9、为什么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其说明了文学欣赏的什么特点?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2、人们为什么要浪漫主义文学比喻为“灯”?其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什么特点?3、鉴赏为什么会发生共鸣?4、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文学批评?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批评具有什么作用?6、文学与道德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7、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有哪些特点?8、什么是艺术积累?艺术积累包括哪几个方面?9、举例简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

东师20秋《文学理论研究》在线作业2

东师20秋《文学理论研究》在线作业2

1.不属于“全知全能”视角的缺陷的是()。

A.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受到怀疑和挑剔B.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C.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D.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参考答案:C2.文学的()是专门研究文学和人民的关系的理论A.集体性B.人民性C.传承性D.立体性参考答案:B3.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的话语形式是()A.反讽B.讽刺C.对比D.反证参考答案:A4.相同或相似的音质在一定位置有规律的重复是指()A.重复B.押韵D.重叠参考答案:B5.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A.文学阅读B.文学创作C.文学接受D.文学消费参考答案:A6.戏剧性的重要来源:()A.冲突B.动作C.语言D.表情参考答案:A7.散文的最重要特征是最讲究()。

A.逻辑性B.合理性C.艺术性D.真实性参考答案:D8.“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B.伊瑟尔C.伽达默尔D.海德格尔参考答案:B9.提出“陶冶(净化)说”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参考答案:C10.诗化人生的形成过程就是按()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

A.创作原则B.美的原则C.现实原则D.诗话原则参考答案:B11.在抒情作品中,诗与画的结合是通过作品中()的结合表现出来的。

A.情B.物C.景D.人参考答案:AC12.阅读心境的表现形式有()A.理想的心境B.现实的心境C.审美的心境D.创作的心境参考答案:BC13.韦勒克曾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副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

”下列说法符合韦勒克原意的是()。

A.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B.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C.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D.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ABC14.文学和科学(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包括:()A.反映对象上的差别B.思维习惯上的差别C.创造的社会价值差别D.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理想态度上的差别参考答案:ABD15.语言的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A.高低B.强弱C.长短D.快慢参考答案:ABC16.语音有()之分,对语音进行恰当的搭配组合,就会形成和谐的音调与节奏。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21春在线作业2-0005[66116]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21春在线作业2-0005[66116]
6.阅读身份实际上是包括()在内的广义上的阅读心态和立场。 A.阅读前的期待 B.阅读前的预见 C.阅读后的反思 D.阅读后的检查 答案:ABCD
7.它体现为()和()的统一 A.生表现真实 D.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答案:CD
8.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的是()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答案:AB
5.对阅读活动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A.审美心境 B.理想心境 C.现实心境 D.创作心境 答案:A
6.抒情作品外在韵律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环境变化 B.情节变化 C.情感的起伏变化 D.思维变化 答案:C
7.()它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A.语言
B.形象 C.想象 D.情节 答案:A
8.文学接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文学创作 B.文学阅读 C.文学消费 D.文学鉴赏 答案:B
10.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 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 答案:正确
9.下面哪种说法可以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 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 答案:ABC
10.诗化人生具有()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 B.深沉的人道情怀 C.审美能力 D.渊博的学识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情节中,每个叙述单位都处于一定的关系结构中,承担着近乎相同的作用。() 答案:错误
2.除了论说散文外,在其他文体的创作中,叙事都是作为形象系统的补充形式而适当采用的()。 答案:错误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B. 娱乐C. 教育D. 宣传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主张关注文本的哪一方面?A. 作者意图B. 文本自身C. 读者反应D. 社会背景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指的是什么?A. 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B. 文本与作者的互动C. 文本与读者的互动D. 文本与社会的互动答案:A4.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A. 罗兰·巴特B. 斯坦利·费什C. 米哈伊尔·巴赫金D. 弗洛伊德答案:C5. “结构主义”在文学理论中主要关注什么?A. 文本的深层结构B. 作者的个人经历C. 读者的主观体验D. 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解构主义”是由________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它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答案:雅克·德里达7.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地、客观地描绘生活,其代表作品有托尔斯泰的________。

答案:《战争与和平》8. 在文学理论中,“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暗示________。

答案:抽象概念或情感9.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历史对________的影响,以及文化身份和权力关系。

答案:当代社会和文化10.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其特点是________、断裂和重新组合。

答案:非线性叙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其形式特征,如结构、语言、风格等,而非其内容或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形式主义者强调文本内部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应当通过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来理解。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探讨女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表现。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20秋在线作业2答案_05052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20秋在线作业2答案_05052

(单选题)1: 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叙事时间,而故事时间是隐性的,读者需依靠理性和经验从()中去体认。

A: 叙事时间
B: 故事时间
C: 阅读时间
D: 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艺术想象和科学想象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A: 情感
B: 个性特征
C: 自由幻想
D: 人生体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的。

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不属于此要求的是()
A: 准确性
B: 形象性
C: 含蓄性
D: 情感性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最具民族特色的抒情话语形式是()
A: 反复
B: 反讽
C: 对偶
D: 悖论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

A: 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
B: 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
C: 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D: 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除论说散文外,其他文体的创作中,()都是作为形象系统的补充形式而适当采用的。

A: 抒情
B: 描写
C: 叙事
D: 议论。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17春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2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17春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2

文学理论研究17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知全能”视角的缺陷的是()
A. 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受到怀疑和挑剔
B. 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
C. 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
D. 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C
2. 一般作品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的,而人物性格在()部分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表现
A. 结局
B. 发展
C. 高潮
D. 尾声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C。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特征?A. 创造性B. 思想性C. 娱乐性D. 艺术性答案:C2.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者B. 读者C. 作品D. 背景答案:D3. 以下哪个术语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A. 叙事学B. 符号学C. 修辞学D. 化学分析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A. 强调主观情感B. 强调客观现实C. 强调超现实D. 强调理想化答案:B5. 现代主义文学通常不强调以下哪个方面?A. 形式创新B. 传统叙事C. 内心世界D. 语言实验答案:B6.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A. 强调历史连续性B. 强调中心思想C. 强调多元性D. 强调理性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学理论中“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A. 作品完成于作者创作之时B. 作品完成于读者阅读之时C. 作品完成于出版之时D. 作品完成于批评家分析之时答案:B8. 以下哪个术语与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无关?A. 引用B. 模仿C. 抄袭D. 借鉴答案:C9.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学理论中的“叙事视角”?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学理论中的“象征主义”?A. 直接表达B. 间接表达C. 抽象表达D. 具体表达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主要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作品内部的结构和与其他作品的关系决定的。

它强调文本的内在逻辑和形式,认为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意义产生于文本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2. 解释“文学接受”中的“读者反应批评”。

答案:读者反应批评是一种文学理论,它强调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 020007课程名称文学概论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三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本科《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1)题号分数得分批改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一二三总分 1.文学在古代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的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都包含宇宙、艺术家、作品、观众四大要素。

3.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的说法。

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4.文本的基本特征有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和开放性。

5.文学文本的三种主要呈现类型,即再现型、表现型、象征型和其多元呈现型类型。

6.高雅文化文本具有三个特征:语言形式的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得分批改人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文学的特征答:形象性、真实性、情感性和符号性。

2.文学文本的五个层面答: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3.大众文化文本的特征答: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4.学习文学理论的主要途径答: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考问题 5.文学的属性答:意识形态性、审美属性和语言属性得分批改人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等。

请分别说明其特点、表现,并对这些观念进行评价。

2、以下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请以此为例分析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的互渗关系。

黄蓉蹙眉不答,她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甚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尺的石梁之上,动上手即判生死,纵然郭靖获胜,但此行是前来求人,如何能出手伤人?见那书生全不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精选)文学概论(二)真题带答案

(精选)文学概论(二)真题带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二)试卷(课程代码 005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与《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是【】 A.再现说 B.表现说 C. 劳动说 D.游戏说2.“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A.皎然 B.刘禹锡 C.王昌龄 D.司空图3.1711年发表了《批评论》,从而加速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为社会广泛接受进度的英国诗人是【】A.蒲伯 B.华兹华斯 C.拜伦 D.普希金4.美国文学批评家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A.叙述者 B.隐含作者 C.隐含读者 D.故事人物5. “愁之为物,惟惚惟恍。

不招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JA.比喻 B.象征 C.对比 D.反讽6.以下各项对诗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B. 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D.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7.《沧浪诗话》的作者是【】A.严羽 B.李峤 C.司空图 D. 苏东坡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景象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A.简约 B.刚健 C. 平淡 D. 疏放9. 以下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中的类型的是【】A.史诗 B.小说 C.抒情诗 D.戏剧10.以下关于通俗文学描述正确的是【】A.通俗文学的创作常常是源自整体精神上的失衡而自发的行为,借助艺术创作寻求精神出路。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地相互影响制约文学地发展.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地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地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地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地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地含义是变化发展地.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地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地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地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地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地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地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地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地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地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地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地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地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地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地含义是审美地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地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地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地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地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地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地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地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地,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地,功利是间接地.直接地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地功利性地手段.这一点正从目地地层面上显示了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地,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地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地,理智认识则是间接地,直接地审美情感地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地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地属性不是单一地,而是双重地.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地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地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地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地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地,模式地化,概念化,公式化地,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地.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地具有新颖生动地个性和丰富多样地性格内涵地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地,内心世界丰富地文学新人.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地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地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地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地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地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改造.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地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地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地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地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地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地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地.雅与俗是相对地,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地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地艺术地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地健康发展.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地折回注意新文学地意义.答:弘扬优秀地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地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创造.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地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地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地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地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地精神资料进行地对于自然,社会地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地范畴.3.文学创造地客体:文学创造地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地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地自然.这里地“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地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地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地客体.4.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地艺术生产者,是美地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地社会人.5.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地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地审美形象.6.文学创造地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地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地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地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地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地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地?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地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地基础,也是历史发展地基本动力,精神生产地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地,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地普遍规律地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地本质区别:科学活动地特点是揭示客体地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地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地活动.目地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地真理知识,以满足人地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地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地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地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地情绪,情感地形象形态,科学认识地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文学创造于宗教地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地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地真实感受地基础上,力图揭示人地丰富性,弘扬人地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地本质力量地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地颠倒地认识和虚幻地唯心主义臆想地基础上,以虚无地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地幸福,通过对神地虚无世界地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地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地本质地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地彼岸世界.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地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地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地形式”有利于个体地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具体地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地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地言语,强调严谨地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地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地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地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地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地意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地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地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地符号体系.与普通地言语有一定程度地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地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地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地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地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原因:文学创造地客体是特殊地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地真正地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地体验是一种审美地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地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地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地具体生活材料.5.能否说“凡是写作地作家就是文学创造地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地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地即自由自觉地创造者,才是真正地文学创造地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地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地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地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地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地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地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地主体即是美地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地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地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评价以感情体验地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地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地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地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地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地统一.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地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地原因:创作客体地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地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地作者完成地.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地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地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地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地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地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地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地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地一股内在动力.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地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地,呼之欲出地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地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地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地心理现象.它地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地顿悟.她来临时地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地底蕴或本质作出地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地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地完整地有机地艺术形象地构思过程.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地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地构思方式.9.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地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地构思方式.10.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地方式.11.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地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地构思方式.12.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地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地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1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地操作手段.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答:因为文学创造地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地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地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地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未来地文学作品中.2.艺术发现地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地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地凝合,体现着深层地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地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地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地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地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地创造物.3.灵感与直觉地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地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②③⑤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②④
①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②③⑤
① 表演艺术 ②造型艺术 ③s综合艺术 ④影视艺术 ⑤语言艺术
19.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②④
①寓庄于谐 ②阳春白雪 ③曲高和寡 ④下里巴人 ⑤文以载道
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①②③④
①词语运用 ②体裁选择 ③结构安排 ④形象创造 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①②⑤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功能、创作规律和批评标准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美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的两个试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试题一: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描述请论述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或超越现实的。

答案解析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它通过语言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另一方面,文学也具有超越现实的能力,它能够通过想象和虚构,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和人物,从而拓展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绘,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性的复杂性。

而现代主义作品,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则通过内心独白和流意识技巧,深入探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超越现实,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虚构描绘,对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力的滥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对现实的批判上,也体现在对人类理想和梦想的追求上,如乌托邦文学所展现的理想社会。

答案示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现实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文学则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现实进行再现和解读。

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的悲剧命运,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道德和婚姻问题。

同时,文学也能够超越现实,如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从而探讨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试题二:文学的多义性和开放性问题描述解释文学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并讨论这对文学批评和读者解读的意义。

答案解析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中南大学《文学原理》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文学原理》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B)
15.
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杜勃罗留波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
参考答案:
(B)
(二)多选题
1.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A)艺术领域内部不同艺术种类间的不平衡
(B)艺术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鲁迅
参考答案:
(AB)
(三)判断题
1.
心灵表现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心理欲求对文学生成的影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2.
典型人物不一定生活在典型环境之中。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3.
文学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应该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民族风格和民族个性,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品质。
(A)思想内容
(B)创作手法
(C)艺术表现
(D)文学思潮
(E)文学流派
参考答案:
(ABCD)
16.
纵观西方典型理论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A)个性典型观(B)类型典型观(C)泛化典型观(D)共名典型观
参考答案:
(ABC)
17.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有:()。
(A)鲜明而独特的性格特征(B)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内容(C)积极进步的艺术指向(D)隽永持久的艺术魅力
(A)语言艺术日渐被音像视听艺术所挤占
(B)印刷文学向电子化文学转变
(C)篇幅越来越短小
(D)文学由单媒介向多媒介延伸
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三章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文学理论作业二答案

文学理论作业二答案
20、第一、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系;第二、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三、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1、其一,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们熟悉的,至少是能够理解的情感与生活现象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其二,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也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客体,但它们所研究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规律。而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则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场景,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什么生活现象都可以进入文学的殿堂。只有那些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这是因为,只有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有可能是生动的,是包含着深刻意韵的。把握了这样的生活现象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形象来。其四,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美的事物,而不能是丑的事物。所谓审美意义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审美原则,或者人们普遍具有的审美趣味。至少,文学的客体应该是那些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能够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本身就不具备审美意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依然不具备审美意义的生活现象就不应该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其五,文学创作的客体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状态的景物,似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也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已经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物,而是“人化的自然”,它们在被人们当作审美对象时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而非物质的存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2、第一、情境性;第二、创造性;第三、非语义因素的语义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第一、多样性;第二、独创性;第三、稳定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0、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2、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29、(1)、突发性;(2)、直觉性;(3)、创新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30、第一、有助于作家开辟自己独特的反映领域;第二、有助于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见解;第三、有助于作家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2、其一,要有新鲜、独特的感觉;其二,要有深入和细致的体验;其三,要伴随着新鲜活泼的联想和想象;(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3、第一、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第二、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艺术想象则是创造的过程;(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4、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二者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离开了感性形象就不可能展开艺术想象和艺术直觉的心理活动。其次,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第三,二者都具有创造性,是由记忆表象升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艺术形象所必不可少的心理机能。但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表现在:首先,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其次,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人手,却终结于对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3、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2、钟嵘;《诗品序》;
3、荣格;
4、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5、萌发阶段;孕育阶段;成形阶段;
6、艺术想象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7、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25、自然情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它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它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感受与体验,一般不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艺术情感则具有共通性的特点。所谓共通性是指这种情感不是纯粹个体性的,即它不与个人的利害关系相联系,它能够为人们普遍理解,在人们心理上引起共鸣。艺术情感的这种共通性使艺术具备了既能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又能令人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的独特魅力。另外,自然情感既有快感也有痛感,艺术情感则只有快感而没有真正的痛感。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就毫无关联了。实际上,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没有自然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艺术情感。
18、第一、文学创作是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第二、文学创作也是社会需求的产物;第三、文学创作又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9、第一、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第二、作家应该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第三、作家对于语言应该有着超常的敏感;(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
第三章:文本的构成
1、人物语言;叙述人语言;
2、叙事类文学;抒情类文学;
3、悲剧;喜剧;
4、发展;高潮;结局;
5、直接经验材料;间接经验材料;
6、叙述和描写;抒情和议论;对话和独白;
7、史诗;故事诗;
8、有价值的东西;
9、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
27、第一、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推动力;第二、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表现对象;
28、认知直觉又称为科学直觉,它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一般认知活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无数科学研究的实践都以确凿无疑的事实证明了认知直觉的存在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一般研究者都认为,认知直觉具有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等特征。艺术直觉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心理机制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二者的对象不同。所谓不同的对象,并不是说二者所面对的事物是完全不同的,而是说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也是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出来的。认知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趣味”、“神韵”、“格调”之类难以言说的东西。其次,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则排斥任何主观色彩。再次,艺术直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认知直觉的过程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7、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8、体裁是指构成文学文本的内容的具体文学样式。
19、首先,人物性格是情节开展的原动力,作家在文学文本的创作中只有深入把握了他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才能塑造出合情合理的情节;其次,人物性格有只有在具体的情节中才能得到显现。
23、第一、注重通过叙事主人公对外在的人物、事件、场景进行客观的描绘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第二、作家反映生活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叙述;
24、第一、语言富有高度的表现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富有个性;(二)戏剧类文学的语言富有动作性;第二、具有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
第四章:文学的创造
1、《礼记·乐记》;
20、第一、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系;第二、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三、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21、其一,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们熟悉的,至少是能够理解的情感与生活现象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其二,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也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客体,但它们所研究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规律。而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则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场景,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什么生活现象都可以进入文学的殿堂。只有那些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这是因为,只有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有可能是生动的,是包含着深刻意韵的。把握了这样的生活现象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形象来。其四,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美的事物,而不能是丑的事物。所谓审美意义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审美原则,或者人们普遍具有的审美趣味。至少,文学的客体应该是那些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能够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本身就不具备审美意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依然不具备审美意义的生活现象就不应该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其五,文学创作的客体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状态的景物,似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也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已经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物,而是“人化的自然”,它们在被人们当作审美对象时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而非物质的存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12、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13、创作个性又称艺术个性,是指文学创作的主体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才能特征。
14、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8、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涵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9、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10、艺术传达是指作家运用艺术语言把头脑中构思的审美意象加以物化的过程。
11、艺术情感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在文学活动中产生的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5、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6、文学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它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17、这种观点源自中国传统诗学,核心主张是文学创作乃作家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此种论点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它在解释文学创作时依据的是“物→心→文”这样一条路径,先有外物激荡人心,然后由人心因物而感动,最后将这种内在之感动外化为文。这实际上就是“乐由中出”思想。这种思想至于魏晋六朝,几乎成为古人解释文学创作之通则。如钟嵘《诗品序》亦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等,它们都与《乐记》之论一脉相承。此后历朝历代诗论家中坚持感物说的不乏其人。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当然,作家受外物刺激而激起创作欲望,这个“外物”不能仅限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因为社会生活也同样可能成为激起创作欲望的契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之说和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都讲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对作家创作欲望的激起作用。“感物说”仅止于外在自然,当然是其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